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和进步。在写总结之前,对所要总结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做好准备工作。总结是一种寻找进步方向的有效工具。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写一份好总结的关键。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一
《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并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腔等劳动特点的歌曲。全曲使用素材节省,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己做”的可爱形象。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乐情绪,使学生建立起从小热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二、指导学生用喜悦的心情、明亮的声音演唱《洗手绢》。
三、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的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劳动最光荣》。
师:小朋友,让我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像小喜鹊、小蜜蜂那样爱劳动?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你的画笔,把你想到的爱劳动的小动物画到书本上来。
学生解释画面,教师指导学生唱新创作的动物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歌曲的开始就欣赏有关劳动的歌曲,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鼓励学生都爱劳动)。
三、律动创新游戏。
师:我来邀请小朋友来玩模仿秀,愿意的请一起来参加。
音乐响起,你可以跟着音乐模仿一个小动物劳动的动作,当音乐停下时,你马上摆好造型,让教师和小朋友来猜猜你演的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和学生一做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学生参与。
四、学唱《洗手绢》,并表演。
1、由小动物爱劳动是光荣的引导小朋友,如果你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肯定已经发现,在我们教室里放了很多劳动工具,请每组的组长去找一件劳动工具。
生找到扫把、小桶、擦布。
2、请小朋友说说劳动工具的用途,并有节奏地用一用。
3、师问拿水盆、擦布的同学:你知道怎么洗擦布吗?(搓)。
4、一起用洗手绢的动作“搓”来和着音乐边律动边听范唱。
5、小朋友看着自己把一块脏手绢洗得干干净净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确实很高兴,所以我们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看着劳动的成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来把这首歌唱一遍。
(设计意图:在劳动中学习歌曲,形式新颖,学生有种边玩边学习的心理)。
五、拓展、延伸。
歌词创编并表演。
小朋友除了能自己洗手绢,还有哪些劳动的本领?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能做那么多家务活,现在小朋友分组讲座一下,帮家长干什么家务活,然后编排一个节目,看哪组小朋友编行最好,演得最好。
学生创编,师指导。
学生表演,教师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创编,在编排过程中可以找自己的好伙伴也可以分组的形式,学生在编排中也认识到我们小学生要热爱劳动)。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二
《竹乡娃娃爱竹林》是北师大版艺术第七册第五单元主题二的一首学唱歌曲。竹子在建筑、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作用。竹是中国文化和人格的象征,它的气质与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相迎合。学习此歌曲需一课时,在学会唱这首歌的同时也学习了听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和风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2)懂得感受歌曲节奏、句式及情绪的变化。
(3)初步懂得分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2)能够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感受竹的秀美,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变化音记号的唱法。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打击乐器、音乐用书。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除了学校的音乐课,平时比较少接触音乐。
2、本班学生男多女少,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
3、学生学习过简单的打击乐器。
1、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竹林的美景。
2、游戏激发兴趣策略:采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游戏方式按节奏朗读歌词。
(一)、诗歌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翠竹儿》。
翠竹儿飘,翠竹儿飘。
清风吹过竹林梢;
``````。
快来吹一曲“直苗苗”
2、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3、与竹对话,表达对竹的感受。
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聆听、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竹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唱一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1、欣赏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
(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竹叶儿长哟,竹叶儿青罗。
×××××|×××××|×。
竹叶儿长哟,竹叶儿青罗。
……。
×××××|×―――|×××××|×―――‖。
×××××××|×××××××‖。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欣赏并学唱歌曲,感受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三)、联想讨论。
1、竹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东西?有谁知道来说一说。
2、竹子还能做成什么乐器?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
师:竹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它还可以做成不同的乐器,奏出很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看看。
3、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竹子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赏、聆听了解竹子的用途。
