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读梁家河一书读后感(5篇)

读梁家河一书读后感(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2 11:51:02
读梁家河一书读后感(5篇)
    小编:admin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梁家河一书读后感篇1

当我捧起《梁家河》这本书时,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很好奇,这样一个黄土高原上不起眼的小地方,何以能走出共和国的脊梁?在这七年里,习近平总书记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磨砺,才使他“脱胎换骨”,最终一步步成长为共和国的领袖?这其中一定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去学习的地方。怀着无比崇敬之心研读此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习总书记的不平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青年时期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习总书记说:“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带着这样的“团结观”,习总书记开始将自己融入群众、融入乡村。正是这个“团结观”,使他逐渐形成了扎根人民、团结群众的观念。“能团结人”成为他鲜明的领导风格之一。在梁家河的日子里,打淤地坝,水沟旁铲土是谁都不愿干的苦差事儿,习总书记总是主动去水沟旁铲土;修筑梯田,乡亲们怕冷不想下水,总书记都是带头赤脚站在冰中清理坝基,他用身体力行叫响了团结群众向我看齐的口号。从习总书记的身上,“铁锁”学会了“做行动上的巨人”,“黑子”明白了“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的道理。

“不管多累多苦,习总书记一直拼命干,从不‘撒尖儿’”乡亲们这样评价。在梁家河,习近平干得最多的活是打坝。那时候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措施,没有手套,习总书记直接用手抓住木夯用力往下砸,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泡。习总书记不怕艰难困苦,没有任何怨言,干活从不偷懒,从清晨干到深夜。“1969年,梁家河玉米亩产400斤,坝打好后,亩产达到800斤。”原一队队长石玉兴说。习总书记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吃,把群众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情办成了,把事情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以铁一般的担当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人从小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习总书记说“上山下乡的时候,我15岁。我当时想,齐家、治国、平天下还轮不到我们去做,我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读书、修身。”;总书记还说过:“我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习总书记而言,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

读梁家河一书读后感篇2

按照区委中心组的统一要求,我深入学习了纪实报告文学《梁家河》,重点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进行了认真研读,结合工作实际,现将个人学习心得体会和大家交流如下:

一、梁家河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

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插队的地方,也是他立下为人民奉献信念的地方,是他用以诠释中国梦的地方。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这一伟大思想,我们可以从梁家河发现萌芽、找到基础。梁家河的一山一水,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作风,有攻坚克难的意志,有中华复兴的梦想。这些都是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的生动教材。

所以,梁家河精神是新时期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就是要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带头维护核心、拥戴领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我们党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梁家河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党作为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那就是背离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丢失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从《梁家河》一书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担任村支书时,一心为民办实事,带领村民打淤地坝,修建沼气池,打水井,开铁业社、缝纫社,办扫盲班,村子很快焕发出一片生机。诚如村民王宪平评价的“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七年”。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这种“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求真务实、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成就了他在陕北这块红土地上收获了革命前辈者缔造的“真经”,实现了最初的梦想。

读梁家河一书读后感篇3

今天我们学习和发扬“梁家河精神”,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就是说一个人做事情,只要始终如一的保持最初的信念,最后就一定能够成功。最初的美好梦想、伟大信念是很容易树立的,但实现梦想、坚守初心、善始善终却很难。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明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历史长河中,很多共产党员坚守初心,追求始终,即使付出宝贵的生命,依然昂头挺胸、奋勇就义,诠释了共产党员应具有的形象。然而,遗忘是很危险的,忘了初心就是丢失了“信念”,如徐才厚、周永康、魏民洲等人,丢失了初心,背离群众,成为我党的害群之马。

“梁家河精神”就是“延安精神”的发展和延续,是习近平同志和其他青年在梁家河生产、劳动所形成的生活态度、劳动观念、个人品质的凝练以及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那一代青年在中国农村实现人生观转变、为改变农村贫困面貌而奋发努力的所有行动的总结,即“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

梁家河精神,在于他根植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源于习仲勋红色革命传统严格的家教。在七年知青岁月中,青年习近平如饥似渴的学习,在艰苦繁重的劳作中历练,一方面在书中汲取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一方面进行着农民化实践。习近平在知青岁月中形成的开拓创新以及共产主义宏伟志向,与梁家河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梁家河精神,在于他挑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事业。这不是一句口号,是坚韧不拔的真抓实干。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从一个北京娃蜕变为一个村里娃,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向群众学习,以开阔的视野、无畏的胆识、有力的担当,带领群众在梁家河建沼气池、铁业社、缝纫社、淤坝造田,成为人民群众信任的大队支书。

读梁家河一书读后感篇4

初次见到纪实文学《梁家河》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封皮上习总书记和昔日小伙伴在一起的温暖气氛所感染,于是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纪实文学《梁家河》共分为四个部分,用10万余字,40副图片,通过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情节,全方位、整体化的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情缘。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置身于革命群众的熔炉中锻造自己,从一个懵懂的青年逐步成长为村支部书记,乃至于成长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的习总书记,新一代领航人的经历,贯穿其身上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博学天下的尚学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对我们当下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让我最受启迪的是,习总书记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有苦不怕苦,有苦不叫苦,苦中建功业。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窑洞里读书求知,在逆境中砥砺上进,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

让我更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确立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目标和追求。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就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靠扎根农村的实干精神,才使梁家河有了质的变化。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必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想基础上,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和世界观的改造。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定要立足当前,脚踏实地,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读梁家河一书读后感篇5

可以说《梁家河》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语言质朴,字字饱含着真挚的情谊,在读其中几个章节的时候,我几乎无法抑制地流下了热泪。

四十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才十五岁,就要背着行李到当时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梁家河插队。在那里一待就是7年。从一个白净的城里娃锻炼成了一个干农活从不“撒奸儿”的好把式;

从一个讲普通话的北京人变成了一个张嘴就来陕北话的黄土高原汉子;

从一个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才被批准入党的年轻人,成长为当时梁家河的党支部书记。

真是难以想象,在此期间,在那样的环境里,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忍受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如果没有一种锲而不舍、坚毅果敢的品性是不行的,如果没有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的坚定信念是难以支撑的文章。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和真情实感,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爱戴和不舍,谱写了一曲既感人肺腑又荡气回肠的壮丽诗章

掩卷深思,梁家河真不简单,不能小看,这的确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苦难算不了什么,只要坚信光明,也许它就是一个磨砺石;

困难算不了什么,只要团结一心、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没有什么不能战胜;

挫折算不了什么,只要初心不变、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兴许它就是一块试金石;

百姓的心里有杆秤,群众的意愿大如天心得体会。所以,《梁家河》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认真读、反复学、细细品、深刻悟,更重要的是要真真正正地做好“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基层文学艺术工作者,今后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坚决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立足本职、结合实际,身体力行地带领全县文艺界人士真真正正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多创作出一些“有根本价值所在”的文艺作品,尽力为城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读梁家河一书读后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