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石头教学反思青岛版篇一
《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首先,让学生结合平时读过哪些书。其次当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开始质疑: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石头书到底是什么样子?石头书上也有画吗?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重不重?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把握课文。
红的、黄的、白的,这些表示矿物颜色的词语也都是相互之间有联系的。把握了这些词,孩子们对石头书上的字了解得就更透彻了。 关键是朗读的处理,现在的孩子已经是三年级了,朗读已经学了2年,但是对于这篇全是对话的课文,还是接触的很少,所以这篇文章的朗读指导非常关键。在课堂中,我注意了这个问题,要求孩子先找到提示语,看看提示语中有没有语气的指导,如果有,只要读出这种语气就可以了,如果没有,那就再看看标点符号,有没有特殊的符号,如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读出相应的语气就行了。我让孩子们试着按提示语的提示分组练习朗读课文,然后找了三组小朋友分别饰演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的角色,扮演的要求是不读旁白,要演出相对应的神态、读出提示语提示的语气。同学们扮演的效果还不错。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不扎实,在处理教学语言时,以后还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多余的零碎语言。对于整篇课文读还是不够,这也提醒自己早今后的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更要精练化,对于学生的预设还要更详细全面。
石头教学反思青岛版篇二
(一)今天,区进修学校的邹清老师来学校教学调研,听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既肯定了我的优点,也给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一)课堂就是这样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并且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要把握住课堂,课堂有效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文课应该有这样三个标准:环节要简,主线要明,问题要精!这就要求有效的提问应从整体入手,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大问题设计应该是提纲挈领,因此设计能贯穿全篇的问题来当主线,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就是张庆老师倡导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节课我提出来了练习上下文的四个大问题:第一,大石头怪在那里?第二,李四光问了哪些问题?第三,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第四,李四光是怎样揭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的来历的?课堂提问呈递进式进行,层层深入,非常有效。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问题要难易适度,难度太大的问题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对于李四光提出的四个问题,开始在读完两边后,我问孩子们:当你把李四光提的一个一个问题读一遍后你有什么体会?孩子们很茫然,然后我有换了一种问法:你觉得李四光小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回,孩子们积极参与了,有话可说了。这就是暴露出我的课堂提问的一个弊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情感体验是沉睡着的,一般不是马上就会被激活的,需要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引导中抓住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的切入口。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应用一些疏导性、铺垫性的问题,以适应学生的水平发挥。
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找不到思维的切入点,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提出的问题太急,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就好象喂一口饭还没嚼就要学生吞下去一样。只有得当的课堂提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石头教学反思青岛版篇三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由于这节课是新教师亮相课,所以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展现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和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打算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然后让学生概括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提前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在生字的学习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加上自己课堂语言琐碎,使得整个课堂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品味课文,概括问题。并且课文内容没有完成,只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重点问题还没涉及到,显得本末倒置。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很失败。
课后我自己做了认真的反思,从自身来说首先是自己对新教材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研究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不到位,课堂上线索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其次是自己上课语言太过随便,话太琐屑。第三是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到位,而且太过消极。应该多表扬学生,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地的状态下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1、加强学生识字的自主学习。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我想自己确实还是太年轻了,我不了解不懂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多去向老教师学习,把握好自己成长的每一步。
石头教学反思青岛版篇四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3)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在不断地思索和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精神。因此,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
石头教学反思青岛版篇五
《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但是孩子们忽略了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在学生们反复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理解它的“大”。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解决了第三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反思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还有就是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这样一来,文章的层次也会更清晰。
石头教学反思青岛版篇六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 周德颖 今天,区进修学校的邹清老师来学校教学调研,听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既肯定了我的优点,也给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1、识字的自主学习: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课堂就是这样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石头教学反思青岛版篇七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 周德颖 今天,区进修学校的邹清老师来学校教学调研,听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既肯定了我的优点,也给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1、识字的自主学习: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课堂就是这样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石头教学反思青岛版篇八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由于这节课是新教师亮相课,所以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展现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和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打算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然后让学生概括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提前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在生字的学习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加上自己课堂语言琐碎,使得整个课堂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品味课文,概括问题。并且课文内容没有完成,只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重点问题还没涉及到,显得本末倒置。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很失败。
课后我自己做了认真的反思,从自身来说首先是自己对新教材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研究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不到位,课堂上线索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其次是自己上课语言太过随便,话太琐屑。第三是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到位,而且太过消极。应该多表扬学生,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地的状态下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1、加强学生识字的自主学习。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我想自己确实还是太年轻了,我不了解不懂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多去向老教师学习,把握好自己成长的每一步。
《奇怪的大石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石头教学反思青岛版篇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解决疑惑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描写石头的句子,再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再让学生反复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理解它的“大”。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接着,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李四光和老师、爸爸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然后,我让学生总结出李四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言。
总之,课堂上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好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讨论,使语文课堂更高效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另外,还要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读书来理解课文,通过读书来抒发感情,通过读书来提高素养。
石头教学反思青岛版篇十
我把目标定位为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体会李四光善于思考和执着的精神。我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思考来理解课文,把学生带入情景,扮演李四光和老师进行对话感知问题,学生对扮演李四很感兴趣;最后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一读再读,深入思考问题是怎样解决的,经过共同的讨论,我们得出结论:
1、李四光思考了许多年
2、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知识
3、李四光专门回家乡对石头进行了考察。
4、继续研究发现长江流域有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通过这样的结论和总结,我立即引导学生谈收获,通过看李四光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一开始不太敢谈,只有几个举手的,但我抓住这几个同学的带动作用然后启发,学生就谈的好多了:不放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永不放弃、爱思考、不轻易放弃,甚至连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名言“不抛弃、不放弃”都有学生谈到。我又抓住学生平时积累成语的习惯来激励学生,有同学用上成语了,你也可以用平时积累的成语来描述,学生又谈了不少,而且让人感觉到学生对课文的主旨体会的比较到位,最后以我的“锲而不舍”做了小结。一节课下来,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启发与鼓励下变的更爱思考了。也更会思考了。第三节课,我乘着东风让学生写上课的收获,结果有的学生写了两页还多,从知识方面到精神方面,学生确实能把收获谈出来了。我又趁势告诉学生,能写出这么好的收获,你就已经会写很棒的读书笔记了,在收获前边再加上对课文的介绍和对重点句段的体会等等,一篇很棒的读书笔记就诞生了。孩子们为自己的这一收获兴奋不已,纷纷举着手告诉我,“老师,我写了两页多收获呢!”
