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论。教案要注重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教案范文展示了教学过程和思路,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一
2、理解正、负数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会表示。
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体会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用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比比看谁快:
(2)把下列各数写入相应集合里:
-10,6,―7,0,―2.25,―,10%,
正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
正数集合{}分数集合{}。
负数集合{}。
2、想一想: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二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难点正确理解和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一、创设情景。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
温度计上的-2,0,3分别表示是么意义?
二、自主探究。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三
+10%等在已学过的数。
(0除外)的前面添上。
“+”的数叫正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和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和归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我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重视教学生做人,才能真正讲出一堂好课,真正成为一名好教师,但在引入正负数概念时,学生由得到的具体数总结归纳时,仍然感到有些难度,教师有些包办代替,还是应该多举些实例,完全由学生得出更好。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四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
(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
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
2、例、习题的意图。
通过补充的引例,复习回顾上一学段学习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例1为p5练习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补充例3是例2的延续,在不明确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例3的学习,训练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理解、体会正、负意义的相对性,并恰当的用正、负数表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补充例4则是对例3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加强,通过训练,让学生说出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正、负数的应用能力,逐步提升正、负数相对性和相反性的理解。
习题的设置是针对例题掌握情况的检查。教科书p5练习(2)、(3)、(4)是针对例2而设置的。补充练习1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与数量的理解。补充练习2是对例3的掌握情况的检查。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对于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的理解,以及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思维的层次,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数量指的是具体事物的多少。再分析是否是同一类事物,在是同类事物的基础上确定是否是相反关系。强化学生分析的层次性。在操作上,通过大量实际生活材料的分析和例2的学习让学生对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归纳,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性认识,最后通过练习1的判断对错进一步强化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过程中体现的正与负的相对性是另一个难点,通过例3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认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让学生认识正、负的相对性,通过例4的教学强化进一步强化对正、负的相对性的理解。
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强调数学的严密性。
教师举例: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是***,身高1.71米,体重75.5千克,今年32岁,我们班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46%,女生26人占总人数的53%。
问题1:老师在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试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分类方法分类。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总结:整数和分数两类。
问题2: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就够用了吗?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以前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引进一些新的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示生活实际中数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例中出现的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补充例1:(1)下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0,-3.14,,120,-1.732。
正数前面的+号通常省略。了解正负数形式上的区别(符号不同),形成中的联系(在以前学习的非0整数和分数前加上符号)。
问题3:在整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整数吗?在分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分数吗?使学生对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有初步的了解。
(2)指出(1)中的分数、整数。(为有理数的学习做铺垫)。
问题4:为什么要引出负数?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学生回答问题。(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
补充例2:用正、负数表式下列各量。
(1)若把上升5m记作+5m,那么下降5m记作。
(3)向南走5000米记作-5000米,那么向北走8000米记作。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意义相反。如向东的反向是向西,上升与下降,收入与支出。二是他们都是数量。
练习思考书p5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例子。(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的数量的理解程度。
补充例3:用适当的数值表示下列实际问题的数量。
(1)某地白天的温度是30℃,午夜的温度是零下10℃。
(2)某出租车在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向东行驶3km,又向西行驶了5km.
