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招聘教师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篇一
1.我国的幼儿园是对()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贵州)a.2 b.3 c.4 d.5 2.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的原则。(西藏)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 b.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 c.尊重幼儿 d.重视实践
3.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教育入手,把重点放在()的形成上。(湖南)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4.个人本位的儿童观认为()(山东)
a.儿童是国家繁衍的工具 b.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c.儿童是国家的财富
d.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
5.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这体现了()原则。(云南)a.参与性 b.发展适宜性 c.经济性 d.开放性
6.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重庆)a.中期目标 b.近期目标 c.远期目标 d.活动目标
7.实施游戏化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游戏活动的()(宁夏)a.社会化 b.教育化 c.虚构化 d.自主化
8.幼儿教师最常用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浙江)
a.语言法 b.角色扮演法 c.表扬鼓励法 d.直观形象法
9.我国社区幼儿教育一般在()的基层社会中进行。(广西)a.街道 b.区 c.县 d.市
10.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制约,这种理论是()(甘肃)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二因素论
11.一般来说,新生儿期属于()(新疆)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幼儿早期
12.教育学上称“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说的是()(吉林)
a.关键期 b.转折期 c.最近发展区 d.敏感期
13.幼儿看到桌子上有一个苹果,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幼儿知觉活动的是()(青海)a.“真香” b.“这是什么” c.“这有个苹果” d.“我要吃”
14.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不表现在()(陕西)a.观察的目的性 b.观察的直观性 c.观察方法 d.观察的概括性
15.3岁以前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四川)a.幼年健忘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记忆容量不足
16.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是()(河南)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7.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安徽)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言语过程 d.交流活动
18.成人按照预定目的,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称之为()(山东)a.自我意识 b.性格 c.意志 d.情感 1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的成分。(河北)a.自我体验 b.自我评价 c.自我控制 d.自我觉醒
20.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北京)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 c.不可逆转的时期 d.0~3岁的时期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保教结合原则(重庆)2.幼儿智育(新疆)3.道德意志(江西)4.依恋(湖北)5.模仿能力(黑龙江)6.学习(广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西藏)2.简述游戏的具体含义。(海南)3.简述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方法。(山东)4.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宁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试述幼儿判断的特点。(江苏)2.试述运用观察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福建)
五、案例分析(共14分)从对某幼儿园大、中班幼儿的调查来看,中班80%的幼儿、大班98%的幼儿都喜欢教师始终面带笑容。这种情绪时时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心情放松,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信任感。
结合材料,试分析如何建立良好师幼关系。(广西)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2.a【解析】幼儿园将教育内容融入幼儿的各种活动当中,这些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发挥幼儿一日生活整体功能的原则。
3.c【解析】幼儿德育的重点应促进幼儿道德行为的形成。
4.d【解析】个人本位的儿童观以儿童为价值主体,主张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均要符合儿童的天性,倡导儿童利益至上。
5.c【解析】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6.b【解析】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
7.b【解析】教师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才能真正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活动。8.a【解析】语言法是幼儿教师最常用和最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9.a【解析】我国的社区幼儿教育一般以街道为基地。
10.c【解析】相互作用论注意到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一种因素作用的大小都依赖于另一种因素。11.a【解析】婴儿期也叫乳儿期,包括新生儿期、婴儿早期、婴儿晚期。
12.c【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13.c【解析】“真香”体现的是感觉,“这是什么”体现的是思维,“我要吃”体现的是需要。
14.b【解析】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方法、观察的概括性、观察的细致性和持续性等方面。
15.a【解析】不能记忆起3岁以前发生的事称之为幼年健忘。16.a【解析】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
17.b【解析】语言是一种社会上约定成俗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
18.c【解析】意志行动是一种特殊的有意行动,其特点不仅在于从自觉意识到行动目的和行动过程,而且在于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
19.b【解析】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都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20.d【解析】个体机能发展的关键期并不都在3岁之前,如4~5岁就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
二、名词解释
1.保教结合的原则,也称保教合一或保教并重,指对幼儿保育和教育要给予同等的重视,并使两者相互配合。
2.幼儿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3.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实现道德目的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4.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5.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举止行为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活动的能力。
6.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1)观察;(2)实验;(3)游戏操作;(4)参观;(5)谈话、讨论;(6)讲解、讲述。
2.(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2)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
3.(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3)帮助幼儿作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4.(1)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2)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3)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4)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1.(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2)判断内容深入化;(3)判断根据客观化;(4)判断论据明确化。
2.(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
(3)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1)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2)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
(3)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
(4)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
(5)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6)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招聘教师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篇二
招聘教师考试真题汇编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哈尔滨市)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合肥市)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3.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长沙市)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4.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海口市)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势冲突
5.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识发展到()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九江市)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昆明市)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7.晶体智力()(杭州市)
a.在成年期不会增长 b.在成年期开始衰退
c.在20岁左右达到顶峰 d.是对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长沙市)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湖州市)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10.若一家长想长期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是()(晋城市)
a.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c.看完马上督促他完成作业
d.处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11.“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无锡市)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12.()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场所。(株洲市)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13.()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教育的基本法,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长沙市)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法》
