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前教育读后感800字篇一
《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五本书是孩子出世后,我托阿兵从上海购买的。书拿到手后,每本都随手翻开了几页,终因孩子小、琐事缠身而未进行到底。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迫使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些关于孩子生理、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于是我将这些书翻出来,决定腾出时间一一认真拜读,领会其中精神、要害,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知识与能力。
因为孩子在上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阶段,所以首先挑选了《学前教育学》。翻开这本书,看了几页,方知它是为幼师而写的,是够专业的。但这无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嘛,也应该知道如何担当幼儿的老师。继续着„„
书在一天天地翻动着,由厚变薄,我也在这翻动中,逐渐了解和明白: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家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是不一样的;游戏是实施幼儿教育的重要工具且有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育孩子仅凭家庭或幼儿园是不够的,只有家园共教,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保证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地成长。在这些中,我对游戏的认识尤为深刻,可以说有了质的变化。此前,我知道孩子小时以玩为主,也经常给孩子购买各种玩具,任由她玩耍摆弄,而不任何干涉,除非她求助于我。但读了这本书后,才知晓我们的家庭幼儿玩耍与幼儿园的游戏相比相差甚远:前者让孩子玩耍,无非是想通过玩玩具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呆在一旁,不过多地缠绕着我们;后者是通过游戏,有意识地开发孩子的智商、培养孩子的情商、发展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是从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寓学习于游戏中的。两者相比,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放任自流的、片面的。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全面发展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是最有利的,但怎样教育才能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且孩子在发展中仍能始终地保持愉快的心情去获得各方面的信息?
其实,教育孩子,难的不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获得,难的是度的把握。是向左好,还是向右好?有时真是难以把握。过于严厉,怕不利于孩子本性的发展;过于宽容,又怕幼苗长不好。真是左右为难。所以,读《来吧,孩子》时,我是非常能理解和明白池莉关于教育孩子心历路程的描写的。
关于孩子的书,我会一直继续读下去,不为别的,只是不想因为我的无知与简单、粗暴而扭曲了孩子的正常成长。
学前教育读后感(二)
最近在《学前教育》上读到一篇名为《班上来了实习老师》,使我想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呢?
回想我刚进入社会时,总是跟在班主任老师后面辅助,而那些比较调皮的都会被领到前边,排在后边的是一些平时话比较少,比较内向的,其实他们并不是不喜欢说话,只要你耐心的听她们说,时间长了他们也会主动和你说话。做游戏的时候,其他老师可能因为年龄的原因不能和孩子一起跑,作为年轻的我们,喜欢和她们一起跑跑跳跳,做游戏。他们也越来越喜欢和我在一起。实习期到了,我要回到学校,孩子们都说:“老师你还回来吗?”“有时间我一定会来看你们,你们可别把我忘了呀”。转眼间几年过去了,他们也都成了小学生,路上遇见了也会高兴的和我打招呼。
在幼儿园里能出现多少个“实习老师”呢?让我们一起来当孩子们的“实习老师”,和他们一起游戏,认真倾听每个孩子的每一句话。
学前教育读后感(三)
为了更好的加强自我专业化发展,这段时间,我认真阅读并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梁志燊编着的《学前教育学》一书。
《学前教育学》主要是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以增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职业素质,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掌握学前教育的实践技能和重要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识到游戏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学习设计优秀的学前教育课程,能够合理安排儿童的一日活动;正确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把握与家长沟通合作的形式和策略。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我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谈谈自己对孩子的观点。
我是两个班教学的,所以接触的孩子年龄从3—6,通过我对孩子的观察:四岁的孩子比三岁的孩子更加活泼好动,(inspirational quotes )对周围生活的环境也更熟悉了,能积极积累经验。在活动中坚持的时间也长了,他们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会自己玩,也会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在游戏中会出主意,玩出花样,玩得更有兴致了。
四岁的孩子有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活动中要多引导他们认识多种事物。四岁的孩子可以听进成人向他提出的要求,听懂一些道理,能完成成人交给的一些任务了,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了,他们能有意的注意,有意的记忆,有意的想象了。因此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以增长见识和发展多种能力。生活无处不在,生活无处不有,只要我们会用眼睛看、会用耳朵听、会用嘴说、会用鼻子闻、会用心去想,生活就在身边!
