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路交通管理建议篇1
本报2月18日讯(记者黄鹭)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以视频形式召开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省委书记景俊海在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营商环境建设为突破口,掀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热潮,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省委副书记、省长韩俊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江泽林出席。
会议通报全省营商环境建设情况。长春市、吉林市桦甸市、松原市前郭县前郭镇、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四级党组织书记作交流发言。
景俊海指出,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增强创新力、提高竞争力。一要凝聚共识、率先突破、打造优势,推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建设重要论述走深走实走细,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营商环境,像守护健康一样建设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更足更强。二要对标先进、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推进吉林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着力优化市场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审批效率,支持创新创业,服务项目建设;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放”的力度要大,“管”的效果要好,“服”的质量要优,真正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让群众便利;着力优化要素环境,充分保障企业资金、用地、用工、施工等方面需求;着力优化人才环境,更加注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着力优化法治环境,健全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法治吉林建设;着力优化开放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市场开放水平,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进一步畅通经济循环、补齐开放短板。三要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形成合力,建立“五级书记抓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以“五化”工作法推进落实,从严监督考核,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营商环境建设浓厚氛围。
韩俊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坚持以营商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对标先进,确立更高目标,综合施策,建设长效机制,着眼体制顺、机制活、政策好、审批少、手续简、成本低、服务优、办事畅、效率高要求,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提升、再突破,打造极具竞争力的投资发展环境。要聚焦市场评价、企业感受,建立完善要素服务直达机制,做到领导带头服务,政策主动上门,让企业有感、市场有感、基层有感。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实行零容忍。要以项目建设检验营商环境改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保持投资增长良好势头,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省委常委及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省法院、省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有关省直和驻省中直部门单位、各市(州)、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有关金融机构和重点企业、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各县(市、区)负责同志等7000多人在各会场参会。
道路交通管理建议篇2
如何加强县委政法委员会机关建设,充分发挥政法委员会机关领导、管理和协调政法、综合治疗、维持稳定工作的作用,是当前县委政法委员会建设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基本重要课题。本人结合XX实际,谈几点意见与大家讨论。
一、XX县委政法委建设的基本情况。
XX委政法委成立于XX年,现实有干部职工XX人。其中书记x名由县委常务委员会担任,副部级专职副书记x名,兼职副书记XX名,均为实职正科级研究生学历XX人,大学本科学历XX人,大学学历XX人,中学学历XX人,高中学历XX人,平均年龄XX岁。
XX委政法委成立以来,积极发挥政法工作参谋助理作用,在县委、县政府精准领导下、上级政法委领导下,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政法团队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查处理,集中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充分发挥领导、管理政法工作职能作用,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正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主要做了六项工作:
(一)着力构建维护稳定的工作结构。紧紧抓住维护稳定工作,宏观统一安排维护稳定工作,定期分析治安形势,及时研究部署工作,推进安全建设。加强与政法各部门的联系沟通,统一行动,紧密配合,提高政法部门协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稳定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政法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政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建立和推进稳定领导责任制,促进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稳定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各部门共同管理、共同参与的稳定工作结构。
(2)大力提升政法团队整体素质。近年来,坚持不懈组织政法部门开展学习党的理论、渠道、方针政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政法干部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着力提高政法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政法干警执法行为,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教育活动。始终坚持三至上,努力四心,有效解决政法干部法律不依赖、执法不严格、事件不公平、浪费法律等问题,提高全体干部的综合素质。及时组织政法、综治干部培训教育,切实提高政法干部业务技能和执法水平。
(三)不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从强化执法纪律监督开始,逐步改善政法部门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强化规范执法行为的制度体系和团队管理体系建设,制定了《中国共产党XX委员会政法委员会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和《XX政法系统案件评价检查制度》,每年开展二次执法大检查活动,促进政法部门严格依法办案、公正文明执法。针对大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组织特别管理活动,切实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推进政法部门健全规范执法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执行执法公开、执法责任和错误追究制度,促进政法部门执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理顺社会监管机制,精准引导群众监管、舆情监管,营造有利于公正执法的社会环境。
(四)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根据社会治安形势情况,适时组织严厉打击整治斗争,针对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重点行业特点,落实严格管理责任制和监督制度,确保不发生大事故。建立基层治安防范组织,创新群防群治模式,构建基层治安防范网络。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加强部门、单位责任,加强社会管理,将社会成员全部纳入部门等组织管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查机制,加强调查队伍建设,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动员各方参与社会治安工作,构建一体化的社会治安控制体系。
(五)建立健全政法工作机制。坚持宏观科学统一政法工作,充分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健全完善政法委员会会制度,对全县政法工作重大部署、重大事项、重大困难事件进行集体研究安排,有力推进各项工作执行政法部门干部日常管理工作,健全完善政法干部管理机制,同时建立政法工作协调保障工作机制,积极协调政法综合工作,保障政法综合经费,提高政法综合部门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政法干部待遇
二、县级党委政法委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虽然政法委员会建设得到了强有力的加强,但职责职能作用不断加强,充分发挥了领导管理政法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但要进一步适应形势和任务要求,更好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将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委员会改名为社会管理综合管理委员会后,工作领域更加广泛,工作任务更加重要,现有人员、工作机构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工作需求,主要表现在人员、经费、设施、制度等方面。
(1)机构设置不统一,编制、人员不足。政法委员会的体制、编制及其内部设置机构的设置和水平,相关政法部门和省级编制部门共同制定执行,由当地自行决定,各地装修机构的设置不统一,名称不统一,水平不统一。同时,县委政法委承担的任务很重。