14.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海口市)
a.杜威 b.怀特海默 c.克伯屈 d.布鲁纳
1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济宁市)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12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无锡市)
2.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具体指的是、、。(九江市)
3.“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 提出的。(杭州市)
4.人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差异和 差异。(湘潭市)
5.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的是、、。(南昌市)
6.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 教育。(哈尔滨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九江市)
2.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晋城市)
3.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太原市)
4.简述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南京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语文教师参与科研对自己的教学有什么影响?(苏州市)
2.结合实际论述如何促进学生获得陈述性知识。(南昌市)
五、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题,共18分)
【材料】这是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招聘教师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篇三
全国各省市幼儿园教师招聘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
(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d)
a.张之洞 b.张汉良 c.张宗麟 d.张雪门
2.发展适宜性原则是当今幼教界提倡的一种教育理念,提出这一原则的是(c)
a.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b.日本学前教育研究会
c.美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d.英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3.下列不属于智育内容的是(d)
a.发展智力 b.培养求知兴趣 c.良好的学习习惯 d.热爱祖国的情感
4.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保持一颗(c),因为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心灵的桥梁。
a.童心 b.真心 c.爱心 d.热心 5.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包括(a)
a.体、智、德、美诸方面 b.美、心、体、智诸方面
c.德、智、体、美、劳诸方面 d.智、德、体、心诸方面
6.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的活动是(b)a.小组活动 b.集体活动 c.个别活动 d.自由活动
7.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由独自搭建发展为能与同伴联合搭建,主要反映了游戏中幼儿(d)的水平。
a.建构形式发展 b.确定游戏主题 c.运用材料 d.社会性发展 8.在直观形象法中示范性最强的是(d)a.观察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 9.与幼儿园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是(d)a.组织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随意性
10.目前我国幼儿园和家庭相互配合的形式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a)
a.开放日 b.家长会 c.家访 d.家长委员会
11.“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b)a.整体性的形成 b.稳定性的增长 c.独特性的发展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12.“童言无忌”从心理学角度看是(c)a.超常的表现 b.父母教育不当所致
c.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d.儿童心理发展之后的表现 13.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d)结合起来。a.色调 b.明度 c.饱和度 d.名称 14.正常婴儿的感觉定位主要依靠(a)a.听觉 b.触觉 c.视觉 d.运动觉
15.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b)a.理解记忆 b.机械记忆 c.意义记忆 d.逻辑记忆
16.依据想象活动有无(c),想象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a.客观性 b.概括性 c.目的性 d.直观性 17.幼儿期,幼儿大量使用的判断是(c)a.形式判断 b.客观判断 c.直接判断 d.间接判断 18.从使用频率上看,幼儿对(b)运用数量最多。18.a.名词 b.动词 c.数词 d.量词
19.情绪是婴幼儿交往的主要工具,这是因为情绪具有(d)19.a.传递功能 b.唤起功能 c.调节功能 d.信号作用 20.幼儿能区分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说明他已经(b)a.产生了性别行为 b.具有了性别概念
c.对性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 d.形成了性别角色习惯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巴宾斯基反射: 指当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
2.应激: 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3.自我意识: 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体验与控制,也是作为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觉察,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4.保育: 是指幼教机构中教养人员为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从事的卫生保健和安全防护工作。
5.幼儿园: 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6.学习类型: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它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1)教育目的;(2)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3)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2.简述游戏的作用。
(1)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2)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3)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4)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3.幼儿亲子交往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幼儿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2)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
(3)幼儿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4.简述庞丽娟对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的划分。
(1)受欢迎型;(2)被拒绝型;(3)被忽视型;(4)一般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试述幼儿园与小学脱节的根源。
(1)观念的差别;(2)体制的分立;(3)教育实践的差异。2.试述幼儿园环境育人的特点。
(1)设置的目的性;(2)范围的弥散性和时间的持续性;(3)影响的渗透性。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工作很忙,特地给3岁的儿子买了一个玩具让他玩。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叫儿子洗澡。连喊几遍,孩子说:“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不,我偏不。”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入浴池。可是趁张某拿肥皂的时候,孩子跑走了。张某气不过,抓着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闹…… 结合案例,分析此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
幼儿此阶段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表现出以下心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2)爱模仿;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汇编试卷
(二)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张雪门在我国北方和台湾的幼教界有重大影响,其“行为课程”理论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2.c【解析】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由美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提出来的。3.d【解析】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属于幼儿德育的范畴。4.c【解析】爱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心灵的桥梁。
5.a【解析】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保证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并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6.b【解析】集体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它的特点是全班幼儿在同一时 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为主。7.d【解析】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教师的交往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8.d【解析】范例法是直观形象法中示范性最强的方法。
9.d【解析】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显著不同之处就是缺少明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10.a【解析】开放日是请家长来幼儿园参加各种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和家庭相互配合的形式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11.b【解析】幼儿心理活动的发展循序渐进地进行的。
12.c【解析】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看,“童言无忌”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现。
13.d【解析】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名称结合起来。14.c【解析】正常婴儿的感觉定位主要依靠视觉来进行。
15.b【解析】机械记忆指对所记忆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应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记忆。
16.c【解析】依据想象活动的目的,想象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17.c【解析】幼儿使用判断大多是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现象直接进行的。
18.b【解析】幼儿最先掌握的是名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动词。19.d【解析】情绪在婴幼儿的交往中起信号作用。
20.b【解析】幼儿能区分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说明他已经具有了性别概念。
招聘教师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篇四
2010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一)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2.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 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 4.与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不平衡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多血质b.黏液质 c.抑郁质d.胆汁质
