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大全(模板14篇)

2024年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大全(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11:20:36
2024年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大全(模板14篇)
    小编:admin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和困难。如果我们想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一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表内除法“正好分完”的情况,再学习这部分“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也很容易混淆,学生在学习时存在一定困难。

在课的设计时,我首先创设了学生喜欢的分小棒的问题情境,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对学情的把握还不够,以为学生能通过表内除法的学习很快找出商,可部分学生还是很难找到。而且在教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学生缺少探索和共同探讨,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练习中出错较多。同时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板书于黑板,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以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总而言之,我对本课重难的各个环节没有处理好,以至于在练习时出现种种错误。在今后应对于重难点多加研究,通过自主探索讲明重难点,进行相应练习突破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二

除法竖式该按怎样的顺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在除法竖式第一课时教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除法竖式的格式与加法、减法、乘法都不一样,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怎样让学生自然地记住除法竖式的顺序,并把余数写下来呢?课堂上我创设了一个情景,学生学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我先在一个盒子里放了6支粉笔,然后在讲台上平均分成了3份,接着要求学生用语言把老师的动作表示出来。

学生说得很好:在一个盒子里放了6支粉笔,平均分成了3份。

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有学生说6除以3,有学生说6除以2。

学生答:现在盒子里还有0支粉笔,用6-6=0表示。

学生很快发现竖式中也有被除数6、除数2和商3。这时我及时介绍竖式中像“厂”的符号表示除号。

接下来我又问:下面的6是哪里来的?0又表示什么?

(由于学生受了分粉笔这一情景的影响,很自然地想到了6就是分掉的6支粉笔,是2×3的积,0是原来的6支粉笔减掉分掉的6支粉笔,盒子里一支粉笔也没有了,就是0)。

学生能够通过情景理解到这一层。我心里由衷地感到高兴,我觉得我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通过分层的练习,学生对本知识的学习比我预想的要好。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明白了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有预见性,对于学生不容易接受的难点要事先设计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三

教学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四

教学要求: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6÷3。

指名笔算,反馈是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生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分成了几份?能不能分完?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生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她们所表示的意思。

1.揭题: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的口述。

指名列式:7÷3。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7和3分别表示什么?

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完成横式的板书)。

3)生完整的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2.小结:

1)问:算式中2……1表示什么?想想,如果不摆学具,怎样得到商2?(生讨论,指名说)。

2)因为7里面最多有2个3,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问:为什么要用“最多”?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生读题。

2)师: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生试做)。

指名说,师指出:计算17÷5时,可以想17里面最多有几个5,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3)出示竖式1问:这个列的对不对?为什么?

指出:商2,要减去2和5的积10,余下的8里还有1个5,所以17里不只有2个5,商2就小了。

出示竖式2问:这个对吗?为什么?

指出:商4,就要减去4个5的积20,不够减17里没有4个5,所以商4就大了。

小结:商2小了,商4大了,那怎样找出合适的商呢?

2.观察:例题7÷3中的余数1比除数3大还是小?17÷5的余数比除数怎样呢?

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了吗?

(生思考、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第(2)题: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试商的过程。

2.完成第2题。

1)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2)生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对比说说怎样得到的商?

3.完成3题。

读一读填空。根据这个想法列出完整的竖式。

3.完成4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五

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方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理解各部分的含义,能够比较熟练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仔细的良好习惯。

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1.我会填,在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219×()37()31。

2.我知道用竖式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0÷4=30÷6=35÷7=。

习:

2.自己试着列算式。

1.22÷4=()人??()条。

(1)用竖式计算的正确格式。

(2)在竖式除法中如何试商?

(4)在竖式中被除数里减去商与除数的积,剩下的是什么?

2.比较22÷4与20÷4的竖式的不同之处。

3.小组内交流回报。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六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利用乘法口诀求商,要把商和除数相乘,要用被除数减商和除数的乘积。如果把上述的这些计算写成竖式,记忆的负担就被分散,思维难度就会降低。如果用口算进行有余数的除法,那么难度相当大,所以,教材让二年级学生笔算有余数的除法,不要求他们口算出商和余数。

计算有余数除法和计算表内除法一样,都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但求出有余数除法的商,比计算表内除法难许多,况且,表内除法的商与除法相乘的积刚好等于被除数,而有余数除法的商与除数的乘积小于被除数,因此,在教学时由易到难地先安排表内除法的竖式,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反思不足之处如下:。

