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将实际情况、研究结果等内容系统地陈述出来的书面材料。在写报告时,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学习其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技巧。我选择了一些经典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诚信问题调研报告篇一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诚信,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但是近年来受到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迟到早退、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伪造简历、拖欠助学贷款等等诚信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了解大学生在校的诚信状况,我们对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诚信状况调查,年通过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总计发放了120份问卷进行调查,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113份。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财经大学在校生的诚信状况。
一、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诚信现状。
现状一:日常大部分时间能做到诚信,认为人际交往中诚信仍是评价他人的重要标准。
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中,受访同学中仅有13.6%能够完全做到诚信,74.2%的在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到诚信,一般情况下能做到诚信的约占11.1%,而较少和几乎不能做到诚信的只占1.08%。而在人际交往中,50.9%的同学表示很看重他人的诚信,比较看重他人诚信的占了44.7%,而不太看重或不看重他人诚信的同学仅占了0.7%。
诚信作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是否诚信影响着人际关系,影响着社会总体的诚信水平。由调查结果可见,目前我校学生的诚信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基本上做到诚信,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社会环境,校园风气等因素影响,仍然有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诚信,所以在校大学时的诚信水平仍然需要改进和提高。一个人是否诚信决定了他和别人交往时是否能够真心付出,是否可靠。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表示很看重或比较看重他人的诚信,说明在如今的社会中,诚信仍然被看作为评价和选择一个人的标准。
现状二:在校大学生在学业上的诚信状况令人担忧。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同学中,受访同学中16.8%的同学认为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很不合适,36.3%表示不太合适,26.1%中立,超过两成的同学认为可以理解。而对于不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12.0%受访同学认为很不合适,14.4%认为可以理解,27.8%认为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一样的,有近一半同学认为不太合适。面对考试作弊,在受访同学中有44.9%对考试作弊表示很不合适、坚决反对,29.1%的同学认为不合适,16.2%中立,但有9.8%认为可以理解。
从数据上看,大学生在学业上诚信状况很是令人担忧,这也很可能与大学较自由宽松的环境有关,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就逐渐变得慵懒,迟到旷课早已是普遍的现象,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持着不以为然的态度,没有相应的处罚,学生也大部分认为这个不涉及诚信的问题。由于大学里缺乏管束,很多学生在平时都没好好学习,浑浑噩噩,到期末考时,为了通过考试,不得不通过抄袭的方式,不过毕竟还是少数。
现状三:不同性别、年级、政治面貌的学生诚信状况有差别。
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学业诚信得分均值为3.89,女生为4.04,男生的诚信水平显低于女生。
一、二年级学生的诚信水平明显高于。
三、四年级的学生。党员和团员得分均值为3.94和4.10,相对高于群众和其他民主党派的3.44和3.50。
大一大二的同学刚进大学时,还带着高中时的单纯和幼稚,到大三大四就相对变得老油条了,这样的风气也渐渐影响整个校园的风气。而党员和团员,在入党入团时就已经经过一定的筛选,思想觉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故而诚信度也相对较高。
现状四:在校大学生认为诚信在社会中很重要,但认为当今社会的总体诚信水平一般。
调查结果显示,当询问到诚信在当今社会中所占的地位时,近九成的同学认为诚信在社会中是重要的。而约58.3%的受访学生认为我国社会诚信总体水平在一般的。
虽然诚信缺失状况存在,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诚信是很中重要的,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大学生的眼中,我国当前的社会总体的诚信状况还不令人满意,可以说是令人担忧的。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看起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建议。
建议一: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大学生从自身作起。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诚信状况将会深深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由调查中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还没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比如开展诚信论坛,国学课堂等等活动,让大学生加深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而作为大学生自己,也要保持自己的诚信,不要被校园和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坚持自我,不要被身边的不诚信行为所影响。
建议二:改革大学教育体制。
大学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和调整,大学教育本来是自由自觉式的教育形式,但是有时由于过于过分宽松的环境,许多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大学里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没有认识到大学一样需要好好学习,到考试时不得不使出各种办法以求得考试的通过。所以校方可以在体制上加以改革,把这种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加大平时考核的比重,而不以期末成绩作为学习的唯一指标,多加赋予学生以创造性的作业和课题,让同学们乐于去学习。
建议三:营造诚信的校园风气、校园环境。
作为校方,需要以身作则,给所有学生做好诚信表率。同样的,老师更要注重他们的言行,首先做到诚信,才能正面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对于学生出现不诚信的状况,给予教育、警告,以教为主。
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将会深深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注意学生的诚信水平。通过对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调查,初步了解了大学生诚信的基本状况,不是特别令人满意,虽然大部分学生有诚信的意识,但是却还是不能从行为上严格的要求自己。放眼世界,西方发达社会,在诚信上他们做得是比我们好的,或许使他们的法制建设比我们健全的缘故,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近些年来,论文抄袭、贪污舞弊等状况近些年频频爆出,世博会上观众为省时间不排队,“角色扮演”走绿色通道甚至强行通过等等现象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大学生的诚信水平会不断提高,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的。
诚信问题调研报告篇二
请大家谈一下,现在的大学生存在那些诚信问题,具体说明一下(多说一些小的诚信问题,例如,逃课并对老师说有事,平时抄袭作业等问题)平时逃课,考试作弊,为了奖学金修改成绩,学生会竞选走门路,网上摘抄论文,甚至寝室兄弟间的寒暄和贪慕虚荣的爱情„„欺骗别人和自我欺骗的例子俯拾即是,可当你进入到了社会,你就会发现,原来大学生是这样单纯,这样朴实。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诚信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大学生作为执有先进文化的当代社会的准建筑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主体,承担着重要责任.大学生诚信问题是高等院校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从总体上看,大学生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由于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的诚信道德不容乐观,令人担忧,本文通过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诚信问题.一.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及其诚信的历史解释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在中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某种角度上,“和谐”这个词是受儒家文化熏陶千年之久的中国“仁”“庸”的人文精神在政治上得以宏扬的体现。诚信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和提高道德修养的前提,是和谐社会下人类的重要指标。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瓤,其何以行之哉?主张与人交往,言而有信。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为信”(《孟子.尽天下》),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信,把信作为立人之本,立政之基,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立。“信”也就成为儒家着重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