(3)一商店在一小时内收入200元,又支出150元。
(4)甲公司本月的销售额增长13%,乙公司本月的销售额下降了2.9%。
本例题是一发散性问题,没有规定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所以先要指明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在解题中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比如: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反之,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进一步加深对正、负数相反性及相对性的理解。同时要明确,通常情况下,零上、增长、收入用正数表示,零下、减少、支出用负数表示。
补充例4:解释下列各语句中表示各数量的数值的实际意义。
(1)七月份的物价比六月份增长了25%,八月份比七月份增长了-2.3%。
(2)经过绿化,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增长-4.5%。
(3)某仓库上午入库货物-3500t。
(4)缆车上升了-78米。
(5)小红这次考试分数比上次增加了+2分。
(6)盈利-300元。
分析:强调负数表示的是与其具有相反关系的量。(1)降低2.3%,(2)降低4.5%,(3)出库3500t,(4)下降78米,(5)增加了2分,(6)亏损300元。
1.p5练习(2)、(3)、(4)。
补充练习2: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a.向南走-60米表示向西走60米()。
b.节约50元与浪费-30元是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c.快与慢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d.+15米就是表示向东走15米()。
e.黑色与白色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f.向北4.5米和向南8米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练习3:用正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温度上升3℃和下降5℃。
(2)盈利5万元和亏损8千元。
(3)运进50箱与运出100箱。
(4)向东10米与向西6米。
1、课本p7第1、2、3.
3、如果一个物体沿东西方向运动,若规定向西为负,向东为正,
(1)向东运动5米和向西运动10米各怎样表示?
(2)-30米和50米各表示什么?(3)物体原地不动怎样表示?
4、说出下列每句话的意义。
(1)小明在围棋比赛中输了-5盘。(2)今晚的气温升高了-3℃。
(3)电梯下降了-4层。(4)李华体重增加了-2公斤。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五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
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
2、例、习题的意图。
通过补充的引例,复习回顾上一学段学习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例1为p5练习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补充例3是例2的延续,在不明确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例3的学习,训练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理解、体会正、负意义的相对性,并恰当的用正、负数表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补充例4则是对例3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加强,通过训练,让学生说出正、负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正、负数的应用能力,逐步提升正、负数相对性和相反性的理解。
习题的设置是针对例题掌握情况的检查。教科书p5练习(2)、(3)、(4)是针对例2而设置的。补充练习1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与数量的理解。补充练习2是对例3的掌握情况的检查。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对于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的理解,以及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思维的层次,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数量指的是具体事物的多少。再分析是否是同一类事物,在是同类事物的基础上确定是否是相反关系。强化学生分析的层次性。在操作上,通过大量实际生活材料的分析和例2的学习让学生对相反意义及数量含义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及时的给予适当的归纳,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性认识,最后通过练习1的判断对错进一步强化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过程中体现的正与负的相对性是另一个难点,通过例3的教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认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让学生认识正、负的相对性,通过例4的教学强化进一步强化对正、负的相对性的理解。
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强调数学的严密性。
教师举例: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是***,身高1.71米,体重75.5千克,今年32岁,我们班有50名学生,其中男生2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46%,女生26人占总人数的53%。
问题1:老师在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试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分类方法分类。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总结:整数和分数两类。
问题2: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就够用了吗?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以前学的数已经不够用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引进一些新的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示生活实际中数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上例中出现的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数的区别,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
补充例1:(1)下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0,-3.14,,120,-1.732。
正数前面的+号通常省略。了解正负数形式上的区别(符号不同),形成中的联系(在以前学习的非0整数和分数前加上符号)。
问题3:在整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整数吗?在分数前加上-号后这个数还是分数吗?使学生对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有初步的了解。
(2)指出(1)中的分数、整数。(为有理数的学习做铺垫)。
问题4:为什么要引出负数?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学生回答问题。(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
补充例2:用正、负数表式下列各量。
(1)若把上升5m记作+5m,那么下降5m记作。
(3)向南走5000米记作-5000米,那么向北走8000米记作。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意义相反。如向东的反向是向西,上升与下降,收入与支出。二是他们都是数量。
练习思考书p5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指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例子。(检查学生对相反意义的数量的理解程度。
补充例3:用适当的数值表示下列实际问题的数量。
(1)某地白天的温度是30℃,午夜的温度是零下10℃。
(2)某出租车在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向东行驶3km,又向西行驶了5km.
