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帮助我们共同实现目标。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路径。我们不妨来读一读以下的总结范文,它们或许能给我们的写作和思考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思路。
计算机课课件篇一
[教学目的]。
2、了解亚、欧两洲的主要国家及民族,学会分析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主要的河流、湖泊的分布。
难度: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和原因,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亚洲地形图、亚欧两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法、读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世界的陆地可以分为几个大洲?你了解哪些大洲?(学生根据所学回答)这七个大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有不同,今天,就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乘着浩荡的长风,来巡游这些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洲名的由来。
1、学生结合预习,讲述亚洲、欧洲洲名的由来。
2、结合挂图,教师指出亚欧大陆的位置并提问:亚欧两洲的洲界线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说出。
(过渡)分析一个大洲,首先从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入手。
3、分析讲述:地理位置包括其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5、引导学生从海陆位置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2)亚洲的地理位置。
6、学生讨论完成p3活动题,讨论回答欧洲的地理位置特征,而后结合挂图强化。
6、提问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怎样分析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复习提问]学生上台,结合挂图说出亚欧两洲的地理位置特征。
二、亚、欧两洲的地形。
(1)亚洲的地形特征。
1、结合p5活动向学生介绍分析地形特征的方法。
2、师生共同阅读“亚洲地形图”,从四方面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c引导学生计算青藏高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珠穆朗玛峰与死海的高度差,得出结论:地势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大)。
e引导学生找到亚欧大陆东侧、东南侧的弧形岛屿,并设问:为什么亚欧大陆东部会形成如此多的岛屿和群岛呢?(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说明)。
3、通过刚才的分析,由学生小结亚洲地形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重点。
4、教师板书小结欧洲的地形特征:
(1)平均海拔最低,仅340米。
(2)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3)中部低平。
(4)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测。
5、学生完成p6表格。
计算机课课件篇二
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长方形(四条边、四个角)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确粘贴相应大小的长方形。
准备:课件房子图形若干和空格大小相等的长方形香糊。
过程:
一、初步了解、感知长方形的特征。
1、看课件。师:今天有个图形宝宝来给小朋友表演节目。想知道是谁吗?(长方形)。
以游戏口吻介绍长方形的特征。
3、在找找教室里的长方形。
4、现在长方形宝宝要表演节目了看看它做什么?(转呀转翻跟头)。
二、感知不同的长方形。
三、动手操作。
1、现在长方形宝宝听说有小动物需要他的帮助,他要和小朋友说再见了。
2、小动物遇到什么困难了。我们去看看。
3、出示房子图。原来是小动物的房子被风吹坏了,有的地方要补上,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小动物吗?(提示幼儿选择合适的长方形补房子)。结束。
计算机课课件篇三
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意味着教育对象的开放,更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实行远程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电大开放教育各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涉及面广,影响大。该课程对电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其他课程学习能力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做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远程教学,制作优秀的网络课件很有必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革,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愈来愈快,社会对电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愈来愈多样化,目前,电大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电大学生本身的水平有着较大的区别,电大学院显著的特点就是学员多为在职的人员,因此其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有着较大的区别。其次,是教学时间上的限制,计算机知识及技能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是很难逐一涉及到的,因此教学过程当中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再次,就是章节内容上的差异,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往往观念性并不大,一章的内容就是一门课的缩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就很难将其良好的串联起来。
因此开发出一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它直接面向学生及任课教师,既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课外辅助学习系统,又是一个可供教师使用的课堂多媒体演示系统,同时还可以利用其网络教学的优势为继续教育服务。
三、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特色。
1.研究内容。
1.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案例设计;。
1.2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情感态度要求;。
1.3多层次、多角度地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1.4网络课件的界面设计、整体规划、技术路线;。
1.5网络课件的测试及试用;。
1.6网络课件的应用与推广。
2.目标。
