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感悟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一
夸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夸父心中的宏愿“希望太阳永远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至死也未能如愿。读后让人有一种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遗憾。夸父虽败犹荣,他的精神与天地同在。这不禁让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荆轲可谓英雄也!项羽自刎乌江,壮志未酬,然他仍是一代枭雄。真是成亦英雄,败也英雄。
神话故事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应该是课文的精髓。阅读的兴趣点应该在故事的神奇之处。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上得了天,入得了地,下得进海,令人非常羡慕;女娲用泥土捏出个泥人,仙气一吹便成了真人,这是神奇。课文《夸父追日》也是一个这么神奇的神话故事,学生的兴趣点会在何处呢?应该不会在于夸父是否是英雄?而在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
顺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便有了如下的两种课堂设计:
课堂以对“英雄”的认识贯穿始终:首先导问夸父是英雄吗?而后研读故事中哪些句子能说明夸父是一名英雄?找句子交流感悟。最后拓展延伸,对夸父的英雄形象进一步认识,得出对于英雄的比较全面的理解。
课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为线索:首先解题导入,谈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而后研读故事,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具体找找哪些句子描写十分神奇?最后深化理解,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进一步认识神话人物“夸父”。
纵观以上案例,两位教师如此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初浅的观点:
前者处理教材时把落脚点定在人文价值的取向上,以此贯穿始终;后者处理教材的落脚点定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循着学生最感兴趣的路线,走到课堂的深处。
阅读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还是主导?前者,他有着十分强烈的控制欲望,不仅主宰着课堂进程,甚至还欲控制学生的思想。完全以自己的阅读感悟去引领学生达到这个境界。学生学得很累,兴趣不浓。最终的`阅读收获是什么?明白什么是英雄之余,其它还得到了什么?有的可能到最后还不明白,为什么夸父是英雄,其实夸父只是一个神话人物而已!而后者从神话故事的神奇处着眼,循着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原需求出发,把对故事的认识和感受寓于读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并逐渐的认识神话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这种以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阅读的兴趣点为基点组织课堂,又不失教师的引领,如此更能够赢得学生的欢迎,更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学习不能寄望于飘忽不定的感悟,落脚点应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使得人文价值的收获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东西。更多时候让它成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如一颗希望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因为语言是一种表达和思考的工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有其表达的方式方法。陆友松曾呼吁:语文学习,旨在听得懂,说得清,读的透,写得好。可见,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必须借助于语言训练的多种形式,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着眼于整篇文章的表达,致力于一段话的描写,研讨一句话、一个词语的精妙。如此的语言实践训练,方能让语文课堂更富有浓浓的语文味,更能提高阅读课堂的效率。
由此看来,教师的课堂操作并不存在对错之分,最终仍然是教师的观念问题左右着我们的课堂设计。夸父为着心中的目标,至死不渝。我们语文教师为着心中的目标,也是费尽心思。但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心中时时以学生之需所需,学生之乐而乐,踏踏实实的通过上语文课让学生能听、会说、能读、会写,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东西!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二
《夸父追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三年级下册的课文,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各自阅读文本,之后各抒己见谈体会。最终形成以下两种比较鲜明的不同观点:
夸父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夸父心中的宏愿“希望太阳永远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至死也未能如愿。读后让人有一种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遗憾。夸父虽败犹荣,他的精神与天地同在。这不禁让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荆轲可谓英雄也!项羽自刎乌江,壮志未酬,然他仍是一代枭雄。真是成亦英雄,败也英雄。
神话故事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应该是课文的精髓。阅读的兴趣点应该在故事的神奇之处。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上得了天,入得了地,下得进海,令人非常羡慕;女娲用泥土捏出个泥人,仙气一吹便成了真人,这是神奇。课文《夸父追日》也是一个这么神奇的神话故事,学生的兴趣点会在何处呢?应该不会在于夸父是否是英雄?而在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
顺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便有了如下的两种课堂设计:
课堂以对“英雄”的认识贯穿始终:首先导问夸父是英雄吗?而后研读故事中哪些句子能说明夸父是一名英雄?找句子交流感悟。最后拓展延伸,对夸父的英雄形象进一步认识,得出对于英雄的比较全面的理解。
课堂以感受故事的神奇为线索:首先解题导入,谈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而后研读故事,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受,具体找找哪些句子描写十分神奇?最后深化理解,找到故事中最感人的句子,进一步认识神话人物“夸父”。
纵观以上案例,两位教师如此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初浅的观点:
前者处理教材时把落脚点定在人文价值的取向上,以此贯穿始终;后者处理教材的落脚点定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循着学生最感兴趣的路线,走到课堂的深处。