(四)欣赏竹竿舞,体验竹竿舞带来的乐趣。
1、欣赏竹竿舞。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竹乡娃娃爱竹林》这首好听的歌曲,知道了竹子的许多用途,你们一定不知道在少数民族的地方还有种舞蹈叫竹竿舞,我们一起欣赏吧。
2、表演竹竿舞,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体验舞蹈的乐趣,激发学生爱竹林爱大自然的情感。
开始。
情境朗读。
倾听。
欣赏。
讲解引题。
演示竹林图片。
录像课件。
欣赏图片。
回答问题。
讲解。
读一读。
演一演。
教唱歌曲。
听赏并学唱歌曲。
回答问题。
欣赏图片。
提出问题。
点评总结。
结束欣赏舞蹈。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三
《洗手绢》是一首具有民间童谣风格的歌曲,曲调短小、流畅,并具有节奏性强,运用衬腔等劳动特点的歌曲。全曲使用素材节省,旋律易唱易记,轻松活泼,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己做”的可爱形象。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乐情绪,使学生建立起从小热爱劳动的乐观态度。
二、指导学生用喜悦的心情、明亮的声音演唱《洗手绢》。
三、能够编创歌词,编创动作表演,以及“劳动”的主题的编创尝试,并表现“劳动”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劳动最光荣〉。
师:小朋友,让我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像小喜鹊、小蜜蜂那样爱劳动?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你的画笔,把你想到的爱劳动的小动物画到书本上来。
学生解释画面,教师指导学生唱新创作的动物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歌曲的开始就欣赏有关劳动的歌曲,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鼓励学生都爱劳动)。
三、律动创新游戏。
师:我来邀请小朋友来玩模仿秀,愿意的请一起来参加。
音乐响起,你可以跟着音乐模仿一个小动物劳动的动作,当音乐停下时,你马上摆好造型,让教师和小朋友来猜猜你演的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和学生一做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学生参与。
四、学唱〈〈洗手绢〉〉,并表演。
1、由小动物爱劳动是光荣的引导小朋友,如果你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你肯定已经发现,在我们教室里放了很多劳动工具,请每组的组长去找一件劳动工具。
生找到扫把、小桶、擦布。
2、请小朋友说说劳动工具的用途,并有节奏地用一用。
3、师问拿水盆、擦布的同学:你知道怎么洗擦布吗?(搓)。
4、一起用洗手绢的动作“搓”来和着音乐边律动边听范唱。
5、小朋友看着自己把一块脏手绢洗得干干净净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确实很高兴,所以我们小朋友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看着劳动的成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来把这首歌唱一遍。
(设计意图:在劳动中学习歌曲,形式新颖,学生有种边玩边学习的心理)。
五、拓展、延伸。
歌词创编并表演。
小朋友除了能自己洗手绢,还有哪些劳动的本领?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能做那么多家务活,现在小朋友分组讲座一下,帮家长干什么家务活,然后编排一个节目,看哪组小朋友编行最好,演得最好。
学生创编,师指导。
学生表演,教师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创编,在编排过程中可以找自己的好伙伴也可以分组的形式,学生在编排中也认识到我们小学生要热爱劳动)。
课堂小结:略。
评语:
老师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轻松的音乐活动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学得较轻松,学得愉快。今天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资料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准备:
1、有关“曾侯乙编钟”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通过老师介绍和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编钟的故事,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调整情绪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上课。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二、介绍青铜器(边看课件边介绍)。
1、青铜器的类别。
2、青铜器的用途。
a农具与工具b兵器c饪食器d酒器e水器f乐器。
a兵器b礼器。
在等级社会中,一部分青铜器被用于贵族间各种礼仪活动。
三、介绍编钟。
1、通过课本图片了解中国古代乐器—编钟,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将收集到的《国宝档案——曾侯乙编钟》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
1、对编钟这个中国古代青铜器乐器有初步了解。
3、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a曾侯乙编钟的挖掘、历史。
b编钟的构造、发声。
c编钟的复制、保护。
视频时间较长,
分上、中、下三部分,根据课上时间灵活安排。
四、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这一课时所了解到的曾侯乙编钟的内容。
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六(1)(2)(3)(4)3/24~3/25。
教学准备:
有关“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通过老师介绍和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编钟的故事,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调整情绪。
用歌声和老师进行问候。
二、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老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曾侯乙编钟的历史和它的挖掘工作。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往下看。
回忆上集的内容。
和老师一起观看中集、下集。
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构造、发声。
以及编钟的复制、保护。
节选15分钟左右。
三、金编钟的故事。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套金编钟,它是乾隆80大寿时送的大礼,关于这套编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通过短片了解一下。
了解“金编钟”的故事。
15分钟左右。
四、小结。
编钟知识小竞赛。
用竞赛的形式检验一下自己对编钟的了解。
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六(1)(2)(3)(4)3/28~3/30。
教学准备:
1、编钟的`音响资料。
2、铜鼓舞的图片及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楚辞》片段。
