注重思维的拓展,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晰的思路和逻辑框架是写好总结的关键,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或提纲进行引导。最后,祝大家写出一篇精彩的总结,展示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在学校的最后一天》,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自己教书生涯的最后一天和小学毕业班的学生依依话别的情景,描绘了师生离别时的感人场面,表现了作者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教学和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请孩子们读课文,在文中划出表现老师对学生关爱、鼓励的句子、词语,孩子们很快找到了。我又请他们在文中划出表现学生对老师深厚感情的动词,孩子们也很快找到了“拥抱”、“吻”、“抓”、“拉”、“塞”等动词。教学似乎进行得很顺利,可当我读到“只剩下我一个,孤零零地站在门口,一副衣冠不整的样子,上衣还掉了一颗纽扣。谁会拿走我的扣子呢?我脸上还有黏糊糊的唾沫印儿哩。”一种曲终人散的巨大落寞袭击了我,我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当读到“再见吧,学校。很久以后我再回来时,会遇到陌生的老师。那时候,我能找个什么借口才能回到那间老教室,才能拉开马蒂尼里放过蜥蜴的抽屉呢?”我已经泪眼朦胧,我已不是我,我成了文中的那位教师。对于自己心爱的学生,对于自己热爱的工作,真要说再见了,心里原来是那样的痛,仿佛有人拿小刀轻轻地划了一下。这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这方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这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
在这间简陋的教室,有太多的不舍,这里有记忆的魔盒,有我的青葱岁月,有生命的印迹!想到不久的将来,自己也会有这一天,我已情不自禁。我背对着学生,但还是被他们发现了。有许多学生,也许想起了离别,也许被我感染,眼圈都红了。最调皮的小牛,流着泪,跑上来递给我一张纸巾。我没想到会这样,我在办公室说过,到时我会很释然的。没想到,日子还未到,却先哭了。
我的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的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不管前面有多少磨难,希望你们都要坚定地勇敢地脚踏实地走下去。
孩子们,最后我还要真诚地谢谢你们,感谢你们陪伴我走过了岁月的风风雨雨,生命因你而精彩!
再见了,孩子们。祝福你们,祝你们的人生之旅,一帆风顺,鹏程万里!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二
今天又上了两节地理课,感觉学生接受的比昨天好多了,虽然内容还是昨天的,但是昨天讲的太多了,他们大多数不明白,所以今天把定义和读图的方法又重复了一遍,效果好很多,他们基本上都会做简单的读图题了。但是今天还是可以从自己身上挑出许多毛病:1.讲话还是太快了;2.对于例题2,没有先问学生明不明白题目的意思就直接进入正题;3.时间把握不好;4.没有突出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证明单调性的步骤,但是我没有很明显的强调步骤。
今天同学们说明白了一点,但是对于这样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明白一点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还有学生说我已经讲的很详细了,只是他们练得不够,所以看我讲是明白的,自己写却不会。所以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心里还是很高兴,虽然他们还是有些不明白。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三
要求:
1、第一行写上日期、星期、天气,从左到右按顺序分散写,最好刚好写满一行。
2、每段开头空两个格。
3、内容真实,情真意切。
格式:
日期星期天气
举例:
1月28日星期四晴。
今天我和朋友去看了一部名为《阿凡达》的电影,看完后我们感到十分激动……。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四
今天,我们庵埠中学实习队的全体队员终于和学校的领导老师见面了。我们穿戴正式,早早的在会议室门口等待老师们的到来。会议中,领导向我们实习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为我们分配指导老师,最后,还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的现状。这一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而去,我知道,这是实习工作的开始,甚至是我踏入社会的一个前奏。会议结束之后,我的心情比较沉重,领导严肃的态度让我意识到实习其实是要求我们正规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容儿戏。压力之余,我将严阵以待。
早读的时候,我与队友陈晓维踏入了高一11班――我们即将负责的班级。我忐忑不安的心境难以言表,可以说,我是第一次这么正式地面对这么多学生,以老师自称的方式令我深切地感受到责任的重量。其实,在前一天晚上,我默默地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自我介绍,可惜到了真正的场合,我还是以最朴素最轻松的方式向学生们打了招呼。之后,我们开始忙碌的一天。
早上,我与晓维帮曾老师发放校服。站在讲台上,我念名字让学生上来拿。结果,我出丑了。有些学生的名字我实在没办法用潮汕话讲出来,讲错了就用普通话,学生在下面哄堂大笑,我窘得不行。幸,我的`脸皮比较厚,学生的笑声也是善意,我镇定地坚持下去,总算圆满地完成任务。之后,我一直都在帮杨老师改作。其实我挺激动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过,通过学生的本,你可以看到这班学生的学习。我深以为意,坐定办公室之内,我认真地批改作,总结经验。
下午第三节,信息技术的老师有事不能上课,于是将这节自习课托付给我们。我们在课室里转来转去,以便学生提问请教。令我失望的是,即使我们两个实习老师就站在那里,但课室里依然乱哄哄的。我站在讲台上观察他们,我发现,学生们大约分为两种群体,一种是抓着课本讲话,一种是埋头不闻身边事。对于那种身处乱境却依然勤学不辍的学生,我暗暗赞赏。之后,主任来了,晓维见状赶紧让学生收敛,可惜还是乱糟糟一片。不开心的事终于发生了,主任责骂他们,然后他们的班主任――曾老师也发怒了,我们两个挺尴尬的,毕竟因为是在我们的管教不当下造成的。我们之前的心理是什么呢?第一,我们不想在第一天就得罪学生,免得以后的教学工作无法顺利进展;第二,主任站在那里,我们觉得越俎代庖去教训学生有点不妥。所以,学生在吵闹,我们却沉默了。
放学后,我一直在反思,结论只有两个字:后悔。其实,学校领导肯定希望学生的纪律抓得,也我们能够约束他们尽到责任,我们没做到,主任一定不满,当时我至少要警告一下学生。不过,没关系,这也算买了一个教训了,以后我会学着控制那个尺度的。