5.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a.吃了酸的食物会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6.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恒常性 c.理解性d.整体性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多样化b.专业化 c.单一化d.崇高化
8.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9.我国的教师职业就其身份特征而言,是()a.专业人员b.国家干部 c.公务人员d.高级技术人员
10.衡量一个测验的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a.信度b.效度 c.难度d.区分度 11.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 c.复习d.考试
12.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的标志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
1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 c.嗅觉现象d.味觉现象
1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试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 c.实验法d.发现法
1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是()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
17.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18.一种记忆特点是: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得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d.动作记忆
19.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施用累能”是指()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20.“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好的”这种自我防御方式称为()a.否认b.文饰 c.投射d.幻想
21.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情景性b.持久性 c.外显性d.表浅性
22.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与()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困难的倾向 c.回避失败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 23.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学记》b.《论语》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24.20世纪,我国提出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指的是()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c.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5.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a.学科课程理论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d.综合课程论
2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春秋》b.《学记》c.《论语》d.《师说》
27.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b.裴斯泰洛齐 c.赫尔巴特d.洛克
2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9.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哪一个是典型的迁移现象?()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30.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关心的是()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的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31.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成绩进步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d.成绩优异时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2.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有()a.有组织机构、章程和独立的法人资格b.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c.有合格的教师
d.有符合规定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33.理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的正确观点应该是()a.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b.课外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d.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可以互相补充 34.注意的品质包括()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深度 35.下列属于国家教育基本制度的是()a.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b.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c.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d.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 3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语言d.道德行为
37.下列情形中属于体罚学生的是()a.让一个1年级的小学生抄写10遍当天所学的8个生字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10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38.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d.以短期为主
39.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忽视孩子的()a.身体锻炼b.精神生活
c.品德培养d.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40.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即()a.选择功能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d.维持和调节功能
三、判断题(本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41.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过程。()42.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43.“活泼好动、行为敏捷”是指人的兴趣表现出来的特征。()44.将学习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不够,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而制定的。()46.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47.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任何学校不得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48.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49.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50.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5分,共15分)1.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主要有哪些? 2.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五、论述题(本题共一大题,每题10分,共10分)根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简述“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六、案例分析(15分)带刺的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他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他的生命里最旺盛,而且刺从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他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有缺点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赢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1)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你认为对个别问题学生的转化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不仅表现在性别差异上,还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因此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的掌握。【错因分析】本题易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几个规律含义混淆。
2.c【解析】思想品德教育是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而其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命题立意】考查思想品德教育的相关问题。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a选项,应正确认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3.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第一章总则中第一条: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法规知识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掌握。【错因分析】此题易从“儿童”“少年”这些字眼中误选未成年人保护法。
4.d【解析】巴甫洛夫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强、不平衡对应的特征是不可遏制型的、易激动、不易约束的,而胆汁质以精力旺盛、易感情用事为特征,两者相吻合。【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心理学中气质理论的掌握。【错因分析】此题易将多血质和胆汁质的特征混淆。
5.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据此可知只有选项d属于学习的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的内涵掌握和运用程度。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c,蜘蛛织网不符合学习的内涵,这只是一种本能现象,没有练习也没有行为改变。
6.a【解析】红笔画出重点是为了突出对象和背景的差异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它符合知觉的选择性。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中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
【错因分析】易将知觉的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四个基本特征的含义混淆。
7.a【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如教师是班级活动的设计者,教师是班级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观众角色等。【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教育学中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b选项,专业化是指作为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些都是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
8.a【解析】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人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中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b选项,应注意掌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观点。
