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档 >> 2024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精选17篇)

2024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12 10:09:43
2024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精选17篇)
    小编:zdfb

人生中总是有许多需要总结的时刻。写总结时要注意用词准确,不要夸张,也不要贬低自己的成绩或经历。在下面这些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不同题材和领域的总结写作范例。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一

20xx年7月16、17日我有幸参加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暑期线上专题培训活动。通过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培训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最新的课程标准,不但全面了解了教材,而且对新版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倡导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新课标下,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应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讲课时,课上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并不多。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这种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讨、交流,循序渐进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奥妙与魅力,真正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对培养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就要求初中教学的策略要以主问题研究为核心,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大体的感知前提下,理解教学的目标,分析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教学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策略,如何体现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经验,开发新的课程是实现理想课堂,即高质量、高效率的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魅力的关键,是逐步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关键。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二

为了20xx年8月17日,我们开始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系列解读”,今天是第一讲,内容是由史宁中校长讲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介绍》。教授的讲座中重点分析了20xx年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新课标的理解与表达、课标内容的变化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听完讲座让我对20xx数学新课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认识到新课标需要后期慢慢去阅读并理解。史教授一开始就重点强调了新课标中将从“双基”到“四基”,“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解读了核心素养的一致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学生参与其中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后数学的教学过程紧扣新课标。史教授还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的变化,整体的领域没有变化,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理念上更强调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结合后期教学实践去理解。

下面就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观点进行简单梳理。

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上,就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包括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领域没有变化。但是,为了更好地适用于四基的教学,或者进一步说更好地适用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这次课标修订有个总体趋势是这样:在数与代数中要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并且把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去;在图形与几何中,更加强调几何直观,这样的话就增加了尺规作图的内容。增加尺规作图就是在小学数学中要增加一些操作;让学生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本质,感悟数学这个概念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第一个原则,不单纯介绍概念。就是说,像过去说角的概念,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然后,不比较角的大小;也不讲角的计算。这样的话,这样的教学也是不好的。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三

《数学课程标准(20xx)》在第三学段的课程实施中提出了教学建议:“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在对图形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对图形的认识,理解图形的关系,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量感和几何直观。”

新课标的“教学建议”提示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围绕教学任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加工特点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下面我结合自己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谈谈对新课标的理解。

生活素材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标描述)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课前我让学生准备长方体纸盒这一贴近生活、直观形象的操作材料,从生活中抽取数学问题:“包装你的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通过测量操作,经历长方体表面积概念的感知、理解的过程,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感性认识。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总结出公式,最后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表面积计算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实践素材操作,培养学生量感

“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首次在《数学课程标准(20xx)》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目标,应该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动手度量,切实感知。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让学生每组测量不同的长方体,以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能力。结合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建立模型。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对图形的认识,理解图形的关系,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量感和几何直观。

不同素材比较,发展学生素养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个环节中,我以不同长方体表面积计算为载体,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多角度引发学生思考:数据虽然不一样,但是计算方法一样,让学生在比较中提升类比和归纳的能力。以下是我这部分的教学片段:

教学中,不仅从乘法分配律的角度沟通两种算法的联系,而且赋予了每种方法几何意义。结合课件演示,进一步突出“对面相等”的特征。

利用素材迁移,沟通知识联系

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学生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迁移类推出来的。通过生活素材“变一变”这一游戏化的练习,学生能有趣且非常顺利的发现一个面的面积乘了6,从而总结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是棱长x棱长x6。应用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算出了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这再一次印证了旧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学生经历数学观察(度量)、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概括归纳、迁移运用等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发展了素养。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情境,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促使学生知情合一,成为学习的主动者。通过探究与运用,将“用数学眼光观察、用数学思维思考、用数学语言表达”三者有机统一,增强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四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1、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课标,同时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索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信息呈现的选择性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课改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深入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3、把握特点,活用教材。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活用教材。

总之,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而去教学,真正做到知识与育人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五

