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期校本研修个人总结篇一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教育要枝头春意常闹,就得有源头活水长流。我校将教师的自我学习作为“备好课上好课”校本研修的第一步,用学习创生教育的智慧。
学习规划:
教育家朱永新曾说:“教育这个职业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理想的事业,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不可能走得多远,一所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得多远。”培训伊始,我们便要求教师制定出自己的暑期研读计划,在11日的“六届教工大会”上,王校长更是提出了“虹小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的倡议。在一篇篇的研读计划中,我们欣喜的看到:李虹、孙红梅等中年老师提出要改变自己“人到中年车到站”的想法,利用暑期多读一些教育专著,提升专业素养;彭霞老师代表数学组提出要开设数学组的教学博客,在交流中学习,在资源共享中发展;尚昌萍等艺体组老师则把目光放到了学科的整和研究中,在整和中追求最大的教学效益。
博览群书:
从古之圣贤孔子宣扬的“学不可以已”,到刘向所说的“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再到今之学者倡导的终身学习,都把持续学习看作是演绎生命华章的美妙音符。我校将教师制定读书计划、撰写读书心得纳入校本研修培训计划,《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优秀是教出来的》、《玫瑰与教育》等大量的优秀书籍出现在了教师们的计划与心得中。周晓华老师在心得中写道:“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小林先生如是说。要提供孩子发展需要的教育,教育与成长应是自由与天真的大合唱,《窗边的小豆豆》让我明白了许多。”、王树枫老师也深有感触的说:“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我们让孩子们置身于充满新鲜感的教育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确实是被人需要、被人爱着的,只要让他们成长并快乐着,那么,即使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也会成长为举止得体、品行高尚的好孩子。我真该早些读读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
教师之间最大的差异说到底是其学习能力的差异,只要有教育的地方,教师就有责任与书同行。我们从不奢望将所有的教师都培养成教育家,但我们相信只要教师们坚持以博览群书、兼收并蓄为基石,辅之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定能在“我教书、我快乐”中走向“我教育、我发展”。
在这次培训中,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学团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个团队中,没有专家,没有权威,有的只是课标、教材、学生,有的只是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对教学方法的争论和达成共识后的豁然开朗。通过这次培训过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几乎所有的备课组都能围绕着备课的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特别是数学组,老师们带着问题参与讨论,在共同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个体的认识和群体的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再提出更高层面上的问题……,真正形成了“在交流的平台上共同提高,在沟通的舞台上共同发展”的充满活力的协作型成长团队。
心灵体验感受团队精神
7月7日,在这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我校邀请二级心理咨询师梁秀梅老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给自己一次心灵之旅”团体心理体验活动,成为虹桥小学xx年度暑期校本研修培训的又一抹亮色。
“今天见到你,心里很高兴,和你问声好,你好!”四个简单的手势拉开了此次心灵之旅的序幕,我们一向视为最平常的问候竟可以如此的表达,如此的拉近你我间的距离。“信任之旅”:“盲人”教师在“拐棍”的搀扶下,通过重重障碍,用心的去探寻那条充满未知的盲人之旅,亲身感受着一个盲人对黑暗的恐惧和对“拐棍”的信赖。“八龙戏珠”:教师们将手中的气球依次抛向空中,在彼此的帮助中感受着团队全体奋进的精神。“当我蒙上眼睛后,一种恐惧感油然而起,但是当我的拐杖拉起我的手时,我很坦然,我以为在人生的旅途中,‘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在游戏结束后郭媛老师的一席话,代表的是全体老师的心声。近三个小时的活动,充满着欢声和笑语,教师们在感悟中体验着快乐和成长,同时也在共同的参与中加深了对信任、职责、团队的理解。
集体备课中的“三备法”
于漪老师的“三备法”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与学习,为了更好的处理集体备课中资源共享与个人专业发展的关系,我校在此次校本培训中实施了“集体备课三备法”,即:首先由教师自主钻研教材独立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内共同查阅交流资料,研讨各自教案中的亮点与不足,最后,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优化教案。7月10日上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推选了6位教师进行“无生上课”,王丽老师虽然只是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但她于模拟课堂情景下展开的教学活动,在自问自答中将重难点穿插在课堂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新教师的飞速成长;汪建平老师的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其各方面技巧如板书、口才、组织才能、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有效地提高了无生课堂的气氛;姚秀琼老师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无生当有生,她那精心的教学设计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语文的热爱,更加感受到了她的那份大语文观……