今天一整天,我就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经过两天的努力,我基本把章改完了,改完之后,我对于这间中学高一学生的语水平有了大概的了解。
我认为,这个普通高中的学生的总体语水平较低。学生们很喜欢写记叙,但他们大多都在记流水账,似乎只是为了拼凑字数,没有什么真情实感。有些同学有那么点写议论的灵感,可惜通篇都是泛泛而谈,没有任何实例素材来支撑章。还有一些同学大约想写散,但是笔只是一般。学生作中最严重最普遍的问题有二:第一,很多学生没有把握标点符号的书写规格,比如,以点代句号,引号冒号占格错误等等;第二,很多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差,句子多不通顺,错别字多。这两个问题说明什么呢?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假如以后我要给他们上课,一些自己认为可以一笔带过甚至忽略的基础知识点,反而还要多加强调。
鉴于他们的基础不牢固,我有了一些想法。我认为,每天最提供少量的基础训练:一个成语解释、几个字词拼音以及一个病句。一次不需太多,但要求他们拿个本子每天都分类记录。如果他们能够坚持下来,我相信,高三的时候,他们将会拥有一笔难得的财富。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想法,每个星期至少要在课堂上念上两篇的作素材,并且要求学生多多阅读,在阅读之余还要学会摘录,只有这样,他们的章才能充实起来,至少做到有话可讲,又不会重复拖沓,不对题。当然,要想把作写,还需要老师指导写作方法,这需要上几节写作课,把各种体的写作方式介绍给学生。
我的种种想法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至于有没有实践的意义,我决定向杨老师请教。
中外古今作品了如指掌,还要不断去涉猎新的作家作品,如此,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新课改的教学思想。中学阶段学生判断能力还较低,又是提高学生语素养的关键时刻,如何让他们爱上学,陶冶情操,在语学习过程里提升价值判断能力等等,在这些过程里老师无疑起着较大的引导作用。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有着太多的感悟,有着太多的体验,有着太多的渴望,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教学中学习、进步、成长。虽说我的实习生活已结束,但我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准老师的我有信心做教育工作。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五
学习《松鼠日记》第二则。
了解小松鼠和它的朋友们是怎样过冬的。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以第一人称松鼠写的过冬日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日记这种形式,并且对课文内容比较生疏,学习起来会有困难,应更多地给他们帮助。
〖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关于动物过冬,有些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让他们给班里其他同学介绍。
〖教学设计〗。
片段一。
师:你们看,当小松鼠睡得正香的时候,一场暴风雪来临了。(演示动画:暴风雪的画面)。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情不自禁地站起来。)。
生:我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上落下来。
生:我看到树上、地上都是厚厚的雪,大地一片白茫茫。
师:你还能用上“白茫茫”这个词,真棒!
生:我听到风呼呼地刮着,真可怕!松树被吹得东倒西歪的。
师:是呀,风刮得很紧,雪下得很大。这就是1月20日这一天。小松鼠是怎么度过的呢?我们一起学习《松鼠日记》第二则。(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片段二。
师:谁来告诉大家,通过自学和小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冬天,暴风雪会袭击松树林。
师:你能把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生读文。)。
生:我觉得他这个“很”字应该读得重一些。
生:我觉得他这个“啊”读得很好,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暴风雪。
生:老师,我想读一遍,行吗?(生读,其他学生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
师:可见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大家一起读吧。(齐读)。
生:老师,我知道松鼠吃秋天晒在松树上的蘑菇干。
师:那些蘑菇干好吃吗?
生:我想应该是不太好吃。因为都晒干了,没有一点水分,不新鲜了。
生:我还知道獾在冬天要冬眠,他要等到明年春天才出来活动。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知道的:只见獾住的洞前面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他的启事:“我准备过冬了,打算一直睡到明年春天,请朋友们不要打扰。”
师:(微笑地点点头)你能边读边思考,这是读书的好方法。(几个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启事”?
师:你们读一读就会明白的。(生读启事)。
生:我知道,启事就是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告诉别人。
师:你真聪明。
生:老师,为什么松鼠在秋天收藏的不少松果,可记不得藏在哪儿呢?
师:是呀,为什么呢?
生:我知道,是因为松鼠的记性不好。
生:是因为松鼠太笨了,不知道做记号,所以找不着松果。
生:(话音刚落,马上站起来)我认为是因为雪下得太大了,把松鼠做的记号盖住了,所以很难找到。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你们觉得哪个的答案最合理呢?
生:(大部分)最后一个答案。
师:××同学能联系课文解答这个问题,好样的!(师生一起鼓掌。)。
片段三。
师:通过松鼠的日记,我们了解到松鼠和他的朋友獾是怎么过冬的。小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其他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
生:老师我知道,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像死去一样。
师:你怎么知道的呀?
生:我是看《动物世界》知道的。
师:你的知识面真广。
生:刺猬冬眠的时候,简直连呼吸也停止了。生物学家曾把冬眠中的刺猬捉来,放入温水中,浸上半小时,才见到它苏醒。(学生们哈哈大笑。)。
生:老师, 昆虫也要冬眠,
师:哦,(很吃惊,神秘的样子)那它是怎么冬眠的呢?