《课程标准(20xx年版)》提出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良好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应该是探究性和渐进性的,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去认识新知识。新的课程标准以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情景为出发点,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看一看、说一说,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课标》的精神值得我们教师学习改变不适宜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师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注重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机会。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但现实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还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没有充分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一点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改进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标》的要求合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为问题创设情境,另外也要强调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还有教师面对学生存在差异时,要学会因材施教,尊重个别差异的存在,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因为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我们承认这种差异。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而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发挥?处理好教师主导和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面向全体,注重启发式的学习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学习《课标》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和应用的理论知识。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积极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引导学生启发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三、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数学方法不一定都是一样的,哪种有利于学生自身学习的方法,教师应该认可,尊重差异。

通过本次学习,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数学课标的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我的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六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

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

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教学。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我听过的一节《认识分数》教师在教学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而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分是多少呢?按照习惯的说法是叫做半个。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中哪个数可以用来表示半个,学生找不到这样的数,那么半个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分数,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学生对学习分数有了一种需求和愿望,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二、设计问题情境,增强应用情趣。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搜集应用事例,体会应用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使用、地图用四种不同颜色区分地区、飞机设计等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社会已进入“数字化”的世界。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百分数的资料,像商品标签各种成分的含量、存款利率等。再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四、创造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美国数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后,让学生做小会计师,在父母的带领下把自己积攒的钱存起来,根据银行的利率算——算,怎样存更合算,熟悉、掌握存款的方法和计算利率的方法,或者到商场购买打折商品,计算打折商品的总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初步的实践能力。

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七

小学阶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桌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克服以往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八

我曾教过两年小学低年级数学(那是十年前的事了),记得当时问一年级的孩子们"3+5等于几?"有的孩子一脸茫然的看着你(农村的孩子没上过幼儿园、学前班),你要问"你有3个糖,再给你5个糖,你现在有几个糖?"他很快就能告诉你答案。为什么会这样?说明小孩子的学习特点就是先具体后抽象,当他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前,你只能用具体实物来帮助教学。记得当时我们也做教具,让孩子们找些小木棒10根捆成一捆来学加减法,类似于蒙氏教具的纺锤棒。老师们用毛笔在硬纸板上写数字卡片,类似于塞根板。但恐惧很少有人会用点、线、面、块的珠子制作个、十、百、千的教具,平方立方的概念也仅是头脑中的一时闪念,谁会把他们制成平方立方珠架摆在那里让孩子如此直观的认识它们呢?你不得不佩服蒙台梭利的智慧与用心。想得出的人不一定会去制作这样的教具,做得出的`人不一定会将它应用在教孩子学数学上,只有蒙台梭利这样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让全世界人民为之叹服——原来学习数学可以变得如此简单。不了解蒙氏数学的人听说5岁多的孩子学千位数加减乘除觉得太难,当你真正了解她是如何教的时,你就会发现,实际无论算几位数,孩子们均只做了10以内的点数工作,仅仅加入了一些进位、退位的概念而已,就算是这样的概念也让蒙台梭利简化得没有概念的痕迹。银行游戏,邮票游戏等都是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计算的方法,比起老师要求孩子们每天做多少道数学算术题效果不知要好几百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孩子会对游戏没兴趣。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所谓的蒙氏数学班(又是中国特色的极功尽力模式),很多人说既然蒙氏数学那么经典那就学蒙数不就得了,实际蒙氏数学是建立在蒙氏感官教育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感官教育的基础学蒙数就很唐突,并且孩子们要自发的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内化的过程,几节蒙氏数学兴趣课能解决得了所有问题吗?或许老师上课时这会儿孩子并没学数学的兴趣,或者孩子想反复操作时,教师由于时间限制不能让孩子如愿。更何况很多所谓的蒙氏数学教师连蒙台梭利为何人,蒙氏教育的基本理念都不清楚,你能指望他教得有多好吗?我就曾经遇到过教蒙氏数学的老师告诉我“蒙台梭利是专门教智障儿童的,所以孩子没毛病就不用上蒙氏幼儿园”我无语,真不知他的蒙氏数学是从哪学来的。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九