例如分季节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春天到,带孩子观察大自然说说春天的特征,小草绿了、花儿红了,冰雪融化了、笋芽冒出来了、人们的衣服穿得少了,孩子们出来放风筝了„„感受春天的美丽,万物复苏那种不可阻挡的生命力;再如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家乡新修了水泥路、街上新开的店面等等,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说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么样的便利,想想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大家付出怎么样的努力,培养他们爱家乡的感情和长大后建设家乡的好品质;又如带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家人长得什么样子,老师同伴长得什么样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或者用什么样的画面来表现;还可以培养幼儿观察记忆周围发生的事,用自己的语言把了解到的事情叙述出来并发表自己的评论等。
在这些多种形式的观察中可以让幼儿不断增长见识,不断发展幼儿的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能力。最后要以游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游戏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最受幼儿欢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游戏中,幼儿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创作能力强。在游戏中幼儿的认识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幼儿的心灵得到快乐!作为教师,作为幼儿身边的任何一个成人,我们都应该尽力为他们提供游戏的场所以及物质、心理环境。
为此,我设计了发展运动能力的游戏《我们的小车开得快》、《摘苹果》、《踩尾巴》等,发展语言能力的游戏《说说我美丽的家》、《我来讲故事》等,发展判断能力的游戏《我是环保小卫士》、《我做乖宝宝》等,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各种所需,让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发展能力,快乐度过每一天。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做一个好老师努力!
学前教育读后感800字篇二
学前教育名著读后感【篇1:教育名著读后感】
教育名著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写的名著,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书中的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实际是说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到过的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这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这条建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要张弛有度。
还有读到《给教师的建议》的29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我深有启发。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综观全书,关于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可把作者的建议归纳成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第二,一个学校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第三,必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第四,必须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第五,必须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
好书不厌百回读,今后的工作中,我应把《给教师的建议》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常读常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
【篇2:教育名著读后感】
教育名著读后感
泰来农场学校 林青明
这本书中谈到一个叫比利的孩子,总是喜欢发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儿,例如让水沿着水槽流下,带着乒乓球滚入洞槽,轮番撞击数只铃铛鸣叫,使一头玩具小猪旋转起来,最后进入玩具鳄鱼嘴里。这样,一个鳄鱼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启动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铅笔。他发明的一些其他机械,也是既富创造性又有实用性。然而,比利还是被勒令退学了,他不会按学校的规定的方式办事,他甚至不会计算房间的面积。
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也不少。在报告文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一书中介绍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师,好几年来,她已经将来自全国的50多个家长和老师认为在学业上无可救药的差生转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来李老师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学校考试几乎门门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学四年级,数数还超不过20,有的孩子一见到书本就想撕??在李老师的教育下,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全部脱胎换骨,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一跃成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当上了三好学生,还有的已经考上国内重点大学,有的还赴世界一流大学留学深造。同托马斯先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 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
因此我们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学习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患有学校恐惧症或厌倦教室,是因为没有谁认识以及开发他们应该在学校表现出来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们特有的天赋与才华被教师和家长的傲慢与偏见彻底泯灭和忽视了。李圣珍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的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
【篇3:幼儿教育名著选读读书报告】
关于《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读书报告
主要摘要:作者围绕“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个观点从家长期望、孩子的权利、现实中的弊端、孩子本身的能力、各种教育的结果以及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方法等多种角度来说明“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重要性,并在全文中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各种理论依据来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