生:昆虫主要是靠降低体内液体的冰点,从而提高抗寒能力,办法就是产生大量的“防冻液”。我是通过上网了解的。
师:这是个获取知识的好办法。
生:老师,我知道大黑熊到了严冬季节,都躲进了树洞里睡大觉,饿了就用舌头舔舔那富有营养的熊掌。
师:真有意思。……。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各种办法,了解动物是怎么冬眠的。动物的生活多姿多彩,虚心好学的同学就能去发现它,获取知识上的快乐。
〖教学反思〗。
在学习《松鼠日记》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大雪感知的缺乏,老师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他们感知“暴风雪”壮观场面,情感上引起共鸣,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让他们充分感知了冬天风的紧,雪的大,了解小松鼠是怎样过冬的。
教学过程中,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自读自悟、质疑解疑这一教学环节,即通过四人组的讨论、大组汇报学习中相互倾听小伙伴的发言,共同求得多种答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在与他人互动交往中,新的思考、潜在的智慧火花在同伴的启迪下得到碰撞和开发,既求异也求同。因此,在交流中有的同学从文中獾写的启事中读懂了“獾在冬天要冬眠,他要等到明年春天才出来活动”;有的同学质疑“什么叫启事”,此时我并非急于解开答案,而是把问题放回到课文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启事”,进行解疑。这种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和共同探究的精神。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充分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语文学习是一种持续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并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还应将课外知识辐射至课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例如:孩子们通过收看电视节目、上网、阅读课外书籍等途径了解到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交流中,他们绘声绘色地汇报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这一环节设计不仅丰富了语文学习,也发展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拓宽了生活的视野。
〖案例点评〗。
《松鼠日记》是一篇童话日记。教师依据本地学生对大雪感知的缺乏,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暴风雪”的壮观场面,情感上引起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充分地朗读理解课文,尊重学生的差异,欣赏每个学生的感悟,并鼓励学生自主地对分歧进行分析、解决,教师确实作为一名合作者、引导者。此外,教师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有效地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积累。不知这么有趣的课文,老师是否设计了指导朗读和学生的展示读,怎么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这是语文课以读为本的重要体现。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六
优秀的儿童诗总是表面简单又简单,细细品味又意蕴无穷的。林良的《蘑菇》就是这样一首童诗。
蘑菇是。
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来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里冷冷清清。
这首诗简单吗?当然简单。全诗六行,32个字,够短小的了。再看看诗歌的内容,不过是写了蘑菇很寂寞,雨天青蛙来躲雨,晴天青蛙走了,留下蘑菇孤单一人。这是故事吗?是。而且是一个带着淡淡忧伤的故事。真的是故事吗?不是。是一首诗歌,一首让人一读就有感觉,再读就沉浸的`诗歌情感氛围的诗歌。这样的童诗,最有意思。
怎样把这首童诗带给学生呢?
我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说自己的读出了怎样的感觉。有些孩子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语感,读过一遍就举起了手。“我读完了有一种冷的感觉。”“我总觉得后面应该还有一部分,让人重新感到温暖的一部分。”……有了这样的直觉,后面的品味就自自然然了。
这首诗之所以能是学生很快产生共鸣,除了具有林良先生所说的“浅语”的语言特色外,还在于它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是通过两组画面表现出来的:雨天,有青蛙来陪;晴天,青蛙走了,留下蘑菇孤单一人。这种对比不在于“雨天”和“晴天”,而在于有没有人陪伴。这一点孩子们捕捉得很准确,所以,课堂上就不用任何解释了。配上图,对比着读一读,寂寞凄清的意境就渗入心田了。
当然,诗歌的诵读,入乎其内还得出乎其外。充分感受了诗歌意象传达出的情感和意境,还得在生活中找到更加感性的共鸣,所以,先后配上孤独老人、孤独男孩、孤独毛毛熊的图片,让学生从不同的情境中与诗歌携手。当下课铃声想起的时候,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自己仿写一首了。如此,哪还需要老师过多地进行所谓地引导呢?诗歌是用来浸润的,不是用来解释的。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七
我们的语文老师姓李,很年轻,中等身材。一头迷人的披肩发,乌黑光亮的眼睛,炯炯有神。小巧的鼻子,能说会道的嘴巴,看上去特别有灵气。李老师喜欢蓝色,所以穿着一套蓝色的连衣裙,显得亭亭玉立。
李老师性格温和,说话和蔼可亲,脸上总是挂着甜美的笑容。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全神贯注的做习题,突然,一个温暖的声音传来:“刘睿,细心一点,字一定要记清楚,可别把措字写成错字啊!”我看了一下习题,发现措手不及被我写成了错手不及了。我不好意思地回过头去,发现李老师站在我身后,我连忙站起来,害羞地对李老师说:“抱歉,李老师,我粗心了。”李老师微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坐下吧,下次要细心。千万别做小马虎。”说完,李老师向前走去。从此,每次做作业时,我的耳旁好像总有一个声音对我说:“千万别做小马虎,细心点。”
还有一次,上语文课时,李老师叫我们朗读课文,我坐在座位上专心地读着书,忽然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书轻轻地向上抬起,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李老师。她微笑着对我说:“读书要抬书。”然后,李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仿佛在说“要记住哦”。在以后的语文课上读书时,我都记得要把语文书抬起来读。
李老师就是一个和蔼可亲,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八
今天上第一节数学课,心里觉得没底,就怕讲不好。此前我一直代理化,从未代过数学,来韩中后校长要我代初三数学,班里还有十几个复读生,如果讲不好影响他们明年中考,那可是罪莫大焉。所以我一开始就开诚布公地告诉大家:“我以前代的是物理化学,代数学是第一次,不太熟悉。如果讲的不好,或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意见,以便改进。总之咱们共同研究吧。”
对我这种自谦的表态,学生们反映不一。有的表现出鄙视的.神情,有的显得懊丧,也有人悲观失望,尤其是复读生。
但我会尽最大努力教好这门课,不会让他们失望!