阅读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还是主导?前者,他有着十分强烈的控制欲望,不仅主宰着课堂进程,甚至还欲控制学生的思想。完全以自己的阅读感悟去引领学生达到这个境界。学生学得很累,兴趣不浓。最终的`阅读收获是什么?明白什么是英雄之余,其它还得到了什么?有的可能到最后还不明白,为什么夸父是英雄,其实夸父只是一个神话人物而已!而后者从神话故事的神奇处着眼,循着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原需求出发,把对故事的认识和感受寓于读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并逐渐的认识神话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这种以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阅读的兴趣点为基点组织课堂,又不失教师的引领,如此更能够赢得学生的欢迎,更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学习不能寄望于飘忽不定的感悟,落脚点应着眼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上,使得人文价值的收获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东西。更多时候让它成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如一颗希望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因为语言是一种表达和思考的工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有其表达的方式方法。陆友松曾呼吁:语文学习,旨在听得懂,说得清,读的透,写得好。可见,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必须借助于语言训练的多种形式,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着眼于整篇文章的表达,致力于一段话的描写,研讨一句话、一个词语的精妙。如此的语言实践训练,方能让语文课堂更富有浓浓的语文味,更能提高阅读课堂的效率。
由此看来,教师的课堂操作并不存在对错之分,最终仍然是教师的观念问题左右着我们的课堂设计。夸父为着心中的目标,至死不渝。我们语文教师为着心中的目标,也是费尽心思。但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心中时时以学生之需所需,学生之乐而乐,踏踏实实的通过上语文课让学生能听、会说、能读、会写,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东西!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三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三下年级的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就以“神奇”为线索,构造教学步骤:划一划,品一品,写一写,评一评,比较阅读,渗透着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显神奇,整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能较好地感受到“夸父追日”的神奇,也能较神奇地表达夸父所经历的困难与克服困难的办法,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之中。
教研员虞勇军老师肯定了我以“神奇”为线索展开的一系列教学,认为这些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充分思考到了文本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同时指出,我们还能够做得更“神奇”些,将“神奇”做透。(1)充分利用课题。课题“夸父追日”中的“追日”本身就很神奇,在此,拓展“神话的起源”,会让学生感到更神奇。(2)在品读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是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这一句时,能够引发学生想象:腿会有多长呢?人会有多高呢?山、河在他的眼里会成什么呢?……(3)摘录“让你觉得神奇的句子”这一自主学习作业能够改成讲这个神话故事,一方面贴合神话故事口口相传的特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添油加醋地讲,比比谁讲得更神奇,会让学生对“神奇”的感受更深。
遗憾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课堂
对于一个教师,总期望自己的课堂不出岔子,能顺利达成目标,因此,在一些细节的设计时,往往会避重就轻,将岔子先排除在外。比如说,我在《夸父追日》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防止学生找出来的.句子很多,却不能立刻提到那些最明显的句子,会拖延课堂上的时间,于是,我这样设计:“请你找出3处让你感到最神奇的地方”。虞老师提出:课堂要允许学生出岔子,当学生出岔子时,你就会想办法去解决,这才会有提升。
当我将写完的教案给一些老师看时,他们说:“好难的教案哦,这个方案更适合高段学生,三年级的学生能做到吗?”当我第一次试教完时,发现时间很不够。我痛苦了,怎样办?我的设计太难了,如果全盘否定,我不明白怎样入手。于是,修改教案,把能够缩时间的地方尽量缩,力求让这堂课的主线不掉链。当我呈现完这一堂课后,虞老师并未觉得这堂课的设计超过了三年级的孩子水平,而是说,这些就应抓的点你都抓到了,用这些方法去抓这些点很好。同时还指出最后比较阅读时,《山海经》这一段话能够请学生来读一读,讲一讲意思。我心中一惊,这但是一篇文言文,在五年级时才出现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孩子们能读懂吗?当时,我也曾想过简单讲一下意思,但想想太难了,于是放下了。因此,我只是由自己读了一遍给孩子们听,急急地引到课文写得不错,因为它充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将这个神话故事写得很神奇。(没想到,犯了“二元论”的错误)正当我回忆着,虞老师说:“让学生逐句说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正好检查课文是否读懂了。”是呀,读得懂,最好,读不懂,我给予一些解释,算是让学生多理解几个词的意思也好,算是为高段的文言文教学渗透也好,想想就应是有益处吧?其实,追根究底,还是担心课堂上
出岔子的心理在作怪而已。
人无完人,同样,课也无完课,允许学生出岔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同思维的碰撞,在某种程度上,也督促老师去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出现,怎样会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话虽简单,但要做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只能尽自己所能罢了。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四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三下年级的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就以“神奇”为线索,构造教学步骤:划一划,品一品,写一写,评一评,比较阅读,渗透着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显神奇,整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能较好地感受到“夸父追日”的神奇,也能较神奇地表达夸父所经历的困难与克服困难的办法,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之中。
教研员虞勇军老师肯定了我以“神奇”为线索展开的一系列教学,认为这些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充分思考到了文本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同时指出,我们还能够做得更“神奇”些,将“神奇”做透。(1)充分利用课题。课题“夸父追日”中的“追日”本身就很神奇,在此,拓展“神话的起源”,会让学生感到更神奇。(2)在品读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是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这一句时,能够引发学生想象:腿会有多长呢?人会有多高呢?山、河在他的眼里会成什么呢?……(3)摘录“让你觉得神奇的句子”这一自主学习作业能够改成讲这个神话故事,一方面贴合神话故事口口相传的特点,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添油加醋地讲,比比谁讲得更神奇,会让学生对“神奇”的感受更深。
遗憾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课堂
对于一个教师,总期望自己的课堂不出岔子,能顺利达成目标,因此,在一些细节的设计时,往往会避重就轻,将岔子先排除在外。比如说,我在《夸父追日》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防止学生找出来的.句子很多,却不能立刻提到那些最明显的句子,会拖延课堂上的时间,于是,我这样设计:“请你找出3处让你感到最神奇的地方”。虞老师提出:课堂要允许学生出岔子,当学生出岔子时,你就会想办法去解决,这才会有提升。