三、提炼问题反思成蝶——碰撞中寻求自己的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可以说教师同伴之间的对话更多的是达到“人人都是胜者”的目的,即合作研究教育问题,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共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育的共建。‘教研组交流’与‘虹小教师讲坛’是我们在校本培训中为教师提供的对话平台。
教研组交流
培训中引导教师对平时的备课活动进行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去找寻在备课和上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导处收集并整理出了四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教研组内开展问题诊断。语文组在“集体研讨问题会诊”中认为“有效备课首先要改变书写的时间大于思考的时间、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教材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数学组“有效备课探讨”提出“钻研教材是备好课的关键,我们要把教材读懂、读厚、读透、为课堂而读,为学生而读。”;综合组“有效教学研讨”则更多的将目光落于学科间的整和与课堂组织教学上。在不断的研讨中,那些平常工作中司空见惯的、理所当然的事情逐步于视野中显现出来,于头脑中深刻起来,思考赋予了我们教师一种为人师表的大气。
虹小教师讲坛
文字方寸之间能吐纳万象,教师也需要胆识魄力。我们鼓励教师敢于说出自己的教育想法、寻找自己的教育理论。“虹桥小学教师讲坛”是我们为教师们提供的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因为教师需要纸上指点千秋,更需要的是拍案奋然而起。
经过教研组的问题反思,推选出“孙莉、彭静、郭媛、刘佩琳”四位老师成为7月9日“第六期教师讲坛——走近有效备课”的主讲人。孙莉老师提出《有效备课从研读课程标准开始》;彭静老师在教学实例中畅谈《有效备课与有效教学的结合》;郭媛老师《学科整和我之所见》中倡导音乐之见文学美、文字美;刘佩琳老师《读好教材备好课》层层递近的告诉我们教材要懂、读厚、读透、为学生而读。受到了省教科所夏建华主任的好评。
“对教师而言,一旦对话展开,就像富有生命力的鸟儿展开了双翅,定会有美丽、和谐、矫健的飞翔姿态掠过湛蓝的天空”。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活动,而是一个与他所处的全部生活世界对话的过程。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所谓理论改变视点,视点决定视野,视野决定人的成长质量。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要想往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得有更开阔的胸襟和更高远的追求。走进专家、感受学术,是我们此次校本培训中的重要一课。因为这种专业引领带来的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给予,更是一种学术的感化,这种感化能激发和唤醒教师,使教师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探究的欲望,并使教师走上快速成长的康庄大道。
7月7日上午受我校邀请的六安路小学郑家凯校长做了《面壁十年图破壁教育人生竞风流》的精彩报告,从优秀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到优秀教师成长的要素,告诉老师们“如何规划自己的三个五年计划”,“如何在理想、爱心、执着中塑造教师的人格”、“如何在学习和反思中促进自身的成长”……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虹小的全体教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中感受着前进的力量。
7月9日下午安徽省知名的教育专家夏建华主任就《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做了专题讲座。“怎么设计一堂好课”这个我们一直困绕和思考的问题,在夏主任精辟的十点阐述中豁然明朗,无论是其深入课堂后的实例讲述,还是理论提炼后的学术言论,无不令教师们在困惑迷茫中走向清晰明朗。
在精心设计的“自我学习、同伴互助、提炼反思、专家引领”中结束了为期5天的校本培训。在炎热与忙碌中感
学期校本研修个人总结篇二
博览群书:
从古之圣贤孔子宣扬的“学不可以已”,到刘向所说的“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再到今之学者倡导的终身学习,都把持续学习看作是演绎生命华章的美妙音符。我校将教师制定读书计划、撰写读书心得纳入校本研修培训计划,《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优秀是教出来的》、《玫瑰与教育》等大量的优秀书籍出现在了教师们的计划与心得中。周晓华老师在心得中写道:“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小林先生如是说。要提供孩子发展需要的教育,教育与成长应是自由与天真的大合唱,《窗边的小豆豆》让我明白了许多。”、王树枫老师也深有感触的说:“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我们让孩子们置身于充满新鲜感的教育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确实是被人需要、被人爱着的,只要让他们成长并快乐着,那么,即使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也会成长为举止得体、品行高尚的好孩子。我真该早些读读这本《优秀是教出来的》”……