巨,但编制相对不足,人员缺少。目前县委政法委有XX人,却有政法委、综治办、维稳办、610办、油区办、见义勇为协会六个单位合署办公,还有执法监督室等内设机构。“小马拉大车”的现状导致工作力量分散,有些工作处于应付被动,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需要,从而使得有些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影响了政法委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政法委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业务经费紧缺,基础设施簿弱,待遇相对偏低。县委政法委与综治办等六个单位合署办公,一套人马几块牌子,属党委综合部门,既无办案收费权力,也无罚没资格,办公业务经费来源主要靠县财政拨付。由于经费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基础设施方面,县委政法委虽说是整个政法机关的中枢,一般都是与县委在同一场所办公,没有独立的办公楼,而且政法委的交通、通讯、办公设施在政法各部门中也是最差的。待遇方面,在工资改革中,政法委干部享受的政法津贴被取消,造成政法委系统的干部与其他政法部门原本相当的工资收入被拉开了档次,使政法委干部职工的工资普遍低于政法各部门同职级干警的工资,极大地挫伤了政法委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三)人员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一是人员结构不合理,“官多兵少”。由于受编制的制约,XX政法委工作人员中,领导职数多,一般工作人员少,科级以上干部有X人,科员仅有X人。二是干部交流困难,人员更新缓慢。政法委难进难出,干部交流渠道不畅,新鲜血液无法及时补充。有X名科级干部在政法委工作已超过X年,最长的达XX年;有X名任职时间超过XX年,最短的也有XX年之久。因此,经常造成工作被动,工作效率低,导致许多政法工作任务完成质量不高。加上政法委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除了要履行县委政法委原有的领导、管理政法部门的职能外,还要承担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等方面的大量具体事务,现行的人员结构和素质已经难以适应繁重的工作需要。
(四)干部协管难履行,政法委权威不高。一是当前县委政法委只是在县委确定人选后才去协助组织部门去考察政法干部,而实质性的“协管干部”,并没有真正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意见》文件精神去落实。二是目前县委政法委更多的是履行知晓权,难以充分履行协管的权力,没有真正确立对政法部门科级干部任用报批备案制度。县委政法委有协管干部的职能,但是对协管的范围、程序、方式没有统一规定,没有具体的操作程序,具体怎么协管、权限到底有多大不明确。三是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县委政法委在履行加强队伍建设这一“重要责任”时往往“力不从心”。政法部门主要领导在级别待遇上与政法委书记相同都是副县级,行政级别的无差距,造成党委政法委协管乏力。
(五)缺乏制度保障,整体效能难发挥。一是尽管县委政法委的职能职责、工作思路和工作原则已经明确,履行职能具有一定的依据。但是,政法委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领导管理政法工作,实际上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保障。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县委政法委的职能开始呈现出复合化、多元化的趋势,除了要履行县委政法委原有的领导、管理政法部门的职能外,普遍要承担维护稳定、平安创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项工作任务。由于县委政法委自身领导管理水平、工作制度机制、力量整合等方面的欠缺,在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多发的特殊时期,要取得更大工作成效难度增大,加上政法委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开拓精神等方面的差异,也影响着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
(六)执法监督难开展,淡化了监管作用。一是县委政法委编制和人员配备数量过少,内设机构不健全,不能形成专门机构管理和专职人员负责,而对政法队伍的监督管理往往是体现在具体的案件上。就算有执法监督机构,但专业人员较少,专业性不强,法学理论水平明显落后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司法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导致县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工作显得力量薄弱,深度不足,影响不大。二是县委政法委在监督当中,多数是过问过问和督促督促,不能从案件的受理到结案后形成一套工作规范。有始无终,抓而不实,削弱了监督的作用。同时,也由于县委政法委没有一定的处理权限,只有建议权,所以县委政法委在监督中,费力不讨好,不愿去深挖细究,从而淡化了监督管理的作用。
三、加强和改进县委政法委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在工作日益繁重的情况下,作为县委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政法委的职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应当具有与其职能相适应的权力和地位,使其在履行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委应赋予政法委相应的职能和手段,包括必要的管人管事的权力以及物质保障能力。一是建议按照中央意见,由省级党委或政法委统一制定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协管干部的有关政策和具体办法,使县委政法委全方位参与对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推荐、考察、选任、管理和监督。重点是县委组织部门支持政法委切实履行好协管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能,对县委政法委协助管理的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任免调动,按照干管权限,由县委组织部会同上一级政法部门和同级政法委,共同考察提出任免意见。根据政法部门工作需要及干部状况,政法委也可直接向组织部或有关部门提出任免、调动的建议。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名单,在报县委组织部的同时,抄报同级政法委和上一级政法部门党组(党委)。考核县级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时,应听取县委政法委的意见。二是建立健全轮岗交流机制,实行政法委机关与政法部门干部相互交叉挂职锻炼,提高机关人员素质,使政法委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优化,切实把中央关于政法委要加强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协助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考察管理政法部门领导干部的规定落到实处,不断树立党委政法委的权威。
(二)提高干部待遇。在当前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下,政法委系统的工作人员与其他政法部门干警一样,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在排查化解突出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及影响较大的案件中,政法委干部都是冲在第一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宣传者,又是实施者,而且政法委要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全县的政法工作、综治平安建设工作、维护稳定工作,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工作压力与其他政法部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政法委系统的干部队伍都是工作最忙、最累、最苦、最紧张的群体之一,所以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建议制定统一的工资、津贴、福利标准,恢复原来“比照享受公安待遇”,或者参照其他政法部门享受干警同等待遇。
(三)加强经费保障。经费保障是政法委机关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足够的办公业务经费,对开展工作必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县委政法委的经费保障工作应引起各级高度重视。要根据政法委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和工作实际,落实经费标准,增加县委政法委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公设施、技术装备和车辆、通讯条件,更好地适应政法工作的需要,并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将综治维稳、禁毒、防范和治理邪教问题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年度专项经费预算,分级负担,按时足额拨付,确保政法委机关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理顺机构设置。一是大力推进政法委系统的机构改革,规范政法委机关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统一内设机构的名称和级别,增加人员编制数量,提高政工部门建制级别,根据当前县委政法委担负的维护社会稳定等各项任务日益繁重的实际情况,加强县委政法委机关工作人员力量,配备必要数量的机关干部,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改革政法系统党组织,建议组建政法系统党委,让县委政法委在领导、管理、监督、协调政法工作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把管人与管事的工作机制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政法系统内各政法部门的党组织设置既有党委,又有党总支、党支部,而县委政法委却只设立党支部。让一个党支部去领导党委(党组),存在逻辑上的混乱,也严重违背了组织原则。建立政法系统党委,既可以实现党对政法工作领导应承担的职责分工,也可以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协助组织部门实施对政法部门的有效管理,又能坚持党管司法机关的原则,强化党内司法监督力度,弥补当前司法监督乏力的问题。
(五)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能够规范县级政法工作的运行机制,从组织领导、责任权力、监督约束、机构设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公正合理、操作性强的政法委工作制度规范。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创新,严格规范各部门、岗位责任,明确工作程序和纪律,提高机关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认真落实政法委员会会议制度、重大事项议决制度等工作制度,根据县委的决策部署,充分运用政法委员会会议制度这一集体领导有效载体,统一政法部门的思想和行动,切实做到组织不越位,支持不干预,指导不包办,监督不手软。
