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最新吕氏春秋读后感100字(汇总8篇)

最新吕氏春秋读后感100字(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01:37:49
最新吕氏春秋读后感100字(汇总8篇)
    小编:zdfb

读后感是对所读内容的反思和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深化对书籍或文章的认识。写读后感时应注重个人的独立思考和理解,同时也要结合作品本身的特点和作者的意图进行分析。接下来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案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吕氏春秋读后感100字篇一

吕氏春秋是一本有著许多寓言故事的书,它是由战国时代后期,一个叫做吕不韦的人召集他门下的智士所写的。目的就是要使沉闷的说理变得较有趣味,好增加说服人的力量。

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猎人与好狗」。这则故事叙述一个人很喜欢打猎,可是经常两手空空的回家,他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想买只好的猎狗。但是,一只好的猎狗并不便宜,后来他努力耕田赚钱,几年之后,买狗的梦想终於可以实现了。由於平常再耕田之外,猎人也不忘练习射箭技术,所以打猎不在令他苦恼,他总算尝到满载而归的美妙滋味了。

我觉得如果想让一件事非常成功的完成,当然要努力罗!所以努力愈大,成功的机会也愈大。努力是我们做事情的资本,付出了努力,才能的到成功的结果。努力是辛苦的,就像猎人一样,付出了努力,必定有好的结果;但是光靠努力,不一定会成功,必须知道要往那个方向努力。所以学习一种技术或完成某见事,是需要许多条件互相配合,千万不能毫无次序的一味蛮干,蛮干的结果当然是徒劳又无功。

如果故事中的猎人不懂努力,只知故步自封,那麼他可能永远都学不会打猎和拥有一只好猎犬吧!当然这本吕氏春秋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试试是非常值得一读的,而且令人不断省思玩味呢!

吕氏春秋读后感100字篇二

《吕氏春秋》这篇鸿篇巨著收录了各家思想精髓,并且对经济、文化、政治、军事、道德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论述。可以说,这是一部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它还对农业、养生、音乐、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民本思想的《吕氏春秋》中较为突出的思想,吕不韦不仅涉及孔孟之道,还重点体现“民以食为天”的农业立国的根本思想,正是这种取长补短的思考方式,将思想全面而深入的结合在一起。这个治国之策无疑是具有先进性的。吕不韦的治国方式上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而治”,“夫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智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也正是他认为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思想。对老子思想继承的同时,又对思想进行了创新发展。对于诸家思想,吕不韦也不是全盘都接受的,对于法家思想,吕不韦是认同其法治的观点,对法制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是对于墨家思想,除了那些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对很多理论都是批判的,如对于《墨子》中的鬼神之说的唯心论予以驳斥。

总的来说,《吕氏春秋》取长补短,取精华,去糟粕,辩证的看待诸子百家的思想。这也是体现《吕氏春秋》的作者兼容并蓄的能力,所以这部著作的超凡的口碑是实至名归的。我们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都应该像作者一样,经过自己的思考,有选择的借鉴前人的经验,成就自己。

吕氏春秋读后感100字篇三

读完了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它是我们古代智慧的结晶。这本书名为《吕氏春秋》,这本书的作者是吕不韦及他的三千门客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

说道我的这本书,它还有一段来历呢,他可是我10岁时收到的礼物呢!刚刚收到着本书时,我心潮澎湃,因为这书是集三千多人,采百家九流的智慧而写成的书,这让我一时间不敢读。后来经爸爸的劝说,我才慢慢的拿起这本书开始细细地开始阅读。

《吕氏春秋》的文笔绵密细腻,犹如小桥流水。它集为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在内容上虽然杂,但在组织上并非没有系统,编著上并非没有理论,内容上也并非没有体系。可谓集百家思想,成就一家之理。

此书中以文言文为主,在配上翻译及事例,让人一看就懂它的中心意义。

这本书中让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纪——季冬纪——诚廉。

所谓的诚廉就是诚实和廉洁。这一章倡导人们要廉洁为人,千万别贪小便宜,而导致严重的后果;还要诚实待人,免得别人不相信你,落个骗子的‘‘美称’’。还用打比方,做比较,举例子的手法说明了诚信很可贵,千万不能丢失,一旦丢失的话,就很难补回来。