用寸步难行”、“存信誉就是存钱”的社会道德观。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就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的人才市场,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有文凭没水平。
第二,信用意识缺乏。一是骗贷逃贷。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帐率过高,今年4月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这些骗贷逃贷的行为,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据报载,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随意违约的行为,致使一些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从此不到该校招人。
5%,完全同意"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便宜"的占327%,部分同意的占386%,完全不同意的只占26%。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于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者有之;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财物者有之;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者有之;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爱者有之,于是因恋爱不成而轻生自杀或是凶残报复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大学生正处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对事情的是非对错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自我控制和把握能力较差,尤其是看到社会上不诚信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实人”常常吃亏,他们很难守住内心的道德防线。为了获得眼前的利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将“诚信”美德抛到九霄云外,最终导致了大学生的各种不诚信的行为。
第三。解决措施。
学生的诚信问题,实际上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诚信问题的反映。
去注意这些问题。中央人民大学彭永捷副教授认为,我们不要期望通过诚信教育,学生马上就能变得诚实起来,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不诚信仍能使人获利的状况,学生就不可能真正变得诚实起来。教育者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让学生有个诚信的准备,等到他们将来需要时,自然会派上用场。北京广播电影学院杜寒风副教授认为,可以选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诚信实验,通过各种途径如无人监考、助学金自觉偿还等,对学生进行“慎独”的实验。并可以通过企业赞助的方式,设立北京大学生诚信基金会,每年组织大学生诚信状况的评比,优秀者及时表彰。中国政法大学林存光博士认为,诚信教育要取得效果,离不开以下几种制度的建立与健全:
1、社会评价机制的健全。
2、教育制度的完善。
3、用人制度要健全。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处张青山认为,组织学生进行“无人售报”活动;组织学生在街头商场对社会人士进行诚信观的调查;建设校园网站,让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论坛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聘请毕业的成功校友回来讲“企业家论人生素质”,让学生感受诚信对事业成功的作用等,都会对学生诚信观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诚信教育共铸和谐社会。
2005年新学期刚刚开始,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四大高校学生会向全省大学生发出《杜绝考试作弊,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的倡议书。2004年8月底,浙江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以严肃考纪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让浙江高校50多万名大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是个人品行的标准,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
诚信,是党号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的坚实基础,是中华文化传统思想的灵魂,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诚信也是世贸组织的灵魂,拥有它就能创造财富,恶劣的信用环境会摧毁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因此,加强诚信建设的步伐刻不容缓。
诚信问题调研报告篇三
题目:“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请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主旨,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重拳抑虚假诚信树新风。
————多措并举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其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那么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富不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然而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因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日益关心的课题。
“诚信危机”。但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一些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失范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领导干部作为群众的带头人,不能严于律己,没有做好表率,道德行为的失范却成了反面典型,这必然会引起社会的恶性对抗和不自觉地模仿,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必然下滑。
基于此,2012伴随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铿锵步伐,湖南已驶入“四化两型”建设的快车道。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是我省各项事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我省构建“两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设问题。
牢筑诚信“防火墙”。各级人大立法部门要抓紧健全法律法规,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责任,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主动完善促进信用行业加快发展的法律法规,严格区分公共信息和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与和国家信息安全的关系,要加快信用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例如,2008年12月,浙江东阳市中级法院在全省率先实现金融征信系统与全市法院执行工作信息共享机制,有效保障了信贷资金的安全。
打好诚信“攻坚仗”。政府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和实际工作需要,抓紧研究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行内部信用分类管理,健全负面信息披露平台。依法严格市场准入,监督和管理信用服务机构,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市场退出机制,维护市场秩序,防止非法采集和滥用信用信息,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例如,国务院决定从2010年10月至今年6月,在全国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的专项行动,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倡导诚信“时尚风”。面对如今某些公众人物如唐骏的学历造假中的“只认错不道歉”以及一些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等等,引发社会的“诚信危机”。各级政府宣传部门,要加强同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合作,以公益广告、纪录片、电视剧等形式,加强宣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容、目的、意义、要求等。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社会信用体系才有可能顺利完成。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过去,我省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获得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现在,无论我们怎样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其目的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我省构建“两型”社会的步伐,最终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献礼!