2、了解铜鼓舞。
教学目标:
1、听赏编钟音乐作品片段,感受其音乐特有的声音效果,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知识,感受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2、认识铜鼓舞,并简单了解它的历史。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和老师用歌声进行问候。
二.欣赏乐曲《楚辞》。
1、学生视唱歌谱。
2、对较难的小节进行重点练习。
有相似的乐句,找一找,再对比唱唱。
3、听听编钟与众不同的音色。
4、编钟的演奏特色。
5、再欣赏,跟唱旋律。
慢速视唱歌谱一遍。
难点小节大家一起练习解决。
全曲有八行,每两行的节奏、音都比较相似。
欣赏编钟的音色。
它属于变音打击乐器,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具有东方色彩。
跟唱旋律(唱歌谱)。
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节选一些乐句唱。
三.欣赏铜鼓舞。
1、欣赏表现舞蹈主题的青铜器作品。
2、了解《奏舞》。
3、先今的腰鼓舞、长鼓舞、太平鼓舞和莲湘舞等都由《奏舞》演变而来。
a周代青铜壶。
b战国青铜圆壶。
是一种与祭祀礼仪有关的舞蹈,它原来用于祭祀,后来也用于群众性的自娱和表演。
四.欣赏壮族等少数民族铜鼓的表演欣赏少数民族的铜鼓舞表演。
五、小结。
鼓励有兴趣地学生可以再自己收集一些资料。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五
1、学会唱《我是小鼓手》,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小鼓手”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2、简单了解鼓号队的乐器,在活动中享受表演的快乐和喜悦。
1、用明亮,欢快,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
2、6—6—的四拍延长。
3、歌曲后半部分的“咚咚”处的掌握。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22331766—6—。
lu哎。
3节奏练习。
6262|6220|3636|3660。
xxoxxoxxxxxo。
330|660|3333|60。
二、导入。
今天我是以一名小鼓手的身份来和小朋友一起上课,想听我敲小鼓吗?(学生回答)。
老师敲一段。
作为一名小鼓手,我觉得非常开心,我还特意选了一首歌,来表达我现在的心情,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三、歌曲教学。
1歌曲欣赏。
2让学生自由朗读歌词。
3齐声朗读歌词。
4范唱:
(激发学生听歌曲的兴趣)。
5你们想唱吗?
歌曲分为三部分,先看第一部分:1师范唱2学生跟琴唱3唱歌词。
第二部分:1先找找有没有相同的旋律。
旋律唱一唱唱歌词。
第三部分:1先听一听音乐,自己唱一唱歌词。
(提醒学生要唱的轻声而富有弹性)。
2理解歌曲。
教:你觉得演唱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
这首歌曲中哪几句歌词是表现出了高兴的心情?
(学生分别找出歌曲中体现高兴心情的歌词,并解决这几句歌词的情绪,用高兴的心情唱一唱)。
1找出高兴的歌词:“太阳听了微微笑,
2用简单的动作来做韵律。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歌曲。
注意的地方:
1用手势来解决“哎“字的音高难度。
2解决歌曲后半段“咚咚“处的声音问题,防止学生大声喊唱,告诉学生”咚咚“处的处理要唱得有单性一点。
7在学生掌握歌曲的同时,引导学生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在“咚咚“处拍手。
8完整唱一遍歌曲。
四、知识延伸。
1认识鼓号队乐器。
教:小朋友,今天我们和鼓号队的小鼓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上一直能看到鼓号队的表演,那么除了小鼓外,还有那些乐器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我把它们都请来了,想不想听听它们的声音(出示其它几种乐器,让学生感受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色)。
2欣赏一段鼓号队的精彩表演。
教:每个乐器都有着不同的音色,如果将这些声音有节奏的放在一起,我们就会听到非常美妙的音乐,下面请欣赏一段鼓号队的精彩表演。
3小结。
教:你们觉得鼓号队的队员神气吗?你们想不想也成为一名鼓号队员。(学生回答)。
好,让我们时刻准备着,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鼓号队员,加油!
五结束活动。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六
课题: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小鸟的歌》----鸟店。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护鸟类,尽自己的能力保护鸟类,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创编活动。
3.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肢体语言表现作品的复三部曲式的结构。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各段的旋律、节奏,并能为不同段落的乐曲自由创编律动。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乐段作品所表现的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截曲软件。
教学过程: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管弦乐曲。既然是管弦乐作品,那么在乐队中既有管乐、又有弦乐,弦乐指的是提琴类的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当然在乐队中,这些乐器都不是一件,而是每种乐器有很多把,大家组合在一起演奏出温暖的音色。管乐包括铜管和木管两大类,铜管乐包括:小号、长号、圆号、大号等,它们发出的音色富有金属性,比弦乐的音色要辉煌。木管乐包括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比较冷漠。不同音色的乐器在一起,互相弥补音色上的缺陷,有时候主题在木管、有时候主题也交给铜管,而更多的旋律是由弦乐来完成。一部作品的配器体现出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深透了解和作品的理解,给听众带来美好的享受。) 在这首乐曲中,作曲家要利用乐器的不同音响表现了这样几种情绪。
(教师出示词条)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请同学们在欣赏一边乐曲后,根据乐曲的顺序,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
生:完整欣赏一遍乐曲,进行排序练习。
师:谁来说说你排序的结果?
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答案。
师:引导学生针对有异议的地方结合音乐再次欣赏,把情绪进行正确排列。
2、再听乐曲,进行故事创编。
师:作曲家就是用这样几种情绪为我们大家讲述了发生在《鸟店》的故事(板书乐曲题目《鸟店》)。请同学们再来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请给大家讲一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生:完整欣赏后,为乐曲编故事。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分组创编。
3、分段细听。
(1)第一段音乐欣赏:
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这段音乐描写了宁静的清晨,这段音乐里我们能听到什么声音呢?
