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名师工作室三年总结篇一
2018年3月在相城区教育局各级领导以及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郑海英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了。感谢相城区教育局领导“给力”,出台政策提供经费为工作室创造了很多方便条件;感谢相城区教育发展中心“助力”,经常给予工作室成员业务上的指导,让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感谢黄埭中心小学和黄埭实验小学两所学校“出力”,为我们的一次次活动提供财力、物力、人力上的支持;最后,感谢我们团队所有成员的“合力”,大家团结一心,凝聚智慧。三年来,工作室紧紧围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一核心确立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宗旨。工作室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围绕名师工作室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回首这三年,我们是充实的,因为我们全身心投入语文的教研;这三年,我们是忙碌的,因为我们全情投入课堂的研究;这三年,我们是喜悦的,因为我们收获了成长和经验……
为确保名师工作室扎实而又开创性地发展,发挥工作室成员的特长。在工作室成立之初,我们制定了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学员个人成长规划等,确定工作思路、总体目标、具体措施、活动方式,预期成果,明确了成员职责,使工作室工作有了明确的发展愿景。
1.加强学习内炼素质——在学习中成长
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和语文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工作室成员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让工作室成员借助阅读修炼内功,通过阅读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掌握语文教学前沿理念,工作室购买了大批学习书籍,订阅了相关教学杂志。通过共读、自由读、研究读等方式,带领工作室的老师大量读书。开展了多次工作室成员读书交流会,通过学习和交流,成员的专业理论及认知得到了很好的提升。目前,读书已成为工作室成员的习惯,并逐步学以至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员们且读且思,且思且行,在经典中汲取智慧,在阅读中完善自我。我们的学习提升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为了让大家拓宽了视野,创造机会为工作室安排多次外出学习培训活动。
2.立足课堂磨课研课——在实践中成长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学生的发展永远是我们终极目标。工作室聚焦课堂教学,引导成员研究自己的课堂,研究学生的学习。三年来工作室紧紧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旨开展了系列专题研讨活动。
20xx年,导师郑海英开设了市级公开课《学小古文》,工作室成员吴秦华老师在市级展示了《音乐之都维也纳》,朱春兰老师在市级展示了《少年王冕》和《草房子》导读课,周颖老师在区大家学堂展示了《弯弯的月亮》,金静华老师在全区展示了《珍珠鸟》,尤维霞老师在区级展示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和《大作家的小老师》,刘艳老师展示了《番茄太阳》,朱慧芳老师展示了《最后一头战象》2019年,3月,朱慧芳老师执教了《谈礼貌》,刘璐老师执教了《云雀的心愿》,4月,工作室的成员王月晴执教了《秦兵马俑》,尤维霞老师进行了微讲座,10月,吴秦华老师执教了《寒号鸟》,许丽丽老师执教了《风娃娃》,张蕾老师执教了《纸船和风筝》等。2020年,因为疫情,大家都进行了线上公开课活动。其中导师郑海英提供线上课5节,工作室成员刘艳老师提供线上课7节,尤维霞提供6节,朱春来提供4节,周颖老师1节,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与好评。11月,工作室在教发中心指导下承办语文大家学堂,共有四位老师开设公开课。
每次课后,大家都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交流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导师作专题点评。这三年,每个学员们都做了精彩的课堂展示,都充分发挥了工作室成员的辐射和引导作用。
3.致敬大师学专以用——在聆听中成长
我们还把专家请到我们工作室来,让专家的理念引领我们走向更深远的地方。特级教师许红琴、曹永海、唐晓芳、高子阳、李琴、徐伯筠、高岚、张蕾都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带来了专题讲座。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工作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引导学员研究自己的课堂,学习名家的课堂,展示自己的课堂。教育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具体行为。因此,工作室要求各成员以新课标的高度来要求自身,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风格。
为了提高成员的专业素养,促进成员专业成长,工作室注重课题研究,强化成员的研究意识,确实抓好三项研究即:课例研究、教材研究、课题研究。