诚信问题调研报告篇四
业务,打击和降低人们投资与消费的信心,更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障碍,给社会经济稳定增长带来损害,甚至会让整个国家失去竞争力。
一、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中国政府采购招标网在2011年5月发布一则消息称: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而损失达6000亿元。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事件数不胜数。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坑害消费者现象较多。
消费市场存在着“假、冒、伪、劣、坑、蒙”等现象,如食品、医药等日用消费品中大量假冒商品,侵犯不仅是消费者的正当权益,甚至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可见制假售假的规模之大,影响面之广,危害之深,已经达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二)企业之间相互拖欠严重。
一些日子不好过的企业甚至将拖欠、欺诈等不守信用的行为视为摆脱困境的一种方式,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我国“三角”或“多角”债务比率高达50%以上,“三角债”造成经济信息混乱,由于互相拖欠,流动资金更显不足,在短期信用拆借市场与投资市场上,资金价格易受黑市操纵,令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也面临被拖欠的问题,其利润也难以实现。
(三)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
理论和实践证明,金融信用的缺失会引起经济的动荡,甚至导致一国经济的崩溃,企业逃废债花招百出,例如,企业借破产逃废金融债务;启用下属企业睡眠帐户,逃废银行债务;异地开户逃废银行债务;以个人名义开户逃废债务;经营前景不乐观的企业,成立子公司做好逃债的准备;有的借企业分离或合并时,将债务留在原企业,悬空旧债。企业逃废债屡禁不止和恶性蔓延,破坏了以偿还为条件的银行信用特殊形式,扰乱了金融秩序,危及了金融资产的安全,损害了社会信用,同时积累了大量信用风险,使中资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削弱。
(四)企业广告信息失真。
虚假广告主要发生在医疗服务、药品、保健食品、房地产等产品或服务类广告中。虚假广告、信息失真的广告往往夸大失实,语意模糊,令人误解,宣传的内容与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不符,故意误导消费者。不久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虚假的广告主要形式进行了罗列,主要有假冒性虚假;夸大性虚假;误导性虚假等。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和使用者,给消费者造成人身或财产的损害。
(五)财务失真现象严重。
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存在几本账现象比较普遍,其中一本是对内报送给股东或管理者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和经营情况的账簿,一本或几本对外报送分别针对不同使用对象而特殊制作的假账。大量假账对外披露,造成企业经营风险被掩盖,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增加,整个社会诚信度下降,导致对国民经济研究产生误导。
以上的各种因企业缺失诚信而导致的行业乱象,呈现出当今企业失信现象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各行各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信现象,令人民财产与生命安全受损,国家政府形象受损。加强对公民的诚信教育,营造社会诚信氛围、完善企业诚信的法律体系建设、加大惩罚和监管力度显得刻不容缓。
二、构建企业诚信建设的对策。
构建企业信用体系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企业、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配合和鼎力支持,只有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才能推动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增强员工个人信用意识培养。
成本。在互联网等媒体设立曝光网站,使失信违约者在社会经济活动等方面在中处处受阻,如难以贷到款、难以找到交易对象或合作伙伴,成为税务等执法机关监控的重点。
(二)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的信用环境。
诚信至上,是企业百年不衰保证,市场失去了信用,交易的链条就会断裂,经济无法正常运转。因此,普遍的守信行为是交易顺利进行、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也是每一个企业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重点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着重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打造诚信企业文化。树立“诚信第一、品牌第一”的理念,信念的形成需要过程,宣传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功效,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把诚信意识渗透进人们的意识里,从而长久持久地逐步影响人们的行为。把诚信作为员工培训的必修课,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文化的主导思想,使诚信精神在广大员工的心中扎下根来,最终形成诚信的职业习惯。二是建立企业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通过收集和保存企业的信用记录,帮助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扩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防范信用风险;同时,也为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创造更多的融资和发展机会,降低交易成本,为企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信用体系使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形成良好的信用秩序和信用环境。三是加强制度保障推进和深化企业诚信建设。诚信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仅有信念,离开制度,令诚信经营处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中,一个公司的诚信与否,不仅是看它说得如何、愿望如何,更重要的是看它经营是否规范、稳健,看它的实力与规模是否匹配,企业能否持之以恒地守信,需要有制度性的保障。一方面,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诚信制度,如用工合同制度、工资福利分配制度等,信守对员工的承诺;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部门、工序、岗位和员工的诚信行为,加强对经营诚信的监督和管理。使企业经营处在诚信制约之下,提升企业对诚信建设的管理水平。四是让行业协会成为企业诚信防火墙。行业协会是企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好途径。行业协会作为行业内部的交流平台,具有掌握行业信息的天然优势,是限制行业失信行为的一个重要关卡。实现行业健康发展符合协会及其会员长远利益和实质利益,协会每个成员都有义务遵守与监督、举报行业内失信行为。同时,行业协会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协会通过责任担保机制,使成员既是利益共同体,又是责任共同体,从而实现利益与责任有机结合。
(三)加强监督企业诚信经营立法与管理。