(六)强化执法监督。促进司法机关依法办案,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预防和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确保司法公正是县委政法委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职能作用,配齐配强县委政法委执法监督机构,并赋予相应的调查权、建议权、处分权,加强对政法各部门的执法监督。研究制定加强县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办法和措施,明确执法监督的内容和重点;在目前编制难落实的情况下,抽调具有较高法律知识水平和司法、执法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政法委执法监督部门,强化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执法监督工作人员法律实务能力和执法监督的水平,通过对执法行为和影响较大的案件的监督,确保司法机关公正执法,从源头上防范错案的发生,并通过强化监督,规范和制约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杜绝执法犯法、徇私舞弊的现象。同时把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工作结合起来,把执法监督职能与干部管理职能结合起来,把执法监督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执法监督工作与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严格奖惩。
道路交通管理建议篇3
××镇地处**北部沿海,位于风光旖旎的象山港畔,背靠大陆,三面环海,总面积76.28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1平方公里,现辖有21个行政村,人口16213人。××自古以来物产富饶,民风淳厚豪放,是有名的水产养殖基地。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快速前进。特别是今年国华浙能**电厂落户××,为我镇经济的高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现××镇已被列为临港开发区。200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3.07亿元,财政收入达924.7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
目前,全镇共有中心学校1所,小学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幼儿园6所。全镇初中共有8个班级,教师20人,学生323人;小学共有21个班级,教师39人,学生856人;幼儿园入园幼儿359人。基本建成了农村教育合理的网络体系。
我镇于一九九五年顺利完成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工作,通过了“两基”验收,一九九九年通过宁波市“两高”验收。自县委、县府提出了创建省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之后,我镇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迎难而上,经过多方努力,全镇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实力进一步增强,教育面貌焕然一新。这为我镇教育迈向现代化铸就了广阔的平台,这将为地方经济的辉煌,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将我镇在创建教育强县工作中的有关情况如下:
一、具体做法
1、高度认识,统一领导,努力营造“创强”的气氛。
创建教育强县是全面实现我县人民走上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拉动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创建教育强县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这不光光是县委、县府的事,而是我们全县人民共同的大事、要事,也是我们××人民的重事。
自县委、县府提出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之后,××镇政府立刻把教育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的总体规划之中,把“创强”作为一项首要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日程之上。镇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有关教育发展计划,目标。并且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带队走访每一个学校,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党委副书记、教育副镇长为副组长,教育干事、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强”领导小组,提出了本镇“创强”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方向等。并且把“创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责任考核内容之中,使“创强”工作在我镇真正落实到实处。
今年初,县委、县府向××镇政府下达了有关“创强”的工作任务。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我镇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了。接着,镇政府与各部门、各学校签订工作责任状,主管领导亲自抓此项工作,一层一层落实,一层一层严抓,切实把“创强”工作的各顶内容真正落实到每一个角落。
自年初以来,××镇的“创强”工作逐步加强,镇政府与各部门、各单位、各村经过充分协商,认识到一切工作以“创强”为重,于是,全镇上下展开了一场以“创强”为主要内容的全民运动,镇文广站、各校大力宣传“创强”的意义,各村也积极营造良好的“创强”氛围,使每个家长都知道“创强”工作,使每个群众都认识到“创强”工作的重要性。
各校在“创强”工作中更是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到“创强”工作中来,每个学校都争创“强校”,使各学校的管理及日常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推动了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使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深入人心,经过努力,我镇形成了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为龙头的办学体系,使我镇的教育得到了优化。
2、政府重视,社会筹资,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
教育要发展,投入是关键。我镇在教育的投入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实现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筹资为辅的体制,使办学条件和教育设施得到切实改善。
伴随着我镇的工业产值逐年稳步增长,教育附加费也逐年增长。为保证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镇政府力保“三个增长”、“两个提高”,做到足额征收,专款专用。自2003年至2005年教育附加费这一项收入就已累计达215万元,镇政府已将教育附加费全额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上,重点用于危房改造和新建校舍上。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镇这个大家一向以来群从基础好,集体观念强,对公共事业十分关心,对教育事业更是热心。自1999年开始,我镇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危房改造、新建校舍工作。但要彻底改变我镇原来的教育格局与面貌,单靠镇政府的能力一下子难以达到。我镇在原来,除中心小学外,其余中、小学校舍都是危房和破旧校舍,教育基础建设较为薄弱。但自从要建造校舍的消息传开以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出力,就2003年10月至20xx年9月这一年的时间里,我镇自筹资金达到300万元,其中企业家捐款达140万元,建成了中心小学新校舍。2003年5月,当镇政府决定要建中学的消息传开后,××镇的社会各界又一次掀起新一轮捐款浪潮,各位企业家纷纷解囊相倾。宁波生命力集团老总尤明杰早在20xx年就出资15万元资助建造镇中心小学,这次又划拔了30万元捐助学校。他的一番肺腑之言更是道出了一名××人的"心声,让人感动。他说,加快××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我们也有责任,我曾当过民办教师,深知教师的辛苦,只有改善教学条件,才能让他们安心为我们家乡工作。华东机电刚刚征地150亩建了新厂房,总经理尤孝文听说家乡建校舍缺钱,硬是挤出40万元无偿捐给学校。宁波福托有限公司老总尤林茂也捐了30万元。宁波天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江峰搪铝、三木、变流设备等企业老总们都来了,相继解囊相助,又一次捐得150万元,至20xx年8月,顺利建成了投资280万元的中学新校舍。到今年,当再次要建造镇中心学校教师宿舍与薛岙九年一贯制新校舍的消息传出后,薛岙及峡山的企业家们又一次捐款相助,到目前资金已到位,并成功招标。峡山经济合作社早在制定建设规划时,就把当时被称为“夹心肉”的黄金土地无偿提供给学校,一共40亩,不久又预留30亩用地作为学校长远发展之用。真可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正因为如此,所以我镇的诸多教育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到20xx年下半年投资300万的薛岙九年一贯制新校舍及投资120万元的中心学校教师宿舍相继动工建设并建成后,届时,我镇将全面告别身处破旧校舍的历史,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基本达到省、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标准的要求。
3、合理布局,夯实基础,逐步走向教育现代化。
学校要发展,规划是龙头。只有合理布局了,学校的现代化才会得到保障,才会得到发展。
我镇原有小学八所,地域分散,办学规模偏小,基本上是一村办一学,生源不集中,校舍破旧问题突出,这样师资力量得不到合理的分配,并且由于学校的分散,各村经济能力有限,大多数小学还存在着危房的问题,办学条件极差,制约了××镇经济发展的后劲力量。1998年,镇政府到现场办公,做出撤并学校的决策。为了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化了大量的精力,终于做通了村民的思想,使村民从落后的村族观念转移到正确的科学思想观念上来,从而成功撤并了2所小学,到20xx年中心小学新校舍建成后又乘机撤并了4所小学,现只剩下中心学校和薛岙小学两所。学校数量减少了,财力也集中了,办学的力量自然也就加强了。2003年镇初中新校舍建成后,在县教育局领导及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把镇初中和镇中心小学合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镇中心学校。并规划到20xx年九月,把薛岙初中教学点和薛岙小学合并成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薛岙学校,现薛岙学校已成功招标,马上将动工兴建。这样全镇学校调整为两所,从而做到合理使用经费,资源共享,均衡教育,减少重复建设,从而达到提高办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减少学生流动,使生源稳定并充足。使我镇的办学方向成功走出了一条由“小校”到“大校”,由“大校”到“优校”,由“优校”到“强校”的道路。
