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让我们对事物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在感悟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感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经典名著读书感悟篇一
当看到监狱的旗杆上升起黑旗时,心中没有悲伤,反而升起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苔丝死了,但是对于得到的痛苦远多于喜悦的苔丝,死也是一种解脱。
在刚开始读《德伯家的苔丝》时,就对约翰德北这人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愚蠢、懒惰伴随着对于德伯这姓氏没来由的自负,使得苔丝一家在村中不受欢迎,如果可以选择,苔丝会在这个家庭中降生吗?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已经成为她的一项罪过了。六个大大小小不懂事的弟妹,再加上一个几乎也是不愔世事的母亲,年轻的苔丝身上已背上了一个家庭的责任和生计,使她不得不在外奔波,而这又造成了她一项不能称其为罪过的罪过。
苔丝非常美,书中的男子和女子都在不断强调这一点。苔丝的美丽带给她赞美,同时带给她男人的追求和女人的嫉妒,带给她灾难。苔丝的美是一种妇人的美,但她的心仍然是单纯且天真的乡下少女,她不断地受到男人搔扰,但男人们却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那是因为她的诱惑。在苔丝所处的年代,女性是毫无地位可言的,最大的幸福是去做阔太太,而对于贫寒的苔丝,美丽的容貌是引诱男人的罪过。
苔丝第一件现实中的罪正是因为她的美貌。亚雷德伯,这冒姓德伯的花花公子,只因有钱就可以让苔丝的父母受他的意愿摆布,他让苔丝失去了那是女人视如生命的贞洁,却又把她弃之不顾。而苔丝的另一样罪:她有头脑,却并不聪明,使她不愿意像通常人们会做得那样嫁给他。她宁愿背负不好的名声,独自抚养违背意愿而诞生的婴孩。可是她与亚雷德伯的这段往事,是她生命中无法驱散的阴云。让她与安玑克莱的爱情,成为她短暂的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痛苦。
苔丝什么都没有做,但是她已经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而她决意做出反抗的时候,她也不得不以生命作为高昂的代价。她的悲剧与其说是命运,是上帝的捉弄,不如说是当时残酷的社会对一个人的摧残。当时的社会,对于现在的我是陌生的,中国的国情也不能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相提并论,但是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悲剧仍然时有耳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凡是进入了父系时代之后的女性,或多或少的总是受到男性的压迫,有些地方更是因为习以为常而根本没有受到重视。一切的规则都是以男性的标准而设立,同样的事情对女性总是更苛刻一些。可能我的看法有一些片面,但是女性作为群体在社会的席位仍是较低的,无论是在政界,金融界或是科技方面。而女强人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总是更接近一名像男人的女人而非一名纯粹的成功女性。
因为受到蛇的诱惑,继而诱惑亚当的夏娃是女人的关系吗?女性受到的惩罚总是大于男性,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悲剧总是显得更惨烈一些!
经典名著读书感悟篇二
一个人坐在窗前,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当黄昏来临时,我也读到了最后一页。
放下书本,脑中还萦绕着那个画家的形象。可能记不住他的名字,却记得他的偏执的个性、苦难的命运、非凡的才华,还有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这个天才名字叫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据说这个人物是有原型的,这就是法国著名后期印象派画家高更。但此书不是像《梵高传》那样是一本传记,而是一部以真人为原型的虚构的长篇小说。书中对男主人公没有少年和青年的经历叙述,而是直接进入他的中年。
作者毛姆,在书中是贯穿全文的“我”,全书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通过“我”,一个作家的回忆,来讲述与思特里克兰德的初相识、交往、好奇、追寻,他以平静的语言叙述着旁观着,而作为读者,也渐渐进入到他的讲述中,心情跟随着主人公的命运而不断的变化着。
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是个证券经纪人,有一个外人看来很安稳的家庭。他相貌平凡,甚至显得笨拙,给人印象“是一个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普通人”。突然有一天他离家出走,原因竟然是“我要画画”!没人了解他少年时就存在内心的梦想,更没人理解他着了魔似的疯狂。他不管不顾地要用画笔谱写未知的命运!
