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20篇)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6 16:57:44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20篇)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20篇)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一

1.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20__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

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在陈教授、许大爷这样独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剧。

2.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3.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爷曾因高血压两次昏倒在家,“一个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爷常说。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宁波老龄办调查表明,宁波空巢老人家庭已占老年人家庭的35%,预计到20__年将达到80%以上。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谁来关爱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家庭、政府和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爱显然不尽如人意。

1.子女照顾不周

一项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感到家庭关系融洽的仅仅50.1%,对子女的照顾表示满意的仅9.2%。经济支持、精神赡养等方面,子女对独居父母亏欠不少。

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城市空巢老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比例较高,但在农村,由于子女自身经济压力,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还得不到子女的经济救助。以厦门市农村空巢老人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赡养,

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劳动和养老金等度日。

经济支持之外,许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据全国老龄办统计,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儿女在经济上很宽裕,经常给老人寄钱,每次都说:“想吃什么尽管买,钱不用担心!”却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赡养父母、关爱双亲是子女们应尽的责任,面对空巢父母,作为子女是否应该自问“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 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

“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3.社会帮助缺位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英国等国非常重视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依托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质支持、整体关怀等,具体提供服务的有政府雇员,还有大量的志愿服务者。近年来,我国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始兴起,各地也在逐渐摸索有效的服务方法。例如,杭州依托社区,以志愿者行动、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时间银行”互助、邻里关照、托老服务和无偿或低偿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为居家养老构建“生活照料网络”。

据全国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调查显示,老人们最需要的服务包括法律援助、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服务热线和聊天解闷等,分别达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这些服务需求的总满足率目前仅为15.9%,换句话说,仍有84.1%的服务需求没有被满足。

空巢老人中或许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长辈,有一天,你我也会老,可能也会成为空巢老人中的一员。尊老爱老,既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请伸出关爱的手,陪他们一起走,在他们老了孤单了的时候,远离困苦和忧愁。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二

实践主题:走访农村空巢老人、关爱农村空巢老人

团队负责人:张永芳

所在班级:11级信管2班

团队成员:王钰、王真、陈丽君、李颍、李靖慧、李海燕、张林林、孟丹丹 20xx年八月三十日

一、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实施方案

1、调研内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及经济状况

2、调研对象:农村5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3、调研时间:8月20日-26日

4、调研地点:团队成员老家的农村

5、调研背景:

在我们享受幸福快乐的大学时光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年迈多病,儿女却无暇照顾;他们孤独寂寞,身边却无人沟通交流。当很多人都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90后“的成长历程,关注城市发展、经济变革时,我们似乎都忘记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他们是读书同学的爷爷奶奶,是数目不断增加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各偏僻的农村静静的生活,数着日子盼望儿女能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问候。他们年迈,生活上有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孤独抑郁的情绪无法排遣。他们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急需社会上所有人的关注、关怀和问候。

6、调研目的:

提出”中国梦“,中国梦是中国每个人的梦,只有实现每个人的梦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是真正实现中国梦。所以,空巢老人的生活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社会的问题,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通过走访慰问老人的形式,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呼吁社会关注空巢老人、呼吁政府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力争做到空巢老人生活有保证、孤独能排遣、困难有人帮。同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展示青年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7、调研具体实施过程:

(1)活动进展前由团队负责人到各村村委会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我们以走访空巢老人为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的目的及意义。获得村委会的赞同和支持后,收集村里50岁以上老人的资料,了解他们的家庭住址和基本生活状况,然后制定合理走访路线,为走访工作做准备。

(2)确定小组成员的食宿交通问题,实践期间确保队员的食品、住宿、交通安全问题。向亲戚朋友借自行车尽量做到环保、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收集生活健康知识、医疗保健知识编订成册向老人宣传普及。宣传国家三农问题、宣传党的精神,向空巢老人传递国家和民族关爱老人的正能量。

(4)每个人都带好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必要时可以用这些证件证明自己的身份。

(5)由队长张永芳查阅资料做好走访问卷调查,向指导老师询问意见,在取得认同,调查问卷合理的情况下,将问卷发给实践团队所有成员,队长并联系好实践基地负责人。

(6)各方面联系好后,团队成员在8月19日做好调研的相关所有准备,8月20日-26日每天早上8:00-11:00、下午15:00-18:00由村里负责人带着走访老人做问卷调查。在问卷中,陪老人聊天解闷、了解老人生活现状,帮助身体不好的老人做家务等。每天晚上活动结束后自己反思活动中的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并及时改正以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8、活动后期

二、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研提纲

1、调研指导思想和目的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在中国有中国梦,中国梦不仅代表着每个人的梦想,也代表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期盼的梦想。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方针路线。然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0%以上,解决好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着中国的稳定和发展,也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及中国梦的实现。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解决好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问题,这就要求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走访慰问空巢老人的形式,增加与空巢老人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融入到社会集体中,缓解他们孤独感、抑郁感,也能让老人感觉到整个社会国家都在关心关爱他们,生活中,他们会保持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

通过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空巢老人的心声传达给全社会,让更多的关注空巢老人,让老人的需求被大家了解认知。呼吁儿女能在忙碌的工作中多抽出实践陪伴老人,让大家都知道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他们更渴望精神上的快乐。

2、调研内容

通过走访慰问聊天的形式,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保障、养老服务、情感需求等现状和“空巢老人”面临的现实困难。

3、调查方法

团队成员选择自己村庄年龄在5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随机选择20人左右填写问卷。

4、相关要求

调查问卷的填写必须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不得虚化事实。成员根据走访调查统计问卷结果并将统计结果发给团队负责人。有团队负责人作进一步总结分析。

三、团队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空巢老人的比例和规模也正日益扩大。随着打工潮的流行,农民工的逐渐增多,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更是快速增长着。农村空巢老人大多都年迈多病,再加上长期没有子女的照顾,他们大都孤独抑郁。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三

[摘要]本文是通过对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所提及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涉及空巢老人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以及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等内容。并根据所得出的分析结果对社区及政府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郑州市;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

1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郑州是一座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虽然经济并不算特别发达,但经过调查老龄化的形势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也成为了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是通过对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所提及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所反应的问题的分析对社会及家庭对待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1.2 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

本次调查所界定的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在60周岁及以上。这些老人具体又包括两种,一是只有一位老人独自生活,二是老夫妇二人一起生活。

1.3 文献回顾

本次研究主要涉及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以及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参考了陈建兰的‚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和李爱芹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个案‛等文献中关于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精神慰藉,以及对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并通过对文献的学习与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2研究方法

2.1 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在抽样方法上选用的是非概率抽样中的判断抽样,因为对于空巢老人我们接触到的数量有限,所以只能根据调查到的少量个体以了解整个总体的情况。

2.2 收集资料方法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也搜集了大量的文献,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老人的聊天即个案访谈,所以这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并辅以文献法和访谈法。这次问卷调查始于20xx年5月22日,这次调查共调查了200名老人,基本上都是由我们组12名同学到不同的社区及广场公园进行访问完成的。在请他们填写问卷的同时我们也及时的通过聊天对其进行小型的访谈,了解情况。

2.3 分析资料方法

本次调查在问卷回收后,通过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在spss分析中主要运用了单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和双变量的描述分析。

3结果分析

3.1 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

在本调查的200名空巢老人中男女分别有100人,各占50%,年龄在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的分别有80人,89人,31人,各占被调查人数的40%,44.5%,15.5%。在文化程度方面,按性别比较(如表一所示):小学及以下的男女分别有18人、57人,占总数的9%、28.5%;初中的分别有34人、22人,占总数的17%、11%;高中或中专的分别有23人、13人,占总数的11.5%、

6.5%;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25人、8人,分别占总数的12.5%、4%。在婚姻方面,未结过婚的有1人,占0.5%;初婚有配偶的有145人,占72.5%;再婚有配偶的有6人,占3%;离婚未再婚的有2人,占1%;丧偶的有43人,占21.5%;其他婚姻形式的有3人,占1.5%。工作状况方面(如表二所示),正式退休后有过继续工作经历的有20人,占10%;正式退休后没有继续工作经历的有106人,占53%;尚未退休,仍在工作的有15人,占7.5%;没有工作的有57人,占28.5%;其他的有2人,占1%。子女方面,有6个老人没有子女,占3%;其余194个老人均有子女,子女个数从1个到5个以上不等,平均子女个数为3.85个。其中与子女生活在一个城市的老人占7.8%;子女在本省其他城市的占25.6%;子女居住在外省和国外的分别占30.5%,36%。

3.2 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郑州市有49.8%的空巢老人靠退休金或养老金生活。空巢老人的其他经济来源有子女供养,占27.8%;亲友资助占0.8%;抚恤金占2.1%;工资收入占12.4%;社会救济占2.9%;其他经济来源的占4.1%。其中,这里的其他经济来源有:新城区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遗产收入,以及配偶的退休金或工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中,工资收入也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之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已退休或之前就没有工作的老人中,即仍有工资收入的12.4%老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帮别人带孩挣取收入,他们表示别人聘用他们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有经验且比较喜欢孩子,而且大多数都是经过熟人介绍,他们的收入大多都在500-1000元之间,虽然说收入并不算很高但对老人而言也是一部分可观的收入,同时也可以弥补子女不在身边的空虚与寂寞。由此可见,空巢老人的工作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

给他们带来精神享受,是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重要途径。

其中享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有139人,其中,退休金额为501-1500元的最多,有47人(23.5%);其次为1501-2500元的有44人( 22%);2501元以上的有32人(16%)。其中调查的老人中有退休金额高达3500以上的,不过也仅是绝少数。此外,仍有16人(8%)的退休金不足500元,在目前物价上涨,医疗费用惊人的背景下,这部分老人在子女没在身边的情况下生活是比较紧张的。

另外,在调查空巢老人的经济支出哪项比例最大是中,有126个老人回答是生活必须品支出,占绝大多数(63%);其次是保健品及医疗支出,有54人(27%)。由此可见,在郑州这座中等发达的城市老人的生活仍以追求温饱问题为主,可见郑州做为我省的省会,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还如此只为解决温饱问题,那就我省而言,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质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次就是解决看病问题,因为在这27%的老人中有老人表示,医疗费用已成为他们沉重的生活负担,生病没钱治也成为空巢老人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3.3 城市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状况和精神生活状况) (1)身体状况

经调查,如表四所示:被调查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中绝大多数(132人,66%)的老人身体状况回答很好或较好,其次是一般的有52人(26%),较差的15人(7.5%),非常差的仅有1人(0.5%)。由此可见,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相对身体状况比较好的老人而言,仍有一部分老人表示患有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大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人,除了平时多锻炼身体外,保健品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精神生活状况

精神生活对与老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对空巢老人尤其重要,直接关系着空巢老人的设生活质量,所以说精神生活及精神慰藉是研究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重要方面。

空巢老人精神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的态度,调查显示,在197位调查老人中有122位老人(61%)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只有2位(1%)的老人表示对生活并不乐观,比较消极;剩下的73位老人(36.5%)表示生活态度一般。由此可见,郑州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还挺不错。

研究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其中空巢老人的家庭联系,尤其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调查显示,在198位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有173位老人(87.4%)表示他们与子女的关系很好或较好,关系一般的有20位老人(10%),关系不好或说不清好坏的只有5人,占2.5%,可见郑州市空巢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总体而言是比较好的。另外,子女是否经常来看望也对老人的精神状况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据调查显示有81.5%的老人的子女经常来探望他们,仅有17.7%的老人子女不经常来探望,原因大多是因为子女居住在外地或国外,但每逢节日还是会回来的。

此外闲暇生活也是研究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就闲暇活动场所而言,郑州市空巢老人最爱去的是广场或公园(35,2%),其次是小区空地(30.7%),在家(23%),社区老年活动中心(7.2%),其他活动场所(3.35),老年大学(0.6%)(见表五)。关于郑州市空巢老人闲暇活动场所,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分析,它与近几年来郑州市的社区建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近几年来郑州市政府为了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做了许多事实,就这次调查所去的调查地点而言,我们大多数去的都是社区附近的小广场及公园,这些小公园内有大量的娱乐和健身设施,它们为老人健身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的老人喜欢呆在家里,他们不经常出去,对这部分空巢老人,社区及家人应重点关注。

在闲暇活动的内容方面,根据本次调查显示(如表六所示),排在前三位的是参加体育活动(25.9%),闲坐聊天(16.7%),看电视(14.7%)。除此之外还有读书读报(12.4%),做家务劳动(11.2%),参加文艺活动(9.2%),看孩子(7.6%)等活动是空巢老人比较喜欢做的事情。但是社区组织的有关老人的活动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说在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社区仍需努力改善。

在调查的空巢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要求方面,老人提的较多的是:社区精神

活动较少(如应定期在社区内举行一些娱乐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社区绿化工作需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应加强,多建些娱乐设施;社区卫生与安全保障应加强;另外,值得一提的,也算是郑州市‚特色‛的就是公厕太少,对出行带来许多不便。所以说社区与政府应该就老人提出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解决。

4讨论与结论

以上分析显示,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总体而言还不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空巢老人生病没钱治问题,社区服务不能很好满足(如社区精神生活贫乏等)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加强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文化建设。以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为出发点,加强社区文体设施的建设,使社区现有设施和场所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应经常开展老人喜爱的文体活动,使空巢老人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促进彼此的了解,以减缓他们的孤独与寂寞;另外就是对独居的空巢老人,社区与政府应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对他们进行探望,了解他们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够及时解决。

2,政府应多为老人提供就业机会。为老人提供就业机会,一方面可以为其提供经济来源,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其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如对喜欢孩子的老人提供照看孩子的工作,可以让他们在照看孩子的同时为他们自己带来快乐,缓解孤独与寂寞。

3,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对老年人而言,医疗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郑州市这个人口密集的城市,‚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政府应对这一方面应加强努力。另外,对社区而言,对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如对老人出行不便这个问题,应定期在社区内聘请医疗服务队,使老人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够解决看病问题,减轻他们的不便。此外,还应在社区内加强对疾病防治的宣传,提供医疗咨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每个老人都掌握一定的医疗防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便是本次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结果与分析,以及对政府及社会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问题的建议及对策,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四

实践人员:成宇童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你可能很难想象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暑假中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 我在1月22日(星期日)来到了观音山镇敬老院,先后采访了三位老人,陈大妈、杨大爷和于大爷。

陈大妈,子女均在外打工,其余的亲戚都居住在南通。陈大妈本身有血压高的毛病,如果身体不适,则无法自己照顾自己,因而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陈大妈对于敬老院的情况较为满意,虽然敬老院的环境和硬件条件一般,但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好,而且收费偏低,能满足陈大妈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能在敬老院当中与其他老人进行交流,弥补了子女在外的缺憾。

于大爷也是南通,子女也都在南通生活,本身比较喜好热闹,但是在家里和子女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加之经济较宽裕,故而选择自费住进养老院。于大爷非常健谈,喜欢和其他老人交往、谈心,属于“精神空巢型”老人。

我在1月23日(星期一)下午又走访了光明新村社区的37号楼,了解了社区当中的空巢老人的情况。我先后采访了两位老人,李大妈和张大爷。

李大妈的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个人在南通生活,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因而生活较为拮据。李大妈的身体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说她因为习惯了在这个社区的生活,愿意守着老邻居,因而选择了一个人居住在此。

张大爷有一双儿女,但是对张大爷很少关心。张大爷的身体不太好,但是靠自己的收入无力支付医药费用,因而在生活上主要靠居委会和周围老邻居的帮助维持,张大爷说他经常感觉寂寞,情绪比较低落。

在我为时两天的调查中,一共采访了逾40位空巢老人,他们选择独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6类:

三、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原因

在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及与居委会人员的交流中,我们大致了解了造成这种“空巢”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 这种现象和我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区的这一现象只是我国诸多人口问题的一个缩影。

2.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

4.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二)建议

1.必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经济原因外出务工经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办企业,发展县域、镇域经济,让农民不出县、镇就能打工挣钱,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兼顾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升值,增加务农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务农;鼓励并扶持有头脑的农村青年和能人创业,减少人员流出亦即减少空巢的出现。

2.建立养老保障体系

首先,国家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优惠老人措施。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就是为广大农民特别是空巢老人谋的福祉,对于他们来说,这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

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老人健康档案及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以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三级(村、镇、县)医院共享,对老人的照料心村级医院为主,县、镇级医院为指导,尽量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

再次,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农村养老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大力倡导“孝”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过家庭协商最好留一个在老人身边,或轮流照料老人;二是强化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包括生活照料系列、医疗保健系列、精神慰藉系列、文体活动系列和法律服务系列;三是办好农村养老专业机构。国家投资一部分钱,其子女出一部分钱,让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在敬老院、养老院安度晚年。

3.要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年老的父母本身就为你的后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侍奉老人恪尽孝道的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通合,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四、经验体会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五

一、背景

当我们在关注农民工问题,关注“80后”成长历程,关注社会发展、城市变迁时,我们的目光是否错过了他们?他们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后”“80后”的双亲,是失去老伴独留空房的老人。他们是数目不断增长的庞大群体,他们在城区各处静静地生活,数着日子盼儿女回家,守着电话等儿女的问候。

因为孤单,面临着很多问题:生活无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时妥善治疗、抑郁烦闷的情绪无法排遣。他们被称作城市里的空巢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已成为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的生存现状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城市中空巢老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是怎么样?有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本文研究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利用文件综述法,采访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进行论文编写。由于家中有亲戚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以下采访资料均来自于此。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花苑社区位于桂城南边,东至宝翠南路,南至桂城中心村交界处,西至天佑六路,面积约1.5平方公里。社区有旧的小区花苑广场、桂兴住宅区。新的有鹿璟村、御景城市花园,还有一个商住结合的桂南名都小区。居民住宅楼178幢,住户约有6000多户,总人口约13000多人,其中60岁的老人有1350多人,老龄人口占社区总数11%

9月24日起,围绕着老年人在生活物质、情感、身体和医疗状况等问题,分别对南海桂城花苑社区居委会的10户老年人进行采访上门调查。以下就列举其中的几个案例:

1.具体采访对象:

案例1 鹿璟村小区的关德全

关伯今年65岁,有一儿一女,是一个国企退休的老职工,现在和老伴刘姨一起居住在鹿璟村的一厅两室的商品房里,儿女则分别在怡翠花园和保利星座那里买了房子。通过交谈了解到关伯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还是很满意的,每个月和老伴都有退休金,而且儿女逢年过节也给了不少的钱。平时关伯的主要活动是每天早上和以前的旧同事去喝喝早茶,跟着和老伴一起到市场买菜,下午就到小区的公园里下棋、聊天,然后就到花苑幼儿园去接小孙子。晚上吃完饭后,就跟老伴刘姨去散步。关伯还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是很喜受下厨煮饭的,所以儿子和儿媳每天晚上还是回来吃饭的,至于女儿就是每个周末有时间的话就一起聚聚吃饭。最后,关伯说,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医疗问题,虽说现在有医疗保险,但医院的普遍报销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并没有做到五成报销,而且门诊还要定点,我觉得每一个医院都有自己比较好的优势,如果跟禅城一样,取消定点门诊,对于我们老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件好事。

案例2 花苑广场新区的许秀莲

许奶奶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太太,独自居住在一套商品房,她丈夫原在中国台湾,现已去世,她的子女都在外工作。大约是调养得当的关系,老人身体还是很健康的。老人的生活比较殷实,不愁吃穿;家里十分整洁,因为她很爱干净。当我们问起她是否满意现状时,她很无奈地笑笑,说:“我哪里图什么富贵?只要和孩子们平安快乐在一起啊,人老了,只求能享享儿孙福。”老人表示她非常想念在外头的儿孙们,她向我展示了她孙子的照片,脸上满是笑容,可转眼又有一种愁绪笼罩眼睛,她说他们已经好久没来了。

这位老人享受着充实的物质生活,却感到心灵的空虚。只因为亲情的距离太远了。对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而言,看看自己的儿孙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省,作为小辈,我们连这点愿望也不能让他们满足吗?

