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一
一、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音乐与表演密不可分,要想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充分展现出来,还需结合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而且,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好动、表现欲望强,如果我们能为学生提供角色扮演机会,满足学生的表演要求,学生就会对音乐学习内容投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和情绪,我们也能获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根据音乐具体教学内容,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音乐技能等,将歌曲的情境完美演绎出来,以使我们枯燥、无趣的音乐课堂变得富有魅力和活力。比如,在教学第三册第九课美丽的动物中《大鹿》这首歌曲时,上课开始后,我首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了这个音乐故事的大致情节,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分组练习,一组表演兔子,一组表演大鹿,一组为打击乐。我则在一旁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认真点拨和指导,于是,学生在自我发挥和老师的帮助下,将每个角色都演绎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如扮演兔子的,唱出了兔子的害怕、慌张神情;扮演大鹿的,表现出了它的悠闲,演唱时旋律跳跃、明快……这样,通过学生的扮演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有利于学生与人协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
真正的音乐教学,不只是教给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真实、自然的生活中去体验音乐知识的内涵。所以,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将教学课堂仅仅局限于室内,而是让学生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感受音乐的存在。比如,在教学第四册第一课《春天来了》中的歌曲时,因为学习的都是有关春天的歌,而且当时正值春天时节,于是,我将学生带出校园,来到了处处都焕发出新的生机的郊外,碧绿的田野、嫩绿的柳芽、鲜艳的山花、潺潺的小溪、飞翔的小鸟……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他们也立即融入了这优美、秀丽的春景中。这样,当我们在课堂上教唱这一课的.歌曲时,学生就能很快进入歌曲的意境中,曲调也掌握得非常快,课堂气氛与以往相比也显得异常活跃,我们也能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良好目的。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适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为学生创设生活式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音乐源于生活”“音乐源于自然”的真理,如此,学生就能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演唱和体会歌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改变了以往机械、刻板的教学模式,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广大音乐教师,能够掌握各种情境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并根据学习实际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运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我们的音乐课堂效果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二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一、教学优势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很多初中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学习兴致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化,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能够提起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提起学习兴趣,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情境教学法的作用正是如此。
2、强化知识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堂的历史知识讲解,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知识。而历史知识很多又是十分枯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一种情境之中,既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3。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历史课堂,改变了传统历史教学中严肃的课堂氛围,以一种幽默化的语言方式展开教学,既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更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主动性学习。
二、具体教学实践
1、构建和谐课堂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众多教学优势,就必须首先构建和谐的历史学习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一种课堂环境下,教师才能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也能保证学生对历史学习有足够的动力,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因此,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中,构建和谐课堂是十分关键的。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重培养与学生的良好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学生一起探讨历史的学习。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之于学生的作用只是从旁引导。这样,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讨论,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也能为历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要想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深入挖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好奇是人的天性,更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势必会对一些知识或是一些历史事件升起好奇之心,在好奇心的指引之下更深一步的学习历史。因此,教师引入情境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具体实施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手段以一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历史图片中体会历史的魅力所在。此外,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短篇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入的感受,才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现实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此,教师在情境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实现现实情境的创设。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会更加关心那些与自己有着紧密联系的事物。这种结论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情境,通过历史知识与学生现实情况的紧密结合,能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亲密的感受,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牢固的掌握历史知识。例如,教师每当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等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地方,让学生产生对历史的更多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本文以情境教学法为基础,首先概括了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优势,然后就教师如何进一步深化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出发,从构建和谐课堂、强化学习兴趣、创设现实情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教学参考。在初中的各大学科中,历史学科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历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厚重感,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这也表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点是不一致的。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提升历史的教学效率,教师有必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情境教学法实践,以期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作者:段勇单位:江苏省金湖县枫叶国际学校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三