我读这段话深有感悟,就像那一次,我因为说谎骗了了妈妈,导致妈妈很长时间,都不相信我了!这种感觉让我不是滋味。不仅是我就那些官员而言,也应该深有感悟吧!你数一数全世界,那一个官员不是因为贪图小利,而丢了那顶乌纱帽。这正是应了那古语:‘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啊’,而且那芝麻还会连本带利的被一阵清廉之风,法律之风,正义之风给吹走。就算没有被吹走的话,也绝对不能长久。

吕氏春秋读后感100字篇四

这篇鸿篇巨著收录了各家思想精髓,并且对经济、文化、政治、军事、道德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论述。可以说,这是一部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它还对农业、养生、音乐、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民本思想的《吕氏春秋》中较为突出的思想,吕不韦不仅涉及孔孟之道,还重点体现“民以食为天”的农业立国的根本思想,正是这种取长补短的思考方式,将思想全面而深入的结合在一起。这个治国之策无疑是具有先进性的。吕不韦的治国方式上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而治”,“夫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智故能使众智也。智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也正是他认为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思想。对老子思想继承的同时,又对思想进行了创新发展。对于诸家思想,吕不韦也不是全盘都接受的,对于法家思想,吕不韦是认同其法治的观点,对法制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是对于墨家思想,除了那些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对很多理论都是批判的,如对于《墨子》中的鬼神之说的唯心论予以驳斥。

总的来说,《吕氏春秋》取长补短,取精华,去糟粕,辩证的看待诸子百家的思想。这也是体现《吕氏春秋》的作者兼容并蓄的能力,所以这部著作的超凡的口碑是实至名归的。我们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都应该像作者一样,经过自己的思考,有选择的借鉴前人的经验,成就自己。

吕氏春秋读后感100字篇五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这是《吕氏春秋》的书面语,来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吕氏春秋读后感: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着作,目的是为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寻找理论根据,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读《吕氏春秋》这本书前查资料中对吕不韦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很想了解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组织编撰出《吕氏春秋》这本流传千古的书籍。

当然资料中有些事民间传闻,有些是史料记载,但对吕不韦还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认为吕不韦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商人,做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凡事不讲情面只计较利益,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如前期发现质于赵国的秦贵族子楚“奇货可居”。

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这位“秦诸庶孽孙”取得王位继承权。

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任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洛阳10万户,其政治投资获得回报。

3年后,秦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立为王,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不过尽管手段毒辣,但在当时吕不韦在秦国专权12年期间,对外采用了“远交近攻”策略,对内则大力发展商业,大大增强了秦国国力,使秦国的贸易繁荣,并使秦国军威大振,统一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

应当说,秦实现统一,在吕不韦专权时大势已定。

后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建立,吕不韦是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

不过正是因为他的厉害,给自己埋下了祸患,他很清楚,新皇登基的时候就是他的死期,所以他也不得不反。

当然他本人也有当皇帝的野心。

这么大肆的招揽门客不是有异心么!还有民间关于秦始皇血统的传说,传闻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我觉得吕不韦就是想借此丑化秦始皇,还有就是提高他自己的地位,其心思昭然若揭。

《吕氏春秋》的编撰我觉得也并非是吕不韦在同一前就为统一后的秦国着想,而是他要提升他在民间的影响力,为了他当皇帝取得民间思想文化上的支持,就是为了他专政取得一个合理的说法。

如《吕氏春秋》主张兴“义兵”,“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着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怀宠》),《吕氏春秋》认为,一味地反对战争是没有意义,并且是不对的,正义的战争,即“攻无道而伐不义”的战争,不仅可以除暴安良,而且还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这实际是为秦国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辩护。

还有关于天子的,如《谨听》中“今周室既灾,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

《执一》中“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

一则治,两则乱。

就是为了给秦国天子一个合理的说法,从而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这些还可以说是吕不韦为了秦国着想,但是《吕氏春秋》中虚静无为的说法,却说为君之道的也要无为而治。