空巢老人最怕的就是寂寞,老人希望用一切换来珍贵的亲情。老人们通常喜欢小孩子,他们愿意把小孩子当作自己的亲人,也许只有年幼单纯的孩子肯倾听他们的诉说,这也正反映出我们人心的悲哀。

2.存在的问题

(1)老年人普遍存在孤独感。

步人养老阶段,老年人交流的对象多是一些老相识,孤单时更多是与他们交流、向他们倾诉,子女多忙于工作。反映了老年人生活的寂寞,与年轻人缺乏交流。

(2)老年人生活单调。

走访中发现,由于西部老年人文化素质不高,经济水平低下,以致缺少丰富的娱乐活动。只有少数人选择打牌下棋、听戏、看电视等娱乐项目,同时大部分养老院等福利机构的娱乐设施也不完备。大多数老人表示,只要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会参加体育锻炼。随着老年人社会责任及家庭责任的相对弱化,使得他们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和多余精力,而相比较于他们单调的娱乐活动,这就使得他们更缺乏集体归属感。

(3)缺乏照顾、经济问题重和看病难造成老年人的心理负担。

对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身体机能不断减弱,离不开家人的关心、照顾。更何况患有疾病的老人就更加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这不仅给老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心理负担,还带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

(4)老年疾患令人担忧。

老年阶段是疾病的高发期,有些疾病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如脑动脉硬化,使脑组织供血不足,使脑功能减退,促使记忆力减退加重,晚期甚至会发生老年性痴呆等。还有些疾病,如脑梗塞等慢性疾病,常可使老年人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以致产生悲观、孤独等心理状态;患有老年抑郁症的老年人,生命都受到极大的威胁。

三、解决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的日渐增多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已经引起了苏州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老城区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主动应对这一状况,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针对城市空巢老人养老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特提出如 下对策建议,供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希望能够对改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所帮助。

1.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障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要切实保证老年人口的养老金增长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 使老年人口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尤其要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在配偶遗属补贴、社会老人补贴等方面,也要 适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待遇水平,以使那些主要依靠这些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起码的基本生活。

2.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

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 如年轻人) ,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如以药物的消费来看,老年人口消费了市场总药物的25%。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尚未定型的背景下,设立专门的老年医疗保险制度显然并不可行,但提高老年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应该还是可以做到的。此外,目前中国应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从而增加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而社区对老年人口提供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它不仅应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

3.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目前能够享受到社区提供照料服务,政府买单的老年家庭数量极少。因此,政府应考虑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状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比如可以考虑将夫妻一方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空巢家庭纳入其中。政府也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免费服务的数量,以使社区免费照料服务确实有助于提升老年家庭的生活品质。

4.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藉方面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尤其是空巢老人的邻居) 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尤其老城区更要这样),要动用政府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社区现有设施和场所也要充分利用,不能成为摆设。辖区内各单位的老年服务设施也应面向社会,提高利用率,尽可能地向所有老年人开放。

再次,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较多老人的需求,将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区中来,社区也才能够取代单位成为空巢老人新的精神支柱。

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多多关心和探望他们,尤其要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予以帮助。要特别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六

一、调查概述

“空巢老人”是指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行列,(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全国老年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0%,并将在20__年达到两亿。)如何安置老年群体度过晚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老龄化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仔细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状况,与老年人和谐相处,我们“爱尚崇阳”实践队将“空巢老人”作为社会实践的调查主题之一。

本次的调查目的地为湖北崇阳县路口镇。路口镇位于崇阳、通山、赤壁、咸安四县市区交界处,是崇阳县的“东大门”。面积235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231个村民小组、12个居民小组。截止到20__年总户数为8962户,其中农业户为8409户,总人口约4万人,农业人口约3.6万人。20__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00万元,分别比20__年增长17%和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80元。

路口镇区位条件优越。106国道和省道横路线穿境而过,与京广铁路相距35公里,20__年建成通车的宁樟高速公路贯穿集镇腹地,交通十分便捷,1小时可到达省会武汉。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路口镇地区55岁以上的老人。他们中或者子女外出务工、定居,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或者子女虽与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区,但不与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无后人照料。调查的题目包括: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状态、健康与医疗问题、心理状态、娱乐活动等方面共计28个题目。调查问卷共计200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回收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二、调查结果

走访调查中,我们小组选择了路口镇市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采访交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老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通过我们与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们认为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为吃喝问题而发愁。多数老人期待和儿女一起生活,他们认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较低。但由于住房、代沟或者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等种.种原因未能够与子女一起生活。

我们调查对象年龄在60~80岁,其中60~70岁的老人占57.10%,71~80岁的老人占42.90%;另外,男女比例各占50%。

“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甚至逢年过节都是两家分开度过。老人们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打转转,生活在封闭的狭小空间里,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整天郁郁寡欢。 除了天伦之乐的缺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贫乏。受经济发展水平低的限制,路口镇没有活动室,没有图书室,更没有健身、康复的器材设备。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35.7%的老人独自在家感到孤独,

30%左右的农村困难“空巢老人”享受了农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30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养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这点钱用于买油、买盐、穿衣、治病等都很紧张,更不要说其他方面了。这些六七十岁乃至七八十岁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种粮、种菜生活将更加艰难。

而85.80%的老人经济主要来源是农耕,自给自足;而14.20%是靠低保或者子女的赡养;57.10%的老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是仍有35.80%是没有保障的。

三、现状分析

(一)健康问题——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关于老年人健康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身体状况比较健康,而有

42.90%的老人多病缠身。令人难过的是,有一位老爷爷凄凉地表示老人一生病就没有人愿意照顾了。虽然农村老人绝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针对老年人的就医保障或者医疗保险,虽然党中央一再颁布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旧有34.80%没有享受到任何的就医优惠。

(二)娱乐活动—— “老有所乐”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共同心声。

在我们进入福利院进行文艺表演的时候,爷爷奶奶们都看得很认真,也看得很开心。我想这样的文艺表演虽然简单,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天中的亮点,一天中的美好回忆。像路口镇这样的小乡村,老年人的娱乐文化比较单调且落后,不像城市那样有专门的老年人文化中心或者俱乐部。但是,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也有自己娱乐的小圈,打麻将,下象棋,钓鱼,看话剧等等,在空巢老人中,也存在着两极分化。

在我们调查的尾声,老人们提出的意见和希望:社会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多组织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给年轻人提供工作机会,从而可以保障家庭经济收入,从而能够保障他们能与子女生活在一起。

四、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老龄化的问题已经席卷全球。西方发达国家早就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因此,在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上,发达国家比我们更有经验。例如,德国政府通常会安排一些大学生同“空巢老人”一同居住,平时帮助老人洗衣、做饭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用缴纳房租。这样,即节约了大学宿舍资源,还能保证“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在日本,政府为更好的关爱“空巢老人”,防止老人发生意外情况,甚至出现在家中死亡而无人知晓的状况,日国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带来启迪我觉得这些做法值得借鉴推广,对解决人口老龄化,“空巢老人”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后记

通过崇阳实践的调查,我们与老年人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对所调查区域内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状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当前正值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我们去理解、关爱。我们有责任、全社会也有责任找到与老年人沟通的契合点,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尊老、敬老、爱老”的风气,使老年人感到社会的温暖,安度晚年。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七

实践人员:成宇童

活动主题: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生活

活动时间:寒假期间

活动地点:江苏省南通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活动内容:帮助空巢老人的生活,调查空巢老人社会生活,来呼吁更多的人帮助弱者。

调查方法:探问,实地调查,道听途说等等。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

你可能很难想象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悠然自得的老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空巢老人”这个原本生僻的词语,如今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也成了我和小组其他成员这个暑假中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结果 我在1月22日(星期日)来到了观音山镇敬老院,先后采访了三位老人,陈大妈、杨大爷和于大爷。

陈大妈,子女均在外打工,其余的亲戚都居住在南通。陈大妈本身有血压高的毛病,如果身体不适,则无法自己照顾自己,因而被子女送到了敬老院。陈大妈对于敬老院的情况较为满意,虽然敬老院的环境和硬件条件一般,但是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好,而且收费偏低,能满足陈大妈的生活需求,而且也能在敬老院当中与其他老人进行交流,弥补了子女在外的缺憾。

于大爷也是南通,子女也都在南通生活,本身比较喜好热闹,但是在家里和子女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加之经济较宽裕,故而选择自费住进养老院。于大爷非常健谈,喜欢和其他老人交往、谈心,属于“精神空巢型”老人。

我在1月23日(星期一)下午又走访了光明新村社区的37号楼,了解了社区当中的空巢老人的情况。我先后采访了两位老人,李大妈和张大爷。

李大妈的子女都在外地,只有她一个人在南通生活,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因而生活较为拮据。李大妈的身体很好,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说她因为习惯了在这个社区的生活,愿意守着老邻居,因而选择了一个人居住在此。

张大爷有一双儿女,但是对张大爷很少关心。张大爷的身体不太好,但是靠自己的收入无力支付医药费用,因而在生活上主要靠居委会和周围老邻居的帮助维持,张大爷说他经常感觉寂寞,情绪比较低落。

在我为时两天的调查中,一共采访了逾40位空巢老人,他们选择独居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6类:

三、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原因

在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及与居委会人员的交流中,我们大致了解了造成这种“空巢”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主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1. 这种现象和我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人口结构密不可分,我国人口结构的总的趋势是老龄化加剧,从这点看来我区的这一现象只是我国诸多人口问题的一个缩影。

2.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造成“空巢”现象的内在因素。随着经济发展,父辈之间以及爷孙之间的代沟的不断凸显,冲击着老人们“一家之主”的传统思想观念以及以四世同堂韦荣的旧的家族式生活观念。思想过于保守的老人越来越受到思想开放的子孙的“排斥”。而年轻人随着文化知识与思想的进步,不在受“父母在,不远游”旧思想的束缚,纷纷离开父母,从而造成“空巢”现象。

3.家庭小型化是“空巢”现象的直接原因,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的改善,三口之家的小型家庭模式成为主流。所以这也造就了“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

4.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是造成“空巢老人”现象的主要因素。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年轻的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而忽视了对老人的陪伴,这也成催生了“空巢老人”的推助器。

(二)建议

1.必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因经济原因外出务工经商,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地方政府要招商引资办企业,发展县域、镇域经济,让农民不出县、镇就能打工挣钱,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兼顾家庭,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引导当地农业产业升值,增加务农收入,留住中青年在家务农;鼓励并扶持有头脑的农村青年和能人创业,减少人员流出亦即减少空巢的出现。

2.建立养老保障体系

首先,国家在政策上要出台更多优惠老人措施。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就是为广大农民特别是空巢老人谋的福祉,对于他们来说,这每月至少55元的养老金给的不止是物质收入,更是一份心理保障。

其次,建立和完善农村老人健康档案及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以空巢老人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三级(村、镇、县)医院共享,对老人的照料心村级医院为主,县、镇级医院为指导,尽量减少老人患大病的概率。

再次,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农村养老工作。一是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大力倡导“孝”文化。子女多的空巢老人,通过家庭协商最好留一个在老人身边,或轮流照料老人;二是强化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包括生活照料系列、医疗保健系列、精神慰藉系列、文体活动系列和法律服务系列;三是办好农村养老专业机构。国家投资一部分钱,其子女出一部分钱,让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在敬老院、养老院安度晚年。

3.要在全社会开展敬老爱老助老养老的传统养德教育

人人都要老,人人都需要子女的照料。父母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尊敬和照护好年老的父母本身就为你的后代做好了表率。要大力弘扬恪尽孝道的传统美德,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对于那些侍奉老人恪尽孝道的子女社会要给予表彰。要从建立和谐社会、保持稳定的大局出发,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空巢老人。通过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的通合,为空巢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四、经验体会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八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无人照料,生活不易

20xx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

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说,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够艰难克服,那么在遭遇突发状况甚至发生意外时,空巢老人常无招架之力,难免产生发生在陈教授、许大爷这样独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剧。

2.精神寂寞,郁郁寡欢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3.疾病困扰,就医困难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爷曾因高血压两次昏倒在家,“一个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爷常说。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宁波老龄办调查表明,宁波空巢老人家庭已占老年人家庭的35%,预计到20xx年将达到80%以上。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谁来关爱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家庭、政府和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爱显然不尽如人意。

1.子女照顾不周

一项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感到家庭关系融洽的仅仅50.1%,对子女的照顾表示满意的仅9.2%。经济支持、精神赡养等方面,子女对独居父母亏欠不少。

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照料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城市空巢老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比例较高,但在农村,由于子女自身经济压力,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还得不到子女的经济救助。以厦门市农村空巢老人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赡养,

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劳动和养老金等度日。

经济支持之外,许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们的精神需要。据全国老龄办统计,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儿女在经济上很宽裕,经常给老人寄钱,每次都说:“想吃什么尽管买,钱不用担心!”却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赡养父母、关爱双亲是子女们应尽的责任,面对空巢父母,作为子女是否应该自问“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 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

“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3.社会帮助缺位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英国等国非常重视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依托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质支持、整体关怀等,具体提供服务的有政府雇员,还有大量的志愿服务者。近年来,我国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始兴起,各地也在逐渐摸索有效的服务方法。例如,杭州依托社区,以志愿者行动、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时间银行”互助、邻里关照、托老服务和无偿或低偿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为居家养老构建“生活照料网络”。

据全国老年人社区服务需求调查显示,老人们最需要的服务包括法律援助、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服务热线和聊天解闷等,分别达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这些服务需求的总满足率目前仅为15.9%,换句话说,仍有84.1%的服务需求没有被满足。

空巢老人中或许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长辈,有一天,你我也会老,可能也会成为空巢老人中的一员。尊老爱老,既是为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更是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请伸出关爱的手,陪他们一起走,在他们老了孤单了的时候,远离困苦和忧愁。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九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大庆作为年轻的资源性城市,人口老龄问题正悄然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并速度增加。与此同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全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倾听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大庆市妇联于20xx年6月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我们在行动暨我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研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503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一个较为真实客观的呈现,并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我市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一)空巢老人概况

据20xx年老龄委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总人口281.6万,60岁以上老人30.5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0.8%;80岁以上老人3.8万,占全市总人口数的1.3%;100岁以上老人38人。全市空巢老人共有90538人,占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的29.7%。

本次调查的503位空巢老人中,属于城镇户口的355人,占70.5%,农村户口148人,占29.5%。男性与女性空巢老人分别为249人与254人,占49.5%与50.5%。从年龄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四个年龄组,分别占21%、27.6%、23.8%、14.3%,60-64岁、85岁以上两个组分别占9.5%、3.8%。

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识字或识字少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分别占8.6%、28.6%、32.3%,三者合计占69.5%。

超过五分之三(60.8%)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其次为丧偶、未婚、离婚,分别占总数的33.3%、3.8%、2.1%。

空巢老人职业构成分布,两成(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有稳定工作的老人主要以农民(22%)、中省直大企业职工(19%)、行政事业公职人员(13.3%)为主,文教卫生行业人员、其他、个体工商业主比例较小。

(二)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

1.空巢老人的家庭状况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85.7%的空巢老人有子女,14.3%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49.5%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9%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8.6%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7.6%是因为生活习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1.9%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12.4%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另分别有8.6%、7.6%、1.9%是因为家庭成员关系处理不好、子女不在本地和子女不愿意。虽然不与子女一起生活,但67.6%的空巢老人都为子女照顾孩子,只有10.4%和35.2%的空巢老人不愿意帮子女照顾孩子或身体不好力不从心。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未与子女一起生活的空巢老人就子女探望频率和电话联系情况进行了统计,54%的子女半个月、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才探望父母一次;62%的子女电话联系父母并不频繁。

2、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

3.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保健状况和精神生活状况)

(1)身体保健状况

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69.5%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53.3%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在就医方面,70.4%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很方便或比较方便,另有29.6%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不太方便或一般,感到不便的原因主要包括行动不便、交通不便、无人陪护。导致许多空巢老人患病不能及时治疗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医疗保障覆盖不全面,20.9%的空巢老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社会保障,无力承担日常医疗费用。

(2)精神生活状况

空巢老人精神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对生活的信心,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50.5%和78%的人经常或频繁感到孤单寂寞和食欲不振(性情烦躁),52.4%的空巢老人睡眠质量一般或较差,一部分空巢老人表示对生活并不乐观,比较消极。现阶段主要担心身体健康(62.8%),生活贫困(12.4%)和无人照顾(11.4%)。

此外业余文化生活等社会参与、社会交往也是研究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就参加闲暇活动而言,只有22.8%的空巢老人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更多的是42.8%、34.4%的空巢老人很少或偶尔参加。活动内容方面,排在前面的分别是看电视、上网(43.8%),参加体育活动(22.8%),闲坐聊天(11.4%),打麻将、玩扑克(7.6%)。此外还有读书读报,做家务,逛超市等活动是空巢老人经常做的事情。空巢老人最爱去的活动场所是有健身器材的广场或公园(35.2%),其次是小区空地(27.7%),在家(26%),社区活动中心(7.2%),其他活动场所(3.4%),老年大学(0.5%)。

在社会交往方面,有5.7%的空巢老人一个关系密切的朋友也没有,42.8%的空巢老人只有1-2个关系不错的朋友。邻里之间7.6%的被调查者反映是互不关心,27.6%是遇到困难求助的情况下才获得关心,没有积极主动的邻里互助。从亲戚家庭成员处得到的支持和照顾,只有夫妻、儿女占一半以上比例,兄弟姐妹、其他亲属往来关系比较淡漠。

4.接受关爱情况及对助老服务的需求

据接受调查的空巢老人反映,在元旦、春节、五一、重阳节、十一等重大节日前后,或部门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时,会集中受到关爱救助,日常社区或社会志愿者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少,也不定时没有规律,而大学生志愿者虽然给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务较多,但大多是陪同聊天打扫清洁之类的,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们感到不习惯。

因此,在调查需要社会为其提供哪些必要的助老服务时,空巢老人选择较多的是:物业维修(家电、房屋维修、水龙头、阀门更换等)(20.1%),上门医疗护理(15.3%),代购代缴(15.1%),陪同看病(14.6%),清洗衣物(13.9%),理发做饭(12.3%),聊天解闷(6.7%)和其他(2%)。再问及现阶段最想要政府做的事,选择较多的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老年人生活无忧(43.8%),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志愿服务(27.6%),多组织老年人能够参与的文体活动(23.8%),其他还有提出希望儿女晚辈多来看望,自己身体健康,政府和社会能多为老人提供活动交流场所等要求。

三、当前空巢老人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医疗保健不乐观。我市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递增,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出于习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生命时常受到威胁。同时有些空巢老人难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缺乏精神慰藉与温暖。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状态下,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处打发,生活方式单调,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电视,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对老人的日常陪护和亲情关怀的缺失,使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家庭经济、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易成事故受害者。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意外摔倒、磕绊,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更有甚者因煤气中毒、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同时,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此外,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和自然灾害威胁等等。

(五)助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矛盾突出。由于绝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受传统与经济状况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认为住在养老机构没有自由,照顾和伙食也有所欠缺且花销太大,无法负担,同时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陪自己聊聊天。这就催生了助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社区助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助老服务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制约着助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而且由于空巢老人收入水平总体较低,有服务需求却没有能力购买,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政府、社会组织公益性的助老服务。

四、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几点建议

(二)满足空巢老人医疗服务需求,发展社区(村)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提高空巢老人医疗报销比例,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对体弱多病、常年患病的空巢老人实行大病救助。另外,在农村要加强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减轻他们去县城或乡镇看病的负担,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档案,发放健康卡,提供送医送药、定期体检、医疗咨询和健康讲座等服务,解决空巢老人就近就医问题,努力实现空巢老人各种医疗服务需求。二是大力发展社区(村)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多功能老年照料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政府补贴,社区执行,组织社区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空巢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企业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

(四)加强对空巢老人的贴身服务,源头杜绝伤害发生。第一,建立准确的空巢老人信息库,摸清空巢老人基本情况,社区(村)妇女之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助老服务,或帮老人装电话,定时探望、聊天,承担家务、检查安全问题。第二,为每一位空巢老人配备随身爱心联系卡,注明老人的姓名、年龄、血型、慢性病史、亲属和社区的联系电话;安装紧急呼叫按钮,与社区值班室、片区警察办公室或妇女之家工作人员、巾帼志愿者相连接,如遇紧急情况,便于救助。第三,建立空巢老人的援助监护网络,发动邻居、辖区民警、巾帼志愿者和妇女之家工作人员等做网络监护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对高龄、残疾、患病和体弱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进行定时监护,及时、准确掌握老人生活状况,防止意外事件发生。第四,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宣传教育,深入空巢老人家里检查水、电、煤的安全情况,为老人排除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并注重多应用典型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进行教育,提高老人们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五)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发展为老服务事业。多数空巢老人宁可独居感受寂寞,也不愿入住老年公寓或敬老院,可以说家庭养老仍然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主要养老方式。因此,一是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督促儿女细心周到地照顾老人,谴责不尽孝道行为,使子女应承担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倡导分而不离的家庭养老模式,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二是要开展志愿者爱心服务活动。组织巾帼志愿者、社区(村)妇女之家工作人员、爱心人士,针对空巢老人积极开展爱心服务活动,实行结对帮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每周一次帮助,每月一次心理疏导,积极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使他们真正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发挥老年人互助作用,提倡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从而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优势互补;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开展入户服务。