新课标中最受关注的是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形成与发展的正确价值观,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反映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及其独特的育人价值,是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以上表述,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数学教育更加注重隐性的教育价值体现,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遇到问题能理性的分析问题,并努力寻找最佳的解决问题方法,并把这些解题的品质,延展到为人处事中。这也常常引导我们思考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去培养,为谁培养人?如果每个教师的心中都有这几个问题,相信我们的教育将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课标要求: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而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数学的产生和发展源于劳动。核心素养也告诉我们,要教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所谓的现实世界也就我们所说的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化的数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需要生活经验的加持,生活的体验对学习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积攒生活经验也将是学习的一部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使他们初步学会了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四基”,发展“四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双减”之下,如何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如何实现数学课堂“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下面就以“分数乘分数”为例来谈谈我的教学思考。

“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乘整数及“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的运算原本是通过数的意义理解算理,从而明白算法,因此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抓住知识的本质。把握知识的本质进行教学的课堂方彰显它的深刻与厚重。

“分数乘以分数”算法比较容易总结,但算理的理解却很抽象,它的整个运算过程是一个分数单位在发生变化的过程,分数单位的变化,对于学生理解算理非常重要,也有难度。基于学生的认知,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直观,让学生观察、思考、表述、操作,归纳、总结,从知识的本质上学明白、学透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表达的机会,让知识有建构的亲身经历。我们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悟”道理“知”算理。

首先,用面积感悟算理。将正方形、长方形面积与分数的意义有机融合,通过观察、列式,在分数的意义和图形的面积两种角度之间建立起等量关系,在算式与结果的一致性下初步感悟算理。

其次,画图操作理解算理。“算理先行,理到法随”。如,怎么理解“3/41/2”?可以让学生先画图表示出3/4平方米,即把1平方米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然后再画图表示出3/4平方米的1/2,再把3/4平方米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双重阴影部分就是3/8平方米,体现了两次分和取的过程。然后再结合图说出双重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再次将分数乘法的意义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结合,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入。

第三,逆向思维内化算理。自己写一个分数乘分数的算式,然后画图说明这个算式的意义及结果。“以形论数”“以数表形”,学生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实现了算理的内化,让算理“生根”发芽。“理通则法成”,比较分析之后,学生很快总结出了方法,学生在画图与说理的过程中真正领悟到知识的本质之“理”。

“双减”之下,如何有效进行练习?面向全体,注重实效,适当拓展。练习设计要体现了这三点:

面向全体。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些练习,如“1分钟计算比赛”,基础过关,同桌互评,全员参与;选择练习,由图选式、由式选图,学生用手势表示答案,全员参与;紧扣时事热点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练习,人人思考,全员参与。

注重实效。不管基础练习的反馈,还是拓展提升的展示,我们都要注重效果的“看得见”,做到教师心中有数。

适当拓展。练习的设计要重视基础,也要适当的拓展。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既要有对本节课分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检测,也是有为下节课做铺垫的知识延伸。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读课标,真正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十一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指导等几个方面都作了一些修改。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主张在课程设计的总体思想上体现“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等。即力图使数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利用这样一本教材上好一年级数学课,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教学工作会有一些帮助。

一年级学生年纪小,自我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我们一味地加以批评和责备,势必会使刚刚开始小学学习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以后的学习。怎样让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一开始就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我想这也是一年级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游戏等,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学前教育中家长注重艺术智能启蒙,忽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抽象思维开发大有人在,家长注重纯数学计算力的训练,而忽视抽象思维的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年级,是游戏和学习的过渡,是学校学习的新起点。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太多自己的特点,只有我们老师把教材、学生的年龄实际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开心更扎实,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一生的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十二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20xx年11月10日11日,全州各个小学英语优秀教师集中到凯里参加义务教育阶段课改师资培训,虽然本次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培训期间,我们认真聆听了雷山县教研室杨燕老师、凯里八小纪莎老师、凯里十小覃翠立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在此期间我积极参与研讨,研讨的过程中,从同行那里学到很多,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有欠缺,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履行好本职工作。

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了小学英语义务教育课标方面的很多理论:什么是教案、什么是教学设计、如何进行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以及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等方面的要求等等,所有这些理论和要求、建议,都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分析和灵活应用。特别是杨燕老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给我们展示,并让我们现场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老师们的积极发言,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老师们共同分享,也让我对教学设计这内容更加深刻。

通过这次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我学到了许多有益的教学知识、方法和理念,对自身基本素质的提升和今后的教学工作很有裨益,下面我就这次的培训跟大家分享我的几点体会:

