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绿色蝈蝈教案设计(精选10篇)

2024年绿色蝈蝈教案设计(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01:25:18
2024年绿色蝈蝈教案设计(精选10篇)
    小编:zdfb

教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编写教案还要考虑学生的前知识和掌握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通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精选教案吧!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篇一

创意说明:。

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景导入。

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蝈蝈的外形特征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并比较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学生相互介绍蝈蝈的特征。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学生在研读讨论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征。

四、问题研究。

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文档为doc格式。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篇二

创意说明:

课前布置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课堂上进行阅读交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可进行扩展阅读。

教学步骤:

一、提前两周布置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二、课前任选某一章节写一篇读书笔记。

三、课堂交流读书笔记,评出最佳读者。

四、老师出示《绿色蝈蝈》的有关问题,学生作答。

五、布置作业:

细心观察某一小动物并写成文。

资料整合平台。

1.法布尔与《昆虫记》。

我们需要法布尔精神(见《中华读书报》20xx年5月8日)。

2.扩读材料。

大肚子蝈蝈。

大肚子蝈蝈趴在倭瓜花上唧唧地叫着。他在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大肚子:“瞧,我这大肚子,谁比得了,这里面全是智慧呀。”

小蚂蚁过来了,他拦住不放,非要和人家比比肚子不可。小蚂蚁说:“我不比肚子,我还要劳动呢。”大肚子蝈蝈并不介意,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小蚂蚁的肚子没有他大,便得意地说:“哼,我就知道你不敢比。”

大肚子蝈蝈一边啃着倭瓜花,一边喝着露水,他完全不用劳动就可以得到食物,因此,他整天只知道炫耀自己的肚子。小蜜蜂过来了,他要和小蜜蜂比肚子;小蜻蜓过来了,他要和小蜻蜓比肚子。小蜜蜂和小蜻蜓都有自己的事情,不屑一顾地飞走了。

大肚子蝈蝈气坏了,肚子一鼓一鼓的,恨透了小蜜蜂和小蜻蜓。忽然一只水牛从那儿路过,嗬,水牛的肚子好大呀,浑身的腱子肉,圆圆的肚子,大肚子蝈蝈可没法相比。可大肚子蝈蝈天生比别人要强,水牛的肚子比他大,那还行?大肚子蝈蝈要跟水牛比试比试,他一口气一口气地往肚子里运气,要用气儿把肚子充实起来。那肚子果然一下一下地鼓起来了。肚子已经好大好大了,可他看看水牛的肚子,不行,还没赶上。于是又继续吸气,一口,一口,那肚子像气球一样又圆又鼓了。突然,“砰”的一下,大肚子蝈蝈的大肚子爆炸了,成了一个烂菜花。

水牛一步一步地走了,他不知道大肚子蝈蝈在和他比肚子,更不知道因为和他比肚子,大肚子蝈蝈撑破了肚皮。他有事情,他要耕田的。后来,还是小蚂蚁帮忙,一针一线地帮大肚子蝈蝈把肚子缝起来。大肚子蝈蝈接受教训了没有呢?那还得看他的行动。

叫蝈蝈儿。

最能使人意会到“立秋”已过的是那叫蝈蝈儿挑子。那一大担鼓鼓囊囊、数以千百的小笼里发出来的共鸣声,使城里人耳目一新,似乎给炎热捎来一丝清爽和喜悦。路人投之以目,微微一笑。孩子们可来精神了,嚷着,笑着,兴冲冲地捧着回家去。

然而,几天之后,叫蝈蝈死了。原因是家人对它那没日没夜地劲歌产生了厌烦,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进食,活活给饿死了。

以上两篇短文同是写蝈蝈,可将二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从不同侧面描写同一事物的方法。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篇三

1、体会文中生动传神的语言。

2、学习法布儿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师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课件,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扰乱哀鸣狩猎喧嚣暗哑沉寂静谧篡夺。

劫掠酷爱弱肉强食隐隐约约津津有味。

阅读方法指导:

1)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2)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示例:第1段:村里的人都去参加国庆,只有我一人倾听田野的节日音乐会。

1、通过阅读文章,你发现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2、我们对蝈蝈的习性有了哪些了解?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者句子,为什么?