它说:“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事,故能使众智也。

智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

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

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

还有《吕氏春秋》中“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它说:“大圣无事而干官尽能。

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事。

《吕氏春秋》认为这种表面的“无为”,才能达到“事省而国治”的目的。

这些却是吕不韦他自己专政而找的堂而皇之的借口!甚至可以说是架空皇帝的权利进一步讲为了他登上皇位而做的“媒体宣传”。

我给吕不韦的评价就是:为秦国统一大业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是英雄;专政12年甚至野心勃勃想为皇可谓枭雄;还有他的经商才能和远大的目光都是令人钦佩的。

《吕氏春秋》这部着作历史评价众说纷纭,而我看完后也对古人的智慧钦佩不已,感受和想法也很多,但是最大的感受和最想写出来的就是对吕不韦的一些个人看法。

写这些并非是否定《吕氏春秋》,而是对它的组织编撰者写出自己的看法。

中国的思想被强制归于儒学,儒家学说中优秀因素得以发扬光大,但儒学中的腐朽方面也大行其道。

《吕氏春秋》出现于先秦诸子晚期,针对当时的诸子百家予兼收并蓄,保留了各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可以说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

儒家根本不讲科学不科学,完全是旧对新、老对少、君对臣、亲对子的一边倒,体现其腐朽、顽固的一面。

咱们再看看《吕氏春秋》是怎么说的吧。

“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有始览/第一》)

在总体上坚持臣对君的服从,子对父的服从的情况下,又提出了要有个是非曲直,要有原则。

什么原则呢?

“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

也就是说,你即使是君主也好,父母也好,都不能走极端,你把鸟巢毁坏,把鸟蛋都拿走,那凤凰不会再来,你把动物全部杀死而且把幼崽也一同杀死,那么麒麟就不可能来了,你竭泽而渔,水干了,湖枯了,那么神龟神龙就再也不存在了。

你走极端,把老百姓的血汗都榨干了,那么老百姓就再也不是支持你、拥戴你了,甚至会走向反面。

所以,要坚持,“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这是对于儒家思想的一个很好的矫正。

引申一下,对于政府的政策或法令,也是一样,臣民(国民)也应采取同样的态度,政府虽强,以白为黑,民可以不服;官员虽尊,以黑为白,民有权不服从。

这就把群众抵抗暴政提供了合法性的论证。

当然,这也是始皇帝不喜欢吕不韦的原因啊。

其实吕不韦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个大学问家,《吕氏春秋》也是一部了不起的书。

吕氏春秋读后感100字篇六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自汉武帝以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一个有着合理内核,同时也有不少腐朽因素的一家学说定于一尊,自此而后,中国的思想被强制归于儒学,儒家学说中优秀因素得以发扬光大,但儒学中的腐朽方面也大行其道。

《吕氏春秋》出现于先秦诸子晚期,针对当时的诸子百家予兼收并蓄,保留了各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可以说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

儒家根本不讲科学不科学,完全是旧对新、老对少、君对臣、亲对子的一边倒,体现其腐朽、顽固的一面。

“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有始览/第一》)。

“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

也就是说,你即使是君主也好,父母也好,都不能走极端,你把鸟巢毁坏,把鸟蛋都拿走,那凤凰不会再来,你把动物全部杀死而且把幼崽也一同杀死,那么麒麟就不可能来了,你竭泽而渔,水干了,湖枯了,那么神龟神龙就再也不存在了。

你走极端,把老百姓的血汗都榨干了,那么老百姓就再也不是支持你、拥戴你了,甚至会走向反面。所以,要坚持,“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这是对于儒家思想的一个很好的矫正。

引申一下,对于政府的政策或法令,也是一样,臣民(国民)也应采取同样的态度,政府虽强,以白为黑,民可以不服;官员虽尊,以黑为白,民有权不服从。这就把群众抵抗暴政提供了合法性的论证。