(六)他山之石,可以为鉴。第一,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走社会化发展道路。一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准入制度,支持社会各界采取多种方式,兴建规范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以及开展各类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对兴建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政府部门要落实好在用地、收费和税收方面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二要推行日托养老服务模式。即指朝至夕归式养老。老人白天在活动室自由活动,晚上就各自回家,使其既能得到很好的照料,又能满足老人和儿女的情感需要。三要推广上门服务的居家养老模式。政府应尽快出台居家养老政策,设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聊天、日常护理、买菜做饭、就医送药、保姆服务等各项服务,及时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

第二,通过此次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发现目前关爱空巢老人工作及日间养老模式建立正逐步与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相交叉,也为未来妇联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而且妇联组织服务妇女、服务家庭的职能优势以及妇女之家覆盖全市各村、社区的组织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比专业养老机构更容易为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所接受。为此,可由妇联承接政府关爱空巢老人、开展居家养老等公益服务项目。

第三,借鉴国外多代屋理念,实施代际和谐居住工程,尊重亲情和家庭伦理,鼓励年轻人于老人同住或毗邻而居,通过减免部分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过户税等激发市场需要。探索由政府提供相应补贴,鼓励由亲属或邻居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增加老年人社区援助服务,为高龄老人提供家庭互助服务的老伙伴计划。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十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__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2亿,占总人口的14.9%。据预测,到205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届时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超过90%。20__年,贵州老年人口501万,空巢老人150.3万、比上一年净增36.36万,并保持高增长势头,同时凸显的矛盾问题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也大。为此,我们对贵州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报告整理如下:

一、空巢老人的概念及成因

1.空巢老人的概念。所谓“空巢”,指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居一舍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在统计上,通常将只有老年夫妇的家庭及老年人独居的一人家庭户合计作为空巢家庭户的数量。本文所指的空巢老人既指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居一舍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也指有子女其子女已经超过60岁且共居一舍生活的两代老年人家庭。

2.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近年来,贵州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家持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集中出生的人较多,现在那部分人开始变老,由于变老人群的增多,计划内出生人口(低龄人)在减少,即老龄化不断加剧,空巢老人相应增多。二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我国现阶段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多元化经济结构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由于经济结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快节奏的发展,催生了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只有“小型化”家庭更适应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节拍。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生活,不只是年轻一代人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本身不喜欢和子女合住,导致老年人从大家庭中分离出来,致使空巢老人增多。如在__市调研发现有47.43%的空巢明确表示不愿意或不很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三是现代生活竞争加剧的结果。随着现代生活竞争的加剧,很多年轻人在外经商或在别的城市工作或打工,由于长期工作、居住在外,一年难得回几次家,甚至有的子女为节约车费和减少误工损失,一年或几年都不回家。老人们因子女工作忙无暇照顾自己,又不愿给子女增添负担,最终选择单独居住,结果推进老人空巢化程度。四是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结果。随着城市居住条件的显著改善,越来越多子女另有新房,子女搬入新家,离开原先一起居住的父母,迁入新住宅往往成为代际之间分离的契机。如__市类似独居的老年人占该地空巢老人总数的38.3%。五是社会转型变迁引发的结果。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年轻父母为照顾子女求学,部分曾经居住在乡镇或工矿企业的,都到县城或省城买房落户解决子女入学,让老人独立居住在原地。如__市类似的空巢老人有2763人,占该市空巢老人的45%。六是部分子女不孝造成的结果。有些老年人没有子女,或有子女但因不孝而使老人不得不独自生活。这类老年人一般经济状况不好,由于子女之间互相推诿、嫌弃,不得不独居空巢,初步统计类似老人约占2.3%。

二、空巢老人基本生活情况

20__年,我省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150.3万,占老年人口数的30%,比上一年空巢老人总数净增36.36万人。本次调研除从面上了解全省的基本情况外,还为进一步深入调研空巢老人生活情况,选取九个市(州)各具代表性的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二)医疗保障情况。一是就医情况。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除城市空巢老人就医条件好一些外,农村空巢老人虽然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空巢老人“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普遍存在。空巢老人生病在家,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如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困难会更大。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几乎无人照料。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很不方便,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据调查,只有49.31%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方便或比较方便,有21.55%的空巢老人认为到医院看病便利或程度一般,另有近三分之一(29.14%)空巢老人认为到医院看病不方便或不很方便。二是医保情况。受访对象有87.16%的空巢老人享有社会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或合作医疗。参加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占48.91%,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占17.0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占30.38%,无医疗保障的占6%。医疗报销仍然是空巢老年患者的主要问题,报销比例高的医院,治不好病,治得好病的医院报销比例很低,在省外看病难以报销。除大病外,只有不足一半(47.94%)的空巢老人能够或基本承担得起日常的医疗费用。

(三)身体健康状况。一是身体健康状况。调查显示,身体非常好的空巢老人占6.18%,身体较好的占18.36%,一般的占57.93%,较差的占11.52%,非常差的占6.01%。生活基本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只有60%,有相当多的空巢老人生活要靠别人的照顾才得以生存,还有4%的空巢老人已完全失能。可见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较差、生活不便是必须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七星关区市西办事处翠西社区雷钵组68岁的董孝英女老人,下肢残疾,行动不变,这类老人的生活,虽有社区不定时的照顾和服务,但生活中确实困难重重。二是养生保健状况。据调查,去年只有35.7%的空巢老人参加过体检,而54.1%的空巢老人去年没有参加体检,还有将近10%的老年人从未参加过体检,有10.7%的空巢老人长期处于生病。这些数据表明,老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我保健、自我服务、独立生活的意识。当前,老年人护理和生活照料问题开始凸现,渐成严峻态势。全省60岁数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的只有16890人,还有近70%的老年人未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同时,老人档案不全,信息不详等情况不乏存在。

(四)精神慰藉状况。调查显示,全省23%的空巢老人经常感到精神空虚,走访中发现有41%的空巢老人对生活感到不满意、92%的空巢老人在子女外出后感到孤独。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更为贫乏,城镇有31%的空巢老人表示子女外出后精神生活变差,农村则高达51%。近三分之一空巢老人表示儿女不在身边,心里想法无倾诉对象,特别是丧偶独居老人感觉到精神更空虚,甚至害怕自己会“孤独死”(一个人在家死了无人知道)。空巢老人患病时缺乏亲人照顾,有的卧床数天无人照顾,外出子女用电话慰问和慰藉空巢老人,10天至2月(即经常)慰问一次的只有53%,一年一次有15%,长期未联系还有8%。

(五)社会参与状况。空巢老人参加活动较少,经常参加的比例仅为8%,很少参加的比例高达46.6%。调研发现空巢老人活动领域,只有48.15%的空巢老人经常去室外空场走走,29.51%的空巢老人常去广场公园,除此之外,分别有17.44%、4.51%、1.74%和1.4%的空巢老人经常去老年活动室(麻将室)、老年大学(学校)、托老所和老年人协会参加活动;在文体活动方面,经常参加的占13.02%,偶尔参加的占37.06%,不参加的占49.92%。在参加老年社会组织和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活动中,受访者有99人参加、有178人偶尔参加、还有322人不参加。有17.37%的空巢老人偶尔到邻居家串门,仍然有28.33%的空巢老人从不串门。有13.53%的空巢老人可能出于健康或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原因而基本上待在家里或没有任何兴趣爱好,这部分空巢老人应成为老龄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三、空巢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保障体系未健全,未保低保脱保依然存在。截至20__年底,全省户籍人口4200余万,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87.22万人,406.38万60岁以上老年人领取养老保险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7.24万人,82.61万60岁以上退休职工领取养老保障金,月人均达到1776元。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86.2万人,参保率95%。同时因经济、职业、身份等因素不同导致养老保障不一样,甚至于没有。在黔东南调查三个村中,只有17.86%人空巢老人享有每月55元的社会养老保险金,有13.19%的空巢老人享有低保补助,但仍有13%的空巢老人从未享受过任何社会扶持;20__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已达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为34.6%,月均养老金74元;而黔东南州农村老人月均养老金相差全国19元之多,这样更加凸显了我省“空巢老人”经济条件差的现状。医疗保障形势依然严峻,在走访__市空巢老人中发现有12.8%老人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二)身体状况欠佳、存在健康隐患。经调查样本显示,空巢老人中有6.01%患有严重疾病,11.52%患有慢性疾病,57.93%觉得身体健康一般,18.36%认为自己目前还可以,只有6.18%表示自己目前健康。空巢老人虽然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在调查中问空巢老人得了大病,需要治疗,怎么办,有36人回答“不去医院”,有15人回答“如果需住院,就不治疗了”,有520人回答“到医院看看,听从医生的安排”,有28人回答“看外出子女的态度”。在调查空巢老人中生病如果需住院看病的钱主要来自自己和老伴出钱有331人,来自外出子女133人,来自亲戚朋友10人,来自政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319人。在看病过程,空巢老人就医经济困难199人,行动不便109人,无人陪同260人,交通不便94人。空巢老人生病在家,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居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调查中,有很多空巢老人生病后不去医院医治,只是买点药来勉强维持。

(三)生活空间窄小,精神生活空虚。一是老人生活不丰富。因为子女远离无人陪伴在身边、物质生活不能得到满足、身体状况不佳等诸多原因,空巢老人在精神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有孤独感、空虚感、失落感、自卑感、抑郁感、恐惧感、绝望感等心理问题。这些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精神生活关注不够、相关硬件设施配套不够。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配套的老年人活动场所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在铜仁调研发现,从不参加社区或村组织活动的高达到83.69%。老年人缺少参加文体活动的平台,在居住环境中,要求建老年活动中心比例高达44%。二是农村老人生活领域不宽。由于农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单一,没有供老年人休闲娱乐固定场所,空巢老人除了下地劳作,串门聊天和在家听广播、看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空巢老人最怕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绝大多数老人都存在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所以看到来访者很开心,会主动拉着述说自身经历。三是缺乏精神慰藉。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总会感觉孤单寂寞,如在黔南州调查发现,经常感到孤单的占75.46%,这充分反映了空巢老人是多么的需要精神慰藉。老年人面对“空巢”,会觉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价值。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发生。中国素来有养儿防老观念,随着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加强。然而,正当老人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绪也在所难免。由此表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慰藉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社会和家庭应给予空巢老人更多关怀。

(四)部分子女不孝,弃老情况时有发生。调研发现12.85%子女基本孝敬,还有3.34%%子女不孝敬,不孝敬就是子女对父母吃、穿、住等方面生活、生产不承担责任。在城市社区走访中了解到,有再婚丧偶养子女有赡养能力而拒赡养老人的,有因父母财产分割不平有能力赡养而拒赡养老人的,有懒惰依赖政府救济自己而拒赡养老人的,也有子女无力赡养的。走访中发现,还有近5%的农村贫困空巢老人除了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外,子女基本不给一分钱的赡养费的情况也是有的,老人在生活半自理状况下还得靠种地养鸡养鸭来满足生活需求。另外,因儿女长期在外打工,拒赡养或无力赡养老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部分空巢老人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还得照顾好几个孙子,生活质量与一般老年人相比差距很大。如七星关区翠西社区76岁老人鄢树珍与孙子一起住,2个儿子在外打工,长期不联系,也不给孙子寄生活费,自己就靠最低生活保障费维持生活。

(五)社会责任不力,为老服务不够。在对空巢老人问卷和访谈中,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和社会提供家政服务有33.56%,提供各种级别护理有61.1%,提供老年饭桌有2.67%,提供购物服务有4.67%,提供聊天服务有5%;空巢老人在居住环境内急需新建老年公寓的有3.67%,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有41.9%,老年活动中心有66.44%,医院有4.5%,超市有2.17%。当前,我省为老服务现有力量比较薄弱,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如在六盘水调研发现,在一个不大的辖区,近两年发生的涉老刑事案件达41件,包括故意杀人、伤害、抢劫、诈骗等侵权行为严重存在;在黔东南州调研发现,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虽然全部覆盖,但是社会服务远远不及空巢老人需求,部分困难老人吃饭难、就医难、行动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六)医保水平不高,老人愿望难满足。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空巢老人没有达到人人享有社会医疗、公费医疗或合作医疗保险要求;同时入保者所享受保险金额也不高,而且还有6%的空巢老人则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社会保障。这部分空巢老人缺乏医疗保障,生病就医只能依赖于家庭或社会,由于没有经济支付能力,生病时能拖则拖,不及时就诊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家庭照料功能在急剧减弱,无人照料,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孤寡、独居、与孙辈同住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进医院治疗,子女如不在身边,就更加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等。有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缺少家庭和子女的照料,与一般老人相比,这部分空巢老人会遇到更多的生活困难。当前,社会化服务与老人需求差距较大的问题严重存在,虽然有的空巢老人反映看病不方便或很不方便,但愿意或比较愿意入住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护理和生活的老人比例低,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社会化服务利用水平也低,这些问题折射出空巢老人思想观念滞后,经济地位也很低下,社会化服务有待改进。

(七)居住环境差,老龄机构薄弱。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很差,主要表现在住房面积过小、生活设施不配套、住房质量差等问题,如没有室内厕所、煤气、天然气等,给空巢老人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有的年久失修,个别空巢老人居住房子甚至有“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的情况存在。致使部分空巢老人对现在住房条件感到不满。同时,基层老龄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较为薄弱,老年人经常参加老年大学、老年人协会等组织活动比例不高,基层社区硬件环境建设还比较薄弱,主要是资金与人员投入均严重不足。因此,老龄工作机构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的作用亟待发挥。

四、对策与建议

空巢老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较多,如果我们不能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及空巢老人带来的系列问题,将会影响到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影响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为此,拟提如下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二)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一是主要做好重点人群的服务。对“三无”老人提供无偿家政服务,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大服务范围,将困难的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纳入无偿服务范围;同时,服务对象要随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向其他老年群体延伸服务。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要多样化。充分发挥驻地单位和非公经济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知识讲座和上门服务。三是逐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困难老人和空巢老人信息档案,为老年人提供不同内容休闲娱乐服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老年人开展健身广场活动,调动广大老年人参与到更多活动中来。要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社区服务建设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四是加大建立居家养老政府补贴制度。当前,无论是政府兴办养老机构,还是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都存在一个成本较高的问题。做好居家养老服务,能解决政府投入少、满足老年人需要照顾又希望生活在家的愿望问题。由于老年人家庭特别是空巢老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居家养老有偿服务工作开展较难,政府要建立相应补贴制度,为选择居家养老有困难的老人实行服务补贴,为困难老人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多领域拓宽老年人活动场所。一是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政府要重视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把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政府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为示范,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单位和个人兴建适宜不同层次需求的老年人集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医疗康复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支持社会资本兴办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助等业务;要进一步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做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促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机构资源优势,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服务。二是要把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邻里情感交流、寻求心理安慰和帮助、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但老年人多而活动场地少的问题很普遍。按照统一规划社区管理原则,在城乡建设规划中把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统一规划,使社区老年人有一个集中活动场所,小区内有一个锻炼的地方;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利用地方学校、厂矿等撤并建后闲置的房屋或空地改扩建成老年活动室、活动场所;争取小区物业支持,在小区内建设活动室、安装健身器材供小区老年人活动,共建和谐小区、文明小区、欢乐小区。三是加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社会化养老的优势在于养老功能的多样化,这是家庭养老所不能比拟的。对于老年人的吃、住、医、乐、学、行等多项服务,应加大资金投入,尽可能做到功能健全,设施完善,在服务理念和方式上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从老年营养学的角度着眼,制作适合老年人营养特点的食物,粗细荤素合理搭配,使老年人科学膳食。根据老人有无配偶及鳏、寡、孤、独的不同需求,开设方便相应的居室,居室要冬暖夏凉四季适宜。要经常为老人检查身体,讲授保健卫生知识,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疾病、急病的预防与医治,尽力减少疾病对老年人的折磨,使他们安度晚年。要健全各种娱乐设施,经常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各种文体活动,使老人生活愉快,益寿延年。通过举办老年人大学、书画艺术培训班、文艺演出班,开展书画摄影比赛等,满足老年人更新知识丰富精神生活的渴望。要积极为老年人出行提供方便,老人要同社会进行交流、探亲访友、游览观光,需借助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因此服务机构要要提供相应服务,要有人陪伴在老人左右,为其进行购票、引路等。四是要尽快启动在社区(乡、镇)建设集修养、医疗、教育、娱乐、上门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机构。政府应把养老机构建设列入工作日程,可在财政上列支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养老机构建设资金。同时,鼓励私人以承包方式经营养老机构,免征其各项税费,确保正常运转;要把发展养老事业与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结合起来,确保老人得到必要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在努力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通过宣传引导,使全社会认识到社会化养老是现代社会普遍推行的养老方式,既有益于社会,更有利于个人和家庭。五是要充分利用社区互助的潜力,提高群众的互助互爱意识。鼓励社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活动或精神文化活动,努力缓减老年人的孤独感,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形成邻里和谐、互助互爱的融洽氛围。对那些子女在外地的老人,应该招募志愿者或是与邻居进行一对一结对援助。此外,应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支撑、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安享天年提供可靠保障。

(四)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充分整合全社会资源,以经营主体民营化的模式,构建养老服务纵横网络,进一步完善社会分工,减轻子女赡养压力,逐步形成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多元化服务模式。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基层养老服务机构缺乏,无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建议建立健全社区、村养老服务机构,加大对专业为老服务人员培训力度。二是着力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各乡镇、村(社区)要为辖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动态数据库,随时掌握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构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积极开展“空巢老人关爱结对帮扶”活动和建立关爱“空巢老人”家庭制度。三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季度申报制度__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管理制度等,以便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四是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社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尽快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区、农村社会服务业,在方便社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为社区、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支撑。五是加快发展社区、农村老年社会组织。通过老年协会,组织老年人在生活上相互照应、互帮互助,在精神上相互交流、自娱自乐,这是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最有效的形式。党委、政府要把农村老年协会建设纳入村级组织建设的组成部分,给适当经费补助,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工作职能,加强业务指导,强力推进发展。

(五)积极创造就业环境,打造创业敬老两不误。造成空巢老人增多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子女外出务工,因此,若能够鼓励和帮助广大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是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最直接有效途径。如在__县调研中,发现开磷集团和西洋肥业两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在两个企业周边的空巢老人相对较少,还不到10%。即凡是有子女的老年人都能得到就近就业子女的照顾,那么全省空巢老人比例会降低到15%以内。另外大力扶持本地资本自主创业,主要由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如__市七星关区的熊头小区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该小区“空巢”化不严重,整个熊头小区住户943户,空巢老人只有20余户;同时,相关部门把该小区打造成“下岗职工创业示范街”,给该小区88个公益性岗位,小区服务中心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采取积极措施,帮助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融入小区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有效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系列问题。

(六)引导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按照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引导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一是创建“星级”老年活动中心。要按照“星级”老年活动中心标准,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消除孤独寂寞感。二是成立老年文体组织。各社区要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与老年人协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体制,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门球、气排球、健身球等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要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三是设立老年电大教学点。老年电视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广大老年人可以参加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电大工作,就近设立教学点,为各教学点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前、课后开展各种趣味性文体活动,以及组织外出观光活动。四是加强“孝道”文化宣传。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义务落到实处。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要考虑安排老人的住房,要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几天假期等辅助政策。将“居家养老”和“敬老院养老”机构养老结合起来,让父母与子女在“分而不离”的情况下养老,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老人生活。

(七)加大赡养维权力度,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今年是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相关涉老部门要整合资源,加大联动力量,切实维护老年应拥有的被赡养权利。一是加强“孝德”“守法”的宣传教育。着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要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宜教宜乐的文化宣传活动,让全社会都处在这样的孝文化氛围中。二是加强青少年对敬老、爱老、助老孝文化的教育。要从青少年时期就对其进行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敬老、爱老、助老孝文化教育,树立孝亲敬老的美德。近年来,团省委和教育厅积极倡导开展的孝文化进校园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应将尊老敬老助老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大学孝文化研究性教育。三是开展专门针对妇女敬老、爱老、助老孝道的宣传教育。走访中发现,媳妇在拒养事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幕后操控作用,媳妇虐待公公婆婆的事件屡见不鲜,要通过宣传,让她们明白赡养老人是法律规定的没有条件可讲的必要义务。四是充分发挥基层老年组织作用,做好老年维权工作。近几年来,多数案例显示,基层老年协会在化解家庭矛盾,调解邻里关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其威信高、人缘广优势,积极及时有效地调解农村拒赡养矛盾。五是对赡养侵权行为决不手软。认真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针对行径恶劣的赡养侵权案例,公安、司法、法院等相关涉老部门要联合行动,给以严厉打击,相关媒体要及时进行曝光,给社会以警示教育作用,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八)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切实把老龄工作提上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部署,明确目标,抓好责任落实,使老龄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要健全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全省要建立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居)五级老龄工作机构,乡镇以上政府部门要设立专门的老龄办,村(居)要建立专门的老龄服务中心或老年协会并主要负责老龄工作。二是要有专门编制。市(州)老龄办干部编制设置不得少于10人,县(市、区)老龄办干部编制设置不得少于5人,乡镇(街道)老龄办干部编制设置不得少于2人,村(居)老年协会要有离退休的属地知名老干部担任协会领导或具体专职负责人,抓具体工作。三是老龄工作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逐年增加老龄事业经费投入,将老龄工作所需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议各级政府将提取老龄事业经费以不低于0.5元的标准提高到不低于5元的标准执行,为更好地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全面发展资金支持。建议在社区(乡、镇)设立老龄事业专项基金,对特困老人家庭给予适当救助,主要由财政拨款,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和监督。