大自然是美丽精彩的。请同学们欣赏以下画面,并就你最熟悉的来写一段文字。给我们作一介绍。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篇四

(邮编:518052广东深圳荔香中学萧明光e-mail:正文2008字)。

“探究”性学习,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思想。对于阅读,无论教学评价还是教学策略的选择,更是明确要求“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绿色蝈蝈》作为一篇昆虫观察记抑或科学随笔,无论是编辑意图还是文本作者及其文本自身,都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探究的导向和精神。因此,对于本篇的阅读教学,尽管课时分量可能要略轻,因为它是略读篇目,但探究教学的方式当要强化和突出。如何演绎成为切实可行的教学实践呢?窃以为,可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探究内容,整体感知。这一步即是探究文本写了什么?它是任何阅读教学方式都离不了的基础,没有学习主体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其它方面的所谓探究缺乏立足之点,难免变成空中楼阁。因此,基础要牢,学习主体的阅读时间要给足。本文表达生动,富有童趣,足可让学生引起共鸣。只要提供了相应的阅读时间,学生主体功能多半能被激发,逐段引导,大体可把握基本框架。文本先从声音起,续写通过回忆,描写绿色蝈蝈的形貌,再根据作者自己的所见和喂养经历,陈说它的勇敢善斗与食物需要及范围,最后介绍共居在一起的特点。略加点拨,即可板书出探究的结果——即整体框架:

夜闻:其声(柔和)。

日见:其形(漂亮)。

其斗(勇敢)生活习性。

常喂:其食(酷爱甜食、昆虫青草、同类相食)。

常见:其居(和睦宽容)。

第二步:探究成文之因,了解写作依据。美国《国家科学标准》如是说“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本课作者所用的方法及种种活动是怎么写成的,它的丰富翔实、精确细致、生动形象的材料是怎么来的,根源在哪?无法外找,本文中可找到。问题是教师要重视这一点的引导。这一点的教学如果成功,有助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个性自主意识、积极发展兴趣的培养。为什么呢?首先,就作者及其巨著《昆虫记》而言,他是花了近20年的时间(1870—1889)写成的,此时正是法布尔人生中年到老年的漫长二十年里,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童真而又仔细地观察了大量昆虫的活动,用富足的第一手资料,真实而生动的向我们揭示了昆虫王国的别样景观。其次,就本文而言,也是本步探究最重要的,对于绿色蝈蝈全面丰富的介绍,源于作者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独有的科学探索的兴趣、放弃娱乐甘受寂寞的精神。比如文中开头所知,国庆之夜,去田间静听蝈蝈的活动,捕捉它的生活习性;关于食性,不厌其烦,去观察和探究,“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为笼里喂养者的食物,他不断观察,且不断变换食物花样。同时,他时刻保持一种特有的科学研究的敏感,于清晨散步中,树下掉落之物,他跑过去,看到了以小搏大的勇敢壮举。这篇科学随笔,在提供给学习主体丰富知识的同时,更让我们于字里行间随时感触到一个科学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探究活动。“问渠那得清如许”,其源头活水原来如此。自然,如果没有教学的明确导向,学生自身感悟的力度就要弱得多,难以将探究的触角伸延到材料获取的方法和过程、情感与态度中。

第三步:探究文质优劣,取精弃糟。本文之优,先可告知学生一个外围事实,其巨著叙述生动流畅,文笔诙谐幽默,一出版即风靡世界,既不但特博小学生喜爱,成年读者也啧啧以赞。再撇开将“绿色蝈蝈”描绘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事实,只说造成如此效果的突出的表现手法,一是诗意浪漫化的,其行为方式,或独自夜听,或笼中喂养;其声比之为“合唱队”“艺术家”“歌手”等等。一是拟人化的描写,夜听的是一场演奏会,晨见的是一场生死搏杀,日常的更是屠场猎苑。一是对比运用,比如“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这种探究,就文本自身,可组织和引导学生深入体察。

本文之劣,即是细致深入的观察、丰富翔实的材料与生动具体的描写背后,也有失实甚至谬误。这种探究,需要教师有相应扩展范围的材料提供,就课文第10段“同类相食”类比例,“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提供拓展阅读材料,一是法布尔《螳螂》一文里的一段文字,作者以自我的笼养观察为据,印证本文所说的观点。如今,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或起码不是全部事实,科学界已有不少异议,特提供一则辩诬材料,题为《螳螂杀夫冤枉》,让学生在材料对比中澄清旧错,获取新知,领悟再伟大的科学家也难免有舛错的事理。

这种阅读的探究性教学,带有较浓厚的教师引导色彩,始终立足于文本阅读本身,由内容而形式,从课内到课外,从近及远,由此及彼,启发思维,激活头脑,令学生既感佩作者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又不囿于文体成见,从而获得多义感受,实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目标。

2002.10.28.