关键词:教育、期望、爱、竞争、最好、自主、自然、自己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本书的作者是刘胜林,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编和参加编写的著作有《儿童习惯养成训练》、《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大学生心理卫生学》、中学生心理指导100问》、《孩子,我们该如何爱你》以及《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等等。多年来,刘胜林老师一直致力于将教育理论运用于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她曾经受省内几十所中小学的邀请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为无数的在家庭教育方面感到困惑的家长提供面对面的咨询和电话咨询。在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之余,她涉足过幼儿园的管理,到中学做过心理咨询,在网上开过中小学生心理教育专栏。在一个终生学习的社会里,刘老师认为健全的人格高于一切。
《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和深切关注家庭教育的结果。作者知道现在的孩子活得很累,也知道家长活得比孩子更累。为了孩子的希望不破灭,为了母亲不绝望,她提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家长提供了大量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力量并让孩子获得成功感和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全书共分为三大篇:目标篇—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原理篇—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成为最好、方法和步骤篇—自我的发展和启迪自我的教育。全书的主要观点就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任何其他人希望他成为的人,并举出了大量故事和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了那些不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的孩子的可能出现的后果,同时还引用了许多教育家的先进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念来强化自己的观点。
去等待孩子的成长。而在现实社会中其实是没有几个家长做到了的。
原理篇中,作者提到现在的教育不再是不足的状态,而是过度了。这说得一点没错,看看我们身边,甚至是在大街上或公交车上,到处都会听到有家长再讨论要给孩子报什么什么补习班或者什么什么兴趣班,而这些补习班兴趣班又有几个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所以作者提出过度教育的害处要么是受教育者自我的迷失,要么是受教育者对教育的抗拒。而在过度教育中家长们似乎也迷失了自己,他们似乎关心的是教育,而不是孩子本身。他们在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之前就开始了教育,然后在教育出了差错的时候去指责孩子不听话或不够努力。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失误就是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而忽视了人自身力量的获得。人其实生来就是有学习的能力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他的《有吸收力的心理》一书中也早就阐述过这种孩子能够吸收知识的心理,iii其实孩子是能够自己教育自己的。我认为孩子的这种自己教育自己是无意识的,也是不刻意的,他们自己或许并不知道这是在教育,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事实。现实社会中家长和教师总是不太相信孩子本身具有的成长的力量,以至于当今的教育特别善于制造自卑者。卢梭曾在《爱弥儿》一文中这样写道:“现在的社会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iv这样的远虑是我们种种痛苦的根源。”看来教育的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但是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改善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家长们希望孩子们具有自主性,具有创造性,可是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不堪重负时,又怎么谈得上自主和创造呢?关于这个难题,作者引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的话:“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教育自己的主体,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v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家长对孩子有着某种的期望,却在教育中做着与这个期望背道而驰的事,而他们却全然不知,反而会反过来责怪孩子们。成长和学习主要是孩子们的事情,家长包办孩子的教育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让孩子变得无能。因此,我们必须让孩子们获得自我教育的能力,让他们学着自己长大,自己走自己的路。其实在教育中,家长和老师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得让孩子学会发现自己,从而自我指导、自我教育。当孩子们按照他们的节奏不断的成熟和发展的时候,家长要扮演的是一种协助者、支持者、促进者的角色。关于这一点我想不仅是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而且很多教师也没意识到。有知识不一定懂教育,所以家长们都应该谦虚,需要专门学习教育孩子的学问。家长首先要学的是如何尊重孩子的权利,其实尊重孩子的权利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导致的直接结果将是他们也尊重和维护别人的权利。家长还应为孩子的成长创造适当的条件,利用家庭生活环境去感染孩子。家庭环境当然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而作者是更侧重于精神环境的。在所有影响孩子成长的精神因素中,父母本身的言行及言行折射出的内在价值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除此之外,对孩子的教育没有目标是不行的,作者主张把目标管理的方法引进到家庭教育中来。目标是家长在规划孩子成长时头脑里对孩子的将来的期待状态,而这个目标必须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定出来的。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恰当的目标定位,这需要特别注意两点:1.不要制定不适合孩子的目标2.不要对孩子的目标定位太高。父母在确定了适当的目标之后,还得具体的行动,具体的行动是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后的系列行动,所以家长应该采取“大目标小步子”策略,让孩子在一个阶段完成一个阶段该完成的任务,形成那个阶段的人应该形成的品质。方法和步骤篇,作者提到了胎教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的起点应该在胎儿,而关注母体的精神卫生和健康是胎教的基本方法。为了证明孩子在还没出生就受到母亲的情绪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很大,作者还列举了许多著名心理学家的经典实验和理论,例如美国心理学家汤普森。而多种研究表明,母亲在怀孕期间的极端情绪对胎儿的影响是最大的,另外母亲的营养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生下来后,爱就成为了孩子最好的营养品。弗洛伊德曾说过一句名言:“小时候受到过母亲宠爱的人,尤其是男孩子,一生会有成功者的感觉。”以前我认为小时候发生的很多事自己已经不记得了,就想当然地认为小时候的经历对我们整个人生不