情境教学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目前高中生的一些能力水平正处在一个发展提高的阶段,他们的理解能力也在慢慢完善。 由于数学知识大多比较抽象难懂,所以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需要一个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揠苗助长。 同时,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所以理解程度也不一样。 这就需要教师在情境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以偏概全,要注意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差异,并且积极鼓励后进生,看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达到一个质的飞跃,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讲“三视图”时,由于不同学生的想象能力有所区别,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具备较强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对教学情境展开合理设计,实施实物教学。 例如,将一个长方体的辅助教学设备带到课堂,让学生从上面、侧面、后面等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再根据观察到的情形,画出长方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等。 每个学生画的三视图可能有所差异,教师对此可以展开积极引导,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找出其中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地方在观察时没有注意到,通过这种实物观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不仅使他们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方式。
二、有利于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的课程变得更多,压力也更大。 因而很多学生往往不能够适应新的高中生活。 同时,高中数学的难度加大,很多学生没有摆脱强烈的依赖教师的心理,还是像初中那样跟着教师的节奏运转学习,没有意识到掌握学习上的主动权。 具体表现就是没有制定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没有提前进行预习,直接等着教师上课,在听讲时往往只是记笔记,但并没有听懂具体内容,更别说进行理解了。 另外由于学不得法,对于基本知识的忽视等诸多原因,造成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普遍低下,成绩无法提高。 所以,以情境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必要。例如,在讲“频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对相关知识进行一个基础的预习,在正式上课时,教师鼓励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讲解。 由于学生自己单方面的独立预习,所以对于一些重难点并没有完全掌握,出现一些纰漏,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旁进行因势利导,对学生讲解的内容进行一些适当必要的补充,加深学生对于频率知识的理解。 这种情境教学的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总结
利用多种呈现方式开展情境教学,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其他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探索过程,它所带来的一些积极影响等待着教师共同探索发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断配合和共同努力,一起打造高中数学教学的美好明天。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四
文化情境下美术教学论文
一、丰富教学情境,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1.以儿歌创设情境。在上课之前,准备比较好听的儿歌放给孩子们听,使孩子们在心中不由自主的形成愉快的上课气氛。也可以放一些有关课堂任务的歌曲,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前联想到课堂要练习的美术作业。2.以音乐创设情境。小学生都是特别喜欢音乐的,舒适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在愉快、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不一般的绘画作品。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律动进行作画,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劲。3.以表演创设情境。通过增加一些游戏表演手段让学生们参与课程中,使学生在一起玩耍的同时,更深入的接触到绘画的魅力,刺激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二、对作品的文化情境深入剖析,加速学生吸收
每一副美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并不孤立存在。艺术来源于生活,各种美术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可带领学生们走出教室,去户外见识各种美术的存在。去欣赏建筑的特点与建设风格,对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不断加强。而对于与历史含量的作品,可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代表的意义。所以,美术教学不能单独停留在技能技巧的层面,而是要结合其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去引导学生们学习,体会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性,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的美术的热爱。
三、大力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
目前,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只有在课堂上发挥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吸引力,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探究意识,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如:在进行课程教学中可分组进行讨论,使同学们互相讨论,共同探究。改变单一的接受式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的体验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大力使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强烈的感官体验,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现代的教育技术的变革不仅包含对教育观念的改革还有对教学模式的改革。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传统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使用多媒体把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课件,使学生接触到直观的课程内容,从多角度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提倡小短文的写作要求、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
虽然美术课程以美术作画、口头语言为主,但是还要加强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从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探析,选取各自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层面进行文字描述,重点剖析自己的一些客观分析和感性认知,并按时完成评述作业上交。写作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对写作作业的考核,可以让老师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考是否认真有了判断依据,减少了肤浅、随意的不认真态度。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真收集资料、认真思考、从多方面了解作品的内涵与深度,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完善美术意境教育的整体性。
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们都是知识描述和要求学生该怎样完成课堂要求,压制了学生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有时候教师的评论是具有绝对权威性,学生们即使不理解也不会说出来。因此,必须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使其学习以专业的眼光去欣赏和看待美术作品。增加讨论,将学生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到课堂分享中,完善审美观点的提升工作。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围绕教学意境的创设方案问题,形成相对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充满积极性的课堂中,保持兴趣的去学习。在最佳的状态下吸收创造美术作品。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和信任自己的学生,给予其勇气去创新。当学生在创新和探索路上遇到困难或瓶颈时给予及时的帮助或教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能够在实际中学以致用时,好好对待美术课程,努力学习并为之而付出更大的精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五
一、信息设计思维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1.设计专业的特殊性与艺术感知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艺术类专业把艺术的感知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艺术教育中,而设计专业本身是多学科的综合专业和边缘学科,涉及的专业知识比较广泛,艺术感知教育只是设计教育的一部分,因为设计专业面向的是人,所有设计均以人为本体,进行设计分析和设计实施,教育方面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功能与形式的问题,网站设计或者网页设计,依托的是技术,面向的是普通受众人群,在设计时自然是以技术的可实现为前提,以受众的各种感知习惯为参照进行设计,纯粹的艺术形式感的最求是与设计的实质不符的,功效永远都是设计的先决考虑因素,即功能决定形式。在人们的习惯认知中,网页的设计等同于美工,实际上网站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所有分工的协作都应按照这个整体布置来实施,按照行业中的界面设计流程,信息的架构应该是先于视觉的设计进行。
2.信息设计意识有待加强信息设计意识的薄弱来自于传统的平面设计或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自身定位与认知,由于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的是视觉表达的问题,是视觉传达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规律的研究,当遇到新的数字网络平台之后,产生了新的设计需求,急需对自身认知重新定义。网站的设计,就应该恢复其本身的本质设计定位:有效的传递信息,减少受众在寻找检索目标信息位置、获取目标信息内容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设计的对象本身是一种信息,设计围绕的是如何实现对信息设的效能传递进行设计。信息设计意识的培养还没有系统的融入到设计专业中来,而新的信息艺术设计专业却因此区别于视觉设计而诞生,这个应该是同一个应用领域的不同发展阶段,直接割裂不利于设计专业自身的发展和对专业自身的思考。
