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考研秘籍考研网!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真题下载    全站文章索引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研秘籍考研网 >> 文章中心 >> 专业课 >> 正文  福建师范大学858语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考研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市50家单位网上接受咨询和报名
普通文章 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研究生专场招聘场面火爆
普通文章 厦大女研究生被杀案终审判决 凶手被判死刑
普通文章 广东八校网上试点考研报名将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硕士北京招生单位报名点一览
普通文章 洛阳高新区21名硕士研究生被聘为中层领导
普通文章 浙江省硕士研究生报名从下周一开始
普通文章 2004年上海考区网上报名时间安排表
普通文章 广东:研究生入学考试2003年起重大调整
普通文章 2004年全国研招上海考区报名点一览表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宁夏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大连铁道学院04年硕士接收调剂生源基本原则
普通文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大学筹)05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佳木斯大学04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04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05年硕士调剂需求
普通文章 第二志愿考研调剂程序答疑
普通文章 上海大学04年研究生招收统考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大学0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1
地理科学学院 2018 年专业学位研究生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Ⅰ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主要自然、人文地
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空间分异规律和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
此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
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问答题 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综合分析题 3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90 分
Ⅲ 考查范围
一、自然地理学部分考试大纲
1 地球
1.1 地球的圈层构造
1.2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 地壳
2.1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2.2 大地构造学说
2.3 火山与地震
2.4 地壳的演变
2
3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3.1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3.2 大气水分和降水
3.3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3.4 气候的形成
3.5 气候变化
4 海洋和陆地水
4.1 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4.2 海洋起源与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4.3 海水的运动
4.4 海平面变化
4.5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4.6 河流
4.7 湖泊与沼泽
4.8 地下水
5 地貌
5.1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5.2 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5.3 流水地貌
5.4 喀斯特地貌
5.5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5.6 海岸与海底地貌
5.7 火山地貌
6 土壤圈
6.1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6.2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间关系
6.3 土壤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6.4 土壤类型
6.5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7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7.1 生物与环境
7.2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7.3 生态系统
7.4 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7.5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7.6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8 自然地理综合研究
8.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8.2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8.3 自然区划
8.4 土地类型研究
8.5 人地关系研究
二、人文地理学部分考试大纲
1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基本理论
1.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1.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3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论
2 人口地理
2.1 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与规律,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
2.2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社会经济意义,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
2. 3 人口增长及地区差异,人口增长转变模式,人口增长的机制
2. 4 适度人口
3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3.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3.2 农业的发展与类型
4 工业的发展
4.1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
4.2 工业地域类型
4
5 城市地理学
5.1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5.2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5.3 城市空间地域结构
5.4 城市体系
6 人文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
6.1 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6.2 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及形成原因
6.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原则
6.4 区域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 QQ 3455265070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 3455265070@qq.com
    公司名称:昆山创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考研秘籍网 版权所有 © kaoyanmij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