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人类对于信仰和灵性追求的表达,它给人们带来安慰和指引。提高写作表达的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样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一
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疑问,全部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意见。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能不能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办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能不能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办法,对解放初期至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瞅出傅雷是一位对个人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个人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二
放下《傅雷家书》的那一刻,我心中涌起无数感慨,久久不能平静,信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和细心呵护。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工作认真、严谨。教育子女严格、耐心。无论是学习上遇上的难题、还是日常生活琐碎、思想感情方面他都给予帮助、关心、理解。虽然他也曾打骂过孩子。读到这里的一瞬间,我想到了父母打骂我时的情景,对父母少了一份怨恨,多了一份理解。所谓“爱之深则责之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若父母不关心我,不在乎我,不是为了我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何必事无巨细地操心、严格地要求我呢?我就像一颗小树苗,需要父母的细心照顾为我提供阳光雨露,使我枝繁叶茂;更需要父母对我鞭策指引,使我杆直入云。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成为顶天立地的可用之才。今后我要好好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打造出一个完美的自己,不辜负父母的期盼。
傅雷教育孩子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教育孩子要谦虚谨慎,做事严谨;困境中不气馁,成功面前不骄傲。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这是我最喜欢的句子。她已成为我的座右铭,让我在每一次竞争中不再注重成败,只尽已所能,取得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成绩。
傅雷与孩子们之间,不仅是父子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师生关系。他是孩子们倾诉的对象,是孩子们的知己,更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提灯人。父母与子女消除了隔阂,拉近了距离,交往变得轻松无比,是东方式教育的成功典范,无数家庭学习的模板。从书中我们可以得到许许多多启发,她必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培养出更多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人才。
致敬合格、优秀的父母。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三
楼适夷评价它为“这是-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纸家书百镒轻,傅雷先生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其爱子傅聪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对于他对其爱子的教育,我要真心地赞叹一声,太伟大了。施蛰存先生曾说过“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格,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非常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于我而言,我对书中的先生认为如何做人的问题和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感触较深。
傅雷先生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书中第一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我十分赞成先生的这个观点。正是如此,不论做任何事情,做人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如果一个人他连最基本的礼义廉耻,尊重,道德都没有的话,那么我想这样的人还不具备能成功的能力。先生提出的: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民族和国家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等观点,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好的教育。我们现在的缺少的或者说是正在流失的宝贵品质,正是先生口中这些,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现在的素质化教育也正是提倡这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单单只在看中成绩这一-小方面了。
先生还在一段家信中说道“人--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正是如此,人生便如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我们的这一辈子殊不知会遇到多少的起起落落,殊不知会遇到多少的挫折,困境,迷茫而无所适从的时候,但正是生活如死水一般时,我们仍不气馁,不放弃自我救赎,相信否极泰来,相信只要再坚持一点点就能上岸,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不被现实击垮,那么这样一个人才是强大的。苦难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我们唯一需要记取的,是能否配得上所受的这些苦难。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不要因为难过,就忘了散发芳香。辛夷坞曾说过“日出之美便在于它脱胎于最深的黑暗。”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尝试在泥泞中抬脚,总好过深陷此中不愿自拔。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傅雷夫妇与爱子间的真诚情感流露的载体,它更是-部富有艺术性的作品。傅雷虽已去,但家书仍在,思想仍在,它带给我们的爱与精神和力量是永在的。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四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羡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这真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傅雷不愧是好父亲能以如此的心态和耐心来教育孩子。傅雷究竟是如何有这种力量呢?这种伟大的父爱可以说影响了傅聪的一生,为傅聪走向未来做出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傅雷所写的这些书信,也就是给傅聪上了一堂人生非常重要的课,让他知道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活。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
