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 家庭家教家风方面的论文篇一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一门家风对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行具有塑造和校正的作用,一国家风则深刻影响着民风的好与坏。作为党员干部,当以实际行动传承好家风,厚植本色“三样”,让“忠”“义”“孝”的家风致远,让德馨飘香。传承好家风,厚植“忠”之本色。三国《兵要》一书中说到:“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守渊,人守忠,鱼离开了水将干渴而亡,人失去了忠诚之大德必至穷途。忠诚是党员干部信仰之根基、精神之动力,是遇岔路不走偏、遇风雨不动摇的那股子“坚劲”。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身份与职责,牢牢守住对党忠诚的这条生命线,传承红色家风,秉持革命先辈的气节与信仰,无论面对任何情况,都能保持“立根原在破岩中”,做立得住枝节、经得住风吹、抗得了潮击的遒劲之树,将思想的自觉转化为行动的自觉,将坚定的信念转化为坚定的信心,在攻坚克难、知行合一中做“靠得住”“顶得上”“战得胜”的党员干部。
传承好家风,厚植“义”之本色。党员干部要交益友,也要尚友德。交友以义,这里的“义”不是指“哥俩好”式的江湖义气,党员干部在工作生活中,若只论私情不顾公心,只论亲疏不知曲直,只论功利不看良莠,就会被“不义之义”蒙蔽了心智,这样一来,失守的是底线,殃及的是党的事业。传承好家风,就是要知何为“义”以及如何“行义”。从“君子喻于义”和“行而宜之之谓义”中可知,所谓“义”,指的是“大义”,是心胸坦荡、心底无私,是共产党员“大的样子”,始终秉持为民之心和公正之道,人情之中有情理,决断之时有原则,能够正确把握好公与私之间的尺度。义与理不分家,明理才能正“义”,行义先知止,知道什么事应为,什么事不可为,才能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传承好家风,厚植“孝”之本色。《大学》中说:“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意思是如果为政者能够尊敬老人,那么社会就会兴起仁孝的民风;为政者如能尊敬长者,人民也会随之尊长。由此可见,孝不仅是家风之本,也是民风之本。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孝”是子女感恩父母的本心、回报父母的本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员干部倘若不能尽孝于父母,又何谈尽忠于国家;不能回报于父母,又何谈回报于百姓?党员干部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个人成长亦是受教于父母,父母是第一位老师,家庭是第一所学校,要尽心尽力地尊老、敬老、爱老,发扬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让“孝”奏响家庭和谐美满的旋律,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奏鸣曲”。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 家庭家教家风方面的论文篇二
【以好家风滋养大情怀】近日,《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关乎国风国运。党员干部应争当家风建设的“领头雁”,带头抓好家风建设,以好家风立志、正行、肃纪,滋养为民、担当、廉政的大情怀,在以小我成就大我中凝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以好家风立志,在坚守初心中滋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向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和干事创业的力量源泉,是在历经磨难和千锤百炼后对初心的坚守。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谷文昌胸怀“为人民奋斗终身”的伟大志向,在14年艰苦历练中百折不挠,创造了把荒岛变成宝岛的伟大奇迹,给家属子女留下了“简朴清贫、为民奉献”的家风。时代楷模朱彦夫身残志坚,虽动过47次手术,却从未忘记“为老百姓办事”的志向,给家人留下了自强不息的家风。党员干部要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坚守为民初心,身体力行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家风。
以好家风正行,在实干奋斗中滋养“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情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岗位上,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都起着重要的示范带动和风向标作用。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责任落在行动上,不图虚名、不务虚功,说正话、做正事、交正友、走正道、树正气,立足本职岗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心无旁骛干事创业,一心一意惠民生促发展,在实干奋斗者中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服务,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实干家风滋养“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情怀,书写党和人民伟大事业新篇章。
