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和实际情况,将书中的观点和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读后感应该如何展开思路和表达观点?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和讨论一下。以下是一些读者对同一本书的不同读后感,让我们来看看各种不同的观点。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一
窗外一片倾盆大雨,雷声轰响,屋内我又品了一本好书《培根随笔集》。知识与理性之光照耀在淡薄的灵魂之上,我感到十分平静,仿佛空灵的山谷里出现一个纯洁的少年,无比单纯。
《培根随笔》一书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是由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和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全书至今共59篇,至今畅销不衰。
近日是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我们便来探讨本书中的其中一篇《论强国之道》。不需要太华丽的词藻,也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准确,实在是一种更加“华丽”的语言魅力。
“没有运动便没有健康,对个人和国家无不如此。一次正当体面的战争,是国王或共和国极好的锻炼。”这是培根所述的一句话。战争既能锻炼士兵素质又能积累经验,无不是国家富强的良药。然而这一切皆是需要条件的,可见,国家想要强大,关键要骁勇善战之民。若民气卑弱,百姓无力,这一切也不过是梦幻之景罢了,这便又将条件往后推了一步。
那么,国家富强要集合哪些因素呢?其一是能干的大臣,能处理国事,使国家摆脱困境免于祸患;其二是国家领土以及城镇的多少。有的国家虽然领土狭小,犹如细枝,却不失为强大君国的基石;其次是人民必须拥有勇敢好战的素质。若士气低落,就算有再多的战车枪炮,诸如此类也不过是披着狮皮的羊。总结了前面几点,最核心的因素便是不可让绅士贵族繁衍过快。
回望历史不难发现,贵族绅士的风度豪气影响着人民,蔚成风气,人民也自然好勇尚武;若贵族腐败封态,国家也必然不振。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一贵族汪精卫便被恐日情绪所围困,只看到了日本的强大却看不到中国的优势,成了怕死懦弱之人并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各类协定。
诚然,汪精卫自然有着一段灰色可悲的汉奸岁月,却也为国做了不少贡献,怕是属于。
民的气节,对此我没有什么舆论,但正是如此,我更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他的功绩与“灰霾”。
强国之道,亦是强民之道;强民之道,更是强力之道。这些都算是国家一路行来的经验,是实用的,宝贵的。作为祖国的花朵,学生便是强国的未来。也就是说,在强国之道上,学生要认真学习,勤奋向上,长大后为国效力,也是能做出一番大贡献。
培根随笔,耐人寻味;强国之道,亦是如此。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二
从小妈妈就会买很多文学杂志给我,但每次读到第一页的“卷首语”时,我总会隔过去,因为我觉得那些文章读得太累。所以,妈妈常常在我不想读卷首语时说:“这些文章都是文学佳作,要在心情静如止水的时候读,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真谛。”我便常在最平静时翻看这些文章,真的大有所获。暑假,我读了弗兰西斯·培根的《培根随笔》,觉得它就是我们人生这本书的“卷首语”。
《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可以说,《培根随笔》中的随笔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们一便又一便地阅读、一便又一便地细细品味。
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论美》和《论友谊》两篇。我觉得,人生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友谊,所以,我特别将这篇《论友谊》读了好几遍,其中,我特别喜欢那句:“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将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种乐于孤独的人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这句话将“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和“一座城市如同一片旷野”这两句谚语概括起来,而且十分之精湛,令人折服。然而他在《论友谊》中的另一句话也是我们所熟悉的:“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句话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而且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即使刚刚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这句话,也回不由自主地想对对方道歉,因为友谊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将友谊的真谛描写的那么自然,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这两点。