1.课例研究。我们把成员的每一节展示课都当做一项研究,针对教学目标定位、学情特点把握、教学环节设计、活动素材选取、课堂语言的淬炼、课堂生成预设、教学细节处理等进行认真研究,力争上成精品课、示范课,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对特级教师的范例进行总结和研究。每次活动结束,学员们都要坐下来仔细研究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加以总结提炼。三年来,工作室成员市级以上文章发表或获奖很多篇。
2.教材研究。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依据。认真研究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基础。每次公开课活动,我们先立足于教材的研究,研究部编教材的安排体系,探索部编教材编写体例,探寻部编教材单元要素在每一篇课文的落脚点,找寻每一篇课文的语文要素如何在课堂上得以科学呈现。
3.课题研究:为了强化成员的研究意识,我们把教学中的问题作为课题,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开展小课题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三年来,工作室成员开题和结题很多个。
1.丰富活动,提升自我。三年来,工作室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用以开启我们更多的智慧和活力,用以展示我们不一样的才情。除了我们自己上研讨课和观摩课,除了外请专家给我们做专题讲座,我们进行了送教下乡活动,让工作室成员和村小的教师共同发展和提高。我们进行了部编版教材专题培训,提升老师们对于部编教材的正确理解和解读。我们赴安徽合肥参加了全国教师好声音朗读大赛,提升了成员语言文字感受能力和素养。我们进行了多次读书交流活动,每位成员深度交流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整整三年,我们一直在路上。
2.努力付出,总有收获。三年来,导师郑海英别评为姑苏教育拔尖人才,尤维霞老师被评为阳澄湖教育青年拔尖人才,朱春兰老师被评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金静华老师被评为相城区学科带头人,刘艳别评为相城区学科带头人,周颖老师被评为区教学能手,王月晴别评为区教研新秀,可以说,大部分的工作室成员在三年中又往前跨了一大步。
3.积极宣传,扩大影响。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加强网站建设,及时上传相关的文章和学习资源,让网站成为成果的辐射站。同时及时对每次活动进行报道,制作简报进行宣传。
回首三年来走过的道路,我们深感充实与快乐。内心充满感激,感谢教育局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在压力中产生动力;感谢这个有思想、有凝聚力、有生命活力的团队,在交流中扬长避短,分享智慧与快乐,在进取奋斗中幸福成长。
有一种学习,你参与其中,就会领悟什么是豁然开朗;有一种平台,你投入其中,就会领略什么是异彩纷呈;有一种苦累,你深处其中,就会了解什么是痛并快乐着;有一种信仰,你执著其中,就会懂得什么是任重道远,这就是郑海英小学语文工作室的成长之路。
名师工作室三年总结篇二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进入“魏文琴名师工作室”已三年了。在这三年里,在工作室主持人魏文琴校长的领衔指导下,基本完成了工作室的预期目标和自己制定的研修计划。
名师工作室为我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会,提供了平台。
在这三年里,通过参与名师工作室的各种学习,开阔了教育教学的视野,提升了自己。我到各地听名师献课,学习课堂教学;从听微型讲座,参加评课活动、读书分享会等,更近的接触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思路,丰富理论,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快速得到了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理论要变为自身的专业能力,必须将工作室所学付诸教学实践。
1、积极参与教改科研。结合学校实际,我带领青年教师进行市级课题“小学生学业负担现状及减负增效措施研究”的探究,努力上好探讨课,积极与同行开展课题交流活动,认真撰写相关总结和论文。通过不断地分析、讨论,总结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学校学生特点的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轻松、快乐地学习。
2、努力做好帮带工作。作为安庆市学科带头人,我在学校积极做好帮带工作,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每学期给青年教师上两节示范课,听每位青年教师探讨课至少两节,并积极指导他们的教学常规工作,如备课、改作业、测试、辅导等。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大胆实践,在平常的探讨中,我也从不吝惜自己的点滴经验,对青年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帮带的几位老师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和我的点滴帮带,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抓好课堂教学。课堂是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我为了抓好课堂教学,运用工作室所学理论,大胆创新,开展自主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先做先试先说,不怕学生出错;充分利用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合作、互助;多给学生上台展示机会等。
