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3年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六篇)

2023年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2 20:38:24
2023年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六篇)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篇一

1、教学重点

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

2、教学难点

基因的本质。

3、解决办法:

(1)强调基因是重要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重视。

(2)加强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举例与解析。

(3)重视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

(4)对遗传效应的内容要举例解释清楚。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 dna分子是怎样控制遗传性状的呢?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那么,基因与dna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55-56"资料分析",看懂图a、b、c,分析强调:

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

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的碱基序列。

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讲述: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有很多基因,每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这说明dna必然蕴含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dna分子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呢?

引导学生"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然后设问: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学生答出:脱氧核苷酸。

又问:有几种脱氧核苷酸?

学生回答:4种(它们分别是:略)

1、基因的化学组成: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讲述: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例如:白花基因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这样特定的排列顺序就代表白花的遗传信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是遗传信息而不是白花的本身,在下一代就可以将白花遗传信息表达为白花。

2、基因不同的实质:不同的基因,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但是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排列顺序(可举例说明)

3、基因的位置: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银幕显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这就是说,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指具有复制、转录、翻译、重组突变及调控等功能)。有的dna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有特定的dna片段,蕴含特定的遗传信息,可以切除,可以拼接到其他生物的dna上,从而获得某种性状的表达。例如:把牛的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上,大肠杆菌可以生产胰岛素。

教师最后归纳: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小结: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板书设计】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

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碱基序列。

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1、基因的化学组成

2、基因不同的实质

3、基因的位置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篇二

生物的特征

教师寄语:有生命,就精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说出生物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生物的各特征对生物生活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

(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

1、填充下图,识记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讨论:

(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类同其他生物呼吸均需要吸入__________、呼出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4)课本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四、拓展创新

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

2、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

(2)猫生小猫属于 。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

五、归航拾贝

六、达标测试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

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 应激性

鲸喷出水柱 营养

向日葵朝向太阳 繁殖

植物开花结果 生长

人体排汗 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 遗传

子女与母亲相似 呼吸

七、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一、课前预习:肉眼 放大镜 显微镜 照相机 测量

二、合作探究

(一)b

(二)1.①营养 ②进行呼吸 ③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 生长 ⑥繁殖

2、(1)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食物为食,从中获取营养物质。但是,无论是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是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的物质,它们都是一样的。

(2)氧气 二氧化碳

(3)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如出汗、呼出气体、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4)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合拢。说明了生物对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 蘑菇能从小到大;种子萌发成幼苗,幼苗不断长大;小鸡破壳而出。说明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当生物体长到一定的时候,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三、拓展创新

1、(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4)生物体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1)生物能生长 (2)生物能繁殖 (3)生物能遗传 (4)生物能变异 (5)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五、达标测试

1.d 2.c 3.d 4.b 5、c

6、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人 ;曲中的非生物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天涯

7、 动物取食 ———— 营养

鲸喷出水柱 ———— 呼吸

向日葵朝向太阳 ———— 应激性

植物开花结果 ———— 繁殖

人体排汗 ———— 排泄

蘑菇由小长大 ———— 生长

子女与母亲相似 ———— 遗传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篇三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 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

三、 课前准备:

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 教学过程:

1、 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 注意事项:

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

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 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问题: 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

教学后记:

初一(2)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虫成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务。还应强调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说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人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初一(10)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该班学生较文静,气氛太沉闷

初一(3)班课堂纪律太乱,几位同学特意捣蛋,但小组间团队精神不错,调查到的种类较多,有些学生的知识面很广,认识植物种类多。

初一(5)班守纪律,调查生物最少19种,最多29种,证明每组都有认真调查的学生,学生积极性高,对老师的布置完成得很好。

初一(4)班户外活动时纪律管不好,很多男同学在玩蟾蜍等生物,男同学一堆,女同学一堆,纪律不好,但调查到最多的生物种类有40种,最少的也有25种,证明该班学生对生物有浓厚的兴趣,但事后发现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联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学精神。

教学反思:

在户外活动前要多强调各种规章制度,考虑问题要面面俱到,,不然学生不了解活动的规则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篇四

生物下册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实际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知识,认识生物、了解生物、应用生物,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使学生树立生活与科学是紧密相连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收集资料、分析、评价、综合概括的能力。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和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在第七单元中,分三个层次揭示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一是生殖和发育,二是遗传和变异,三是进化,遗传是通过生殖而实现的,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选择相互作用导致生物的进化,所以三个层次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让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第八单元中,除选取“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内容外,还安排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内容,这些对学生学会健康生活很有帮助,懂得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一定的理论和技能,并且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还有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第八单元的内容刚好可以替学生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能真正认识到健康的涵义和重要性。

1、在教学中注意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条件力争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等活动。

4、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运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

5、积极组织好生物课外小组活动,对有特殊兴趣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植物的生殖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3鸟的生殖和发育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人的性别遗传

2生物的变异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生物进化的历程

2生物进化的原因

3传染病及其预防

4免疫与计划免疫

5用药和急救

6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7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篇五

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人教版篇六

教学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初步了解茎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重点和难点

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归纳,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整体感知本节内容。

方案二:学生观看水分进入植物体的cai课牛(或自制投影片),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大体途径,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方案三:学生迅速浏览课本,概括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猜想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对本节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一: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讲述参与老师培养长出根毛的幼苗的过程,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分析原因。然后学生阅读课本p111《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二: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结合平日的观察,大胆猜想根适于吸水的特点,然后通过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四人一组讨论归纳确认猜想的正确性。

方案三:学生直接观察老师发放的已长出根毛的幼根,结合已有的知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方案四:学生直接阅读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四人一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共同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教师指导课外小组的学生发言,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适于吸水的意义。

方案一: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后,暂不下结论,让问题留在头脑中随知识扩展不断完善。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后,小组间进行表达和交流,理解根吸水实际上等于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教师引导学生随着知识增多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来理解根吸水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水分运输的途径

1、茎的结构

方案一: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猜想茎的结构,再通过观察茎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了解茎的结构,确认猜想的正确性,最后了解茎的结构。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以及本节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

方案三:学生观察教师制作的茎的结构cai课件或投影片,经讨论、归纳,小组间表达和交流后,归纳出茎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俗语、日常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或观察实物,让学生初步了解茎的结构。

2、茎各部分的作用

方案一:学生通过看本节课的后三个自然段,通过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小组间合作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

方案二:对学生水平较高的班级,学生可个人看书自学,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经同学间的表达和交流,归纳出导管、筛管和形成层的作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看书,参与小组间合作学习。

3、探究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的实验,经同学间表达和交流,确认方案。通过看课本上的p111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二:先让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讲述自己参与教师制作木质部已变红的植物茎的过程以及对所观察现象的思考和分析。学生阅读课本plll的《观察与思考》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确认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方案一:学生个人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说出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两方面的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方案二: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经小组间的表达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结本节课内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