在书的剩下部分,作者把孩子的教育按不同年龄阶段分开来说明。孩子1—3岁是应该让孩子进行自主活动,让孩子感到自己有力量。然而在让孩子自主活动的时候也要注意预防孩子早期的不良习惯。至于方法作者写在书中详细说明了。孩子3—6岁时就应该让孩子进行多种尝试,找到孩子的适性领域。这个时期是父母认识自己的孩子一个很好的时期,每个孩子都有7种不同的智能,而每种智能都会有孩子不同的表现,家长们应该认真耐心的去观察。而不管是哪种智能的学习,游戏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很多家长都会把学习对立起来,其实我自己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直到我接触了教育,我的观点才慢慢发生变化,才意识到游戏对儿童的成长具有特殊的价值,才明白游戏也是一种教育。就算家长意识到了游戏的价值,那么他们是否也掌握了让孩子怎样游戏的方法?我个人的观点对这点是表示怀疑的,当然这种怀疑可能并不准确。游戏也是需要家长们引导的,来促进的,作者也列举了几个方法供家长们参考。小学阶段的孩子该学习的是如何获得效能感和勤奋感。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很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来说明家长和老师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培养对自己能力的信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中学时期的教育就应该是孩子的自我觉醒和走向自我完善,因为中学时期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关键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发育期。在这个时期作者也强调了对孩子进行必要并且正确的性的发育与爱情教育的重要性。罗素曾经说过:“回避绝对自然地东西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最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因为愿望的力量同禁令的严厉程度是成正比的。另外孩子到这个阶段学习任务也重了,学习压力也大了,家长不用过分追求孩子的成绩和分数,只要家长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并且帮助孩子科学的用脑,科学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比整天让孩子刻苦的学习的效果好得多。这样孩子没那么累,家长也会很轻松,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会对自己是谁产生疑问,他们或许会做出一些家长意想不到的事来对自己进行探索,其实家长大可不必那么紧张,即使有些事情在家长看来是错误的,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吧,去自我觉醒吧,家长要做的是给他们提供条件,给他们支持,那么他们就会更容易走出这个谜团。
每个阶段的孩子基本上都有他们的心理危机,有时家长会觉得在一段时间特别难管住孩子,也许他们正处于那个阶段的危机期,所以家长们要对孩子的这一特性表示理解,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危机期,这样孩子们才会再次回到以前那个听话的样子,以致不会在危机中迷路而越走越远。而不管是哪个阶段的教育,爱都是非常重要的,惩罚要带有爱,奖励也要带有爱。或许很多家长会认为自己已经足够爱孩子了,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但是家长给的爱如果不能让孩子有被爱的感觉,那家长为孩子做再多也是徒劳的。所以爱也是要讲求方法的,只对孩子尊重与约束并重且适当的爱才是真的爱。因为爱是最伟大的教育,如果孩子感受到了那份爱并认同那份爱,那么即使家长什么都不做了,对孩子的教育也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世界这么大,孩子的出路也并非只有一条,我们不能帮他们决定他们的未来,只能在他们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给予他们无限的爱和支持。人生只有一次机会,我们没办法重来,其实大家都知道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在追求幸福,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而在努力中多少人迷失了自己,模糊了这个目标,在这个不容意饿死的时代还在追求者物质,有时觉得
真是可笑,因为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社会占了主导。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不会留下遗憾,所以也只有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才是最正确的教育。
i 《成都商报》2003年4月
iii 《有吸收力的心理》蒙台梭利
iv 《爱弥儿》卢梭 v 《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学前教育读后感800字篇三
学前教育读后感(一)
《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五本书是孩子出世后,我托阿兵从上海购买的。书拿到手后,每本都随手翻开了几页,终因孩子小、琐事缠身而未进行到底。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迫使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些关于孩子生理、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于是我将这些书翻出来,决定腾出时间一一认真拜读,领会其中精神、要害,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知识与能力。
因为孩子在上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阶段,所以首先挑选了《学前教育学》。翻开这本书,看了几页,方知它是为幼师而写的,是够专业的。但这无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嘛,也应该知道如何担当幼儿的老师。继续着……
书在一天天地翻动着,由厚变薄,我也在这翻动中,逐渐了解和明白: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家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是不一样的;游戏是实施幼儿教育的重要工具且有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育孩子仅凭家庭或幼儿园是不够的,只有家园共教,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保证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地成长。在这些中,我对游戏的认识尤为深刻,可以说有了质的变化。此前,我知道孩子小时以玩为主,也经常给孩子购买各种玩具,任由她玩耍摆弄,而不任何干涉,除非她求助于我。但读了这本书后,才知晓我们的家庭幼儿玩耍与幼儿园的游戏相比相差甚远:前者让孩子玩耍,无非是想通过玩玩具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呆在一旁,不过多地缠绕着我们;后者是通过游戏,有意识地开发孩子的智商、培养孩子的情商、发展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是从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寓学习于游戏中的。两者相比,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放任自流的、片面的。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全面发展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是最有利的,但怎样教育才能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且孩子在发展中仍能始终地保持愉快的心情去获得各方面的信息?
其实,教育孩子,难的不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获得,难的是度的把握。是向左好,还是向右好?有时真是难以把握。过于严厉,怕不利于孩子本性的发展;过于宽容,又怕幼苗长不好。真是左右为难。所以,读《来吧,孩子》时,我是非常能理解和明白池莉关于教育孩子心历路程的描写的。
关于孩子的书,我会一直继续读下去,不为别的,只是不想因为我的无知与简单、粗暴而扭曲了孩子的正常成长。
学前教育读后感(二)
最近在《学前教育》上读到一篇名为《班上来了实习老师》,使我想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呢?