第二篇是《论美》,这一篇不得不说同样是一篇佳作中的佳作。美到底是什么,其实没人能真正说清。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未来如何,但见到一个人的第一面一定是看看他(她)的外表如何而不是立马探究他(她)的内在。培根的想法应该也是如此,但在他写的《论美》中却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的确,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不错,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亦却是如此——每天关注着自己形体和颜色之美,对于自己的内在的美却一点也不关心,就出现了很多很美丽的女生却出口脏话连篇,让人觉得很没教养,很不稳重的情况了。正如培根所说:“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根能对世上的.很多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写下来让后人们一代一代传阅不是一朝一夕便可成的,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如果想要像培根那样成为一位有名的作家的话,也要多读、多练,让自己的作品也成为作为人的一生中的“卷首语”。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三
初读了《培根随笔》常常会在文字中迷失方向,每一篇文章虽然很简短,但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易懂,总是读了很多遍还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但我却渐渐地迷恋上了这些文字,培根的言论中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也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我还发现了另一个不同的培根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困难的不轻言放弃。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人生的精华,心灵的洗涤。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论美》。
这是一篇关于“美”之作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四
赫拉克利特曾说过:“初射之光最亮。”但实际上,一个人自身所发生助理智之光,是往往受到感情、习惯、偏见的影响而不那么明亮的。俗话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恰好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一是关于事业的。
就前者而言,朋友的良言劝诫是一味最好的药。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往往由于在紧要关头听不到朋友的忠告,而做出后悔莫及的错事。人尽管也可以自己规戒自己。但毕竟如圣雅各所说:“虽然照过镜子,可终究是忘了原形。”
就事业而言,有些人认为两双眼睛所看到的未必比一双眼见到的更多,或者以为一个发怒的人来必没有一个沉默的人聪明,或者以为毛瑟枪不论托在自己肩上放,还是支在一个支架上放会打得一样准——总之,认为有没有别人的帮助结果都一样。但这些话其实是十分骄傲而愚蠢的说法。在听取意见的时候。有人喜欢一会儿问问这个人,一会儿又问问那个人。这当然比不问任何人好。但也要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两种危险。一是这种零敲碎打来的意见可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看法。因为最好的忠告只能来自诚实而公正的友人。另外这些不同源泉的意见还可能会互相矛盾;使你莫衷一是,不知所从。比如你有病求医,这位医生虽会治这种病却不了解你的身体情况,结果服了他的药这种病虽然好了,却又使你得了另一种新病。所以最可靠的忠告,也还是只能来自最了解你事业情况的友人。
友谊对于人除了以上所说这些益处似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益处,多得如同一个石榴上的果仁,难以一一细数。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么能这样来说: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种益处了。所以古人说:朋友是人的第二个“我”。但这句话的容量其实还不够,因为朋友的作用比又一个“我”要大得多!
人生是有限的。有多少事情人来不及做完就死去了。但一位知心的挚友。却能承担你所未做完的事。因此一个好朋友实际上使你获得了又一次生命。人生中又有多少事,是一个人由自己出面所不便去办的。比如人为了避免自夸之嫌,因此很难由自己讲述自己的功绩。人的自尊心文使人在许多情况下无法低首下心去恳求别人。但是如果有一个可靠而忠实的朋友,这些事就都可以很妥当地办到。又比如在儿子面前,你要保持父亲的身份。在妻子面前,你要考虑丈夫的脸面。在仇敌面前,你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但一个作为第三者的朋友,就可以全然不计较这一切,而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地替你出面主持公道。
由此可见,友谊对人生是何等重要。它的好处简直是无穷无尽的。总而言之,当一个人面临危难的时候,如果他平生没有任何可信托的朋友,那么我只能告诉他一句话——那就会认倒霉好了!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五
正如培根所说,我们其实并不是惧怕死亡本身,而是惧怕伴随死亡而来的种种一切。日益衰竭的器官,变得十分丑陋的容颜,不能进食的口腔,再也无法说出来的言语,倦曲的身体……都会让我们联想到别离的那一天,联想到永别,联想到死亡。而更突出的是,当昨天还在一个办公室同事,同个餐桌就餐,同一条小道上散步。仅仅一个夜晚,也许就是一瞬间,一个意外就可能阴阳两隔。那时候,我们对死亡是多么的憎恨和恐怖啊!