附:本人小传。

萧明光,湘人,汉子一条。属马,今为本命年,虽几近知天命,实则迷糊。八二年从教,以为立命糊口养家的全部来源。前十年局于衡阳八中,十九是高中教学,后十年蜗居深圳荔香中学,十九为初中语文教学。好读,杂收胜过钻研教材,好鼓舌,天上地下,少言人非,亦好摇笔,旁逸小品多过本业论文。有从业求精之念,乏孜孜专一之恒,有广识天下教友之愿,但又疏懒随缘。人生诸多遗憾和教训,仍有所为和不为。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篇五

创意说明:。

本教案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的精神,可操作性强。

一、情景导入。

有条件的地方可捉来实物,没条件的可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从蝈蝈的外形特征方面作一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看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并比较与同学们的介绍有何不同。

明确: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区别,引导学生对事物作生动介绍。

2.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明确: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学生相互介绍蝈蝈的特征。

三、重点研读,合作交流。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学生在研读讨论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语言生动传神,拟人贴切自然,突出事物特征。

四、问题研究。

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在小字本上抄写本文的生字词。

2.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短文。

3.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篇六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的文艺笔调,通过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及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习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快书阅读的一般规律,有效的寻找这类介绍动物的有效信息;然后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并结合实际进行片断描写。

1、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2、用快速阅读法归纳课文内容,并掌握一般介绍动物的说明文的内容。

3、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拟人手法,积累文中的拟人句。

1、利用快速阅读法归纳课文内容。

2、学习拟人手法的运用。

:1、快速而准确的抓住课文内容。

2、拟人句中透露出来的情感。

教学过程:

1、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看完举起右手。

2、速度最快的前五位同学谈看后知道了那些,看得快的经验。

3、媒体展示快速阅读的技巧:请看专家归纳的快速阅读法(一生朗读)。

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它要求:(1)去粗取精、(2)扫描跳跃阅读。

(3)思维集中、(4)眼脑直映。

(3)种类及分布等。

特点:一般一段有一个中心,常常以中心句的形式出现。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往往有中心词。

4、再快速阅读这篇文章,看介绍了绿色蝈蝈的那些方面?个具有怎样的特征?

1、绍拟人手法:作者将绿色蝈蝈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感有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是由于善于描写,并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展示:拟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使它们具有人的语言、行为、个性、思想、情感等。它使文章生动、亲切,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一组推举一人介绍。

4、练习仿写:师出示课文范例和师的仿写句,要求学生任选一例仿写。

例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句:长颈鹿非常优美,它传着一件带白色斑点的黄色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以为贵妇人。

仿句:每当下业余后,无论周围多么喧闹,你总能听到空旷的田野里青蛙在哇哇聚会。你听,有一只青蛙在发言,那是头领在宣布聚会的主题;俄而又有两三只青蛙在讲话,那是在讨论,在商议;继而哇声大噪,群哇齐鸣,那是在表决,在宣誓。

独立快速阅读法布尔《昆虫记》中《蝉》片断,概括其内容,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多媒体展示内容)。

同学间相互交流,讲解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看谁抓住特点讲得又具体又生动。并回答,怎样才能让你的讲述生动又吸引力。

结余:知识来源于生活,文学也来源于生活,只有那些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勤于观察、吃之一恨他所的人,才能找到知识的宝藏、人生的乐趣,、愿同学们成为这样的人。

1、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2、找法布尔的《昆虫记》进行课外阅读,并作读书笔记。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篇七

花城出版社出版译自法文本的《昆虫记》十卷全译本,为这出“昆虫总动员”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至此,距周作人、鲁迅最初的介绍已近80年了。

在冷酷无情的大自然环境中,昆虫们坚忍不拔地为个体与种族的生存而斗争。法布尔也一如他所挚爱的昆虫一样,百折不挠地坚持自己的研究方法。当法布尔从他的“荒石园”中捧出浓缩他一生研究昆虫的成果——《昆虫记》,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时,世界震惊了。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昆虫记》卷二)。

