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包含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编写教案时需要注重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如果你还在为教案的编写而苦恼,不妨看看这些范文,或许会得到一些灵感。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一
1、 通过拼摆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相互合作的意识。
3、 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 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场地准备:用塑料绳在地面上围一个大圆、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大正方形。
物质准备:1、半圆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
2、各种不同的大型组合积木若干。
3、几何图形拼组成的一幅画。
1、 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用几何图形拼组的画,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找一找画面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娃娃?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比较、讲述,加深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2、 游戏:作客。
教师以图形娃娃的身份与幼儿做游戏。邀请幼儿去各个图形娃娃家作客。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到图形娃娃家去作客吧!来,先让我们一起学袋鼠跳到圆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跳到已划好的圆形中去)再让我们一起学小狗爬爬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儿一起爬到已划好的三角形中去)最后我们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谁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儿一起跑到正方形)
3、 游戏:娃娃请客
教师创设游戏情节:图形娃娃邀请小朋友吃饭,把幼儿带到有半圆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桌子的地方。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图形娃娃家吃饭的桌子有哪些形状呀?(幼儿回答)对。图形娃娃说,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朋友,小桌子已经坐不下了,它们要把小桌子变成大桌子,你们有办法吗?(幼儿分组合作拼摆桌子,培养幼儿互助的能力。)
教师:“桌子有了,椅子还没有,我们就用积木来拼做椅子吧!不过,圆形的桌子旁要放圆形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三角形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正方形的椅子。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吧!(幼儿动手来摆放积木,把它们进行拼组成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分别放在所对应的桌子四周。)
4、 游戏:送礼物
教师:“图形娃娃邀请我们来做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先送一个大蛋糕给它们,不过,圆形娃娃喜欢吃圆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欢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欢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错了,娃娃会不高兴的。 幼儿在“生日快乐”的乐曲中将积木一层层的进行拼搭,体验欢快的情绪。
5、和图形娃娃告别,小结并结束活动。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二
你们都说会,现在我给你们每人一块,让你们来分,相信你们一定会分得很好!
2.幼儿操作,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请你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分好了还要想办法证明你分的两份一样大。幼儿操作:任意对边折。
(2)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演示验证。
(3)引出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二等分。
(4)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幼儿说,然后老师演证。
出示两个一样的圆形,将其中一个二等分,然后将等分后的半圆和另一个圆形相比,得出结论:部分小于整体,二等分后其中的任意一部分是整体的一半;整体大于部分,整体是二等分后任意一部分的两倍。
3.请幼儿等分三角形、梯形。(左右对边折)。
(1)幼儿操作:左右对边折。
(2)幼儿在视频转换仪展示。
4.请幼儿等分正方形、长方形。
(1)幼儿操作: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过中心点折。
(2)在视频转换仪展示折法,幼儿说一种老师展示一种。
(3)小结:正方形、长方形都不止一种分法。你们已经会了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还有一个分法如果你们掌握了,能使一个正方形、长方形有若干种二等分的结果。这就是过中心点折的方法。
1)介绍如何找中心点。(用笔点上)。
2)如何过中心点(直线过)。
(2)运用视频转换仪评讲作业。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故事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3.体验进行测量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学会直线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对动物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测量。
活动准备:一寸虫图片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虫吗?幼:毛毛虫。
(4)师:哦,原来一寸虫长的这么大,对人类来说,这么长就是一寸,所以我们叫它一寸虫。
2.运用故事,引出测量。
(1)教师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大大的动物,比如说?可是还住着小小的一寸虫,但是,还住着爱吃一寸虫的知更鸟。有一天,知更鸟要吃一寸虫,一寸虫赶紧说:“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会测量。”
(2)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测量吗?幼:测量就是量一量有多长。
(3)师:你会测量吗?小朋友的小椅子上也有一寸虫,每个小朋友可以拿下来看看,你想用它来测量什么?我们先从自己身上来量一量,试试看。(幼儿用一寸虫在自己身上测量)。
(4)师:好了,现在我们把一寸虫贴在自己的身上,老师看见我们小朋友还不怎么会测量,那我们先来看一看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吧。
3.幼儿尝试初次测量,学习直线的测量方法。
(2)师:一个一个是怎么连起来的?
