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记录,能够为教师的评价提供依据。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分层设计。教案是教师根据各种课程标准和要求制定的一种教材编写工具,教案是教学原则和方法在具体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教案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编写要结合教学实际,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操作性,教案的编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于教师提高编写水平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教案《青蛙》篇一
2、律动--青蛙舞。
1、自由练习跳盒子(幼儿自由跳、教师观察,并示范方法)。
2、双人练习跳盒子。
a、用两个盒子搭一搭、跳一跳。
b、幼儿分散练习。
c、教师:你们是怎样搭的?跳的过吗?试一下。
三、游戏--小青蛙跳过河。
1、用盒子搭一条小河、一条中河、一条大河。
2、幼儿自由练习小河、中河、大河。
3、你跳什么河?怎么跳的?感觉怎么样?
四、听音乐,集体一起跳过河。
五、舒展活动,盒子舞。
幼儿园小班教案《青蛙》篇二
场地。
1、学习正确的跳远的方法。
2、鼓励幼儿向远眺。
通过直观的照片和具体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词汇,以照片为媒介,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地学习兴趣,在过程中教师还不能够积极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需要老师在孩子主动学习这块进行积极的思考。
小班是发展幼儿跳跃能力的极佳时期,而且多以双脚跳的动作为主。对于幼儿来说,模仿小动物是他们很喜欢的事情。小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是他们所能理解、喜欢的,赋予幼儿“小青蛙”角色来练习跳的动作,符合双脚跳动作的特点。青蛙跳活动还能满足幼儿运动、娱乐、交往、创新等多种需要,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以体能为主的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青蛙》篇三
活动目标:
1、知道青蛙会捉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2、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青蛙,萌发热爱青蛙的情感。
3、幼儿亲身体验青蛙捉害虫的本领。
4、探索、发现生活中青蛙的特征。
活动准备:
场景布置,卖青蛙人(教师扮演)。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巩固幼儿对青蛙的外形特征的了解。
1、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呱呱呱!谁呀!
2、谁能告诉大家青蛙长什么样子?(大眼睛、大嘴巴、绿衣服)。
3、你们知道小青蛙的家在哪里吗?(田地、水里)。
二、通过谈话、模仿、亲身体验等途径,引导幼儿知道青蛙的本领。
1、你们知道小青蛙有什么本领吗?(怎么去捉害虫?用什么捉害虫?)。
2、老师请小朋友像青蛙那样睁大眼睛看看它是怎样捉害虫的?(动画演示)。
3、我们大家也来学一学小青蛙捉害虫(解释舌头的伸缩)。
4、教师小结:青蛙的`本领真大,能捉这么多的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好朋友。
5、老师还给小青蛙编了一首儿歌呢!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好吗?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上划;捉害虫,本领大,我们都要保护它。
6、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做小青蛙,去田里捉害虫好吗?
7、幼儿亲身体验青蛙捉害虫的本领,捉完后边唱歌边跳舞,高兴地回到位置上。
三、结合现在的社会现象,引导幼儿学习怎样保护青蛙。
(一)谈话引导幼儿怎样保护青蛙。
1、我们要怎样保护青蛙呢?(告诉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不买青蛙,我们不吃青蛙肉,青蛙肉里有虫子,吃了会肚子痛的)。
2、要是遇到菜场有人在卖青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二)通过情景演示,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青蛙。
1、卖青蛙人(教师扮演):“今天这些青蛙可肥了,买回去把它杀了做红烧青蛙吃,味道可好了,快来买呀!”
2、发生什么事情了?我们想什么办法去救它们?(报110;找大人帮忙;变奥特曼等等)。
3、我们小朋友很勇敢的,能不能自己去救青蛙,那我们对卖青蛙的人怎么说?(小青蛙捉害虫,本领大,我们都要保护它)。
4、真高兴,现在我们成为好朋友了是吗?一起念儿歌、跳舞。
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上划;捉害虫,本领大,我们都要保护它。
四、延伸活动。
我一起把青蛙去放了吧!