这也遭到正统派的指责,说他的文字不庄严。法布尔说:“如果说我是为了那些企图有朝一日稍微弄清本能这个问题的学者、哲学家们而写,我也为,我尤其是为年轻人而写,我希望他们热爱这门被你们弄得令人憎恶的博物史;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极力保持翔实的同时,不采用你们那种科学性的文字,因为这种文字似乎是从休伦人(17世纪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编者注)的语言中借来的。”(《昆虫记》卷二)更何况那是一个“风格即人”的时代。当布封喊响“风格即人”以后,整个18、19世纪,博物学家大都热衷于将研究成果写成文学性著作。法布尔也不例外,也刻意在文章风格上下功夫,但《昆虫记》没有一般文学作品花里胡哨的俗态。法布尔的风格就如他的人格一样:朴素而真实。

请看法布尔描写宽厚的蝉在七月的一个下午钻了一口水井,却被侵略者抢占的情景:

果然,一大群口干舌燥的家伙在东张西望地转悠着。它们发现了这口井,井边渗出来的汁液把它暴露了。这群家伙一拥而上,开始还有一点儿小心翼翼,只是舔舔渗出来的汁液。我看到匆忙赶到甜蜜的井口边的,有胡蜂、苍蝇、球螋、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龟,最多的是蚂蚁。

那些个子小的为了走近清泉,便钻到蝉的肚子下,蝉宽厚地抬起爪子,让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过;那些大一点儿的昆虫,不耐烦地跺着脚,迅速地吸了一口就退开,到旁边的树枝上去兜一圈,然后更加大胆地回来。它们越发贪婪了,刚才还有所收敛,现在已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开源引水的凿井人从泉水边赶走。

在这群强盗中,最不罢休的是蚂蚁。我曾看见过它们一点一点儿地乱咬蝉的爪尖,逮着正被它们拉扯的蝉的翅尖儿,爬到蝉背上,挠着蝉的触角。一只大胆的蚂蚁就在我的眼皮下,竟然抓住蝉的吸管,拼命想把它拔出来。

这个巨人给这些小矮子烦得没了耐心,最终放弃了水井。它朝这群拦路抢劫的家伙撒了一泡尿逃走了。(《昆虫记》卷五)。

法布尔写《昆虫记》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最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正是这种对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的敬畏之情,给这部普普通通的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制。

贫穷和偏见困扰了法布尔的一生,他完全可以利用化学和数学天赋走一条驾轻就熟的捷径,赢得掌声和荣誉,过上梦想中的好日子。他之所以执著而艰难地坚持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那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法布尔说:“我是圣多马(耶稣十二门徒之一,亲手触摸耶稣伤口始信其复活。——编者注)难于对付的弟子,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昆虫记》卷七)求真,使他把昆虫研究的实证精神发展到极其严谨的地步,必须通过反复的观察和实验来探究昆虫世界的真相;求真,使他如孩童般天真,敢于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质疑权威理论。法布尔在研究树莓桩中的壁蜂时发现,他观察到的事实与优胜劣汰的理论相悖,于是,他戳了进化论一针:

如果优胜劣汰这个据说是支配和改造着世界的著名规律言之有据,如果最有天赋的真的把最没有天赋的从世界这个舞台上排除掉,如果未来是属于最强者、最有技巧者;那么壁蜂家庭自从它们在树莓桩里挖洞以来,它们本应该就让那些固执地要从通常的出口出去的弱小者死掉,而全都由善于从侧面凿洞的强有力者来代替的。……可是,强者的子孙并没有使弱者的子孙消失,相反它们仍然是少数。优胜劣汰规律的巨大意义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但是每当我想把这个规律应用于观察到的事实,它却使我空忙一场而得不到任何证据来解释实际的情况。这个规律在理论上是宏伟的,可在事实面前却是装着空气的球。(《昆虫记》卷二)。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19世纪正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行其道的世纪,法布尔发出这不合时宜的声音,正是求真的精神给了他勇气。