回想我刚进入社会时,总是跟在班主任老师后面辅助,而那些比较调皮的都会被领到前边,排在后边的是一些平时话比较少,比较内向的,其实他们并不是不喜欢说话,只要你耐心的听她们说,时间长了他们也会主动和你说话。做游戏的时候,其他老师可能因为年龄的原因不能和孩子一起跑,作为年轻的我们,喜欢和她们一起跑跑跳跳,做游戏。他们也越来越喜欢和我在一起。实习期到了,我要回到学校,孩子们都说:老师你还回来吗?有时间我一定会来看你们,你们可别把我忘了呀。转眼间几年过去了,他们也都成了小学生,路上遇见了也会高兴的和我打招呼。
在幼儿园里能出现多少个实习老师呢?让我们一起来当孩子们的实习老师,和他们一起游戏,认真倾听每个孩子的每一句话。
学前教育读后感(三)
为了更好的加强自我专业化发展,这段时间,我认真阅读并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梁志燊编着的《学前教育学》一书。
《学前教育学》主要是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以增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职业素质,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掌握学前教育的实践技能和重要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识到游戏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学习设计优秀的学前教育课程,能够合理安排儿童的一日活动;正确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把握与家长沟通合作的形式和策略。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我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谈谈自己对孩子的观点。
我是两个班教学的,所以接触的孩子年龄从3—6,通过我对孩子的观察:四岁的孩子比三岁的孩子更加活泼好动,对周围生活的环境也更熟悉了,能积极积累经验。在活动中坚持的时间也长了,他们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会自己玩,也会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在游戏中会出主意,玩出花样,玩得更有兴致了。
四岁的孩子有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活动中要多引导他们认识多种事物。四岁的孩子可以听进成人向他提出的要求,听懂一些道理,能完成成人交给的一些任务了,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了,他们能有意的注意,有意的记忆,有意的想象了。因此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以增长见识和发展多种能力。生活无处不在,生活无处不有,只要我们会用眼睛看、会用耳朵听、会用嘴说、会用鼻子闻、会用心去想,生活就在身边!
例如分季节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春天到,带孩子观察大自然说说春天的特征,小草绿了、花儿红了,冰雪融化了、笋芽冒出来了、人们的衣服穿得少了,孩子们出来放风筝了……感受春天的美丽,万物复苏那种不可阻挡的生命力;再如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家乡新修了水泥路、街上新开的店面等等,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说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么样的便利,想想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大家付出怎么样的努力,培养他们爱家乡的感情和长大后建设家乡的好品质;又如带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家人长得什么样子,老师同伴长得什么样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或者用什么样的画面来表现;还可以培养幼儿观察记忆周围发生的事,用自己的语言把了解到的事情叙述出来并发表自己的评论等。
在这些多种形式的观察中可以让幼儿不断增长见识,不断发展幼儿的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能力。最后要以游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游戏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最受幼儿欢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游戏中,幼儿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创作能力强。在游戏中幼儿的认识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幼儿的心灵得到快乐!作为教师,作为幼儿身边的任何一个成人,我们都应该尽力为他们提供游戏的场所以及物质、心理环境。
为此,我设计了发展运动能力的游戏《我们的小车开得快》、《摘苹果》、《踩尾巴》等,发展语言能力的游戏《说说我美丽的家》、《我来讲故事》等,发展判断能力的游戏《我是环保小卫士》、《我做乖宝宝》等,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各种所需,让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发展能力,快乐度过每一天。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做一个好老师努力!
学前教育读后感800字篇四
学前教育读后感
(一)
《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五本书是孩子出世后,我托阿兵从上海购买的。书拿到手后,每本都随手翻开了几页,终因孩子小、琐事缠身而未进行到底。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我的面前,迫使我觉得自己真的很有必要去了解一些关于孩子生理、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于是我将这些书翻出来,决定腾出时间一一认真拜读,领会其中精神、要害,提高自己教育孩子的知识与能力。
因为孩子在上幼儿园,属于学前教育阶段,所以首先挑选了《学前教育学》。翻开这本书,看了几页,方知它是为幼师而写的,是够专业的。但这无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嘛,也应该知道如何担当幼儿的老师。继续着„„
书在一天天地翻动着,由厚变薄,我也在这翻动中,逐渐了解和明白: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家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是不一样的;游戏是实施幼儿教育的重要工具且有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育孩子仅凭家庭或幼儿园是不够的,只有家园共教,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保证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地成长。在这些中,我对游戏的认识尤为深刻,可以说有了质的变化。此前,我知道孩子小时以玩为主,也经常给孩子购买各种玩具,任由她玩耍摆弄,而不任何干涉,除非她求助于我。但读了这本书后,才知晓我们的家庭幼儿玩耍与幼儿园的游戏相比相差甚远:前者让孩子玩耍,无非是想通过玩玩具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呆在一旁,不过多地缠绕着我们;后者是通过游戏,有意识地开发孩子的智商、培养孩子的情商、发展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是从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寓学习于游戏中的。两者相比,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放任自流的、片面的。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全面发展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是最有利的,但怎样教育才能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且孩子在发展中仍能始终地保持愉快的心情去获得各方面的信息?