总之,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化发展趋势,老龄化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难题。省委省政府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关爱空巢老人目标,无疑意义深远。我们只有倍加关爱这个特殊群体,倍加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解决空巢老人带来的一切问题,才能确保贵州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步实现,确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十一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xx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2亿,占总人口的14.9%。据预测,到2053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4.9%,届时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超过90%。20xx年,贵州老年人口501万,空巢老人150.3万、比上一年净增36.36万,并保持高增长势头,同时凸显的矛盾问题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也大。为此,我们对贵州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报告整理如下:

一、空巢老人的概念及成因

1.空巢老人的概念。所谓“空巢”,指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居一舍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在统计上,通常将只有老年夫妇的家庭及老年人独居的一人家庭户合计作为空巢家庭户的数量。本文所指的空巢老人既指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共居一舍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家庭,也指有子女其子女已经超过60岁且共居一舍生活的两代老年人家庭。

2.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近年来,贵州空巢老人逐年增多,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家持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前集中出生的人较多,现在那部分人开始变老,由于变老人群的增多,计划内出生人口(低龄人)在减少,即老龄化不断加剧,空巢老人相应增多。二是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我国现阶段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和多元化经济结构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由于经济结构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及快节奏的发展,催生了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只有“小型化”家庭更适应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节拍。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生活,不只是年轻一代人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本身不喜欢和子女合住,导致老年人从大家庭中分离出来,致使空巢老人增多。如在xx市调研发现有47.43%的空巢明确表示不愿意或不很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三是现代生活竞争加剧的结果。随着现代生活竞争的加剧,很多年轻人在外经商或在别的城市工作或打工,由于长期工作、居住在外,一年难得回几次家,甚至有的子女为节约车费和减少误工损失,一年或几年都不回家。老人们因子女工作忙无暇照顾自己,又不愿给子女增添负担,最终选择单独居住,结果推进老人空巢化程度。四是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结果。随着城市居住条件的显著改善,越来越多子女另有新房,子女搬入新家,离开原先一起居住的父母,迁入新住宅往往成为代际之间分离的契机。如xx市类似独居的老年人占该地空巢老人总数的38.3%。五是社会转型变迁引发的结果。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年轻父母为照顾子女求学,部分曾经居住在乡镇或工矿企业的,都到县城或省城买房落户解决子女入学,让老人独立居住在原地。如xx市类似的空巢老人有2763人,占该市空巢老人的45%。六是部分子女不孝造成的结果。有些老年人没有子女,或有子女但因不孝而使老人不得不独自生活。这类老年人一般经济状况不好,由于子女之间互相推诿、嫌弃,不得不独居空巢,初步统计类似老人约占2.3%。

二、空巢老人基本生活情况

20xx年,我省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150.3万,占老年人口数的30%,比上一年空巢老人总数净增36.36万人。本次调研除从面上了解全省的基本情况外,还为进一步深入调研空巢老人生活情况,选取九个市(州)各具代表性的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二)医疗保障情况。一是就医情况。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除城市空巢老人就医条件好一些外,农村空巢老人虽然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空巢老人“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普遍存在。空巢老人生病在家,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如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困难会更大。独身空巢老人生病后,几乎无人照料。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乡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很不方便,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据调查,只有49.31%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方便或比较方便,有21.55%的空巢老人认为到医院看病便利或程度一般,另有近三分之一(29.14%)空巢老人认为到医院看病不方便或不很方便。二是医保情况。受访对象有87.16%的空巢老人享有社会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或合作医疗。参加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占48.91%,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占17.03%,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占30.38%,无医疗保障的占6%。医疗报销仍然是空巢老年患者的主要问题,报销比例高的医院,治不好病,治得好病的医院报销比例很低,在省外看病难以报销。除大病外,只有不足一半(47.94%)的空巢老人能够或基本承担得起日常的医疗费用。

(三)身体健康状况。一是身体健康状况。调查显示,身体非常好的空巢老人占6.18%,身体较好的占18.36%,一般的占57.93%,较差的占11.52%,非常差的占6.01%。生活基本能自理的空巢老人只有60%,有相当多的空巢老人生活要靠别人的照顾才得以生存,还有4%的空巢老人已完全失能。可见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较差、生活不便是必须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七星关区市西办事处翠西社区雷钵组68岁的董孝英女老人,下肢残疾,行动不变,这类老人的生活,虽有社区不定时的照顾和服务,但生活中确实困难重重。二是养生保健状况。据调查,去年只有35.7%的空巢老人参加过体检,而54.1%的空巢老人去年没有参加体检,还有将近10%的老年人从未参加过体检,有10.7%的空巢老人长期处于生病。这些数据表明,老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我保健、自我服务、独立生活的意识。当前,老年人护理和生活照料问题开始凸现,渐成严峻态势。全省60岁数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的只有16890人,还有近70%的老年人未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同时,老人档案不全,信息不详等情况不乏存在。

(四)精神慰藉状况。调查显示,全省23%的空巢老人经常感到精神空虚,走访中发现有41%的空巢老人对生活感到不满意、92%的空巢老人在子女外出后感到孤独。农村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更为贫乏,城镇有31%的空巢老人表示子女外出后精神生活变差,农村则高达51%。近三分之一空巢老人表示儿女不在身边,心里想法无倾诉对象,特别是丧偶独居老人感觉到精神更空虚,甚至害怕自己会“孤独死”(一个人在家死了无人知道)。空巢老人患病时缺乏亲人照顾,有的卧床数天无人照顾,外出子女用电话慰问和慰藉空巢老人,10天至2月(即经常)慰问一次的只有53%,一年一次有15%,长期未联系还有8%。

(五)社会参与状况。空巢老人参加活动较少,经常参加的比例仅为8%,很少参加的比例高达46.6%。调研发现空巢老人活动领域,只有48.15%的空巢老人经常去室外空场走走,29.51%的空巢老人常去广场公园,除此之外,分别有17.44%、4.51%、1.74%和1.4%的空巢老人经常去老年活动室(麻将室)、老年大学(学校)、托老所和老年人协会参加活动;在文体活动方面,经常参加的占13.02%,偶尔参加的占37.06%,不参加的占49.92%。在参加老年社会组织和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活动中,受访者有99人参加、有178人偶尔参加、还有322人不参加。有17.37%的空巢老人偶尔到邻居家串门,仍然有28.33%的空巢老人从不串门。有13.53%的空巢老人可能出于健康或性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原因而基本上待在家里或没有任何兴趣爱好,这部分空巢老人应成为老龄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三、空巢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保障体系未健全,未保低保脱保依然存在。截至20xx年底,全省户籍人口4200余万,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87.22万人,406.38万60岁以上老年人领取养老保险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7.24万人,82.61万60岁以上退休职工领取养老保障金,月人均达到1776元。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86.2万人,参保率95%。同时因经济、职业、身份等因素不同导致养老保障不一样,甚至于没有。在黔东南调查三个村中,只有17.86%人空巢老人享有每月55元的社会养老保险金,有13.19%的空巢老人享有低保补助,但仍有13%的空巢老人从未享受过任何社会扶持;20xx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已达84.7%,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为34.6%,月均养老金74元;而黔东南州农村老人月均养老金相差全国19元之多,这样更加凸显了我省“空巢老人”经济条件差的现状。医疗保障形势依然严峻,在走访xx市空巢老人中发现有12.8%老人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二)身体状况欠佳、存在健康隐患。经调查样本显示,空巢老人中有6.01%患有严重疾病,11.52%患有慢性疾病,57.93%觉得身体健康一般,18.36%认为自己目前还可以,只有6.18%表示自己目前健康。空巢老人虽然大多数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在调查中问空巢老人得了大病,需要治疗,怎么办,有36人回答“不去医院”,有15人回答“如果需住院,就不治疗了”,有520人回答“到医院看看,听从医生的安排”,有28人回答“看外出子女的态度”。在调查空巢老人中生病如果需住院看病的钱主要来自自己和老伴出钱有331人,来自外出子女133人,来自亲戚朋友10人,来自政府(医疗保险、医疗救助)319人。在看病过程,空巢老人就医经济困难199人,行动不便109人,无人陪同260人,交通不便94人。空巢老人生病在家,由老伴照顾,老伴年纪大,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居空巢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调查中,有很多空巢老人生病后不去医院医治,只是买点药来勉强维持。

(三)生活空间窄小,精神生活空虚。一是老人生活不丰富。因为子女远离无人陪伴在身边、物质生活不能得到满足、身体状况不佳等诸多原因,空巢老人在精神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有孤独感、空虚感、失落感、自卑感、抑郁感、恐惧感、绝望感等心理问题。这些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精神生活关注不够、相关硬件设施配套不够。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配套的老年人活动场所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在铜仁调研发现,从不参加社区或村组织活动的高达到83.69%。老年人缺少参加文体活动的平台,在居住环境中,要求建老年活动中心比例高达44%。二是农村老人生活领域不宽。由于农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单一,没有供老年人休闲娱乐固定场所,空巢老人除了下地劳作,串门聊天和在家听广播、看电视,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空巢老人最怕孤独,空虚感是他们常有的情绪,绝大多数老人都存在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所以看到来访者很开心,会主动拉着述说自身经历。三是缺乏精神慰藉。空巢老人缺乏精神慰藉,总会感觉孤单寂寞,如在黔南州调查发现,经常感到孤单的占75.46%,这充分反映了空巢老人是多么的需要精神慰藉。老年人面对“空巢”,会觉得在感情和心理上失去了支撑和依靠,觉得自己的存在不再具有价值。这些不良情绪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发生。中国素来有养儿防老观念,随着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情感依赖性也不断加强。然而,正当老人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绪也在所难免。由此表明,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与精神慰藉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足够重视,社会和家庭应给予空巢老人更多关怀。

(四)部分子女不孝,弃老情况时有发生。调研发现12.85%子女基本孝敬,还有3.34%%子女不孝敬,不孝敬就是子女对父母吃、穿、住等方面生活、生产不承担责任。在城市社区走访中了解到,有再婚丧偶养子女有赡养能力而拒赡养老人的,有因父母财产分割不平有能力赡养而拒赡养老人的,有懒惰依赖政府救济自己而拒赡养老人的,也有子女无力赡养的。走访中发现,还有近5%的农村贫困空巢老人除了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外,子女基本不给一分钱的赡养费的情况也是有的,老人在生活半自理状况下还得靠种地养鸡养鸭来满足生活需求。另外,因儿女长期在外打工,拒赡养或无力赡养老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部分空巢老人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还得照顾好几个孙子,生活质量与一般老年人相比差距很大。如七星关区翠西社区76岁老人鄢树珍与孙子一起住,2个儿子在外打工,长期不联系,也不给孙子寄生活费,自己就靠最低生活保障费维持生活。

(五)社会责任不力,为老服务不够。在对空巢老人问卷和访谈中,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和社会提供家政服务有33.56%,提供各种级别护理有61.1%,提供老年饭桌有2.67%,提供购物服务有4.67%,提供聊天服务有5%;空巢老人在居住环境内急需新建老年公寓的有3.67%,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有41.9%,老年活动中心有66.44%,医院有4.5%,超市有2.17%。当前,我省为老服务现有力量比较薄弱,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如在六盘水调研发现,在一个不大的辖区,近两年发生的涉老刑事案件达41件,包括故意杀人、伤害、抢劫、诈骗等侵权行为严重存在;在黔东南州调研发现,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虽然全部覆盖,但是社会服务远远不及空巢老人需求,部分困难老人吃饭难、就医难、行动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六)医保水平不高,老人愿望难满足。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空巢老人没有达到人人享有社会医疗、公费医疗或合作医疗保险要求;同时入保者所享受保险金额也不高,而且还有6%的空巢老人则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社会保障。这部分空巢老人缺乏医疗保障,生病就医只能依赖于家庭或社会,由于没有经济支付能力,生病时能拖则拖,不及时就诊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家庭照料功能在急剧减弱,无人照料,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孤寡、独居、与孙辈同住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进医院治疗,子女如不在身边,就更加孤独无助,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等。有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缺少家庭和子女的照料,与一般老人相比,这部分空巢老人会遇到更多的生活困难。当前,社会化服务与老人需求差距较大的问题严重存在,虽然有的空巢老人反映看病不方便或很不方便,但愿意或比较愿意入住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护理和生活的老人比例低,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社会化服务利用水平也低,这些问题折射出空巢老人思想观念滞后,经济地位也很低下,社会化服务有待改进。

(七)居住环境差,老龄机构薄弱。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很差,主要表现在住房面积过小、生活设施不配套、住房质量差等问题,如没有室内厕所、煤气、天然气等,给空巢老人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有的年久失修,个别空巢老人居住房子甚至有“外面下大雨,室内下小雨”的情况存在。致使部分空巢老人对现在住房条件感到不满。同时,基层老龄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较为薄弱,老年人经常参加老年大学、老年人协会等组织活动比例不高,基层社区硬件环境建设还比较薄弱,主要是资金与人员投入均严重不足。因此,老龄工作机构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的作用亟待发挥。

四、对策与建议

空巢老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较多,如果我们不能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及空巢老人带来的系列问题,将会影响到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影响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为此,拟提如下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二)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一是主要做好重点人群的服务。对“三无”老人提供无偿家政服务,在此基础上适当扩大服务范围,将困难的高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纳入无偿服务范围;同时,服务对象要随着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向其他老年群体延伸服务。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要多样化。充分发挥驻地单位和非公经济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知识讲座和上门服务。三是逐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困难老人和空巢老人信息档案,为老年人提供不同内容休闲娱乐服务;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老年人开展健身广场活动,调动广大老年人参与到更多活动中来。要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社区服务建设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四是加大建立居家养老政府补贴制度。当前,无论是政府兴办养老机构,还是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都存在一个成本较高的问题。做好居家养老服务,能解决政府投入少、满足老年人需要照顾又希望生活在家的愿望问题。由于老年人家庭特别是空巢老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居家养老有偿服务工作开展较难,政府要建立相应补贴制度,为选择居家养老有困难的老人实行服务补贴,为困难老人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多领域拓宽老年人活动场所。一是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政府要重视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把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政府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为示范,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单位和个人兴建适宜不同层次需求的老年人集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医疗康复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支持社会资本兴办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助等业务;要进一步完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做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促进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机构资源优势,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利服务。二是要把社区作为老年人生活、邻里情感交流、寻求心理安慰和帮助、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并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但老年人多而活动场地少的问题很普遍。按照统一规划社区管理原则,在城乡建设规划中把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纳入统一规划,使社区老年人有一个集中活动场所,小区内有一个锻炼的地方;要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利用地方学校、厂矿等撤并建后闲置的房屋或空地改扩建成老年活动室、活动场所;争取小区物业支持,在小区内建设活动室、安装健身器材供小区老年人活动,共建和谐小区、文明小区、欢乐小区。三是加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社会化养老的优势在于养老功能的多样化,这是家庭养老所不能比拟的。对于老年人的吃、住、医、乐、学、行等多项服务,应加大资金投入,尽可能做到功能健全,设施完善,在服务理念和方式上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从老年营养学的角度着眼,制作适合老年人营养特点的食物,粗细荤素合理搭配,使老年人科学膳食。根据老人有无配偶及鳏、寡、孤、独的不同需求,开设方便相应的居室,居室要冬暖夏凉四季适宜。要经常为老人检查身体,讲授保健卫生知识,建立健康档案,开展疾病、急病的预防与医治,尽力减少疾病对老年人的折磨,使他们安度晚年。要健全各种娱乐设施,经常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各种文体活动,使老人生活愉快,益寿延年。通过举办老年人大学、书画艺术培训班、文艺演出班,开展书画摄影比赛等,满足老年人更新知识丰富精神生活的渴望。要积极为老年人出行提供方便,老人要同社会进行交流、探亲访友、游览观光,需借助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因此服务机构要要提供相应服务,要有人陪伴在老人左右,为其进行购票、引路等。四是要尽快启动在社区(乡、镇)建设集修养、医疗、教育、娱乐、上门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机构。政府应把养老机构建设列入工作日程,可在财政上列支或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筹集养老机构建设资金。同时,鼓励私人以承包方式经营养老机构,免征其各项税费,确保正常运转;要把发展养老事业与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结合起来,确保老人得到必要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在努力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通过宣传引导,使全社会认识到社会化养老是现代社会普遍推行的养老方式,既有益于社会,更有利于个人和家庭。五是要充分利用社区互助的潜力,提高群众的互助互爱意识。鼓励社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活动或精神文化活动,努力缓减老年人的孤独感,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形成邻里和谐、互助互爱的融洽氛围。对那些子女在外地的老人,应该招募志愿者或是与邻居进行一对一结对援助。此外,应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支撑、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安享天年提供可靠保障。

(四)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充分整合全社会资源,以经营主体民营化的模式,构建养老服务纵横网络,进一步完善社会分工,减轻子女赡养压力,逐步形成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多元化服务模式。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基层养老服务机构缺乏,无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建议建立健全社区、村养老服务机构,加大对专业为老服务人员培训力度。二是着力构建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空巢老人数据库,各乡镇、村(社区)要为辖区60岁以上空巢老人建立信息齐全、资料齐备、一人一档的动态数据库,随时掌握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构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网络。积极开展“空巢老人关爱结对帮扶”活动和建立关爱“空巢老人”家庭制度。三是健全应急预案机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结对关爱管理制度、上门察看制度、电话慰问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季度申报制度xx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管理制度等,以便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难,避免意外情况发生。四是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社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尽快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区、农村社会服务业,在方便社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为社区、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支撑。五是加快发展社区、农村老年社会组织。通过老年协会,组织老年人在生活上相互照应、互帮互助,在精神上相互交流、自娱自乐,这是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最有效的形式。党委、政府要把农村老年协会建设纳入村级组织建设的组成部分,给适当经费补助,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工作职能,加强业务指导,强力推进发展。

(五)积极创造就业环境,打造创业敬老两不误。造成空巢老人增多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子女外出务工,因此,若能够鼓励和帮助广大年轻人在家门口就业,是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最直接有效途径。如在xx县调研中,发现开磷集团和西洋肥业两企业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在两个企业周边的空巢老人相对较少,还不到10%。即凡是有子女的老年人都能得到就近就业子女的照顾,那么全省空巢老人比例会降低到15%以内。另外大力扶持本地资本自主创业,主要由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如xx市七星关区的熊头小区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创业,该小区“空巢”化不严重,整个熊头小区住户943户,空巢老人只有20余户;同时,相关部门把该小区打造成“下岗职工创业示范街”,给该小区88个公益性岗位,小区服务中心并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采取积极措施,帮助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融入小区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有效解决了空巢老人的系列问题。

(六)引导老年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按照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则,引导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走出家门,参加室内外各种活动。一是创建“星级”老年活动中心。要按照“星级”老年活动中心标准,改变过去单一搓麻将现象,设置电视、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种活动项目,组织老年人学习政治时事,开展各种趣味性文化娱乐活动,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消除孤独寂寞感。二是成立老年文体组织。各社区要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与老年人协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体制,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门球、气排球、健身球等各种文体活动,活跃老年人生活,锻炼老年人体魄。要经常组织开展小型文体比赛,促进群众性老年文化活动的开展。三是设立老年电大教学点。老年电视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广大老年人可以参加学习,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既增长知识,又能消除孤独感,丰富晚年生活。各级政府要在财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当地老年电大工作,就近设立教学点,为各教学点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在课前、课后开展各种趣味性文体活动,以及组织外出观光活动。四是加强“孝道”文化宣传。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义务落到实处。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要考虑安排老人的住房,要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几天假期等辅助政策。将“居家养老”和“敬老院养老”机构养老结合起来,让父母与子女在“分而不离”的情况下养老,子女要“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老人生活。