经过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我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觉得得心应手了。就如我刚到二中代高三化学,起初心里特发怵,就怕讲不好让学生起哄。后来通过苦心专研教材,过去学的知识,很快在脑子里重现并连贯起来。所以尽管远离知识三十多年,仍然没有丢掉,用它们的时候还能招回来。
国庆节后小测一次,成绩还不错,我决定搞个民意测验,让同学们积极发表对教学的意见。一一查看学生们交来的纸条,发现有位同学的感慨很有代表性。他写道:
田老师,很对不起你,请你原谅。您第一天上课时说没有代过数学,要和大家共同研究。我就有点看不起你,心里说学校怎么派来这么个数盲给我们讲课。我就失去了信心,唉,明年中考又吹了,破罐子破摔吧。可是通过一段时间实践,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您是太谦虚了,其实您讲得很好,比过去的老师还讲得好。我逐渐增强了信心,现在更是信心百倍,明年一定争取考上高中。田老师,谢谢您!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九
杜甫和李白,唐朝文学星空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也是世界文学星空中永远耀眼的两颗明星。中国人读书,很早就会与这两颗明星邂逅。这是宿命,也是幸福。
第一节语文课,预习《望岳》。昨天已经有了第一次课堂预习的尝试,今天,是方法的巩固,也是效果的检验。让学生自己回顾,昨天提出的预习任务和要求是什么。会有遗忘,没关系,相互启发和补充,比我再说一遍,价值明显得多。大多数孩子的表现令人欣喜,有条不紊地预习,还充满了自信,享受着自主收获的成就感。有四个孩子预习效率突出,别的孩子还在继续预习的时候,他们已经完成了预习并申请完成了生字听写过关的任务。任务驱动,一些孩子发现,老师所承诺的奖励,原来是自己奖给自己的。
接下来的第二节语文课,对话《望岳》。“岳”指的是什么?高大的山;这里指泰山。顺势了解了一下“五岳”,以及泰山号称“五岳独尊”的知识。交流诗句意思,学生已经能很好地运用注释,自己组织语言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了。我只需要引导一下,每句诗写的是诗人在什么样的位置“望”泰山所见的景象。从远望到近望再到细望,泰山之绵延高耸,层云之激荡,飞鸟之高翔高居,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心灵体验,激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呢?最后一句,是诗人望岳感怀的集中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生也很快发现,整首诗的脉络,就是由景到情,触景生情,“望”而生“渴望”。此时此刻,当我很自然地让孩子们“成为”望岳的杜甫时,他们诵读最后一句的神情、语气就充满了豪情了。
诗读到这儿,自然联想到了望天门山的李白了。李白当年二十六岁,矗立船头,望的是天门山吗?是,又不仅仅是。他望的还有伟大的梦想和胸怀的壮志。杜甫写作此诗,二十三岁。他望的是泰山吗?是,又不仅仅是。他望的也有伟大的梦想和胸怀的壮志。这样的链接,这样的比照,学生的眼睛就有了发现的光彩,有了朦胧的向往。这就够了,站起来,挺起胸膛,诵读。可以下课了。
和孩子们一起享有这样的课堂,很幸福。
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致力于重塑习惯,让教室生活拥有规则和合理的节奏,以至于影响了之前学科学习上效率。但为了能真正促进学科学习的发展和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这样的临时牺牲是必须的选择。能收获今天这样的课堂——虽然还有少数几个孩子注意力容易涣散——已经证明了孩子们的进步。
今天梳理晨诵诗文的积累情况,很多学生落下了很多。我设计了“晨诵诗文背诵进度条”,作为记录和督促,希望从现在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越来越好。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十
本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第一则日记,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生活体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
我设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准确地体会和感受课文言语地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语言地敏感。在第一则日记第一自然段中地“一定”一词是理解全篇的关键,作者对梦中的幸福感和对妈妈给自己买裙子的.自信就是通过这个词表达的,后来小作者的失望和对妈妈没有给自己买白纱裙的埋怨也是由这个词铺垫和衬托的。可以说理解了“一定”一词在这里的作用,就理解了第一则日记小作者的心情。我在这一环节用了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作者做了个什么样的梦?她醒来后是怎样想的?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什么是“一定”。体会出作者非常自信的心情。尤其是后来,抓住“就是没有……”这一句式体会她在希望落空时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能较准确地体会和感受课文言语的丰富内涵,对于增强语感有很大的作用。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十一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为了强化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课后我布置的作业是:以根据平时对校内植物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以促使学生课外去观察植物以及去阅读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以便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到更好的体现。
在这节课中,学生明确了自己在写观察日记时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明确解决的办法,同时又能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了学生一个阶梯,让学生知道了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再加上用一些描写手法才能把文章写好。
“生活是作文之本。”在我看来,我们的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我想观察是首要的,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为了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我想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布置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
总之,观察能力的提高、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是,如果学生一旦养成了习惯,把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录下来,并且用描写性的语言去写的话,那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十二
1、借助字音,初读课文。
2、运用识字经验,识记生字。
3、初步接触日记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2、掌握日记的格式和内容来源。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我们每人都有一些“心里话”“悄悄话”是吗?有时这些悄悄话不想对别人说,只想把它写下来,这就是“日记”。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个小女孩的两篇日记,看看她有什么“心里话”。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能借助字音,读通顺。
2、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3、(课件出示)师生合作,找出识记方法。
换偏旁:作—昨沙—纱份—粉科—料。
加偏旁:奇—寄未—妹次—羡。
要注意:“慕”的下面不是“小”字。“套”字的笔划规则。
4、师随机抽读卡片,巩固识字。
三、借助经验,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拼读字音,找出分析字形的方法。
2、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本课的生字都是左右结构,除了“昨”字,都是熟字加偏旁。
3、生字组词比赛,看谁说得多。
4、开火车练读。
5、师范写生字,生注意观察。
6、生临写,是巡查。
四、复习巩固:
1、做课后“看看写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简单说说:“日记”写的是个人的什么内容?