一是加强立法,优化市场环境。我国相继颁布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等一系列规范企业行为的法律法规。但依然存在信用保障方面立法滞后,和真空地带,相关部门应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加快诚信制度的相关立法和修订,优化法律环境。同时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优化市场环境。二是加强政府对信用行业的管理和监督,政府应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掌握企业的违反诚信行为的新情况,新动向,建立企业信用记录的共享平台,规范信息传递和披露机制,及时曝光企业失信行为。三是提高失信成本,政府、银行、审计等社会公信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利,严格执法,对不讲信用的行为依法记录,依法严惩,使不讲信用企业付出高昂的代价。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宣传诚信经营理念。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加大对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和诚信状况的监督、曝光力度,一方面扩大消费者的认知,引起市场本身对失信行为进行惩罚,另一方面警示存在侥幸心理的经营者,督促他们诚信合法经营。
诚信问题调研报告篇五
时事素材1:
跳水比赛裁判中混入了健美操教师和司机等非专业人士,要金牌、安排金牌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年龄造假屡见不鲜„„在调查过程中,体育界多位官员、教练员、运动员向记者反映,类似猫腻、乱象在**省级体育比赛中,绝非偶然,也并非孤例。
为了获得金牌、赢得荣誉,一些人竟然成为运动员公然造假的“保护伞”,有的教练、领队竟然组织、策划各种违反规则的“猫腻”比赛。甚至为了在省里的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有的地方对于当地运动员年龄造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主管部门难以查办。
时事素材2:
江苏南通客车司机殷红彬,下车扶起受伤老人反被诬为肇事者,因车内有监控录像方还其清白。据悉,有关方面已为殷红彬申报南通市“见义勇为好司机”。这样的事实让人感慨万端:如果不是那“呆板”的车载监控器“忠实”地记录车辆的一举一动,见义勇为的好司机殷红彬很可能成为又一个“彭宇”,甚至还会遭遇法律支持的巨额索赔。其实,该起事件中最能“起作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被殷红彬救起的石老太。因为当急着赶时间的殷红彬将她扶起,交给正好路过此地的一位相识的村民后,该村民因怀疑殷红彬是肇事者而“不让走”。石老太本应在此刻及时澄清事实,但她却听任村民的“误判”,以致于这一错误信息立即通过电话传达给了她的儿子并立即报了警,称“大巴车撞了人又跑了”,直到警方调阅车载监控录相才最终还了殷红彬一个清白。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司机殷红彬及乘务员将石老太从三轮车下扶起后,石老太还感谢他们做了好事,为何在随后到来的村民面前却听任村民“冤枉”殷红彬?更让人伤感的是,即使是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的石老太太,依然对南通电视台记者坚称“就是那辆大巴车将自己撞倒在地的”,而并不在现场的石老太太的儿子也表示“肯定是大巴车撞的”。
时事素材3:
有杂志总结了有关诚信的三种“囚徒困境”心态:
明哲保身,置身事外的看客心态。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如果遭遇别人不诚信,约半数被访者的第一反应是“愤怒,但是没有办法”。许多人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半月谈记者曾就“老人摔倒无人救助”事件进行随机采访,多数人表示对围观者“理解”。许多人称,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也不敢轻易施救。“谁知道对方是不是讹人的骗子?”
随波逐流,别人不诚信我也不诚信的放任心态。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洋货市场,原是华北地区首家专营进口货的市场,现在却成了有名的“假货市场”。200多元的“劳力士”、100多元一瓶的“名酒xo”、10元钱一包的“万宝路”香烟充斥市场。来自江苏淮安的游客刘成表示,这里的“名表”砍价后只要100多元,大家对假名牌都心知肚明。
利用制度漏洞,主动实施不诚信行为以获取短期利益的“加害者”心态。“谁诚信谁就是傻子!”浙江金华一位做饰品生意的商人讲起自己的遭遇就痛心疾首。他说,他们公司设计生产的饰品,通常在一周之内就会被大量仿冒,甚至上市第三天就在市场上发现山寨版。“仿冒者没有设计费,也不需要搞研发,成本自然比你低很多。还申请什么专利!还搞什么知识产权保护!我也去仿冒好了!”
时事素材4:
坚持“诚信为本”价值取向的积极心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渴望和追求。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两位高中生主动救助一位在路上跌倒的老人,获得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两万元奖励慰问金,这一消息引发众多网民好评热议。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张振方说,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不敢帮扶”的现实,引导更多的人追求诚信,主动诚信。
些失信之人、失德之人记录在册,让他们接受道德和历史的批判。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鄂介绍,对于执行工作中遇到的“老赖”,广东各级法院与十几个部门建立了执行联动机制,建设了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的执行指挥中心,与房产、车辆、税务等部门的数据库实现联网。有了这些数据,可以对“老赖”进行快速精确打击,不让失信者钻空子、占便宜。
时事素材5:
近年来,各行各业层出不穷的造假事件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底线,从地沟油到学历造假,从味千拉面“骨汤谎言”到假“达芬奇”天价家具„„来自社会各领域的诚信问题令人担忧,也在全社会范围内引发了如何重建诚信体系的思考。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2月同海内外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说:“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有关专家认为,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管理制度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诚信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各界观点:
1、半月谈:“习惯性诚信缺失”引发社会问题。
对诚信缺失见怪不怪的“习惯性诚信缺失”,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是扰乱了市场秩序。浙江宾王扑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楼茂兴告诉记者,公司每年打假的直接费用支出达数百万元,而由假冒伪劣产品带来的市场份额损失、信誉损失则难以计算。二是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每年岁尾年初,由企业合同失信、拖欠工程款引发的众多农民工上访事件接二连三,有的引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三是一些极端的诚信缺失事件突破了法律底线,一小部分人藐视法律、肆意践踏法律。“双汇瘦肉精”等事件使人们对市场失序状况的失望、对法律政策稳定性的忧虑、对人际交往的防备等情绪迅速扩散。不信任的社会心理集聚,将使有些人无视法律的存在,做出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山东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李善峰说,政府作为社会诚信的引导者、监督者、身体力行者,各种不诚信问题、不信任情绪最终都有可能将矛盾引向政府,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2、半月谈:三大“软肋”致使诚信受困。
天津市社科院哲学所所长王伟凯博士说,近年王海式打假模式逐渐式微,方舟子学术打假遭受广泛质疑,陈光标捐款被斥为“暴力慈善”,种种心态映射出当下社会诚信重建成本太高,实施太难。