小百科: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幼儿园小班教案《青蛙》篇四
小班是发展跳跃能力的`最佳时期,而且以双脚跳的能力为主。怎样让小班幼儿有兴趣的练习跳,是当前小班育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使幼儿所熟悉的、喜欢的,赋予幼儿小青蛙的角色,不仅有利于幼儿双脚跳的动作,而且有利于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
1、练习双脚向前跳,发展弹跳力。
2、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用具】。
1、小青蛙头饰、撒在“池塘”里的图片若干份、呼啦圈若干(呼啦圈当荷叶)。
2、欢快的背景音乐磁带。
【教学重点】。
双脚向前跳。
【教学难点】。
恰当的跳进跳出时机。
【教学过程】。
一、儿歌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组织幼儿做准备活动(幼儿在教师提示下活动全身)。
复习游戏《骨碌碌》:“我的头骨碌碌,我的小手骨碌碌,我的小脚骨碌碌”。
二、练习“双脚向前跳”的本领。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捉害虫,出发前先练练本领。
(动作要领:双腿屈膝向前跳。)。
三、和幼儿一起玩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小朋友,池塘里有许多害虫,小青蛙要跟着妈妈去捉害虫,咱看看今天谁捉的害虫最多、最棒。
1。小青蛙们跟着青蛙妈妈双脚连续跳到“池塘”里捉害虫。(提醒幼儿在捉害虫的过程中不要拥挤,向小青蛙一样双脚连续跳。)。
2。捉完害虫后,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一起返回。
四、放松整理。
师:好了,小朋友们跳了这么长的时间,是不是很开心啊?接下来,让我们来做放松活动。
跟音乐做身体的拉伸及放松。
【活动延伸】。
在户外继续进行青蛙跳的动作创编。
【活动反思】。
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有意识的锻炼和引导幼儿再创编多种玩法,整个活动过程中最好伴随欢快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活动量调整游戏的次数或者在路途中增加一些活动障碍。
幼儿园小班教案《青蛙》篇五
1.知道各种动物的主要的运动方式(如走、爬、跳、飞、游等)。
2.学习运用列举法说出各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发展幼儿的流畅性思维。
3.懂得按动物的运动方式分类。
音乐、字卡、标记、头饰等。
1.激发兴趣。
请幼儿听音乐《我爱我的小动物,并扮演五种运动方式的动物去参加森林里的“动物运动会”。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1)请幼儿想出与众不同的运动方式,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
“小鱼是怎样运动的?”(游着运动)“你可以怎样‘游’?”(同时出示“游”字)。
(2)请幼儿在众多的标记中找出相应的标记。
(3)请幼儿列举相应运动方式的'各种动物,发展幼儿的流畅性思维。
还有哪些运动是“游”着运动的?看谁能说得又多又快又好。
(用以上形式学习其他的运动方式)。
3.按动物的运动方式分类。
游戏:动物找家。请幼儿带上头饰,听音乐按标记找家。
艺术:听音模仿动物的动作;学画喜欢的小动物。
简单知道各种动物对人类的作用。
配图“动物的家”张贴在活动室里。
要求家长带小朋友到动物园观察小动物。
略
幼儿园小班教案《青蛙》篇六
1、幼儿能用欢快的旋律唱出歌曲的内容。
2、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
教学重点:幼儿能用欢快的旋律唱出歌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幼儿能边唱边跳,表演歌曲。
青蛙头饰、荷叶道具、课件(小青蛙找家)、青蛙图片。
导入新课:请大家猜一条谜语:“大眼睛,宽嘴巴,身穿一件绿裤褂,水里田里都有它,唱起歌来呱呱呱”。(青蛙图片)。
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跳跳)。
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叫声。(呱呱)。
1、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学唱歌曲:
课件《小青蛙找家》歌曲,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大声演唱歌曲,小朋友跟唱。
教师和小朋友跟音乐一起边唱边跳。
3、布置场景,小朋友们带上头饰来做《小青蛙找家》的音乐游戏。创设了一种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幼儿相互学习、大胆表演。
小青蛙找家。
一只小青蛙,要呀要回家。
跳跳、呱呱,跳跳、呱呱,
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幼儿园小班教案《青蛙》篇七
在《冬天到》的主题活动中,一节音乐游戏《小青蛙打呼噜》引起幼儿极大兴趣:冬眠是指什么?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呢?幼儿不太明白,于是我们设计了这节活动。
1、初步了解青蛙、刺猬等小动物冬眠的现象。
2、尝试使用礼貌用语“请……”。
3、乐于主动探索和表达。
1、ppt课件。
2、若干“小动物的家”挂图。
3、若干冬眠的小动物卡片。
1、场景导入:下雪了。
幼儿在《雪绒花》优美的音画场景中,很深切地感受到了冬季的来临!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提问,很自然地引出小动物的过冬方法。
2、拜访小动物的家。
(1)小动物(剌猬)家。
尝试使用礼貌用语“xxx你好,请你出来和我们一起玩,好吗?”