五、作业:
朗读课文,记住日记的书写格式。
第二课时总____电____。
1、复习生字。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读好人物不同心里的情感表达。
4、能从故事中受到启示。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使学生在学文基础上体验“爱”和“被爱”的幸福。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一、读生字卡片,朗读课文:
1、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试说说日记写了些什么内容?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第一篇日记,找出我写日记的时间、天气、掌握日记的格式:日期、星期、天气。让学生自己说说以“今天”为例的书写格式。
2、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是真实的吗?从“我”的梦中,可以看出小女孩的.什么心思?她对那条裙子有怎样的感情?(期盼)指导朗读。
3、可是“我”的希望实现了吗?我没得到想要的东西,心情怎样?引导学生用失望的语气读第二段。(课件出示插图)。
4、妈妈不但没给“我”买裙子,还把礼物分给了谁?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想?你的心情又会怎样?(用疑问、生气的语气读)。
6、谁来说说:“阿英妹妹”是谁?妈妈为什么那么关心她?妈妈都是怎样帮助她的?(介绍贵州山区,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做的理由)。
7、阿英是个怎样的孩子?(勤快、好学)用叙述的语气读。
10、引导学生用幸福、渴望语气读第三段。
三、教学回顾: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变化。
四、作业设计:
学会这篇课文后,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也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
五、板书设计:
梦裙子——失裙子——见到阿英——梦跳舞。
(希望)——(失望)——(理解)——(希望)。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师:记得上个周我们班同学在打扫卫生之前观察了校园里的花和小树林里的树,那天的日记同学们写得都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先来公布一下我们第一期的“日记小明星”吧!
课件:公布“选材小明星”邹书昌、孙世林、邹雅静
课件:公布“观察小明星”
张文茜、张颖、张慧颖、姜姝冰
课件:公布“书写小明星”
姜宇、于晓彤、于汶靖
师:让我们鼓掌向这些同学表示祝贺!
师:其实,日记有很多种,主要的有以下三种: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和随感日记。老师通过读同学们的日记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很乐于写观察日记。那什么是观察日记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观察日记,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侧面,通过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把它记下来。写观察日记要注意观察目的要明确、观察要细致、要持之以恒、语言要准确。
师:而在前面的日记指导过程中,老师教给同学们可以选取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向从远处看、从近处看,很多同学在自己的日记中尝试运用了这个小妙招。今天呀,老师再教给同学们另一个小妙招,首先我们欣赏一下我们班同学写的几篇日记。
1.欣赏于晓彤的日记。(课件出示)
2.评一评:
同学们读了这位同学的日记,你觉得她写得怎么样?
小结:于晓彤非常善于观察,他能把自己的观察记在日记中,做的非常好。文中用了那么多好词,说明他是一个爱读书,爱积累的孩子,我们都要跟他学习。
3.欣赏张文茜的日记。
4.评一评
5.师:欣赏完了我们班同学的作品,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其他学校同学的大作吧!
6.师小结:写观察日记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观察方法来帮助我们把日记写的更生动形象:视觉(眼)、听觉(耳)、嗅觉(鼻)、味觉(嘴)、触觉(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又学到了一招写观察日记的方法,上课之前,老师让同学们认真观察了我们教室附近的几棵小树,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观察方法,写一篇日记吧!如果你觉得观察的不够仔细,那就安静的走出教室再看一下,然后再回座位上写。
生观察并写日记。没写完就读已经写好的部分。
师:老师在批改同学们的日记过程中还发现,很多同学积累的词语很少,有同学积累的词语与日记内容并无关系。老师课下给我们同学积累了一些描写花草树木的四字词语,同学们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运用。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要善于运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发现生活的美丽,做生活的有心人。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十四
听着不知名的音乐,偶尔轻和几句,整理着一天的工作情况。想来,来到新城实验已经有两个来月了呢,有时候在想,是什么让一切变得来去不知,是什么让聚散如此淡然,是什么让周围物是人非,突然间就感慨万千。再过两个月,我们六个人就分道扬镳了,又或者可以说,我们又可以回归到正常的大学生生活,而现在,似乎只是我们四年大学生活的一个短暂的小插曲而已。可是啊,这短短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却会让我恒久的怀恋与追忆。
偶然间有些小惆怅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多年来,无数次地面对相逢与离别,经过这许多转折,只我孤身一人,独自品读这难得孤寂。来到新城,许多经历,许多挫折,许多磨练,许多悲伤......如此种种,都装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伤心中坚持,在无奈中自励,在焦虑中奋进,一直相信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毅力,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战胜坚持。
聚散里,我能看到相逢的喜悦,能体会到离别的不舍,花开花落,草长莺飞,凭我孤单来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只想在这次筵席中尽享感情的真挚,兄弟情深。有人说,相逢是为了即将的离别,可是,我却固执地认为,离别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
实习中期,心中不免有些小感伤,或是因为这段时间相处使我已习惯了如今的生活规律,又或是因为害怕面对又一次的离别吧。其实,人生本就是在这相遇与相离中,磨练、成长、成熟。然后,淡然地看待人生此后的离别。
感动瞬间。
开学来,问老师题的同学,夸张一点,不计其数。但是,说谢谢的同学到目前为止仅仅有一名。她就是:齐佳曼同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小女生,长得很可爱,上课很听话,学习也不错,又有礼貌,像这样的同学很招老师喜爱。
时常一个人静静地想:有的同学明明见到你了,而你又明明教着这名同学,见到你了,就当没有看见似的;有的同学帮了他了,就像你是义务劳动,应该的一样,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有的同学问你题,你费尽口舌给他讲了一遍又一遍,结果他说你讲的快......怎么不看看给他讲课的时候还和其他同学偷偷打闹!哎!讲了就讲了吧,谢谢就没有吧,结果还埋怨你......