当我将写完的教案给一些老师看时,他们说:“好难的教案哦,这个方案更适合高段学生,三年级的学生能做到吗?”当我第一次试教完时,发现时间很不够。我痛苦了,怎样办?我的设计太难了,如果全盘否定,我不明白怎样入手。于是,修改教案,把能够缩时间的地方尽量缩,力求让这堂课的主线不掉链。当我呈现完这一堂课后,虞老师并未觉得这堂课的设计超过了三年级的孩子水平,而是说,这些就应抓的点你都抓到了,用这些方法去抓这些点很好。同时还指出最后比较阅读时,《山海经》这一段话能够请学生来读一读,讲一讲意思。我心中一惊,这但是一篇文言文,在五年级时才出现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孩子们能读懂吗?当时,我也曾想过简单讲一下意思,但想想太难了,于是放下了。因此,我只是由自己读了一遍给孩子们听,急急地引到课文写得不错,因为它充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将这个神话故事写得很神奇。(没想到,犯了“二元论”的错误)正当我回忆着,虞老师说:“让学生逐句说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正好检查课文是否读懂了。”是呀,读得懂,最好,读不懂,我给予一些解释,算是让学生多理解几个词的意思也好,算是为高段的文言文教学渗透也好,想想就应是有益处吧?其实,追根究底,还是担心课堂上
出岔子的心理在作怪而已。
人无完人,同样,课也无完课,允许学生出岔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同思维的碰撞,在某种程度上,也督促老师去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出现,怎样会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话虽简单,但要做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只能尽自己所能罢了。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五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
3、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体会夸父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树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课件
1课时
1、在夏夜的星空下,在冬日的暖炉旁,我们也许曾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神秘而又美丽动人的故事。在那些充满神奇想象的神话故事里,我们认识了开天辟地的盘古,伟大的人类之母女娲,七夕鹊桥相会的牛郎织女,广寒宫里寂寞孤独的嫦娥……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另一个了不起的巨人——夸父,一起走进他的神话故事。
2、出示课题,读课题。
3、课题质疑。你想知道些什么?
1、打开书133页,自己去读读这篇神话,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几下,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在读不通的句子处做上记号,并多读几次。
1、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夸父是个怎样的人?(巨人)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太阳西斜的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腿长、步子大
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手臂长、力量大
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肚子大
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身躯大
就是这样一个高大、威猛的巨人——夸父,他要去(追日),他追到了吗?(有或没有) 课文的哪一段告诉我们这个事实。
2、出示:课文第四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这样一个巨人,为什么没追到太阳?
(4)默读课文2――4段,看看是否能自己解决。
3、同桌交流
4、指名交流
归纳出示,显红:【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
他为什么这么渴,这么累?
(1)渴到怎样的程度?
喉咙直冒烟:(你把这种渴读出来)什么情况下你曾有类似的
一下子喝干两条大河:同学们要知道黄河可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加上渭河里的水,都让他喝干了,还不解渴,可见他有多渴。
齐读
(2)他为什么这么累?(到前面的课文中去找找)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太阳西斜的方向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
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跑的实在是太快了——像风似的奔跑。一眨眼)
(他跑的距离很长——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落实虞渊的理解】所以这么累)
(没有休息——你把这种累的感觉读出来)
(3)引读句子:所以——就在这时候,他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
3、夸父,既然如此渴如此累,你为什么还要去追日呢?
(2)出示句子::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充满永远光明。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让他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口渴。?指名读。
请大家读读这样一份资料:
其实,夸父本是一个巨人族的名称,他们是大神后土的子孙,生活在北方一座叫做“成都载天”的大山上,个个身材高大,威猛强悍,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奋斗着!可是这个地方,冬季漫长,夏季虽暖却很短,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匆匆从西方落下,山上的积雪根本没有融化,夸父族的`人民只能生活在寒冷的冬天和黑夜当中。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成都载天的上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并把“夸父”的名称送给了他。
(3)读了这段资料,你知道是什么在支撑他吗?
(是族人对他的希望,族人对他的信任……)
(4)所以他的心理一直想着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充满永远光明。(读句子)
4、可是,——这时候他还是像一座大山一样颓然倒下了。因为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引读第四段前半部分】
(1)指名读
(2)“颓然”在与不在的句式比较
“颓然”去掉句子耶是通顺的,再去读读课文中的话,说说你都感觉到了什么?
(3)齐读
(4)感到悲痛的不仅仅是我们,还有可能是(巨人族的族人、大地、山河),甚至还有被他追逐的太阳。
(二)师范读:而太阳唯一能做的是,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而此时此刻,夸父只能躺在地上,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1、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感到很失望、他觉得辜负了乡亲们的希望、他很遗憾)
2、交流:他遗憾什么?
3、齐读
4、写话:
师:这一叹,他会在叹些什么?他会想些什么?静静地想一想,拿起笔,把夸父当时的心理写下来。
5、交流
6、把你的体会送回句子中读(指名)
评:无可奈何 遗憾 失望
7、这一抛,抛出了什么?
2、尽管夸父已经筋疲力尽,尽管他已经不能再站起来,但是他并没有屈服,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用上最后一口气,奋力将自己的手杖向前抛去,最后闭上眼睛长眠了。
1、那么故事的结果呢
【出示】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2、此时此刻,你觉得夸父还仅仅是一个身躯伟岸的巨人吗?