(3)一商店在一小时内收入200元,又支出150元。
(4)甲公司本月的销售额增长13%,乙公司本月的销售额下降了2.9%。
本例题是一发散性问题,没有规定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所以先要指明哪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在解题中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比如: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反之,若收入200元,记作:+200元,则支出150元记作-150元。进一步加深对正、负数相反性及相对性的理解。同时要明确,通常情况下,零上、增长、收入用正数表示,零下、减少、支出用负数表示。
补充例4:解释下列各语句中表示各数量的数值的实际意义。
(1)七月份的物价比六月份增长了25%,八月份比七月份增长了-2.3%。
(2)经过绿化,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增长-4.5%。
(3)某仓库上午入库货物-3500t。
(4)缆车上升了-78米。
(5)小红这次考试分数比上次增加了+2分。
(6)盈利-300元。
分析:强调负数表示的是与其具有相反关系的量。(1)降低2.3%,(2)降低4.5%,(3)出库3500t,(4)下降78米,(5)增加了2分,(6)亏损300元。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简单说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3.通过有理数的学习,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归纳与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负数的意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图1.1-1并提出问题1:哪位同学知道这些图片介绍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数的产生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关系,感受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必要行。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问题2: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引言,你能回答其中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解释。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问题3:根据小学的知识,你能指出上述例子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吗?
学生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给出正,负数的定义,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的数叫做负数。
问题4:阅读课本第二页倒数第二段,你能举例说明什么叫一个数的符号吗?
学生阅读举例,只要学生说出与课本不同的实例并说明它们的符号就表明他们看懂了这段话。
教师补充:有时,为了明确表达意义,在正数前也加上“+”号,正数的符号是“+”,负数的符号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课本例题,
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例的?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正数与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重点是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
选定一方用正数表示,另一方就用负数表示。
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描述指定方向变化的量,如:本例中,进出口总额减少64%,表示为增长-64%,这就是说增长量是一个负数实际上是减少了,也可以说成“负增长”。
当数据没有变化时,增长率为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
4.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练习:第三页练习1,2。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掌握情况。
5.归纳小结。
回顾本节课内容。
6.布置作业。
习题1.1第1.2.4题。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七
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2.内容解析。
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正数、负数去刻画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刻画现实问题时,通常将“上升”“增加”“盈利”等确定为正,相应地将“下降”“减少”“亏欠”等确定为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自己举出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实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学生能借助具体例子,用实际意义(如“增加”与“减少”,“收入”与“支出”等)说明负数的含义。在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应的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长”)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这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同时也因为这样的表示与日常习惯不一致。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多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例子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图1.1-1,并提出。
问题1哪位同学知道这些图片介绍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数的产生产生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关系,感受数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问题2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引言。你能尝试着回答一下其中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尝试解释。对于其中的问题(1),如果本地气温有低于0℃的情况,可以选择自己所在地区的气温状况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引言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回答,有的不能回答。让学生阅读并尝试回答,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在生活、生产中需要用到负数,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新的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问题3根据小学的知识,你能指出上述例子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吗?
学生回答,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给出正数、负数的描述性定义:
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负数。
问题4阅读课本第2页倒数第二段。你能举例说明什么叫一个数的符号吗?
学生阅读,举例。只要学生能举出与课本上不同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符号就表明他们看懂了这段话。
教师补充说明:一般的,正数的符号是“+”,负数的符号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通过学生举例,可以检验他们对这段课文的理解情况。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种规定,所以老师直接说明,学生记住就可以了。
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例(1)的?
师生合作回答上述问题。估计学生解释体重“增长值”的意义时会出现困难,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补充总结:体重增长值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体重增长值为负数,相当于体重减少。
再提问:你能仿照第(1)题的解答,自己解决(2)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重点是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
学生总结,师生共同补充、完善。要总结出:
(2)选定一方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方就用负数表示;
(4)当数据没有变化时,增长率是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与它们相反的量规定为负。
问题6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其中的量的实际例子,并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刚刚总结出的结论解决问题。
4.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练习: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掌握情况。
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举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吗?