当然,这也是始皇帝不喜欢吕不韦的原因啊。

其实吕不韦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个大学问家,《吕氏春秋》也是一部了不起的书。

吕氏春秋读后感100字篇七

吕氏春秋读后感,吕氏春秋这本书中记录了许多的故事,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吕氏春秋读后感,欢迎阅读!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自汉武帝以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一个有着合理内核,同时也有不少腐朽因素的一家学说定于一尊,自此而后,中国的思想被强制归于儒学,儒家学说中优秀因素得以发扬光大,但儒学中的腐朽方面也大行其道。

《吕氏春秋》出现于先秦诸子晚期,针对当时的诸子百家予兼收并蓄,保留了各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可以说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

儒家根本不讲科学不科学,完全是旧对新、老对少、君对臣、亲对子的一边倒,体现其腐朽、顽固的一面。

咱们再看看《吕氏春秋》是怎么说的吧。

“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有始览/第一》)

在总体上坚持臣对君的服从,子对父的服从的情况下,又提出了要有个是非曲直,要有原则。

什么原则呢?

“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

也就是说,你即使是君主也好,父母也好,都不能走极端,你把鸟巢毁坏,把鸟蛋都拿走,那凤凰不会再来,你把动物全部杀死而且把幼崽也一同杀死,那么麒麟就不可能来了,你竭泽而渔,水干了,湖枯了,那么神龟神龙就再也不存在了。

你走极端,把老百姓的血汗都榨干了,那么老百姓就再也不是支持你、拥戴你了,甚至会走向反面。

所以,要坚持,“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这是对于儒家思想的一个很好的矫正。

引申一下,对于政府的政策或法令,也是一样,臣民(国民)也应采取同样的态度,政府虽强,以白为黑,民可以不服;官员虽尊,以黑为白,民有权不服从。

这就把群众抵抗暴政提供了合法性的论证。

当然,这也是始皇帝不喜欢吕不韦的原因啊。

其实吕不韦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个大学问家,《吕氏春秋》也是一部了不起的书。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着作,目的是为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寻找理论根据,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读《吕氏春秋》这本书前查资料中对吕不韦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很想了解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组织编撰出《吕氏春秋》这本流传千古的书籍。

当然资料中有些事民间传闻,有些是史料记载,但对吕不韦还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认为吕不韦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商人,做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凡事不讲情面只计较利益,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如前期发现质于赵国的秦贵族子楚“奇货可居”。

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这位“秦诸庶孽孙”取得王位继承权。

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任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洛阳10万户,其政治投资获得回报。

3年后,秦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立为王,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虽然史书上的记载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我感觉可以根据吕不韦的出身、性格等因素想象出他在取得这些“成绩”的过程中的做法和所用的手段,不过尽管手段毒辣,但在当时吕不韦在秦国专权12年期间,对外采用了“远交近攻”策略,对内则大力发展商业,大大增强了秦国国力,使秦国的贸易繁荣,并使秦国军威大振,统一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

应当说,秦实现统一,在吕不韦专权时大势已定。

后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建立,吕不韦是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

不过正是因为他的厉害,给自己埋下了祸患,他很清楚,新皇登基的时候就是他的'死期,所以他也不得不反。

当然他本人也有当皇帝的野心。

吕不韦相当皇帝的野心我觉得很多地方都能体现出来,比如他为相期间,门下食客三千人,家仆万人,这么大肆的招揽门客不是有异心么!还有民间关于秦始皇血统的传说,传闻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我觉得吕不韦就是想借此丑化秦始皇,还有就是提高他自己的地位,其心思昭然若揭。

《吕氏春秋》的编撰我觉得也并非是吕不韦在同一前就为统一后的秦国着想,而是他要提升他在民间的影响力,为了他当皇帝取得民间思想文化上的支持,就是为了他专政取得一个合理的说法。

如《吕氏春秋》主张兴“义兵”,“义兵至,则邻国之民,归之着流水,诛国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远,得民滋众,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怀宠》),《吕氏春秋》认为,一味地反对战争是没有意义,并且是不对的,正义的战争,即“攻无道而伐不义”的战争,不仅可以除暴安良,而且还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这实际是为秦国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辩护。