9.a【解析】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的,教师应作为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要求: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语言能力、身体状况等,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些都是对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要求。【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我国教师职业的身份特征。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c和d,教师可以是公职人员而不是公务人员,另外教师队伍里面也不全是高级技术人员。
10.b【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是衡量一个测验的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的区别。
【错因分析】易错选a,但a中信度是指一个测验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
11.b【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错因分析】应注意备课是教好课的前提。
12.a【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开始的标志。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的代表人物和著作。【错因分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3.a【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
【命题立意】此题考查心理学中认识过程注意的分类。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c,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4.a【解析】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同一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就是这种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中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内容。
【错因分析】应注意与感觉对比相区别,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5.b【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和题干中的表述相吻合。
【命题立意】考查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掌握。
【错因分析】由于题干中出现“试验”两字,此题易错选c,但实验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让学生独立操作,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
16.d【解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需要分为高低不同的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七个层次由低到高、相互联系。
【命题立意】考查个性心理中需要概述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错因分析】注意与其他需要层次相区分,最低层的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17.b【解析】强化物是指凡是能增强行为频率的刺激或事件。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是一种正强化,即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据此答案选b。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心理学一般学习理论中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强化、正强化等的应用。【错因分析】应注意区分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
18.a【解析】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的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
【命题立意】考查认识过程中记忆的三个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错因分析】此题易从题干中的“保存的时间短”中错选b,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19.b【解析】“施用累能”是指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他说:齐国的都城世代刺绣,那里的平常女子都能刺绣;襄地传统织锦,即使不聪明的女子也变成了巧妇。这是因为天天看,时时学,手自然就熟练了。
【命题立意】考查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错因分析】此题首先应理解“施用累能”的含义。
20.b【解析】自我防御机制主要有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代偿、升华。文饰是指一个人为掩饰易被他人取笑的行为去寻找理由为自已辩护,或巧妙地证明事实上他不能忍受的感情和行为是他所能忍受的。例如,学生考试不及格时就说教师评分不公或试题太偏等。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自我防御机制分类的应用。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a,否认是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如有的人不愿承认亲人已经死亡的消息。
21.a【解析】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情绪指感情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指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命题立意】考查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b,持久性是情感的特征,虽然是两者区别,但依据题中表述不能选b。
22.c【解析】追求成功的倾向与回避失败的倾向是个体成就动机的两种成分。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中成就动机理论的相关知识。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选b,回避困难是从实践过程的意志力方面而言,不符合成就动机的含义。
23.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学萌芽阶段时期的著作及《学记》的了解。
【错因分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都是教育学独立阶段的著作。
24.d【解析】“两基”指的是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规中关于教育发展总目标的表述。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c,虽然实现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但不属于“两基”内容。
25.b【解析】布鲁纳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以他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论。
【命题立意】考查课程理论的相关观点。
【错因分析】应注意不同教育观点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26.d【解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唐朝韩愈的《师说》。
【命题立意】考查关于教师角色观点的出处。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学记》《论语》,注意平时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掌握。
27.c【解析】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等。【命题立意】考查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代表人物。
【错因分析】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裴斯泰洛齐和洛克在教育目的上也不持社会本位论观点。
28.b【解析】华生的这番论述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他强调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有关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相关观点。【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
29.a【解析】“举一反三”出自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比喻能够由此及彼,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学习迁移知识的运用。【错因分析】此题正确选项易与其他选项相区分,b、c属于智力方面,d属于性格和人际方面。
30.d【解析】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影响,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对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运用。
【错因分析】此题易错选b,“学生的听课效果”是从教学出发的,显然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的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
31.abcd【解析】abcd选项的表述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章第四十二条受教育者的权利的内容。
【命题立意】考查对教育法规中受教育者权利的掌握。
【错因分析】本题易漏选b,成绩进步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属于“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
32.abcd【解析】abcd选项的表述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对“办学条件”所作的相关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对教育法规中办学条件的掌握。
【错因分析】教育法规的相关规定应在平时备考中掌握,以防错失分数。
33.abd【解析】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具有相对独立性。
【命题立意】考查课外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关系。【错因分析】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是不能互相取代的。
34.abc【解析】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
【命题立意】考查心理学中注意的品质。
【错因分析】注意的深度不是注意的品质,切记不要把“注意的深度”与“注意的广度”相混淆而错选d。
35.abcd【解析】abcd选项的表述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条对教育基本制度所作的相关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育法规中教育基本制度的掌握
【错因分析】此题易漏选c,应注意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也属于国家教育基本制度。
36.abd【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这四个因素。
【命题立意】考查德育中品德的心理结构构成要素。【错因分析】道德语言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构成要素。
37.bc【解析】目前对体罚的理解:直接的肉体打击是体罚;罚站、罚跑、罚跪、罚面壁、罚体力劳动、罚抄写是变相体罚;威胁、呵斥、讽刺、挖苦、辱骂、刁难等心理攻击也是变相体罚,甚至是比直接的身体打击更易伤害学生的体罚。
【命题立意】考查对体罚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错因分析】ad选项中并不是以惩罚目的而是以教育为目的,所以不属于体罚。
38.abd【解析】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点是以业余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短期为主。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提高教师素养方面问题的掌握。
【错因分析】中小学教师由于本身要以教学为主,不能进行以长期为主的进修。
39.abcd【解析】我们的学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忽视孩子的身体锻炼、精神生活、品德培养、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错因分析】此题易漏选,要全面把握我国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的表现。
40.bcd【解析】动机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节功能。
【命题立意】考查动机具有的功能。【错因分析】选择功能不属于动机的功能。
三、判断题
41.√【解析】这是皮亚杰发现并总结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认识、转化发展过程。
42.√【解析】题干的表述内容出自《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43.【解析】“活泼好动、行为敏捷”是指人的气质特征。