生: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师:(再次播放第一段)。
生:分成四个组一边听,一边用形体感受音乐(钟声敲响了四下,随后公鸡打鸣,接着鸟儿鸣叫在那宁静、安详的旋律中)。
(2)第二段音乐欣赏。
师:这么美好的早晨,小鸟们都在忙些什么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欢快优美的第二段。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出示问题):
a、这段音乐中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分别描写了小鸟们在忙些什么?
师:带领同学们一般听音乐,一边轻轻地拍手,帮助学生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段音乐中有快速、中速、慢速,快速描写了小鸟们在互相追逐,中速描写了小鸟们在做游戏,慢速描写了小鸟们在休息。播放另一段音乐主题。
师:鸟儿们在自己的天堂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件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了。
(3)第三、四段音乐欣赏。
师:你们仔细听,是谁来了?
生:是猫来了。
师:猫对这些可爱的小鸟早就垂涎三尺了,这时出现了一段紧张的音乐,小鸟们似乎吓坏了。(播放第三、四段音乐)。
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表演猫要吃小鸟的情景。
师:猫吃到小鸟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都关到笼子里了,猫抓不到。
师:这些小鸟太可怜了,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的家应该在哪里呢?
生:树林。
生:……。
师:你们的建议我接受了,我要是再坚持来这个鸟店,我将永远失去鸟儿带给我的快乐,甚至失去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现在,我郑重宣布,我要放飞鸟店中的全部鸟儿,让他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
生:欢呼起来。
4、外化表现。
师:下面。咱们再来完整欣赏一遍这首管弦乐曲《鸟店》。我为你们录象,大家表演完后,我们一起观赏。
生:分组随音乐表演。
师:音乐结束了,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好听的作品是由谁来创作的呢?
生:德国的奈克。
师:当时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作曲家创作出了非常好听的作品,但是由于时间太久远了,更多关于他们的资料根本就查不到了,他们的音乐作品流传了下来,供大家欣赏。
5.教学检测。
师:我们今天从管弦乐《鸟店》中学到了什么呢?
生:发言。
小结下课。
1. 关注学生的学。(知识性的内容顺带讲解)。
2.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设计教学。(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
3. 创设合作学习表演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
4. 表现音乐时鼓励大家有自己的个性和理解。(提倡有自己的风格,不与他人雷同)。
5. 教学中为学生录象并当场播放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6. 运用音乐软件制作乐谱和为音乐做片段(美得利打谱软件和绘声绘影教学软件、制作幻灯片)。
教学反思。
教学中,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聆听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孩子们在聆听音乐时,总爱唧唧喳喳,象小鸟儿们一样,但是对于聆听音乐来说,这可是要不得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到:要完成学生始终用心体会和表现作品所表现的场景这样一个教学目标,一个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静下心来关注音乐,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任何方法到达胜利的彼岸。
因此,我教学的每个设计,都是围绕聆听音乐作品开展的。从聆听音乐引子部分到聆听小鸟们愉快歌舞的场景到与谗猫进行斗争的场景,都要把音乐听进去,否则,大家的表演就没有味道。达不到丰富想象力、合作创编的教学目的。
事实证明,我的教学是适合我的学生的,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课后学生总是要求我再为他们播放《鸟店》的音乐。看着他们在音乐中合作学习的情景,我很舒心,因为他们不需要我的帮助,也能很到位的理解作品的内涵,祝愿孩子们在音乐中享受到幸福、快乐!
xx年3月10日完成4月5日发布于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七
2、欣赏《天亮了》韩红。
3、欣赏《感恩的心》。
4、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1、通过欣赏学习《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四首歌曲,使学生深刻感受要怀着干恩的心对待生活、对待亲人、朋友、以及陌生人,让学生充分明白社会是个大家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能学会《外婆的澎湖湾》,并动情演绎《外婆的澎湖湾》。
1、教师用自己的语言以情感人,以达到让学生明白用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所有人的目的。
2、《外婆的澎湖湾》歌唱、动情演绎。教具准备:电子琴、《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让世界充满爱》的flash动画课件(充分利用网上现有资源)。
学生伴随优美的音乐进教室(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一、课前调动学生的情感。“同学们,今天老师站在这里,心里呀又激动又胸有成竹,还有心里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zhui)惴惴不安,谁知道为什么?”“”师生互动“谁能帮帮我,别让我惴惴不安,给想个办法,(有什么办法)。谁能?”“”“你们说得真好,现在我只有胸有成竹了,谢谢同学们。好了我们上课!”