洋洋洒洒二百万字的《昆虫记》,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尤其是《阿尔玛实验室》《返祖现象》《我的学校》《水塘》《数学忆事:牛顿二项式》《数学忆事:我的小桌》《童年的回忆》《难忘的一课》《工业化学》这几章。如果换一种眼光看,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一部非常奇特的自传,昆虫只不过是他研究经历的证据,传记的旁证材料。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篇八

1、积累词语。

2、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认识了解蝈蝈形体特征以及其生活习性。

3、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听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德育目标。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1、自主朗读法。

2、研讨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一猜: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哥弹琴夜黑天,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妹做饭香又甜。(猜四种昆虫)。

谜底:蝴蝶、蝈蝈、蜘蛛、蜜蜂。

小姑娘,日夜忙,会抽丝,会织网;织出网来不捉鱼,捉些小虫当口粮。(猜一昆虫)。

谜底:蜘蛛。

读图:说出昆虫名称(课件)。

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缤纷美丽的花草树木和种类繁多的动物,农村或去过农村的同学一定会在田野中发现许多的昆虫如蟋蟀、油蛉、蚂蚱等,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种昆虫——绿色蝈蝈。

板书(展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明确目标(出示目标)。

3、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知识积累:见相关连接。

4、快速阅读,感知内容,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a、本文说明了绿色蝈蝈的哪些特征?本文主要说明了绿色蝈蝈哪种特征?请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概括。

(以上问题,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巡视并及时点拨指导,参与讨论。

教师指导明确:

蝈蝈外表(形体)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

蝈蝈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叫声柔和窃窃自语喑哑而连续不断尖锐而急促清脆;吃甜食捕蝉为食也吃水果和金龟子一类昆虫还吃一点青草。

对蝈蝈的称呼:作者运用了“夜晚的艺术家”“歌手”——鸣叫的时间和特点;“笼里的囚犯”——被关在金属网罩里没有自由;“狂热的狩猎者”“蝉的屠夫”——对蝉的狩猎和残忍等。这些称呼既表现了作者充满了对这种生命的热爱,也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三、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或词语句子?为什么?

b、文中还写了哪些昆虫与蝈蝈有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教师可巡视指导总结明确: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

“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这是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蝈蝈的叫声形象生动。(在介绍性的文章中,比喻的方法叫作打比方或作比喻。)。

文章为了突出蝈蝈的特征与习性,文章为了突出蝈蝈的特征与习性,将蝈蝈的叫声与蝉比较,将蝈蝈的食性与螽斯比较,将蝈蝈捕蝉的动作与鹰比较等。(在介绍性的文章中,比较的方法叫作作比较或作对比。)。

四、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a、作者笔下的蝈蝈是如此招人喜欢,作者凭什么了解蝈蝈的情况?

b、请大家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小动物的特征习性等,并用一段话形象的表述出来。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观察仔细、准确、抓住事物特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介绍,并赋予人性的特点;善于联想,语言生动形象;拟人、比喻贴切自然;等等。

五、总结与巩固。

1、教师小结。

《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写了蝈蝈的外形特征、叫声与食性,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形象,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的确,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和其它昆虫都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人对生命的尊重热爱,希望同学们热爱《昆虫记》。

希望同学们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多注意身边的事物。

2、布置作业。

a、完成课后练习一。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篇九

1理解、积累“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庞然大物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及其作品《昆虫的故事》?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掌握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品析喜爱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自身,体味作者科学细致的观察态度和热爱昆虫的细腻情感。

绿色蝈蝈教案设计篇十

1、通过学习,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通过朗读文章与语言的揣摩,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自然科学小品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虽然生字词较多,但文章语句浅显,且十分生动有趣,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为此,我们可以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能真正地自主。合作式地进行学习。基于这一思考,将“整体感知”。“片段欣赏”、“独特感悟”这几部分共同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方式]。

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弄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解决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捕捉第一印象,找出本文最吸引你的地方。一、导语: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昆虫呢?有哪一位同学阿以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或者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昆虫给老师、同学们知道?你可以从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食物习性、更或者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介绍。

法布尔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书――《昆虫的故事》。《昆虫的故事》原名《昆虫记》,这部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言传神,内容多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很受青少年的喜爱。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许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因而黄亚治在翻涌对,把它改名为《昆虫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法布尔老人,一同走进蝈蝈这个神秘的昆虫世界。

二、学生朗读全文。

三、整体感知。

问: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四、教学具体过程。

1、学生找出文章中最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