小结:是啊,夸父的这种坚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他不仅仅是留给我们巨人形象,他更是一个精神上的巨人。让我们再一次带着敬佩去读读这段话。
3、齐读
4、在我国的神话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夸父一样为着理想执着追求的人,像“精卫填海”中的精卫鸟就是其中的一位。它不畏艰难,不论海有多宽,浪有多大;它都用不懈的努力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填平大海。这句格言也诉说着同样的道理。(读)
让我们记住这个故事,记住这句话,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是这样记载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学了课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它的含义吗?
我今天所上课的篇目是《夸父追日》,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神话。课文是根据《山海经·海外北经》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这篇课文通过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弘扬了一种“勇者无惧”的精神。
本课谈话导入引出学习的内容《夸父追日》,激发学生对神话的兴趣。接着,质疑“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指导朗读:“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让学生感悟夸父不怕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为下文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作好铺垫.再以三个词语贯穿着整篇课文,细细地品读课文,从课文中体会感悟夸父的精神。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复述课文,通过初读,熟读、感情朗读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复述课文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本课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复述较机械性。背诵是对原文一定不漏、不变的陈述,而复述可以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句,可以更改部分内容和表达方式。所以让学生由机械性复述过渡到活用性复述,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去思考的问题。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六
每天给学生上课,看到的是熟悉的面孔,用的是大同小异的教法,很少有激动的时候。今天,我试教《夸父追日》一课。课前,我从参考书上摘录了《夸父追日》的古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摘录古文后,我逐字逐句地查字典,读了五六遍,总算读准了字音,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我选这篇古文的原意是想让学生们学完了课文后,也来感受感受古人凝炼的语言!本想运用最常用的教法,先指导学生朗读完课文,然后设计一两个牵引全文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训练思维,深化课文,最后,在深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但转念一想,今天何不来一次大胆的尝试,让他们在学课文前先读读古文,不求理解得透彻与否,但求感受古文的滋味吧!想到这里,我打开电脑,展示出《夸父追日》的古文,正准备给同学们示范朗读一遍,然后再简要地讲一遍大致的意思。这时,有位同学举起了手,还很兴奋地说:“老师,我来读!”他会读吗?我犹豫了一下,但马上又想到课堂是学生的,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怎样去学习,就让他读一下吧!读不好也没关系,那样不更能体现我的朗读水平吗?“好!请你来读一读!”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他竟一字一顿地读来,非常标准而又略有些抑扬顿挫,真酷似古人的唱读。我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是我的学生吗?我还从没教过他们读古文呢!我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以前每次竖大拇指总是有点委屈自己以求鼓励学生,可这一次竟是是那样的自然,毫无半点矫作!
我趁热打铁,马上请他领着同学们读几遍,全班同学有滋有味地读起来,我也不自觉地加入了他们朗读的行列。夸父的形象就好像站在我们面前,奋勇前行!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篇古文的意思吧!”我已不能掩饰自己的高兴。
“我来讲,我来讲!”某某同学立刻举起了手,几乎快伸到讲台上来。我已不再怀疑孩子们的能力,有力地点点头:“行!我特别想听你讲!”
“第一句的意思是夸父向往光明,不喜欢黑暗,于是与太阳赛跑,想控制太阳为人类服务……”全班出现从未有过的寂静。我听着听着,真想走上去抱住他说声:“我的孩子们,我的孩子们!”此时我实在想不出什么词语来表达。做老师近十三年了,习惯了课堂上的平静,今天,在今天的课堂上终于找到了一种课堂的生命──让孩子们自己展示能力与知识,与学生一同享受教育的乐趣!
不知什么时候,一双双眼睛都盯着我,静悄悄的。可能发现我在走神了,某某同学说:“老师,我讲完了。”我忙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好啊!原来你们自己都会读,也都懂了啊!现在就这样给我读,读出你们心中的感情来!”
立刻,教室里出现了读书奇景,听那腔调,看那形象、我真想走过每个孩子时,都把他们抱一下。在充满童稚的古韵声中,我仿佛又和孩子们一起回到了古代……夸父那不成功誓不罢休的气魄显现在我眼前!
第一次,上课竟能让我如此激动!在激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生命,在激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七
每天给学生上课,看到的是熟悉的面孔,用的是大同小异的教法,很少有激动的时候。今天,我试教《夸父追日》一课。课前,我从参考书上摘录了《夸父追日》的古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摘录古文后,我逐字逐句地查字典,读了五六遍,总算读准了字音,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我选这篇古文的原意是想让学生们学完了课文后,也来感受感受古人凝炼的语言!本想运用最常用的教法,先指导学生朗读完课文,然后设计一两个牵引全文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训练思维,深化课文,最后,在深化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但转念一想,今天何不来一次大胆的尝试,让他们在学课文前先读读古文,不求理解得透彻与否,但求感受古文的滋味吧!想到这里,我打开电脑,展示出《夸父追日》的古文,正准备给同学们示范朗读一遍,然后再简要地讲一遍大致的意思。这时,有位同学举起了手,还很兴奋地说:“老师,我来读!”他会读吗?我犹豫了一下,但马上又想到课堂是学生的,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怎样去学习,就让他读一下吧!读不好也没关系,那样不更能体现我的朗读水平吗?“好!请你来读一读!”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他竟一字一顿地读来,非常标准而又略有些抑扬顿挫,真酷似古人的唱读。我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是我的学生吗?我还从没教过他们读古文呢!我不由自主地竖起了大拇指,以前每次竖大拇指总是有点委屈自己以求鼓励学生,可这一次竟是是那样的自然,毫无半点矫作!