面对死亡——随风摇曳——梦里梦外面对死亡——随风摇曳——梦里梦外面对死亡——随风摇曳——梦里梦外面对死亡——随风摇曳——梦里梦外但是,岁月会让我们成熟,岁月会让我们坚强和伟大。只要我们回首人生时无所遗憾,我们也许就会平静的面对死亡,无论是我们的亲人、朋友,还是我们自己。这就是“人生最好的挽歌,无过于当你在一种有价值的事业中度过了一生后能够说:‘主啊,如今请让你的仆人离去。’”(培根语)释意。
见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在已步入老年人行列之后,对死亡已没有年轻时的那种忧虑和恐惧的心理。就是今年父亲在住院最严重最让人忧心的日子里,好象也没有太多的对死亡的概念。那个时候,只是想如果有能力,有办法改变或改善他的痛苦,就是最好的对他的回报和安慰了。所以,当看到年轻的护士为给他找血管注射,慢慢的从手背一直打到手腕的时候,就特别想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来给他注射,以减轻他的痛。而在这个过程中,与死亡无关。
有时候,想到安乐死。从内心真实来说,我赞成实行安乐死,无论是对我的亲人,还是对我自己。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痛苦的,所以应该让善良的人们,让经历了诸多痛苦的人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快乐、安祥、平静的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
爱玩小聪明者,一般得实惠多多。许多小聪明的人,虽然没有特别能耐,也没有惊人业绩,却每每总能玩得让领导心花怒放。于是,升职、提薪、加级……便一一如期而至。
无论怎样,面对死亡,我肯定会无所畏惧。虽然,我会悲伤,但不会怕。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六
《培根随笔》是与《海底两万里》一齐买的,起初,我对它比对海底两万里更没有兴趣,除了看起来古板的书名,还有刚开始翻阅时乏味的资料,都使我不愿再看它第二眼,于是,它被我残忍地扔到了乱七八糟的旧东西里。在网上,我了解到这是一本评价极其高的书,看了出于书中的各种真理名言,我便知道了,这是绝对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从杂物堆里将被埋几个星期的培根随笔翻出来,沉下心,将书翻开。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作者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被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角,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论美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重点论述人就应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不好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貌与美的德行结合,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一个打扮华贵的人的美是供人欣赏,转眼便是过眼云烟;而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永垂不朽的。
《培根随笔》的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读着它,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使人受益匪浅。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七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在《培根人生论》优美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我印象最深的是《论时机》。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确定论来准确描述的,但机遇确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机遇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一遇。大的机遇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善于省时度势,看清发展的大趋势,用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金矿”。
还有一种机遇是社会造成的,我国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没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利用。机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觉地出现的,有时甚至永远不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识到过去的那件事是个机遇,庆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已经充分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将友谊的真正含义描写了出来,而且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即使刚刚吵完架的朋友看到了这句话,也会不由自主地想对对方道歉,因为友谊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然而培根又将友谊的真谛描写的那么自然,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这两点。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这永远是其他人所不能替代的。每当一个人迷茫时,第一个伸出援手的人,必定是他的朋友。只有朋友才会时刻帮助你,保护你,让你走出黑暗的地方,一起欣赏阳光的灿烂。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八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说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培根随笔。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文章,从书中我看到了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困难决不轻言放下、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培根随笔这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语言简洁,短短的一小篇就能够让人受益匪浅。