开发建设基于web技术的、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件,使学生通过网络课件的学习,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包括:
2.1网络课件中含有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面;。
2.3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后期各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4帮助学生巩固每个知识点(包括理论和实践)、进行分章节的同步测试和模拟训练;。
2.5帮助学生预习功课、理论结合实践、归纳与总结等,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的兴趣,知道“学习什么、如何去学”。
3.要解决的问题。
3.1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现状;。
3.2研究现行教学模式和探索适应高职的教学模式;。
3.3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内容设计、案例设计;。
3.4结合教学实际和flash制作工具,设计出适合教学的表现方式;。
3.5研究网络课件开发的技术路线、制作流程;。
3.6做深入细致全面的系统测试和用户满意度调查和研究。
4.主要特色。
4.1基于资源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研究需充分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并反映计算机最新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同享用网络课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效率高。网络课件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涵盖本门课程全部基本知识点,教学内容新,内容组织结构清楚合理。
4.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程指南”,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参考学时及教学大纲,以把握学习进度。通过“教学指导”,让学生了解和把握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4.3导航能力强。在课件的页面设计上采用了树型菜单,每个章节的主页面可以实现课程各个章节之间的跳转,树型菜单对一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安排,点击相关的小节标题,内容显示区就显示出相应小节的课程知识,这样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课程机构中浏览课程内容,随时知道自己学习到哪里,也随时找到自己要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主动权。
4.4利用flash实现模拟操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课程,网络课件以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利用flash制作操作步骤的动画,让学生仿佛感觉到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更深入地掌握操作技能。
4.5测试功能。分别以单元测试、篇测试和综合测试三种方式建设了与教学内容配套的练习与试题库,实现测试功能。学习者在学完相关内容后,通过测试了解自己把握的情况,检验学习效果。
四、成效。
通过研究,设计与开发出界面友好、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美观大方,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件,改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五、结束语。
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已成为开放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种优秀的网络课件为开放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开放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计算机课课件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了解它们的运转关系,学会看整点,并初步学会记录整时。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并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使幼儿懂得珍惜时间,有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准备:
1.大时钟一只,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你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吗?(闹钟)对了,是闹钟。闹钟是钟的一种。
二、出示时钟,观察感知钟面构造。
师:钟是计时用的,所以又叫时钟。它告诉人们几点了,应该做什么事,小朋友认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
1.读钟面上的数字。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只钟。这个圆面叫钟面,钟面上最外面有些什么(数字)?钟面上有哪些数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字从小到大按顺时针方向围成了一个圆圈。
2.认识分针和时针。
师:钟面上除了数字之外,还有什么呢?钟面上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还有一根细细长长的是秒针。今天我们来认识时针和分针。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就是按从1到12的方向转了一圈又一圈。现在时针和分针要进行跑步比赛了,你们猜猜哪根针跑得快?现在我让他们都站到了12上,开始了……谁跑得快?(分针)。
教师反复地拨时钟,让幼儿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的现象。你还发现了什么?(分针跑了一圈,时针只跑了一格。)。
师:对,分针长,跑得快,时针短,跑得慢。分针跑了一圈,时针只跑了一大格。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大格就是一个小时。
三、根据经验认识整时。
(出示7点钟的钟面)师:你能说出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你是怎么知道这是7点钟的?
(出示1点钟的钟面)师:这是几点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5点钟的钟面)师:这是几点钟呢?
(出示11点钟的钟面)师:这是几点钟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7点钟、1点钟、5点钟、11点钟。(同时出现刚才的4个钟面)小朋友看一看,这4个钟面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特点?(分针指的位置相同)。
师小结:如果分针走到12,时针指向哪一个数字,就表示几点钟。
四、拨一拨。
师:小朋友已经会认钟面上的几点钟,下面请你们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几点钟。
师:请小朋友拨3点钟。(幼拨,师巡视)你是怎么拨的?(幼说)。
师:在自己的钟面上拨9点钟。(幼拨)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五、结合实际(课件演示)。
1.师:现在几点了?早上7点时小朋友起床了,你每天几点起床?