贫穷,饥饿,无处安身,病痛折磨,现实的困窘接踵而至,但他都毫不在意,也从不后悔。画画成为他生命里全部的热爱和力量,他热切的想创作造出美来,直到眼睛失明,还用油彩在丛林中的小屋墙壁上涂画。
最终,他得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他创造了一个世界。
经典名著读书感悟篇三
假期,我读了一本好书—《秘密花园》,这是美国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不朽名作。
故事的小主角玛丽生于印度,她是个面色丑陋、脾气倔强的女孩,一次瘟疫夺去了她父母的生命,她成了孤儿,被送回英国的约克郡由姑父克拉文先生收养。姑妈生下孩子后不久在自我家的花园里意外身亡,克拉文先生从此锁闭了花园,不让任何人进入。
这就是本书讲述的、被玛丽称为秘密花园的地方,就是这个神奇的花园改变了两个孩子甚至整个克拉文先生全家的命运。
故事另一个病态的小主人公就是克拉文先生的儿子柯林,他从小体弱多病,从出生一向到十岁几乎从没用自我的双脚走过路,佣人们都说他活不下去。跟身体同样病态的还有他的性格,他蛮横霸道,一不如意就哭闹发脾气,整个家里都没有一个人敢惹他。
是沼泽地和花园的清新空气让玛丽面色红润了,劳动让玛丽越来越健康,性格也不那么倔强了。秘密花园的神奇力量也让柯林站了起来,并且充满了对生命的信心。常年在外浪游的克拉文先生回家后发现了儿子的变化,也结束了浪游的生活了!
书中我最喜欢人物是另一个小主角狄肯,他是个多么阳光,充满生机,甚至充满魔力的男孩!虽然他家很穷,但他每一天都很欢乐地在沼泽地奔跑,能跟很多小动物对话,大自然中的一切他都能懂,是他让玛丽和柯林迷上了秘密花园,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从此两个病态的孩子变成了健康的、讨人喜欢的孩子了。
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生动感人。读完以后,我觉得大自然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我们应当多亲近自然,让自然这个最好的教师教会我们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春天快到了,真期望去走进那个美丽而令人神往的秘密花园看看!
经典名著读书感悟篇四
神奇的一本书,前面几章很乱很枯燥,我看不下去搁置了好久又重新拿起来看了,还好我看下去了,后面的故事真有意思。这本书以高更为蓝本写了一个画家斯特里克兰德,他本是一个证劵家,生活稳定舒服,在他四十七岁的时候却抛弃妻子,为了自己的理想,画画。
他的一生冷酷无情,一切只为了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美,最后把自己奉献生命画出来的壁画给毁掉了。真的是看的我目瞪口呆。书里说,人生来就是孤独的,虽然我们没有明确意识到,说不定我们还是非常重视别人看重不看重我们的意见,我们在别人身上是否有影响力的`,如果我们对一个人的看法受到他的重视,我们就沾沾自喜,如果他对这种意见丝毫也不理会,我们就讨厌他。
一个成功幸福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呢?四处漂流贫困潦倒是不是就是不幸?当了医生娶了漂亮太太每个月高收入就是幸福?各人有各人的追求。
希望有朝一日,我也有这种,为了追求心中所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
经典名著读书感悟篇五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可看作是他前半生的写照。《少年维特之烦恼》中融进了他大量真实的生活经历。23岁的时候,歌德曾经爱上一个名叫绿蒂的女子,然而她却是有夫之妇。歌德因此绝望而痛苦,脑子里不时出现自杀的念头。而这时他的一个朋友耶鲁撒冷也恰好因恋上同事妻子而绝望自杀。此消息大大震动了歌德。他把自己对绿蒂之恋与耶鲁撒冷事件混合在一起,便构成了整个故事的轮廓。只用了四个星期的时间,歌德就完成了这部小说。1774年,小说一发表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整个欧洲掀起了一阵维特热,歌德的手揭开了沉睡在当代的深深激动着的心灵里的一切秘密。
我们可以想见维特的形象:青衣黄裤,清秀而瘦弱,敏感而多情。他保持了童真的本性,面对世界时他的心明净如一泓清水。他重视自然真诚的感情,珍视他的“心胜于其它一切”,对阿尔伯特似的理智冷静的人非常不满。他对绿蒂的一见钟情、一往情深,也正是因为她如此天真无邪,在举止行事中保持了一个少女可爱的自然本性。绿蒂在维特的心中完全就是自然与美的化身,他对她的爱简直达到了“忘我”的程度!