其实,教育孩子,难的不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获得,难的是度的把握。是向左好,还是向右好?有时真是难以把握。过于严厉,怕不利于孩子本性的发展;过于宽容,又怕幼苗长不好。真是左右为难。所以,读《来吧,孩子》时,我是非常能理解和明白池莉关于教育孩子心历路程的描写的。
关于孩子的书,我会一直继续读下去,不为别的,只是不想因为我的无知与简单、粗暴而扭曲了孩子的正常成长。
学前教育读后感
(二)
最近在《学前教育》上读到一篇名为《班上来了实习老师》,使我想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否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呢?
回想我刚进入社会时,总是跟在班主任老师后面辅助,而那些比较调皮的都会被领到前边,排在后边的是一些平时话比较少,比较内向的,其实他们并不是不喜欢说话,只要你耐心的听她们说,时间长了他们也会主动和你说话。做游戏的时候,其他老师可能因为年龄的原因不能和孩子一起跑,作为年轻的我们,喜欢和她们一起跑跑跳跳,做游戏。他们也越来越喜欢和我在一起。实习期到了,我要回到学校,孩子们都说:“老师你还回来吗?”“有时间我一定会来看你们,你们可别把我忘了呀”。转眼间几年过去了,他们也都成了小学生,路上遇见了也会高兴的和我打招呼。
在幼儿园里能出现多少个“实习老师”呢?让我们一起来当孩子们的“实习老师”,和他们一起游戏,认真倾听每个孩子的每一句话。
学前教育读后感
(三)
为了更好的加强自我专业化发展,这段时间,我认真阅读并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梁志燊编着的《学前教育学》一书。
《学前教育学》主要是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揭示学前教育的规律,以增强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职业素质,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学前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掌握学前教育的实践技能和重要能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识到游戏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学习设计优秀的学前教育课程,能够合理安排儿童的一日活动;正确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把握与家长沟通合作的形式和策略。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工作,我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谈谈自己对孩子的观点。
我是两个班教学的,所以接触的孩子年龄从3—6,通过我对孩子的观察:四岁的孩子比三岁的孩子更加活泼好动,(inspirational quotes )对周围生活的环境也更熟悉了,能积极积累经验。在活动中坚持的时间也长了,他们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了,会自己玩,也会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在游戏中会出主意,玩出花样,玩得更有兴致了。
四岁的孩子有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活动中要多引导他们认识多种事物。四岁的孩子可以听进成人向他提出的要求,听懂一些道理,能完成成人交给的一些任务了,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了,他们能有意的注意,有意的记忆,有意的想象了。因此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生活,以增长见识和发展多种能力。生活无处不在,生活无处不有,只要我们会用眼睛看、会用耳朵听、会用嘴说、会用鼻子闻、会用心去想,生活就在身边!
例如分季节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春天到,带孩子观察大自然说说春天的特征,小草绿了、花儿红了,冰雪融化了、笋芽冒出来了、人们的衣服穿得少了,孩子们出来放风筝了„„感受春天的美丽,万物复苏那种不可阻挡的生命力;再如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家乡新修了水泥路、街上新开的店面等等,说说自己的感受,说说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么样的便利,想想这些变化都需要我们大家付出怎么样的努力,培养他们爱家乡的感情和长大后建设家乡的好品质;又如带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家人长得什么样子,老师同伴长得什么样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或者用什么样的画面来表现;还可以培养幼儿观察记忆周围发生的事,用自己的语言把了解到的事情叙述出来并发表自己的评论等。
在这些多种形式的观察中可以让幼儿不断增长见识,不断发展幼儿的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等能力。最后要以游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游戏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最受幼儿欢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在游戏中,幼儿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创作能力强。在游戏中幼儿的认识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幼儿的心灵得到快乐!作为教师,作为幼儿身边的任何一个成人,我们都应该尽力为他们提供游戏的场所以及物质、心理环境。
为此,我设计了发展运动能力的游戏《我们的小车开得快》、《摘苹果》、《踩尾巴》等,发展语言能力的游戏《说说我美丽的家》、《我来讲故事》等,发展判断能力的游戏《我是环保小卫士》、《我做乖宝宝》等,为幼儿提供游戏的各种所需,让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发展能力,快乐度过每一天。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掌握了许多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我一定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做一个好老师努力!