以好家风肃纪,在规己育人中滋养“一身正气心坦荡”的廉政情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风正是为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问题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纪律问题。好的家风不仅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做严于律己、勤政为民的表率,更要用严格的家规家训规治育人。党员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对党纪国法心存畏戒,筑牢信念之基,严守纪律底线,时刻将自己置于纪律、规约的约束之下。同时,要加强对家人的教育、管束,防止家属利用自身职权影响做有违党纪国法、损害人民利益之事,严守家中“廉洁门”、筑牢家中“廉洁墙”。唯有自身清正树标杆与言传身教强管理相结合,才能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护航为官从政路。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 家庭家教家风方面的论文篇三
【我最贵的“传家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入冬了,曾记否?家乡冬日里,最是暖阳无限好。我的家在大山里,天空总是很蓝,漫随天边云卷云舒,回忆曾经美好的点滴,清楚地记得刻在记忆深处的幸福长,怀念着那些岁月中逝去的时光,讲诉着属于我和家的纸短情长。无论天南海北,无论富贵贫穷,家永远是深深的眷恋,无论身在何处,我都带着我家最贵的传家宝,跟党走。
小时候,爸爸说:“如果考试抄了别人的,哪怕是考100分也是耻辱,如果你是凭自己考的,哪怕是0分,那也是光荣的”。小时候,家风是诚实,长大后,家风是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了过硬的政治能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注重求真务实的作风,说真话,做真事,老老实实干实事,踏踏实实为人民,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品格,始终把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稳扎稳打向前走。
小时候,奶奶说:“吃点亏没什么,人就是要吃得亏”。小时候家风是吃亏是福,长大后家风是甘当人梯,俯首甘为孺子牛。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正确的“吃亏”观,要有坚定的“服务意识”,要把人民的疾苦、人民的水生火热看作是最大的“吃亏”,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赢得民心,再苦再累,也不会觉得自己“吃亏”,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个人利益移到党和人民利益上,付出力所能及的“吃亏”,收获党和人民“赚了”的福报。
小时候,妈妈说:“这不能浪费,那不能浪费,做什么都要节约,积少就能成多”。小时候家风是勤俭节约,长大后家风是廉洁奉公,只留清气满乾坤。习总书记说:“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广大党员干部要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在慎独、慎初、慎微、慎欲上下功夫,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在深学细悟中滋养浩然之气,在担当作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大是大非前保持清醒,在小恩小惠前保持警觉,紧绷党纪国法这根弦,方能走得长远。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 家庭家教家风方面的论文篇四
【于小事中看家风】在日常生活中,“家风”似乎很少被提起,但当“优良家风”写进《民法典》后,关于“家风”的讨论也愈发热烈。我也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感受到了我们家的家风。
爷爷教会我规矩。“身子要直,头要端正,手臂自然撑开”,“横要平,竖要直,撇有锋,捺有脚”,只比桌子高一头的我站在桌子前晃晃悠悠地听着爷爷严厉但耐心的教导。还未上小学的我哪懂得这些看似繁琐的规矩,只觉得每天一个小时的书法练习让我少了些自由玩耍的时间。长大后,才明白“字如其人”的说法并非信口开河。一笔一划的临摹和练习让我从书法的规则中体会到了做人的规矩,也让我身上渐渐有了细致、专注、沉着、耐心的品质。“吃饭要扶碗、尽量夹自己面前的菜、不要东挑西拣、不要敲碗、不要吧唧嘴……”自打我学会自己吃饭开始,爷爷嘴边吃饭的规矩就一直伴随着我,让我养成了良好的吃饭习惯。爷爷教会我的是待人接物最基本的规矩,让我受用终身。
奶奶教会我淳朴。奶奶离开前两个月的一天,我正要收拾行李返校,却突然接到叔叔电话,说奶奶快不行了。我慌里慌张赶到医院急诊室,远远地看着病床上的奶奶费力地呼吸,却不敢往前再迈一步。两个月后的某天凌晨,我在睡梦中接到了奶奶去世的噩耗,瞬间清醒,立马订机票赶最早的航班回家。一路上,和奶奶相处的点点滴滴都浮上心头。奶奶不善言辞,却热心助人,邻居家有难处能帮尽帮;她不讲究吃,一日三餐是粗茶淡饭;她不讲究穿,扯一块粗布就能自己缝一套,一穿便是好几年;她不讲究排场、不铺张浪费、不与人争执……她这一生过得平淡、无欲无求,踏踏实实过日子。奶奶教会我的淳朴让我在喧嚣的社会中找到了一丝心灵的慰藉。
父亲教会我孝顺。父亲是一名教师。作为老师,他教会了我严谨、细致、谦虚、耐心等;但作为父亲,他用他的实际行动教会了我孝顺。父亲小时候家里穷,饭都吃不饱,爷爷奶奶为了供他们三兄弟上学,省吃俭用,吃了难以想象的苦。父亲十分感恩当年爷爷奶奶坚持供他读书,一心想着回报父母。他平时工作忙,便利用周末的时间回老家陪伴父母,和他们聊聊自己的工作、听他们说说最近的情况、陪他们一起干农活。没有时间回去,便会通过电话保持联系,让父母明白孩子们心里惦念着他们。此外,在物质生活上,父亲也力求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父母最好的。父亲所做的,不过是最普通的小事,但最难坚持。“孝顺”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在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中彰显,也在我身上得到了传承。