日常生活中,说一句敬语就这么难吗?
也许这些孩子还小,不懂事,但是,有时候,感觉自己做的不值。
当这名小女生问完我题后,羞涩的说了声:“谢谢!”早晨才在两个班发了火,说实话,气一直都没有消,当你听完这句谢谢之后,瞬间,舒心了不少。
我们的师生友谊。
来到xx认识了很多可爱,朝气的孩子们,他们有些调皮,有些爱搞怪,有些爱上课逗笑,有些很认真刻苦。不管他们是什么的性格,这些都是他们特点体现。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孩子有他们的自己的特色,我们不能评价是好是坏。
和他们虽然是师生关系,但是我觉得更像是大姐姐和自己的弟弟妹妹们,我本来和他们的年龄就没差多少,代沟应该不是很多,他们喜欢的歌星我也喜欢,他们喜欢看的电影我也爱看,他们喜欢的明星和我喜欢的差不多,和他们还是有多可以沟通。
记得前一阵子想学做饭,就和他们课下的随便的聊了几句怎么做饭。我的课代表,鹏帅,我看他不像会做饭的,可是他说他会好多,还告诉我他家以前是开饭店的,家人让他没事的时候学学,所以他手艺很厉害的。我真的有点吃惊哦。还有兴强也给我介绍了好多经验,我问他怎么学会的做饭的,一般家里都是妈妈做饭的,一个男孩子会做我觉得还是有点惊讶。他告诉我他的`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赚钱去了,家里就他和哥哥,所以如果自己不做饭的话,就没有饭吃。听到这些真是很佩服他,比我小好几岁,我却没怎么干过活,真是惭愧啊。
很珍惜与我们班级学生的这份师生情谊,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
美好的时光。
真好!又是一个周末,虽然我们不能回家、回学校,但依然很快乐。送走了学生们,那个小院里只剩下了我们几个实习的老师,顷刻间变得安静了。好喜欢这一刻的安静,好喜欢这一刻心里的宁静。学生们回家了,那些伴随着学生的琐碎的事情也告一段落了,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觉得有些累,真的需要休息休息,把自己的心境调整一下,才能再次积极地投入工作。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面对这休息的时刻,我们怎么能不及时行乐呢!
在这周末的美好时光,我们进行的第一个集体活动就是“厨艺大比拼”。每个人做一道自己最拿手的菜,然后大家作评委,看看谁做得最好吃。成员到齐后,我们开始热火朝天地准备着。有些同学去买食材;有些同学去拿饭盆;有些同学去借厨具,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开始积极地准备着。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开始正式“比赛”。不一会儿一道道菜就出锅了,本来我们的标准是能吃就行,后来渐渐地发现,这个要求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虽然我们都不擅长做菜,但是大家做得“拿手菜”真的很好吃。我们一起改善了一次伙食,体验了一次生活,感觉幸福又快乐。
第二天大家又一起去郊外踏青,这是一个充分发挥我们的地理位置优势的活动。因为我们学校一出校门就是绿油油的麦田,在这万物竞长的春天里,生机勃勃的麦苗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带着相机,按下快门,拍下一张张照片,留下我们在这里的美好回忆,留下我们周末的快乐笑容。
时间老人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我们的身旁走过,短短的两天假期很快就结束了。我们过得很充实,也让自己的心得到了放松,等到学生们开学,我们又可以精神抖擞的投入工作,体验虽然有些累,但更加充实的生活。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十五
聚散里,凭我孤单来去。
听着不知名的音乐,偶尔轻和几句,整理着一天的工作情况。想来,来到新城实验已经有两个来月了呢,有时候在想,是什么让一切变得来去不知,是什么让聚散如此淡然,是什么让周围物是人非,突然间就感慨万千。再过两个月,我们六个人就分道扬镳了,又或者可以说,我们又可以回归到正常的大学生生活,而现在,似乎只是我们四年大学生活的一个短暂的小插曲而已。可是啊,这短短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却会让我恒久的怀恋与追忆。
偶然间有些小惆怅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多年来,无数次地面对相逢与离别,经过这许多转折,只我孤身一人,独自品读这难得孤寂。来到新城,许多经历,许多挫折,许多磨练,许多悲伤。如此种种,都装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伤心中坚持,在无奈中自励,在焦虑中奋进,一直相信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毅力,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战胜坚持。
聚散里,我能看到相逢的喜悦,能体会到离别的不舍,花开花落,草长莺飞,凭我孤单来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只想在这次筵席中尽享感情的真挚,兄弟情深。有人说,相逢是为了即将的离别,可是,我却固执地认为,离别是为了下一次的重逢!