一、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唱、跳等这些基本功。这次培训,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们都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令人耳目一新,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纪莎老师给我们讲了《如何进行英语作文的教学?》这一课题让我懂得了学生的英文写作首先必须要培养兴趣,要初步掌握学生写作的情况,并且要求把句子教学融入到作文中去。纪莎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听、模仿诵读是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方法。并且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二、了解了最新的英语新课程改革理念。

在这一次培训中,让我了解到了最新的英语课程改革理念。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运用一些游戏,使英语课堂“活”起来。我们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以小学生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还有覃老师的课,也让我开了眼界。特别是活跃的覃老师教学风格,老师运用了游戏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覃老师自制了教具,同时让在座的各位老师也参与了各种各样的新游戏,如:passingdown、高低声、跳舞机、木头人等游戏,让老师们也到游戏中来感悟,并从中切身体会游戏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英语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覃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数字教学、英文歌曲,如applesong、headshoulders等歌曲。我认为游戏教学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减轻压力与负担,从而有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多记单词,并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英语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明白上英语课不难,但要上好英语课却不容易,需要老师有扎实的教学技能,回去以后,我还会继续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技能,努力成为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十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学业质量标准”中明确提出“第一学段(1-2年级)应通过操作、游戏、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与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实施游戏教学策略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我自己目前任教二年级数学学科,对于游戏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它不但可以使孩子们体验到乐趣,而且能够给他们一定的教育引导。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中要充分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利用游戏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学习,同时借机完善各个课堂内容,让他们能用轻松快乐的心情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从而使课堂生机勃勃,促进他们从被动认知走向自主探究。

也正因为我在教育一线工作,所以我很清楚数学课堂上游戏教学存在的不足。

首先,游戏教学目标不明确。任何一门学科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都应该是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再去实施教学环节,游戏教学也不例外。只有确定了教学目标,老师们才可以针对教学任务进行具体的游戏设计。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很多时候会产生数学知识教学与数学游戏毫无关系的现象,这样数学游戏的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其次,游戏活动设计不合理。其实很多时候老师们都是愿意带着孩子们进行游戏活动的,但是大家会担心孩子们玩得太嗨了,收不了场,又或是只顾着游戏就不顾学习了,这样的担心确实不无道理,但这样的想法是不全面的,教师如果在备课环节,通过了解教学目标,经过思考,然后合理的设计游戏教学环节,是可以有效避免这种现象的。

第三,在实际教学中其实游戏教学应用得不多或者说很少。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天性好奇,这个时候正是应用游戏教学的良好时机。但是,大部分数学教师还没有重视起游戏教学的重要性,认为进行游戏活动会耽误课堂进程,会完不成教学任务。

接下来我结合我的实际教学经验,来谈一谈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几点策略。

1、围绕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游戏活动。低年级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感到无法理解数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能够起到寓教于乐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教学时,首先老师要明确这一单位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然后老师再按照课程目标去设计游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我是小小统计员”的游戏方式,每个学生都扮演统计员的角色,记录班级内一天的日常活动,包括出勤率,请假人数,或者每个人睡觉的时间或者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课外活动、季节、水果,或者是大家的生日分别在哪个月等等,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方法,知道画”正”字是比较简便的方法。

2、游戏设计符合学生的真实需求。在实施游戏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防止教学流于形式,按照教材内容和要求科学的原则实施游戏活动。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时,可以让小朋友们自由的模仿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轨迹,感受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在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小朋友们动手剪一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第四课时再去剪4个手拉手或者头靠头的小人儿就可以根据之前的经验去自己探索方法。总之在游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要以教师的需要为依据,以孩子们的需要为基础,合理有效的实施。