(七)加大赡养维权力度,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今年是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相关涉老部门要整合资源,加大联动力量,切实维护老年应拥有的被赡养权利。一是加强“孝德”“守法”的宣传教育。着力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要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宜教宜乐的文化宣传活动,让全社会都处在这样的孝文化氛围中。二是加强青少年对敬老、爱老、助老孝文化的教育。要从青少年时期就对其进行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和敬老、爱老、助老孝文化教育,树立孝亲敬老的美德。近年来,团省委和教育厅积极倡导开展的孝文化进校园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应将尊老敬老助老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大学孝文化研究性教育。三是开展专门针对妇女敬老、爱老、助老孝道的宣传教育。走访中发现,媳妇在拒养事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幕后操控作用,媳妇虐待公公婆婆的事件屡见不鲜,要通过宣传,让她们明白赡养老人是法律规定的没有条件可讲的必要义务。四是充分发挥基层老年组织作用,做好老年维权工作。近几年来,多数案例显示,基层老年协会在化解家庭矛盾,调解邻里关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其威信高、人缘广优势,积极及时有效地调解农村拒赡养矛盾。五是对赡养侵权行为决不手软。认真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针对行径恶劣的赡养侵权案例,公安、司法、法院等相关涉老部门要联合行动,给以严厉打击,相关媒体要及时进行曝光,给社会以警示教育作用,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八)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切实把老龄工作提上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听取老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部署,明确目标,抓好责任落实,使老龄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要健全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全省要建立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居)五级老龄工作机构,乡镇以上政府部门要设立专门的老龄办,村(居)要建立专门的老龄服务中心或老年协会并主要负责老龄工作。二是要有专门编制。市(州)老龄办干部编制设置不得少于10人,县(市、区)老龄办干部编制设置不得少于5人,乡镇(街道)老龄办干部编制设置不得少于2人,村(居)老年协会要有离退休的属地知名老干部担任协会领导或具体专职负责人,抓具体工作。三是老龄工作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逐年增加老龄事业经费投入,将老龄工作所需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议各级政府将提取老龄事业经费以不低于0.5元的标准提高到不低于5元的标准执行,为更好地加快推进老龄事业全面发展资金支持。建议在社区(乡、镇)设立老龄事业专项基金,对特困老人家庭给予适当救助,主要由财政拨款,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和监督。

总之,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化发展趋势,老龄化问题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难题。省委省政府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关爱空巢老人目标,无疑意义深远。我们只有倍加关爱这个特殊群体,倍加整合资源凝聚力量,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解决空巢老人带来的一切问题,才能确保贵州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步实现,确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十二

十一回家听到我些们小区一位老人跳楼的事让我开始关心空巢老人的问题。为此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观看了几段空巢老人的采访视频;还走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个老人公寓。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对我这段时间的“调查”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子女照顾不周,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我曾看过一期关于空巢老人的访谈节目,那画面我至今都记得。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去看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个人住在一个单间,生活很是简单。女记者在老人家待到晚上记录了老人一天的生活,当晚上老人脱下脚泡脚时女记者忍不住流泪了,老人的指甲印长时间为修剪都长变了形。女孩问情况时,老人只是说人老了腿已经弯不上来剪了,女孩把指甲刀从包里拿出来给老人削指甲,只听老人说上次还是几个月前一社工来帮我剪的。

这样的事还很多。20__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二、郁郁寡欢,疾病困扰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会帮助缺位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这次去我们社区的老年公寓我颇有感触。他们本来是又儿女的,但为了不给 儿女天麻烦他们自愿搬进了老年公寓。他们不但不要子女照顾,还主动帮助他们照看孩子、买菜。他们似乎和其他空巢老人不太一样但他们有同样的辛酸,就是子女对他们的冷漠。子女也就过年时主动关心下他们,而平时他们只是默默的付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的,下面是一些解决问题的大致做法个人觉得还比较合理。

一是营造一个全社会爱老敬老帮老的氛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加强传统教育,让每一个人明白,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同时懂得,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关爱老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尊老爱老氛围,老人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强化老年人口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如,城市社区加大文化投入,让空巢老人更多地融入社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农村结合体制改革,尽快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办敬老院等,推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进程;把农村老人养老全面纳入国家劳动保障体系,让老人老有所养,能与儿女早日团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对恶意伤害老人案件,司法部门惩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在老人问题中,尤以空巢老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家庭、组织和社会要“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子女外出谋生无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乡(街道)、村组织要把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当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社会要发动好心人服务空巢老人。城市壮大志愿者队伍,带给空巢老人精神关爱.

总之,关爱老人,特别是关爱空巢老人,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十三

调查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庭需求日益增多,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不断繁华的状况下,许多年轻人留下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明显加重,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调查目的

调查人:刘林

调查时间:20xx年7月6日至7日

调查地点: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龙凤乡红旗村

调查对象及人数:红旗村村民;60人

调查方式:交流访谈

调查前工作准备:

在下乡调查前,从带领我们的团委老师那儿了解了当地状况,熟悉了调查路线;

认真分析了活动期间需要了解的知识;

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好调查的资料;

20xx最新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20xx最新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

另外还上网搜索了有关其他省市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目前在生活、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调查时不仅仅能完成调查任务,而且还能及时帮忙他们排解遇到的困难。

当地状况

红旗村概况:红旗村地属衡阳市龙凤乡的一个小村庄,是一个不足一千人的村落。它虽然位于南岳区,但是交通条件却很差。村里设有医务室,小学,小卖部等。那里生活较安定,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那里发生,又没有听说什么名人的足迹。调查结果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此刻经济生活方面,百姓的生活水平还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软硬件设施均相对落后。下面就从经济,教育方面来阐述我们调查后的结果。再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城镇走上了了打工路,巢老和留守儿童大幅增加。红旗村的生活还算好,大多数家庭都能看上电视,大多数家庭都装上了电话,但是经济上还是拮据的,因为除了上述开支之外,教育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

调查过程

组织学生到农村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为当地学生举办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爱心捐赠等活动。广泛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为当地村民量血压、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广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和与健康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围绕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环境污染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普及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科学发展方式。

调查分析

针对有些问题的具体的调查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让读书梦从憧憬走向现实以前是许多贫困孩子的心声。关注留守儿童教育同样是我们这次对红旗村社会调查的一个方面。村小学那幢新盖的三层教学楼在红旗村那片山下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为我们的心中添了几分安慰,教师队伍的人才匮乏成了在师资力量方面制约本校教育的重大问题。本次调查有55%的人把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很好的教育指导作为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校园的事,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留守儿童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致使父母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状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此外,还有40%的人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自身努力不够,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校园和老师的重视,最后还有少数人认为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孩子成绩不理想,如教育体系不完善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指

导,目前监护人管教方式不合理等。

就此我认为:1.家长就应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职责承担起来,与校园、社会构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状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至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家长教育方面出现盲区。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2.校园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公平、公证,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对待的教育,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3.地方政府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

关于孩子的生活或心理的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就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认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性格发生很大变化,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留守儿童存在必须程度的孤僻、偏激、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与监护人之间有时也会发生摩擦。有34%的人认为孩子的性格没有多大的变化,他们认为孩子年龄小没有过多的思考这些问题。

对此我期望: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2.寻找适宜的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3.校园能尽量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些留守学生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在校内外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处理,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定期家访,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相互沟通交流;开展体谅父母活动。毕竟孩子是一个家庭全部的期望和寄托,所以不管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心理问题都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于造成空巢老人现象原因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52%的人认为是经济发展和工作需求造成农民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43%的人认为是此刻青年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不愿留在家里,致使这一现象加重,另外有5%的人认为是因为老年人自愿独居导致这一现象。由于在乡镇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作单位少,收入不高,导致青年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如果老人的生存环境依然得不到改善,必将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制约我国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如何解决这一弱势群体养老问题,我推荐:1.政府就应大力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给农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另外,村委会也应大力寻找致富道路,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减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带动群众自主创业;3.已经发家致富的人能够与大家一齐分享致富经验,帮忙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时也尽可能地缓解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关于空巢老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6%的人认为子女外出在精神上对老人的影响很大,很多外出务工者与老人的联系不够;24%的人认为是日常生活无人照顾,而子女外出的必然结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时子女的缺位。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较差,劳动负担重,面临着各种老年病的威胁,日常生活活动潜力受到极大影响;另外有20%的人认为生活贫困,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持以化解疾病风险和恢复身体健康。

根据这一状况,我推荐:1.当地政府或村委会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如: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文娱活动,以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减轻儿女们不在身边的孤独感;2.建立农村公共医疗上门服务制度,与村医生、乡镇卫生院签定职责书,定时为空巢老人免费体检,重病时减免必须的费用,解决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3.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空巢老人带给生活保障,扩大农村低保范围,让农村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都参加进来。

关于空巢老人现象期望他们的儿女们做什么的问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67%的人期望这些老人的儿女能多与老人经常联系,有31%的人认为让外出打工的人找离家比较近的工作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离家近比较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避免因自己长期外出打工与父母和孩子有很大的隔阂,只有2%的人认为就应给老人钱保证父母的经济来源。所以,心里的沟通、感情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要时常与父母持续联系,如果状况允许也能够就近找适宜的工作,如果状况特殊需要外出的,给父母必须的物质抚慰也是必要的,必须要保证父母的生活状况。

关于村民的中国梦

那里的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我了解到大多的村民的中国梦。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发现,那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居多,在调查过程中我问到许多孩子的中国梦,那里的每个孩子无论出身贫困或富裕同样都怀着大学的梦想。他们憧憬着走出大山,追逐大学梦。他们中许多有着潜力的孩子还没有被发掘,有时即使被发掘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终还是被埋没了。在这个本应有着平等权力的社会里却由于地理因素导致的差异,让孩子们无法展现自我,发掘自我,可能还未起跑就已经放弃。这不仅仅给他们带来了遗憾,同样也是国家的损失与悲哀。也有许多孩子的梦想就是期望父母在身边,陪伴自己。一些老人们的梦想也是期望着自己的儿女能够在自己身边。当问到他们的中国梦时,许多老人和孩子都讲到期望村子发展起来,生活更好一点,期望国家也越来越繁荣昌盛。

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状,我们向村民调查了很多问题,并和一些这样的老人孩子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及时向他们介绍在平常遇到问题时怎样解决和处理。

调查结论

经过本次对红旗村的调查,收获颇丰,村民也是极其认真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甚至有的村民用心主动地询问我要调查的资料,其中很多村民透过电视、广播等渠道已经对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有所了解,这给我的调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村民关注农村问题意识的提高使我不仅仅顺利完成此次调查,而且更让我为之欣喜,这说明此刻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一些村民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富足,他们已经学会多渠道的了解时事,关注三农,关注中国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

结束这次调查,留给我们的只有思考。我们的潜力实在有限,无法为这所小学的教育,这个村庄的发展献上一份哪怕是微薄的力量。虽然村子已经有了微微的改善,但是差距尤其是与相隔一座山的衡山前山的差距太大。良好的国家政策能够说为教育事业添加了一份催化剂。只有在的国家带领下教育事业才可能进步,事半功倍。社会是一个大群体,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帮忙与护理,每一个成员都应做出贡献。当这些都能很好的结合时,相信农村辉煌的明天已不再遥远。

青春与时代同行,职责与奋斗相伴。我们是时代的支柱,更该担当起这个职责。在人文关怀的浪潮背后,跳动的是当代青年紧跟时代,心系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让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敢于有梦,也让我们大学生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十四

1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郑州是一座人口众多的大城市,虽然经济并不算特别发达,但经过调查老龄化的形势也日趋严重,与此同时空巢家庭中的空巢老人也成为了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是通过对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所提及的问题进行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对所反应的问题的分析对社会及家庭对待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提出一些建议。

1.2 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

本次调查所界定的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在60周岁及以上。这些老人具体又包括两种,一是只有一位老人独自生活,二是老夫妇二人一起生活。

1.3 文献回顾

本次研究主要涉及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经济状况,健康状况,以及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主要参考了陈建兰的?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和李爱芹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个案?等文献中关于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精神慰藉,以及对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并通过对文献的学习与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2研究方法

2.1 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在抽样方法上选用的是非概率抽样中的判断抽样,因为对于空巢老人我们接触到的数量有限,所以只能根据调查到的少量个体以了解整个总体的情况。

2.2 收集资料方法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也搜集了大量的文献,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老人的聊天即个案访谈,所以这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并辅以文献法和访谈法。这次问卷调查始于20__年5月22日,这次调查共调查了200名老人,基本上都是由我们组12名同学到不同的社区及广场公园进行访问完成的。在请他们填写问卷的同时我们也及时的通过聊天对其进行小型的访谈,了解情况。

2.3 分析资料方法

本次调查在问卷回收后,通过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在spss分析中主要运用了单变量的描述性分析和双变量的描述分析。

3结果分析

3.1 城市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

在本调查的200名空巢老人中男女分别有100人,各占50%,年龄在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的分别有80人,89人,31人,各占被调查人数的40%,44.5%,15.5%。在文化程度方面,按性别比较(如表一所示):小学及以下的男女分别有18人、57人,占总数的9%、28.5%;初中的分别有34人、22人,占总数的17%、11%;高中或中专的分别有23人、13人,占总数的11.5%、6.5%;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25人、8人,分别占总数的12.5%、4%。在婚姻方面,未结过婚的有1人,占0.5%;初婚有配偶的有145人,占72.5%;再婚有配偶的有6人,占3%;离婚未再婚的有2人,占1%;丧偶的有43人,占21.5%;其他婚姻形式的有3人,占1.5%。工作状况方面(如表二所示),正式退休后有过继续工作经历的有20人,占10%;正式退休后没有继续工作经历的有106人,占53%;尚未退休,仍在工作的有15人,占7.5%;没有工作的有57人,占28.5%;其他的有2人,占1%。子女方面,有6个老人没有子女,占3%;其余194个老人均有子女,子女个数从1个到5个以上不等,平均子女个数为3.85个。其中与子女生活在一个城市的老人占7.8%;子女在本省其他城市的占25.6%;子女居住在外省和国外的分别占30.5%,36%。

3.2 城市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郑州市有49.8%的空巢老人靠退休金或养老金生活。空巢老人的其他经济来源有子女供养,占27.8%;亲友资助占0.8%;抚恤金占2.1%;工资收入占12.4%;社会救济占2.9%;其他经济来源的占4.1%。其中,这里的其他经济来源有:新城区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遗产收入,以及配偶的退休金或工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中,工资收入也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之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已退休或之前就没有工作的老人中,即仍有工资收入的12.4%老人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帮别人带孩挣取收入,他们表示别人聘用他们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有经验且比较喜欢孩子,而且大多数都是经过熟人介绍,他们的收入大多都在500-1000元之间,虽然说收入并不算很高但对老人而言也是一部分可观的收入,同时也可以弥补子女不在身边的空虚与寂寞。由此可见,空巢老人的工作不仅可以给他们带来收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给他们带来精神享受,是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现状的重要途径。

其中享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有139人,其中,退休金额为501-1500元的最多,有47人(23.5%);其次为1501-2500元的有44人( 22%);2501元以上的有32人(16%)。其中调查的老人中有退休金额高达3500以上的,不过也仅是绝少数。此外,仍有16人(8%)的退休金不足500元,在目前物价上涨,医疗费用惊人的背景下,这部分老人在子女没在身边的情况下生活是比较紧张的。

另外,在调查空巢老人的经济支出哪项比例最大是中,有126个老人回答是生活必须品支出,占绝大多数(63%);其次是保健品及医疗支出,有54人(27%)。由此可见,在郑州这座中等发达的城市老人的生活仍以追求温饱问题为主,可见郑州做为我省的省会,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还如此只为解决温饱问题,那就我省而言,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品质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次就是解决看病问题,因为在这27%的老人中有老人表示,医疗费用已成为他们沉重的生活负担,生病没钱治也成为空巢老人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3.3 城市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状况和精神生活状况) (1)身体状况

经调查,如表四所示:被调查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中绝大多数(132人,66%)的老人身体状况回答很好或较好,其次是一般的有52人(26%),较差的15人(7.5%),非常差的仅有1人(0.5%)。由此可见,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相对身体状况比较好的老人而言,仍有一部分老人表示患有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大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老人,除了平时多锻炼身体外,保健品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精神生活状况

精神生活对与老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对空巢老人尤其重要,直接关系着空巢老人的设生活质量,所以说精神生活及精神慰藉是研究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重要方面。

空巢老人精神状况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人生的态度,调查显示,在197位调查老人中有122位老人(61%)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只有2位(1%)的老人表示对生活并不乐观,比较消极;剩下的73位老人(36.5%)表示生活态度一般。由此可见,郑州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还挺不错。

研究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其中空巢老人的家庭联系,尤其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调查显示,在198位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有173位老人(87.4%)表示他们与子女的关系很好或较好,关系一般的有20位老人(10%),关系不好或说不清好坏的只有5人,占2.5%,可见郑州市空巢老人与子女的关系总体而言是比较好的。另外,子女是否经常来看望也对老人的精神状况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据调查显示有81.5%的老人的子女经常来探望他们,仅有17.7%的老人子女不经常来探望,原因大多是因为子女居住在外地或国外,但每逢节日还是会回来的。

此外闲暇生活也是研究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就闲暇活动场所而言,郑州市空巢老人最爱去的是广场或公园(35,2%),其次是小区空地(30.7%),在家(23%),社区老年活动中心(7.2%),其他活动场所(3.35),老年大学(0.6%)(见表五)。关于郑州市空巢老人闲暇活动场所,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分析,它与近几年来郑州市的社区建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近几年来郑州市政府为了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方面做了许多事实,就这次调查所去的调查地点而言,我们大多数去的都是社区附近的小广场及公园,这些小公园内有大量的娱乐和健身设施,它们为老人健身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但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部分的老人喜欢呆在家里,他们不经常出去,对这部分空巢老人,社区及家人应重点关注。

在闲暇活动的内容方面,根据本次调查显示(如表六所示),排在前三位的是参加体育活动(25.9%),闲坐聊天(16.7%),看电视(14.7%)。除此之外还有读书读报(12.4%),做家务劳动(11.2%),参加文艺活动(9.2%),看孩子(7.6%)等活动是空巢老人比较喜欢做的事情。但是社区组织的有关老人的活动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说在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社区仍需努力改善。

3.4 城市空巢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要求

在调查的空巢老人对社区服务的要求方面,老人提的较多的是:社区精神活动较少(如应定期在社区内举行一些娱乐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社区绿化工作需加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应加强,多建些娱乐设施;社区卫生与安全保障应加强;另外,值得一提的,也算是郑州市?特色?的就是公厕太少,对出行带来许多不便。所以说社区与政府应该就老人提出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给予解决。

4讨论与结论

以上分析显示,郑州市的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总体而言还不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空巢老人生病没钱治问题,社区服务不能很好满足(如社区精神生活贫乏等)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加强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文化建设。以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为出发点,加强社区文体设施的建设,使社区现有设施和场所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应经常开展老人喜爱的文体活动,使空巢老人在参加活动的同时,促进彼此的了解,以减缓他们的孤独与寂寞;另外就是对独居的空巢老人,社区与政府应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对他们进行探望,了解他们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够及时解决。

2,政府应多为老人提供就业机会。为老人提供就业机会,一方面可以为其提供经济来源,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其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如对喜欢孩子的老人提供照看孩子的工作,可以让他们在照看孩子的同时为他们自己带来快乐,缓解孤独与寂寞。

3,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对老年人而言,医疗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但在郑州市这个人口密集的城市,?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政府应对这一方面应加强努力。另外,对社区而言,对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更应该是全方位的,如对老人出行不便这个问题,应定期在社区内聘请医疗服务队,使老人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够解决看病问题,减轻他们的不便。此外,还应在社区内加强对疾病防治的宣传,提供医疗咨询,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每个老人都掌握一定的医疗防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便是本次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的结果与分析,以及对政府及社会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状况问题的建议及对策,希望引起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十五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夏天是西宁的好时节。

街道上,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迈着急匆匆的脚步,为了生活打拼。远处,几个孩童在追着踢一只足球。转个弯,拐过楼,就在街道的另一边,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说着昨天的天气和儿女,这是他们永恒的话题,他们用昏花的眼睛注视着不时走过的路人,好像离这个社会很远……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郭少华就是这样一位空巢老人。她是很多空巢老人的一个缩影。

7月13日,在中华巷社区,记者正好赶上社区工作人员看望郭少华老人。

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前不久摔伤了胯骨,做了一次大手术。来到一幢居民楼前,上了三楼,敲了半天门,一位头发花白的清瘦老人扶着墙开了门。

74岁的郭少华老人艰难地挪动着身子,慢慢地扶着桌子,从老人紧紧皱着的眉头可以看出,每一次挪动,老人都要忍受巨大的疼痛。

老人家里到处都是喝过的一次性杯子,衣物也散落在沙发上,简直没有落脚的地方。老人歉意地说:“儿子回来过,他现在给我联系敬老院去了,你们将就着坐一下,家里乱,我也没办法收拾。”