随着中小学新校舍的建成,配套设施和相应的设备也逐步跟上,除20xx的镇政府拨款20万元建成小学食堂和学生餐厅外,2003年又拨款40万元建好中学食堂和学生餐厅,使食堂和餐厅符合卫生安全规定,经县卫生监督所检查合格,另外又投资40万元建造与新校舍配套的活动场地和校园绿化。中心学校的中学部还在今年配齐音乐室、劳技室等设备,目前在办学设备方面已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办学设施的要求,办学条件已得到明显改善。
4、强练功底,提升素质,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
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在我镇遍地开花,跟据县委、县府颁发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我镇在办学思路上也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特色的运行机制。
要办好学校,除了硬件条件外,还要有好的教师,现我镇小学教师学历均在中专以上,合格学历100%,中学教师学历均为大专学历以上,合格学历100%。并积极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高学历培训,每年镇财政都拨出一部分经费奖励获得高学历的教师。近几年来,参加并获得大专学历的小学教师共有18人,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56.25%;中学参加并获得高学历的教师共有7人,占中学专任教师总数的46.67%。在县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和指导下,我镇让全体教师都参加校本培训、按需培训。近几年来,广大教师参加了教师基本功培训、新大纲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教育科研培训等。通过培训,教师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有教育教学论文在县里、市里获奖;不少教师被评为教坛新秀,极大地提高了我镇广大教师的业务素养。
在学生思想上,我们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几年来,中小学都获得“县文明学校”等称号,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0。尤其是中心学校的小学部还被评为“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省十佳少年科技校”、“县安全综治先进集体”和“少先队县雏鹰大队”等荣誉称号。学校还非常重视安全教育、卫生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优化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每个学校常年开设教研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心学校还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课,注重体、艺、科技教育,形成了富有我镇特色的书、画、数奥等教育科目。如在小学开展的艺术和科技等特色活动中,经常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近几年,学生书画作品在县、市获奖的累计达四五十人次;学生舞蹈与器乐等多次获县级以上奖项;数奥兴趣小组的学生多人次在县里获奖,并闯入决赛,获全国二、三等奖。
通过素质教育,学生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得到了个性的充分发展,也使我镇的教学质量常年名列全县前茅,为高一级学校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尤其在20xx年的中考中,四个班级212人参加考试,**中学正取生达8人,超过分配指标一倍以上,被知恩中学录取的达17人。在风华书院招生文化素质测试及小学毕业考中,历年成绩都名列农村学校的前茅。这些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我镇的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一份付出,一份回报,正是在我们××镇政府的广大工作人员、尤其是学校的教师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艰苦创业、辛勤劳作之下,源源不断地为教育事业输入各种养分,我镇的教育事业才会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才会如此蓬勃发展、永保活力。才会使地域面积小、人口小的××小镇打造成教育强镇,经济强镇,在**之中屈指一数。
5、改革创新,持续发展,整体盘活教育的潜力。
教育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是全面推进素质的根本保证,也是当今社会发展时教育的要求。在我镇的教育事业上,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有益的发展道路。
自镇教委机构撤销以后,成立了镇教育经费结算中心,各校财务工作统一由结算中心管理,使财务制度得到了规范,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在镇教育结算中心的统一领导之下,合理、有序、有利地利用,真正做到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在学校管理体制上,实行中层领导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通过自荐、资格审查、演讲、考评和公示等程序,使一批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走上了学校中层领导的岗位,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领导班子,使学校的老师更发挥出其内在潜力,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我镇在教育工作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镇政府在政府工作中明确制定全镇教育的计划,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扶持成人教育、幼儿教育。
在基础教育中,为了巩固“普九”的工作,每学年都做好摸底排查工作,逐个对照学龄儿童入学情况,制定好各种各类表格。对不明情况的学龄儿童,派专人专门登门拜访,摸清情况,落实学校,绝不使每一个学龄儿童流失在外。不断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不断规范收费工作,使学生满意,使家长满意,使社会满意。正因为如此,自1996年以来,中小学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都达到100%,初中升学率达到80%以上。
学前幼儿教育也有长足发展,全镇现有6所幼儿园,其中镇中心幼园为国有民办,其它均为民办。在幼儿教育的师资队伍中,许多优秀的教师扎根农村,其中有三名教师为公办。这样我镇的幼儿教育形成了以镇中心幼儿园为中心,辐射全镇的格局。
弱势群体在我镇的教育问题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全镇共有54名特困生,我镇通过与各单位、全体党员、干部结对子的形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并且学校还采用减免学杂费,社会各界捐赠的形式,使一批在经济上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能安心学习。对外来民工子女,针对民工为我镇、我县的经济做出不少贡献但经济相对困难的情况,采取一系列减免借读费的优惠政策,畅开接纳民工子女,使民工子女能得到教育,使民工安心为**工作。
成人教育也稳步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在水产养殖这个品牌上大做文章,针对××地处沿海,水产养殖较多的特点,成校特地请有关技求人员下乡为渔民讲解知识,有时深入海岛为渔民服务,收到了不错的成绩。
二、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
(1)全镇6—11周岁儿童1092人,已入小学1079人,已入初中13人,入学率100%。
(2)全镇12-14周岁少年740人,已入小学140人,已入初中550人,初中毕业50人,入学率100%。
(3)6-14周岁残疾儿童1人,已入学1人,入学率100%。
(4)小学毕业生135人,已毕业135人,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生167人,已毕业166人,毕业率100%。
(5)小学毕业生135人,升入初中135人,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166人,升入普高46人,升入职高88人,升学率80.24%。
2、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4952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42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11424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9.69平方米。
(2)学校装备
教学仪器:中心学校达到i类;薛岙小学达到iii类。
电教设备:中心学校达到ii类;薛岙小学达到ii类。
音乐、体育、美术器材、劳技器材:中心学校均达到规定要求。
图书:19444册,生均16.49册。
电脑:63台,平均每18位学生1台电脑,达到省平均水平。
中心学校体育运动场地10200平方米,相关体育设施正在建设完善中。
3、教师队伍
(1)小学教职工总数39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大专学历18人,中专学历14人,学历达标率100%。继续教育参加率100%;校长培训率100%。
(2)初中教职工总数20人,专任教师15人,其中大专学历8人,本科学历7人,学历达标率100%。继续教育培训率100%;校长培训率100%。
4、教育经费
(1)教育附加费征收
20xx年48.49万元
20xx年61.87万元
20xx年105.6万元
(2)年生均教育事业费
小学:20xx年953元;20xx年1593元;20xx年1970元。
初中:20xx年868元;20xx年1376元;20xx年1959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对照教育强县的要求,我镇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主要是:
1、校舍不够完善。虽然我镇已加大投资力度,建造了镇中小学的教学楼和师生的食堂、餐厅,但还未建造师生宿舍,使师生只能暂住于教学楼上,影响了教学辅助房的正常发挥。
2、设施不能满足。教学仪器劳技、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设备按教学需要还有较大距离,电脑及有关电教设备体育设施、图书等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3、生源不足。虽然中心学校合并后已基本达到18班,但初中的学额不足,生源外流现象比较严重。明年的薛岙九年一贯制学校也只有9班。
虽然我镇的教育还存在着以上几个不足,但我们会加倍努力克服,争创教育的辉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计划投资100万元,力争在20xx年3月份前建成中心学校师生宿舍。
2、配齐中小学劳技室、音乐室、美术室及教室“四机一幕”等设备;并且发挥图书室功能。
3、争取生源不流失。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师资水平。并提高教师地位,使优秀教师安心本镇的教育事业,使本镇的教学质量在全县独树一帜,使学生满意、家长认可、社会赞同。并且全免民工子弟入学借读费,以此来吸引民工子弟生源。
4、完善成人教育,发挥成人教育中心的作用。
5、建造田径运动场,明年首先建造好校内田径场及相关的活动设施,其次把峡山经联社规划的运动场土地用起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在20xx年前建造好标准运动场。