3.信息设计的方法和表现手段匮乏信息设计的方法实际上依然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所涉及的方法和基础理论,信息设计方法和手段的匮乏,也是设计知识基础教育方面遇到的困难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即知道基础设计知识,但不知道如何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设计的问题。信息设计的表现方法和手段实际上更多的是依据设计目标所需要的控制和把握,把数视觉传达原理灵活运用于信息的视觉化设计,即视觉传达设计能力是信息设计顺利开展的基本表达手段。
二、基于情境模式的信息设计的思维能力培养
情境模式最早出现在工业设计领域,称呼为情景模式,是针对工业产品设计的可用性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法,网站设计本身也是一种产品,也面临着产品的设计怎么检验的问题,由于设计的目的具有共同性:以人为本,所以很多工业设计领域的成熟的设计方法和流程是可以引入到网站设计中进行参照,这些方法基本上是以较为严谨的逻辑思维做支撑,去做研究和分析,才会有更接近于实际情况的设计依据。
1.具体情境下的信息架构分析与组织训练在以网站案例进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立情境模式中功能决定形式的基本前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目标导向决定具体的设计过程。案例教学能为师生之间提供同样的决策信息,使情境的设定与分析都有着共同的基础3,在交流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方案,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设计的基本研究方法按照受众研究、情境建模、需求定义、信息与功能架构、设计的细化、技术支持与视觉设计制作六个环节进行4,情境模型的建立需要对受众做基本的群体研究和分析,在确立情境模型之后,必须依据情境的条件和受到的限制,去分析信息的设计。首先,在选定制作的网站主题后,要求学生就网站的受众群体的可能的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次,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典型的受众进行抽象,进而定义典型的受众角色,分析角色在访问网站时会有哪些行为,遇到哪些问题,并要求学生就这些问题,按照习惯的认知思维提出解决方案,所有设计方案应建立在正常的思维逻辑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关注受众群体对具体的页面访问行为发生的记录以及这些记录数据背后的普遍性的思维逻辑,而不是用主观意识的猜测去替代和想象受众的信息获取行为。最后,将拟定的情境下的某种操作过程完整的展示出来,用情境的限制引导学生去思考,重视对信息设计中逻辑思维的重要作用。
2.情境设定主导下的信息架构思维训练网站的各个信息模块之间有着不同层次的关联逻辑和认知逻辑,受众在网站信息群中,寻找目标信息依据的就是信息之间的关联逻辑规律与认知逻辑规律。依据设定的情境,按照逻辑思维的习惯和各类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对网站本身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梳理,指导学生对网站项目中涉及的各种需要在页面上展示的信息进行归类,同时,对网站的各个部分的功能根据情境条件进行分析和策划,最后对整个网站的信息进行架构安排,由学生自己讲解网站的信息架构的分析和架构,以及网站的功能的交互过程安排的方案。
3.“可用性与易用性原则”的交互检验在网站项目进行到设计细化以及技术支持或者技术模拟支持的环节之后、视觉效果设计之前的进程的时候,网站的交互操作基本按照之前的构想实现,就可以进入检验的环节,每个网站设计任务的非设计参与人员参与该项目的检验,即按照既定的情境和模拟的典型受众对网站进行操作,检验网站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并作出评估,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体验设计的成果,增强自己对网站设计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体验度,培养学生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怎样获取目标信息的工作习惯。
三、情境模式下信息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总结
设计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对设计所涉及的领域不能固定的以原有的专业框架和习惯认知为前提作茧自缚,设计教育应该以解决问题为标准,围绕解决问题,能制定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在设计实践中具备寻找和发现实质的现实的可执行的方法和途径。情境模式就是基于主动设定条件,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实际项目中有较高的出现概率,完成这个过程必须有较为细致的思维能力。情景模式主导下的信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目标明确,即按照人的逻辑思维习惯去安排、区分和组织网站的信息,使信息模块分类合理,信息模块间的联系更加明确易寻,减轻受众检索和查找目标信息的大脑负荷;同时将由大量文字的信息转为为受众易于接受的、能在短时间内轻松理解的图文并茂的信息而不觉得枯燥和单调。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六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乐记》读后感这篇文章主要是论述音乐对人的影响
1、音乐是什么
《乐记》认为,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现情的,情来自人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懂,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意思就是说大凡音的起始,是由人心产生的。而人心的变动,是物造成的。心有感于物而变动,由声表现出来;声与声相应和,才发生变化;按照一定的方法、规律变化,就叫做音;随着音的节奏用乐器演奏之,再加上干戚羽旄以舞之,就叫做乐(yuè,月)了。所以说乐是由音产生的,而其根本是人心有感于物造成的。
在第二段也说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这打破了遗忘认为乐是上天赐予或者神圣创造的说话。《乐记》认为,外界事物的变化使人的感情产生各种变化,音乐则是这种感情变化的表露。
2、音乐的功能
1.政治功能。音乐能促使政治清明,社会秩序稳定。《乐记》认为,音乐是人的感情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人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状况是紧密相连的。“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音乐能反应出一个国家社会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
2.道德功能。《乐记》中说道:“乐者,通伦理着也。”第一,一个人内心的道德品质,可以从乐中反应出来。“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第二。音乐能够“制欲”。当人的感情和欲望有时会与“天理”发生冲突,如果不对这些欲望加以节制,就会灭绝天理,丧失天赋善性,而乐则是以道制欲的有效手段。“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意思就是先王制礼作乐,人为的加以节制,为法度以遏制欲望。第三,乐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民关系和睦,步调一致,相亲相敬。“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
3、教学方法
乐教要与礼教想结合。要在特定的场合下进行,才能收到效果。在文中也说到“礼乐刑政,其政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礼仪音乐刑法政令,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是用来使民心同一而使天下政治太平的。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七
音乐教育心理学视野下歌唱教学论文
声乐,是以唱歌中的人体作为乐器,以其心理活动为基本要素的一种艺术形态。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声乐艺术的质量,不仅仅受老师教学水平的影响,更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这几个方面训练效果的好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程度,直接影响了演唱者的状态。声乐学习和演唱中总是充满着复杂、艰难与抽象,演唱者时刻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并影响着声乐艺术的呈现。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把心理学的知识用到教学中,对学生的性格、音乐基础、学习环境,条件等细致了解后,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教学。这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加能让演唱者发挥更好的水平。本文从学生心理因素和歌唱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简要探讨音乐教育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形成养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的帮助。
一、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个性教学
在声乐演唱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对音乐知识掌握、自身技能的程度,从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可能的挖掘出不同学生的最高水平。
(一)学习心态中的心理学
根据我自身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发现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是随其声乐学习进程和所处的环境而不断变化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时,并不了解学科的困难,因此,一般呈现出乐观、积极、向往的.学习状态。经过初步的学习以及多次练习,学习者体会到的声音及歌唱感觉的多变性,加上缺少实践经验,使得大家会在唱法上做各种尝试,对声音的追求处于摸索阶段。当再进一步学习时,或多或少的发声和演唱方法,会促使学习者在否定与肯定交错中不断得到提高。可是由于声乐所具有的复杂性,随着学习的深入,遇到困难、停滞不前,甚至退步都可能。但在这基础上继续研究学习,一次本质上的提高就会产生。但不久之后可能又遇到新的困难……这种循环往复的状态,就是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在这样不定的学习进程中,学生很容易对自己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会半途而废。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思想技术上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和分析,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实施个性教学。帮助学生跨过瓶颈期,取得进一步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学生,导致学生是去学习的动力。
