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3年香港回归仪式升旗(三篇)

2023年香港回归仪式升旗(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31 15:39:44
2023年香港回归仪式升旗(三篇)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香港回归仪式升旗篇一小时候听艾敬的《我的1997》,对香港充满着期待,再长大些,看周星驰的无厘头的电影,港星的名字,剧照遍布我们生活。十多年前,一家三口跟着团队也去过香港,只记得被放到哪里购物,吃难吃的团队餐,在金紫荆花广场拍个照,住在很偏僻的青衣。香港对我们来说,真没有啥深刻的印象。

十年后,我们增了年纪,长了阅历,好在荷包也鼓了些,又因为地理位置较近些,于是想再去深入地感受香港。

下了飞机,就很便利地搭上了机场快线,然后再被凯悦酒店无缝连接的免费巴士带至了尖沙咀。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舒适,象我们这样年纪的人,最喜欢干净,便利。而香港这些公共交通都做得极致得好,在我们回来的时候,酒店巴士至九龙,竟然可以先预办登机手续,把行李先进行托运,也是充分体现了香港较为人性化的公共设施。这些都体现了香港做为一个大都市的气质,是先进的,全面考虑的,也是历史沉淀的,因为许多的细节问题,不是高速发展的内地,可以全都短期内做到的。

碰到酒店的工作人员,很热情的用粤语招呼,我们一开口,他们就能马上用熟练的普通话交流,问其为何能讲普通话这么好,说因为客人多,讲得多,就自然讲得顺了。这与十年前完全不一样,当时没有地方播报普通话,除了粤语就是英语。在茶餐厅用餐时,碰到香港当地人,与我们拼一桌(茶餐厅生意很好,而位置又小,小小的一张圆桌,基本还要拼桌一起吃),基本都非常友善,一小伙子一开始用英语与我们交流,听到我们的普通话,就用中文与我们交流。我说你有没有到过内地?他竟然说,他的太太就是北京人,她很不喜欢吃港式的食品,于是她在自己家里烧着吃,他跑出来一个人上这家茶餐厅吃。呵呵!总之,香港当地人,都对我们内地人是友善的,并没有被赶蝗虫的任何感觉。总觉得任何地方,任何国籍,受过较高教育的人们,都是大致相同的:友善,热情。

我们在到达香港当天的下午,步行走了下九龙,很普通的民居讨生活的场景,他们摆地摊,卖着义乌市场贩卖过去的廉价物品。

所以当我在回来的飞机上,看到有报纸上写着:大意指我们香港,向来是个国际城市,面对复杂的时势,我们香港人就是通过灵活应对,来面对生活,我们从不向某些权势摇尾乞怜。看到这段文字,让人感觉,香港自从1997年回归,渐渐失去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很多大鄂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香港,就说金庸吧,都在97年回归前卖掉了他的杂志社之类的,因为很多人觉得回归后,不看好香港,所以感觉现在的香港,除了内地人的旅行。香港都给人感觉是空城。而内地在这十几年,一直在高速发展。但是他们从不向权贵摇尾乞怜。香港人还是蛮硬气的。

第二天去参观了香港大学。作为大学,比起我们以前去参观过的剑桥,牛津,哈佛,麻省,哥大,那种感觉,还是蛮有距离的,但是作为亚洲大学,还是值得去看一下,地铁站就是满满的宣传画廊,我们内地人看到的最显眼的,无非是孙中山,张爱玲等的照片。于我个人来说,香港大学离家近,又因为接受中西方文化,是孩子较理想的一个选择,而孩子的心,那是谁都无法掌控的。更何况,香港大学不是一般优秀的人可以进的。总之,参观何妨。

下午坐地铁去了中环,坐在叮叮车,看了遍市容,天空又如英式天气一样,毫无征兆的飘雨。坐在叮叮车的上一层,看到香港最繁华的中环,竟然没有啥购物欲望,于是还是坐叮叮车去了铜锣湾的诚品书店。在内地书店纷纷关门,而台湾的诚品书店,却经营得如此之好,为何在新华书店买书,就没有在诚品书店来得舒服?

再来说说香港的食品,茶餐厅,港式小吃是香港的主打食品,不得不说,香港的食品很干净,也好吃。不象国内万达广场内的各种菜品,吃了后会感觉口干食燥,我这个肠胃不是很好的人,每次在外面吃了后,都会觉得不舒服。而香港没有这个状况。所以我们要问一问,国内这端出来的食物,到底放了些啥东西?为何会这样?