记者注意到,老人的窗前贴着一张纸,纸上大大地用黑色字体写着三个字“关电灶”。这是老人的儿子怕她忘记关电灶特意写上去的。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没摔伤前是个非常干净利索的人,平日里买菜、做饭都不成问题,家里也是窗明几净,地板擦得格外亮。

“奶奶,你怎么不小心摔倒了?”记者一问,老人显得很懊恼,简直快哭出声来了:“我就不应该出去,我不小心摔伤了,给儿子带来了这么多麻烦。”

原来,老人在34年前就失去了丈夫,当时,儿子只有6岁,为了儿子,当时只有40岁的郭少华没有再成家。

孤儿寡母,两个人的生活着实不易。为了把儿子拉扯大,郭少华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她在福利院帮着看孩子,在工地上帮着做饭,辛苦挣来点钱,才能给儿子吃口饱饭,娘俩没有房子,住过窝棚……

看到母亲的辛劳,儿子小学毕业后就坚决不肯上学了,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和妈妈。儿子从小就开始卖水果、洋芋、烤红薯,还摆过地摊。“娃娃也是为了养家,没学上文化。”老人遗憾地说,“现在他也没有正式工作,在兰州打工经常不着家,这次我摔伤了,娃娃回来了,又让娃娃花钱了,还耽误娃娃挣钱……”老人说起这些眼泪快掉下来了。

老人现在每月有五百多元的补助,还有低保金,生活还算过的去。

“还是好心人多。”说起自己摔伤的事,郭少华老人这样说。老人患有白内障,视力很差,可是呆在家里很孤独,就想出去转转,结果在小游园不小心一脚踩空摔倒了,是路人发现后把她抱起来送到了家里,社区的工作人员帮着把她送到了医院做了手术,还通知了老人的儿子。

说到这里,老人拿出了一包袜子硬要送给社区的两位女同志:“我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这几双袜子你们拿着穿穿……”

“我出院在家里的这个月,儿子做饭给我吃,他有时候气得骂我,说‘不让你出去你偏要出去’。我理解他,他脾气发完了也就好了。我受了那么多苦把他拉扯大,他也疼我……可是我不能天天靠他呀,他也得出去挣钱啊,我想去敬老院,听说敬老院也不错。”

“儿子平时最担心我出门,怕我出意外。可我一个人孤独得很,早上喝上一碗奶茶,中午吃上一口馍馍,不饿就行,我就不想一个人在家里,老是在外面转,听听别人在聊什么,看看公园里的花草,天黑了我就回家睡觉。”

我们走的时候,老人的儿子还没回来,他去联系敬老院了,老人因为怕连累儿子,要求去敬老院,在那里至少一日三餐有人管……“我想儿子的时候就给他打个电话,能听听他的声音,就像见了面。”

的确,对那些身体有病的空巢老人来说,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

对自己有信心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

可是有的空巢老人却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很妥帖。

见到马生荣老人时,他正和一群老人在树阴下乘凉。

年轻时学医的马老很注重身体健康:“生命在于运动,要对自己有信心。”三年前,老伴去世,马老成了空巢独居老人,可他不想和儿女住在一起,他说:“儿女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也是一大家子人,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每年春节,是一大家子人相聚的时间。

马老一天的主要事情就是锻炼。

“人老了,没瞌睡,我早上5点就醒来了,醒来后我不急于起床,就在被窝里锻炼。做一做老年操,按摩鼻子、眼睛、太阳穴、手臂。正式起床后,我就锻炼腿,踢一踢、蹬一蹬,活动一个多小时,我就出门了。外面的空气好,出去呼吸点新鲜空气对身体好,就算是下雨,只要雨不大,我还是打着伞出去。我给自己规划了五条路线,沿着这五条路线走,来回需要三个小时,边锻炼,边看风景。”

马老是个乐观的老人:“我心里有事也从不多想,因为想了也没用,思想要乐观,生活简单、朴素。”马老的早餐是牛奶鸡蛋,晚上自己下面条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别给儿女添麻烦。”马老去年生了一次病,要靠双拐才能行走,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老人坚持锻炼,现在,腰腿好了,扔掉了双拐。马老说:“人老了有病不要怕,要有决心、有信心……”

想办法打发日子

一个人的日子孤单又漫长,今年87岁的金奶奶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她老伴早逝,有一子一女,都不在她身边,身体还算硬朗的她独自生活在一套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单元房里。

金奶奶家是两居室,窗户玻璃上蒙着厚厚的灰尘,屋子里的光线很暗,一张床占去了房间的大部分,床上堆着很多被子,布满了灰尘的床头柜上摆着几样常吃的药和一台现在很少见的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我从企业退休,如今每个月有1500元的收入,这些钱对我来说足够花了,我的生活没问题!”金奶奶说。

金奶奶的儿子每个月从大通来西宁看望一次母亲,电话则是天天有。金奶奶是个要强的人,她说:“我尽量不让儿子来看我,给他减轻负担,他那里也是一大家子人。”一日三餐,金奶奶自己简单做一点:“早上蒸鸡蛋,中午米饭,晚上做点疙瘩汤。”

金奶奶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开着电视和同院的吴奶奶聊天,可是吴奶奶记性差,好多事情记不得了。两个人聊着聊着,吴奶奶就会问:“我有几个儿女啊,是三个还是四个,我家住哪里啊?”“我的记性比她好,到了时间,我就把她送回家。”金奶奶骄傲地说。

70多岁的史奶奶每天和老伴分头在小区里散步,不到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游园里,望着满园景色和来去匆忙的路人发呆。“家里也冷清,老伴耳聋,说话太困难。”史奶奶有5个孩子,只有在周末时有的儿女会过来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们。”

这些老人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空巢老人,他们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里孤独和寂寞。

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年轻人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却或多或少地忽视了老人……

“我不怪他们”

这是一间收拾的非常整洁的屋子,房顶和四周的墙壁显出斑驳的样子,显然很久没有粉刷过了,屋子里的家具也很陈旧,虽然上面的油漆已经脱落了大半,可是依旧被擦得非常干净,桌子上几盆常见的花,迎着一楼仅有的一点阳光,顽强地生长着。这就是郎佩茹老人的家。在尕寺巷社区,大家都叫她老奶奶。

别看老奶奶已经84岁了,没想到,她还抓过小偷。

两年前的一天,两个男青年在院子里找人,老奶奶见了问他们是干什么的,就在说话的当中,他们中的一个乘机溜进了老奶奶家。老人觉得不对劲,连忙回家,看见床上放着一把菜刀,柜子上的两块钱不见了,一个神色慌张的男子正准备出门,老人一把抓住他,问:“你在我家里干什么?”男子威胁说:“你不放手我就砍死你。”老人一点也不怕:“你砍吧……”任凭男子怎么挣扎,老奶奶紧紧抓住他不放,这时,楼上的邻居拨打了110,警察赶来后直夸老人勇敢。

老人没有子女,年轻时收养了一子一女,现在他们也已经六十多岁了。“儿子很多年没来看过我了,我们没有什么来往,有时候很伤心,可是想想我也不怪他,现在就算是亲生的儿子,也不一定会来看我。女儿还好,每年来一次,给我把床单和沙发套这些大件洗一下,我自己的衣服还可以自己洗。”说起儿女,老人很豁达。

为了省煤,她用早上的一炉子火做好一天的饭。早上做米饭,中午随便吃点馍馍。晚上就用开水泡米饭、吃剩菜。“一年下来,我的取暖费至少要1000元。我平时舍不得用煤。”“卢沟桥事变那年,我和家人一起从上海逃难,路上我和家人走散了,从此再也没见过我的亲人。我没有亲人,我最怕过节,别人家都是团团圆圆,可是我二十多年来一直就一个人……”一提起此事,老奶奶十分难过,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吃过早饭,老奶奶要去院子里拾垃圾。

这是一位可爱的老人,她坚强乐观,用每个月二百多元的低保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活。

老人在老伴去世后一直独自生活,20xx年来,她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我有衣服,不用买,还能穿。”老人说着,扯了扯自己的衬衣,衣服上面有几个小洞。“不过我的毛衣全部烂了,还有一件可以穿。”老人的衣服全部洗得干干净净,整齐地叠放在柜子里。两床蓝底白花被子也很干净,全部叠好放在床上,还被老人细心地用毛巾包着。

老奶奶告诉记者:“我出来进去总是一个人,习惯了,邻居们对我都很好,他们可能是怕我闷,喜欢和我开玩笑。”

社区就是她唯一的依靠。老人说:“社区就是我的娘家,我有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区,上次电视坏了,也是社区找人给我修好了。”

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喜欢这位坚强乐观的老奶奶,她们下班后路过老奶奶家时总要朝屋子里招招手,因为他们知道,孤独的老人这时总是在窗户边微笑着看着他们。

好在现在她的身体挺健康,到了晚上,还能在灯下穿针,看报纸。临走时,老人紧紧抓住记者的手说:“你一定要常来啊,来看看我……”眼泪在她的眼眶里打转。

盼着儿女来看我

下午的阳光斜射过来,穿过阳台昏黄的玻璃之后,已经不再那么刺眼了。

在刘奶奶五十多平方米的家里,记者见到了刘玉珍老人:“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74岁的刘玉珍老人的一句话道出了许多空巢老人的心态。家住尕寺巷的刘玉珍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她的丈夫去世快三十年了。这么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挖土方、干体力活把6个儿女拉扯大了。供他们上学、给他们找工作、结婚,等忙碌完了,自己也老了。儿女们工作忙,每个星期来看她一次,每次都提着好吃的,“以前生活困难,想吃好点没有条件,现在生活好了,可是好多东西吃不成了。”因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她要忌口。

刘奶奶最高兴的事就是儿女们来看她,说起儿女,刘奶奶一脸的高兴:“我的娃娃们把我领上飞机也坐了、北京也浪了、澳门也去了,我还是挺幸福的。”刘奶奶每个月有五百多元的退休工资,儿女还给她钱,钱是够用了。可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心里发急、发慌。

和记者聊天的时候,刘奶奶手里捏着一顶凉帽:“你看,家里我一个人坐不住,想出去走一走,孩子们都有工作,都忙,周末回来看看我后就都各自回去了,平日里就只有我一个人,我一般都是转到天黑才回来,随便吃点就睡。”

得为儿子想办法

有的空巢老人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可是,他们还不得不为生活困难的儿女想办法。记者见到张生兰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弯下腰在垃圾箱里找饮料瓶子。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今年65岁的她原本和丈夫相依为命,丈夫退休后又在一家单位看门房,每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日子还算过得去。3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张生兰一个人。为了生存,张生兰把房子收拾了收拾,自己住一间,把其他两间租了出去,“这样能有点收入,我的两个儿子都没有房子,小儿子今年35岁了,还没说上媳妇,我得为儿子想办法呀……”张生兰摇摇头说:“我的腿脚不好,还要看病抓药,我心里急啊……”

“我们院子里有好多人帮我。”说到这里,张生兰的眉头展开了些:“有时早上我开门,看见邻居把不用的书报放在我家门口,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张生兰家里的房客告诉记者:“老太太很可怜,儿子已经好几年没来看她了,偶尔打个电话回来,还要在电话里和张婶吵架,埋怨张婶……”

还是自己过舒心

在虎台小区,退休老人王勤正在家里画画,除了书桌以外,家里的家具全都蒙着一层灰尘,盆子里的花草也蔫了,因为很久没浇水了。王老的衣服上还有些油渍,可是王老的脸色和精神状态很好。

王老也曾尝试着和儿女们一起生活,可是,生活在一起总是有些不方便。王老告诉记者:“自从6年前老伴去世后,我和儿子一起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身上,总是有很多我看不惯的地方,我最痛恨浪费,有时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那些剩下的菜他们就要倒进垃圾篓,我不让倒掉,下顿热热再吃,可是他们说什么吃剩饭有害健康,不听我的。这让我非常生气,结果弄得大家不高兴。”

“儿子一家住在我这里,说是给我做伴,可是我很累,我得为他们准备中午饭,我孙子总是嫌我做的饭不好吃,一吃饭就要下饭馆,儿子竟然就依着他,我更是看不惯……住了两年,我要睡觉,他们要看电视,我起床了,他们睡懒觉不起床,也可能是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时间一长,大家都不自在,后来儿子一家搬走了,我还觉得轻松了,想吃自己做点,不想吃就凑合一下。我也不整天呆在家里,早上出门打太极、上老年大学学书法,参加各种社区活动,日子安排得很紧凑。”

“我不和儿女一起住,现在他们能够经常来看我,给我做做卫生、陪我说说话,我就满足了。”王老说。

想和人说说话

“我最喜欢过年,过年的时候,我的5个儿女全围在我的身边,还有那些孙子外孙,看着他们热热闹闹地说话,我插不上嘴,可心里高兴。我也最怕过年,过了年娃娃们全走了,就剩下我一个人,我心里空啊,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想哭……我真怕哪天我突然死了都没人知道……”

今年70岁的王秀兰老人独自生活着,老伴去世已经十几年了,儿女们纷纷长大离开了家。两居室的房子里堆满了东西,“我总觉得这些东西还有用,就没舍得扔,儿女们每年回来总是埋怨我把家里弄的像个废品收购站。”老人无奈地说。

“5个儿女,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两个在外地,其他的三个虽然在青海,可是都在州县工作,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儿女们对我好,我没有工作,他们总是打电话或者寄钱给我,让我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我一个老太太,对穿衣服和吃什么都没什么太大的兴趣了,就想和人说说心里话。”

“我有高血压,眼睛也不好,不敢一个人出门,整天就是看电视、躺在床上发呆。”王秀兰老人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空巢老人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独居的老人,他们的儿女不在身边,老伴又先走了,平时在家连个说话的都没有,他们甚至把活着就当成挨日子,活过一天算一天。这样的老人最需要社区的帮助,也最需要社会的帮助。

养老,不再是一个家庭的事,当爱簇拥着每个需要帮助的人时,无论是否有亲缘关系,都会因为这份付出变得幸福。

老年公寓挺不错

“我有4个儿子,我们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们拉扯大,现在我们老了,不能要求儿子们同样照顾我们,因为他们要生存,要竞争。”崔老挥着手、快人快语地说。今年74岁的他,是一名离休干部,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他的身上至今还留着弹片,他举手投足之间,不免让人想起《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男主人公石光荣。

作为离休干部,崔老每个月有5000元的收入,加上老伴的退休工资超过了六千多。可是他和老伴作为空巢老人,也深深体会到了“老来难”。“老伴身体不好,做不了饭,我做饭也不容易啊,不是切了手就是烫了手,做多了,吃不了,摆在眼前的这一日三餐就成了问题,我和老伴拿着饭盒去饭馆买,日子久了,附近的饭馆的人都认识我。”

经济方面不成问题,可是生活中实际问题还是真切地摆在眼前。

崔老家先后请过三十多位保姆。其中的一位小保姆给崔老和老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们请过一个小姑娘,人很勤快,饭也做得好,每天四菜一汤地做给我们吃,我和老伴高兴极了,把她当做自己的孙女一样对待,给她买衣服、送礼物,希望她能和我们做个伴,干了一个月,小姑娘提出要回家看看,结果一走就没了消息,我们担心她出意外,四处找她。原来小姑娘根本没回家,她直接到饭馆当了服务员。”

找到小姑娘后,她说:“你们对我确实好,可是我在你们家里觉得孤独,和你们老人没话说,这里工资是低,可是有同伴可以玩,有话说。”这次以后,我和老伴伤了心,再也没找过保姆。近七年来,崔老和老伴先后去过成都、北京、上海等地的老年公寓,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养老方式作了一些调查。“成都的老年公寓搞得真好,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人的需要,环境是园林式,住的是标准间,伙食是四菜一汤,生活有规律,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就是扣子掉了服务员也会给你细心地缝上,还有医护人员对老人的身体健康进行监护,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每天睡过午觉后,我们就去茶园喝茶,一大群老年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好像一个大家庭,真热闹,我心里快活啊……”

日间照料中心:空巢老人的又一个家

白天在社区接受照顾、参与一些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这又是一种新的养老方式,今年6月1日,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成立了。

这是我省首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一进门,如同走进一户人家:四室两厅、160平方米的房屋被非常用心地设计过,整洁而温馨。这里有客厅、餐厅、卧室、厨房,还有种满花的小花园,天气好的时候,老人可以在这里晒太阳。和家里不同的是,这里的客厅是老年人的活动场地,一面墙宽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旁边还有报刊架,老人可以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看书、读报。一旁摆着自动麻将桌,供老人们打牌、下棋、玩扑克。在四个大小不一的卧室里放着十张床,雪白的床单、被子、毛毯一应俱全,每个卧室都有一台电视,床头柜上摆着精致的台灯。平日里老人们就在这里休息。两个卫生间分别装有坐便器和蹲便器,方便老人如厕。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老人们准备中午饭:米饭、带鱼、青菜。

“这里好啊,这里的年轻人对我们特别好。”73岁的张姨是空巢老人,她来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有一个多月了,“以前我一个人,吃饭就是凑合,不饿就行。到了这里,吃饭按时,都是工作人员给我们端到桌子上,有礼貌地叫我们吃饭,吃过饭,我们就下跳棋、打麻将、读书看报,干自己喜欢的事。睡午觉的时间到了,又安排我去睡觉,下午按时叫醒我,吃药的时间到了,又把水和药递到手里,比儿女还贴心啊,晚上,工作人员就把我送回家……我心里可高兴了。”张姨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好。

63岁的颜启彪老人正在阳台上看报,他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看,我来这里以后吃胖了,这里的书也好看。”

颜老师老两口和女儿住在一起,他的爱人还没有退休,因为脑溢血,颜老师的记性受到了一些影响,女儿怕他出门忘记锁门,或者找不到回家的路。这种情况下,颜老师不想出门了,就整天在家里闷着。时间一长,老人变得不爱说话了,女儿怕他寂寞,就养了一只宠物犬给父亲做伴,可是这些,都不能缓解颜老师的寂寞。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成立后,女儿动员父亲白天来这里,一开始,颜老师想不通:这不是把我往外推吗?动员了好几天,颜老师终于答应试试看:不适应的话就回家。

结果这一来,颜老师就不想走了,这里的这些书好啊,有历史的、文化的、养生的,他都喜欢看,做的饭也香,他每次都吃满满一大碗,下午还吃一顿加餐,睡了午觉后,工作人员还领着他出去遛弯儿,还带他参观了博物馆……来这里时间不长,颜老师的女儿发现父亲的心情开朗了,话也多了。

如今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成颜老师白天生活的家,在这里除了吃饭、睡觉外,还有人陪他说话、陪他打牌,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了。

看到老人可喜的变化,女儿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签订合同,希望父亲每天都能开心生活。

“除了像颜启彪这样的常住老人外,还有不少老人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来这里。很多老人中午到这儿来吃饭,或者下午来这里看书、下棋、聊天。”生物园区社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就像托老所,儿女们上班时可以把老人送过来,下班后再接回去,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一种新的养老方式的尝试,目前还在摸索中,已经有10位老人入住,还有很多老人在观望。

今年西宁市要建30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的建设将采取先试点后推进的步骤,下半年全面建成。照料中心将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载体,提供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采取无偿、低偿、有偿、义工等方式。

社区关爱很贴心

在社区里,空巢老人是社区工作的重点。“马爷一个人住,我们总是不放心,每天上班、下班总要过去看看。”中华巷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奶奶,你这几天身体怎么样,我们要来看看你,你不出门吧?”记者在石坡街社区采访时,社区书记王家香正给前不久摔伤了腿的曾植梅老太太打电话。

年过古稀的空巢老人曾植梅因为意外摔伤而卧床,在石坡街社区居委会的号召下,党员李国荣与老人签订了党员与残疾人一对一帮扶协议书。这样一来,老人不用出门,社区组织医生上门给老人检查身体,还有康复训练。

记者了解到,每年的大小节日,社区都会与辖区里的孤寡老人、贫困户、空巢老人一起过节。通过这些活动,老人们在感受喜庆气氛的同时,更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情味。

过年过节时是社区工作人员最忙的时候,他们给社区里的五保户、军烈属、特困户送去生活必需品,还从辖区单位里争取资金给老人粉刷墙壁、购买取暖设施。

社区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琐事,但小事不小。在社区的帮助下,空巢老人们正是通过这些小事感受着浓浓的社区邻里情。