44.√【解析】学生将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不够时,下次他就会做出更大的努力并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获得更多的成功。
45.【解析】《中华共和国教师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
46.√【解析】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是教育法规中对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的保护。
47.【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的规定: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48.√【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惩罚是指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两者的本质不同。
49.√【解析】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50.√【解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巩固和扩展课内教学的成果,对课内教学有促进作用,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命题立意】考查对心理健康标准掌握。
2.(1)智力类型差异,指学生在知觉、记忆、语言和思维方面的差异;
(2)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即一般能力差异,指个体之间或个体内部智力水平高低不同的程度;
(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指智力的成熟有早晚之分,有些人早慧,有些人智力发展得较晚;
(4)智力的性别差异,即智力在性别上差异不明显,但在智力分布上有显著区别。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个别差异中智力差异的主要表现。
3.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方法固定化;
(2)学习任务复杂化;
(3)学习动机减弱;
(4)兴趣降低;
(5)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劳;
(6)意志品质不够顽强等。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实际教学中常见问题“高原现象”的认识和把握。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1)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和凯洛夫为代表,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作用;
(2)学生中心论,以美国教育家杜威和法国教育家卢梭为代表,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要随着儿童的发展而发展。【命题立意】考查对“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考生可适当发挥,如正确看待个别问题学生;客观看待学生的优缺点;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赏识教育等等。)(2)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他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闪光点,促其飞跃。对个别问题学生应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教育。
①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②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③讲究说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
④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⑤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转化个别问题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能力。
2010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二)(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一名教师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
2.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a.高原现象b.遗忘现象 c.舌尖现象d.回忆现象
3.科学家为了攻克科技难关而废寝忘食,这是()的具体表现。a.情感b.意志 c.性格d.想象
4.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出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属于()a.头脑风暴法b.发展思维训练 c.自我设计训练d.推测与假设训练 5.教师成长成熟最主要的标志是是否关注()a.教师b.生存 c.学生d.教材
6.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7.教师工作对象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这说明教师是()a.组织者b.管理者 c.研究者d.示范者
8.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方法的是()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 c.学习理念d.学习目标
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a.增强b.变化 c.成熟d.死亡
10.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他认为智力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那么认识环境的能力属于()a.自知智力b.空间智力 c.逻辑数学智力d.身体运动智力
11.国家实行()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法律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b.教师竞聘上岗 c.教师选举d.教师推荐 1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a.京师大学堂b.五四以后c.京师同文馆d.废科举,兴学校 13.反映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的是()a.《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纲要》 14.教育系统最基本要素是()a.教育媒介b.教育内容 c.学生和老师d.过程与活动
15.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a.事实说服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d.间接说服 16.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
17.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a.耐心b.个性c.平等d.分层次
18.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影响的功能是()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19.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20.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为()a.2年b.3年c.2~3年d.3~5年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教学策略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合的(),并将其结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介c.教学目的d.教学方法 2.再造想象的条件有()a.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b.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 c.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d.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3.如果发生地震,教师应该如何应对?()a.组织学生在教室集合b.组织学生避开危险建筑物 c.组织学生躲在桌子底下d.组织学生有序离开教室
4.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a.八荣八耻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小学生常见的情绪适应问题是()a.恐惧b.抑郁c.紧张d.失眠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是。2.程序教学是一种的教学。
3.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和进行表征。
4.埃里克森认为12到18岁儿童面临的发展任务是。5.教学直观包括:实物直观、、言语直观。
6.人类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遗传素质、心理成熟、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7.一般认为,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几种心理成分。8.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9.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长期性。
10.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1.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具体的作用是什么? 2.简述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3.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4.简述新课改提倡的教师角色。5.一个好的研究课题有什么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试述学生的性格差异以及教育意义。
2.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教育工作者在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
六、案例分析(本题共15分)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很忧郁的小女孩,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老师想了个办法,一天,老师带着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然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把蝴蝶结撞掉了都不知道。老师也夸她,“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膀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心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从此以后,她一直都不肯把蝴蝶结摘掉(她一直以为蝴蝶结在头上),每天都昂起头开心地走路。结合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内容,试对上述案例作出分析。
2010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心理学中注意的类型。【错因分析】混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概念。
2.c【解析】题干是对舌尖现象的描述。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记忆这部分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情况。【错因分析】考生对一些小的、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掌握不牢。
3.b【解析】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意志本质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对四个选项对应的概念没有掌握。
4.a【解析】题干是对头脑风暴法的解释。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错因分析】考生没能深入理解概念,因而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
5.c【解析】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其中教师进入关注学生阶段是教师成熟的最主要标志。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教师成长的阶段。【错因分析】对三个阶段的特点记忆不清。
6.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品德的心理结构。
【错因分析】对品德的各个心理结构的实质没有理解。
7.c【解析】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的职业角色。
【错因分析】对教师的各种职业角色理解不透彻。
8.b【解析】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学习策略的理解。【错因分析】考生对相关概念没有掌握。