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而又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的未来,付出了许多。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
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了父母,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五
读后感是我们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思想沉淀,是我们结合书本和现实世界的认识。下面给大家带来读《傅雷家书》有感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解脱的喜悦进入大学的,抛在身后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学业,还有日日夜夜相伴几乎到腻烦的父母。在我自以为是的长大中他们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壳,是我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旧时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书》准备指导一下他们的教育方法,却在读过之后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时光。
初读《傅雷家书》我几乎要再三确认作者,“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六
书信向来是最诚挚而真切的文字,其中没有矫一揉一造作,尽为作者自然的真情流露。古今中外的伟人们也常以书信为寄托,讲述自己的情怀。可记得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便是那对家书系着亿万情结之人,通过家书来抒发他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国家荣辱的思想。也又如外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致韩斯卡夫人》则表现了他对韩斯卡夫人的敬意之心。人心之间,可能会有着一层一层的阻隔,不能很好一交一流甚至不知该如何一交一流。我想,书信便是那最妥当的方法,委托信鸽来传递各人之间的情感。
或许过于敏一感的我们与不善言辞的父母不能很好地沟通,心中藏着太多疑惑不能被解决,不妨用书信的方式来书写自己的烦忧,那么孤独的沉默便将款款而去。傅雷便是这般,将原本僵硬的父子情转变成朋友般的存在。页页信纸氤氲着傅雷老先生浓浓的父一爱一。父一爱一有严厉、有一温一和、有倔强、有无情、有原则,但他都是对子女一爱一的凝结,小小的我们用心读懂就足够了。
《傅雷家书》是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是一位父亲写给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又在于它从儿子的角度出发,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与人生的真理。傅雷所书,语言含蓄、情感真挚,令孩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更是傅雷先生浓浓的父一爱一与全部家书的情义,恰使长子傅聪在异国的漂泊中,得以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困难,最终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
寻常的亲情充满了感一性一,很少像傅雷这般理一性一的亲情。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一交一流,给全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这种情感魅力日显珍贵。
以此看来,书信的魅力是无穷的。可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以各种通讯设备来获取联系,却忘记了通信这种古老又高雅的文学情趣,有一段时间,我也沉恋过书信,在素色的纸张上,我将一点一点情感写下,一点一点成熟记下,每个黑字都是印在白纸上的灵魂,我用情感接触它,它便活了。写信、寄信、收信、拆信、读信,每一个过程无疑充满着神秘与兴奋,就连挑选信纸,也可能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傅雷家书》让我认识到了不一样的亲情的一交一流,父母对孩子的一爱一,孩子对父母的理解令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那句话更信服:书信是生命的慰藉。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七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在傅雷眼里:家书抵万金!
一个是翻译家父亲傅雷,一个是音乐家儿子傅聪,同样是严厉出身,后成为杰出的人物。
那年,二十岁的傅聪赴波兰留学。在这一走,时光大钟就幽远了,就像信里所说的那样“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让身为父亲的傅雷似乎觉醒了在儿子童年时自为严父的形象,也开始了念写家书的漫漫长途。因为父子远隔,他最想对聪说:“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与热爱呢!”
读了几页父与子的深情,我总觉得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像傅雷先生那样严格、那样细致、那样富有原则性,倾注那么多教育子女的父亲,却是世上不常有的,也不多见的。--“音乐会成绩未能完全满意,还是因为根基问题。”“你进来忙得如何?乐理开始没有?希望你把练琴时间抽一部分出来研究理论。”“另一点我要告诉你: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这本书里蕴含了满满的亲情,钻研的艺术,以及随处可见的真真教诲。其实,自家的生活也是如此,在严父慈母的传教下,乖乖女的我有时也很倔强。
譬如这个暑假,暑假班父母早早的去报了名,东跑西跑,还不是让我在九年级的起跑线上不落跑吗?他们的唠唠叨叨“学习要上心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切记戒骄戒躁,自信自强,坚持才是胜利!”或许已成耳旁风,或许确实牢记心头,因为每次自己听到这些,真是又害怕又警醒啊!但是,爸爸却巧妙地换了另一方式,把这些名言以及他的学习感受写在了我一张张剩余的草稿纸上。放学回家,总看到有张纸整整齐齐地搁在书桌上,上面的字群蚁排衙,真是令我佩服之极。桩桩事件,学习上的粗枝大叶,可让我碰了许多钉子,生活上就更不用说了。所以,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老爸总在我“落魄时”就提点而感慨,有些哭笑的风趣。
确实,傅雷先生教子做人都非常严格,不落半点马虎,其实也是令人尊敬的那份恳诚,与学识的比重。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经历一次折磨,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风上也要改善一步,这样才不冤枉。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