3、增加游戏活动形式。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锻炼数学思维,另外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多种游戏教学方式。如,《表内除法一》认识“平均分”时,课件上面的图片或者数字都是抽象的,可以在前一天布置让大家带自己喜欢的水果或者玩具,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时间可能会长一点儿,教学过程可能会“混乱”一点儿,但是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定是双倍的,教学效果也会是突出的。又如在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一般对孩子来说都是比较枯燥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在新知部分讲授完毕之后,我们可以在练习环节让学生们自己出题,还可以创设情境,就像讲故事一样,我相信这样的练习形式孩子们一定很愿意尝试,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游戏要具备竞争性。低年级学生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也具备较高的好奇心,同时在和同伴交往活动中还具备很强的好胜心,所以教师也需要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希沃白板里面的“课堂活动”就能够很好的帮助老师进行有竞争性的游戏活动,教师只需要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再选择对应的课堂活动,让孩子们进行选择,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每周都可以进行”计算小能手”的游戏活动,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大画面上列出二十道相对简单的计算题,然后让小朋友们进行运算,最后针对在全班中运算的速度最快并且准确率又最高的孩子获得了运计算小能手的荣誉称号,然后再在班级优化大师中进行加分,利用这些竞争性的游戏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的孩子不但从游戏中获得了乐趣与成长,还在游戏过程中增强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游戏化的数学课堂一定会让数学学习焕发勃勃生机。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十四

我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进行了几天的研读,我深深体会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我们。我们曾经困惑,不知所措,但通过学习,我们又以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更加使我们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下面就谈一谈这次学习的几体会: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我们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们找一找。这样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教师可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从而学会了观察的方法。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通过暑假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十五

假期里,学校安排我们一线教师观看史宁中教授关于《义教数学课标修订总体情况介绍》的在线讲座。聆听史教授的解读后,引发我对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修订后课标精神的诸多思考。

本次讲座,史教授主要从修订背景与要点、理解与表述、内容变化与建议三大方面向我们进行解读。首先,史教授强调了新课标中将“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其次,教授还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的内容变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史教授谈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宜学数学,因为他说话都说不明白。于是新课标将小学阶段数学学科从原来的2个学段分成3个学段,更加细化学生的认知发展。最后,对于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也有了更加明晰的规定。其中,小学以主题式学习为主,赋予具体生活情景,以跨学科的内容方式融合到综合实践中来。除此之外,他还指出把四基四能与提倡的核心素养有机融合、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更加强调代数推理和几何直观等等。

讲座结束,研究未尽。史教授的`新课标解读在我的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也让我感受到自己理论与经验方面的欠缺。在今后的教学日常中,我要始终以新课标为引领,积极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助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十六

教学研究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教研话题,面对日新月异不断迭代发展的社会,教学需要改进,我们教学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在改进的中,我们更需要思考改进什么、如何改进。

曹培英老师结合近年的“大概念”、“大单元”教学组织形式,指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盲目追随热点,而应当立足于教学实际,关注儿童的学习认知特点,关注数学教学的本色,提高学习效能。基于以上的分析,曹教授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出了六点教学改进的主要策略,让笔者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20xx版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例如,在五年级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可以采用“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将体积与体积单位放在一起进行教学。对于体积和体积单位,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的经验的。第一,是感知物体占了多少空间的生活认知经验;第二,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后,知识迁移上的经验。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先前的学习经验进行对比、类推、迁移,利用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知识经验:长度单位用什么表示?面积单位用什么表示?体积单位呢?通过这样的提问与对比思考,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得出答案,而且能更清楚地区分出长度、面积、体积间的区别与联系。

当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数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一单元课时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材凝结了优秀专家、学者的智慧,教材是教学之本,而我们的课程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实施校本化。因而不管是怎么样的教学形式,我们都应当尊重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曹培英教授提倡,学数学应当关注从书中学,也应当是做中学,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例,我们应当关注到,在情境上,教材将测苹果的体积改成了测土豆、梨的体积,是因为当把苹果放进水中,苹果是悬浮的,不能完全使用排水法进行测量体积;而土豆、梨放入水中,则是沉在水底,可以采用排水法计算体积,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应当考虑到生活实际。而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曹教授给出了新思路——称出体积:我们可以先测出1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梨的质量,再称出它们的质量,最后计算出体积。

当我们把教材用出经验、用出创意时,也就是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发挥出每一堂课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在如今的“双减”背景下,应该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给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安静思考的时间,用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来引领、推动教学改革。