(2)你能用例子说明负数的意义吗?
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1第1,2,4,8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以下各数20__年07月08日-一帆风顺-一帆风顺祝大家健康快乐!天天都有好心情中,正数有;负数有.
【设计意图】考查对正数、负数概念的理解。
2.向东行进-50m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设计意图】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感受数0的特殊身份,并为学习有理数的分类做铺垫。
4.举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其中的量的生活实例,并解释其中相关数量的含义。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和方法。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更小的数呢?
(学生在脑中产生疑问。)。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投影)。
学生思考,讨论并尝试回答。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以上实例中出现的-3、-14、-155这样的新数叫做负数。过去学过的那些数(0除外)如6、8844、3、2.1等,叫做正数。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交流与探究:
在书本的观察中3,4两题表中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以上两个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对正数、负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意识到正数与负数是相对的。
培养能力例1.(1)与去年相比,某乡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10公顷,小麦的种植面积减小了5公顷,油菜的种植面积不变,写出这三种作物今年种植面积的增加量。
(2)某市“12315”中心国庆节期间受理消费者申诉件数中,日用百货类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家用电子电器类比上年下降了20%,写出这两类商品申诉件数的增长率。
问题4:你能再举出一些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数量的实例吗?
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节的重点。通过两道例题的设置可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也可让一个学生向前后任意走,规定向前为正,让其他学生观察,第一次他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步?记为什么?第二次、第三次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课堂练习填空:
-50表示支出50元,那么+100元表示。
某乒乓球比标准重量重0.039克记作,标准重量可记作.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回顾本节课所学,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和总结。
本课作业教科书第7页习题1.1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节课时.引人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
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为了区分这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这个教学设计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书本中的图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事实,学生容易接受,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并且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就可以了。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九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
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
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教科书第5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十
1、在了解相反意义量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正负数的概念和学习正负数的意义。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难点:负数的概念。
三、教具。
投影片、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内容。
(一)引入。
生:自然数。
师:为了表示“没有”,又引入了一个什么数?
生:自然数0。
师:当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又引进了什么数?
生:分数(小数)。
师:可见数的概念是随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还存在着别类型的数呢?如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高出海平面8848.13米,我市某天最高气温是零上8摄氏度。
请学生用数表示这些量,遭遇表示困难。
(二)新课教学。
1、相反意义的量。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投影片显示)。
(1)汽车向东行驶2.5千米和向西行驶1.5千米;。
(2)气温从零上6摄氏度下降到零下6摄氏度;。
(3)风筝上升10米或下降5米。
引导学生明确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特征:(1)有两个量(2)有相反的意义。
请学生举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
教师归结:相反意义中的一些常用词有:盈利与亏损,存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运进与运出,上升与下降等。
师: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能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由师生讨论后得出: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读作正)号来表示,同时把另一种与它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读作负)号来表示。
师:例如,如果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那么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表示(1)、(2)两题。
生:(1)如果向东行驶2.5千米记作+2.5千米(读作正2.5千米),那么向西行驶1.5千米记作-1.5千米(读作负1.5千米);(2)如果上升10米记作+10米(读作正10米),那么下降5米记作-5米(读作负5米)。
生:(讨论后得出)不能。
师:(以温度计为例)温度计中的0不是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是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因此得出: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练习。
1、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练习1,2,3。
2、补充练习。
(1)在-2,+2.5,0,,-0.35,11中,正数是,负数是;。
(3)欧洲人以地面一层记为0,那么1楼、2楼、3楼……就表示为0,1,2……那么地下第二层表示为。
(四)小结。
1、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
2、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3、要特别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建立正负数概念后,当考虑一个数时,一定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有很大的区别。
(五)作业。
见作业1.1节作业。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十一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1.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感受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并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能结合具体情境出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数学话题,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
难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图片说明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接着出示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理解数的符号的产生的好处,学生思考-3~3℃、增长-2.7%。各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