(二)知识及技术运用中的心理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坚定意志不断的推动,其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就会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我们在生活中听到音乐会或电视节目中优美歌唱时,不禁会跟着哼唱起来;在平时的学习中,听到其它演唱者好的声音状态,即使自己状态不佳,也可能跟随他人的状态唱出优美的歌声。因此,声乐老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激发学习者的积极状态,引导学生对美好的声音和形象进行想象,用丰富的情感来分析歌曲,使学生在歌唱中形成画面感并融入其中。以此来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引起学生歌唱的欲望,产生共同歌唱共鸣。让歌者更好的发挥出自身水准,展现出最佳的演唱状态。不同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运用合适的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帮助学习者调整状态,这样才有利于歌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对演唱技术的运用。
二、激发学生健康的演唱状态
演唱者的情绪在歌唱中往往是最关键的。我们在学习中常常会发现,如果今天情绪不佳,状态不好,那么演唱效果也不佳。没有激情,歌曲高音常常唱不上去。情感上没有变化,歌曲唱出来就没有生机,极其死板。歌唱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往往表现的会比兴趣不高的作品要好得多。这一系列情况都表明:成功的演唱不单单依靠演唱者个体的生理机能,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感支配下的二度创作对歌曲的完美表现同样重要。将枯燥的音乐符号语言转化成丰富的歌唱表演形式,才是演唱的最佳状态。因而,声乐教师们不仅要教会学生们演唱技巧和方法,更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激发最佳的演唱状态。然而,在演唱过程中心理失衡也时常有的事情,最为多见的就是紧张心理。歌唱技巧不成熟、缺乏自信,实践经验不足,方法不当,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态度、自身的健康状况等等,都是演唱者心理紧张的直接因素,从而导致演唱者表演失常。这样一来,自然放松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反复练习,让良好状态成为习惯
在演唱时,我们常常会想歌曲的处理,吐字及发声位置。希望自己能达到好的状态。而这样的行为就会导致紧张的心理形成。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不断训练中,不断反复练习,记忆性学习,使得自己的发声乐器有一定的习惯性行为,久而久之让这样的状态形成一种习惯。这样在演唱时,我们就可以自如的将平时的良好演唱状态运用其中
(二)培养兴趣,集中注意力
兴趣是人们学习的最大动力,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作品,或培养自己对多种形式音乐作品的兴趣则会促进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最大化的调动自己的身体机能,以最高的热情投入到声乐演唱中。不仅使得演唱者状态良好,教师教学的成就感也会在这当中自然生成。从而促进教师投入更大热情在教学中。如此良性循环,会不断推进演唱者的进步。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十分重要。时刻用眼睛、耳朵,甚至全身的感知能力去跟随教师教学的进度。及时改正自己演唱时的误区,纠正不完善的发音和不到位的情感表达。不断提升自己,帮助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状态歌唱。运用科学的声乐方法训练与教学,让学习者的技术训练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从而稳定状态,集中精力,愉悦身心,完美呈现。实践证明,娴熟的技术和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歌者心理的稳定性,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促使歌唱者在演出时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自身演唱水平。科学合理的将音乐教育心理学运用到声乐教学中,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也为学生学习声乐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和演唱水平,也必然对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八
新课程下如何创造有效教学情境论文
摘要:教学中,教师如何把学生领入一个他们喜欢的情境中?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现就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进行归纳和总结。文章介绍创设情景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有效;教学情境;方法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特别强调营造真实的具体的,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体验、感悟、内化和生成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现介绍几种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创造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独立地、探索性地获取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应做到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还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与教学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案例1】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民族、华夏儿女,黄河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象征。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开始出现断流现象,并且逐渐恶化,虽然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危机仍然存在。这一情况引起全社会的高度民主重视,我们作为社会一员,有义务有责任去关注黄河断流问题。首先我们要找出黄河断流的原因,同学们先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生:我认为黄河断流与人口有关系。
生: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一个农业大国。
师:正如大家所说,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大国情,它使原本丰富的水资源变得短缺。另外,由于我国在工业、农业生产中粗放型的生产管理模式,使得原本就短缺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紧张。我们的母亲河已承载不了这样的压力,作为她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爱护她,大家来想一想办法吧!
生:既然黄河两岸的人口多,生产和生活都需要用水,我有一个减轻压力的好办法,把两岸的居民迁移出去,这样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了。
生:我认为这个办法不实际,中国这么多人往哪迁都得用水,解决问题的关键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水的用率。
生:我认为解决黄河断流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来配合实施,例如,提高水价。
师:大家说得很好,分别从人口、科技、物价制度管理等角度提出了解决黄河断流的措施。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办法吗?例如,在出现断流的时候怎么办?大家再商量商量。
课后同学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还沉浸在讨论的问题中,意犹未尽。这堂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思维很活跃,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之所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研究表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发现者的角色发现问题,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就会自觉地以探究者的角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创设生活情境。创设生活情境是教师创设情境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如果把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构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化学生体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案例2】
师:大家先来听一首歌曲《雾里看花》。
师:雾里看花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1: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看不真切。
生2: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
……
师:为了看清纷繁复杂的世界需要拥有一双“慧眼”。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同样需要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这样才能从五花八门的广告中、街头的各种时尚流行以及熟人的各种介绍中,看出哪些商品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哪些商品是对自己真正有用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练练我们的“慧眼”。
(板书:维护消费者权益)
练就一双慧眼
(多媒体显示)
周末,小丽和妈妈一起逛街,街上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却让妈妈和小丽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全市最低价”、“跳楼价”、“亏本销售”、“最后三天”、“有奖销售”,应有尽有,很多店门口还放着高音喇叭,“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
师:看到这里大家都笑了,因为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是太常见了。面对铺天盖地的促销活动,你们如何看待呢?