观察小刺猬睡觉,引出“小刺猬在睡觉,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儿,原来它在冬眠”。
(2)小动物(青蛙)家。
运用礼貌用语“请……”
猜猜小青蛙为什么不理睬我们?它在做什么呢?引出“冬眠”。
(3)结合图片,观察还有谁在冬眠?为什么这些小动物要冬眠?
小结:到了冬天,天气变得很冷,小动物们可吃的东西变少了。它们找不到吃的,怎样度过又冷又饿的冬天呢?它们就想出了躲在家里睡觉,不吃也不喝,一直睡到春天再出来的好办法!这个不吃不喝、躲起来睡觉过冬的办法就叫――冬眠。
ppt动画场景带给小朋友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而又简单地将“冬眠”这个知识化解了。并贯穿社会教育:怎样到客人家去做客、打招呼。
3、送小动物回家冬眠。
(1)根据特征找小动物的家。
(2)乐意说说自己送哪个小动物回家了。
幼儿在为小动物找家的操作活动中,再次加深对小动物冬眠的印象!
延伸活动。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知道它们是怎么过冬的吗?
幼儿园小班教案《青蛙》篇八
1、利用游戏情境,练习双脚跳;(重)。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难)。
荷叶若干。
1、热身运动《小蝌蚪》,引导幼儿进入情景。
(1)?师问:咦,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呀?
小青蛙是怎么走路的呢?(鼓励全体幼儿尝试双脚跳)。
小青蛙另外两只脚要怎么做?这样子跳就更像小青蛙了,小青蛙们,我们再来跳一跳吧!(鼓励幼儿配合手臂和腿的动作进行跳跃)。
(2)?师:今天天气不错,小青蛙们,快到妈妈这里来,咱们一起去荷塘里玩!(加深难度,鼓励幼儿双脚向前跳)。
2、进行游戏“跳荷叶”
(1)?教师明确游戏规则。
师:哇,你们看池塘里有好多的荷叶啊,咱们今天就来玩儿跳荷叶的游戏吧!小青蛙们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了,千万不要掉进水里。我们跟着音乐来跳,音乐停了,就赶快从荷塘里跳出来,回到妈妈身边,好不好?(音乐响起)好了宝宝们,你们去玩吧!