9.b【解析】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题干是对这一概念的阐述。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错因分析】考生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定义。
10.b【解析】空间智力强的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空间智力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力和抽象的空间智力。由此可知对环境的认识应属于空间智力。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这个理论比较重要,考生应该了解掌握。
【错因分析】考生对这个理论里面包括的7种智力成分的本质没有了解和掌握。
11.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资格的相关知识。
【错因分析】对教师资格的相关知识理解不全面。
12.d【解析】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
【命题立意】考查旧中国的学制沿革。【错因分析】知识掌握不牢固。
13.a【解析】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错因分析】略。
14.c【解析】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研究教师与学生及其相互关系是教育学的重中之重。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错因分析】教育媒介也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但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15.c【解析】说服教育法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第二类是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命题立意】考查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错因分析】知识点混淆。
16.b【解析】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课程改革的意义。
【错因分析】本题易误选c。教学改革只有先解决课程的问题,才能有实质性的突破。
17.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错因分析】略。
18.d【解析】德育的社会功能指的是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命题立意】考查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涵义。【错因分析】对德育的各个功能的内涵理解不透彻。
19.d【解析】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学及其发展。【错因分析】教育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20.d【解析】聘任或任命教师的任期一般为三至五年。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法规相关内容。【错因分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b【解析】杜威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命题立意】考查杜威的教育思想。
【错因分析】对几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掌握不充分。
2.abd【解析】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是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命题立意】考查再造想象的本质。
【错因分析】对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等概念的混淆以及理解不透彻。
3.bd【解析】发生地震时,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教师应该迅速组织学生有序离开教室,避开危险建筑物,而不是组织学生在教室集合或躲在桌子底下。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常识和技能。【错因分析】教育常识欠缺。
4.bcd【解析】选自《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政策法规知识。【错因分析】略。
5.ac【解析】常见的小学生情绪适应问题主要有恐惧、紧张和情感冲突。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了解以及掌握情况。【错因分析】考生不了解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
三、填空题
1.成反比
2.个别化
3.产生式系统
4.培养自我同一性
5.模像直观
6.教育
7.道德情感
8.原型内化
9.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
10.教学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影响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按,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动力。
【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个体发展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综合评价,应注重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意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命题立意】考查课程评价的内容。
3.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其基本关系表现为以下三点。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创造性概念的本质理解以及对其有关的因素的了解情况。4.(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命题立意】考查新课改提倡的教师角色。
5.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以下特点:选题必须有价值;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选题必须明确具体;选题必须新颖,有独创性;选题必须有可行性。
【命题立意】考查好的研究课题的特点。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1)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性格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与外倾型、独立型与顺从型等。
(2)教育意义: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与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性格差异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性格和气质历来是心理学中的命题热点和难点,因此考生应该理解掌握这部分的内容。
2.(1)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系统的使命和责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者是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主导力量,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
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
③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命题立意】考查素质教育的内涵。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点)上述案例表明: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因为自信能将一个人的全部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不断努力并走向成功。
(1)作为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孩子的自卑或不自信的现象,利用自己的教育影响力来激发孩子的自信,帮助其树立自信,为孩子的成功奠定基础。教师不再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选择。
(2)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关注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3)珍妮的例子还表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性的观点。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并且具有建设性,只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人性就能够不断向善、美的方向发展。
【命题立意】此种类型的考题主要考查考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考生应该先抓住案例反映的中心思想,再结合自己所学理论。
2009年教师招考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发布时间:2011-4-26 | 浏览次数:84 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传统教育学的创始者是(d)
a.杜威 b.孔子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c)
a.心理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学
d.教育经济学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
a.促进作用
b.制约作用
c.决定作用
d.促进或延缓作用
4、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c)a、智力发展 b、知识的增长 c、身心发展 d、体质的增强
5、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同(a)a、课的任务 b、课的内容;
c.课的方法
d.课的活动形式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模拟教学
d.课堂教学
7.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d)
a.道德认识
b.活动和交往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8.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c)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d)
a、延伸
b、必要补充 c、发呢 d、改革形式
10、学生的主体性最主要地体现在(c)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能动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教育学是研究___教育现象 ___揭示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社会科学。
12.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__教会 ____教育和___骑士___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
13.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___社会分工 ___;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是___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___。
14.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__法纪 ____教育和___道德品质___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教书育人 ___;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___带好班级,教好学生___。
16.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___个体 的特殊___认识___过程和发展过程。
17.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进”是指:①__教学速度 ____②___教学内容深度___。
18.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___自愿性 ___、___灵活性___和实践性。
19.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___学期 ___计划和___具体行动___计划。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关键因素。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专门的人才。这些人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就能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通过教育,可以使科学技术知识从原来为少数人掌握到为更多人所掌握,并且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能承担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任务,这在高等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新的研究成果和发明一旦在生产中被应用,就能提高社会生产力。
21.德育为什么把说服教育作为主要方法?