绿蒂难道仅仅是维特的恋人?她几乎是维特全部理想的化身,美的代表。当维特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所依傍的时候,他遇见了绿蒂,绿蒂成为他心灵的攀附对象和避难所。他对她的爱虽是炽热的、忘我的,却已偏离了爱的真义,因为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变态的爱,最后的结果不是毁灭他人,就是毁灭自己。与其说他爱的是绿蒂,不如说他爱的是他自己,千方百计地要从对异性的征服中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正因为如此,在理性的藩篱面前,维特的内心才会产生如此复杂的纠葛和深沉的痛苦。他在现实与绿蒂之间徘徊,而终究得不到爱人的事实又使维特变得愈加疯狂。最终他还是失去了绿蒂,维特全部的人生希望、青春的热情、生活的勇气都被一道摧毁,从而只得以极端的方式——自杀来表露对现实的反抗。席勒深刻地分析了维特的悲剧,他说:“一个人物以热烈的感情拥抱一个理想,并且逃避现实,以便追求非现实的无限;他不断地在他身外寻求他永远在他自己的天性中所破坏的东西;他觉得他自己的梦想才是唯一现实的东西,他自己的经验无非是永久的束缚;他把自己的存在看作是束缚,应当把它粉碎,以便深入绝对的现实。”
在作家的笔下,爱情是伟大的,主人公为它生可以死,死可以生;在作家的笔下,爱情又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承载个性解放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小说里主人公那绵绵无尽的情思、激烈的内心冲突、亦苦亦甜的恋爱感受,只有在他无法得到心上人时,才具有残酷而无望的美的意味。所谓轰轰烈烈的爱情与充满血泪的心路,事实上是浓得化不开的年少情愫与深黯的少年悲戚。青春向来就注定充满不安和躁动。太多沸腾的热血亟待宣泄,为理想献身可以无半点犹疑。
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相当强烈。青春和美,都是他热切向往的东西。他为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死,他宁死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然而,这种价值目标如何实现呢?当然不可能通过改造社会的实践,我们的主人公还没有这样的思想觉悟,他们在命运的掌心里只能是一枚渺小而安静的棋子。因此他们只能选择爱,爱它个地老天荒、至死不悔,这样或许能抒发心中的苦闷?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当看到监狱的旗杆上升起黑旗时,心中没有悲伤,反而升起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苔丝死了,但是对于得到的痛苦远多于喜悦的苔丝,死也是一种解脱。
在刚开始读《德伯家的苔丝》时,就对约翰·德北这人产生了深深的厌恶,愚蠢、懒惰伴随着对于“德伯”这姓氏没来由的自负,使得苔丝一家在村中不受欢迎,如果可以选择,苔丝会在这个家庭中降生吗?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已经成为她的一项罪过了。六个大大小小不懂事的弟妹,再加上一个几乎也是不愔世事的母亲,年轻的苔丝身上已背上了一个家庭的责任和生计,使她不得不在外奔波,而这又造成了她一项不能称其为罪过的罪过。
苔丝非常美,书中的男子和女子都在不断强调这一点。苔丝的美丽带给她赞美,同时带给她男人的追求和女人的嫉妒,带给她灾难。苔丝的美是一种妇人的美,但她的心仍然是单纯且天真的乡下少女,她不断地受到男人搔扰,但男人们却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那是因为她的诱惑。在苔丝所处的年代,女性是毫无地位可言的,最大的幸福是去做“阔太太”,而对于贫寒的苔丝,美丽的容貌是引诱男人的“罪过”。
苔丝第一件现实中的“罪”正是因为她的美貌。亚雷·德伯,这冒姓德伯的花花公子,只因有钱就可以让苔丝的父母受他的意愿摆布,他让苔丝失去了那是女人视如生命的贞洁,却又把她弃之不顾。而苔丝的另一样罪:她有头脑,却并不聪明,使她不愿意像通常人们会做得那样嫁给他。她宁愿背负不好的名声,独自抚养违背意愿而诞生的婴孩。可是她与亚雷·德伯的这段往事,是她生命中无法驱散的阴云。让她与安玑·克莱的爱情,成为她短暂的一生中最大的幸福,也是最大的痛苦。
苔丝什么都没有做,但是她已经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而她决意做出反抗的时候,她也不得不以生命作为高昂的代价。她的悲剧与其说是命运,是上帝的捉弄,不如说是当时残酷的社会对一个人的摧残。当时的社会,对于现在的我是陌生的,中国的国情也不能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相提并论,但是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悲剧仍然时有耳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凡是进入了父系时代之后的女性,或多或少的总是受到男性的压迫,有些地方更是因为习以为常而根本没有受到重视。一切的规则都是以男性的标准而设立,同样的事情对女性总是更苛刻一些。可能我的看法有一些片面,但是女性作为群体在社会的席位仍是较低的,无论是在政界,金融界或是科技方面。而“女强人”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总是更接近一名像男人的女人而非一名纯粹的成功女性。
因为受到蛇的诱惑,继而诱惑亚当的夏娃是女人的关系吗?女性受到的惩罚总是大于男性,发生在女性身上的悲剧总是显得更惨烈一些!!!