如此一比较,现代父母的溺爱,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时不时还有家庭中的口角争纷。虽然傅聪那时还有一定的封建传统性的教育,但傅雷夫妇的出发点是好的,传承了教育之本。两者即本质一样,成果却天差地别。可能前者是懒惰的,而后者是勤奋的,是成功的。正如傅聪所说“那时我和父亲之间已经像朋友一样了!后来出国几年,自信心也多一些。”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自信是火,点燃熄灭的灯。这是从中我学到的: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傅雷,我读到了他的恳诚;傅聪,我读到了勤奋;朱梅馥,我读到了善良;而我的父亲,我读到了用心良苦。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八
书信,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而家书,更是这种文体中最为特殊的一种。翻开《傅雷家书》,我深深感受到了傅雷对于儿子傅聪那份深深的、藏在严厉背后的父爱。
我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无法体会到那种互通家书时因距离而产生的淡淡的忧愁和丝丝的甜蜜。我很向往这种感觉,所以爱读了这本《傅雷家书》,来体验这种远隔重洋万里的`父子之情。
傅雷教子是以严厉著称的,我以为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固然不会像我们如今的父子之间那么亲密,然而,读了此书后,我的想法有了极大的改变。傅聪至海外留学,与父亲的联系只能依靠书信,于是父子之情、之亲便在一封封家书中表露无疑。他们通过书信,一起讨论艺术、一起研究乐曲的内涵、一起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确实其他无论什么关系都无可替代的。
掩卷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于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能力很高,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这使我不禁想到,但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大多也有着较高成就。也许便是因为文学与艺术其实是相通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同样的效果。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像是乐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有时候,我想,要是我也能与父亲通上几封这样的家书,那会是什么感觉呢?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九
傅雷老先生是一位翻译巨匠,一生译著宏富,对于外国作品的翻译更是要求自己用字准确丰富,并且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自然地,对待儿子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严格中透着深深的关切。
傅雷先生自己没有从事过音乐实践,但却培养出了饮誉海外的音乐家儿子傅聪。在那一封封寄给儿子的信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他对于一位音乐家在艺术生活中所遭到的心灵的历程,是体会的多么细致,多么深刻。儿子在数万里之外,正准备一场重要的演奏,爸爸却好像对即将赴考的身边的孩子一般,殷切地注视着他每一次心脏的律动,设身处地的预想他在要走去的道路上会遇到的各种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设计应如何对待,陪着儿子一起紧张,一起兴奋。也让我们读者被这颗崇高的父亲的心所感动。
深刻地记得傅老先生在某一封信中,对儿子说道“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而社会上,家庭里,太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所以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他劝导儿子,作为一名艺术家,而不是演奏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韧。假如一个人永远能开垦自己心中的园地,了解任何艺术品都不应该有问题的。这也是傅雷先生自己为人坦荡的做人原则。
书中自然还有傅聪给父母的回信,里面有自己对艺术的不解,对生活寂寞枯燥的抱怨,对家里人的强烈思念,但都在亲爱的爸爸妈妈那里获得了解答,父母的爱总像春风化雨般的化解孩子心头的一丝焦躁与不安,那份父与子的深情同我们常人家庭是没什么两样的。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十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8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解脱的喜悦进入大学的,抛在身后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学业,还有日日夜夜相伴几乎到腻烦的父母。在我自以为是的长大中他们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壳,是我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旧时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书》准备指导一下他们的教育方法,却在读过之后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时光。初读《傅雷家书》我几乎要再三确认作者,“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这位父亲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我觉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而这样严于律己教子的人,他却说:“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却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十一
《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先生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录了傅雷先生从1945年至1966年5月间的186封书信。
傅聪到海外留学,与家里唯一的联系就是书信。书中写到过邮局不慎将傅聪的一封长信丢失,傅雷半个多月心神不宁。甚至一度怀疑:儿子是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见,傅雷将对儿子的爱全都倾注在书信中。
傅雷也曾在书中写到写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想法,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的养料;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只是文笔,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方面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和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能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儿女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女道德和艺术的要求中。傅雷于儿女而言既像朋友,又像老师。这些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单真诚却又伟大至极。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十二
每个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不是老师的教导,不是长者的叮嘱,而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切,是不同于我的父母的关爱,却不失被细心呵护的感觉。