培根随笔读来给人一种享受,简洁优美的辞藻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这本书工有58篇随笔,包括"论逆境"、"论善良"、"论自私"……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因此它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还有不少人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
对于这本书我也有许多的感触,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认真读完一本书。
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正因,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谈什么幸运、财富呢?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就应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能够错过。人生在世就会得使你的生命有好处,因此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发奋,你要坚信:胜利的曙光时刻在等待着你的凯旋。然而我还有另一种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来的。
"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悟出了人生的真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享受人生,并且帮忙别人享受人生",这是茅于轼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好处;"从这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郑海啸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而我们呢?真正明白了吗?虽然很多人都很畏惧死,虽然这个字眼会让我们的恐惧油然而生,但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经很充实、很完美了,死又算得上什么呢?你已经不枉此生了,你会觉得人生好幸福。()聋哑盲人海伦。凯勒,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对待她,你抱什么样的态度,心里就应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点点怜悯之心的人都会感动,甚至为她而哭泣。这样一个残疾人和我们这些正常人相比,我们当然占了上风了。那又畏惧什么呢?我们为什么就不如她呢?照理说,我们有潜质学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因此,挑战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体味出它的浩荡;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
因此要把握你的生命,发奋奋斗,撒下汗水,不断耕耘,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九
最近,读了《培根随笔录》(上海人民出版社出飯),真是爱不释手。培根,是近代思想史上最优秀的人之一。他的话常常被人们拿来当作格言,比如有名的“知识就是力量”即是一例。他的这本《随笔录》充满了阅世经验,闪烁着智慧之光。我是小学教师,书中一些论述与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正好相合,这自然引起我特别的注意。
培根写道:“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笫一、无所畏惧,笫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我觉得,在我们小学教师身上,似乎缺少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我们怕的东西太多,工作中好容易产生了一点新思想,比如一个教学改革方案,“怕”就来了,怕领导批评指责,怕同行评头品足,怕学生纪律不稳,怕家长议论纷纷,怕考试一塌糊涂。总之,怕出娄子。我们总是以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别人称赞我们的“谦虚”,其实正是我们的自卑。教宵的现代化需要有勇气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小学教师很应该有一点勇气。
如果以为自己不行,便只好去迷信权威。《培根随笔录》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我们小学教师有时就喜欢迷信别人、否定自己,常常心悦诚服地让别人替我们去思想。所以,我们小学教师很缺少点个性,有许多人,教了十几年、二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书,竟没有一点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真有点枉做教师一场。而只有小学教师都发挥了主动性、创造性,才会有小学教育的现代化。
缺少创新,就意味着因循守旧。正如培根所说:“既成的习惯,即使并不优良,也会因习惯而使人适应。而新事物,即使更优良也会因不习惯而受到非议。”我们/j、学教师做工作似乎有点过于讲究有根据,对新事物不那么敏感,工作以不出“事”为上乘。这就使我们失去了最可宝贵的东西一思考和开拓创新。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现在的学生比过去的学生差远了。”“这些新教师哪象我们参加工作的时候。”而一旦都符合了“过去”的样子,大家便相安无事了。
教育改革,不能不硏究教师,而硏究教师就不能讳言我们自己的弱点。如果我们对教师的硏究取得重大学术成果,那么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培根随笔录》尽管不是专门谈教育的书,但对教育工作者却极有帮助。我读后就获益不浅。如果我们小学教师能深刻认识并加以克服自己的弱点,树立起勇敢、自信、独立思考和大胆开拓创新的品质,那么我们的小学教育就一定能充满活力,欣欣向荣。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十