6、推进教育改革,办好特色学校,使××教育成为我县的一个窗口。
我们相信,不管我们将要面临的发展道路如何曲折、如何艰难、如何漫长,只要通过我们全镇上下干部、教师、群众的共同协作、共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镇的教育明天将会更加光明灿烂,××镇的经济明天也将会是天马行空,一跃千里。
道路交通管理建议篇4
强省之基在于强县。经过10年强县建设,27个强县(市、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龙头带动和辐射作用。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有力支撑了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省要更加解放思想,深化经济强县建设。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建设一批经济强县,是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加快全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具体措施。经过10年努力,全省建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走前列、争跨越的工作目标,凸显出积极引领发展、发挥辐射带动的现实作用。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推进强县建设,还必须在继续解放思想上下功夫,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促进建强工作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跃上新台阶,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强县建设是我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重大举措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经济强县建设正是我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产物,是针对贵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实际作出的与开发相对应的一个战略举措,是在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反弹琵琶”,将基础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通过统筹规划,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形成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大中城市群,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效应,以此增强自信,引领发展,推动跨越。早在1999年,省委、省政府就将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等市的20个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资源比较富集、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有望发展成为带动效应较大的中心城区和市县列入贵州省第一轮经济强县建设范围;第二轮经济强县建设中,于2006年8月增加了小河、汇川、福泉等3个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市区作为建强单位;2008年三轮建强工作启动后,经批准当年又新增息烽、修文、平坝、桐梓4个县为省对经济强县。从区域经济布局看,27个经济强县区位优势明显,均处于铁路、公路交通主干线上,形成以贵阳为中心,市州地所在地城市为重要增长极,以点串线,连线成片的区域发展布局。
经过10年强县建设,建立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社会稳定等4类23项指标的考评体系,各建强县每年经考核达标后可获得省财政400万元的贷款贴息资金支持,形成了省直29家建强成员单位在人力智力支持、扩大经济管理权限、重大项目建设、中小企业融资、对内对外开放等方面大力扶持的良好工作格局。建强县(市、区)积极依托比较优势,发挥特色经济,不等不靠,励精图治、奋勇当先,积极发挥辐射带动的核心作用,真正体现了“自强自信、开放创新、能快则快、团结和谐”的贵州精神。2008年,27个建强县(市、区)生产总值达到2193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5.8%。在遭受雪凝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各建强县(市、区)总体上呈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其中有10个县(市、区)增速在15%以上,修文、仁怀2个县市分别达到17%和19%。27个建强县(市、区)税收总收入达到223.57亿元,地方税收收入达到99.03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23.5%和21.2%,占全省县级总额的66.7%和6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水平。云岩等10个市辖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2142元至13817元之间,高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至2059元,各项社会指标优于全省预期水平。
实践表明,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县建设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更好更快地推进建强各项工作。
更加解放思想,奋力争先做好建强工作
在充分肯定建强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强县建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对建强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尽管建强工作已走过10年历程,但仍然存在对建强工作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建强工作有无皆可,或者认为在贵州这样欠发达、欠开发的地方根本就不存在也不能搞经济强县。有的地方抓建强工作虎头蛇尾,奋勇争先的意识不强,“强县”与“富民”统筹得不好。甚至个别建强县在报项目、跑资金失败后将其原因归咎于省列建强县的牌子在作祟。思想上的认识缺位,成了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二是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二轮建强县(市)平均规模为生产总值61.7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788.62元,仅分别相当于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平均规模的66.15%和52.45%。目前贵州省只有盘县、仁怀、兴义、遵义、清镇5个县(市)进入西部县域经济百强,没有一个县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全省经济强县农民纯收入也仅相当于全国的70%。三是促强政策措施落实不够理想。一些部门在制定促强政策时抠得很紧,担心大权旁落,给的政策没有用好用足,甚至还有不想落实的现象等。
强县建设中所蕴含的力求突破的引领精神,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对贵州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看得更远、干得更实,准确把握所处的发展方位,正视自身发展差距、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推进强县建设,是适应省情新定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战略举措;是适应发展新形势,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是适应宏观环境新变化,寻求加快发展新突破的必然要求;是在推进农村改革新阶段,深化省直管县行政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从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居安思危,自加压力,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在更加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进建强中奋力追赶先进,争创发展优势。
求真务实,推进强县建设工作上新台阶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省建设经济强县工作实施10周年。要积极适应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新形势,把省委、省政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施第三轮经济强县建设的重大部署落到实处。
以“更加解放思想、推动跨越发展”的精神推进经济强县建设。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兴黔的第一要务,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善于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来统筹产业布局,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走好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形成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新支柱,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千方百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奠定良好基础,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协调促进。
多管齐下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大扩权强县政策措施落实力度。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强县建设的意见》(黔党发[2004]6号)和全省经济强县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认真落实促强政策,加大建强支持力度,创造性地推进建强工作发展。按照“适当下放事权,加强统筹能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自主权”的要求,扩大经济管理权限,继续赋予建强县以市、州、地级部分经济管理权限;按照优化区域布局的原则,重点支持建强县(市、区)加快交通、市镇基础设施等建设,促进区域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继续加大省财政对建强县财源建设项目贷款贴息扶持力度和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建强县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拓宽利用外来资金渠道,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建强县用活用好支持建强的政策和配套措施,积极采取经济的、行政的、市场的等多种手段,多管齐下,推动发展。