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时,由于空间观念意识较为薄弱,学生在学习中其实会遇到不少困难。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为例,练习题中经常会出现:“切”的问题——把一个长方体平行于底面切开,表面积增加20平方厘米,求长方体的体积;“拼”的问题——把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体拼在一起,面积减少60平方厘米,求原来正方体的体积;“增”的问题——把长方体的高增加3厘米,体积增加多少;“铸”的问题——把一个正方体铁块铸成一个长方体,求长方体的底面积……这类关于长方体实际应用的题目。有不少学生面对这些情境变化多样的题目,往往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笔。面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我们不妨尝试转变课堂上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态,给学生动脑想、动手做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变化,让学习回归本色,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清楚最关键、最核心的概念、原理、基本方法,将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让学生能够闻一知十,学会举一反三。

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篇十七

很荣幸参加了县组织的小学数学课标全员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体会颇多,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个人体会。

从戴穆兰主任的透析分析中,让我更加了解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不仅仅是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不是一味的老师教学生学,这种主动和被动的形式,更是对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一种挑战,一种创新,一种重大改革。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新课程的发展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课程修订的基本框架,转变课堂教,双基到四基的变化,明确教什么。使我明确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两能到四能的变化,明确如何教,所谓四能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能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二、《试卷评析》的学习。

听了戴穆兰主任对试卷评析的报告,我有深刻的体会,以后我要像戴主任那样,做好每个单元、期中及期末考试的试卷评析。试卷分析不仅可以对试卷和考试做出恰当评价,提高教师制卷水平,也是教学过程的反思。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得失,反映出各个教学环节的情况,反映了学习基础和能力状况。从中看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具体问题。从而寻求措施,对症下药。

三、《全脑、认知、优效、适者》和《金字塔》的学习。

听了蔡虹主任对县教育局潘建义副局长所推荐的《全脑、认知、优效、适者》和学习《金字塔》原理解读,使我受益良多。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对人体大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理论上也了解一些关于全脑教育这个新名词,可以运用有效工具,协助人们更清楚自己、沟通更有效、更有创造力。针对中国现如今的教育现状,全脑教育定能够给中国孩子的教育带来福音。

优效是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必须要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对于自主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帮助加深记忆。

“学习金字塔”(coneoflearning)的理论是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dale)1946年提出了。金字塔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种:“听讲”,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第七种: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从这些数据种我们可以看出,以前传统的学习法学习效果都在30%以下,而且都是以教师为表演者学生为观众的被动性学习,这样时间久了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性会降低,老师的教学也会很吃力,一般课堂效率是很低的,往往陷入可怕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而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第七种: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这几种学习效果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小组合作”既可以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知识的好习惯,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我校的“小组学习有效性研究”就很符合这个学习金字塔理论。另外,我们现在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去实践,去亲身体验,凡事只有亲身体验了才能有自己深刻的记忆和真切的感受!我们要让学生先做,再听,最后还要你说出来,给孩子感受,给孩子思维,让孩子表达出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的能力,还能给别的孩子以启发。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或者学生来当小老师,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教学生会去的更好的效果。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的也轻松,学习的效率也会很高。

探究所学知识,实现由“知”到“行”或由“行”到“知”的转变。这种“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才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学习金字塔”应用到教学中的,课程性质就是多让学生做,鼓励学生去感受、去发言、去观察、去想象,学生整理、小组活动、运用等多种渠道丰富我们的课堂,去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四、观课议课。

“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王华屏名师先用情感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她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的沟通,用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探讨问题,课堂效率很高。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灵动性、王老师自上课至课终,始终围绕学生运转,学生一直环绕老师运行。王老师对学生并没有过多的限制和束缚,学生的想象、讨论、联系是自由进行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阵地,但是,学生没有脱离轨道,没有脱离教师精妙设计的运行轨道,教师充分“放”了学生,学生充分“离”老师,而结果是圆满的,成功的,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达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这一节课,王老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的我们学习、在思想教育方面,王教师都处理得比较好,自然真挚的情感流露感染了学生和听课的每一位学生及教师。

总之,通过这次小学数学新课标全员培训学习,我的收获挺大。我要把我所学的知识用在今后教学中。

上一篇:女生超拽霸气的句子下一篇:人生爱情感悟经典名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2.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6.66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