教师小结:一个跟着一个拍在一起,中间不能有空隙,也不能有重叠。
(3)师:那一共爬了几条?(3条),
师:一只一寸虫是一寸长,量出来用了3只一寸虫,那是多长呢?
幼:3寸长。
(4)师:一寸虫真厉害,一会儿就测量出了知更鸟的尾巴有3寸长,那小朋友你们想试一试,学习一寸虫测量的方法呢?(想)。
师:(出示一张纸)在这张纸上,有一条线,看看上面有什么?(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是起点,是一寸虫开始摆放的地方。请小朋友测量下这条线的长度,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这个小方格里。
师:在测量之前,你们想想一寸虫是怎么测量的?(让幼儿想一想)想好了吗?现在开始测量吧!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讲评幼儿的操作,有问题的指出并纠正。
4.幼儿再次测量,运用直线测量法,学习测量动物的某个部位,并简单记录。
(1)师:一寸虫帮知更鸟测出了尾巴的长度,知更鸟说:“好吧,你帮我测量了,我就不吃你了,可是我还有很多的朋友,你也要帮它们去测量一下,不然我还是会吃掉你的。”
(2)师:看看知更鸟的朋友是谁?(教师出示图片:大象、长颈鹿、兔子)。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他们会叫一寸虫测量什么?
幼: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脖子,兔子的耳朵。
师:这一次啊,一寸虫想请我们小朋友来测量,你们愿意吗?(愿意)。
(3)师:在测量之前,先请小朋友认识一下这些操作材料,有一张记录单,还有动物的图片,还有一寸虫,请小朋友来为知更鸟的好朋友测量一下。注意,找到这些图片上的红点,这是开始放一寸虫的地方。
(4)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讲评记录单,请几个幼儿来分享一下。
师:你是帮谁测量的?你是怎么来量的?(幼儿的操作在投影仪上展示出来)。
5.感受一寸虫的机智,体会测量的乐趣。
(1)师:一寸虫告别的知更鸟和它的朋友,慢慢向前爬,在路上碰到了夜莺,夜莺要吃掉一寸虫,一寸虫说:“不要吃我,不要吃我,我会测量。”
(2)师:你们猜猜夜莺要请一寸虫量什么呢?
幼:能(不能)。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测量的,有的东西是不可以测量的。
师:那一寸虫利用夜莺不知道歌声是不能测量的这个道理,她就逃跑了。
师:我们来看看一寸虫是怎么做的?它对夜莺说:“好吧,那你开始唱吧,我来测量。”于是,夜莺开始唱了一起,一寸虫爬呀爬呀,一会爬到草丛里,一会儿躲在小花里,一会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真聪明,而夜莺不懂得测量,那我们小朋友呢,有没有学会测量了?(学会了)。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测量的,比如说我们教室里的桌子的长度,积木的长度……等下我们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用一寸虫去量一量有多长吧!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四
1初步学习用对边折、对角线折、过中心点折的方法把规则的图形等分成两份,并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在操作实践过程中,能标新立异。
各种图形的纸若干、剪刀教学过程:
1.提问,引出课题。
谁能告诉练老师《两纸笨狗熊》的故事中狐狸是怎样骗小熊的面包吃的?如果给你一个圆面包,你会分成一样大的两块吗?你们都说会,现在我给你们每人一块,让你们来分,相信你们一定会分得很好!