——对诚信道德和诚信意识的培育远远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精神与物质的发展不匹配,致使社会陷入不诚信的恶性循环。10年前,北京大学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教授在日本时,有意识地在一座大楼门口放了一把雨伞,之后每次去日本都要去看看雨伞还在不在。10年过去了,雨伞还静静地挂在那里。“我们还远没有建立起这种诚信的基础。”章政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过于强调物质的东西——财富、高楼大厦,但是高楼大厦的背后要有精神来支撑。
——社会“诚信淡漠”的文化氛围对诚信的滑坡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人们只有对诚信的利益判断,而忽视了对诚信的价值判断。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苏建萍认为,唯利是图、功利性的社会风气使我们失去了对诚信问题的道德敏感性,许多人不觉得失信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反而觉得这是社会的常态,于是逐渐丧失了追求诚信的内生动力。
法,也没有系统的信用法律法规、信用评估体系,各地出台的个人、企业征信、政府信息公开等地方措施都缺乏上位法的支撑。
3、人民日报:和谐诚为先。
时下,“不信”,似乎成了生活的主语:做好事,不信,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不信,认为有企图;甚至有人遇险去解难也不信。媒体报道,广东肇庆一70多岁阿婆跌倒后被人扶起,闻讯赶来的阿婆女婿却对其恶语相加:“周围的人都不扶,就你来扶?不是你撞的你会扶她?”多亏有监控录像证明。这个故事真让人感慨。
同样是媒体报道,安徽合肥一76岁老大妈搭本村顺风车意外身亡,车主四次提出赔偿都被老人亲属婉拒,理由是要做好事人的钱,良心会不安。这种以德报德、好人好报的故事,展现了社会风气的另一端,折射了人性诚挚美好的一面,读来让人温暖感动。
和谐诚为先,就是把诚视为做人的根本。常言道:“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对于诚,我们的中华文化早有定论:唐代的李翱,把“诚”视为“人之性”;北宋的周敦颐,把“诚”看作“人之本”;普通的老百姓,更是把天行四时、地育万物当作“诚之源”。可以说,自古诚行天下,而今诚比金贵。事实最具说服力。且不说过去那个老喊“狼来了”、“狼来了”的小孩,由于自己的不诚而险些被狼吃掉的故事,就是当今那些头上带有不少光环的专家、学者、教授,最终由于自己的学术不诚,或抄袭、或造假,不照样落个身败名裂的结局吗?和谐诚为先,就是为人处世要诚心诚意。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之谓也(《后汉书·马援传》)。可以肯定,做事只图其表,不叫诚;干事只谋私利,更与诚风马牛不相及。诚,只能是以心待之,诚恳、诚挚;以实处之,实心、实意。喜欢上镜、热衷造势,蓄了一尺水,却掀一丈浪,尽管所为之事是好事,所干之事是实事,也难免让人疑窦丛生。毕竟,真诚,用不着表白。其心,人能感;其意,人能知。生活就是这样:人心自有一杆秤,心心相通可预知。
和谐诚为先,就是诚字当头,行在其中。诚,不是外衣,穿穿就行;而是行为,只有行动才行。这种行动,不是比谁说的动人,而是比谁行的扎实。这种扎实,自不妄语始:即便有天大本事,也决不说天大话语;自做小事始:见有难,帮一把;见有哭,问一声;自放身段始:处高,向低走;有根,向群众。相信,只要这样做了,说不上能感天地,泣鬼神,倒是可以天天心舒畅,夜夜入梦乡。毕竟,诚字当头,于人有相长之益;行在其中,于己无自辱之患。
和谐诚为先,既是一种道德追求,又是一种行动底线。是道德追求,就要宣传教育;是行动底线,就要法律约束。实践证明,一种好的行为形成,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不能设想,人人都是雷锋。对信奉“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就要靠法律与纪律,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
权威论述: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
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会议对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作了重点部署,指出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
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十分不满。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会议强调,“十二五”期间要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抓紧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制定信用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异议处理、投诉办理和侵权责任追究制度。
(二)推进行业、部门和地方信用建设。有关行业、部门和地方管理部门要通过建立信用信息系统,依法依规有效采集、整合和应用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各地区要对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信用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统一平台,实现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当前,尤其要结合市场主体准入、纳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和社会保障、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各领域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尽快改善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的信用环境。
(三)建设覆盖全国的征信系统。在实现行业内、地区内信用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信用信息在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失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四)加强监管,完善信用服务市场体系。规范发展信用服务机构和评级机构,有序推进信用服务产品创新。制定信用服务机构基本行为准则,严格征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准入标准,依法查处提供虚假信息、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行为。
(五)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中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决策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公信力。
(六)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加强诚信教育,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识,强化责任、激励和约束,确立人无信不立的理念,不断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激发民族创新精神,增强国家竞争力。
诚信问题调研报告篇六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直使我们不能丢弃的原则,现根据八年级语文《老王》一文,对中学生是否诚信做一份调查,其方式是调查问卷。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美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社会诚信度在不断下降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青少年学一代,为了准确了解青少年学生的诚信情况,在实习期间对其初中部学生做了一份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中综合并归纳如下;调查主要是从中学生对社、学校、家庭等方面的诚信进行归纳。
总结。
一、学生对社会的诚信调查状况:关于中学生对社会的诚信调查,现我提出几个小问题其如下:
1、如果在街上、发现乞丐讨钱,你会不会向其投钱?
40%愿意、49%的不愿意。
2、如果在街上、突然有人走来请你帮忙照看东西你愿意么?37%愿意、53%不愿意。
3、如果你在购物时和店主讨价还价时店主说他进物时价很高,少不了了你信么?