学前教育读后感800字篇五
无解的学前教育入学难
—《入园何时不再难:学前教育困惑与抉择》读后感
原本我在网络上一番搜索之后准备写一本经典读物的读后感。当我和朋友说明了我的寒假作业之后,朋友推荐了我《窗边的小豆豆》,并说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你们这些教育类专业学生看的书。当我第一次听到书名的时候,我不敢相信一本严谨的教育书籍会起这种名字。在网上收集信息之后,我认识到,这书是相当好的。这是一本由日本作家撰写被众多知名教育家推荐的儿童教育类丛书,事不迟疑,我便火速感到了图书馆想去借这本书来完成此次的寒假作业,事不迟疑在查询了图书管理系统之后,我兴冲冲的跑到了四楼儿童文献馆,我蛮惊讶图书馆居然把这本书放在了儿童文献馆。几分钟之后我看到的却是书架上的空位—书,被借走了...我只能感叹现在爱看书的人真心不少。我垂头丧气的转过身想要离开,却瞥见身后的教育类书架上赫然立着一本《学前教育困惑与抉择》,它是那样的显眼,因为它周围的书都被借走了,只有它孤零零的立在原地等待读者,既然是学前教育的相关书籍,我想就借这本书了,毕竟我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于是,就这样,我把这本书带回家了。
这样的一本书,虽然它列出了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枚举了生动活泼的新鲜案例,提出了简略扼要的观点,带来了高瞻远瞩的视野,运用了风趣幽默的语言,但是由于话题的枯燥我相信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无法定下心来看这本书。吐槽完了还是得承认,教育方面的问题在社会中凸显已久,这些问题迫切的待解决,很实际也很难。每次电视或网络新闻一曝出便会引发全民讨论,热度久久不降。各阶段的教育凸显出的问题都很多,但是这本书主讲“幼儿园的入学难问题”。粗略看了一下目录,发现幼儿园入学难问题由价值观,供需矛盾,财政选择,劳动力市场,教育质量,政府监管。在书的最后一个章节—“未来的可能”,还阐述了幼儿园的责任边界,不同的发展战略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现在翻到首页,书的开篇运用了各种事例来说明学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受关注度。比如教育部《纲要》征求广大人民的意见的时候,针对学前教育提交的意见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工作小组对这些意见进行整理了之后,发现这些意见有较为明确的指向性,多针对入园难,收费高,政府投入少,课程设置,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农村学前教育,公办园数量少,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等问题。改革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就是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财政。在1993年之前,曾经有两次中央财政向地方财政借钱不还的情况。于是1993年发生的财税制度改革对中国是影响深远的,可政策制定者并未想到的是,“企业留利”的学前教育体制首先被打破了。许多企业事实上已经停止或减少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了。在14大报告中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解决办法,通过民间办学和多渠道多形式的社会集资办学来减轻政府的负担。
财政问题解决了,代表学前教育体制站得住脚了,也有余力进行改革。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恰恰是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因此,学前教育的改革也不可避免的体现了时代特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摇摆不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能清楚地判断当前学前教育的价值观究竟是应当更注重公平还是更注重效率,学前教育改革就将始终无法界定出一个清晰明确的政策目标。这本书出版于2011年末,可惜,书上表示书出版的时候,政策制定者还迷思于价值观的制定,所以这个看似学前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还处于争论状态,还未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到底是倾向公平还是更倾向于效率,那关于这个所谓的“价值观的迷思”章节的描述只好作罢。
在中国,有一种说法广为人知:高考,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非熟练工人的岗位一再被压缩,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过于庞大—这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了我国高考的惨烈与壮观。于是“高考”成了“高难度”的代名词。可是在进入21世纪之后,国人却骇然发现还有比高考更难的事情—幼儿园入园。咋一听好似天方夜谭,不过是教育体系中的最初阶段,不涉及升学也不和就业挂钩。但这的确就是这个行业的现状。家长们花招百出的为孩子们争取入园名额的同时,也感叹:入园难,难过高考。不信?那么请看上海《新民晚报》2009年5月刊登的新闻:为缓解入园压力,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同时体现幼儿园录取中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上海市幼儿园招生将采取填报志愿的录取程序,家长需为子女填报一志愿,二志愿,三志愿,投档录取,退档不录取。而上海市的下属各区县由自己额外出台了符合本区特色的其他要求。如此繁琐的入园程序,显示出了供不应求的学前教育环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首先就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需求波动,其次则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学前教育需求。那么供需平衡离学前教育有多远?对与供给不足和一些民办园乘机加价的行为,政府实行了两条策略:增加公办园和限价措施。这两条对策实施到现在发现对于解决入园难问题还只是杯水车薪。