幼儿操作,等分圆形,引出概念二等分。
(1)请你想办法把它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分好了还要想办法证明你分的两份一样大。幼儿操作:任意对边折。
(2)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把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演示验证。
(3)引出概念:把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就叫图形的二等分。
(4)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相比哪个大?哪个小?分出来的每一份是原来的多少?幼儿说,然后老师演证。
出示两个一样的圆形,将其中一个二等分,然后将等分后的半圆和另一个圆形相比,得出结论:部分小于整体,二等分后其中的任意一部分是整体的一半;整体大于部分,整体是二等分后任意一部分的两倍。
3.请幼儿等分三角形、梯形。(左右对边折)幼儿操作:左右对边折。
4.请幼儿等分正方形、长方形。
(1)幼儿操作: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过中心点折。
(2)在视频转换仪展示折法,幼儿说一种老师展示一种。
(3)小结:正方形、长方形都不止一种分法。你们已经会了上下左右对边折、对角线折。还有一个分法如果你们掌握了,能使一个正方形、长方形有若干种二等分的结果。这就是过中心点折的方法。
(4)幼儿操作。
(5)请幼儿讲述如何等分的。
5图形拼图教后感:选课有趣新颖,幼儿很感兴趣,都乐意动手操作,分得很对,就是纪律有点乱。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五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在计算的学习上,是从对数量的感知阶段向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阶段过渡,他们有了最初的数群概念,已开始理解数的实际含义,因为本次活动选择了“学习6的形成”的教学内容,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在学习6的形成过程中,巧妙的运用教具,学具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经验,从对具体事物的概括中,帮助幼儿理解数概念的实际意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使与动作,动作是幼儿建构思维结构的最坚实的基础。在动作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不宜遗忘。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为幼儿准备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如:夹子、盘子娃娃、红点。。。。。。让幼儿在不停的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动作内化于头脑,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数学对于幼儿来说是抽象枯燥的,把一些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设计到有趣的游戏当中,不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听指令玩夹子游戏,为娃娃夹夹子,点红点找数字6等,从而是幼儿通过实物―点子―数字掌握数学知识。
活动名称:学习6的形成。
活动目标:1、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张握6的形成。
2、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每人一套精美的小夹子,娃娃纸盘、小红点。
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
游戏:1、听铃声夹夹子。
铃声开始,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数一数夹了几个夹子,并说出总数。
2、听铃声举数卡。
铃乡开始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数出夹子总数,并举出相应的数卡。
3、听铃声夹夹子。
教师敲铃,幼儿根据所敲铃声次数和提出的问题夹夹子,并准确的说出相应的数量。
二、学习6的形成。
1、探索6的形成。
以娃娃和夹子做游戏的形式,为娃娃夹5个夹子然后提出,怎样使5个夹子变成6个夹子的问题。
小结:5个夹子添上一个夹子是6个夹子。5添上1是6。
2、探索用圆点表示夹子的数量。
以娃娃点红点的形式提出问题:娃娃要和架子一样多的红点。请幼儿想办法,操作并说出来是怎样使红点和夹子一样多的。
(1)先点数夹子是几个,再数出与夹子一样多的红点。
(2)取一个红点与夹子对应粘贴,然后数出红点总数。
幼儿手指实物与圆点,边指边说“一个夹子一个圆点。。。。。。”
小节:6个红点可以表示6个夹子。
3、认识数字6说一说6可以表示什么物品。
三游戏:《挑兵挑将》。
将幼儿分成两队,对诵儿歌“干草垛,叉兵刀,我的兵马让你挑,要几个?要x个。游戏反复进行2――3遍。
中班计算教学活动设计。
5月24日。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六
1、让幼儿认识半圆形,知道2个半圆形合起来是1个圆形。
2、能不受图形的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准确地找出半圆形。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规律。
2.半圆形拼图,卡片。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
你们想不想找一找藏宝图呢?
2、教师引导幼儿找出半圆形的藏宝图。
教师:小朋友找到的藏宝图能看出藏宝的地方吗?为什么?
(原来圆形的图从中间撕开变成了2个半圆形。)。
教师:请小朋友商量一下,怎样才能让藏宝图变成完整的图呢?