7%信、93%的不信。
4、你讨厌不守信用的人么?
100%讨厌。
5、你有没有在社会上上当受骗过?
93%有。
6、你现在认为社会上的诚信度时多少?
70%认同有多。
二、二、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调查状况:关于中学生对学校的诚信调查,现我提出几个小问题其如下:
1、你对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诚信度时多少?
70%诚信度存在。
2、如果你班里的同学向你借钱时,你会不会相信他一点会还?100%相信。
3、你相不相信学校的收费是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的?99%相信。
4、你对你所就读的学校诚信度时多少?
100%相信.。
三、学生对家庭的诚信调查状况:关于中学生对家庭的诚信调查,现我提出几个小问题其如下:
1、你对你家人的诚信度时多少?
100%。
2、你认为你的父母对你诚信度时多少?
100%。
3、你认为你父母会不会对你撒谎?
100%。
4、你对你父母的诚信是多少?
100%。
四、面对以上信息,中学生诚信的对策应该得提出,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接班人,国家的未来建设者,提高中学生诚信度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
2、严禁不健康的广告入侵纯洁的校园。
3、加强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教育指导。
4、培养中学生的“爱心”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总结。
观,理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让其在自我建构过程中去体会觉悟,在行动中去反省、反思,重树社会责任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而优秀的社会实践团体所提倡的各种价值精神也会感召每一个组织成员。在优秀的中学生实践群体组织中,他们可以更加理性地面对社会,深刻反省自身,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要把科学价值观渗透到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种环节之中,经过价值实践的反复强化,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让中学生在价值实践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从中他们还可以检验自身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中与社会文化部相协调的部分,从而纠正自身的偏差,及时内化社会认同的文化规范和价值准则,逐渐找到个人与社会的结合点。例如通过参加学校活动、社会活动等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掌握劳动技能,锻炼意志品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逐步实现社会化,自发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人。因为祖国的未来还要靠他们去建设。
完成日期:2011年10月22日
诚信问题调研报告篇七
诚信建设是文化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诚信建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社会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都有积极的作用。宁国市文明办近年来一直注重加强诚信建设,着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按照通知要求,现按序将诚信建设制度化建议汇报如下:
1、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实现信息交互共享。联合各部门建立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利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归集、整合分散于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其他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部门掌握的信用信息;完善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逐步实现信息采集全覆盖;推动有关部门在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逐步实现多部门、跨地区、跨领域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守信联奖、失信联惩,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2、依法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发布制度。依据法律法规,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发布制度,把恪守诚信者列入“红名单”,把失信违法者列入“黑名单”。对于列入“黑名单”的,根据违法违规性质和社会影响程度,分别采取警示约谈、部门间通报、在媒体公开发布等不同措施予以惩戒。对列入“红名单”的,对其进行表扬通报,并扩大扶持力度,在宣扬优良作风的同时,优化提升诚信环境。
3、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对失信违法行为实施惩戒。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是诚信建设的关键,文明办、法院、公安、工商联等部门需加强联动,通过对失信被执行人、刑事犯罪人员等信息交换,联合建立惩戒机制,通过对失信者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方式,惩罚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失信者,将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主体从市场中剔除,让失信者为其违法失信行为付出高昂的失信成本。
4、完善守信激励机制,形成正向激励。约束失信,鼓励诚信,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对失信违法行为实施惩戒的同时,还应大力建设与完善守信激励机制,形成正向激励。通过采取政策优惠、经济奖励、舆论宣传等方式,主动奖励诚实守信者,营造“守信者路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形成信用有价的经济价值观。例如组织开展“优秀诚信旅行社”、“最佳星级饭店”、“最守诚信企业”、“十佳诚信人物”等评比工作,建立诚信红榜,并向社会公示,加强舆论宣传,以优秀带动全市诚信建设。
5、健全诚信建设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推进信用立法工作,各部门联合依据上位法出台配套制度、实施细则及司法解释,使信用信息征集、查询、应用、互联互通、信用信息安全和主体权益保护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借鉴具有立法权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在诚信法规制度方面积累的经验,健全诚信建设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6、发挥文明委统筹协调作用和文明委成员单位职能作用,推动形成诚信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统筹规划,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积极联系文明委成员单位,建立成员单位联系人制度,每个成员单位确定一名负责人,定期召开联系人会议,研究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督促文明委成员单位率先抓好自身诚信建设,积极支持参与诚信建设制度化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诚信问题调研报告篇八
院系:文化传媒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年级:1203b。
姓名:马现勇。
学号:1226140320。
任课教师:李振堂。
2014年5月28日。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问卷调查分析。
近期,我对部分同学进行了一次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共回收问卷20份。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大学生对诚信问题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学生普遍认同。在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认识层面来讲,多数学生把诚信作为一种重要品质来看待,60%的学生认为诚信在自己的为人处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则,35%的学生认为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断。从对别人要求的角度,学生对于别人的诚信品质要求普遍较高,60%的学生认为他人的诚信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证。从自己的角度讲,50%的学生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40%的学生认为基本能,视情况而定。
理想层面与现实操作,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的遵守,通过二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诚信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操守被学生认为是重要的,但诚信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践并没有充分体现,即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诚信作为对他人的品质要求体现得较强烈,而作为自己的道德实践则较差,即对别人要求什么与自己做到了什么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较多学生来讲,诚信不是作为一种一以贯之的品质修养,而是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否遵守诚信,不少学生的做法是“视情况而定”。
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对于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偿还要求是苛刻的、难以理解的。这说明很多同学并不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契约,而更多地看作国家的一种资助。诚然,国家助学贷款有资助的性质,但贷款首先是作为一种契约存在的,需要学生去履行。在“如果您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困难补助,对您的家境会”一题中70%的学生回答会如实说,30%的学生回答会大肆渲染或稍加渲染,可见,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遵守诚信的原则来对待此事。在“如果您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会”一题中,80%的学生回答会按时还款,20%的学生回答到时再看,或者能拖就拖。