教师之间最大的差异说到底是其学习能力的差异,只要有教育的地方,教师就有责任与书同行。我们从不奢望将所有的教师都培养成教育家,但我们相信只要教师们坚持以博览群书、兼收并蓄为基石,辅之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定能在“我教书、我快乐”中走向“我教育、我发展”。
在这次培训中,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学团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这个团队中,没有专家,没有权威,有的只是课标、教材、学生,有的只是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对教学方法的争论和达成共识后的豁然开朗。通过这次培训过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几乎所有的备课组都能围绕着备课的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特别是数学组,老师们带着问题参与讨论,在共同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个体的认识和群体的认识,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再提出更高层面上的问题……,真正形成了“在交流的平台上共同提高,在沟通的舞台上共同发展”的充满活力的协作型成长团队。
心灵体验感受团队精神
7月7日,在这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我校邀请二级心理咨询师梁秀梅老师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给自己一次心灵之旅”团体心理体验活动,成为虹桥小学xx年度暑期校本研修培训的又一抹亮色。
“今天见到你,心里很高兴,和你问声好,你好!”四个简单的手势拉开了此次心灵之旅的序幕,我们一向视为最平常的问候竟可以如此的表达,如此的拉近你我间的距离。“信任之旅”:“盲人”教师在“拐棍”的搀扶下,通过重重障碍,用心的去探寻那条充满未知的盲人之旅,亲身感受着一个盲人对黑暗的恐惧和对“拐棍”的信赖。“八龙戏珠”:教师们将手中的气球依次抛向空中,在彼此的帮助中感受着团队全体奋进的精神。“当我蒙上眼睛后,一种恐惧感油然而起,但是当我的拐杖拉起我的手时,我很坦然,我以为在人生的旅途中,‘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在游戏结束后郭媛老师的一席话,代表的是全体老师的心声。近三个小时的活动,充满着欢声和笑语,教师们在感悟中体验着快乐和成长,同时也在共同的参与中加深了对信任、职责、团队的理解。
集体备课中的“三备法”
于漪老师的“三备法”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与学习,为了更好的处理集体备课中资源共享与个人专业发展的关系,我校在此次校本培训中实施了“集体备课三备法”,即:首先由教师自主钻研教材独立设计教案,然后备课组内共同查阅交流资料,研讨各自教案中的亮点与不足,最后,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优化教案。7月10日上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推选了6位教师进行“无生上课”,王丽老师虽然只是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但她于模拟课堂情景下展开的教学活动,在自问自答中将重难点穿插在课堂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新教师的飞速成长;汪建平老师的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其各方面技巧如板书、口才、组织才能、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有效地提高了无生课堂的气氛;姚秀琼老师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无生当有生,她那精心的教学设计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语文的热爱,更加感受到了她的那份大语文观……
学期校本研修个人总结篇三
研修内容
英特尔未来教育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为教育现代化指出了一条道路,它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我校是国家级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下学期计算机将进入课堂,为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教师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综合运用资料的能力。每个学习小组需将校本培训内容及学习感受等制成网页,每个组员至少负责一个版块。
每个小组的英特尔作品,于7月12日下午2:00前发送到五楼微机房教师机共享文件夹,各个子文件夹名称为学习小组名称。
1、研讨话题1:建立工作室的意义
2、网上摹拟一个工作室并在组内交流
我校考试改革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从本学期开始,区教研室仅在个别年级段的学期末才出一份参考卷,其它试题要求各任课教师自己命题。因此,试卷反映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新课标的理解,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如何命好题”的问题,我们以这次校本教研活动为契机,认真“研拟”试卷,这也是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的一次检测和提升。
第一步:语、数学科研讨本学期期末试卷,外语组研讨六年级毕业班试卷。
研讨话题2:试卷考核了什么?如何调整今后的教学?