说服教育法的特点在于正面教育,启发自觉,以理服人。在德育方法体系中,说服教育法是运用最广泛、最经常的一种基本方法。这是由于:
(1)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是不能自发产生的,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教育才能获得。
(2)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不能强制。
(3)说服教育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而且还能影响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完善。
22.教育目的有何重大意义?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要求,其意义在于:
(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一切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教育目的这个中心进行的。确定学习内容和组织形式,选择教育方法,都要从教育目的出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要求。反之,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工作是否成功,必然要以教育目的为标准进行衡量,看教育目的实现状况,所以,教育目的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2)教育目的对提高教育质量有指导意义。由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复杂活动,周期较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必须有计划和有系统地进行。因此,制定一个明确的教育目的,才能给各方面的教育力量指出共同遵循的方向,使大家步调一致,紧密合作,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这就是教育目的指导意义和导向功能。
23.如何正确理解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教师劳动手段的重要特点,与其他劳动明显的不同。这种主体性包含两层意思:
(1)教师劳动的基本手段存在于教师主体本身,即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人格等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教师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手段。
(2)教师在使用教材、挂图、模型等这样一些物化的劳动工具时,必须经过一个主体化过程,将凝聚在其中的智能和情感完全转化为教师主体的东西。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24.论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虽然受社会生存方式制约,但具有自己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
(1)教育有自身的继承关系。社会政治经济的改变会引起教育性质和目的等方面的变化,但不是所有方面都会改变。任何一种教育,就其思想、内容、制度、方法各方面看,都是在以往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教育有其自身的继承性。所继承的一切,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作为意识的教育,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同时又和上层建筑其他意识形态发生密切联系,与教育相互作用。其他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一是表现在教育观点上,二是反映在教育内容上。
(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就教育与政治经济关系来说,教育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存在。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灭亡之后,与其相适应的教育,并不立即消亡,仍然会存在一个相当时期。与此相反,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超越当时政治经济的局限性而产生,表现出不平衡性。
总之,一定的教育由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决定,教育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我们既不可否认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又不能把它夸大到绝对程度。
2009年教师招聘考编心理学模拟+参考答案(1)发布时间:2011-4-26 | 浏览次数:32 次 2009年教师招聘考编心理学模拟+参考答案(2)发布时间:2011-4-26 | 浏览次数:22 次
一、填空题
1、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______反映。
2、注意的两个重要特点是______、______。
3、我国心理学界通常把情绪划分为______、激情和______。
4、意志的品质有自觉性、______、______和______。
5、人的个性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______和______。
二、名词解释
1、知觉恒常性
2、记忆
3、集中思维
4、动机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2、所有遗忘都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
3、激情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4、性格俗称为性情、脾气。()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正比关系。()
四、单选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789
b.1897
c.1879
d.1987
2、第一位科学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德
b.冯特
c.艾宾浩斯
d.马斯洛
3、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尊重
b.求知
c.自我实现
d.安全
4、智力的高级表现是()
a.抽象思维
b.创造力
c.观察力
d.创造想象力
5、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
a.提出问题
b.提出假设
c.检验假设d.分析问题
6、记忆的首要环节是()
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识记
7、某人稳重踏实,勤奋刻苦,做事认真细致,他(她)的气质类型倾向于()
a.抑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理解性
b.规律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9、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9±2
b.8±2
c.7±2
d.6±2
10、()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思维
五、简述题
1、简述人的心理实质。
2、简述感觉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
4、动机冲突有哪些类型?如何解决?
5、简述胆汁质气质的行为特征
6、简述个性心理的结构。
六、论述题
1、举例说明引起心境的原因,并谈谈你是如何调节自己的不良心境的。
2、联系个人实际说明,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一、填空题
1、整体
2、选择性 集中性
3、心境 应激
4、果断性 自制性 坚持性
5、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
二、名词解释
1-5:× × × × ×
四、单选题
1-5:cbcba dbbca
五、简述题
1、心理是脑的机能,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即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的表现;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都来源于外界环境;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2、感觉知觉的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认知活动,而知觉则是属于感觉的一种认知活动。
感觉知觉的联系:感觉和知觉又是密不可分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总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
3、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想象的概述。
4、人类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从不同的侧面,可以把动机分成以下种类:
(1)生物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2)内因性动机与外因性动机
(3)进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4)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
(5)合理动机与不合理
招聘教师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篇五
湖南省株洲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
各科教育理论部分(满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2.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
a.迁移
b.同化
c.顺应
d.模仿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养成学生品德
4.小学生在识字的初级阶段,容易把一些笔画相近或相似的字读错,如把“入口”读成“八口”,这说明小学生()
a.感知能力不成熟
b.注意能力不健全
c.记忆能力不深刻
d.思维能力有欠缺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
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实践
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
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6.进城务工的张某夫妇超计划生育一女孩,今年已满六岁,由于没有准生证,他们临时住所附近的一所小学及当地教育局拒绝接受该孩子入学。学校和教育局的行为违背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