志愿者陪空巢老人聊天

今年5月,西宁虎台办事处医财西社区招募了一批青年志愿者,让他们和空巢老人结对子聊天。“当年我年轻的时候,长得挺帅的……”张老幽默的一句话惹得大家笑了,老人们给志愿者们讲他们的人生经历。“老人饮食要清淡一些,晚上不能吃太饱……”两名志愿者给一位老人讲起了保健知识……

青年志愿者和老人们聊着。老人们神采奕奕,讲述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有些不爱说话的老人听志愿者们说学校和家乡的事情,不时捂着嘴笑着。一位老人说:“看到他们,仿佛看到了我们年轻时候的样子,我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

这个社区组织辖区20位空巢老人与志愿者结对子。两名志愿者对应一位老人,签爱心服务卡,结成对子。志愿者每月最少要到老人家中走访两次,陪老人聊天,将老人的困难和需求反馈到社区,帮助老人清理卫生、整理家务。社区每月还会开展一次社区空巢老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交流谈心活动。

或许,只有在老人们离开人世之后,儿女们才会明白这种亲情的损失有多大,那是无法弥补的遗憾。其实,大多数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子女们的关爱。让我们共同给老人一个快乐的晚年!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十六

核心提示:天开始冷了,忙碌中的你是否还记得家中牵挂你的老人?社会中有一个群体值得我们倍加关爱,这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据全国老龄委统计和信息工作座谈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个别老城区的“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80%以上。据了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报记者带着一份关注走访了部分“空巢老人”。

见习记者 肖莎莎 罗诚浩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虚大于物质匮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也许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觉得无所事事,要么在家静静守着空荡荡的房子,要么在养老院里等待吃饭的时间。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独居生活了20xx年的黄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样,无法与儿女共享天伦之乐,只有闲时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开玩笑逗逗乐,才是他一天最开心的事情。

住在清宁坊的梁秀霞说,自己今年七十七岁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来可观的退休金足以支撑日常的生活,但是儿子下岗,儿媳妇又身患重病,昂贵的治疗费用致使家里生计困难,后来儿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来自己独自生活。平常打扫自己门前的街道和摘晒鸡蛋花是唯一的乐趣。随后,记者走进梁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旧的瓦片屋顶,窄小的客厅里摆放着掉了漆的破旧的桌椅,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只有瓶瓶罐罐摆放得整整齐齐。

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梁秀霞这样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围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区有亲戚也很少走动,因为他们一个人生活惯了,没有什么事,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生活依靠】★★★

热心乡邻及时相帮

由于没有电话,梁秀霞基本上联系不了自己的儿子,“有什么特别的事,只能去邻居家里‘借打’。”梁秀霞说,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么事情,也是邻里互相帮助。

邻里的帮助也许是空巢老人解决一些困难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了。 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我们的上班时间,许多事情居委会可以帮老人家解决,但是晚上或者周末就很难了,而且老人的病痛发作大多在夜晚,邻里间及时的帮助是最有效的办法。”

而对于黄伯昌老人来说,邻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于乡里,倔强好强的他说:“认识的一个乡里住得离我家不近,偶尔他会问我要不要帮忙,有没有困难,但真是有困难了打电话过去,等他赶过来,恐怕也不及了。”

【问卷调查】★★★

过半空巢老人孤独感强烈

现代生活节奏较快,许多子女忙于工作,对家中老人的关心不够,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独,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渠道。“作为子女的我们即使再忙,也应该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尽孝要及时。”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说道。

在记者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独或非常孤独,精神缺乏慰籍;在与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尔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为37%;在人际交流与健身娱乐参与方面,很少参加或者不参加的达50.6%。由于与子女来往交流不多以及对外互动活动参与率不高,超过半数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户走访几位“三无”空巢老人时了解到,端州区政府雇请专人每天为其提供免费上门搞卫生、买菜等服务。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目前仅限于“三无”老人,绝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难“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该项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未能全面铺开。

【外地游子】★★★

儿女不在家,健康是牵挂

“高中时候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能力考一个远一点的大学,越远越好。结果就在这个地方扎根了,结果远离父母了”,20xx年来到肇庆学院念书的陈女士,如今已经是孩子的妈了,来自山东的她乡音未改,却已经离开家乡20xx年了,每逢佳节,陈女士总会在电话里给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因为现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过年的时候回家看望二老,陈女士的孩子已经5岁了,可每次见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妈菜都少吃了几个,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来肇庆工作有3年了,他说自己是家中独子,父母对他的牵挂特别强烈,经常打电话要他回家,“现在父母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我出来想多赚点钱。”李永生说他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去给父母,让他们生病了也能够放心去看病,因为不能陪在老人身边,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时最大的牵挂。

龙应台这么比喻:“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记者接触过许多在肇庆定居的外地人,他们其实是很关心家中老人近况的,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与游子们的距离也许是一条河、一座山、一条路,身在外地的他们,也许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听到父母在家乡过得健康平安,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机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养”的根本

高龄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进一步凸显,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市老龄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长黄学武在《20xx—20xx年度肇庆市老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情况汇报》中提到,如今全市总人口422万人中,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2.9%;到20xx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58万人,约占常住总人口的13.8%;8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6.5万人,占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经超过30%。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老龄事业”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要求。20xx年,全市共投入老龄工作经费104万元。全市城乡贫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xx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于2200元的农村家庭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全市城乡人均月低保标准273元、226元;人均月补差173元、108元,能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级共投入老年福利事业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全市现有老年活动中心(站、室)151个、门球场48个、敬老院110间、星光老年之家118间、光荣院6间、老年公寓1间,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复中心,设置床位有100张,对缓解城区养老床位紧缺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从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认为,建立健全关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实现“老有所养”的根本所在。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许多老人总是说“很怕生病,怕自己走不动路,到那时一边怕远在外地的孩子担心,一边怕自己不能再两地跑”。虽衣食无忧,但亲情的别离让他们的生活总徘徊在一句古话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诗句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不是形容爱情,而是作为现在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不管儿孙身在何地,总让老人们牵肠挂肚。其实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这样,心里非常渴望儿孙陪伴左右,思念的煎熬是无法言语的,在外的游子们常回家看看吧。面对这些曾经为儿女奔波辛苦的老人,我总是在想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不做好养老工作,那明天我们自己又如何养老呢?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如何让更多的老年人,甚至是空巢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将成为今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厄待解决的问题。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十七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夏天是西宁的好时节。

街道上,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迈着急匆匆的脚步,为了生活打拼。远处,几个孩童在追着踢一只足球。转个弯,拐过楼,就在街道的另一边,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说着昨天的天气和儿女,这是他们永恒的话题,他们用昏花的眼睛注视着不时走过的路人,好像离这个社会很远……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

郭奶奶们的日常生活——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之一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郭少华就是这样一位空巢老人。她是很多空巢老人的一个缩影。

7月13日,在中华巷社区,记者正好赶上社区工作人员看望郭少华老人。

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前不久摔伤了胯骨,做了一次大手术。来到一幢居民楼前,上了三楼,敲了半天门,一位头发花白的清瘦老人扶着墙开了门。

74岁的郭少华老人艰难地挪动着身子,慢慢地扶着桌子,从老人紧紧皱着的眉头可以看出,每一次挪动,老人都要忍受巨大的疼痛。

老人家里到处都是喝过的一次性杯子,衣物也散落在沙发上,简直没有落脚的地方。老人歉意地说:“儿子回来过,他现在给我联系敬老院去了,你们将就着坐一下,家里乱,我也没办法收拾。”

记者注意到,老人的窗前贴着一张纸,纸上大大地用黑色字体写着三个字“关电灶”。这是老人的儿子怕她忘记关电灶特意写上去的。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没摔伤前是个非常干净利索的人,平日里买菜、做饭都不成问题,家里也是窗明几净,地板擦得格外亮。

“奶奶,你怎么不小心摔倒了?”记者一问,老人显得很懊恼,简直快哭出声来了:“我就不应该出去,我不小心摔伤了,给儿子带来了这么多麻烦。”

原来,老人在34年前就失去了丈夫,当时,儿子只有6岁,为了儿子,当时只有40岁的郭少华没有再成家。

孤儿寡母,两个人的生活着实不易。为了把儿子拉扯大,郭少华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她在福利院帮着看孩子,在工地上帮着做饭,辛苦挣来点钱,才能给儿子吃口饱饭,娘俩没有房子,住过窝棚……

看到母亲的辛劳,儿子小学毕业后就坚决不肯上学了,他要靠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和妈妈。儿子从小就开始卖水果、洋芋、烤红薯,还摆过地摊。“娃娃也是为了养家,没学上文化。”老人遗憾地说,“现在他也没有正式工作,在兰州打工经常不着家,这次我摔伤了,娃娃回来了,又让娃娃花钱了,还耽误娃娃挣钱……”老人说起这些眼泪快掉下来了。

老人现在每月有五百多元的补助,还有低保金,生活还算过的去。

“还是好心人多。”说起自己摔伤的事,郭少华老人这样说。老人患有白内障,视力很差,可是呆在家里很孤独,就想出去转转,结果在小游园不小心一脚踩空摔倒了,是路人发现后把她抱起来送到了家里,社区的工作人员帮着把她送到了医院做了手术,还通知了老人的儿子。

说到这里,老人拿出了一包袜子硬要送给社区的两位女同志:“我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这几双袜子你们拿着穿穿……”

“我出院在家里的这个月,儿子做饭给我吃,他有时候气得骂我,说‘不让你出去你偏要出去’。我理解他,他脾气发完了也就好了。我受了那么多苦把他拉扯大,他也疼我……可是我不能天天靠他呀,他也得出去挣钱啊,我想去敬老院,听说敬老院也不错。”

“儿子平时最担心我出门,怕我出意外。可我一个人孤独得很,早上喝上一碗奶茶,中午吃上一口馍馍,不饿就行,我就不想一个人在家里,老是在外面转,听听别人在聊什么,看看公园里的花草,天黑了我就回家睡觉。”

我们走的时候,老人的儿子还没回来,他去联系敬老院了,老人因为怕连累儿子,要求去敬老院,在那里至少一日三餐有人管……“我想儿子的时候就给他打个电话,能听听他的声音,就像见了面。”

的确,对那些身体有病的空巢老人来说,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

对自己有信心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

可是有的空巢老人却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很妥帖。

见到马生荣老人时,他正和一群老人在树阴下乘凉。

年轻时学医的马老很注重身体健康:“生命在于运动,要对自己有信心。”三年前,老伴去世,马老成了空巢独居老人,可他不想和儿女住在一起,他说:“儿女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也是一大家子人,我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每年春节,是一大家子人相聚的时间。

马老一天的主要事情就是锻炼。

“人老了,没瞌睡,我早上5点就醒来了,醒来后我不急于起床,就在被窝里锻炼。做一做老年操,按摩鼻子、眼睛、太阳穴、手臂。正式起床后,我就锻炼腿,踢一踢、蹬一蹬,活动一个多小时,我就出门了。外面的空气好,出去呼吸点新鲜空气对身体好,就算是下雨,只要雨不大,我还是打着伞出去。我给自己规划了五条路线,沿着这五条路线走,来回需要三个小时,边锻炼,边看风景。”

马老是个乐观的老人:“我心里有事也从不多想,因为想了也没用,思想要乐观,生活简单、朴素。”马老的早餐是牛奶鸡蛋,晚上自己下面条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别给儿女添麻烦。”马老去年生了一次病,要靠双拐才能行走,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老人坚持锻炼,现在,腰腿好了,扔掉了双拐。马老说:“人老了有病不要怕,要有决心、有信心……”

想办法打发日子

一个人的日子孤单又漫长,今年87岁的金奶奶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她老伴早逝,有一子一女,都不在她身边,身体还算硬朗的她独自生活在一套建造于上世纪70年代的老单元房里。

金奶奶家是两居室,窗户玻璃上蒙着厚厚的灰尘,屋子里的光线很暗,一张床占去了房间的大部分,床上堆着很多被子,布满了灰尘的床头柜上摆着几样常吃的药和一台现在很少见的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我从企业退休,如今每个月有1500元的收入,这些钱对我来说足够花了,我的生活没问题!”金奶奶说。

金奶奶的儿子每个月从大通来西宁看望一次母亲,电话则是天天有。金奶奶是个要强的人,她说:“我尽量不让儿子来看我,给他减轻负担,他那里也是一大家子人。”一日三餐,金奶奶自己简单做一点:“早上蒸鸡蛋,中午米饭,晚上做点疙瘩汤。”

金奶奶每天必做的事就是开着电视和同院的吴奶奶聊天,可是吴奶奶记性差,好多事情记不得了。两个人聊着聊着,吴奶奶就会问:“我有几个儿女啊,是三个还是四个,我家住哪里啊?”“我的记性比她好,到了时间,我就把她送回家。”金奶奶骄傲地说。

70多岁的史奶奶每天和老伴分头在小区里散步,不到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游园里,望着满园景色和来去匆忙的路人发呆。“家里也冷清,老伴耳聋,说话太困难。”史奶奶有5个孩子,只有在周末时有的儿女会过来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们。”

这些老人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空巢老人,他们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里孤独和寂寞。

孤独,空巢老人的心病——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之二

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年轻人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学习、教育子女上,却或多或少地忽视了老人……

“我不怪他们”

这是一间收拾的非常整洁的屋子,房顶和四周的墙壁显出斑驳的样子,显然很久没有粉刷过了,屋子里的家具也很陈旧,虽然上面的油漆已经脱落了大半,可是依旧被擦得非常干净,桌子上几盆常见的花,迎着一楼仅有的一点阳光,顽强地生长着。这就是郎佩茹老人的家。在尕寺巷社区,大家都叫她老奶奶。

别看老奶奶已经84岁了,没想到,她还抓过小偷。

两年前的一天,两个男青年在院子里找人,老奶奶见了问他们是干什么的,就在说话的当中,他们中的一个乘机溜进了老奶奶家。老人觉得不对劲,连忙回家,看见床上放着一把菜刀,柜子上的两块钱不见了,一个神色慌张的男子正准备出门,老人一把抓住他,问:“你在我家里干什么?”男子威胁说:“你不放手我就砍死你。”老人一点也不怕:“你砍吧……”任凭男子怎么挣扎,老奶奶紧紧抓住他不放,这时,楼上的邻居拨打了110,警察赶来后直夸老人勇敢。

老人没有子女,年轻时收养了一子一女,现在他们也已经六十多岁了。“儿子很多年没来看过我了,我们没有什么来往,有时候很伤心,可是想想我也不怪他,现在就算是亲生的儿子,也不一定会来看我。女儿还好,每年来一次,给我把床单和沙发套这些大件洗一下,我自己的衣服还可以自己洗。”说起儿女,老人很豁达。

为了省煤,她用早上的一炉子火做好一天的饭。早上做米饭,中午随便吃点馍馍。晚上就用开水泡米饭、吃剩菜。“一年下来,我的取暖费至少要1000元。我平时舍不得用煤。”“卢沟桥事变那年,我和家人一起从上海逃难,路上我和家人走散了,从此再也没见过我的亲人。我没有亲人,我最怕过节,别人家都是团团圆圆,可是我二十多年来一直就一个人……”一提起此事,老奶奶十分难过,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吃过早饭,老奶奶要去院子里拾垃圾。

这是一位可爱的老人,她坚强乐观,用每个月二百多元的低保努力维持着自己的生活。

老人在老伴去世后一直独自生活,21年来,她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我有衣服,不用买,还能穿。”老人说着,扯了扯自己的衬衣,衣服上面有几个小洞。“不过我的毛衣全部烂了,还有一件可以穿。”老人的衣服全部洗得干干净净,整齐地叠放在柜子里。两床蓝底白花被子也很干净,全部叠好放在床上,还被老人细心地用毛巾包着。

老奶奶告诉记者:“我出来进去总是一个人,习惯了,邻居们对我都很好,他们可能是怕我闷,喜欢和我开玩笑。”

社区就是她唯一的依靠。老人说:“社区就是我的娘家,我有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社区,上次电视坏了,也是社区找人给我修好了。”

社区的工作人员也喜欢这位坚强乐观的老奶奶,她们下班后路过老奶奶家时总要朝屋子里招招手,因为他们知道,孤独的老人这时总是在窗户边微笑着看着他们。

好在现在她的身体挺健康,到了晚上,还能在灯下穿针,看报纸。临走时,老人紧紧抓住记者的手说:“你一定要常来啊,来看看我……”眼泪在她的眼眶里打转。

盼着儿女来看我

下午的阳光斜射过来,穿过阳台昏黄的玻璃之后,已经不再那么刺眼了。

在刘奶奶五十多平方米的家里,记者见到了刘玉珍老人:“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74岁的刘玉珍老人的一句话道出了许多空巢老人的心态。家住尕寺巷的刘玉珍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她的丈夫去世快三十年了。这么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挖土方、干体力活把6个儿女拉扯大了。供他们上学、给他们找工作、结婚,等忙碌完了,自己也老了。儿女们工作忙,每个星期来看她一次,每次都提着好吃的,“以前生活困难,想吃好点没有条件,现在生活好了,可是好多东西吃不成了。”因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她要忌口。

刘奶奶最高兴的事就是儿女们来看她,说起儿女,刘奶奶一脸的高兴:“我的娃娃们把我领上飞机也坐了、北京也浪了、澳门也去了,我还是挺幸福的。”刘奶奶每个月有五百多元的退休工资,儿女还给她钱,钱是够用了。可是一个人呆在家里心里发急、发慌。

和记者聊天的时候,刘奶奶手里捏着一顶凉帽:“你看,家里我一个人坐不住,想出去走一走,孩子们都有工作,都忙,周末回来看看我后就都各自回去了,平日里就只有我一个人,我一般都是转到天黑才回来,随便吃点就睡。”

得为儿子想办法

有的空巢老人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可是,他们还不得不为生活困难的儿女想办法。记者见到张生兰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弯下腰在垃圾箱里找饮料瓶子。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今年65岁的她原本和丈夫相依为命,丈夫退休后又在一家单位看门房,每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日子还算过得去。3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张生兰一个人。为了生存,张生兰把房子收拾了收拾,自己住一间,把其他两间租了出去,“这样能有点收入,我的两个儿子都没有房子,小儿子今年35岁了,还没说上媳妇,我得为儿子想办法呀……”张生兰摇摇头说:“我的腿脚不好,还要看病抓药,我心里急啊……”

“我们院子里有好多人帮我。”说到这里,张生兰的眉头展开了些:“有时早上我开门,看见邻居把不用的书报放在我家门口,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张生兰家里的房客告诉记者:“老太太很可怜,儿子已经好几年没来看她了,偶尔打个电话回来,还要在电话里和张婶吵架,埋怨张婶……”

还是自己过舒心

在虎台小区,退休老人王勤正在家里画画,除了书桌以外,家里的家具全都蒙着一层灰尘,盆子里的花草也蔫了,因为很久没浇水了。王老的衣服上还有些油渍,可是王老的脸色和精神状态很好。

王老也曾尝试着和儿女们一起生活,可是,生活在一起总是有些不方便。王老告诉记者:“自从6年前老伴去世后,我和儿子一起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身上,总是有很多我看不惯的地方,我最痛恨浪费,有时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那些剩下的菜他们就要倒进垃圾篓,我不让倒掉,下顿热热再吃,可是他们说什么吃剩饭有害健康,不听我的。这让我非常生气,结果弄得大家不高兴。”

“儿子一家住在我这里,说是给我做伴,可是我很累,我得为他们准备中午饭,我孙子总是嫌我做的饭不好吃,一吃饭就要下饭馆,儿子竟然就依着他,我更是看不惯……住了两年,我要睡觉,他们要看电视,我起床了,他们睡懒觉不起床,也可能是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时间一长,大家都不自在,后来儿子一家搬走了,我还觉得轻松了,想吃自己做点,不想吃就凑合一下。我也不整天呆在家里,早上出门打太极、上老年大学学书法,参加各种社区活动,日子安排得很紧凑。”

“我不和儿女一起住,现在他们能够经常来看我,给我做做卫生、陪我说说话,我就满足了。”王老说。

想和人说说话

“我最喜欢过年,过年的时候,我的5个儿女全围在我的身边,还有那些孙子外孙,看着他们热热闹闹地说话,我插不上嘴,可心里高兴。我也最怕过年,过了年娃娃们全走了,就剩下我一个人,我心里空啊,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想哭……我真怕哪天我突然死了都没人知道……”

今年70岁的王秀兰老人独自生活着,老伴去世已经十几年了,儿女们纷纷长大离开了家。两居室的房子里堆满了东西,“我总觉得这些东西还有用,就没舍得扔,儿女们每年回来总是埋怨我把家里弄的像个废品收购站。”老人无奈地说。

“5个儿女,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两个在外地,其他的三个虽然在青海,可是都在州县工作,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儿女们对我好,我没有工作,他们总是打电话或者寄钱给我,让我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我一个老太太,对穿衣服和吃什么都没什么太大的兴趣了,就想和人说说心里话。”

