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考试科目:财政学(含税收学)
考试科目代码:803
适用专业:财政学(含税收学)
参考书目:
[1] 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邓晓兰,李社宁.公共财政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 铁卫,刘明.税收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3小时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系统考察学生对财政学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理论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衡量学生为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所做的必要知识储备。考察内容主要侧重于:一是对财政学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二是对税收学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三是熟练掌握现行财税制度的情况;四是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现实,运用所学的财政学基本原理对我国财税制度改革实践进行理论思考的能力。
二、考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 政府与市场
第一节 市场缺陷与政府职能
第二节 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
复习重点:财政学的概念、财政学研究对象;财政的本质与财政的职能,财政与经济的关系;市场失灵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第二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 财政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复习重点: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提高公共支出效益的方法,财政的原则,公共选择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与趋势分析
第二节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复习重点:要求掌握财政支出的几种分类方法;财政支出的规模和趋势以及理论分析;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第四章 购买性支出
第一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科卫支出
第三节 财政投资支出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复习重点: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及我国行政管理费的规模变化和现状;政府在文科卫等领域支出的范围和重点;政府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第五章 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第二节 财政补贴
第三节 税收支出
复习重点:掌握转移性支出的一般理论,了解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第六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复习重点:了解财政收入的一般理论,分析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增长变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第七章 税收原理
第一节税收的概念
第二节税收的形式特征
第三节税收职能与效应概述
第四节税收职能
第五节税收效应
第六节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复习重点:熟悉税收有关理论,重点掌握税收概念的内涵、税收的性质、税收的形式特征、税收与其他主要财政收入形式的区别。了解税收职能、作用的概念,职能与作用的关系,熟悉税收的基本职能,税收效应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税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对微观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重点掌握各种税收职能的内在机制与作用效果,税收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运用,深刻理解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机理。掌握税收负担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税负转嫁的方式及条件。
第八章 税收制度
第一节 流转税税收制度
第二节 所得税税收制度
第三节 其他税收制度
复习重点:了解具体税种及各税开征的意义,熟悉各税种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重点掌握各税种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及其范围、税率、计税依据、优惠政策等构成要素。
第九章 国有资产管理
第一节 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
复习重点:建立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十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第一节 国债原理
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第三节 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
第四节 国债市场及其功能
复习重点:国债的经济效应;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概念。
第十一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国家预算
第二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第四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复习重点:国家预算的含义;政府采购制度的内容;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的概念;我国现行分税制的基本内容。
第十二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第一节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第二节 财政政策
复习重点:财政平衡的含义;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汲水政策”与补偿政策的区别;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的内涵和实施环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自的特点及作用的机理,并由此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调节宏观经济的必要性。
三、考试题型
(一)简释题
(二)简述题
(三)论述题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