父亲傅雷是一个睿智,博学,正直的学者,年轻时甚至有些暴燥,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端庄贤淑,又温厚善良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母亲在那个险恶的年代,在个人安危毫无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远方的儿子和孙子,她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把坚强、安详、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送给漂泊异国他乡的亲人。一件为孙儿一针又一针织出来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却为礼薄而不安,为了让儿子在异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她一丝不苟地写下菜肴的制作程序,惟恐疏漏一个细节。她爱夫爱子,一生为这个家奉献,然而,她同样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严的践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将生命融合,迈向永恒,或许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个结束。然而这个结束却从没让人把他们夫妇俩分开过。
夫妇二人作为中国人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两个儿子成材,大儿子傅聪成为著名的钢琴大师,小儿子傅敏成为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教儿子先做人,后成家,在他们的人生的句号中,就用人字结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忆不愿让自己屈辱,不愿再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们宁肯抛弃自己而获一个解脱,来完成人的诠释。他们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轻时那样为他们痛楚,只求半个世纪来他们真正的安息。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严格的戒子而又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的音乐译着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心力,在对社会祖国和人类世界尽自己的责任。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么丰富的养料,但父亲使他在海外孤儿似的处境里,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边,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当成长的道路。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难道只是一般父母意义上的唠叨,这是千年修来的服气。翻动着每一页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总能被染的金灿灿的。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十三
一封封质朴的信,蕴含着父子间最真挚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背后,是父亲包容又严苛的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教诲,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这就是钢琴家傅聪与父亲傅雷书信的点点滴滴。这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一部呕心沥血的成长记录。
《傅雷家书》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间傅雷夫妇与在波兰求学的长子傅聪的书信。记录了傅聪由钢琴学童到世界瞩目的钢琴家的成长过程。书中有傅雷夫妇对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千个叮咛万个嘱咐,有亲情间的心灵沟通,是傅雷夫妇留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当时,通讯根本不发达,远隔重洋的他们,只能凭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书抵万金”,见字如面,书信让他们近在咫尺。这些纸上的家常话如涓涓清泉,滋养着这个学童;如冬天的阳光,温暖着这个学童。让身在异乡的他,感受到亲情的温度。
提起傅雷,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在那一场浩劫的开始,这位有个性的翻译家,孤傲倔强的傅雷,在被误判为“右派”之后,不堪其辱,撇下了那个叫他心碎的世界,夫妇双双撒手人寰。杨绛说:“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糯不是他的美德,他全给朱梅馥了。”傅雷为人耿介,以秉性乖戾著称。但他热爱祖国,嫉恶如仇。抗战爆发时,傅雷身处孤岛上海,他立下“东不至黄浦江,北不至白渡桥”的规矩,不能消灭敌人,他连看都不想看到日本人。1955年,傅聪在第五届钢琴大赛上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比赛上获奖的新中国音乐家。傅雷给傅聪的信中写到:“但愿你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在傅雷的影响之下,少年傅聪就有一颗赤诚中国心。在波兰钢琴独奏会之后的傅聪写信给父母:“能够让人家对我最爱的祖国产生这种景仰之情,我真觉得幸福。”傅雷给傅聪的做人原则是:“先要学做人,次为艺术家”。《傅雷家书》突出体现“傅雷精神”,傅家门风,是傅聪成长必要的精神钙片。在这样的家风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级钢琴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严苛的家庭教育让傅聪养成勤奋的好习惯,同时他也有常人不具备的品德和毅力:一个人独自在海外生活,每天坚持练琴至少十二小时;在荣誉和成功面前,不骄傲自满,所以造就了这位世界级的钢琴家。
傅雷夫妇也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他虽然没有像郎朗的父亲那样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弹琴,但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讨音乐、艺术以及为人处世等问题,书信中细致到跟孩子探讨舞台上应该保持什么样的面部表情。更能以“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响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学,深刻的思想,让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书》成为素质教育的范本,傅雷夫妇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
成功的家长家家相同。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后面都有一双默默奉献的父母。我们周围有一大批父母舍弃工作,舍弃舒适的环境,奔波在另一个城市,陪护在孩子身边;也有一些年轻妈妈,栖居在两个城市之间,平衡孩子与工作,事业与家庭。中国式家长在孩子教育的层面上,真的做到了可谓“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了。如果说傅雷对傅聪的所作所为,是中国家长的典范,那么当今中国式家长面临挑战更大了,包括学识与才华、精力和阅历,还有财力与实力。中国式家长实为难矣!