课后,我思考,这篇课文的教学真的收获不小,单单是意外地教会了学生写读书笔记就让我很是欣慰。以后继续努力,尽可能多的营造这样多方面丰收的课堂。
石头教学反思青岛版篇十一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周德颖今天,区进修学校的邹清老师来学校教学调研,听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既肯定了我的优点,也给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1、识字的自主学习: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课堂就是这样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石头教学反思青岛版篇十二
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这篇课文,已经上了两课时了。昨天,我着重进行了生字、新词和将课文读通顺、流利的教学。发现作业当中,还是有很多字把上课特别强调过的“域”和“藏”字写错,而以往作业中的“考”字很多同学总喜欢在下面加一横倒没有一个同学再写错。我回想了一下,这可能跟我的介绍有关,记得当时我灵感来了,说了句:“同学们看,这个考字的一小横应该在横折折钩的上面还是下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上面!”这答案是在意料之中,但我知道常写错的同学还是不会注意的。于是,我接着说:“王老师发现,在讲这个字的写法时,鲍一攀同学听得特别认真仔细,我想她肯定想在这次单元考试中力争上游!”这时,所有的同学都向她投去羡慕的一瞥,并学着她的样子坐正,专注地看着我。我故意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现在我发现每个同学都和她一样,上课专心听讲,都想考试力争上游!”说着,便拿起红色的粉笔在上面的`位置,加红了一笔。大家看了以后,特别认真地读了两遍这个词。而其它的两个字,我只是提醒了一下笔画,并带大家一起写了一遍就好了,效果就大大不同了。看来,我以后对生字教学在课前还要多下功夫,因为学生在学新的知识时,往有先入为主的思维,只有把字的写法讲得生动形象,分析透了,学生才会牢牢记住,永不写错。
今天刚刚上完第二课时,课前我对本课做了一个定位:引导大家解开“大石头”的来历的秘密。这个过程主要结合李四光的执著认真、刨根问底的精神进行阅读理解,所以抓住“许多年、直到……才、终于”等词,进行朗读赏析是重点。课一开始,我先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小李四光提问的过程,并进一步总结归纳出了他“观察--推理--质疑”的方法,还让学生学他的样子提问,并板书“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学生接说:“那应该快要下大雨了。”再一个学生接说:“可怎么只下毛毛雨呢?”很好地进行了提问思维的训练,并口头完成了课堂作业本中的练习。这样,大家都体会到小李四光是一个很善于思考,爱提问的好孩子。然后,我读文中的句子:“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很多年。”并问学生:“听了这句话,你现在心中也有疑问吗?”学生马上说:“为什么他小时候做游戏时的这个小问题要想这么多年呢?”我马上表扬他真是小李四光。接着很多同学举手,体会到他非常执著,爱刨根问底的精神。这样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本文的中心,然后我请大家把能体现他这个精神的词语找出来,并自己的体会,再通过朗读来体现。大家积极性很高,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读到最后一句“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时,一个坐在最后一排角落的男生,举手特别高,我请他来读,没想到他情至所极,情不自禁地读得全班都一下子震惊了,声音之响亮,情感之真挚感染了每个人,我连忙带头鼓起了掌。他这才反应过来,脸刷地红了。我当场公布李志刚就是这节课的“朗读之星”,并把他的名字写到了黑板上。最后请大家学着他的样子,全班起立背诵9.10两段。等到最后一句时,已经下课,但大家都沉醉在最后的朗诵中,声音震惊整个校园!
石头教学反思青岛版篇十三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来历的故事。
我在钻研教材时确定了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课上,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涵泳,从语言文字中获得信息。引导学生从“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 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从“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爸爸也说不清楚”知道石头来历不明。太多太多的疑问,足以说明这是一块奇怪的大石头。
孩子们发现“怪”的过程,正是探讨李四光内心疑惑的整个过程,跟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的学习中,从而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我把课件做成了超级链接的形式,做到课件与学生发现的内容保持一致,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达到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这是传授给学生的捕鱼之术,更是一种学习的技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情感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由于课文比较长,没有布置过预习,因此,我在课堂上给了比较多的时间读课文,初读,要求读通,同桌之间对读,要求读流利,三读,找相关句子。这样,用去了比较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教学有点匆忙走过场的感觉。
另外,“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怪在哪里”是否是学生所关注的,是否是学生急于想弄明白的呢?我也在反思,因此,“解学生所疑,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孩子们”的要求还很远。这也应该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