回顾加入名师工作室以来参加的各项活动,是有喜有忧。喜的是自己通过这个平台学习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如教学理念、专业能力等;忧的是离工作室的其他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知道了差距,也就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一是要加强学习意识,常看书、常动笔;二是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三是要强化科研意识,积极开展小课题研修,以科研研修促质量提升。
名师工作室不仅为我提供了提升自身素质的空间,也成为我与同行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大家园。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体会到了互助共进的热情,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更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在教学改革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自己的优势,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力争使自己在教学、科研上,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名师工作室三年总结篇三
三年前,我有幸加入到名师工作室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三年的名师工作室研修即将结束。回顾自己三年来走过的历程,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感受颇深,收获不少。
三年中,参加了工作室组织的到宜昌等地的学习观摩活动,与国家级名师面对面切磋交流,收获满满,并写了学习感悟和心得体会。在工作室里浓浓的学习氛围深深的吸引着我。在名师的引领和同伴的感染下,我的学习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利用所学来指导具体教学。我觉得每一次都有很大的收获。教学反思是形成教学智慧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我在学习的同时注重联系实际,把先进的理念做法搬进课堂,随时反思,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做好读书卡;三年来撰写的三篇论文先后发表。
网络是当今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的平台,信息量大,学习资源丰富,共享互动性强。网络教育的各种资源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我利用工作室的微信群,学习工作室主持人xx老师发在群里的好资源好视频,让我信心倍增。
平常上最多的如“教育在线”、“小学数学教学网”等网站,里面有许多数学教育名家,致力于数学教学研究的大师们的博客,有“新教育”的实践,在那里我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向专家学习、请教,同专家交流、对话。网络拉近了我们与大师的距离,他们的教育理念时刻激励着我,思想在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灵魂深处总有股沸腾的潮流在涌动着。如何用生命去构筑属于孩子们的课堂。启发我去思考,思考数学,思考人生。
记得刚参加工作室时,工作室主持人要我们每个核心成员写一句自己的座佑铭,我当时写的是:用心教书,用爱育人。这三年来,我就是用这句话来时时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在这里,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诠释这八个字。记得20xx年上学期刚开学,由于学校扩班,数学老师紧张,学校领导临时决定将我原来的班换另外的老师带,我下去带二年级的双班,刚开始,原来三(2)班的好多家长都打来电话询问我为什么不继续带孩子了?孩子们回家后都说很失落,舍不得曾老师。最让我感动的是班上有一个叫陈奕衡的孩子,他奶奶是将近七十岁的老人了,居然用微信洋洋洒洒给我写了很长的一封信,信的最后一句:曾老师,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能让孩子如此不舍,如此喜欢,您真的已经成功了。
三年来,下课的时间我从未离开过教室,我不离开教室不是占用孩子们的下课休息时间来讲课写作业,那十分钟的宝贵时间我戏称为“为您服务”时间,孩子们下课时如果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身体上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都会来找我求救,寻求解决的途径,时间久了,润物细无声,那种无言的爱已深深地渗透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其实小孩子是最感性最天真最无邪的,你对他们一点点的好,他们都会记得。
还有一件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那是孩子们在预习二年级下册第89页“量一量,比一比”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对那上面的习题不是很理解,班上有个叫陈泊乔的孩子,平时就特别喜欢动脑筋,他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知识点讲得特别精彩,全班孩子听到他精彩的发言后情不自禁的送给他最热烈的掌声,这个孩子的表现当时让我惊喜万分,我激动得连连说到:你真是曾老师的乖宝宝,老师给你一百个赞。孩子回家后,把我赞美他的话惟妙惟肖地学给她妈妈听,她妈妈问他:“你喜欢数学课吗?”“超级喜欢”“那你喜欢曾老师吗?”“超级喜欢”,她妈妈后来给我打电话说,经过那件事后,现在孩子比原来更加喜欢动脑筋思考数学上的问题了,更加喜欢学数学了,真的谢谢您!