(2)?音乐停,请个别幼儿示范,分组练习。
师:刚才妈妈看到这个小青娃跳的真好,请他来跳一跳。还有哪个小青蛙想来跳一跳?(个别幼儿示范,强化优点,提出建议)。
下面,妈妈请摸到头的小青蛙再去荷塘里跳一跳!(分组练习,进行指导)。
3、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边跳边游进行放松。
教师:小青蛙们跳累了,跟着妈妈一起坐在荷塘边,捶捶腿,休息休息!孩子们,跟着青蛙妈妈,咱们到河里游玩吧!带领幼儿边游泳边跳,跟鱼妈妈说再见。
幼儿园小班教案《青蛙》篇九
1、练习双脚并拢轻轻往前跳,并能听信号行动,努力做到动作协调、灵活。
2、喜欢参加体育游戏、在活动中情绪安定、愉快。
3、与同伴合作进行的搭建游戏。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在活动室布置一个“大池塘”,“池塘”中间是若干软垫做成的“荷叶”。在“池塘”的一边是“萝卜地”,许多“毛毛虫”。小蝌蚪贴纸若干、小青蛙贴纸若干。
1、小蝌蚪长大了——热身运动(贴小蝌蚪图片)。
长后退—踢腿运动长前腿—伸展运动掉小尾巴—全身运动——变成小青蛙(换贴小青蛙图片)。
2、小青蛙练本领——练习双脚并拢轻轻跳。
(1)教师示范跳。
(2)幼儿自由练习跳,教师在旁指导。
3、小青蛙捉害虫——双脚并拢向前跳。
(1)第一次捉害虫。教师边去“捉虫”边指导:利用荷叶跳过池塘(注意跳的方法),来到青草地,捉1条虫子放在相应颜色的筐里。
(2)第二次捉害虫:
“看!萝卜地还有许多虫子,这一次你去捉虫时,可以多捉几条”
请捉到虫子的幼儿坐在荷叶上,边休息边数自己捉到的虫子,“1、2、3……”“妈妈,我捉了4条虫子”
把捉到的虫子放到了有相应颜色标记的箩筐里。
4、抬着“虫子”高高兴兴地回家。
《新纲要》要求将幼儿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到本领,本着这个教学思想,
我能用游戏贯穿活动始终,首先创设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成长过程,然后引入主题——小青蛙学本领(练习双脚并拢往前跳),接着幼儿分组练习各种双脚跳,给他们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最后利用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巩固双脚跳。整节课让幼儿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本节课总体来看,教学效果明显比较成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教学目标指向不明确(区分颜色、巩固数数可以忽略不要)。为了提高幼儿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在开始活动、练习活动、结束活动中增加音乐,使整个活动更加完美。
幼儿园小班教案《青蛙》篇十
天气干燥的季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静电现象。幼儿在生活中也会碰到梳头时头发立起来、脱毛衣时啪啪响的情况。本次活动旨在结合幼儿身边的现象,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并感知摩擦起电的简单物理现象。
1.初步感知并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
2.通过动手操作感受科学活动的有趣。
经验准备:认识统计表。
物质准备:纸青蛙、毛巾、塑料吸管、自制池塘、荷叶、大统计表、小笑脸。
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的现象。
1.以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一只手偶青蛙,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第一次操作:用吸管吸纸青蛙。
目的:引导幼儿第一次尝试用吸管吸纸青蛙。
2.幼儿进行猜想,并将自己的猜想贴到大统计表上。
(2)幼儿进行猜想,并将自己的猜想用笑脸贴到大统计表上。
觉得吸管和毛巾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请你把小笑脸贴到对勾下面的方格里。
觉得吸管和毛巾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请你把小笑脸贴到叉子下面的方格里。
目的:引导幼儿进行猜想,并将猜想用笑脸贴到大统计表上。
3.幼儿操作实验,尝试用吸管和毛巾摩擦吸起纸青蛙。
(1)幼儿自己尝试用吸管和毛巾吸纸青蛙。
关键语:请小朋友试一试,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吸管和毛巾摩擦来吸纸青蛙。
小毛巾和吸管玩“蹭一蹭”的游戏,吸管能不能帮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你是怎么做的?
(3)请幼儿把小笑脸贴到统计表上。
目的: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能吸起纸青蛙。
4.梳理实验小结。
教师梳理: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吸管就能吸起纸青蛙,帮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目的: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塑料吸管与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
1.开始部分。
(1)出示一只玩偶青蛙,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动物朋友,是谁呀?
教师:小青蛙平时生活在哪里呀?
幼儿:池塘里。
教师:小青蛙生活在池塘里,喜欢在荷叶上跳来跳去。
幼儿:好。
教师:小朋友那都有一根吸管,请小朋友想想能不能用吸管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现在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吧。
(以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第一次尝试用吸管吸青蛙。这是第一层次,教师用激趣的语言激发幼儿,引导幼儿只用吸管一个材料尝试吸青蛙。)。
(2)幼儿第一次操作:用吸管吸纸制小青蛙。
幼儿:不能。
(教师运用提问,帮助幼儿明确第一次试验的结果。)。
2.幼儿进行猜想,并将自己的猜想贴到大统计表上。
(1)回顾刚才实验的结果。
教师:请小朋友让吸管休息一下吧。小朋友刚才用吸管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了吗?