“我有高血压,眼睛也不好,不敢一个人出门,整天就是看电视、躺在床上发呆。”王秀兰老人说。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空巢老人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独居的老人,他们的儿女不在身边,老伴又先走了,平时在家连个说话的都没有,他们甚至把活着就当成挨日子,活过一天算一天。这样的老人最需要社区的帮助,也最需要社会的帮助。

关爱老人,社会在行动——空巢老人生活现状调查之三

养老,不再是一个家庭的事,当爱簇拥着每个需要帮助的人时,无论是否有亲缘关系,都会因为这份付出变得幸福。

老年公寓挺不错

“我有4个儿子,我们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们拉扯大,现在我们老了,不能要求儿子们同样照顾我们,因为他们要生存,要竞争。”崔老挥着手、快人快语地说。今年74岁的他,是一名离休干部,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他的身上至今还留着弹片,他举手投足之间,不免让人想起《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男主人公石光荣。

作为离休干部,崔老每个月有5000元的收入,加上老伴的退休工资超过了六千多。可是他和老伴作为空巢老人,也深深体会到了“老来难”。“老伴身体不好,做不了饭,我做饭也不容易啊,不是切了手就是烫了手,做多了,吃不了,摆在眼前的这一日三餐就成了问题,我和老伴拿着饭盒去饭馆买,日子久了,附近的饭馆的人都认识我。”

经济方面不成问题,可是生活中实际问题还是真切地摆在眼前。

崔老家先后请过三十多位保姆。其中的一位小保姆给崔老和老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们请过一个小姑娘,人很勤快,饭也做得好,每天四菜一汤地做给我们吃,我和老伴高兴极了,把她当做自己的孙女一样对待,给她买衣服、送礼物,希望她能和我们做个伴,干了一个月,小姑娘提出要回家看看,结果一走就没了消息,我们担心她出意外,四处找她。原来小姑娘根本没回家,她直接到饭馆当了服务员。”

找到小姑娘后,她说:“你们对我确实好,可是我在你们家里觉得孤独,和你们老人没话说,这里工资是低,可是有同伴可以玩,有话说。”这次以后,我和老伴伤了心,再也没找过保姆。近七年来,崔老和老伴先后去过成都、北京、上海等地的老年公寓,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养老方式作了一些调查。“成都的老年公寓搞得真好,能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人的需要,环境是园林式,住的是标准间,伙食是四菜一汤,生活有规律,该吃就吃,该睡就睡,就是扣子掉了服务员也会给你细心地缝上,还有医护人员对老人的身体健康进行监护,有病能及时得到治疗。每天睡过午觉后,我们就去茶园喝茶,一大群老年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好像一个大家庭,真热闹,我心里快活啊……”

日间照料中心:空巢老人的又一个家

白天在社区接受照顾、参与一些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这又是一种新的养老方式,今年6月1日,西宁市城北区生物园区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成立了。

这是我省首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一进门,如同走进一户人家:四室两厅、160平方米的房屋被非常用心地设计过,整洁而温馨。这里有客厅、餐厅、卧室、厨房,还有种满花的小花园,天气好的时候,老人可以在这里晒太阳。和家里不同的是,这里的客厅是老年人的活动场地,一面墙宽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旁边还有报刊架,老人可以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看书、读报。一旁摆着自动麻将桌,供老人们打牌、下棋、玩扑克。在四个大小不一的卧室里放着十张床,雪白的床单、被子、毛毯一应俱全,每个卧室都有一台电视,床头柜上摆着精致的台灯。平日里老人们就在这里休息。两个卫生间分别装有坐便器和蹲便器,方便老人如厕。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老人们准备中午饭:米饭、带鱼、青菜。

“这里好啊,这里的年轻人对我们特别好。”73岁的张姨是空巢老人,她来到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有一个多月了,“以前我一个人,吃饭就是凑合,不饿就行。到了这里,吃饭按时,都是工作人员给我们端到桌子上,有礼貌地叫我们吃饭,吃过饭,我们就下跳棋、打麻将、读书看报,干自己喜欢的事。睡午觉的时间到了,又安排我去睡觉,下午按时叫醒我,吃药的时间到了,又把水和药递到手里,比儿女还贴心啊,晚上,工作人员就把我送回家……我心里可高兴了。”张姨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的好。

63岁的颜启彪老人正在阳台上看报,他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看,我来这里以后吃胖了,这里的书也好看。”

颜老师老两口和女儿住在一起,他的爱人还没有退休,因为脑溢血,颜老师的记性受到了一些影响,女儿怕他出门忘记锁门,或者找不到回家的路。这种情况下,颜老师不想出门了,就整天在家里闷着。时间一长,老人变得不爱说话了,女儿怕他寂寞,就养了一只宠物犬给父亲做伴,可是这些,都不能缓解颜老师的寂寞。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成立后,女儿动员父亲白天来这里,一开始,颜老师想不通:这不是把我往外推吗?动员了好几天,颜老师终于答应试试看:不适应的话就回家。

结果这一来,颜老师就不想走了,这里的这些书好啊,有历史的、文化的、养生的,他都喜欢看,做的饭也香,他每次都吃满满一大碗,下午还吃一顿加餐,睡了午觉后,工作人员还领着他出去遛弯儿,还带他参观了博物馆……来这里时间不长,颜老师的女儿发现父亲的心情开朗了,话也多了。

如今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已经成颜老师白天生活的家,在这里除了吃饭、睡觉外,还有人陪他说话、陪他打牌,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了。

看到老人可喜的变化,女儿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签订合同,希望父亲每天都能开心生活。

“除了像颜启彪这样的常住老人外,还有不少老人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来这里。很多老人中午到这儿来吃饭,或者下午来这里看书、下棋、聊天。”生物园区社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就像托老所,儿女们上班时可以把老人送过来,下班后再接回去,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这是一种新的养老方式的尝试,目前还在摸索中,已经有10位老人入住,还有很多老人在观望。

今年西宁市要建30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项目的建设将采取先试点后推进的步骤,下半年全面建成。照料中心将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载体,提供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对老年人提供的服务采取无偿、低偿、有偿、义工等方式。

社区关爱很贴心

在社区里,空巢老人是社区工作的重点。“马爷一个人住,我们总是不放心,每天上班、下班总要过去看看。”中华巷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奶奶,你这几天身体怎么样,我们要来看看你,你不出门吧?”记者在石坡街社区采访时,社区书记王家香正给前不久摔伤了腿的曾植梅老太太打电话。

年过古稀的空巢老人曾植梅因为意外摔伤而卧床,在石坡街社区居委会的号召下,党员李国荣与老人签订了党员与残疾人一对一帮扶协议书。这样一来,老人不用出门,社区组织医生上门给老人检查身体,还有康复训练。

记者了解到,每年的大小节日,社区都会与辖区里的孤寡老人、贫困户、空巢老人一起过节。通过这些活动,老人们在感受喜庆气氛的同时,更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情味。

过年过节时是社区工作人员最忙的时候,他们给社区里的五保户、军烈属、特困户送去生活必需品,还从辖区单位里争取资金给老人粉刷墙壁、购买取暖设施。

社区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琐事,但小事不小。在社区的帮助下,空巢老人们正是通过这些小事感受着浓浓的社区邻里情。

志愿者陪空巢老人聊天

今年5月,西宁虎台办事处医财西社区招募了一批青年志愿者,让他们和空巢老人结对子聊天。“当年我年轻的时候,长得挺帅的……”张老幽默的一句话惹得大家笑了,老人们给志愿者们讲他们的人生经历。“老人饮食要清淡一些,晚上不能吃太饱……”两名志愿者给一位老人讲起了保健知识……

青年志愿者和老人们聊着。老人们神采奕奕,讲述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有些不爱说话的老人听志愿者们说学校和家乡的事情,不时捂着嘴笑着。一位老人说:“看到他们,仿佛看到了我们年轻时候的样子,我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不少。”

这个社区组织辖区20位空巢老人与志愿者结对子。两名志愿者对应一位老人,签爱心服务卡,结成对子。志愿者每月最少要到老人家中走访两次,陪老人聊天,将老人的困难和需求反馈到社区,帮助老人清理卫生、整理家务。社区每月还会开展一次社区空巢老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交流谈心活动。

或许,只有在老人们离开人世之后,儿女们才会明白这种亲情的损失有多大,那是无法弥补的遗憾。其实,大多数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子女们的关爱。让我们共同给老人一个快乐的晚年!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十八

核心提示:天开始冷了,忙碌中的你是否还记得家中牵挂你的老人?社会中有一个群体值得我们倍加关爱,这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据全国老龄委统计和信息工作座谈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个别老城区的“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80%以上。据了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报记者带着一份关注走访了部分“空巢老人”。

见习记者 肖莎莎 罗诚浩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虚大于物质匮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也许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觉得无所事事,要么在家静静守着空荡荡的房子,要么在养老院里等待吃饭的时间。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独居生活了13年的黄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样,无法与儿女共享天伦之乐,只有闲时与社区工作人员开开玩笑逗逗乐,才是他一天最开心的事情。

住在清宁坊的梁秀霞说,自己今年七十七岁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来可观的退休金足以支撑日常的生活,但是儿子下岗,儿媳妇又身患重病,昂贵的治疗费用致使家里生计困难,后来儿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来自己独自生活。平常打扫自己门前的街道和摘晒鸡蛋花是唯一的乐趣。随后,记者走进梁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旧的瓦片屋顶,窄小的客厅里摆放着掉了漆的破旧的桌椅,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只有瓶瓶罐罐摆放得整整齐齐。

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梁秀霞这样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围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区有亲戚也很少走动,因为他们一个人生活惯了,没有什么事,不愿意去麻烦“别人”。

【生活依靠】★★★

热心乡邻及时相帮

由于没有电话,梁秀霞基本上联系不了自己的儿子,“有什么特别的事,只能去邻居家里‘借打’。”梁秀霞说,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么事情,也是邻里互相帮助。

邻里的帮助也许是空巢老人解决一些困难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了。 城西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我们的上班时间,许多事情居委会可以帮老人家解决,但是晚上或者周末就很难了,而且老人的病痛发作大多在夜晚,邻里间及时的帮助是最有效的办法。”

而对于黄伯昌老人来说,邻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于乡里,倔强好强的他说:“认识的一个乡里住得离我家不近,偶尔他会问我要不要帮忙,有没有困难,但真是有困难了打电话过去,等他赶过来,恐怕也不及了。”

【问卷调查】★★★

过半空巢老人孤独感强烈

现代生活节奏较快,许多子女忙于工作,对家中老人的关心不够,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独,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渠道。“作为子女的我们即使再忙,也应该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尽孝要及时。”市老龄办工作人员说道。

在记者开展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独或非常孤独,精神缺乏慰籍;在与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尔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为37%;在人际交流与健身娱乐参与方面,很少参加或者不参加的达50.6%。由于与子女来往交流不多以及对外互动活动参与率不高,超过半数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独,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户走访几位“三无”空巢老人时了解到,端州区政府雇请专人每天为其提供免费上门搞卫生、买菜等服务。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费服务目前仅限于“三无”老人,绝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难“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该项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未能全面铺开。

【外地游子】★★★

儿女不在家,健康是牵挂

“高中时候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能力考一个远一点的大学,越远越好。结果就在这个地方扎根了,结果远离父母了”,20__年来到肇庆学院念书的陈女士,如今已经是孩子的妈了,来自山东的她乡音未改,却已经离开家乡10年了,每逢佳节,陈女士总会在电话里给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因为现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过年的时候回家看望二老,陈女士的孩子已经5岁了,可每次见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妈菜都少吃了几个,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来肇庆工作有3年了,他说自己是家中独子,父母对他的牵挂特别强烈,经常打电话要他回家,“现在父母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我出来想多赚点钱。”李永生说他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去给父母,让他们生病了也能够放心去看病,因为不能陪在老人身边,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时最大的牵挂。

龙应台这么比喻:“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记者接触过许多在肇庆定居的外地人,他们其实是很关心家中老人近况的,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与游子们的距离也许是一条河、一座山、一条路,身在外地的他们,也许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听到父母在家乡过得健康平安,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机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养”的根本

高龄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进一步凸显,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市老龄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长黄学武在《20__—20__年度肇庆市老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情况汇报》中提到,如今全市总人口422万人中,60岁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12.9%;到20__年末,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58万人,约占常住总人口的13.8%;8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6.5万人,占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经超过30%。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把“老龄事业”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要求。20__年,全市共投入老龄工作经费104万元。全市城乡贫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__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于2200元的农村家庭纳入低保救助范围,全市城乡人均月低保标准273元、226元;人均月补差173元、108元,能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级共投入老年福利事业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全市现有老年活动中心(站、室)151个、门球场48个、敬老院110间、星光老年之家118间、光荣院6间、老年公寓1间,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复中心,设置床位有100张,对缓解城区养老床位紧缺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从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认为,建立健全关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实现“老有所养”的根本所在。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许多老人总是说“很怕生病,怕自己走不动路,到那时一边怕远在外地的孩子担心,一边怕自己不能再两地跑”。虽衣食无忧,但亲情的别离让他们的生活总徘徊在一句古话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诗句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不是形容爱情,而是作为现在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不管儿孙身在何地,总让老人们牵肠挂肚。其实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这样,心里非常渴望儿孙陪伴左右,思念的煎熬是无法言语的,在外的游子们常回家看看吧。面对这些曾经为儿女奔波辛苦的老人,我总是在想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不做好养老工作,那明天我们自己又如何养老呢?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如何让更多的老年人,甚至是空巢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将成为今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厄待解决的问题。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十九

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全县老年人口7652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9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逐年加快。

调查显示,全县农村60岁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占48.3%,女性16925人,占51.6%。配偶健在18377人,占56.11%,与孙子们同住xx2人,占61.1%,(主要留守照顾孙子所至),单身独居8176人,占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占33.27%。

(主要是80岁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占50.77%),必须参加劳动生产的13906人,占42.46%。既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11925人,占36.41%。有经济收入4321人,占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占51.5%。感到寂寞孤独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占3.6%,空巢老人身体健康良好的10523人,占32.13%,健康一般、较差、非常差的占大多数。

二、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现状

1、经济状况

经济支持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间劳动所得获取经济收入或依靠子女给予的生活费作为生活来源。其收入分布不匀,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贫困的还有12925人,占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占3.75%。因此有78.8%的农村空巢老人仍然经常参加劳动和既劳动又照看孙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状况差(虽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对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

2、健康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够自理,32.13%的老人身体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为较差或非常差。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小部人因为经济原因放弃治疗。99.3%的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8%以上的老人对新型农村合作比较满意,认为能解决看难问题,尤其是“复明工程”对农村白内障老人来说是福音,免费摘除白内障,普遍反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真好。

3、需求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空巢老人有权益保障要求8491人,占25.9%,感到寂寞孤单8340人,占25.4%,需要生活照顾7454人,占22.7%。从老人们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医疗保障,养老金和需要人照顾,分别占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见农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4、闲暇状况

农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较低和经济有限原因,绝大部分老人以串门聊天为主,家庭经济好点的以打牌为次之。加之村级老年协会的文体活动中心、室、场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们户外活动只好如此。在精神层面上,76.5%的老人感觉生活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收入,照顾孙子,忙于种地、又怕生病等几个方面,因为子女多在省外务工,所以子女们主要是给生活费和打电话来慰问老人,很少能亲自照顾,几乎都是一年回来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4.2%。所以,7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全县单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占25.1%。

3、代际差异

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四、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建议

农村老年人问题是突出的民生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因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所以,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云梦,幸福云梦的重要高度,积极应对,综合治理。要遵循“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从农村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党和国家优待政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得到推广和发展。逐步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水平。

2、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从这次调查中看出,全县村级老年人协会建设不足40%,老年活动中心、室、场地更少。村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滞后,严重影响老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村级老年协会守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组织,能直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生活难处和实际困难。

加强乡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3、进一步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农村空巢老人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助老,营造敬老氛围,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县直各部门、各单位、企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在职的年轻人和社会“志愿者”,开展“敬老志愿者”活动,联系一个空巢老人家庭长年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帮助他们疏通渠道,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3000字篇二十

十一回家听到我些们小区一位老人跳楼的事让我开始关心空巢老人的问题。为此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观看了几段空巢老人的采访视频;还走访了我们社区的一个老人公寓。总的来说他们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下面对我这段时间的“调查”做一个简短的报告。

所谓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空巢老人即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子女照顾不周,生活不易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我国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3,其中不乏众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学学会课题组进行了一次城乡空巢老人调研,通过抽样调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觉生活无人照料是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他们来说,吃饭、洗澡、做简单家务已成为生活的最大困境

我曾看过一期关于空巢老人的访谈节目,那画面我至今都记得。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去看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个人住在一个单间,生活很是简单。女记者在老人家待到晚上记录了老人一天的生活,当晚上老人脱下脚泡脚时女记者忍不住流泪了,老人的指甲印长时间为修剪都长变了形。女孩问情况时,老人只是说人老了腿已经弯不上来剪了,女孩把指甲刀从包里拿出来给老人削指甲,只听老人说上次还是几个月前一社工来帮我剪的。

这样的事还很多。20xx年3月,75岁的中科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的陈中伟教授,在上海独居的家中意外坠楼不幸去世。87岁的许大爷独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个小区,今年冬天连续的大雪让许大爷家里“断粮”了,老人无法外出买菜,到了深夜,刚刚忙完工作的外孙才给老人送来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现问题后久等未能解决,无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窝里,给儿子打去求助电话。

二、郁郁寡欢,疾病困扰

“人老了还能有什么盼头呀,瞎过呗!”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凉心态。据报道,今年年初,在山东济南,一周内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杀;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为太想儿女,屡次轻生,在今年重阳节时跳楼自杀。

身体机能衰退、个人价值丧失,没有子女陪伴,都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对生活失去希望。据北京、上海、武汉、厦门等多个地方对城乡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调查显示:心情暗淡、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与人相处,得过且过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杀。

上海老龄办、宁波老龄办入户调查显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与人交流、老有所乐、老有所用。南京鼓楼区对空巢老人的活动需求调查显示: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多组织老年公益活动、创办老年活动室则成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诉求。

北京、厦门、延吉等多个地区关于“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据福建省城乡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显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为无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无助”困境:急病突发无人知晓、慢性疾病无人照料、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疾病问题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现尤为明显。以湖北省农村空巢老人为对象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就医方便的仅占40.7%;面对疾病,有55.6%的受访老人选择“简单治疗”,16.2%的老人会选择“间歇性治疗”,仅21.8%的老人采用“正规治疗”,另有6.4%会“放弃治疗”。上海市老龄办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进行调研时发现,超过90%的空巢老人选择需要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常规体检、定时上门护理、应急救助等等。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会帮助缺位

我国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养”和“医”的问题。我国城乡养老保障现状不容乐观。目前,“养”的保障主要包括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据统计,城市中约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农村老年人中约有80%以上没有任何养老金,许多农民根本不知道养老保险为何物。“医”的保障包括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医疗保障。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使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没有享受任何医疗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数以上。老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难题仍待缓解。

空巢老人养老主要有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方式,而我国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养老仍面临投入服务平台匮乏、专业服务水平不高等系列难题。

机构养老,主要是指通过开办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医疗和娱乐休闲等全方位服务。据调查,全国每年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超过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够居家养老。

这次去我们社区的老年公寓我颇有感触。他们本来是又儿女的,但为了不给 儿女天麻烦他们自愿搬进了老年公寓。他们不但不要子女照顾,还主动帮助他们照看孩子、买菜。他们似乎和其他空巢老人不太一样但他们有同样的辛酸,就是子女对他们的冷漠。子女也就过年时主动关心下他们,而平时他们只是默默的付出,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的,下面是一些解决问题的大致做法个人觉得还比较合理。

一是营造一个全社会爱老敬老帮老的氛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加强传统教育,让每一个人明白,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同时懂得,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关爱老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只有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尊老爱老氛围,老人问题才会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强化老年人口社会服务机制的建设。如,城市社区加大文化投入,让空巢老人更多地融入社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农村结合体制改革,尽快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办敬老院等,推进农村社会福利事业进程;把农村老人养老全面纳入国家劳动保障体系,让老人老有所养,能与儿女早日团聚。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修订完善,对恶意伤害老人案件,司法部门惩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在老人问题中,尤以空巢老人特别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最为严重。因此,家庭、组织和社会要“三位一体”,共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子女外出谋生无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乡(街道)、村组织要把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当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社会要发动好心人服务空巢老人。城市壮大志愿者队伍,带给空巢老人精神关爱.

总之,关爱老人,特别是关爱空巢老人,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