其他学科研讨学科最困惑的问题及如何突破。
第二步:各学科学习课程标准,对照课标研究某一单元的内容,找出本单元知识的重难点,确定测评的标准。语、数、外学科分学习小组每人独立模拟一份或部分试卷,综合学科拟学生学科素质考核方法。(研讨话题3)
第三步:在教师个人独立完成试卷的基础上,语、数、外学科分组交流试卷,说明试卷意图,最后综合成风格统一的试卷。每一项考核内容都要注明考核要点及出卷教师姓名。综合学科验证制定的学生素质考核方法。
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的技能,对单一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反复训练,以形成这种教学技能。
本次训练各小组自立研究主题,主要为各学科教学中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1、好书推荐,推荐自己平时读过的有趣的、有价值的书,可以是书名,可以是文章片段,可以是读后感。在网上自主读书中与大家分享。(7月12日前完成)
2、假期至少读一本书,可以是文学作品,可以是教育专著,可以是教育管理,可以是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写成读书心得的形式,在网上自主读书中与大家交流。(8月30日前完成)
网上交流,设定使用的栏目是南小教育沙龙。以主题的形式将讨论话题发表在此栏目中,请各位老师跟着主题发表回复。
研修评价:参与研修活动的主动性,小组活动参与的积极程度,及英特尔作品的质量。
特别提示
1、学习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协调分配完成活动记录、话题研讨发言记录、每次研讨后的发言结语及成果总结汇报。(原则上每个组员轮流记录小组活动情况、话题研讨的发言并写出发言结语)
2、成果汇报会,采用抽签的形式确定汇报的小组。余下的小组将挑选优秀作品另安排时间汇报。
3、我校将承办xx年《庐阳教育》7、8月合刊,45岁以下教师每人至少写一篇文章,准备投送《庐阳教育》,主要投稿栏目是《教改之花》《学苑广角》。稿件形式内容不限,可以是教育心得、教学日记、案例分析、优秀教案和调查报告等。文章要具有可读性,可学性。字数千字左右,不要超过1200字。文稿需打印,请务必于7月20日以前发送到,请注名作者和联系方式,也可将文稿送到校传达室。
学期校本研修个人总结篇四
三、提炼问题反思成蝶——碰撞中寻求自己的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可以说教师同伴之间的对话更多的是达到“人人都是胜者”的目的,即合作研究教育问题,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共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育的共建。‘教研组交流’与‘虹小教师讲坛’是我们在校本培训中为教师提供的对话平台。
教研组交流
培训中引导教师对平时的备课活动进行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去找寻在备课和上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导处收集并整理出了四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教研组内开展问题诊断。语文组在“集体研讨问题会诊”中认为“有效备课首先要改变书写的时间大于思考的时间、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教材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数学组“有效备课探讨”提出“钻研教材是备好课的关键,我们要把教材读懂、读厚、读透、为课堂而读,为学生而读。”;综合组“有效教学研讨”则更多的将目光落于学科间的整和与课堂组织教学上。在不断的研讨中,那些平常工作中司空见惯的、理所当然的事情逐步于视野中显现出来,于头脑中深刻起来,思考赋予了我们教师一种为人师表的大气。
虹小教师讲坛
文字方寸之间能吐纳万象,教师也需要胆识魄力。我们鼓励教师敢于说出自己的教育想法、寻找自己的教育理论。“虹桥小学教师讲坛”是我们为教师们提供的一个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因为教师需要纸上指点千秋,更需要的是拍案奋然而起。
经过教研组的问题反思,推选出“孙莉、彭静、郭媛、刘佩琳”四位老师成为7月9日“第六期教师讲坛——走近有效备课”的主讲人。孙莉老师提出《有效备课从研读课程标准开始》;彭静老师在教学实例中畅谈《有效备课与有效教学的结合》;郭媛老师《学科整和我之所见》中倡导音乐之见文学美、文字美;刘佩琳老师《读好教材备好课》层层递近的告诉我们教材要懂、读厚、读透、为学生而读。受到了省教科所夏建华主任的好评。
“对教师而言,一旦对话展开,就像富有生命力的鸟儿展开了双翅,定会有美丽、和谐、矫健的飞翔姿态掠过湛蓝的天空”。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活动,而是一个与他所处的全部生活世界对话的过程。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所谓理论改变视点,视点决定视野,视野决定人的成长质量。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要想往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得有更开阔的胸襟和更高远的追求。走进专家、感受学术,是我们此次校本培训中的重要一课。因为这种专业引领带来的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和方法的给予,更是一种学术的感化,这种感化能激发和唤醒教师,使教师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和探究的欲望,并使教师走上快速成长的康庄大道。
7月7日上午受我校邀请的六安路小学郑家凯校长做了《面壁十年图破壁教育人生竞风流》的精彩报告,从优秀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到优秀教师成长的要素,告诉老师们“如何规划自己的三个五年计划”,“如何在理想、爱心、执着中塑造教师的人格”、“如何在学习和反思中促进自身的成长”……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虹小的全体教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中感受着前进的力量。
7月9日下午安徽省知名的教育专家夏建华主任就《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做了专题讲座。“怎么设计一堂好课”这个我们一直困绕和思考的问题,在夏主任精辟的十点阐述中豁然明朗,无论是其深入课堂后的实例讲述,还是理论提炼后的学术言论,无不令教师们在困惑迷茫中走向清晰明朗。
在精心设计的“自我学习、同伴互助、提炼反思、专家引领”中结束了为期5天的校本培训。在炎热与忙碌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