不管我们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们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孩子们付出。寸草难报春晖啊,你看,每一个热气腾腾的早晨,每一桌丰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学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为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理解并接受父母的唠叨。
也请父母相信:您付出了,定会创造一个世界。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十四
皎洁的月亮探出了头,正在嬉戏的孩童意犹未尽地被父母带回了家,我也合上了《傅雷家书》,眼前浮现的是傅雷言传身教、用心良苦地教育孩子的模样。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书摘编,是一本充满著父爱的教子名篇。
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傅雷对儿子无限的爱,但这种爱不是溺爱,傅雷是言传身教的。就是这种教育之道,培养了著名钢琴大师——傅聪。
无独有偶,同样是嬉戏的孩童,一位七岁的小男孩因为骑车速度太快而碰倒一位小弟弟,所幸没受什么伤。一般,家长会以孩子太小不懂事理由解决问题,但这位男孩的妈妈并没有打算那么做。她也没有打骂孩子,而是告诉孩子他的错误,让他手写六份夹杂着拼音的道歉书——对不qi,今天我zhuangshang一位弟弟……,在全小区张贴寻找被撞的孩子,最终成功找到并登门道歉。
你难道说这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不,不是!相反这位母亲就是爱,才让儿子写道歉信,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言传身教的告诉儿子发了错就要勇于承担。
傅雷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正是我们当下父母所要学习的正确的教育之道!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十五
在每个父亲眼里,孩子永远是他的希望。
傅雷,我所了解的他只是一位博学且具有丰富情感的父亲,在每一封家书中都充满了他对儿子傅聪的谆谆教诲。细心引导和健康成长的期待。
傅雷支持儿子的艺术道路,就如他追求自己的理想,给予儿子的帮助,辅助他顺利成长,成为了儿子人生之路的坚强后盾。在如今,大多数父亲对自己已成年的儿女会放手,任其自由闯荡,独立克服困难,或许只有亲身的经历才会使自己更成熟,熟悉这个世界。
我不得不说,傅聪的确是个了不起的钢琴家。但除了他的天赋与努力外,一定也少不了他的父亲对他的良苦用心。所有名人,并不是能在一时就可以出名的,而是要花好几十年的本领与经验。但傅聪他是幸运的,他的父亲在他最重要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引导他通向明智的方向,才使他有巨大成果。
我不得不佩服,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即使闹关节炎,写字很困难,也仍然写下千言家书。信中除了浓浓亲情外,还有说不尽的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我的爸爸是我的朋友,他不但很随和也很幽默。随着我慢慢长大,我们的关系更融洽。既然是朋友,当然要懂得学习他人的优点。他的热心肠总能感染到我,他帮助别人的次数似乎比帮助我的次数还多。但我并没有感到失落,正因为他的以身作则,使我也被带动起来,感到一种特别的快乐。或许,他是用行动来教育我。亲身经历比什么都好。
每一位父亲,所要教育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说的,有写的,有做的。但这之中都隐藏着他们对孩子的浓浓的爱。因此不一样的父亲,却有相同的父爱。爱不一定要说出来,就像傅雷用信来写下自己心中对儿子的希望。
以前,我总认为,孩子与父亲之间有条河,我在这边,他在那边。
现在,我才认识到,对岸的不是他,他是为我摆渡的那个人。同时,他会递上一支桨给我,让我与他一起来掌握方向。
最后,我上了岸。父亲对我说:“孩子,以后的路只能你自己去走了,好好把握啊!”接着,我让他放心吧,便含着泪与他挥手道别。并带着他对我的希望继续踏上人生的道路。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十六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傅雷家书》中傅雷就曾这般告诫过傅聪,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与启迪。或许,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许多幻想难以抵达,真的有许多期盼望不可及,可能真的如傅雷所说,所谓的理想,所谓的完美,很多事我们难以实现的梦罢了。
自然主义创始人左拉曾说过:“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的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理想,这一飘渺却又崇高的道路,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阻止。它是人类最原始的情绪,是人类最根本的动力源泉。我们不应放弃,也不能放弃。
理想的道路需要我们完成。当然,却非必须做到完美。然而,这努力的过程中至少可以让我们看到一片更广阔的风景以及未来那段更加辉煌的道路。
所以说,那些没有追求理想幻想的人才是最不幸得把。仅仅因为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而放弃了所有,放弃坚持。最后,坚持放弃。
我坚信,曾今望不可及的东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迟早会碰到。而到那时,或许又会有新的“梦”在等着我们了。