2.出示中午12点钟午睡图。
3.出示晚上8点钟睡觉图。
师:我们也要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计算机课课件篇五
(二)教材分析。
重点:计算机的历史、分类、系统组成。
难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三)教学过程。
一、电子计算机的概念: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高速而精确地对信息进行处理,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来控制其操作过程的现代化电子装置,小学计算机教案(一)。
二、电子计算机的外形(提问)。
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三、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态电子计算机,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称为“埃尼阿克”
a、第一带电子计算机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体积庞大,耗电量大,运算速度低,昂贵,仅用于军事研究和科学计算。
b、第二代电子计算机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体积变小,成本降低运用范围逐步扩大。
c、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主要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消耗、价格迅速减少或降低,开始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教案《小学计算机教案(一)》。
d、第四代电子计算机主要元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体积进一步缩小,性能进一步提高,普及到普通家庭。
五、计算机的应用。
a、科学计算例如:气象预报、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导弹的监测。
c、过程检测与控制。
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例如:用cai演示化学反应。
e、人工智能例如:代替人类到危险的环境中去工作。
f、计算机通信例如:internet发emailg、多媒体的应用例如:计算机具备电视机、游戏机、传真机、电话机和vcd的综合功能。
文档为doc格式。
计算机课课件篇六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情况,提出了在教学方式上实行分级教学,教学内容上采取内容模块化,倡导开发新教材厦改革考试方式,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有一定启发和鉴借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其一,由于高校的生源情况复杂,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来自农村,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各地计算机硬件设备条件及教育普及程度的差异,因此,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
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所以,教学方式需要做出调整。
其二,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频率加快。
而高校由于配套使用教材、硬件环境等因素限制,使教学内容更新步伐迟缓,从而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相差甚远,此外,一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局限于word、excel和windows,根本达不到就业单位的期望值,还有,学生所学知识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学以致用。
类似问题在内地高校更为突出。
计算机课课件篇七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
计算机课课件篇八
有关计算机的知识课件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教学标题]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计算机基本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
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
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
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
1.科学计算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5.嵌入式应用6.人工智能(ai)。
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一、硬件和软件。
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
软件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
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1、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3、i/o设备计算机和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
4、总线cpu和内存及i/o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
(1)数据线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
(2)地址线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
(3)控制线用来控制外设的动作,比如读、写和时钟信号等。
一、操作系统。
定义:是自动管理计算机中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一组大型程序。
1.目的:(1)使系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增强计算机处理能力。
(2)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分类:(1)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如:dos。
(2)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如:windows。
(3)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如:unix、linux。
(4)网络操作系统如:netware,windowsnt,linux。
3.三大功能:
(1)硬件管理cpu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管理。
(2)软件资源管理程序和数据管理。
二、程序设计和语言。
定义把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目的程序的软件。
1.翻译方式编译、解释。
2.低级语言机器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
特点:不容易理解和编写,执行速度快,常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程序,例如:驱动程序、过程控制程序等。
3.高级语言比较接近于人类语言的一种计算机语言。
特点容易理解和编写但是执行速度比较慢,常用来编写应用软件。
4.程序设计用各种编程语言设计制作程序的过程。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工具软件。
1.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foxbase、foxpro、access和oracle等)。
2.工具软件:为了方便软件开发,系统维护而提供的各种软件。
(如压缩软件、加密软件和反病毒软件)。
四、应用软件。
常用应用软件:文字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游戏软件等。
第四节数制与编码。
一、数制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制是十进制,逢x进一就是x进制。
二、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注: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分别以b、o和h结尾。
三、数制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位权相加法。
2.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除二取余,自下而上。
四、逻辑运算非not、与and(逻辑乘)、或or(逻辑加)。
五、编码用来表示特定信息的0、1符号的组合称为编码。
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七位二进制编码,可表示27即128个字符,分为控制代码和可打印代码,ascii码字符用一个字节来表示,最高位置零。
玛
3.汉字编码。
(1)汉字基本字符型6763,一级汉字3755,二级汉字3008;
计算机课课件篇九
(2)能够区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不同,能初步理解局域网和广域网。
(3)能过学习电子邮件和网络信息共享能够对网络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对于internet有一个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网络的概念及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或多媒体网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我们刚开始学习计算机到今天,我们已经把计算机的许多知识和许多应用软件都学进我们大脑的“存储器”。可在今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的计算机都是一体的,任何一个计算机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相互的交换资料、传递信息、共享文件,把原本遥远的天涯海角变成咫尺天涯!这,就是神奇的计算机网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为什么会这么神奇。
二、新授。
教师通过投影或屏幕展示一个校园网网络结构,并放映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影片。
根据出示的校园网结构图,向学生介绍:把许许多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就叫做计算机网络。
出示幻灯片,分别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类型: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
通过多媒体影片和上网实例介绍,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网络的作用。(电子邮件、局域网的操作)。
三、学生练习。
(1)在教室内的网络上找到离自己最近的计算机和最远的计算机。
(2)把教师机上的某个文件拷贝到自己的计算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