二、师生问好!
(啦啦歌)15151535133322221232老师老师老师您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15151535133322221231‖同学同学同学们好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三、新课教授:
导入。(屏幕出现和蔼可亲的外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昨天晚上我梦见外婆了,外婆没有变,一如往日的和谐温暖亲切,慈爱的看着我。在老家的厨房煮好饭,默默地等着我,感觉还是跟以前一样,一样的温情,一样的依赖,一样的笑脸,一样的容颜,(哦,不,应该说是更加的年轻了,梦见外婆真好。)同时,我也想起那首歌唱外婆的歌,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想听吗?(2分)。
播放《外婆的澎湖湾》flash(2分)。
提问:
a、同学们能说说自己的外婆吗?
b、哪位同学能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外婆的澎湖湾》?
(1)随琴唱乐谱(师弹一句,生唱一句)(2分半)。
(2)随琴完整演唱乐谱(1分半)。
(3)加入歌词演唱。
(4)有感情演唱。
(5)随mtv伴奏有感情演唱《外婆的澎湖湾》(5分)。
歌曲学完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首歌曲是表现了谁和谁之间的爱?
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男孩,并用这个故事创作了《天亮了》这首歌。大家想不想听啊!
2分播放《天亮了》flash2分。
请同学们说一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同学说创作背景。
请欣赏感人肺腑的手语歌曲《感恩的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的享受着每个人的关爱,父母的关爱、同学的关爱、师生的关爱以及像子灏这样得到的陌生人的关爱,让我们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面对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再欣赏一遍,请会这首歌的同学一起轻声唱并一起做手语。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我们的家人、朋友和他人。“孩子们,我们都是幸运儿,就是有或多或少的一点不如意,比起潘子灏来又算得了什么?我们要学会感受幸福,感受爱,更要学会爱他人,帮助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请欣赏《让世界充满爱》(放《让世界充满爱》flash音乐动画)。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学习了《外婆的澎湖湾》《天亮了》《感恩的心》以及《让世界充满爱》,我们明白了要用感恩的心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请同学们爱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好了,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放《让世界充满爱》flash音乐动画)送学生出教室。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的:。
1.把音乐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构建创新有趣的音乐课堂。
2.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通过唱和动的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演能力。提高参加活动的自信心。
3.巩固3、5、6、三音的音准及手号,能用3、5、6、三音按所给节奏创作音乐短句。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非常受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作者巧用3、5、6、三音组成了一首旋律优美、活泼、生动风趣的歌曲。通过我的左手和右手之间的有趣故事,教育孩子认识到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必须团结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要爱护自己的左右手,同时,利用这首歌让学生掌握xxxx-三种节奏。通过歌曲《左手和右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创编歌词、表演。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
1.猜谜语导入,故事激趣。
利用大屏幕播放歌曲旋律,使学生有初步印象。
2.欣赏歌曲:配合歌曲做简单的动作,请学生说出歌曲中唱的内容。
3.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xxxxxxxxxxx-。
这是我的左手哎呀飞走了。
4.歌曲学习。
听歌曲,为歌曲打拍子。
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跟录音小声唱词。
生齐唱。
5.自编自演。
分小组两人面对面的表演。在编动作时把左手、右手、飞走、不见、拉住、找到、拍拍手、拉拉手表演出来,编得要生动有趣。(大屏幕出示舞蹈片段,在欣赏再创编。)。
6.创编歌词。
按节奏说话。
xxxxxx。
校园里真美丽。
按节奏用3、5、6、三音唱一唱。
xxxxxx。
535665。
在节奏谱中将节奏记下来,跟着同学降级下的谱子唱一唱。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九
《牧羊女》是苏教版第五第六单元《牧笛声声》中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活泼、愉快的捷克民歌,3/4拍。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牧羊女的愉快心情。本首乐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是a+a+b+a格式。第一、二、四乐句很相似,第三乐句以欢快跳跃的节奏与其他乐句形成对比,描绘出羊儿叫声、歌声、流水声,使全曲更生动活泼,感人而又简练。
本课我以“听、唱、感”为主,以“律动、欣赏、想象”为辅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使学生以音乐的情感为纽带,学会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感。在演唱与欣赏中外不同节奏不同情绪的牧歌中,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体验、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自主参与到各项音乐活动中,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使学生以音乐的情感为纽带,学会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2)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羊女》,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音乐特点,并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劳动的快乐。