我趁热打铁,马上请他领着同学们读几遍,全班同学有滋有味地读起来,我也不自觉地加入了他们朗读的行列。夸父的形象就好像站在我们面前,奋勇前行!
“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篇古文的意思吧!”我已不能掩饰自己的高兴。
“我来讲,我来讲!”某某同学立刻举起了手,几乎快伸到讲台上来。我已不再怀疑孩子们的能力,有力地点点头:“行!我特别想听你讲!”
“第一句的意思是夸父向往光明,不喜欢黑暗,于是与太阳赛跑,想控制太阳为人类服务……”全班出现从未有过的寂静。我听着听着,真想走上去抱住他说声:“我的孩子们,我的孩子们!”此时我实在想不出什么词语来表达。做老师近十三年了,习惯了课堂上的平静,今天,在今天的课堂上终于找到了一种课堂的生命──让孩子们自己展示能力与知识,与学生一同享受教育的乐趣!
不知什么时候,一双双眼睛都盯着我,静悄悄的。可能发现我在走神了,某某同学说:“老师,我讲完了。”我忙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好啊!原来你们自己都会读,也都懂了啊!现在就这样给我读,读出你们心中的感情来!”
立刻,教室里出现了读书奇景,听那腔调,看那形象、我真想走过每个孩子时,都把他们抱一下。在充满童稚的古韵声中,我仿佛又和孩子们一起回到了古代……夸父那不成功誓不罢休的气魄显现在我眼前!
第一次,上课竟能让我如此激动!在激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生命,在激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八
1、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学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师板书)
2、指名读,正音。
3、你对夸父有什么了解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揭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预设: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夸父是怎样追日的?
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
过渡语:
同学们真能干,紧紧抓住追日这个主要内容,提出了3个有价值的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3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写了他是怎样追日的?写夸父追到日没有,又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反馈较对
①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
②写夸父怎样追日的是哪个自然段?(2~4自然段)
学习生字:虞渊渭河翰海大泽
伏下身子向前一抛
咕嘟咕嘟颓然手杖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请3位学生分别朗读2、3、4自然段,正音。
③齐读夸父追日的结果,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语:
我们已经知道了写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和结果如何的段落。那么,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具体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用波浪线划出最能概括原因的.句子。
1、自由读,找句子
2、指名读---小组读---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夸父喜欢光明,喜欢看到神州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因此,他要去追赶太阳,抓住太阳,他是多么——了不起啊!
4、指导朗读。
过渡语:
那么夸父是怎样追日的呢?老师这儿有3个词语,谁来读一读?
1、出示: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道渴而死。
指名读---齐读
2、这3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词语,读读课文2~4自然段,并且用直线划出哪些句子能读懂这个词语?
3、反馈交流
“与日逐走”
①找句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夸父跑得快)
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像风似的、一眨眼、两千里)
③指导朗读。
④简单说说词义。
“渴欲得饮”
①找句子,读句子,说词义。
②你从哪句话看出夸父很口渴?
③指导朗读。
“道渴而死”
①找句子,读句子。
②理解句子:夸父为什么要到大泽去?但他还没到大泽就……,夸父只能遗憾地……
③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a、遗憾。夸父还没追到日,就死了。很遗憾!
b、难受、可惜。
c、了不起!夸父为了自己的追求,也为了整个神州大地光明,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来交换。这种执着、这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让我们为之感叹。(师板书:执着、奉献、牺牲)
1、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学生续读)
2、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茂密的桃树林时,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呢?
“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是这样记载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学了课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它的含义吗?
《夸父追日》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并围绕课题“追日”质疑,以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为切入口,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再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为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铺设了台阶,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化难为易。
在研读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让学生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讲讲你读懂了什么?进行简单的交流,并指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感受夸父的形象。
在最后“考考你”这一环节,联系最早写夸父追日故事的《山海经》,请学生读读古文,结合课文所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其含义,旨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上一个台阶,学会阅读古文,同时亦是对所学内容的又一次升华。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九
1、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学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师板书)
2、指名读,正音。
3、你对夸父有什么了解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揭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同桌读---齐读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预设: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夸父是怎样追日的?
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
过渡语:
同学们真能干,紧紧抓住追日这个主要内容,提出了3个有价值的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3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写了他是怎样追日的?写夸父追到日没有,又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反馈较对
①夸父为什么要追日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
②写夸父怎样追日的是哪个自然段?(2~4自然段)
学习生字:虞渊渭河翰海大泽
伏下身子向前一抛
咕嘟咕嘟颓然手杖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请3位学生分别朗读2、3、4自然段,正音。
③齐读夸父追日的结果,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语:
我们已经知道了写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和结果如何的段落。那么,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具体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用波浪线划出最能概括原因的.句子。
1、自由读,找句子
2、指名读---小组读---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夸父喜欢光明,喜欢看到神州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因此,他要去追赶太阳,抓住太阳,他是多么——了不起啊!
4、指导朗读。
过渡语:
那么夸父是怎样追日的呢?老师这儿有3个词语,谁来读一读?
1、出示: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道渴而死。
指名读---齐读
2、这3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词语,读读课文2~4自然段,并且用直线划出哪些句子能读懂这个词语?