生1:几乎都是假的。
生2:什么“全市最低价”,他又不知道其他商家的价格,分明是故意糊弄消费者的。
生3:这些活动都是骗人的。有一次,我在一家店门口看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合同到期,最后三天。”一个星期后,我又路过那家店门口,看到牌子上面写着“亏本销售”,到现在那家店还开着呢!……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面对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没有“慧眼”真的是不行啊!(板书:为什么要练就“慧眼”)
现实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生活情景的导入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当然,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特别明确,情境的创设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我们所说的生活情境是把“生活情景”课堂化。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下,思想品德教学不再是单纯文本的展示与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依托学生个体的建构性组织教学。
创设趣味性情境。思想品德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趣味性的特点,但是,教材本身并不都具有趣味性,那么,就需要教学的趣味性来弥补教材的缺失。事实上,趣味性强的教学更能让学生喜欢,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自教学情境的设计,这也是教学设计所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案例3】
在《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一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有这样的片段。
师:今天是老师第一次在咱们学校上课,早上来的时候,我的学生们特地托我给你们带来了他们的礼物,你们看――
(老师拿出放在包里的两根跳绳,学生有点儿骚动)这可是他们最珍贵的游戏玩具。你们说,把它给谁玩呢?
(学生七嘴八舌)
生:给我!给我!
生:给表现好的。
生:这节课谁回答问题多给谁。
生:不行,这不公平。
……
师:(好不容易插上嘴)要不这样,我把跳绳放在教室后面,下了课谁先抢到了谁就玩,好不好?(学生情绪更激动)
生:不行,那样我老是抢不到。
生:我同意,我离的近,能抢到。
生:我不同意,那样非乱套不可。
生:我也不同意,那样要打架的。
……
师:(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没想到两根跳绳,会让同学们的想法发生冲突,让我们安静下来,讨论一下,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件事呢?
(学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课堂上虽然有了争论,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教学趣味盎然。从这一教学案例可以看到,对于一些本身并不带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情境,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教学产生趣味。这一情境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的体验成为现实,他们更容易投入,更容易接受教师或同学所给予的外在影响。
创设合作情境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都得以充分发挥,个性都得以张扬。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能突出学生主题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好形式。合作学习试图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使每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真正实现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目标。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九
幼儿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1.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1丰富幼儿的情感,充分激发兴趣
幼儿教师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有效丰富幼儿的情感,帮助幼儿获得情感的平衡,缓解心理紧张的情绪。不同节奏的音乐有着不同的促进作用,欢快动感的音乐可以让幼儿振奋舞动起来,悦耳舒缓的音乐可以让幼儿平静先来。因此,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全面的丰富幼儿的表达情感。与此同时,音乐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艺术体验,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以及他们的注意力。
1.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自我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通过应用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以及自我价值的感受能力,在音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可以无拘无束的展开无限想象,可以用动作跳出音乐的节奏,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音乐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养成良好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同时,音乐还能不断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辨别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音乐中孩子可以提高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行动能力。
1.3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音乐教育,可以有效的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塑造出孩子乐观开朗的美好性格。音乐会不断影响着孩子心灵的成长,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在音乐中孩子既能感受到快乐,又能受到音乐艺术的体验,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在德智体各个方面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2.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2.1让音乐常伴幼儿的教学生活
音乐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浅析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实践江苏省泰州市塘湾实验学校附属幼儿园陈巧琴丰富情感。幼儿教师在组织各种活动中,都可以加上不同情绪音乐的融入,良好的音乐环境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其全身心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教师可以放些律动感较强的音乐,让幼儿能欢快跳动起来,并在他们身边准备各种安全的道具,例如:小乐器、彩条、纱裙、草帽等等,让他们充分利用身边的道具,熟悉周围的环境,最大化的满足他们动手操作的愿望。在孩子就餐时,教师可以放一些舒缓安静的音乐,让他们有秩序的进行就餐吃饭,不在吃饭过程中大吵大脑,同时抒情轻缓的音乐能助于孩子的午睡。教师可以选择合理的音乐去指挥孩子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在音乐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音乐常常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他们就能潜移默化的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2.2在音乐中加入舞蹈教学,培养孩子的表现能力
幼儿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孩子在音乐节奏中用动作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孩子在早期阶段往往都是被动的存在着,需要大人带动他们去接受积极向上、乐观活泼的事物,音乐舞蹈可以有效的陶冶他们的情操,助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幼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旋律,编出朗朗上口的各种儿歌,让孩子边唱边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表现力,跳出各种动作、手势。也可以让孩子模仿教师的动作,提高他们的模仿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加强孩子自己的合作能力,将动手能力强的小孩分为一组,让他们合作创造出各种动作,再让其他小孩进行模仿表现出来。
2.3在教学活动中融入音乐
幼儿时期,孩子在接受事物时往往带有情绪性,他们对于各种声响以及色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中要多多融入音乐,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发挥出音乐教学的最大作用。比如,教师在上画画课时,要叫孩子画出可爱的兔子,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有关兔子的欢快音乐,然后在课堂上播放出来,让孩子在音乐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自己心目中兔子的形象,可以是安静趴着的,可以是欢快跳跃着的。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充分表达出自己在音乐中的体验。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过程的重中之重,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充分发挥出音乐教育的作用,不断提高孩子的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美好性格,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十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
一、传统高校音乐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陈旧落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现今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拘泥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应用传统课堂理论讲授、教唱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陈旧落后,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有所创新,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开发方面有所欠缺,与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教育理念相脱节。高校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缺乏,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待加强。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缺乏实践机会