1、教师引导大少,放手有些过度。导致后面孩子们出现了很多问题。

2、孩子们说的机会和时间太少。

3、展示孩子们的错题时间太少,没有纠正环节。

4、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来看(很多学生在算式上只写商,没有写余数),我疏忽了一个细节,没有把口算算式与坚式打包成一个整体介绍给学生。虽然我的板书上面是横式,下面是相应的坚式,虽然沟通了算式与竖式间的联系,但没有提醒学生,一个完整的用竖式计算的题目,要既有算式,又要有竖式,如果没有余数,那么在算式上就写商是几,如果有余数,那么在算式上既要写商是几,还要写余数是几。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方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理解各部分的含义,能够比较熟练的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逐步养成书写工整,计算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以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会填,在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219×()37()31。

2.我知道用竖式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0÷4=30÷6=35÷7=。

二、自主学习:

2.自己试着列算式。

三、合作探究:

1.22÷4=()人??()条。

(1)用竖式计算的正确格式。

(2)在竖式除法中如何试商?

(4)在竖式中被除数里减去商与除数的积,剩下的是什么?

2.比较22÷4与20÷4的竖式的不同之处。

3.小组内交流回报。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八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经历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试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括号里最大填几?

3、之前不仅学习了这些,还学习了根据图示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二、新探究。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动手摆小棒,观察结果如何?

结果:分成3组,但剩下一根没分完。

13121。

5、标名称(上黑板贴)。

同学们当小老师打开书本看一下标对没有。

6、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提问口答)。

7、根据除法竖式回答问题(1)(2)(3)(提问口答)。

8、做一做621、2。

11、回顾例题。

三、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九

第7题以及第10题、第12题解答过程。

我们去植树

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帮助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直接经验,发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1.出示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各自完成第8页中的填表。即把每班植树的棵树填入表中。

5.校对,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1.出示第9页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独立思考:场景中需要我们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一共有几个?怎样解决每个具体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全班交流。

(1)让各组汇报各自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引导其他各组学生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

(2)追问: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知道并利用到什么条件?

1.观察场景图,启发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交流汇报。对有创意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3.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

4.校对,并说说是怎样解答出来的。

1.启发思考: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你能列举一些吗?

2.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各自独立解答。

3.汇报交流。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十

如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则,教学中我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如此规定的理由。最后,我还组织了及时的,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我先出示了例题,并让学生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在摆的过程中我通过问答的形式将13、4、12、3、1各表示什么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并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列竖式计算这个除法算式。

在列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将竖式列成了加法的形式,有的学生列的很准确,让他们将式子呈现在黑板上,通过对比的形式比较出优缺点,知道竖式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一步,不这么表示缺步骤。并将每个数表示什么弄清楚。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同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此段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十一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具体物体的平均分,理解什么叫有余数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下面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反思:

一、在问题情境中理解意义本课的设计。

我充分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摆草莓”的生活情景,充分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并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数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让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心理上驱动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学生能力本课的通过教学“摆草莓”、“摆小棒”的操作活动。

教师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操作比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通过“摆一摆”、“猜一猜”等活动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活动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既提升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在有趣游戏中拓展学生思维课的开始。

在“猜一猜”的游戏中导入新课,既激起了同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最后,依然用“猜一猜”的游戏结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老师课前游戏猜得准的奥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即做到了首尾呼应,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十二

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五辨花、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学习,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己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朴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己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师改变过去直接教学竖式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尝试写出除法的竖式,由于受先前学习经验的影响,很多学生是仿照加、减法和乘法的竖式的书写格式来写,这是很正常的。教师注意适时点拨,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评价,从而不断地调整算式的写法,逐步地达到规范。这不仅体现了优化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还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逐步培养她么善于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小棒成为教学的载体,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反复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从而认识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由特殊到一般,并在头脑中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十三

本学期学校督导二年级教学,我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这部分内容以前在三年级上册教学,现在调整到了二年级下册,对学生来说多少有一点难度。《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有:

1.我对孩子们的表扬、鼓励及调动比较到位,学生一整节课举手发言积极,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愉悦,师生交流融洽。

2.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草莓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草莓”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正方形,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这个环节我还特意给每个小组打印了一份记录表格,记录同学们摆正方形的过程及算式,从算式中总结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1.前面教学认识余数时用的时间过多,分7个草莓时可以不用小组讨论,学生自己动手摆,这样就能省出时间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教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时,表格中的内容过多,学生操作费时,多数学生不会填表格中的除法算式,可以把算式再细化一些,不在这些地方费时。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篇十四

成功的地方:

通过分层的练习,使学生对本知识的学习有了很好的掌握。

不足的地方:

因为我觉得除法竖式的格式与加法、减法、乘法都不一样,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对除法竖式讲解不很到位。

应改进的地方: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有预见性,对于学生不容易接受的难点要事先设计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