幼儿:没有。
教师:现在又有一块小毛巾也来帮它了。请小朋友猜一猜,小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帮助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教师梳理第一次结果的同时,引出第二个材料:小毛巾。)。
(2)幼儿进行猜想,并将自己的猜想用笑脸贴到大统计表上。
教师:觉得吸管和毛巾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请你把小笑脸贴到对勾下面的方格里。
教师:觉得吸管和毛巾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的,请你把小笑脸贴到叉子下面的方格里。
3.幼儿操作。
教师:请小朋友试一试,毛巾和吸管在一起能不能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这是第二个层次,在不提示毛巾与吸管关系的情况下,请幼儿自己尝试毛巾和吸管怎样帮助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吸管和毛巾摩擦来吸小青蛙。
教师:小毛巾特别想和吸管玩“蹭一蹭”的游戏。咱们小朋友不是玩过蹭一蹭的游戏吗,让它们也来蹭一蹭吧。看看玩完蹭一蹭的游戏,小吸管能不能帮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这是第三层次,教师提示幼儿用毛巾和吸管蹭一蹭来吸纸青蛙。)。
教师:小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可不能用力杵它,要让吸管挨着小青蛙躺下,帮助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教师:小毛巾和吸管玩完蹭一蹭的游戏,吸管能不能帮小青蛙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
(在操作活动中,引导幼儿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片。)。
教师: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啊,你是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把小青蛙吸上来,帮它跳到荷叶上的。
教师:现在,我应该把小笑脸贴在哪呢?
幼儿:贴在对勾的下面。
教师:请小朋友来贴上小笑脸吧。
(教师通过几个关键提问帮助幼儿思考、回顾实验的过程。)。
4.梳理小结。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我这也有一个池塘,可是小青蛙还没跳到荷叶上呢,我想请小朋友来帮帮卫老师。
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的小青蛙跳到荷叶上了吗?
教师:你是怎么做的?我想请一个小朋友帮帮我。
教师:用吸管和小毛巾蹭一蹭,吸管就能吸起纸青蛙,帮小青蛙跳到荷叶上。
教师:小青蛙今天特别高兴,谢谢小朋友们帮助它从池塘里跳到荷叶上。我们跟小青蛙说再见吧,下次再跟小青蛙一起做游戏。
(教师通过提问和请幼儿操作演示,帮助幼儿梳理、提炼经验,让幼儿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片,总结实验现象。)。
本节活动是我园园本科学特色课程的一个内容。我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结合我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近期目标进行了修改。
原活动中的目标是“引导幼儿通过毛巾与木头筷子和塑料吸管的摩擦,让幼儿发现塑料吸管摩擦起电的现象。”在小组研课时,老师们通过分析、研讨后感觉,还是应该取消筷子这个材料。大家认为两种材料会分散幼儿的注意,让幼儿只用塑料吸管一种材料更有利于幼儿的探索。所以改成现在的“初步感知并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
目标修改后,我对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发现塑料吸管的材质、折青蛙纸张的厚薄、天气干湿程度、幼儿摩擦吸管的力度、摩擦位置与吸管吸青蛙位置的不同等等都是影响幼儿能否用静电吸起青蛙的不确定因素。对这些因素了解后,我对材料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因素,之后开展了此活动。
活动内容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目标把握准确;活动过程层次清楚、探索的环节逐步深入。活动中,幼儿非常投入,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积极探索并发现塑料吸管和毛巾摩擦后能吸起纸青蛙的现象;教师的指导语清晰、明确,指导时有针对性,引导幼儿把探索指向活动的目标。活动中针对临时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处理,如有的幼儿吸管湿了马上换一个新的,纸青蛙吸不起来马上换成皱纹纸青蛙等。
在幼儿操作的环节中,有的幼儿用嘴吸吸管把纸青蛙吸起来,对于这种现象我在梳理总结和分享的环节没有提及,错失了帮助幼儿提升经验的契机;对于幼儿用毛巾摩擦吸管的位置和力度提示的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