(3)欣赏、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与齐唱。能自主地处理歌曲《牧羊女》,能用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学习音乐力度记号f与p,了解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在歌曲中加以运用,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2)比较相似乐句的异同,学习分析aaba曲式结构。
2)通过观察与比较,能利用已有的认知,发现歌曲结构的特点。
1)能对歌曲进行力度表现的处理2)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表达歌曲意境。
活动一导语:
设计意图:
活动二导语:
1、看美丽的大草原就在我们的眼前,听草原深处传来了歌声(律动听歌)。
2、我们都知道好听的歌儿是有一个个小音乐组成的,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3、生唱曲谱拍三拍子节奏。
4、看看老师拍的和你有什么不同?有变化的三个乐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
5、唱第三乐句感受节奏的紧凑带来的活泼跳跃的感觉。
7、在唱曲谱过程中化解难点。
8、在第三乐句再做一个强弱的对比,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9、即兴表演唱。
设计意图:
感——以草原远景图为背景聆听歌曲旋律,并通过身体律动感受歌曲韵律特色;唱——视唱旋律了解歌曲结构特点。在演唱歌曲体会牧羊女的愉快心情及力度对比对歌曲意境的渲染。
活动三导语:
草原牛羊多,草原歌儿也多。热情的小主人又唱起来了。听《欣赏《草原赞歌》《牧场上的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体验、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草原赞歌》以歌词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牧场上的家》先景后词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用变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积极聆听、主动感受。
设计意图:
欣赏《草原赞歌》《牧场上的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体验、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草原赞歌》以歌词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牧场上的家》先景后词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用变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积极聆听、主动感受。
活动四导语:
设计意图:
《找朋友》活动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一次梳理。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要素找到歌曲的共性。草原之旅我们一起唱了《牧童之歌》,又学会《牧羊女》还欣赏了《草原赞歌》《牧场上的家》根据节奏情绪等给它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吧!
结束语:今天我们欣赏了草原美景,唱了听了草原歌曲,我们的草原之旅也要结束,让我们唱着《牧羊女》这首歌和牧羊女和大草原再见吧!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十
1、通过听、唱、表演《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创编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创编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感受乐曲的节奏,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它的相同与不同、
1、表演《这是什么》。
2、欣赏《调皮的小闹钟》。
3、编创与活动。
小闹钟、录音机、同步音乐、钢琴。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老师今天让大家猜个谜语,看你行不行,“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猜一件物品。如果你猜不出,请听一首歌,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请你用笔把它画出来。
2、放歌曲《这是什么》并重复多次,学生用笔画,大多数学生画出闹钟,有的学生画出表,教师加以引导,那种合适,并将画的好的进行展示。
二、学唱歌曲,感受表现音乐形象。
1、师出示各种小闹钟,请学生说说闹钟的功能(它能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是我们小朋友的好伙伴。)。
2、听听闹钟走的声音(嘀哒嘀哒),提示学生要用轻松而弹性的声音来读唱,并用合适的动作来进行配合。
4、学唱歌曲难点解决:50505—和20205—这两句不同音高准确演唱通过比较、重复的方法来来学会。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师:用什么打击乐器来伴奏呢?怎样敲最合适?(双响筒,木鱼,碰铃,三角铁等)。
7、分小组表演歌曲,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锻炼学生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歌唱和表演的能力。
三、聆听《调皮的小闹钟》,进一步体会音乐表现的闹钟形象。
2、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情绪,鼓励学生可以随着音乐用动作来表示。学生交流回答:大多数学生说修好了,因为听到了闹钟的铃声,闹钟恢复了正常,个别学生就说没有修好,因为觉得是快修好了的时候,听到最后结束是的一声滑音,表现闹钟里面的弹簧跑了出来,又坏掉了,所以没有修好。
3、师:小朋友在曲子中听到了闹钟走动的声音,还听到了闹钟的铃声,听一听出现了几次?再次欣赏乐曲,请学生用笔在书上画出来,看谁画的次数准确。
4、学生交流,师归纳小结。
四、结合歌曲乐曲中表现的闹钟的音乐形象总结归纳,认识时间的珍贵,懂得要珍惜时间。
1、让学生说说你该怎样爱护你的小闹钟,怎样珍惜时间的。
2、生回答交流,师总结归纳时间就象小马车,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将时间用在正确的地方,不要浪费时间。
3、表演歌曲《这是什么》及上节课学的《时间就象小马车》,唱着走出教室。
三、编创与活动: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这是一个高低、长短、强弱的综合性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纸等物品。
3、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声音,列举自己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长的、短的声音,做出来给同学们听。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十一