引导幼儿想出办法:两个半圆形合起来变成一个圆形。
给每位幼儿一张圆纸,让幼儿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用手摸摸半圆形是怎样的,
然后轻轻地告诉旁边小朋友。
1、趣味练习。
请幼儿从中找出半圆形。
2、依次出示图形卡,分别请2位幼儿比赛看谁最快找到半圆形。
1、出示用半圆形拼成的图片,引导幼儿利用大小、颜色各不同的半圆形拼出好看的东西。
2、拼完后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用几个半圆形变出什么来。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表演,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半圆形(圆形二等分之后所形成的图形就是半圆形)。
2、知道2个半圆形合起来是1个圆形。
3、让幼儿能不受图形的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准确地找出半圆形。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头饰。
2、大量半圆形、图形机器人1张、半圆形拼图1张、图片卡3张。
活动过程:
1、表演活动。
2、故事后:老师:“哎,狐狸,狐——狸。”(狐狸不回头并走出门口)师问:“狐狸干什么呢?(拿不到奖品)为什么狐狸拿不到奖品呢?它的奖券哪里来?……(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内容)。
小结:原来圆形的奖券给狐狸从中间撕开变成了2个半圆形。
请2位幼儿分别扮演狐狸和小松鼠,老师当山羊进行表演。
小结:两个半圆形合起来变成一个圆形。
1、示图片卡,请幼儿从中找出半圆形。
a、先出示一张图形卡,全班幼儿一起找出半圆形;。
b、依次出示2、3张图形卡,分别请2位幼儿比赛看谁最快找到半圆形。
1、出示机器人图形,让幼儿看看哪些是半圆形并数数一共有多少个半圆形。
2、拼图活动。
出示用半圆形拼成的`图片,引导幼儿利用大小、颜色各不同的半圆形拼出好看的东西。拼完后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用几个半圆形变出什么来”。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七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31天,总共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是用来查看日期的工具,掌握日历查看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2,各种挂历,台历,月历等。
一,出示数字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来先认一认,读一读这些数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学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幼儿仔细观察,问幼儿发现了什么,房子里面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它们的秘密,请问你们想知道吗,那老师就告诉你们吧。
2,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回答问题。
三,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1,现在老师指日期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号
2,老师说日期小朋友上来把它找出来。今天是几月几号请小朋友找出来。
3,前几天小朋友带来了挂历,请小朋友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告诉老师与同伴,再来找一找节日,如五一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等。
数学《有趣的数学》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让幼儿来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为幼儿创造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孩子懂得生活就是学习的数学课堂,这次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每一环节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说要与数学朋友做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学,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扩展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做游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了年月日的关系。掌握了一年有12个月,有30天一个月的.,有31天一个月的,二月才28天,一年一共是365天。然后活动的延伸更使小朋友乐透了。最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创设情境的教学激发了小朋友去探究去发现。加深了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首尾相连的自然测量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或距离的远近。
2、知道在测量同一物体时,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
3、明白测量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在生活中比较远近或物体长短的经验。
2、学具:水彩笔、记号笔、吸管、丝带、积木、小木棍等;记录单。教具:大记录单;各类尺子。
3、环境创设:布置能进行立定跳远空地,并有起点线。
活动过程:
一、游戏“跳远比赛”导入活动。
1、请几位幼儿进行立定跳远,问“谁跳得最远?你怎么知道的?”
2、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测量桌子的边长。
1、幼儿自由选择工具测量桌子边,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探索测量方法。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测量方法,集体讨论。小结:测量时要一下挨着一下量。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并记录结果。
1、幼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再次测量桌子的边,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说出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在大记录单上进行统计。
3、讨论并分析:为什么同一物体的测量结果不同?小结:用自然测量法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时,使用的工具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1、让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各种测量工具名称。(如: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小结:生活中测量不同的物体时,人们会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