通过此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其感受到引入数学符号的必要性,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中实例认识到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知道什么是负数,零,正数。
4、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
1、.知识点1:正数、负数的概念--------阅读教材第2页,像3、2、0.5、1.8%这样比0大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加上“+”,如+5,。正数前面的“+”,一般省略不写:而像-3、-2、-3.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负数。如-6。“-6”读作负6。
2、知识点2:对“0”的理解--------阅读教材第2页。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水岭。它的意义很丰富,它既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其它特定的意义。
3、知识点3;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阅读教材第3页。
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具有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二是它们都具有数量,而且一定是量。
学生活动。
学生看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们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的任务,指导、引领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真正实现放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师生互动。
做一做:
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的教案篇十三
2.内容解析。
引入负数,将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数学内部的运算、解方程等问题的需要。本课内容是本章后续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例引入正数与负数,既能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学生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正数、负数去刻画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刻画现实问题时,通常将“上升”“增加”“盈利”等确定为正,相应地将“下降”“减少”“亏欠”等确定为负。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自己举出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生活实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2)学生能借助具体例子,用实际意义(如“增加”与“减少”,“收入”与“支出”等)说明负数的含义。在含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应的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整数、分数(包括小数),即正有理数及0的知识,对负数的意义也有初步的了解,还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们对负数意义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特点规定正、负,特别是要用正数与负数描述向指定方向变化的现象(如“负增长”)中的量,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困难。这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同时也因为这样的表示与日常习惯不一致。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多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例子来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图1.1-1,并提出。
问题1哪位同学知道这些图片介绍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数的产生产生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关系,感受数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问题2请同学们阅读本章的引言。你能尝试着回答一下其中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尝试解释。对于其中的问题(1),如果本地气温有低于0℃的情况,可以选择自己所在地区的气温状况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引言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凭生活经验可以回答,有的不能回答。让学生阅读并尝试回答,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在生活、生产中需要用到负数,另一方面让他们知道,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习新的数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问题3根据小学的知识,你能指出上述例子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吗?
学生回答,给出正确答案后,教师给出正数、负数的描述性定义:
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加上符号“-”(负)的数叫负数。
问题4阅读课本第2页倒数第二段。你能举例说明什么叫一个数的符号吗?
学生阅读,举例。只要学生能举出与课本上不同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符号就表明他们看懂了这段话。
教师补充说明:一般的,正数的符号是“+”,负数的符号是“-”。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通过学生举例,可以检验他们对这段课文的理解情况。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种规定,所以老师直接说明,学生记住就可以了。
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加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提问:你是怎么理解例(1)的?
师生合作回答上述问题。估计学生解释体重“增长值”的意义时会出现困难,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补充总结:体重增长值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体重增长值为负数,相当于体重减少。
再提问:你能仿照第(1)题的解答,自己解决(2)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通过师生合作,突破用正数、负数表示指定方向变化的量这一难点。通过不断追问,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题意,重点是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词。
学生总结,师生共同补充、完善。要总结出:
(2)选定一方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方就用负数表示;
(4)当数据没有变化时,增长率是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提炼出可以指导解答其他同类问题的一般性结论。一般而言,我们习惯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把与它们相反的量规定为负。
问题6请同学们自己举出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其中的量的实际例子,并给出答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刚刚总结出的结论解决问题。
4.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练习:教科书第3页练习1,2.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掌握情况。
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举例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吗?
(2)你能用例子说明负数的意义吗?
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1第1,2,4,8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以下各数2014年07月08日-一帆风顺-一帆风顺祝大家健康快乐!天天都有好心情中,正数有;负数有.
【设计意图】考查对正数、负数概念的理解。
2.向东行进-50m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设计意图】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o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设计意图】感受数0的特殊身份,并为学习有理数的分类做铺垫。
4.举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其中的量的生活实例,并解释其中相关数量的含义。
【设计意图】能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生活中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