母亲教会我勤劳。听外婆说,母亲从小成绩优异且十分勤劳,放学时间不是在田间就是在地头。虽然是个女生,但她可是家里干活的主力军,做到了学习、农活两不误。闲暇时间,她还会给亲戚朋友们织毛衣、围巾等,这双手是一刻也停不下来。后来,我们全家搬到县城,建房子花光了家里全部积蓄,还负了一些债。母亲为了偿还债务,便白天上班,晚上兼职,风里来,雨里去为我们的家庭奔波。她还时常教导我:“幸福是等不来的,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也将母亲的教导铭记于心,时刻不忘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价值、创造美好的生活。
家风,凝结了长辈们身上的优良品质和作风。从家里长辈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将伴随并影响我一生,我也定会将这些优良品质传承,让优良的家风始终推动我们小家向更好发展!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读后感 家庭家教家风方面的论文篇五
【弘扬优良“家风” 让“爱”助力梦想】好家风,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是一种品质的传承。以前一直傻傻地以为家风、家训都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才能世代相传,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地明白原来好的家风、家训是一种言传身教的力量,是一种良好风气的宏扬。这种力量可以穿透身体直叩心底,这种风气可以代代相传、相互影响,我们应当汲取“好家风”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奋勇前进。
汲取“脚踏实地、勤俭自强”的家风力量,让“自爱”为中国梦助力。常言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万丈高楼平地起;成由勤俭破由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终身奋斗。作为历史的接班人,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奋斗的姿态,多做实事、做好事、做成事,要始终坚持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奋发有为的态度将真干苦干实干的主旋律和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员干部当率先垂范,让“自爱”之心常存,常怀敬畏之心,常思为政之德,将“勤俭”二字融入到日常的点滴之中,自觉做到不铺张浪费、不胡吃海喝,做好光盘行动的代言人,勤于学习、勤于政务,做好勤学苦干的践行者。将“自强”二字贯穿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做好艰苦奋斗的“先头兵”和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的“领头人”。
汲取“与人为善、心存感恩”的家风力量,让“大爱”助力中国梦。古诗有云,“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不能斤斤计较,也不能说长道短,心胸一定要宽,心态一定要正,要做踏实奋斗的老黄牛。党员干部要学会抛开身份、放下架子、躬下身子、迈开步子,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人与群众相处,不打官腔、不摆官架、不说官话,善于做人民群众知冷知热的贴心人和鞍前马后的暖心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要心存感恩,懂得感恩才能懂得知足,懂得知足才不会行差就错。战争时期,如果没有数以万计革命前辈的壮烈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宁;疫情面前,如果没有不计其数的白衣天使的冲锋在前,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健康平安……我们应该带着感恩之心怀念那些已经远去的烈士,带着感激之情铭记那些默默奉献的英雄。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组织的信任、国家的培养、群众的支持;要常驻感恩之情,学会在感恩之情中找到对工作的激情、与群众建立好感情。要学会汲取乐善与感恩的力量,用“大爱”将心中梦想的火炬点亮,从而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添柴加薪。
汲取“忠诚担当、无愧于心”的家风力量,让“真爱”助力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忠诚干净担当是党员干部对组织和国家、民族和人民“真爱”的具体表现。党员干部要时刻将规矩纪律意识挺在前,始终坚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为官的原则;要勇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接烫手的山芋,善作为、勇担责、不推责、不避责,真正做到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要将“真爱”之心转变成“真爱”之行,一心一意做好组织的勤务兵、全心全意做好群众的服务员,要以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等先进典型为榜样,把全部身心都用在干事创业上,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慎终如始的工作态度来严格约束自己、要求自己。要始终保持为党尽忠、为民尽责的忠诚担当之心,坚持用真心换民心、用真意换民意、用真情换民情。
聚万家星星之火,燃复兴燎原之势。相信只要汲取了亿万好家风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