2.尝试用测量工具再次测量桌子的边。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九
1、学会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2、能自己检查操作的结果。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对数学感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能不受实物大小、颜色特征的影响和不同排列形式的干扰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多媒体教学法、观察法、操作法等。
(一)情景导入。
1、今天啊,老师邀请了很多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做游戏,首先要出场的小动物会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ppt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小鸡。
提问:小鸡啊。那你们来告诉老师这两排小鸡的'数量是-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
2、那它们一共有多少只?(都是6只)。
3、是吗?那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组就在后面出示相对应的数字)。
4、现在呀,小鸡要重新变一个队形。(第一排的小鸡原地不动,第二排的小鸡散开来,排的长长的。)提问:我们来着看变了队形之后的这两排小鸡是样多还是不一样多呢?(一样或不一样)。
5、是吗?(第二排排的队比第一排长)。
6、是的,第二排小鸡排的长长的,但是它与第一排小鸡的数量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组就出示相对应的数字6)。
小结:原来啊这两排数量一样的小鸡,尽管它们变了队形,但是它们的数量还是一样多,都是6只。
(二)小蝴蝶和我们玩完游戏了,我们请小蝴蝶休息,接下来出场的会是什么呢?——ppt出示(上排5只蝴蝶,下排五只蝴蝶)。
提问:蝴蝶们排成了两排。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排蝴蝶有哪里不一样的地方?(颜色)那你来告诉我蓝色的蝴蝶和黄色的蝴蝶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一样多)为什么呢?(都是5只)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排就出示相对应的数字5)小结:尽管这两排蝴蝶它们的颜色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5只。
(三)和我们做完数一数的游戏了,还有其他小动物也想来玩一玩,——出示对应排放的两排猴子(上排7只小的猴子,下排7只大的小猴)。
提问:猴子它们也排成了两排。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排猴子有哪里不一样的地方?(颜色,大小)那你来告诉我小红猴和大绿猴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一样多)为什么?(都是7只)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每数完一排出示相对应的数字7)小结:尽管这两排猴子它们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但是他们的数量是一样多,都是7只。
(四)小猴子跟我们玩游戏累了,我们请它们下去休息一会。接下来出场的会是谁呢?它们已经等不及了。现在老师把它们都请出来。依次出示三排不一样的小动物。
提问:三排小动物要和我们玩一个"找出数量一样多的游戏"?我来看看我们的小朋友谁最先找出来。
他有没有找对啊?我们请他数一数。(幼儿每数完一排就出示相对应的数字3、2、3。)你们说他有没有找对啊?找对了。很棒。
(五)幼儿分组操作。
师:接下来的时间老师请所有的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怎么玩呢?那老师先示范一遍给你们看看。小眼睛看屏幕,ppt里的这幅图上有三排水果,第一排是香蕉,有5个,第二排是苹果,有5个,第三排是橘子,有4个,通过数数我们知道香蕉的数量和苹果的数量是一样多的,都是5个。那接下来老师就要给数量一样多的香蕉和苹果后面的圆圈涂上颜色。
接下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准备的操作材料,在我们的材料纸上有四组物品,每一组里面都有三排不一样的物品。我们先找出每一组里面谁和谁的数量是一样多的,然后用笔把每组数量一样多物品后面的圆圈涂上颜色。听懂了吗?好,现在小朋友到桌子那去。桌子上有准备好的材料纸和水彩笔,小朋友开始吧。(教师提醒幼儿每操作一次,都要自己检查结果)。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十
1、通过观察发现两种颜色排列的ab、abb规律,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探索用声音、动作、不同材料等表示两种规律。
2、根据已有经验,用材料或动作表现ab、abb规律。
3、尝试创编新的规律,分享创编带来的快乐。
根据已有经验,用材料和动作表现ab、abb规律。
活动难点:
尝试创编新的规律。
ppt、黄色、红色圆形卡片若干张,地垫若干、夹子若干、花生若干、玉米若干等。
一、谈话引出ab规律排列模式。
1、引导幼儿发现幼儿生活中的规律。
师: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来幼儿园?什么时候回家?
幼:早上来幼儿园,下午回家。(出示课件太阳、月亮)。
师:原来小朋友的生活这么有规律。
2、观察活动室内的ab规律。
师:在我们的活动室里也藏着这个规律呢,谁发现了告诉老师。
幼:椅子是一个红一个蓝,老师穿的衣服是一道黑一道白。
师:哦,原来颜色有规律的排列出来是这么的漂亮。
3、请小朋友用卡片表现ab规律。
师:请一位小朋友用红色、黄色的圆形卡片把这种排列规律排出来。
二、感知abb规律。
1、观察图片,发现abb规律。
教: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图片,这里藏着一个规律呢,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够发现?(教师播放ppt)。
2、请小朋友用卡片表现出abb规律。
师:请一位小朋友用红色、黄色的圆形卡片把这种排列规律排出来。
3、游戏“铺小路”
师:老师这里有两种颜色的地砖,请小朋友用刚才学到的新排列规律设计一条小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决定该怎么铺,请个别幼儿动手铺出小路。)。
师:小路铺好了,我来走一走吧。我刚才是怎么走的?
幼:在红色砖上单脚跳,在绿色砖上双脚跳。
(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走小路)。
师:其实走小路的时候还有很多不同的动作,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全体幼儿跟这位小朋友走小路。)。
三、发现ab和abb的不同,引导幼儿尝试创编新的规律。
1、出示黑板上的两次排列结果,请幼儿观察。
师:这两个规律,它们哪里不一样?。
师:还可以怎么变化?