3、反馈交流
“与日逐走”
①找句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夸父跑得快)
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像风似的、一眨眼、两千里)
③指导朗读。
④简单说说词义。
“渴欲得饮”
①找句子,读句子,说词义。
②你从哪句话看出夸父很口渴?
③指导朗读。
“道渴而死”
①找句子,读句子。
②理解句子:夸父为什么要到大泽去?但他还没到大泽就……,夸父只能遗憾地……
③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a、遗憾。夸父还没追到日,就死了。很遗憾!
b、难受、可惜。
c、了不起!夸父为了自己的追求,也为了整个神州大地光明,甘愿用自己的生命来交换。这种执着、这种奉献和牺牲精神让我们为之感叹。(师板书:执着、奉献、牺牲)
1、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学生续读)
2、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茂密的桃树林时,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呢?
“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是这样记载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学了课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它的含义吗?
《夸父追日》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在教学中仅仅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并围绕课题“追日”质疑,以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为切入口,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段落、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再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为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铺设了台阶,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化难为易。
在研读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让学生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讲讲你读懂了什么?进行简单的交流,并指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感受夸父的形象。
在最后“考考你”这一环节,联系最早写夸父追日故事的《山海经》,请学生读读古文,结合课文所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其含义,旨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上一个台阶,学会阅读古文,同时亦是对所学内容的又一次升华。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十
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就以“神奇”为线索,构造教学步骤:划一划,品一品,写一写,评一评,对比阅读,渗透着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显神奇,整一节课下来,同学们能较好地感受到“夸父追日”的神奇,也能较神奇地表达夸父所经历的困难与克服困难的办法,一切都在自己的计划之中。
学习此文,学生的兴趣点放在何处呢?是在于夸父是英雄?还是感兴趣于故事的神奇在哪里?几经研读文本,推敲学生的心理,我认为:神话故事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应该是课文的精髓。学生阅读的兴趣点应该在故事的神奇之处,并在感受夸父的神奇的同时结合理解夸父的精神。因此我把本篇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有所感受。
2、细读课文,从读夸父的神奇到感受夸父为追求光明,实现愿望的决心和意志。
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后,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神奇呢?请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句子好好读读。可能因为是一篇神话故事,学生很喜爱,所以反应很是积极,读得有滋有味,读读画画,画画想想,基本上都能找出神奇的句子,还能说出神奇的地方。
如:我体会到了夸父的腿很长,我们平常人不可能跑那么快。我体会到了夸父的手特别长,他都能够得着太阳。我体会到了夸父很能喝水,如果让我们去喝,我们一瓶水都要喝个老半天,而夸父咕嘟咕嘟一下子就把两条河的水喝干了……简直就是太神奇了。每每说到夸父的神奇,学生们都饶有兴趣地“哦”、“啊”,表现出不可思议、惊奇的神情。看来学生体会神话故事的夸张、神奇、丰富的想像力的目标算是达成了。
接下来的教学主要是让生自读自悟感受夸父追求光明的执着,抓住“还没到大泽,夸父就象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让学生先理解词语“颓然”的意思,再让追溯夸父为什么会倒下,引出他实在是太渴、太累。再找出哪些句子体会到了累和渴,进而引出夸父追太阳的决心和信念,反复读,读中体会就是这样的信念和决心让夸父忘记了累,忘记了口渴,再引出学生对夸父的崇敬。
整节课自我感觉思路挺清晰的。从神话故事的神奇处着眼,循着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原需求出发,把对故事的认识和感受寓于读故事中的神奇句子中,并逐渐的认识神话中的神奇人物——夸父,由衷地产生敬佩之情。这堂课的气氛始终比较活跃,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想主要还是因为找准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点,教学设计以生为本。同以往的教学相比,这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极强,对课文探究深度远远超过平时。
遗憾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课堂。对于一个教师,总希望自己的课堂不出岔子,能顺利达成目标,因此,在一些细节的设计时,往往会避重就轻,将岔子先排除在外。
比如说,我在《夸父追日》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防止学生找出来的句子很多,却不能马上提到那些最明显的句子,会拖延课堂上的时间,于是,我这样设计:“请你找出一两处让你感到最神奇的地方”。师傅刘艳华老师提出:课堂要允许学生出岔子,当学生出岔子时,你就会想办法去解决,这才会有提升。
人无完人,同样,课也无完课,允许学生出岔子,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同思维的碰撞,在某种程度上,也督促老师去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出现,怎么会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话虽轻松,但要做好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只能尽自己所能罢了。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十一
《夸父追日》这篇著名神话选自《山海经》,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最终渴死在路上的故事。文章很短仅仅37个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勇敢坚强,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夸父身上体现出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既然本文是一片神话,那么学习这篇课文,就要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外,还要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此外,分析文中夸父这一神话的人物形象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夸父的`形象非常高大。夸父虽败犹荣,他的精神与天地同在。而这则神话故事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也是课文的精髓。本课的设计主要分为分析夸父的形象和体会神话故事语言两方面。
1、整个课堂,我注重了引导学生从初读、解读、诵读、建构四个层面自主学习,相互探究,主要围绕理文意、品人物、悟情理的教学思路开展,条理清晰,教学有序,较好地达成了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