《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在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首次演唱。歌曲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家庭帮助当小保姆的姑娘战胜病魔的动人故事,但歌词并没有具体地讲述情节,而是概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的词句,发人深省。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16小节,音乐是叙述性的,优美而深情;第二乐段10小节,音乐是呼唤性的,在高的音区进行,是激动的倾诉,这也是歌曲的主题所在,听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爱的奉献》教育学生要有一颗爱心,懂得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奉献爱心懂得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感受音乐对人的情感的表达作用。
2、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两个不同乐段的不同情绪,能用不同的力度表现、演唱歌曲,简单认识歌曲的基本结构并体会歌曲表现的情绪、情感。
引导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和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的情感。
:引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十六分休止符构成的节奏型。
:多媒体、网络资料、录音机。
1、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一组社会奉献爱心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2、教师: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与爱有关的歌曲,名字叫《爱的奉献》,出示课题。
3、一起欣赏这首歌曲。
(一)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
(二)教唱歌曲第一乐段。
1、先观察歌曲中出现的“八分休止符”和“十六分休止符”并说出休止符的唱法。
教师强调:“八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十六分休止符”表示停半拍的半拍。
2、教师唱谱,学生用“啦”模唱第一乐段,模唱两遍后教师唱谱,学生填歌词唱第一乐段。
3、师生齐唱第一乐段。
(三)学唱歌曲第二乐段。
1、教师提醒第二乐段有切分音符,同学们在演唱时要注意唱准切分节奏。
2、教师唱谱,学生用“啦”模唱第二乐段,模唱两遍后教师唱谱,学生填歌词演唱歌曲第二乐段。
3、让学生观察这个乐段中哪些地方相同,学生回答,“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前一句音低一些,后一句的音高一些。
4、学生随伴奏音乐演唱第二乐段。
(四)学唱尾声部分。
教师唱谱,学生用“啦”模唱尾声部分,模唱两遍后教师唱谱,学生填歌词唱第二乐段。
(五)跟伴奏,学生用“啦”模唱整首歌。
(六)请学生随伴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七)跟伴奏音乐填词演唱《爱的奉献》。
(八)为歌曲划分乐段。
(第一乐段分到“幸福之花处处开遍”;第二乐段就是剩下的部分)。为什么这样分呢?(因为第一乐段是充满深情的,第二乐段是充满激情的)。
2、再次演唱歌曲。(第一乐段充满深情地,第二乐段充满激情地)。
1、教师:这首充满爱的歌曲让我们感动,我感到同学们都是快乐的、幸福的,在我们幸福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爱,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课件边远山区同龄儿童渴望读书的图片:加上旁白(这是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他来自大别山深处,这双眼睛里闪烁着渴望,充满了忧郁,他看着你,也看着我,那忧伤的眼神像是在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故事,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一个个令人心酸的镜头,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从心灵深处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2、当你们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学生谈感受)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学生畅谈)。
3、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为他们祈祷、祝福,祝福他们将来和我们一样幸福、温馨,让我们用这首《爱的奉献》和祝福送给他们,老师相信,他们在遥远的地方能感受到、感觉到我们的祝福。一起跟伴奏再一次演唱《爱的奉献》。
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感恩的心感谢那些有爱心,奉献爱心的人们,让我们一起演唱一首《感恩的心》结束这堂课吧。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二、故事导入:小朋友们,春天是那么的美,那么的春意盎然,小草、**鹃、小动物们尽情地欢唱、尽情地跳舞,这时,有一位诗人见此美景,忍不住作了一首诗(显示古诗《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这首诗小朋友们读过吗?
生:读过。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不止读过,还很熟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吧!
1、生读诗。(师在旁讲解诗的大意:春天的……)。
师:读得真美,可惜就是少了点什么?
生回答:音乐。
师:是呀,如果我们加上一点音乐的话,一定会锦上添花,给诗增添春意。老师这儿就有一段音乐(放伴奏音乐)。
现在,我们一起随音乐再次朗诵。
2、生随音乐再次有感情地诵诗。
【设计意图:诗歌结合,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新歌教授。
1、播放《春晓》的范唱。
(师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呀?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那这么美的意境,我们在歌唱时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
生:优美、柔和、抒情。
3、师:现在,我们就以这种轻柔的、优美的声音一起来演唱《春晓》。
(师边说边用各种素材表现春天的各种声音)。
师:听——春姑娘来了,一阵春风吹来(师用吹矿泉水瓶来表现春风并出示春风的节奏卡片×--),灵巧的布谷在枝头向人们传递美好的祝福(师模仿布谷叫并出示布谷鸟的节奏卡片0××),可爱的蜜蜂也挥动那轻盈的翅膀(师模仿蜜蜂叫并出示蜜蜂的节奏卡片×××××),哇,震撼的春雷打响了(用镲来表现打雷的声音),春雨也悄悄地下了起来(用自制的沙锤{即在各种瓶子里装入沙或米}来表现春雨的沙沙声),落在树叶上(师用笔轻轻敲打书本模仿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并出示树叶的节奏×-×),雨停啦!春天的小溪也快乐地唱起了歌(师用两只杯子相互倒水表现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多美妙!