“如何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的面很大,一本书、一篇读后感还真不足以解释完,也不足以讨论出什么解决方案。以上对于造成入园难问题的深层原因的讨论,相信这么个短短篇幅就能让大家体会到解决这个问题是多么的不容易了。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政府,支持政府。我相信在供需市场自己的调控下,终有一日能够达到平衡,每个人不再会为入园问题而为难的。
以上就是用于完成作业凑足两千字且文字毫无感情的读后感。但这绝对不是我想上交的作业—为了完成作业而敷衍对待。说实话,看着书中那些描述学前教育的困境以及解读相关政策的语句我完全没有想法。在写完了常规的读后感之后,我想说说看完这本书后我真正有所被触动的感想。
这本书中给幼儿教师的劳动力市场留了小小篇幅来讲解,美丽的幼儿教师职业所面对的现实非常残酷。我不想再抄用大量书中的事例来说明现实有多残酷,师范专业并不优良的生源、学前教育是教育局最不被重视的教育阶段、幼儿教师几近全市最低工资的工薪,这所有的情况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不必说什么中国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改革才刚开始之类的话,如果有兴趣网上查找一下资料就会发现,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甚至我们眼中劳动人民工资至高的美国,也不怎么重视学前教育。我从小就觉得,上班应该西装革履,做受人尊敬,工作节奏快的工作,就目前以及预估这个专业的发展来看,这完全不是我所想要的工作。此时此刻我能感受到的只有恐惧。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对我总是好的,因为我在进入大学初就了解了我即将会经历的事情也能预料到我未来从事这行业的感受,我相信自己能够在接下来的大学时光内,扬长避短,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出路的。这才是真正的读后感。谢谢您耐心的看到这里。(手写稿是通过电子稿誊上去的,我一边誊写一边加字,所以手写稿篇幅更长,读后感分享起来更有劲道。)
学前教育读后感800字篇六
《学前教育学》读后感
——懂孩子才能教孩子
哈尔滨市建新幼儿园
路文琦
儿童是社会的希望、人类的明天。在社会急剧变革、文明加速发展的现代,儿童成为每个国家的宝贵财富。而本书则恰恰体现了这一点。书里不仅体现了学前教育的宏观与微观领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也系统阐明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和实施要领与细则。
儿童是未成熟的人,儿童长大成熟要经历学龄前期和学龄期这两个关键阶段。而学龄前期是学龄期的前奏和准备,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本书现代教育的新观念认为,教育学要从学龄前儿童开始,继而接受学校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本书还体现教育学龄前儿童是一门科学。这门科学历经了对儿童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教育儿童经验的积累,更经历了对学前儿童生理、心理与教育的科学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与发展。这让我有很深的感悟。
在物质生活急剧上升的今天,很多家庭会过于溺爱孩子,或者不懂得该如何了解孩子,那在此基础上就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对家长的帮助,而在帮助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方法与方式,并且要求我们以细节描述和细节透视来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书中曾说过:教育就是需要日积月累、点滴成型的,细节在所有领域都是重要的。教育是对人的活动,马虎不得。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在幼儿面前,除了细心则还是细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引导,并做到尽可量的去其小缺点,鼓励大优点。爱的付出并不一定要太多回报,无私的爱真诚的爱才是最可贵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老师很清平,但都没有懊悔,而是在教育这富有前程的领域中寻找自己的价值。
我曾经对小班孩子吃饭慢、喜欢碰翻玩具等问题,进行个别引导,我不再对他们看似不好的举动加以简单的批评,而是细心观察研究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活动,观察期间,我发现孩子们的潜质和闪光点,这同时也对我自身有很大的引导和反思。去懂孩子是一门学问,只有读懂了这门学问,我相信,能在这条教育路走的很长远、宽阔。
书中后记说到: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读完此书,更坚信了我的幼教道路,并深切体会到如果我们教师都具有爱心、责任心、耐心、进取心、信心,我们不仅仅会收获成果,我们的国家也会收获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