实习中期,心中不免有些小感伤,或是因为这段时间相处使我已习惯了如今的生活规律,又或是因为害怕面对又一次的离别吧。其实,人生本就是在这相遇与相离中,磨练、成长、成熟。然后,淡然地看待人生此后的离别。
感动瞬间。
开学来,问老师题的同学,夸张一点,不计其数。但是,说谢谢的同学到目前为止仅仅有一名。她就是:齐佳曼同学。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小女生,长得很可爱,上课很听话,学习也不错,又有礼貌,像这样的同学很招老师喜爱。
时常一个人静静地想:有的同学明明见到你了,而你又明明教着这名同学,见到你了,就当没有看见似的;有的同学帮了他了,就像你是义务劳动,应该的一样,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有的同学问你题,你费尽口舌给他讲了一遍又一遍,结果他说你讲的快。怎么不看看给他讲课的时候还和其他同学偷偷打闹!哎!讲了就讲了吧,谢谢就没有吧,结果还埋怨你......
日常生活中,说一句敬语就这么难吗?
也许这些孩子还小,不懂事,但是,有时候,感觉自己做的不值。
当这名小女生问完我题后,羞涩的说了声:“谢谢!”早晨才在两个班发了火,说实话,气一直都没有消,当你听完这句谢谢之后,瞬间,舒心了不少。
我们的师生友谊。
来到xx认识了很多可爱,朝气的孩子们,他们有些调皮,有些爱搞怪,有些爱上课逗笑,有些很认真刻苦。不管他们是什么的性格,这些都是他们特点体现。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孩子有他们的自己的特色,我们不能评价是好是坏。
和他们虽然是师生关系,但是我觉得更像是大姐姐和自己的弟弟妹妹们,我本来和他们的年龄就没差多少,代沟应该不是很多,他们喜欢的歌星我也喜欢,他们喜欢看的电影我也爱看,他们喜欢的明星和我喜欢的差不多,和他们还是有多可以沟通。
记得前一阵子想学做饭,就和他们课下的随便的聊了几句怎么做饭。我的课代表,鹏帅,我看他不像会做饭的,可是他说他会好多,还告诉我他家以前是开饭店的,家人让他没事的时候学学,所以他手艺很厉害的。我真的有点吃惊哦。还有兴强也给我介绍了好多经验,我问他怎么学会的做饭的,一般家里都是妈妈做饭的,一个男孩子会做我觉得还是有点惊讶。他告诉我他的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赚钱去了,家里就他和哥哥,所以如果自己不做饭的话,就没有饭吃。听到这些真是很佩服他,比我小好几岁,我却没怎么干过活,真是惭愧啊。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十六
3月16日,周三,和昨天一样,起大早去实习基地。
一样到的很早,估计指导老师和昨天一样会直接进班,就想着到七点半的时候给她打电话。对面办公室有老师来了,他让我去他办公室坐着,于是我就进去了,和他聊了会天,问他现在教学忙不忙。一会儿又来了个女老师,最后变成他们俩在发牢骚了。来的这几次,虽然见的老师不多,却听到了不少老师的抱怨:抱怨老师工资太低,只有一两千;抱怨工作太单调,每天不是上课就是批改作业;抱怨平时太忙,每个老师至少教两个班,学生的作业批改不过来;抱怨教育制度不健全,与西方的教育真是没法比;抱怨学生不听话,现在的学生不好管;抱怨学生不好好学习,布置的任务老完不成;抱怨学生只知道玩,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等等。不少老师早已有了职业倦怠感,每天抱怨着上课、改作业,有时还会把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当然,也有不少老师心甘情愿地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着,完成着自己教书育人的理想。
到了七点半,给指导老师打电话,果然要直接进班,于是,我就赶紧在别的办公室借了一个凳子搬着去了教室。教室在四楼,来到教室后,看到同学们正在上早自习读英语,我就直接做到了最后面。第一节课就是指导教师的英语课,上课后,老师把我介绍给同学们,于是我就上去做了一下自我介绍,并说我是学心理学的,以后如果同学们有问题的话可以来找我,不管是学习上的、生活上的.还是和别人相处方面的都可以来和我说。下课后就有一位女同学来找我,问我一些心理学上的问题。专业范围内的问题,当然很容易回答,而且给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共情,希望以后可以和学生们相处愉快!有学生问我要qq号,一开始有点迟疑,不过还是很乐意地给他们了,而且他们也写了自己的qq号给我,算是交换联系方式吧,哈哈。见到学生,感觉比前两天好多了,他们都很友好、很可爱,也很容易相处,和他们在一起一点压力都没有,很轻松,很愉快,前两天的郁郁不得志在见到同学们的那一刻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感觉真好!