【设计意图:逐步过渡使学生进入到创造阶段】。
1、分组讨论练习进行创造。(师到各组指导,帮助。)。
(可有多种创造形式:
a、在书本节奏的基础上创编其他不同的节奏。
b、可利用各种素材创编出书本上没有的其他各种春天的声音。)。
2、将创造出来的各种春天的声音进行合作表演。
如:小鸟蜜蜂树叶小鸟。
小鸟风蜜蜂。
树叶……。
(不局限于以上两种形式,可视各班学生的情况而定)。
五、采集与分享。
师:我们就是春天,每个人的美好一面都会打扮我们的生活空间,使它春意盎然。那我们怎么来打扮春天?(生各抒已见)。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小朋友们回去找一找春天的声音,唱一唱春天的歌曲,下节课带过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五、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能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能认真欣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我的祖国》。
1、导入新课:谈谈你对祖国的印象。
2、聆听《我的祖国》。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
(1)、介绍歌曲的首唱者—郭兰英。
(2)、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
4、跟唱《我的祖国》。
二、学习《国歌》歌词。
1、观看记录“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的图片资料。
2、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了解词作者田汉英。
3、学一学。
(1)、老师领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试着读歌词)。
(3)、学生领读歌词。
(4)、介绍田汉。
三、学习《国歌》旋律。
1、认识三连音:
(1)、聆听全曲。
(2)、拍一拍:两组三连音节奏。
(3)、听一听:
(4)、唱一唱:
2、体验力度渐强的乐句。
(1)、唱一唱:
(2)、说一说:学生讨论这句旋律的进行方向。
(3)、再唱一唱:注意力度变化。
3、学唱《国歌》旋律。
(1)、视唱旋律第一遍。
(2)、提示加入附点.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
四、演唱《国歌》。
1、齐唱《国歌》。
2、跟唱《红旗飘飘》。
3、演唱《国歌》。
五、结束。
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篇十四
1.通过学习歌曲,了解歌曲的藏族风格,体验少数民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能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表达热爱祖国的感情。
重点:有感情、准确地歌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太阳和月亮”的“亮”字和“他们的妈妈”的“妈”处的节拍。
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歌词具有民族风格,以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来比喻藏汉是一家,质朴而亲切。歌曲旋律具有藏族民歌的风格,调式为具有变宫的六声羽调式,旋律中充满了等藏族民歌惯用的音调进行和等具有转调性质的音调,这就使歌曲的旋律具有与歌词相吻合的民族的风格。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上句落在属音下句落在主音具有呼应关系,由于这两个乐句相似,学生容易混淆,教唱时需注意对比。第二乐段从全歌的最高音“6”开始,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向属调离调,随即又转回原调。第二乐句是全歌的主题,后半句重复第一乐段的音调,为典型的“换头留尾”的乐句发展手法。
阶段目标:初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感受歌曲情绪。
1.初次聆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请学生听后谈谈对歌曲的初步印象。
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出示《一个妈妈的女儿》曲谱介绍歌曲,复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阶段目标:分段学习歌曲,对比歌曲乐句的旋律,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再次聆听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请学生听出歌曲的高潮部分并为歌曲分段。
第一乐段(1、2乐句);第二乐段(3、4乐句)。
2.分乐段学习歌曲旋律。
学习歌曲第一乐段(1、2乐句)。
(1)教师分别弹奏第一、二乐句旋律,请学生进行分辨旋律不同的地方,出示第一乐句谱例、第二乐句谱例。
(2)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一、二乐句,先不看连线模唱,再加入连线模唱。注意根据学生情况加入颤音记号演唱,如觉得较难可以先不加。
(3)熟练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习歌曲第二乐段。(3、4乐句)。
(1)教师播放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第三乐句音响,并出示第三乐句谱例。
(2)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三乐句。
(3)出示第二乐句谱例、第四乐句谱例,请学生分别听这两个乐句的旋律进行比较,寻找两个乐句的相同与不同。
(4)教师带着学生打着拍子慢速模唱歌曲的第四乐句。
(5)熟练后,回到原速完整地唱歌曲的第二乐段。
3.完整演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1)加入歌词,连贯地演唱歌曲。
(2)随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完整并深情地演唱。
阶段目标:使学生了解歌曲中包含的藏族民歌惯用的旋律。
1.教师介绍歌曲中等藏族民歌惯用的曲调行进和歌曲中等具有转调性质的音调,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旋律具有与歌词相吻合的藏族民歌风格。
2.学生们试着唱一唱歌曲中含有这些旋律的乐句。
阶段目标:通过聆听熟悉的藏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和藏族歌曲惯用的旋律。
教师介绍一些具有藏族风格的歌曲如:《天路》《青藏高原》《珠穆朗玛》等,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视唱歌曲的谱例片段。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具有藏族风格的民歌。这首比较难唱的歌曲同学们学得很快,声音和表情上还要更一步提高。希望课后同学们多唱多听藏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