2、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教学中我始终注重激发学生求学兴趣,引用视频设疑激趣导课;突出了疏通文意,熟读成诵这个教学重点;合作探讨,品人物,体验反思,悟情理中精心设计的5个问题,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意识。
1、著名教育家叶老先生说过: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受用终生。如指导学生采用圈点法抓关键词疏通文意,引导学生按照文章思路进行记忆背诵,让学生形成学习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与合作探究能力,大胆地进行我县推广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课件的精心设计和巧妙运用,较好地营造了融洽、民主、协商、对话的课堂教与学气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很好地辅助了教学,优化了课堂结构。
说罢亮色,最后谈谈一丝遗憾:
1、时间把握不够好,有些前松后紧。
2、课堂调控灵活性不强,思考不够成熟,受教案牵制,而教案上的语言又未全记得住,显得有些慌乱而语言零碎了。
3、部分学生的自学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课虽完,思犹在,教学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反思完毕,敬请各位不吝赐教!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十二
?夸父追日》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的丰富。
教学这篇课文,我设计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动宾短语“迈开长腿、举起手臂、伏下身子、抛出手杖”、表示江河湖海的词语“虞渊、渭河、大泽、瀚海”、拟声词“咕嘟咕嘟”,联系上下文理解“颓然”的意思。
2。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夸父为追求光明,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为: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感受夸父的精神。教学难点为: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感受夸父身上的精神。
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的开始,通过激趣导入让学生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神话故事,从而揭示课题,从学生们的反应来看,由于学生对这几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比较了解,所以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有的学生甚至没等老师说完,就已经猜出了神话人物。成功导入新课之后,通过自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词语积累以及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但是,可能是由于教师准备的尚不充分,因此这些环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顺畅效果。进入到第三部分,感受神奇,体会精神。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找出感受神奇的句子,由词入句,体会神奇,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很可惜,课堂效果似乎并没有预想中那么热烈,可能是因为教师状态不佳,或者是学生体会还不够深入。在指导朗读部分,很感谢部分朗读不错的同学,基本读出了一些神奇之处,如果教师能更具深情,或许学生能发挥的更好一些。最后的拓展升华部分,让学生练笔,续写神奇,看到部分学生发挥了想象,写的不错,可仍有部分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写得不够精彩。这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生成,也是学生平时积累的展现。在课的最后,由于还剩了些许时间,教师公布了课前准备的《夸父逐日》的真实背景,意在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夸父逐日这个故事,无论是真实的,还是神话中的,希望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十三
?夸父追日》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的丰富。
教学这篇课文,我设计了如下几点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动宾短语“迈开长腿、举起手臂、伏下身子、抛出手杖”、表示江河湖海的词语“虞渊、渭河、大泽、瀚海”、拟声词“咕嘟咕嘟”,联系上下文理解“颓然”的意思。
2。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夸父为追求光明,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为: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感受夸父的精神。教学难点为: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感受夸父身上的精神。
从课堂效果来看,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的开始,通过激趣导入让学生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神话故事,从而揭示课题,从学生们的反应来看,由于学生对这几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比较了解,所以环节进行的比较顺利,有的学生甚至没等老师说完,就已经猜出了神话人物。成功导入新课之后,通过自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词语积累以及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但是,可能是由于教师准备的尚不充分,因此这些环节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顺畅效果。进入到第三部分,感受神奇,体会精神。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找出感受神奇的句子,由词入句,体会神奇,并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很可惜,课堂效果似乎并没有预想中那么热烈,可能是因为教师状态不佳,或者是学生体会还不够深入。在指导朗读部分,很感谢部分朗读不错的同学,基本读出了一些神奇之处,如果教师能更具深情,或许学生能发挥的更好一些。最后的拓展升华部分,让学生练笔,续写神奇,看到部分学生发挥了想象,写的不错,可仍有部分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写得不够精彩。这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生成,也是学生平时积累的展现。在课的最后,由于还剩了些许时间,教师公布了课前准备的《夸父逐日》的真实背景,意在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夸父逐日这个故事,无论是真实的,还是神话中的,希望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十四
出示句子:“可太阳像个大火球,呼啦啦地喷着火,把夸父烤得口干舌燥。”
师:“口干舌燥”什么意思?
生:就是口渴,想喝水。
师:你什么时候会觉得“口干舌燥”?
生1:夏天天很热,下课了我出去跟同学疯玩,回到教室就会口干舌燥。
生2:上完体育课我会口干舌燥。
生3:一直不喝水,我会口干舌燥。
师:那你们想想,我们夏天在太阳底下走几步,跑几步都会口干舌燥,那夸父追着太阳跑,而且是快要“抱住太阳”,那他是不是更“口干舌燥”,想喝水啊?
生:是!
师:这个时候,夸父转身跑到黄河边,开始喝水了。你们能够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样喝水的吗?谁来演一演?
(生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表演大口喝水的样子,并纷纷举手) 师随机点一位学生上台表演。
师:老师看出来了,你是大口大口的把水往肚子里灌,你为什么不小口小口的喝呢?喝那么
急不是会被呛到吗?
生:我被烤得“口干舌燥”,很渴,当然要大口大口的喝啊。
师:哦,老师明白了,那你这样大口喝水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啊?
生:咕咚咕咚。
师:那你这次边出声边表演喝水的样子吧!