在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方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三年来我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走进新课程》、《智慧课堂》、《数学概念的行与思》等等,使自己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积淀,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并阅读了一部分文学书籍,撰写了读书心得。
俗话说:心有书香,不畏浮世。三年来我除了大量阅读一些教学上的书籍外,还读了一些文学书籍。《假如明天来临》书中的女主角特雷斯,美丽、果敢、坚强、睿智,我喜欢她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我最爱的特雷斯的模样,一定是那个进过监狱,失去过孩子,被爱人抛弃……历经一切哀痛的平凡女子,因为尽管在这种如同炼狱般一天比一天更糟糕的岁月里,她仍然相信踏过尸横遍野的黑夜就是触手可及的黎明。
《呼兰河传》、《生死场》、《萧红散文集》,是我今生看到的最干净的文字,那种孤傲冰洁,天然灵秀,是文坛里的一泓清泉。
还有阅读《一个人的朝圣》的读后感被《荆门日报》选中,刊登在2020年4月8日的报纸上。
三年来,协助工作室编辑出版了《智慧小语》一书,撰写教育小故事28篇,写读书心得36篇,积极参与了工作室多次组织的读书分享活动。
我和我的小伙伴丁芳琴,虽然我们都带双班,但我们一有空闲,就工作上、学习上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就要发挥辐射、引领、带头的作用。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自己的观点、理念、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徒弟”交流探讨,并且指导“徒弟”一起备课。为了发挥好引领辐射作用我经常性地听徒弟的课,听课后及时和她交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查漏补缺。对她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三年来,我和同伴将自己在名师工作室中学到的知识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收获颇丰。修正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片面理解和认识,力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校正课堂教学的弊端,真正落实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课堂灵魂。
如今,我和同伴围绕工作室主课题申请的子课题已经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这三年一路走来,我过的充实而快乐,每一次工作室的研讨活动都给自己带来诸多的思考与收获,让我在学习中成长,并在自我激励中坚持学习与提升。今后我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工作室活动,勤于实践,勇于探索,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
在这三年成长的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一是不能积极主动完成工作室领导交给的任务,如教育小故事不能按时完成,二是对工作室平台的关注度不高,今后要注意转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多的成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力争在教学、科研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无愧于名师的称号。在名师这条充满艰辛和汗水的教育之路上,砥砺前进,一路前行。
名师工作室三年总结篇四
年如梭,三年的工作室学习的时间即将结束,每一次小结,我们都在悔惜时间的珍贵,因为回首,生活显得更加精彩动人,每一次回首,都总让人心生感怀,三年来,自己在师傅的引领下走进课堂、走进教学研究、走进交流、走进阅读、走进文本、走进专家讲座、走进语文......在不断的.交流学习中,通过师傅组织的扎实有效而系统的活动,自己在语文教学的事业上思考着,也进步着。细细想来,我一次又一次的赶车等车,为了每周三的这次工作室的语文盛宴,三年的坚持,源于自己对语文的那份热爱,源于师傅带给我们的语文人生的精彩,源于工作室的一群语文人对语文的独特而深入的研究探讨。
学习铭印着每一次在工作室探讨语文的痕迹,脑海里因映放着一个个动人场面,曾今的感动在每一次回忆中感动着一次又一次的现在。突然觉得,总结也是是一次对流逝的感动的虔诚膜拜。感动源于一个个清晰的身影,感动更源于师傅的细心而默默的付出,每一次聆听前辈专家的平台的搭建、每一次活动内容的合理规划、每一次活动学习现场的恰当安排、每一次活动前的细致通知、每一次活动后的牵挂……在师傅的引领下,在工作室老师们的交流探讨中,我们快乐着,成长着。
。
从进入工作室开始,师傅就引领大家规划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前期准备,由昆一中的田茂香牵头,我们确定了课题方向,成功申报了云南省省级一般课题“语文多重对话的有效性探究”,经过充分准备,开了题,目前已进入后期结题阶段的准备工作,有了课题方向,我们将所有的活动都与课题关联起来,从文本解读、课堂对话、观课评课等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课题展开,通过交流研讨、教学设计、论文写作、文本解读等多种方式,研究语文教学的效率,在研究讨论中也提高了自己。除了省级课题,我们还参与了昆明市规划课题“高中人教版教材的整合研究”。同时我还参与了我们学校申报的昆明市规划课题“学生主体有效阅读策略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理念,转变了观念,提升了素能。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师傅身先士卒为我们呈现了八次不同形式的课,师傅用洽淡的方式解决了很多语文老师感觉无从下手的“文学研究课”,看着学生的精彩展示,我们也悟出了“文学研究课”的有效教学路径。同时,师傅还以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我们示范了小说《祝福》、诗歌《定风波》、散文《我与地坛》、作文指导训练等不同内容的课,通过向师傅学习,我们对这些教学内容的确定更加的明晰起来了。