虽然诚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义务,但道德义务的实现并不单纯依赖于道德本身的力量,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约束机制来调整和控制这种道德价值的取向。在一个法制昌明的社会,诚信体系之所以健全是由于制度对诚信的反面——不诚信的约束力太强大了。一个人完全置道德义务于不顾,他无法承受违反这种道德义务所要面临的举步维艰的处境。因此,在很多问题上,对契约的遵守本身就能够保障道德的实现。
在关于就业诚信的调查中,作为一种品质,诚信体现出很强的相对性特征。如55%的学生认为若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于大学生违约行为会视具体情况而定,理解年轻人的选择;60%的学生认为求职过程中简历的适当修饰是可以理解的;50%的学生认为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3个题目看,一半以上学生对这两个问题采取“折衷”态度,在诚信与不诚信之间,一个重要的参照物是自己对未来选择的正确性。换言之,面对择业,学生更关注的是自己的实际利益,相对于诚信的遵守,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可能更重要,这时品质不再是绝对的。品质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品质在一些我们看似更重要的事物面前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我们是坚持自己的操守还是灵活处理,这些都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
在“您认为大学生中,考试作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一题中,学生的回答结果较分散,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占20%,认为较多的占25%,认为较少的占46%,认为极少的占10%,可见,多数学生认为作弊现象是存在的,不同的是人数的多少而已。在“您能否接受学生作弊行为”一题中,50%的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39%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10%的学生认为只要不被抓就可以。可见,50%的学生是能认同作弊行为的。在“您在平时的考试中”,回答从没作过弊的学生占60%,偶尔作过弊的占3%,经常作弊的占5%,可见,约有40%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学生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说到底,诚信是一种如何对待自己、对待他人以及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对他人进行价值和道德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实际的操作情况。在调查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诚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种“困境”,因为在品质的对立面,往往存在一些更现实、更直接的利益,怎样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优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诚信是“立人之本”、“立正之本”,“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政府要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诚信道德素质,强化诚信道德观念和意识,要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2)优化家庭环境,家庭是人们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言谈举止对子女的道德品质、学习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首先要转变观念,重视对孩子的“做人”的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言而有信,只有这样,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才会有实效。
(3)加强校园诚信氛围的建设。亚里士多德说过:德行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是环境熏陶的结果。学生的诚信状况与学校给学生创造的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学校在办学的理念、教风学风、校风校纪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诚信的内涵。如在校风校纪方面,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对失信的学生予以惩罚,对守信的学生给予奖励;在教风上,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诚实守信。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宣传栏、教室布置等,宣传诚信美德,表彰讲诚信的学生,批评、惩罚不讲信用的学生,营造诚信的校园环境。
2、加大诚信教育力度,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在高校,“两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和基本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诚信教育贯穿在“两课”教学中。如教师在讲授《法律基础》课程时,不仅要把基本的概念、原理教给学生,而且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项道德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并指出违反诚信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后果,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诚信责任意识。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课中,通过教学实践参观,使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一个企业之所以能走向成功,和它讲求信誉是分不开的。这样结合课程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感受到诚信对社会、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内心信念,自觉做到诚实守信。当然,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我们是不能单靠“两课”的“灌输”就能完成的,它必须贯穿到高校的各项教育与管理中去,贯穿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只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性教育,才能提高学生诚信素质。
3、加大高校诚信制度建设。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它需要制度来约束,加强管理来保障。首先,要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每学期对此进行详细地记录,学期结束时,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班主任老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得出结果记入大学生诚信档案。并且把它作为大学生入党、评奖学金、研究生保送及申请助学贷款等方面的依据。学生毕业时,学校应向用人单位推荐信誉好的学生。这样就可有效地制约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从而自觉地诚实守信。另一方面,各个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的诚信指标,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开展信用评价,全面分析大学生的诚信素质和水平。也可设立以大学生诚信素质和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学分,将其作为大学生学分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衡量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同时,把它和社会诚信制度结合起来,使之延长学校教育的制度链,从而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保障。
广播电视编导1203b。
马现勇。
1226140320。
诚信问题调研报告篇九
2011年12月28日。
摘要。
一、诚信的内涵。
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优良品德的一个重要体现。诚者。天之道,做人要诚实;信,是信用,即要重诺守信。诚信之道。是求真务实之遭。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古人云:“官必信,行必果。”诚信是道德的根本。如果一个人不诚实,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如果每样东西都值得怀疑、都无法被相信。那么整个社会系统就会毁掉。没有哪一个社会可以不看重诚信。在当前新形势下,诚信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道德原则。美国早期政治家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信用就是金钱”。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变往,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往,诚实守信都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基石。正因为诚信如此重要。党和政府才明确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重点。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规则和灵魂。它既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又是经济交往的稳定基石和安全保障。尤其是“入世”后,信用问题已成为制约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场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础要求首先就是信用,个人信用记录不良的人。将来走进社会也很难办成事。