爱也彻底,恨也彻底.报恩也彻底,复仇也彻底.这就是在我读完《基督山复仇记》后最大的感受.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也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并不是凭着一时的心绪就可轻举妄动的.而基督山伯爵,则是最具体的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这句俗语的.在经历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义就是找寻曾经的亲人,曾经的恩人和曾经的仇人.在确认了所要寻找的人以后,他并没有如我们在武侠小说里所见的那样,于恩人抱拳云赴汤蹈火,再所不惜,于仇人一剑刺死.他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却从来不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为了报恩而来.如果说他的报恩令人感动,那他的复仇则是如此的淋漓尽致,在我们也有几度的叫好后不免有点心惊.
经典名著读书感悟篇六
上周末,我在家阅读了弗朗西斯·伯内特写的一部小说,名叫《秘密花园》,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印度小女孩玛丽和英国男孩迪克、哥哥柯林以及园丁本爷爷一齐将舅舅封锁的秘密花园从荒凉景象变得生机勃勃的过程。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主人公玛丽。她本是印度富裕家中的小公主,仆人们谁也不敢不服从她,她的妈妈很美,但却不喜欢丑小鸭般的她,由于她的坏脾气,爸爸和仆人们也不喜欢她。所以在霍乱之后,孤身一人的玛丽并没有哭,可能是因为她那里太小了,还不懂得将来的路该怎样走,之后,经过她的爸爸的部下调查,最终使她在世界上还有一个人依靠,就是在英国的舅舅。玛丽到了舅舅那里以后,结识了可爱勇敢的小男孩迪克、脾气古怪心地善良的园丁本爷爷,还有一个与她在印度时有着一样坏脾气的哥哥柯林。
玛丽从小娇生惯养,一向都是别人顺着她,但她到了舅舅家以后,脾气渐渐变得好起来,并且能够改变柯林的坏脾气。我认为这对玛丽来说是很困难的,尽管如此,她依然态度坚定,决心要改掉柯林的坏脾气,并且有勇气去指责柯林,这样的勇气都来自玛丽对哥哥的爱。
最终,经过玛丽的不懈努力,柯林不仅仅脾气变好了,并且还主动站起来,和玛丽、迪克、本爷爷一齐将爸爸的花园恢复生机,在爸爸面前有勇气地展现自我。
在印度从不劳动的玛丽居然不怕累、不怕脏,一齐和迪克他们恢复舅舅的花园。就因为病重的舅妈从花园的蔷薇花架上摔了下来,第二日就去世了。这件事之后,舅舅就认为这是个不祥的花园,所以就把它锁了起来,这也就等于把自我的感情也锁了起来。玛丽就是为了帮忙舅舅,使舅舅不再自我封闭,才整理这座花园,并把它打扮得生机勃勃的。
玛丽的转变的确令人惊讶,但我相信,不论是谁,不论做什么事,只要跟玛丽一样,心中充满爱,那么就必须会出现奇迹。
经典名著读书感悟篇七
说实话,《秘密花园》是一本好书,难怪j.k.罗琳说:读《秘密花园》时感觉不错。
《秘密花园》是美国女作家弗朗西丝.伯内特的作品。我以往看过的《小公主》也是她写的。所以我对她的作品十分感兴趣。
爱迪生曾这样说过:好书是作者留给人类的礼物。这本好书中又说了怎样样的一个故事呢
故事以一座颇富神秘和传奇色的古老庄园为背景,经过一位在一天中丧失了双亲的小玛丽远渡重洋,从印度来到英国投奔其姑父——庄园主人所耳闻目睹的一连串不可思议的神秘事件,揭示了这座古老庄园的隐秘的沧桑历史。
作者极其巧妙的艺术构思,使整个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紧张,悬念起伏,她还以细腻的心理描述,使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然而,我们感到这部小说之所以感人肺腑,时而忍俊不禁,时而又催人泪下,主要还在于作者以其深邃的目光,敏锐的思想,以及尤为珍贵的一颗爱心,真实地揭示了不一样的人对待生活截然不一样的心态。
朋友们,当你读完这部小说时,你会感到它既丰富了你的知识,又开拓了你的视野,陶冶了你的情操,它将给你留下一些令你回味良久,或许也会受用终生的思索和启迪。
经典名著读书感悟篇八
这是一本小说,一本让人读后充满感动的小说。我想所有读者都有一个幸福而又温暖的家庭,可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它是一个孤儿,一个从小就没有得到家庭的关怀的孩子。他叫做“奥立弗”。
读了这本书让我真正了解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幸福,我第一次体会到拥有一个家,拥有一些亲人,到底是多么的幸福!