充分发挥省建设经济强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协调、指导职能,统筹协调推进建强工作。一是协调制定下发支持建强配套政策的省建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时修订完善促进经济强县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把支持建强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具体化,认真履行职责,发挥部门职能,实实在在地为建强县办实事。二是在完善考评指标体系,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的同时,认真做好建强考核评价工作,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造成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深入研究扩权强县政策措施,从实际出发提出完善年度考核、中期评估和推进建强工作的对策建议,协调承担建强考评工作的省直有关部门认真负责地做好建强指标测算和工作评价,及时提供考核评价结果,切实体现考评工作的公正性和时效性。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加强与省内外有关县域经济、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和社团等的工作联系与交流。广泛吸收各方面重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外省的先进经验,根据工作进展和需要,及时向省建强领导小组提出有关工作建议。四是要组织开展好建强工作宣传,联系新闻媒体、党报党刊关注建强、支持建强、宣传建强,反映建强工作亮点,营造科学发展、奋勇争先的舆论环境,形成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我省经济让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良好局面。
道路交通管理建议篇5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发展为主题,以知识经济为特征,以人才争夺为核心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才资源代替自然资源,代替资本、技术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赢得未来。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鸡东要实施建设“一城二园区三个经济带”战略,开创“十一五”伟业,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牢牢抓住人才战略这个根本,建设人才强县,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一、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多年来,我县的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不能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1、高层次人才匮乏。
我县经济定位以工业经济为主,又地处鸡西近郊,城郊型农业经济也是一大特色。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县各行各业在市级以上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人才微乎其微。高级农艺师很少。高层次的企业管理人才更是缺乏。最需要高层次人才的地方,往往因待遇、环境或其他人为因素等原因而募集不到,只能望“才”兴叹。纵观全县经济领域,能称得上企业家并具有现代经营管理思想的企业管理层人才是很少的。
2、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一是行业结构不合理,在全县人才总量中教育、卫生类人才占了40%左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才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全县企业众多,包括市属以上的大型企业在内,职工人数相对较大,而科技人员占比例不高,可见我县企业的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程度是滞后的。二是职类结构不合理,具有中高级职称的1790人,其中大部分在教育与卫生领域,有些具有中高职称的同志也先后进入了机关,因而行业一线的中高级科技人才相对少且分布不合理。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和企业管理、生产、研发、营销等一线人才紧缺。
3、人才整体素质不高。我县人才队伍从数量上看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历史原因,低学历者仍占有一定的比重,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其知识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复合型、开发创造型的人才极少。有些专业技术人员满足现状,接受继续教育的自觉意识不够。部分单位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认识不足,支持不够,投入少,影响了他们素质的提升。
4、人才队伍不够稳定。人才一般都向环境好、待遇高的地方流动。据了解,近几年来,我县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走的都是优秀的,都是我县多年来精心培养的骨干。单就教育而言,外流的十几名教师,都是县内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企业人才流失得也很严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我县人才待遇还不够高,留住人才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人才的关怀还不够深入,致使高层次人才外流现象较为突出。
5、人才资源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县人才问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还不能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实施建设“一城二园区三个经济带”战略的要求。一方面是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性障碍尚未从根本上消除,人才的“部门所有制”、“单位所有制”还没有完全冲破。另一方面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亟待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才激励机制尚未形成,论资排辈、平均主义现象仍然存在,技术贡献的价值在分配中还不能得到体现,影响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县人才队伍的现状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发展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实施“一城二园区三个经济带”发展战略,必须构筑人才战略高地,大力培育、开发人才资源,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我县人才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
1、人才观念落后。对人才这一战略资源认识还不到位,对日趋激烈残酷的人才争夺战认识不足,一些领导或管理者还没有从经济发展与事业成败兴衰的高度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官本位”意识依然存在,把本来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有成就的科技人才导向官场的现象仍有发生。
2、产业结构的制约。受资源禀赋的影响,40多年发展中,我县形成了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格局,传统产业、落后产业占据主要地位,矿产开采接替产业没有形成,新技术产业起步缓慢,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很不发达,农业靠天吃饭局面没有根本改观。传统产业结构的惯性和刚性,很大程度上使人才需求的层次偏低,素质要求不高,创新意识不浓,一定程度上限制人才水平的发挥,限制多样化人才的涌入。同时许多新型产业、高技术产业人才在我县找不到用武之地,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3、用才机制制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还不够深入,尚未建立起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现代人事制度,依然执行传统的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灵活的、多样的拉开档次、体现巨大差别、体现人才价值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
4、外部政策的制约。虽然我县近年来也出台了一些吸引人才、重奖人才的政策,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致使已出台的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人才政策兑现落实的较少,以至于现状仍然是“孔雀东南飞”,“凤凰不来栖”。恢复高考以来,我县考入全国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回鸡东工作的不足1/5,足以说明我县在吸引人才工作上还需加大力度。
三、对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努力营造“需要的人才留得住、急需的人才引得来,各类人才用得好”的发展环境,在全社会形成“育才、成才、用才、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形成奖勤罚懒的社会风尚,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舆论和政策环境。
2、创新人才分配机制。打破平均主义,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的僵化机制。通过按劳、按业绩、按贡献、按责任、按项目、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办法,调动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积极探索建立年薪制、股权奖励制,技术与管理要素入股等多种分配制度,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使知识的价值、人才的价值在收入分配上得到充分体现。
3、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对外来人才采取候鸟迁徙式的人才流动方式,不求所有,唯求所用,使人才有发挥才能的最佳位置。对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可预留或增加部分编制和职称限额。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可采取企业留人政府津贴的办法。对拥有国内外先进技术项目的高层次人才,要敢于适用超常的方式、待遇聘请。力争通过聘用一个优秀人才,带出一批优秀人才,带起一个重点学科,完成一个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一个产品开发,带动一个产业。