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音乐素养。实际上,高校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对于实践课的安排就有所欠缺,个别高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设音乐实践课。究其原因,就是高校在音乐教育方面普遍将教学重点放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对音乐实践予以忽略,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亟待改进。
(三)音乐教育模式缺乏创新
虽然一再提倡教育模式改革,但是因为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很多高校在教育模式上固守于传统,缺乏创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没有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音乐教育模式已经远远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来说,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创新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水平。(四)高校音乐资源缺乏,阻碍了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步伐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资源来看,很多高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源缺乏情况。虽然在一些发达地区的高校或者经济条件较好的高校,在音乐教育资源方面比较丰富,但是从我国高校总体音乐资源配置程度来看,音乐资源缺乏的.情况还是很普遍的。音乐资源的缺乏使音乐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受到限制,也阻碍了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建立科学、独立的教学机构
在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方针指引下,根据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机构设置的实际,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应该建立科学的、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高校的教务处负责对本校音乐教育的管理工作,教研室负责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音乐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的地位同其他学科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相应的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享受相同的待遇。
(二)构建和完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
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要实现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配合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执行。音乐课程的制定要具有计划性和科学性,根据高校音乐教育所具有的特征,根据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理论知识的教学
课堂上关于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课程主要指基础性音乐知识的教学,如音乐入门、音乐创作、音乐乐理、歌曲创作、声乐知识等。
2、音乐技能教学素质教育下的音乐技能教学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从中发现音乐的魅力,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音乐实践教学主要是采用音乐演唱和音乐演奏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掌握音乐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
3、音乐欣赏
在音乐教育中融入音乐欣赏课程对学生音乐审美的培养十分有利。在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课作为独立的必修课程存在,课程设置不仅包括器乐欣赏、声乐欣赏,还包括音乐基础知识相关的乐曲欣赏,内容可涉及到多种音乐种类和多个国家的音乐风格。
4、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
高校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和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课外艺术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高校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教育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都有说不同,首先,高校音乐教学内容在专业性方面不能与专业院校相提并论,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践技能。教师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其次,高校的教学对象是青年学生群体,正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重要时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药注意音乐对学生在文化层次上的正面影响。在对音乐作品欣赏的同时更是对音乐风格、音乐形式以及音乐创新上的学习。教师应该要充分认识到音乐的审美价值及所具有的功能,将最能表达人类优秀文化的音乐讲授给学生。
三、结语
高校要实现音乐教育管理模式上的创新,还要注意音乐资源的配置。重视音乐设施的完善,不断充实音乐教育资源,同时打造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建立和完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高校领导层、教学管理层、教师共同重视和配合,将新的教学管理理念贯穿落实,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十一
数学情境教学论文
数学情境教学论文:融合“两味”,创设情境周江海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洪塘小学)
摘 要:数学情境“生活味”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一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却弄巧成拙,过多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在数学课中失去了其数学的本质,丢失了“数学味”,使“生活味”主宰了整个数学课堂。以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先讲述了教师应如何调制数学教学情境的“生活味”以及如何保留数学教学情境的“数学味”,最后有效地融合“数学味”与“生活味”,创设出高效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韵味”十足。
关键词:生活味;数学味;有效融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这一理念带来了情境的“生活味”.具有“生活味”的情境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然而,在强调“生活味”情境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防止另一种倾向,即教师对数学本质的关注正在逐渐减少,情境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如果把“生活味”和“数学味”看作“创设情境”这道菜肴的两种调料的话,那么“数学味”就是这道菜肴的原味,而“生活味”就是这道菜肴的调味。怎么做到既要保留情境的“数学味”,又要调制好情境的“生活味”呢?怎么做到“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效融合,创设出有效的情境呢?下面以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浅谈几点做法。
一、调制数学教学情境的调味――“生活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习一定要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的且有兴趣的情境中。”可见,教师创设的生活味情境应该具备“真实性”和“趣味性”.“真实性”是生活味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趣味性”是生活味情境创设的基本保障。
1.有“真实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切不可“凭空捏造”.虚假、空洞、不真实的情境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后设计一道情境练习题:“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图略),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刚阅读完题目马上有学生质疑:“去配玻璃要带一块大玻璃吗?万一不小心被玻璃割伤呢?”这位教师无言以对,顿时全班一阵哗然。很显然,学生不愿意接受这种杜撰式的、与生活实际相悖的虚拟情境。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不能让学生产生“老师骗人”的感觉。在这样一种心理作用下,学生非但没有身心愉悦之感,反而产生了愤愤然的情绪,这就违背了教师当初创设情境的初衷。
2.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可见,激发不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是枯燥的、无效的。相反,积极的情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设法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触发学生迫切的求知愿望,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一课时,全课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和小精灵游玩美丽的数学广角城堡一系列的情境。有开密码门后扎气球、砸金蛋的游戏情境,有进入数学广角城堡后游玩游艺宫、乒乓馆的活动情境。这样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融入他们感兴趣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使学生在愉快、好奇的心情中跨进知识的大门。
二、保留数学教学情境的原味――“数学味”
特级教师徐斌说过:“生活化情境应当是有选择的,就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当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可见,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简而言之,“数学味”情境应该具备“知识性”和“思考性”.
1.有“知识性”
知识性是数学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顾汝佐先生曾指出:“情境设计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服务数学教学的目标,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要凸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反之则形式化、表面化,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如,有位年轻教师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热闹的游乐园主题图,并化静为动,做成了动画效果,问看见了什么。学生果真被眼前感兴趣的游乐项目深深吸引了,看到了旋转木马、过山车、小火车等等,他们七嘴八舌,却离题万里。有的学生开始诉说起他的游玩经历,有的学生甚至争执起来……顿时课堂气氛被这“热闹”情境给激活了。就这样,这位年轻教师光情境导入和课堂纪律整顿整整花了近15分钟。这位教师在“精心设计”的情境中增加了许多非知识性的数学信息,结果适得其反,未能突出数学学习的主题,致使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纠缠,反而冲淡了“数学味”.