理想的道路就是这样,永无止境,永无彼岸。但,只要我们坚持的走下去,途中的风景,却是拥有比彼岸更加靓丽的风景。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十七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沉默,我想起了我的“傅雷”。不知为何,我与父亲之间好像总有一层隔阂。或许,是他工作太忙,陪伴我的时间太少。也或许,是我们都过于沉默。
“别总是给我打电话,也多打打电话给父亲,他总是念叨你不给他打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了母亲不知讲过多少遍的话语。
思绪回到儿时,我想起了父亲那严厉的面孔。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出去玩,回家晚了点,一进屋就看到父亲坐在沙发上黑着脸一声不吭,像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空气似乎凝固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父亲终于开口了,我默不作声,“下次再这么晚回来就别回来了。”听完,我低着头,灰溜溜地回到房间。从此,每当我犯了点错误,脑海中便浮现父亲那严肃的面孔,畏惧之情油然而生。
如今,母亲却说父亲老是念叨我,不禁感到一丝惊讶。我思忖许久,重新拨打电话,缓缓按下那既熟悉又陌生的电话号码。
电话内容早已忘却,只是记得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多给父亲打电话!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就跟父亲妈妈说”听完,内心泛起丝丝酸意,原来父亲也在默默关怀着我,他不善言语,他和傅雷一样,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的。
月假回家,晚上十一点,我肚子突然饿了,“咕噜”地放出信号。父亲突然冲我笑笑,便走进厨房,做起了面条。
“来咯!天下第一美味!”父亲端来面条,放在我面前。我一刻也等不了了,狼吞虎咽起来。父亲也在一旁享用着,时不时往我碗里添加几块肉,我边吃边和父亲分享着学校里的趣事。客厅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笑声,不知不觉间,我与父亲之间那层隔阂正在悄悄消失。
在灯光的照耀下,突然我看见一丝细微的白发赫然飘在父亲的头顶上,晃得我有些恍惚,我这才意识到这个男人,在我成长过程中他正在老去。
猛然想起,他也曾是少年,也曾幻想仗剑执笔走天涯,利落的黑发衬着他的英气,他曾有着“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倜傥,他曾有着“手可摘星辰”的豪气。可是他有了我后,便不再羡慕江湖,毅然隐退。从此,为四方食事而忙碌,为前途理想而奔波。他的青丝终是抵不过岁月的侵扰,白了,疏了。
我的内心泛起阵阵波澜,电话里头“有事就打电话给我”的那声叮嘱又响在耳畔,原来,每一位父亲都如“傅雷”一样,牵挂着孩子。朝如青丝暮成雪,我不禁潸然泪下。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十八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
于是,在看完《傅雷家书》后,一种想要将傅雷先生笔下给予的感悟梳理于心的急迫促使我写下这篇文字,希望能够化出所得,了明心间。
先生万里传书的思绪,跨越十几年光阴,远隔万水千山,不仅仅是对爱子的叮嘱爱抚,字里行间的感情,还升华出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赤子情怀,以及凝聚其中的人格魅力,皆为人深深所动容。
于现在而言,先生所属的那个时代早已飘远出人们的思想范畴,时间拉开的距离已模糊了对那时代的客观判断。
然而我们依稀可感受到,那年岁伤痛的火花仍旧星星点点地挑拨着我们的神经,即使久远,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带来的精神刑罚跟身心疼痛的深刻烙印依旧时隐时现地浮出时代的水面。
于是,对于一位爱真理,爱生活,爱艺术,刚正不阿,真挚率直的先生而言,最终选择净身出世的方式,表明真心,寻求思想解脱,我抱以理解和深深的感喟。
生活变形的魔爪不断压榨他的才思,摧残他的身心,而先生却一直在妥协与坚持中盼望能看到他所企盼国度的崛起,他一生都在坚持,即使别人认为是偏执的狂热,他从未放弃。
对人生哲思的深透,对音乐艺术的独到与进取,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化解渗透,思想的矍铄敦促着他永远秉承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乐观向上地化解时代的伤痛,拓宽着生命的宽度。
虽然先生自命过于偏执的缺点为生活添堵不少困扰,但丁点尘垢却掩不住金子的涤亮。
他拥有太多让人称颂的品格,再融入先生自个雅致的生活感悟,以至于觉得那些形容词像枝柳般地脆弱贫乏。
在道不尽的人格美丽中,于我最感动的便是先生对艺术独特高雅的见解以及谦卑乐观,孜孜不倦的生活态度,让一个美学初识者跟对生活迷惘的人在恍恍惚惚中,抓住了可以令她坚定的自信。
在对艺术的品味中,先生主张嵌入生活与自然,调衡感性的流动跟理性的坚持,在东方的超脱、恬静、中庸跟西方的热情、活泼、开明中取得恰当的平衡。
然而最主要的是为生命的艺术注入纯真的`心跟情,“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在很多令现代人困惑的问题上,先生的见解都为我们解说了答案。
对名利的取舍,艰苦的磨难,生活的哲理,艺术的本质,性情的锤炼上,都如高明的火炬一样,为我们驱赶黑暗,重现星月。
所以,对于这么一位在时代浊流中越发澄亮透彻的精神伟人,除了深深的追思,我还有深深的敬佩。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
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
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