师:哦,这样一变化就变出了新的规律来了,你们真棒,现在请小朋友五个人一组,用操作材料把你变出来的新规律表现出来吧。
2、幼儿操作,尝试创编新规律。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并把幼儿的新规律拍照。
3、(小朋友回到座位)在大屏幕上展示孩子创编出来的新规律。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到了这么多新的排列规律,我们用动作表现一下吧。
师:我们还可以用声音来表现一下。
四、延伸活动。
师: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处都藏着有趣的规律呢,跟着王老师一起到幼儿园里找一找吧。(听音乐有规律的做动作出活动室)。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十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画图里的几何工具,学会使用直线、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
过程与方法目标: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我注意更新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化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学后教,“兵”教“兵”、任务驱动法、提问引导法、协作学习。目的在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教学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有所用”的快乐,以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直线、椭圆、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
难点:几何工具的综合应用。
流程说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十二
盒子是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的物品,他们对此有丰富的感性经验。盒子中蕴藏着“大小”“形状”“高低”“功能”等方面的信息,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幼儿试着整理盒子,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物品的习惯以及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有很大帮助,于是让幼儿学会合理整理盒子的设想就浮现出来。
1、观察、比较盒子的大小、形状和用途,尝试大胆表达。
2、整理各种大小不同的盒子,初步感受空间利用与合理摆放是有关系的。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整理各种大小不同的盒子,初步感受空间利用与合理摆放是有关系的。
难点:两人合作整理盒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
1、各种大小不同的盒子若干、5个相同大小的鞋盒及鞋盒盖;
2、教师自制从大到小的套盒一套;
一、说“盒子”
1、找一个盒子,与大家说说:“你的盒子是什么样子的,里面是装什么的?”
2、师小结:“这么多盒子宝宝,他们形状、大小都不同,里面装的东西也不一样,有的盒子是专门装好吃的东西的,有的盒子是放有用的东西的。”
3、送盒子宝宝回家:
师:看看你手里的盒子宝宝是装吃的还是装用的,把它们送回家。
二、猜“盒子”
1、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个盒子,猜猜看,哪个盒子里的小盒子最多?为什么?
2、集体验证:看一看,数一数,哪个盒子里的盒子最多?
3、讨论:为什么看起来有的多有的少,其实却是一样多的呢?
4、小结:堆的高的看起来多,堆的整齐的看起来少。如果我们能整齐摆放,大盒子就能放更多的小盒子。
三、装“盒子”
1、师:我们也来试一试,把小盒子放进大盒子里,看哪组放的小盒子最多。
2、幼儿探索操作:5人一组,看哪组动作最快,放的小盒子又多。
3、讲评:哪个盒子看起来最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整理的?大家想不想和他们放得一样?
4、2人一组再次操作。
5、小结:除了整齐摆放,我们还可以把大盒子放在下面,或者把盒子竖起来,把盒子靠紧,也可以在盒子里放盒子,都能让盒子看起来更少,让空间变得更大。
6、(出示盒盖)这是什么?试试你们的盒子,盖得上吗?好像都不能。现在我们要重新放盒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好方法来放,最后把盖子盖得平平整整,里面的盒子不能破坏。
7、幼儿重新整理盒子,将盒盖盖好。
1、运用盒子进行创意建构并探索新的玩法。
2、协助班级整理盒子。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十三
1、通过拼拼、讲讲,了解图形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复习对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识。
3、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1、画的一条小河,中间摆放颜色各异,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纸片2、图形拼图材料、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相框、一封信。
3、图形变变变ppt、4、人手一份"有趣的拼图"操作材料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情景引入:过河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动物幼儿园去做客,好,我们开着火车出发吧。
哎呀,前面有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怎么办呢?这些石头是什么形状的?
2、我们踩着小河里的石头过河吧。
提出过河要求:(1)每一步都要把石头踩稳,小心不能掉进"河"里。
(2)过河时要看清楚你踩了哪些形状的石头?
二、做客(一)完成任务:
1、动物幼儿园到了,大家找个地方坐下来。
提问:你刚才是踩着什么形状的石头过河的?
2、读信:小动物们外出了,请小朋友完成一个任务后能得到拼图的礼物。
3、出示图形拼图,提出要求:把图形拼图通过拼拼,摆摆,把它们变成长方形、圆形或者是三角形。
4、幼儿操作,讲述:你用了几个小图形变成了什么?
5、出示相框,请幼儿把刚才拼出的图形放入相应的图形相框中,给幼儿再次练习的机会。
(二)增加难度:让幼儿用不同的图形拼出物体先让幼儿观看ppt,然后进行操作活动。
三、获得礼物后带上礼物回家。
1、动物幼儿园的老师送给我们的是动物拼图,猜猜是什么动物?