<

香港回归仪式升旗篇二2020年香港将迎来回归23周年。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结束了长达155年的英国的统治,香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绝大部份香港华裔居民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香港实行一国两制这种史无前例的统治方式回归中国。

1997年间,在最困难的时侯,祖国站了出来,不惜一切支持香港,而每一位普通的香港人,在香港经历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直到腾飞的过程中,也实实在在地体味到了回归的伟大意义,这个过程中,香港人民对祖国的了解和归属感日益增强,对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评价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大家的工作和生活不断渗透,融为一体。

自1985年起,内地就一直是香港的贸易伙伴。截至2017年底,内地已审批的外来投资项目中,44.7%与香港有关。来自香港的实际使用金额累计达9137亿美元,占全国总额51.8%。香港也是内地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地点:截至2017年,内地在港的直接投资累计达6569亿美元,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9.8%。香港回归后,随着两地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贸易额随之激增。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下,香港的舞台会变得更为广阔,正可将贸易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内地企业可以在香港发展对外关系网络,深入了解外国市场,具体地分析投资机会。作为一个高度开放和国际化的城市,香港市场竞争激烈,对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监管严格,有严格的消费者保障。内地企业可以在香港市场小试牛刀,展示实力,树立品牌。在对外服务方面,香港可以提供先进的各项服务,包括金融、专业、物流、贸易等方面,服务水平处于世界前列,能满足内地企业对外投资的各方面需求。在融资方面,香港是首选的集资中心,香港不断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比如银团贷款、基建债券等。

在内地近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香港一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香港是内地利用外资的来源地,也是内地对外投资的窗口和中转站,新时期借助一带一路建设,香港仍然具有诸多独特优势。从区位优势来看,香港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下西行的关键节点,亚洲主要商业都市都在香港大约4小时的飞行距离内。同时,香港连续二十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聚集一大批国际化专业人才。

回顾过去,内地和香港的经济合作成果丰硕,香港在中国发展战略中一直担当重要角色,是内地企业集资和走出去的主要枢纽,也是内地开展对外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渠道。同时,内地对香港的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未来,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香港回归仪式升旗篇三2020年7月1日,香港回归23周年,新的历史时期,对于香港与祖国内地的未来如何融合发展,备受关注。

习总书记于6月29日抵达香港,除祝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3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外,还提到中央将一如既往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并与香港各界一道,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香港一百多年的发展史,无不与内地息息相关。鸦片战争后英国占领香港,与其他殖民地不同,英国人主要不是为了掠夺资源,而是以香港为基地,瞄准中国内地的广大市场。事实上,因为随后上海的开埠,在英国占领的前一百年,香港发展并不算兴盛,逊色于内地不少大城市。

众所周知,香港经济起飞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中苏交恶,因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对外部资源的需求,中国开始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接触,香港充当了连接中国与西方的桥梁,作用十分重要,同时也给香港带来了发展机遇。数据显示,1962年到1973年,香港实际gdp增速大部分年份在10%以上。改革开放之后,香港的桥梁作用继续发挥,香港经济一直保持较高增速,1997年回归时人均gdp达到2.7万美元,跻身高收入地区。

香港回归这二十年,两地经济融合日益紧密。协助香港抵御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央政府针对香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在坚持“一国两制”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积极政策,帮助维护香港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诸如2003年宣布放宽内地同胞到特区旅游的个人游(香港称“自由行”),让旅游业成为香港支柱产业之一;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确保香港业界在内地市场继续享受惠准入待遇。

数据上来看,香港2016年gdp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至2.49万亿港元,人均gdp达到4.3万美元。二十年间,港交所从一个区域性市场,变成了真正的国际市场,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来这里投资内地资产:1997年底,只有101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占港股市值的20%;截至2016年底,已有1002家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占港股市值的63%。

经济领域之外,23年间香港与内地在文化、教育、技术等领域亦有融合。香港凭借率先崛起的优势,内地利用飞速发展后的资金优势,深度协作,成就不小。

23年风雨兼程,成就代表过去。1997年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内地与香港如何更好地融合,互相取长补短,一同发展向前。

对于香港而言,无疑需要继续借力中国内地崛起大势。发改委近日称,支持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香港特区政府和业界提供政策指导,意味着香港搭上“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近期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香港与内地的融合发展将得到进一步深化;珠港澳大桥全线贯通,香港段预计2020年底通车,等等。这些都是香港与内地融合日益紧密的象征,未来,香港必能与祖国一同发展前行。

对于内地而言,香港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不少。高效的行政效率,乃建设服务型政府必备;自由的市场、法治的环境,是内地一直致力的方向。此外,如港交所作为成熟资本市场、开放和国际化的金融市场,值得内地金融改革借鉴之处不少。

互学互鉴,这个香港与内地融合的模式仍将继续。而两地更加紧密地融合,一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是未来的方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