还有关于天子的,如《谨听》中“今周室既灾,而天子已绝,乱莫大于无天子。”《执一》中“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就是为了给秦国天子一个合理的说法,从而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这些还可以说是吕不韦为了秦国着想,但是《吕氏春秋》中虚静无为的说法,却说为君之道的也要无为而治。

它说:“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事,故能使众智也。智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还有《吕氏春秋》中“无为而无不为”的主张,它说:“大圣无事而干官尽能。”“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事。”《吕氏春秋》认为这种表面的“无为”,才能达到“事省而国治”的目的。

这些却是吕不韦他自己专政而找的堂而皇之的借口!甚至可以说是架空皇帝的权利进一步讲为了他登上皇位而做的“媒体宣传”。

我给吕不韦的评价就是:为秦国统一大业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是英雄;专政12年甚至野心勃勃想为皇可谓枭雄;还有他的经商才能和远大的目光都是令人钦佩的。

《吕氏春秋》这部着作历史评价众说纷纭,而我看完后也对古人的智慧钦佩不已,感受和想法也很多,但是最大的感受和最想写出来的就是对吕不韦的一些个人看法。

写这些并非是否定《吕氏春秋》,而是对它的组织编撰者写出自己的看法。

《吕氏春秋》是一部经典,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是特别牛的一部经典。

据说当年“合十万余言,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名为《吕氏春秋》,暴之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有能增损一字者与千金。”这是何等的自信,是何等的气派,当然,没有人出来真的去增损一字,非不能也,而不敢也,根本的原因是这部书的真正老大也就是幕后推手太牛了,他就是吕不韦。

这部书,“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汇集诸子所论又超越其上。

通俗讲,《吕氏春秋》就像是一锅烩菜,但烩的很有味道,很值得品尝。

读《吕氏春秋》,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不应被忽视的,那就是谈“养生”。

这些内容主要集中在《孟春纪》《仲春纪》《季春纪》,因为春多与生有关。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这段话简直就是对我们说的。

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用来维持我们生命的东西,而不是要用我们的生命去滋养万物,也就是说,物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相反,人不应为物所累,更不应被物奴役。

但是遗憾的是,现代社会有太多的人把这个至关重要的关系颠倒了,很多人因为物欲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真的是不知何为轻何为重。

一个充满物欲的社会,必然滋生堕落和腐bai,必然产生会乱和丑恶。

吕氏春秋读后感100字篇八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吕氏春秋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自汉武帝以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一个有着合理内核,同时也有不少腐朽因素的一家学说定于一尊,自此而后,中国的思想被强制归于儒学,儒家学说中优秀因素得以发扬光大,但儒学中的腐朽方面也大行其道。

《吕氏春秋》出现于先秦诸子晚期,针对当时的诸子百家予兼收并蓄,保留了各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可以说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

儒家根本不讲科学不科学,完全是旧对新、老对少、君对臣、亲对子的一边倒,体现其腐朽、顽固的一面。

咱们再看看《吕氏春秋》是怎么说的吧。

“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有始览/第一》)

“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

也就是说,你即使是君主也好,父母也好,都不能走极端,你把鸟巢毁坏,把鸟蛋都拿走,那凤凰不会再来,你把动物全部杀死而且把幼崽也一同杀死,那么麒麟就不可能来了,你竭泽而渔,水干了,湖枯了,那么神龟神龙就再也不存在了。

你走极端,把老百姓的血汗都榨干了,那么老百姓就再也不是支持你、拥戴你了,甚至会走向反面。所以,要坚持,“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这是对于儒家思想的一个很好的矫正。

引申一下,对于政府的政策或法令,也是一样,臣民(国民)也应采取同样的态度,政府虽强,以白为黑,民可以不服;官员虽尊,以黑为白,民有权不服从。这就把群众抵抗暴政提供了合法性的论证。

当然,这也是始皇帝不喜欢吕不韦的原因啊。

其实吕不韦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个大学问家,《吕氏春秋》也是一部了不起的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