2、在拼图前数一数:有几块拼图?
3、让幼儿合作进行拼图。每人能得到一份拼图礼物。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十四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赏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1.经历测量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探索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体积?
2.出示、石块、土豆实物、引出: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板书。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出示橡皮泥、土豆让学生观察、同时设置问题,师小结。
2.出示石块、瓦片、让学生观察、同时设置问题: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呢?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趣味游戏,拳王争霸,提示游戏规则。
2.出示p55“试一试”第2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十五
1.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找出正方形。
2.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3.乐于和同伴分享,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1.物质准备:白板课件、ipad。
2.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正方形和三角形,并能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用对比的方法巩固对正方形的认识。
能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找出正方形。
一、情景引入。
1、师:今天小熊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他还邀请了一个图形宝宝,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它是什么图形宝宝。(利用聚光灯功能出示正方形的局部。)。
师:你为什么猜它是正方形?
引导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
2、师:三角形也有角,我觉得它像三角形。(利用透明度功能将三角形和正方形对比。)。
教师带领幼儿分别数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角。(渗透方法,可以利用画笔做出标记。)。
二、去小熊家做客。
1、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看出它是正方形宝宝,快带着正方形宝宝上火车去小熊家做客吧!
2、幼儿在ipad上进行操作,找出正方形宝宝将他拖上火车。
3、幼儿使用ipad分享自己找到的正方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xx的小火车坐满了吗。
教师帮助幼儿在大屏幕上操作。
4、师:火车开到了小熊家门口,在进小熊家之前,我们要把送给小熊的饼干放在盘子里送给他,不过小熊有个要求哦!(利用声音连接功能听小熊的要求。)。
5、师: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饼干放进盘子里,要一个一个放,可不能把饼干压坏了哦!
幼儿操作,把正方形饼干放在盘子里。
6、师:现在,我们要把正方形的'小饼干送给小熊,请你拿着小饼干在盒子上比一比,不是正方形的饼干小熊吃了会不高兴的,送给他的时候记得对他说“请你吃正方形的饼干”。
7、师:哇!我们终于进到了小熊家,小熊的家里可真漂亮,小熊还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利用声音连接功能听小熊的秘密。)。
三、找出生活中的正方形。
1、师:谁来找一找小熊家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引导幼儿说xx是正方形的。然后使用ipad把这个正方形物品照下来。
幼儿使用ipad照相功能把自己找到的正方形宝宝照下来。
2、投屏分享。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
利用投屏功能分享幼儿的寻找结果。
四、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可真棒!今天我们不仅能把正方形宝宝送上火车,还能在小熊家找出正方形宝宝。小朋友们可以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有没有正方形宝宝,可以用爸爸妈妈的手机照下来发到班级博客中哦!
2、师:我们跟小熊说再见吧!请他以后也常来咱们班里做客哦!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十六
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规律排序。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1.希沃白板课件2.音乐3.皇冠头饰2各种图片。
一、情景导入发现规律。
师:今天有三只小动物要去参加森林舞会,哪三只小动物呢?我们来看看。(出示动物图片)。
师:这三只小动物准备要去参加森林舞会,它们分别给自己做了一个漂亮的手链,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分别出示动物手链图片)。
1.分别出示手链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发现规律。
提问:你们看到了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幼儿观察后回答)。
2.出示三个手链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提问:它们是按什么排序的?
(1)第一条手链是按大小排序的。
(2)第二天手链是按颜色排序的。
(3)第三天手链是按形状排序的。
二、补充规律,进行巩固。
1.小朋友分别上台操作。
三、幼儿操作,有规律的排序。
师:现在我们可以参加森林舞会了,小动物们给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一个皇冠头饰,可是这个头饰没有漂亮的花纹,需要我们有规律的装饰才漂亮。
1.幼儿分组操作。
2.教师巡视指导。
3.森林舞会开始,幼儿跟着音乐舞动。
四、小结。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太棒了,还想不想参加更大的森林舞会?带上我们漂亮的皇冠头饰出发咯!
有趣的数学教案篇十七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远近,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次数也不同以及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活动准备: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授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5个水彩笔盖)。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6、师:郑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两种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
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及时纠正不对的测量步骤。
7、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三、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