4、加强人才培养工作。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制订出台对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牵引机制和扶持政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规范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的条件、方法、程序,规范各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特别是针对我县实际,面向煤化工企业、高新技术农业、流通领域等,大力发展新型职业教育,大批量培养实用型初、中、高级技工人才,造就既土生土长又掌握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集团军”,积极开展与有关大学合作,通过预订招聘专门学科毕业生、委托定向培养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办法,集聚急需的专业人才,为我县实施“一城二园区三个经济带”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5、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加快我县人才供求信息网络枢纽和高级人才数据库建设,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形成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提高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两个市场主体到位,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才市场供求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政府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向市场竞争主体转变。
总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我们唯有抓住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形成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环境和机制,才能更好地实施“一城二园区三个经济带”发展战略,实现“十一五”和更长远的宏伟目标。
道路交通管理建议篇6
我校是一所省示范高中、省级绿色学校,有着七十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完善的办学设施和精良的师资队伍,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现有4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00余人,在职教职工156人。近年来,在区委区有关部门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实在在地举办家长学校,形成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齐抓共管育新人的良好局势。现将我校家长学校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重视,思想统一
我校历任领导对家庭教育都有着充分而明晰的认识,非常重视家长的教育工作,始终致力于提高家长的素质,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的工作。学校一方面到周边“省级家长示范学校”参观学习,借鉴他人办校之成功经验,一方面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安徽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工作试行条例》、市教育局黄教工[20xx]172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家庭教育及家长学校的通知》、区关工委、区教育局、区妇联黄教字[20xx)142号文件精神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及他人“三位一体”教育的成功经验,并展开讨论。
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思想,充分地认识到,举办家长学校有其重大的意义:家长学校可以向广大的学生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技能,指导学生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和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举办家长学校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它能促进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心灵沟通,取得教育的良性互动,对创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创设安定团结的内外部环境,对保障校产的安全等都将产生积极的、现实的意义。
因此,我校坚定了办好家长学校的信念.举办家长学校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家庭教育是“三大支柱”之一,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参与和补充,学校教育是不可能办好的。家长学校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无,它以青少年学生为中心,以“终身学习”为终极目标,重在提高家长素养,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做人,如何发展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促使家长在非学校时空里对其子女完成多方位广角度的影响和教育。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家长学校的连接,学校与家庭、教员与学员、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更加和谐,教育更加科学,有利地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的规范发展。
二、制度健全,组织到位
近几年,家长学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我们先后制定了《家长学校工作章程》、《家长学校管理办法》、《家长学校教员备课制度》、《家长学校学员考勤制度》、《家长学校效果检查制度》、《家长学校结业考核制度》、《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等制度,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化、制度化管理,使家长学校的工作向着规范、有序、高效、务实的方向发展。每学期开学初召开校行政会议讨论工作计划时,都会将家长学校工作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进行计划和安排。
为了进一步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落实全国和省上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区家庭教育工作中发挥示范作用,我校重新安排成立了以学校一把手为校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常务副校长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家长学校工作。由于组织完善,有效地调动了学校内部抓家教的主动性,促进了家教活动的正规化。
三、队伍稳定,高效务实
好的教育必须有好的教育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搞好队伍的建设。学校为了保证家长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安排各年级组长、班主任老师等组成了一个稳定的家长学校教师队伍,承担家长学校的授课任务,并负责日常的管理。为了让这些教师能胜任这项工作,学校要求教师按规定参加定时和不定时的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业务、政治、法律学习,抄写规定字数的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个人反思、经验总结等材料,参加新课程等业务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外,还注重督促家长学校教师进行家教知识的学习,借以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和依法执教的水平。
家长学校的负责人每学年初都制定周密务实的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并在执行计划的过程注重实效,学年终了及时将本年度家长学校工作认真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家长学校的工作一直务实高效地开展着。
四、活动内容丰富,家长素质提高
年轻的家长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良好愿望,但真正懂得教育方法的确实不多。为了使家长们比较全面地掌握家教的方法,我们采用针对性强、灵活多样、丰富实用的办法,坚持开展了以下几种活动:
1、请专家举办家教理论讲座。
当今社会因独生子女现象,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到位,教育子女没有好的方法,或者管理过严而影响孩子的自由发展,或者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很多不良习惯。针对以上情况,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普及家教知识,我校先后多次邀请区关工委、区教育局关工委领导为学生、家长进行家教讲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家教讲座受到了学生家长们的普遍欢迎,他们都反映受益非浅,希望学校能多举办类似的活动。
2、加强宣传工作。
学校通过宣传橱窗、网站、电视台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做好宣传,与学生家长沟通工作,互相联系。学校网站建成后,在校园网上开辟“家长学校”专栏,宣传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为学校解决不必要的纠纷和困难,为学校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学校育人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召开家长会。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索的育新途径、密切家校之间的联系、交流教育成功经验、展示学校德育成果、唤起社会对未成年人教育更广泛关注,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教师教学水平、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学校与家长进行座谈,听取家长的宝贵意见,交流家教经验,寻找教育良方。
4、开展“教子有方好家长”评选活动。