童年是完美的,可是,在奥立弗的人生词典里,却没有这句话!他总是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他幼小的心灵,看穿了世间所有的与不公平。他没有要索取什么,只是能够安安心心的睡觉,把饭吃饱,穿得暖和!比其他,我们是十分幸福与欢乐的!
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境,去祝福奥立弗,感激恩爱我们的亲人与朋友吧!
经典名著读书感悟篇九
艺术家是情感最丰富的,虽然思特里克兰德的情感都奉献给了绘画,但他生命里不乏喜欢他的女人。他后半生经历过三个女性:平凡生活里的妻子、朋友施特略夫的太太勃朗什、停止流浪后遇到的单纯女子爱塔。他和妻子是现实中的平常夫妻,过着貌合神离的日子,彼此并不理解。他与勃朗什是刹那的火花。
勃朗什原本是施特略夫的妻子,有着内心的秘密,在施特略夫把病重的思特里克兰德接到家中照护时,她的情感由厌恶、害怕转为强烈的爱,但画家热爱和执迷的是绘画艺术,对她已经没有了兴趣,施特略夫依然愿意接纳她,但女人的心只有她自己了解,最终她以自杀结束了生命。在思特里克兰德流浪到塔希提岛时,他经别人介绍认识了爱塔,也许是爱塔的单纯质朴吸引了思特里克兰德,也许孤独的他渴望温暖,他与艾塔来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孤岛上,相依为命并有了孩子,这是一段艰苦却安宁的日子。也许是神灵的光辉照耀,思特里克兰德在这个时期创作出了最伟大的作品。也许,这个天才画家,他来人世不是爱女人的,而是创作流芳百世的绘画艺术作品的。
虽然思特里克兰德死后才华才被承认,作品顿时身价倍增,但他的才华在当初并不是无人赏识。作为同样是画家的施特略夫被思特里克兰德嘲笑为画匠,他却看出了思特里克兰德的天才,他虽然也不富裕,却心甘情愿地给予思特里克兰德吃和住,购买颜料等帮助,甚至在对方占了自己画室并夺走自己老婆时还万般迁就。这段故事情节约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让读者认识到画家性格中自私、无情的一面。如果说天才有理由唯我独尊、眼中无人,那施特略夫这样的默默承受,给予思特里克兰德无私的照顾也让人感动。也许他是上天派来的关照画家的人。
苦难成就天才,艺术确实是“不疯魔不成活”。天才是上帝安排到人间的,他为了使命而奋斗,他的自私,他的怪癖,甚至他的无情,世人都该用怜悯的、疼爱的心来对待,因为他把才华和生命给予了人间。
作为书名的“月亮与六便士”,隐喻着理想与现实,或者精神与物质。作者毛姆说,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我们不能用常人的标准来评价有个性的人,精神层面的追求不能用物质标准来衡量,追求精神卓越的人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经典名著读书感悟篇十
都说毛姆写字抨击如刺刀,把好多美好的想象全部打碎,读完《月亮与六便士》我感觉,这说得一点也没错。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年近五十毅然决然,像发疯一般抛家弃子,远赴巴黎,追寻自己的画家梦。说他勇敢,是因为他抛弃了现有的富贵和地位,宁可穷困潦倒去画一些世人看不懂的画。说他可恶,不为过,他性格古怪尖锐,不负责任抛弃妻子儿女,背信弃义和帮助他的朋友的妻子搞在一起。他是一个我现实中从未见过,也不知能否见到的人物类型,可以想象到他在风景如画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过着平淡无奇,朴实的不能再朴实的几乎于原始人类的生活,内心依然想着自己的理想,总想把自己的内心和想法表达在画里。这是一种超乎世俗的心态,他就是觉得自己应该在这里,过艺术家的生活,所以他说他没有感到愧疚,没有感到后悔。
我时常在想,以后我要是能和爱的人一起在郊外,过着田园般的生活,那该多好。可是,我的前提是什么?我希望的是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或者说,这样的生活是在我已经体验过世俗生活之后渴望得到的。所以,我没有可能也不会达到斯特里克兰德的境地,因为现实的束缚,因为内心的牵挂,因为性格的不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