我读了《培根随笔》一书,让我的议水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我最喜欢的是第十九章《论狡猾》,因为里面说的那些我的身边都有,让我明白议论文需要语言真实。"如果一个人想要破坏一件事,而且生怕它被别人巧妙地提出而得到圆满解决的话,那么最好是装自己也希望它成功,并且有自己亲自提出来,只不过提的方式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反感,以达到相反的效果"议论文的语言不一定要多华丽,但要恰到好处,给别人感同身受的感觉。
为了扮成聪明人比任何一个破落户为了撑门面玩出的花样还要多。貌似聪明的人也许能骗取别人的好感,但是论起做事来,即使是一个有点荒诞不经的人也不假正经的人要强。
《培根随笔》中有很多篇章涉及到人性的思考。作者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并且全书的开篇就是《论真理》,探讨人们如何对待真理,如何追求真理;另外书中的美学思想也非常深刻,尽管作者并不是一位美学专家,但是后世的美学书籍常常引用培根关于美学的有关论述。有了对于人性真善美的讴歌,作者的教育思想也十分先进,作者认为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怎样让人们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十一
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人们独具或退隐的时候,最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谈话的时候,最能表现出读书的文雅;判断和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
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读书便是迟滞,过分用学问自炫便是矫揉造作,而全凭学理判断一切,则是书呆子的癖好。学问能美化人性,经验又能充实学问。天生的植物需要人工修剪,人类的本性也需要学问诱导,而学问本身又必须以经验来规范,否则便太迂阔了。
读书不是为着要辩驳,也不是要盲目信从,更不是去寻谈话的资料,而是要去权衡和思考。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也就是说,有的书只需选读,有的书只需浏览,有的书却必须全部精读。有些书不必去读原本,读读它们的节本就够了,但这仅限于内容不大重要的二流书籍;否则,删节过的书,往往就像蒸馏水一样,淡而无味。
读书使人渊博,辩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细。如果一个人很少写作,他就需要有很强的记忆力;如果他很少辩论,就需要有急智;如果他很少读书,就需要很狡猾,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假装知道。
那些有实际经验而没有学识的人,也许能够一一实行或判断某些事物的细枝末节,但对于事业的一般指导、筹划与处理,还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才能胜任。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十二
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人的出生并不是什么都懂,因为知识不能靠遗传得到的。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我们的精神和思想上虽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可以靠获取知识来改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知识是人一生的财富,要靠自己去求知,学到的东西都是属于自己的,要通過實踐,把閲讀的知識發揮到現實當中去。因爲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
活到老學到老,知識就是力量這些名言一直教育著我们要博學,來充實自己的人生,發揮個人價值,乃至對社會作貢獻。這一切一切都需要以知識來作扎實的根基。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十三
什么才是聪明,什么才叫聪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定义。按字义理解,应该就是“耳聪目明”的意思吧。但现在人在解释聪明的时候,如果以一个人“耳聪目明”就可以算作聪明的话,可能就有点片面了。而《现代汉语词典》上对“聪明”的释义是: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而培根好象并没有去特别的论述这样的聪明,他只在论说小聪明。他列举了一些小聪明的例子,比如说,善于保密的人,故弄玄虚的人,装腔作势的人,藐视一切的人,百般挑剔的'人……等等。他把这一类人归入小聪明的行列。小聪明的人,并不是真正的聪明,而其实是实实在在的大糊涂。因为,善于保密的人,其实际原因是自己的货色不在阴暗处就拿不出手;故弄玄虚的人,除了略知皮毛外,其它就一无所知;装腔作势的人,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几百年过去了,当年培根所描述的英国社会的小聪明的现象,到了现代的中国,仍然生生不息,随处可见。
也说小聪明——随风摇曳——梦里梦外也说小聪明——随风摇曳——梦里梦外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玩小聪明的人。对一个事物,不懂装懂,夸夸其谈,显示出高人一筹的样子,这种人可以说在任何单位,任何部门都大量存在着。两面三刀,左右逢源,欺上瞒下,这种人也不少。而我自己就经常的与据别人之劳为已功,说别人之非而显已是的人同事或共事,那情那境,虽过数年却历历在目。玩小聪明者,投机钻营,八面玲珑,其言其行,让愚笨者眼花缭乱,看不清真面目而自叹不如,或佩服得五体投地。
更见过一些小聪明的人,在一个环境下,可以说人人知其能力深浅,人人知其徒有虚名,但恰恰领导不知而欣赏有加。这也算是上世积下的阴福。至于以毁人声誉而打开自己通道的小聪明,以上下周旋左右逢源前倨后恭获得青眯的小聪明,实在是数不胜数。
玩小聪明而玩过头的也不少。如培根言,许多小聪明的动作言行,其实是拿不出手的,能拿出来的也只是皮毛,或故意做作而已。于是,遇到较真的人,处在较真的环境下,小聪明者往往没有生存的市场。而一意孤行,硬要把自己的小聪明玩下去,也许会被摔得头破血流,甚至赔上区区性命。这样的案例也随处可见,随时可闻。只是一听到因为小聪明丢掉人生的一切,就会唏虚不已。
喜欢玩小聪明的人,是不值得相交的。我经常反省自己,别玩小聪明,那会害人害已!
培根随笔读后感500篇十四
船是注定要在海中颠簸的,而栋梁却必须是能立定脚跟的。
阅读《培根随笔》,获益匪浅,会发现自己曾经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完美的地方,也许是很多很多吧。培根笔下的优秀品质,如果全部汇集到一个人身上的话,那将会是一个美妙的人生。
这些都是我在书中学到的!
人是注定要在人生中颠簸的,而生活的强者却必须是能立定脚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