同时师傅还积极为我们搭建平台,向名家学习,于是我们听到了郑桂华老师的精彩课堂,也多次听聆听了肖培东老师的课,聆听了王君老师等全国著名语文教师的课,得到了启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认识。当然,除了想名家学习,师傅抓住每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带领我们参加了昆一中特级教师、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示范课,参加了昆三中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示范课,并多次参加了昆三中的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课,在聆听中。我们总结学习,反思自己。同时我们还在工作室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我们以不同的方式聆听了工作室的每一位老师的课,并通过课后点评和交流讨论,深化提高。
阅读可以丰富自己,所以无论时间如何紧,我都会挤出一定的时间来阅读,如果长时间不读书的话,我们的思想就会枯竭,阅读的书籍可以是名家散文、名师有关语文教学的论著、国学经典、名家小说等,刚刚进入工作室,师傅也特别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在师傅的引导下,我还读了吴菲的《不跪着教书》、郑杰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王荣生教授的《语文课程论》和《听王荣生老师讲课》、郑桂华老师的《听郑桂华老师讲课》、李镇西老师的《听李镇西老师讲课》、余映潮老师的《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等教育教学丛书,一方面不断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思维素养,在阅读的同时及时做了读书笔记,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写下自己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思想。
阅读名家,除了读名家之作,聆听讲座更能切身感受名家的思想人生。师傅用自己的气场,多方争取,为我们请来了一个个名家大师,抓住一次次与名家亲密接触的机会,让我们在名家的指引下不断提高,三年来,张承明教授、匡锦教授、李华平教授、王荣生教授、他们代表着目前中国语文教学的高度,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语文教学理念的洗礼与提高,在聆听中,我们更新着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提升着自己的语文教学素能。
作为语文教师,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把语文教好,做一个称职的、对得起语文的老师,因此自己要随时思考语文教学,把学到的、读到的语文教学理论与自己的语文教学思考结合起来,形成合理而有一定的深度的语文教学理论,并及时撰写教学论文,记下自己的灵感,在具体的研究中要抓住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学内容这两个核心,只有把这两方面研究透了,自己才有可能把语文教好。初略统计三年来,我在工作室的博客上总共写了反思、论文、感悟、评课、教学设计、文本解读等各种文字共计59100多字。在报刊《帅作文》上发表了《漂泊在异乡的云》、《那些有关梦想的日子》、《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赏析》、《我爱四季作文导写》等文章,在《语文报·高考版》上发表文章《2013高考作文预测——盘点主题话作文》,在《新课程报语文导刊》上发表了《读,鲁滨孙漂流记》,在《语文报·浙江版》上发表文章《抓住核心事件 坚守人性光辉》,参与了《语文报·浙江版〈高考冲刺版〉》的编写,并成为特约编委,参与编写了宁波出版社出版,张兴东主编的,《第8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集》,参与编写了四川师范大学点子出版社出版的《散文读写指津》,参与编写了朝华出版社出版的《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速递》和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考优秀作文素材全解》及《中考作文全解全析》,参与编写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考作文专项突破与特训》等作文指导用书。同时也参加各种论文大赛,获得了云南省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多篇论文发表在《金色年华》(广西省省级教育期刊)、《昆明教研》(昆明市教育期刊内刊)、《嵩明教研》(嵩明县教育期刊内刊)等杂志上。
知识也好,理论也罢,也或是技能也罢,如果不在课堂付诸实践,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在学习交流之后,要及时的在自己的课堂实践,并及时反思总结验证,生活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做生活和教育教学的有心人,积极调动学生,努力引领学生走进精彩的语文人生,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打上一道亮丽的底色,在学校我成为了学校课题研究的得力骨干,所教两个班级语文成绩在嵩明县期末统测中名列第一和第三,同时通过层层选拔和比拼我被推介参加了昆明市市级骨干教师的竞选,虽然最后结果还不知晓,但我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
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三年的时光短暂如白驹过隙,有收获也有惆怅,但一切都因为有了师傅的引领而让自己更加明晰了自己的语文人生之路,因为有了工作室的一群语文人的交流和努力而显得更加的坚实。
在新的流年里,就让沿路洒下的花种继续烂漫,我们寻找一条新的岔路从零开始;就让脚下的路途继续延伸,我们在前方的驿站画一个饱满的逗号;
在新的流年里,真心希望自己谋划新的期盼,延续新的辉煌;让我的语文人生依然因为坚定的守望而越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