为了提高广大家长科学教子的水平,研究家教中的热点和难点,更好的做好家长教育工作,达到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家长学校每年都要开展“教子有方好家长”评选活动。向他们颁发“教子有方好家长”荣誉证书,让他们向其他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将家长点滴、零散的教子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减少家教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5、通过“给学生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加强家校交流
为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学校每逢开学、放假都要通过“给学生家长一封信”的形式,要求家长与学校共同做好对孩子的安全卫生教育、法制教育、森林防火教育等。并要求学生将家长的反馈意见交给学校。
通过多年的家长学校办学,使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普遍有了提高,改变了重智轻德、严重依赖学校教育等很多错误的观念。使家长明白了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且承担终身教育的历史使命,懂得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决定性作用,增强家长重视家教的意识和树立家教的自觉性。
五、收获和困难
实践证明,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对提高家长的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重视家教的多了、重视德育教育的多了、以身作则的多了、总结经验的人多了,家教正被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关注、所重视。
家长学校开办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家教名校”。但是,由于家长学校是新生事物,还是遇到了一些我们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如活动经费紧张,教师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家长学校师资无法培训,学校只能硬性规定教师自学,而国家没有任何形式的培训辅导。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家长学校工作正常有效地开展,希望上级主管部门了解并设法解决。今后,我们将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悉心指导下,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讨家庭教育理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不断改进和完善家长学校工作。
道路交通管理建议篇7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着眼国家发展大局,立足实现东北全面振兴,明确提出了要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第一个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充分说明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特别是对白山地区来说,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优化营商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和人力资源,而决定这两大要素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营商环境。哪里营商环境好,哪里就会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哪里营商环境差,投资者就会望而却步,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近几年,“唱衰东北”的声音不绝于耳,虽然不乏一些别有用心者在里面“搅局”,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东北营商环境这步“先手棋”没有下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指出了东北在这方面存在的短板,我们在运用好新一轮东北振兴扶持政策的同时,必须全力抓好营商环境建设。从白山目前情况看,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对营商环境还普遍重视不够。一方面,有的干部认为招商引资是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事,缺乏主动介入意识,缺乏内生发展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也有个别人感到原来所谓的“油水”没了,监督管理也严了,“不拿好处也不办事”“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现象增多了。二是在项目落地方面,存在上热下冷、前热后冷的现象。很多项目经过多方努力,艰难达成协议,但是项目引进后,有的部门服务意识差,跟踪帮扶不到位,项目迟迟没有落地,严重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招商引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在简政放权方面,存在明放暗不放、放责不放权、吃拿卡要等问题。突出表现在一些职权部门和个别“卡脖儿”,把权力运用得淋漓尽致。有的变相暗示,有的雁过拔毛,还有的巧立公司,人为设限进行权力寻租,令投资者苦不堪言、敢怒不敢言。四是在提供服务方面,效率低下,随意性大。有的干部为民服务“不按规矩按心情”,目无法纪和规矩,全凭个人意愿办事,心情好快点办,心情不好拖着办,打了招呼提速办,没打招呼往后排;有的干部动不动就请假、休假,服务窗口长期见不到人影;甚至有的“暗中使坏”,有事不一次性告知,非要“溜腿”“挑刺”,不折腾几趟不算完。五是在程序执行方面,存在制度漏洞和叠床架屋现象。一方面,由于制度具有滞后性,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处罚带有弹性,助长了挖门子、找关系的不正之风。另一方面,有的程序设计不合理,一件事涉及多人、多部门,轮番评估、轮番检查,层层签、重复签、反复签,缺乏沟通协调机制,不仅造成企业和群众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而且造成权责不清、出了事互相推诿的现象。
可以看出,营商环境不佳在本质上是党和国家机关效能不高的外在表现,说到底是“为民境界”“办事效率”和“遵规守纪”的问题,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树立得牢不牢的问题。因此,在优化白山营商软环境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思想意识要转变。软环境建设不是靠一两个人、一两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全市上下各级党员干部都有责任、有义务打造白山的软环境,都要有“主人翁意识”。要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的观念,利用一切对外接触的机会传播“正能量”,营造出“好客白山”的良好氛围。二是权力清单要变小。要进一步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凡是影响民间资本公开进入和竞争的各种障碍,一律予以清除。要进一步捋清工作职权,明晰工作责任,简化工作流程。结合这次机构改革重新理顺新的职能,删繁就简,“唯闲权之务去”。要抽调有实践经验的干部和各方人士,成立专门审核组,对关键部门、涉软单位《三定》逐条审定,并征求企业和基层单位的意见。一个部门能办好的事,就不要交两个部门办,要达到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的效果,让企业和老百姓看得懂、找得准、办得快。三是服务质量要变好。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培养政务服务“店小二”精神,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从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用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做到服务不推诿、协调不扯皮、高效不拖拉。四是廉洁用权要变严。随着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成为纪委监委的首要工作。一要加大监督力度。监督方法,拓展线索来源渠道,第一时间掌握违反廉洁用权、破坏软环境建设的问题。二要处理好不作为与乱作为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讲,乱作为的危害大于不作为。有些人把“处处设卡、无理刁难”美其名曰“严格监管”。要懂得“放活”与“管死”的辩证关系,有时无为而治效果更好,不能一有问题就扔到“问责”的“大筐”里,坚决杜绝乱问责。三要加大惩处力度。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对继续吃拿卡要、挑战纪法底线的人,严肃从重处理并公开曝光,坚定不移惩治腐败,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道路交通管理建议篇8
为进一步推动乡村综治中心建设,夯实平安建设基础。10月13日,县委政法委副书记苑正茂带队深入到古城镇、西城镇、西建乡、向华乡、古北乡调研指导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进展情况。
据了解,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要求,我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整合现有资源、人员、设施,县乡村三级全部成立综治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综治服务。各乡镇按照“标准化建设、网格化管理、信息化运行”的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综治基础优势,从硬件提档、制度上墙、资料完善、人员配备方面入手,快节奏、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
在乡镇综治中心,调研组详细了解标准化建设情况,认真查看群众来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治安监控、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工作情况,对各乡镇高标准、高质量、规范化建设乡村综治中心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工作要求:一是充分认识综治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实施,保证综治中心建成后规范可用,真正服务当地百姓;二是要进一步强化综治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平安建设根基,推动平安建设工作水平持续提升;三是要进一步抓紧抓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健全落实运行机制,规范接访流程,加强队伍管理,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四是要紧盯综治和平安建设重点工作,努力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调研乡镇纷纷表示,一定按照市、县政法委要求,加快完成综治中心建设,全力打造硬件完善、软件规范、特色鲜明、作用突出的基层社会治理综治中心,真正让乡村综治中心发挥出调解矛盾、化解纠纷、法律援助等服务民生的基础性作用,让“有困难找中心”、“有问题来中心”成为百姓的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