2.有“思考性”
余文森教授在《有效教学十讲》一书说:“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让学生‘触景生思’,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如果我们创设的问题情境没有思考价值,只停留在情境的表面,必定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背离创设情境的初衷。
例如,我在“锐角和钝角”教学中,学生学习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后,教师可设计找生活中的角的问题情境:先出示红领巾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在红领巾上找到了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然后出示五角星实物,提问学生你找到了几个角?嘴快的学生马上说:“五个角,都是锐角!”这时,教师适时引导提出疑惑:“除了这五个角外,没其他的角了吗?”面对教师的“逼问”,学生找到了另外五个钝角,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出示钟面实物,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并判断11点、3点、3点半是什么角?其中3点半这一提问就已经再次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门,学生的答案不一,有说直角的,有说锐角的。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反问学生:“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忙判断3点半到底是什么角?”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下学生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利用三角板证明,并最终经教师引导发现:如果在我们用眼睛看不出这个角到底是直角、锐角或钝角时,可以利用三角板帮忙。最后教师将钟面拿走,脱离实物说出时间让学生通过头脑想象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了什么样的角再进行判断。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在无形当中建立了三种角的模型,加深了对三种角的认识,而且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适时的发展,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有效融合“数学味”与“生活味”
乔纳森说过:“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生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这句话指出了情境创设时“生活味”和“数学味”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关系。而郑毓信教授更直接指出:“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而应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强调要把“数学味”和“生活味”有效地融合。因此,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为了有利于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我们必须为他们构建生活原型。例如,我在二年级“找规律”这节课中,课前预设绝大多数学生说不出地板上砖块排列的规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寻找出地板上砖块排列的规律,教师在导入时先让学生观看“大课间活动时四个学生轮流投篮球”的视频,并说说四个学生轮流投篮球是怎么轮流投法的。这样的情境创设,就为学生沟通“数学―生活”搭建了桥梁,抽象的数学知识找到了具体的生活原型作依托,学生对于地板上砖块排列的规律就更形象、更深刻。
“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是我们必然要关注的“原味”;“生活味”是情境创设的动力机制,是我们必须要追求的“调味”.只要做好情境创设的“原味”和“调味”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一定是美味飘逸的,一定适合学生的口味,一定能让学生体会出数学的“韵味”,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十二
有关音乐教育论文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以下是“有关音乐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幼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幼儿音乐教育现状
幼儿音乐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在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幼儿音乐的和智力的开发。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
对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幼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聆听
接近音乐的.开始,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得好“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听”的媒体对象即是声音,声音又是大千世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无声即不成世界。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它需要准确的音高,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组合,使其流动,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而其中的联想动作的却是因人而异,因情而定了。音乐美感的获得和人们对音乐内容的把握需要欣赏者积极的联想,通过联想使音乐与自身的一切相联系,进而把象征性的音乐具体化。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中的联想必须是一种高级思维,是他在对作品感受、听想作品内涵的基础上的想象,是把自己的经历、知识与作品所表达的内涵相联系,进而认识、理解作品的过程。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3.律动体操
在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幼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
三、幼儿音乐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须走出音乐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幼儿音乐教育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总之,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和谐、统一,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的特殊功能,这才是开展音乐教学的初衷。“音乐使人遐想,音乐使人陶醉”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颗感受音乐的心去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在音乐的氛围中长大。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十三
幼儿民间音乐教育
一、营造教学氛围,渗透民间音乐于一日活动中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我设计了一日生活音乐化活动:在来园活动中,我选取了一些旋律优美、又富有民间特色的乐曲进行播放,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感受民间音乐;在幼儿游戏、进餐、起床后的律动、离园等活动环节播放各种民间音乐,使班级内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民间音乐的氛围,让幼儿一进入班级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民间音乐气息,从而产生愉悦、热情,饱满的情绪,来迎接美好的一天。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下,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民间音乐
在民间音乐活动中,幼儿首先需要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性质,引起共鸣,激发情感,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创编动作。为此,我们采用多种音乐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图谱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引导,让它们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教学
幼儿受生活经验限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有限,且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化虚为实,创设出教学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充分感知民族民间音乐美,理解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美,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想象力。
2.图谱教学