(下面的学生也跟着一起表演,班上“咕咚咕咚”声此起彼伏,大家都投入到了表演当中。)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现在老师想让你们把这个故事演出来,谁想试试?一定要对课文内容
非常熟悉才能演好啊!大家赶快再读读课文吧!读完了,想表演的就举手。 (生立刻认真的读课文,有的学生已经开始边带动作边读了。)
师:老师看到不少同学都想表演这个故事,老师看看谁举手举得好、表现好,就点谁上来表演。
(师点了5名学生分别扮演夸父、太阳、黄河、渭河和夸父的手杖。)
(台下的学生读课文,台上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完全是没有事先排练,即兴的演出,所以,当时出现了不少笑料,比如,夸父去追太阳时,把太阳追得满教室跑;夸父渴死时,渭河正好站在旁边,被夸父压倒在地,两个一起倒下;课文的结尾写到夸父的手杖变成了桃树,路过的人口渴了就去摘桃子吃,当时读到这里,台上台下的学生都去围着扮演手杖的学生“摘桃子”,包括已经“倒地牺牲”的夸父,全班笑成一团,有的学生说:“老师,这成了搞笑版的《夸父追日》了!”还有的说:“老师,夸父死而复活了,他也去摘桃子了!”。)
师:看完了表演,你们有什么相对夸父说的吗?来,演夸父的xxx上来,你们有什么话,就对着这位“夸父”说吧!
生1:你太可怜了,被渴死了! (班上传来一片笑声)
生2:你太傻了,怎么会去追赶太阳呢? (又是一片笑声)
看来,学生还是没领会到夸父为了追求光明牺牲自我的伟大,只是沉浸在刚才“爆笑版”的表演中,我决定引导一下,让学生重新演一次。
师:刚才大家笑过了,也闹过了,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呢?我们在上节课学第2自然段的时候,是不是有提过呢?
生:是为了“让地上的人们不分白天黑夜,都能晒到太阳,得到光明。”
师:对啊,我们上节课也讲过了,古代没有电灯,连油灯都没有,一到了晚上,整个世界就是一片黑暗,人们生活得很不方便。你们看看,夸父多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类都能获得光明才去追赶太阳的`,这样的夸父,你还有什么要对他说的呢?
生1:我觉得夸父很伟大!他能为了人们得到光明去死。
生2:我觉得夸父很勇敢,他敢去追赶太阳。
生3:夸父很顽强,他一直追赶太阳,直到死了。
师:是啊,这样的夸父,很伟大,很勇敢,很顽强,他热爱光明,追求光明,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这样的夸父,他倒地死去,我们如果再演一次,你们会怎么演呢?
(师指名学生再次表演课文。这一次,当表演到第4自然段,夸父“越跑越慢”,最终“轰隆”一声,倒地死去时,没有了上次的那种爆笑,学生读得也比较缓慢低沉。)
通过表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或读或演, 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两次表演,学生基本能够讲述这个故事了,也感受到了夸父勇敢顽强、牺牲自我的精神。
我觉得,两次表演,效果很不一样,第一次,学生只是单纯的好玩,没有深入去理解夸父这个人物形象,加上表演时状况频出,课堂爆笑不断;第二次,经过老师的引导点拨,学生能够慢慢体会到夸父的伟大了,便在表演时更认真了。
夸父追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夸父追日的感悟篇十五
《夸父追日》这篇著名神话选自《山海经》,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夸父身上体现出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诗人陶渊明曾写诗赞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学习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夸父的形象非常高大。他“希望太阳永远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至死也未能如愿。读后让人有一种淡淡的酸楚,深深的遗憾。夸父虽败犹荣,他的精神与天地同在。而这则神话故事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也是课文的精髓。本课的设计主要分为分析夸父的形象和体会神话故事语言两方面。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让学生复习了《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和太阳赛跑、提前做作业来和时间赛跑,相比之下夸父的追日比较抽象。通过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夸父追日的意义。
接着围绕课文题目,请学生提问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预设: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夸父是怎样追日的?
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
学生还提出了夸父是谁?夸父追日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在“为什么追日”)
同学们真能干,紧紧抓住追日这个主要内容,提出了3个有价值的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3个问题,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哪些自然段写了他是怎样追日的?写夸父追到日没有,又是课文的哪个自然段。
学生找到课文中相应的段落,一起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的动作,通过学习夸父下定决心去追日时的语言来体会夸父追日的'精神。
在夸父倒下时,长叹一声,我让学生体会此时夸父遗憾的心情,并请学生扮演夸父,学生有的是积极的夸父,说夸父(我)虽然倒下了,但是并不后悔,因为自己努力了,还有更多后来人去追日。悲观的夸父:说我费了这么多努力还是没追上太阳,看来太阳是追不上的。我评价了孩子们的体会,总结了夸父追日的意义,虽然没有追上,但是夸父还是有勇气、坚持不懈地去追太阳,最后还化为桃林为后人解渴。
在课前我准备了一份助学提纲,主要用在课堂中作为辅助工具来启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的理解整体化,本课的词语和短语在助学提纲中学习,我在学习完课文之后留一段时间学习生字词,纠正错误读音,强调易错字的写法。主要是为了从导入到课文可以连贯,不被生字学习切割。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整体上是我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解决问题。存在的问题:概括主要内容时不够放手。在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时,一开始我就出示提示,学生只要简单地填一填,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的提高。总结夸父追日的原因时学生的回答不够概括,一方面是我的问题设置的不够具体,没有引导学生怎么样回答;另一方面,我没有耐心下来,悉心引导,却自己代替学生说,这样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应该让学生们先试着说一说,并从中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等学生说的不好或者说不出来时,再做提示,这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