2、加强减信教育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短暂而宝贵的大学时代。不仅是不断汲取知识、掌握技术的最佳时机.更是努力塑造美好人格、提升自我的关键时刻。我们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学会做人,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把握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努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很多同学缺乏这样的认识。以致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生了重大误差.有些甚至误入歧途。诚信是健全人格的第一要素。也是最重要的要素。如果人不诚实.社会就无法正常运作。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作为与时代的新生事物相伴而成长的大学生必须接受诚信教育。以此完善自我道德行为,履行道德义务、担负道德责任.作明札诚信之人。
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诚实守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而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一个人如果缺乏诚信。则无任何道德可言。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诚实守信是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更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把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列入重要的教育日程,从而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1、入学档案造假。
一些学生受社会转型期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上急功近利,为求在大学期间获得更好的发展,不惜在入学前档案造假,不是学生干部写成学生干部,没有获得的荣誉奖励也都写上,甚至不是党员的伪造假的入党材料,冒名顶替别人之名上学等等。这些行为为高校在大学生入校后因材施教以及选拔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添置了障碍,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良性发展。
2、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几乎各类考试中都普遍存在。
3、毕业论文抄袭严重。
大学生毕业前都要撰写毕业论文,尽管每个毕业生都有论文辅导老师的全程辅导和监督,但论文抄袭现象仍然很普遍。往往是在网上下载寥寥几篇稍做拼对改动或从学术刊物上大段大段地摘抄,甚至一个字不做修改地整篇文章摘抄也不鲜见。
4、虚假求职简历。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部分毕业生为了在众多的求职者中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获得面试机会而伪造求职简历。如伪造学习成绩、各种等级证书,编造在校期间荣誉奖励情况、任职情况以及社会经历等。在求职的各种面试中,也有意夸大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甚至不具备条件的也强说具备,只为求得眼前一时的求职成功,有的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合同又违约不去,这些无视用人单位利益的现象频频发生。
5、毕业后不还助学贷款。
诚然,一名大学生从在校期间借款到毕业后还款之间存在能否毕业、能否就业、能否得到稳定收入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但确实实践中由于部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不能按期还贷还息,甚至恶意欠贷欠息的现象屡有发生。其结果不仅影响自身信用、学校声誉,而且将直接影响其后困难学生申请贷款工作的正常进行,常常让学校和银行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
6、日常交往中缺乏诚信。
有些学生出于惰性、自私、虚荣等原因,以种种假理由欺骗父母、老师和同学。如编造理由迟到、请假、逃课;在发生矛盾、犯了错误时,编织谎话、隐瞒事实;不如实向家长汇报在校期间表现;给学校留假地址、假电话;为获取贫困奖助学金,向学校提供虚假的家庭经济情况和贫困证明等等。
四、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的成因分析。
1、家庭诚信教育偏失。
家庭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考试作弊,则不以为然。有的父母在子女面前不注意个人言行,给子女留下不良形象,如要求孩子勤奋、不贪玩,自己却整天扑在麻将桌上;教育孩子要文明、不吵架斗殴,夫妻间却打骂不断;让孩子要诚实、不弄虚作假,却当着孩子的面做虚假事,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养成带来不好的影响。
2、学校诚信教育实效性欠佳。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的教育历来是重智轻德,在学生的智力培养和道德引导上一手硬一手软,对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中出现的失范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诚信育人的观念不够强。二是教育方式、方法不当。高校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内容不贴近实际,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政治说教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三是许多高校缺乏健全的诚信制度与诚信教育制度,没有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对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缺乏详细的诚信状况记录,更没有建立起学生诚信档案。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在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也诱发了人们的求利心理。如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偷税漏税、贪污腐败、浮夸虚报、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出现了诸如守信者得不到相应的鼓励和收益,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不说谎话办不成大事等消极现象。这些负面因素极大地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从而导致诚信的失范。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思想活跃,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同时又任性好强,辨别能力差。而且他们在年龄、心理、生活阅历等方面尚不成熟,极易接受不良现象的影响,从而导致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各方面的诚信缺失。
五、加大大学生诚信的对策。
1、转变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开展诚信教育,就是要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通过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诚信的本质和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使大学生懂得诚信是一切道德赖的基石,自觉地做一名诚信的大学生;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唤醒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识,自觉加强诚信建设,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使广大学生成为具有诚信美德的高素质人才。
2、社会要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净化社会环境。
诚信教育是全方位的,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以至社会教育,诚信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导向,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弘扬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加强舆论监督,批判各种失信行为。另外,还应加强法制建设,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加大打击失信行为的广度和力度,使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失信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只有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才能建设和谐社会。
3、突出学校作为诚信教育的主体地位。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重要场所,也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体。首先学校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其次要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作用。注重课堂。
教学。
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讨论和谈心等手段,掌握学生的心理,是诚信教育贴近生活,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诚信的行为方式,最终防止失信行为的发生;最后是辅导员和班导师的重要作用。作为学生直接最多的辅导员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诚信品德、考试诚信、学术诚信、归还银行贷款、履行就业协议等诚信和失信的行为,同时将诚信纳入学生奖惩制度。奖励鼓励学生讲诚信,针对学生失信的行为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用爱心和恒心教育学生诚信,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4、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
家长也是诚信教育的主要组成,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转变“重智力、轻品德”的教育方式,既要对孩子的功课负责,也要注重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家长要认清诚信与成才的关系,对子女进行诚信教育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要负起责任,用诚信的言行感染子女,带动子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配合学校的诚信教育,把大学生教育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六、结语。
要角色,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更是大学生的言行准则。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