图谱是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所喜欢的一种使音乐形象化的教学图像。它能形象、直观地使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曲式的结构,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抒情的歌曲,需要用轻柔、舒展的声音来表达,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简洁明了的图画、符号等方式表现图谱。如,三角形、五角星、圆形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图谱,使幼儿的感知更具体、生动,更乐于接受。
3.游戏教学
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它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符合音乐的感知规律,因此,将民间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是可行的教学手段。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于游戏的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通过引导幼儿探索,根据不同的游戏风格改变游戏规则,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民间音乐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民间音乐为幼儿创造了更好的氛围,使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为音乐感染。幼儿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在了解民间音乐的同时,也丰富了相关生活知识技能。
中学音乐教育的论文篇十四
钢琴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1.前言
自来,由于网络的平民化,数码产品的大众化,手机的多功能化,促使了流行音乐在新千年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许多国家的许多艺人带着自己的独特曲风在全世界的各个地区相继崭露头角,转瞬便铺天盖地。其中很多的古老音乐艺术体领域中也衍生出了很多的新鲜的艺术风格,自成一体,流行钢琴音乐也赫然名列其中。由于全社会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从中产生了很多的新兴的经济,文化领域。流行音乐以其乐曲简短,容易上口,内涵鲜明,曲风新奇,创作简单等特性,成为了时下很流行的广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快餐式文化。为了迎合当今社会对钢琴音乐师的需要,高师钢琴音乐教育也应当从传统的教育方式中结合现在快餐式文化对流行钢琴音乐的需求,培养出当今社会需求的专业性的人――流行钢琴音乐师。为此,我通过对诸多资料的阅读,并融合自己多年教学的实践和感悟,简单的提出了几个方面,来改善又或完善现行的教育模式,达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符合当代大学生品味的流行钢琴音乐师。
2.高师流行钢琴音乐的教学初探
2.1准确了解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确定教育方向
钢琴文化,他有着悠长的音乐艺术文化历史和浑厚的音乐艺术文化底蕴,钢琴乐曲以其曲艺内涵深奥,演奏技艺复杂,各学派风格迥然等诸多特点,垒砌出了较高的钢琴文化艺术的门槛。很多的历史中著名的钢琴演奏艺术家的成名之路都是及其坎坷的,在他们的一生中的很多年中都经历过几次的大起大落,直至中年,晚年甚至身死后才被世人所了解,所接受,才铸就了他们在钢琴艺术生涯中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回归现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效率的生活步伐使得古老的钢琴艺术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很多年都难以的到较高的发展。现在的音乐领域几乎全被流行音乐所占据。社会大众对高尚艺术的理解能力和喜爱程度日渐减少。而流行音乐的脍炙人口,个性鲜明,再给歌曲中加入歌词,使得流行音乐更加的浅显易懂,从而流行音乐得到了众多人们的喜爱。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社会中对流行音乐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向也应当迎合现在的社会需要,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符合流行音乐需求的钢琴音乐师。从传统教育教材及流程与流行钢琴音乐特点这两方面中找到他们的契合点,摒弃陈规,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让我们培养出来的音乐师能够学以致用,真切的得到可以使用的知识。所以,培养出掌握钢琴弹奏技巧,能够很好的认识流行钢琴音乐的音乐师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培养教授学生的大方向。
2.2解剖自身,找准教育过程中的偏差并寻找方法改正
长期以来,钢琴音乐教育的传统方式是以教授学生音乐以及钢琴的基础知识,加入钢琴的弹奏技巧,长期的钢琴弹奏训练和许多著名钢琴乐曲弹奏的积累,用相应难度的钢琴弹奏曲目为标准,当作考核学习者对钢琴弹奏的掌握程度的评价。从现在的社会需求和人们的认知角度来看,这其中显然是出现了偏差。我们培养出来的钢琴师在毕业后是要面向社会的,他们在这里学习的目的是在走出校门后,能够凭借在学校中所学得的知识和能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传统的钢琴教育方式那种音乐知识与钢琴弹奏技巧的积累并不能带给学生们很多以后能应用的到的知识和能力。我们不仅仅要教授他们音乐基础知识和钢琴弹奏技巧,更重要的,我们还要教给他们如何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巧,结合社会中对钢琴师的需要而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创造出他们的价值。在传统钢琴教育中,钢琴演奏的独立性很强,演奏中讲求弹奏技法和对音乐的理解,弹奏时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用所掌握的弹奏技法结合,用钢琴为器具表达出来,让听者能够感受到乐曲中和弹奏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但当今流行钢琴音乐已经走向和其他多种样式的乐器乃至电子音配合,来演绎当红的流行音乐。现在的钢琴乐,已不再孤独。随之而来的,两架钢琴合奏,四手连弹,钢琴与其他乐器合奏,与其他多种乐器合奏,与电子音合奏等等。这些能力就是我们要教授的东西。我们要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已经熟悉甚至掌握到这些在学校外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法。
2.3结合现在的流行钢琴音乐中很多成功的例子教授其中技巧
何谓流行音乐。《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的解释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描述的情感世界简单、质朴、直接、现实,它注重情感的宣泄和交流,在内容上直面人生,生活气息浓厚,在形式上较短小精炼,音域偏窄,易于表达、传唱,亦称“通俗音乐”。通俗又被解释为浅显易懂。那么不难理解,流行钢琴音乐就是通俗钢琴音乐,就是浅显易懂的钢琴音乐。在流行钢琴音乐的教授过程中,引入时下诸多的成功流行钢琴音乐,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有较高的成效。如法国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具有浓厚中国曲风的《梁祝》,著名音乐明星周杰伦的歌曲《不能说的秘密》,光良的歌曲《童话》等等的很多众所周知并广受喜爱的曲目。吊起学生的兴趣,教授其中应用的技巧和合奏技法。用教材中的课程和实际的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学生来学习,让学生们能够真切的体会到教材中所提到的知识项点,技术难点。认准,吃透教材中的知识项点,熟悉,熟练的.掌握教材中的技术难点。不仅让学生能够理解在特定情况下运用出的这些知识和技法,还能想到这些学到的知识和技法在其他的实际应用情况下也能够运用的到,并且运用的很好。学以致用才算是真正的学会,学懂,学透。
2.4注重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理解能力,合奏能力以及即兴发挥
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群体学习的优势,不能让群体学习的课堂成为教授者的减负工具。开课就讲理论知识和知识重点。然后演奏给学生们听。再然后叫大家分别练习本节课中讲诉的知识和学到的弹奏技巧。这样的教授方式是严重的不可取的。有了群体学习的课堂,教授者就应当发挥群体的优势,让大家成为一个整体。在教授过程中除去教材中的知识项点,演奏技法,还要利用群体优势带领大家共同练习演奏技法,共同理解知识的项点。组织钢琴合奏,四手连弹等项目。有条件还可以和其他乐器联系合奏的技法,让学生们能够懂得并掌握合奏的要点。有时间还可以给学生们讲一讲诸多著名钢琴音乐家的生平和创作出著名作品的时候当时的作者是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精神环境中。叫学生们深切体会这些著名的钢琴音乐家是在怎样一个环境下创作出的这些广为流传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心境,熏陶学生们的内心世界,结合乐曲领会钢琴音乐的情感。当学生们有了相应的心境成果和弹奏技法的熟练后,可以组织学生们即兴弹奏。让学生们也能体会到创作的乐趣和创作的意境,还有创作过程中的领悟。
3.结束语
结合以上四点在教学中的应用,认识到社会对流行钢琴音乐的需求就是我们培养人才的方向,教授学生想学的,学生走出校门后能用的到的知识,而不是教授学生我们想教授的,而后让学生从我们教授的内容中去寻找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在教授过程中了解自身教材和教学流程中的目标,要和当今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实时推出吻合社会需求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及其教授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主动,促进学生思想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