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
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
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
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
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
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
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
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妈妈在我读四年级时就为我买了这本书,便没有去好好品味。
这当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
让人怎样兼顾事务与学业。
有了它,我便确定了路该如何取走,事该如何处理,人要怎样去做。
《傅雷家书》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
正如他对儿子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书中我也读懂了自己面对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脚乱地去过。
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让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条不紊,不去因为琐事而放宽自己的事业要求。
不因为自己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影响了自己分内的学习任务。
做好自己,老师的作业认真完成,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父母多沟通。
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理解你,懂你。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十九
“我常问到你经济情况,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独立多么不轻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特殊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情。”
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悄悄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生疏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个严厉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而现在,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倦怠地给我写信。但是我知道,父亲仍是很爱我的。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每天守候在我们身旁。他们的爱,一直很安静。
读傅雷家书有感300字篇二十
经典的作品,最是具有永恒的魅力,它们就像一位博学的知者,一位细心教导的老师,而《傅雷家书》也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在近日我一直在看这本经典的名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新知”。
这本书讲了傅雷写给傅聪的一系列的信,有着凝聚傅聪对祖国和对儿子深厚而有热烈的爱。信中也强调年轻人该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父母对儿子的生活进行有益的指导和诉说,还有关于音乐和美术方面的教导,以及技巧上的详细解释和说明。
我深深地记得在傅聪走后,傅雷给儿子发的第一封书信,让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细致入微的关爱,什么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什么是无私而又伟大的父爱。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语中,充分反映出了这不是老师的教导,而是不是长者的叮嘱,也是父母对儿女的关爱,和一种不同的教诲。不同于其他父母的关爱,但又有着不失细心呵护这儿女的感觉。
其实,《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写给傅聪一个人的,也是写给中华父母的一部教子篇,不仅让我们体会傅雷对傅聪的关爱,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体会到了傅雷教导儿子如何立身行事,爱国成才。
用心诠释什么是父爱,用文字诠释什么是父爱。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深沉的父爱,但他写下了那埋藏在每个父亲心底的那份真情实感的爱。
同时也让人们明白了感情是人尤其是年轻人面临的重大难题,傅雷在傅聪出国留学的日子里是花了极大的笔墨来指导他的,不是以家长教条的口吻和态度,而是平和的语气,以自身的事例来诱导儿子,去做正确的事情。他的晚年虽然由于特殊的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在最后他和孩子成了最知心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