一下子在班里扎了一上午,作为见习班主任,得多观察学生,看他们在课上课下的表现,充分了解他们的情况、心理活动以及思维方式,才能对症下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虽然,我只是个实习生,班级管理工作也轮不上我来插手,但是如果我观察到了问题并在私下里和他们聊聊,也许会对他们有所帮助也说不定,而这正是我所最想在这次实习当中做的事情。
第一节是英语,第二节是语文,第三节是艺术,第四节是几何,老师请假没来。我听完这几节课,发现英语课上女生表现比较积极,男生基本上都在低头盯着课本;语文课上则男生表现较女生积极,只有个别女生比较积极;艺术课也就是美术课上,同学们表现都一般,不是太认真听老师讲课,老师也不管那么多,只顾讲自己的课;几何课上,由于老师没来,班干部就拿出练习册来对答案,有做错的就让做对的同学到讲台前讲讲怎么做的,虽然有的同学会做,但是不太会讲,不过感觉还是挺不错的。本来我是可以给他们讲题是如何做出来的,但是我忍住了,一方面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水平,另一方面也想刻意锻炼一下他们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到第四节课时,同学们估计有的都有点饿了,也已经上了一上午的课,感觉有点累了,所以他们都有点急躁,老想快点放学好去吃饭。我记得我们当初也是一样,就是现在也差不多,到最后一节课时也不怎么能听得进去课了。呵呵!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十七
《日记两则》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体习作范文。读了能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笔去记录生活,使他们把记录生活的冲动化为自己的行动。
在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较为明确,教学重、难点较为突出,教学过程较为流畅。本课生字较多,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我采用了先指名读再齐读的方式,大部分学生能读准字音。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读生字的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应当采用一些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们识字的兴趣。
朗读课文的环节,我采用了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文中巩固生字。但是,在读通句子方面却没有落到实处。针对一些难句、长句,教师可以适当范读,帮助学生克服难关。针对学生读书容易加字、减字的普遍问题,可以采用设置障碍的方法。让学生仔细听老师读,听出老师故意加、减的字。既能调动学生认真听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读书不加、减字的好习惯。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十八
去年十月,学校派我去济南参加山东省小学语文第四次年会。到会的第二天,天上飘起了雪花,我忽地想起了和我班孩子们的约定:等下了雪,老师一定和你们一起去打雪仗。看着飘落的洁白雪花,我没有半点喜悦,只是盼望雪能下得小一点儿,等我回到孩子们身边后雪再降临。也许是天意吧,雪只下了薄薄的一层,记得当时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因为这样我不会失约。第四天,我回到了学校,看到孩子们在日记中写到:今天刚上课,外面就飘起了雪花,我想起了张老师和我们的约定。只可惜张老师外出学习了,看来打雪仗是泡汤了。庆幸的是,雪下了一小会儿就不下了,我真希望张老师快点儿回来。看着孩子们的日记,我被一种幸福感包围着,我急切盼望大雪的来临。大雪如约而至,我和孩子们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操场上,他们没有了往日课堂上的拘谨,玩得是那么开心,师生之间没有了界限,就像朋友一般,孩子们都说我变得年轻了。我顿生感慨:教学中不是没有乐趣,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热爱学生,给学生带来欢乐,你也会变得快乐而富有。
《写日记》教学设计篇十九
成人读诗,要么被诗歌的形象美所震撼,要么被诗歌的情绪情感所触动,否则诗歌与读者只能停留在“隔”的状态。文学的审美价值往往是多元的,这种多元价值的实现,有赖读者自身的知识背景、阅历背景、思维背景等在哪个维度上与文学文本有了灵犀。儿童读诗,起步阶段,往往离不开成人的点拨。点拨也有不同的角度,或指向内容的理解,或指向方法的运用,或指向写法的领悟,或指向情感的体会……这两首诗的学习,课堂上要做什么?通过再三斟酌,考虑到孩子们刚刚三年级,我做出了课堂目标的定位。
今天第一次将学会“预习”作为一项学习目标,在课堂上落实。预习的文本就是《望天门山》。预习任务写在白板上:1、读正确,读流利;二、借助注释想一想、说一说每句诗讲了什么意思(能写下来更好)。开始预习,简单明确地提示:一步一步完成,手中要有笔。一部分孩子很快进入了状态,小声练习朗读诗歌;一部分孩子需要蹲下来再告诉他要做什么。很快,有孩子在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诗意了。第一次自主理解诗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孩子与身边的同学小声讨论起来,我马上给予表扬。给足了一节课时间,希望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切实的自主学习过程,并从方法到内容都有所收获。
紧接着的一节课,就是一起欣赏这首了不起的诗歌了。
第一个环节是检查预习情况,也是从诗意层面了解诗人写了怎样的一幅景象。检查读,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孩子们兴趣盎然。难得所有的孩子都十分专注,这样的情景赏心悦目。
虽然孩子们已经能大概说明白每句诗的意思,但我进一步追问的时候,他们还是重新经历了一次思考。例如一二两句,第一句写了长江水势浩大,孩子们能从一个“断”和一个“开”字上体会到,第二句的“主角”是谁呢?孩子们想了想,发现这句表现了天门山的高大坚固。能有这样的发现可真了不起,毕竟很少有孩子亲眼见过激流遇阻而回旋的情景,即使见过,也不一定能在被诗句激活记忆。但事实就是要证明一个真理:阅历背景对于理解有多么重要——发现这一点的孩子说他见过激流遇阻回旋的情景。
怎么会有“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情景出现在诗人面前呢?这时候,就要结合第四句来想象一下当时有可能的情景了。借助生活经验,故事性的情节就出现在眼前了:帆船顺流急速而下,两岸青山迎面而来。这迎面而来的青山似乎是来干什么的呢?有孩子马上说:是来迎接这只帆船的。真好!连两岸的青山都来迎接船头的诗人,诗人该是怎么样的自豪啊!再读这两句诗,自然就有了意气风发的感觉。
课到这儿,其实不过是理解了诗歌表层的意思。那么如何走进诗的内核呢?孩子们周末从“哪一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几个方面了解了李白的'生平,现在请他们再浏览一下自己梳理的李白生平,猜想一下这样的一首诗可能会是李白什么时候写下的呢?然后,再跟孩子们聊聊古人远游的目的,孩子们就朦胧地理解了诗人为什么会写下这样一首豪情万丈的诗篇了。
最后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会拥有这样的自信和豪情?孩子们展露了他们的直接和天真:青年人!少年人!哈哈,这可一点也没错啊!仅仅青春年少就行了吗?有孩子想了想:还需要掌握很多知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这就足够了。
再读一遍诗歌。可以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