7.小敏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学习一直非常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在一节自习课上,她遇到一道数学计算试题,半节课过去了还没做出来,正着急时,忽然听到有个同学说“她越来越笨了”。小敏心里咯噔一下,琢磨他是在说自己吧,然后就不断地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从那以后,小敏很在意别人说什么,而且总觉得是在说自己,非常难受,后来朋友跟她开玩笑也耿耿于怀。整天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占着脑子,乱糟糟的,头都快炸了。你认为,小敏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
a.焦虑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抑郁症
8.袁老师中途接手小学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有几个学生经常缺交数学作业,经过了解,发现只要题目难一点或计算量大一点,这几个同学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仅如此,在各项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叫苦叫累。如果你是班主任的话,可在全班进行()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9.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10.健康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拥有健康并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应包括()
a.躯体健康
b.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c.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与“教育机会均等”相类似的朴素主张,他的“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
a.教育起点机会均等
b.教育过程机会均等
c.教育条件机会均等
d.教育结果机会均等
12.中小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是()
a.德育工作
b.教学工作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13.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学习方式有很多,其中,教师参与学校的案例教学活动属于()
a.一种个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b.一种群体研修的学习方式
c.一种网络研修的学习方式
d.一种专业引领的研修方式
1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15.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
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
16.某学校英语老师王老师辅导学生经验非常丰富,不少家长托人找王老师辅导孩子。王老师每周有5天晚上在家里辅导学生,而对学校安排的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经常借故推托,并且迟到缺课现象相当严重,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学生及家长的负面反响很大.学校对其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仍然不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可给予王老师什么样的处理()
a.批评教育
b.严重警告处分
c.经济处罚
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1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18.小芳的父母均为大学毕业,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很重视学习,初中期间,当她自己在看书学习时,旁边如果有人讲话,就特别反感.进入高中后,小芳成绩优秀,担任了班长,但同学们都认为她自以为是,什么工作都必须顺着她的思路和想法,一些同学很讨厌她,为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如果小芳同学找你诉说心中的烦恼时,你认为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进行辅导()
a.学习心理
b.个性心理
c.情绪心理
d.交往心理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从事科学研究,是每个教师的()
a.权利
b.义务
c.责任
d.使命
20.教育部先后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两个重要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形式和具体内容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精神和当前中小学实际,你认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辅导与治疗相结合,重点对象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
b.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关键是加强学校的硬件投入,每所学校都要建立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室。
c.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将该项工作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d.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所蕴涵的教学法是。
2.文化具有传承性,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现在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思想教育工作方法。
3.国家的新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4.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6.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这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7.自2006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就要产生相应的变化,根据你的理解,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2.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中,除了学科学习目标之外,还包括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描述评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你认为一般性发展目标应该包含哪几个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文后的问题:
材料一:“明亮的教室要干净,神圣的教室要安静。”不少教师强调课堂要鸦雀无声,追求课堂秩序井然。
材料二:“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叶圣陶
材料三:张同学从小酷爱天文,每次向家长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都与天文有关,家长认为孩子满脑子奇思异想,对他们认为的主科语数外下功夫太少,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升学与就业,多次横加阻拦。班主任则认为张同学有天文的潜质,便建议张同学自己做一个人生规划设计,并联合家长、自然学科教师共同指导,使张同学正确处理好了学科学习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后来,张同学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几年后硕士毕业,分配在北京天文馆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思“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 你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2)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材料二,叶圣陶先生提出了什么样的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这一先进的教师观?
(3)材料三中,班主任有着什么样的学生观?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略谈如何突出这一学生观?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着9种基本智能,只不过不同个体的优势智能是存在差别的。
赵元任是解放前清华大学国学大师之一,他精通多种国内方言和8、9种外语。在巴黎和柏林的街头,他能够分别用地道的法语和德语与当地老百姓拉家常,使别人误以为他是本地的常住居民。在国内,每到一个地方,赵元任甚至可以用当地方言与人们随意交谈。
周舟是湖北武汉的一个弱智少年,在大多数人面前,他都显得说话木讷,反应迟钝,表情呆滞。在父母、老师的倾心教育,培养和影响下,周舟在乐团指挥方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多次在盛大的场合指挥着交响乐团完成了表演,其指挥才能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科技大学就在全国招收少年大学生,这些少年大学生都是数理化生等理科学生,大多获得过全国奥赛的最高奖励,或者在理科的学习中拥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天赋。湖南省的谢彦波同学,在80年代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大的少年班。
鲁冠(化名)目前已经成为了拥有数亿人民币产业的著名商人。小时候的他并不聪明,学习成绩较差,小学毕业就走入了社会。除了勤劳和精明之外,鲁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组织和管理,善于观察和了解周围人的性格、爱好、行为方式等,善于调动企业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他的团队发挥着最大的力量。他所管理的企业和公司很快取得了成功,他本人也成为了拥有足够影响的浙商。
(1)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国学大师赵元任的优势智能是什么?鲁冠的成功主要源于他的哪方面优势智能?周舟的优势智能是
什么?谢彦波之所以能够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主要取决于他的哪种优势智能?此外,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的优势智能多表现为哪种?
(2)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借鉴作用.
得分
评卷人
五、写作(30分)
教师追求的三个境界
一位成熟教师所走过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成长的足迹充满了艰辛和执着。如果想成就为社会认可的名师,学生爱戴的人师,我们必将树立自己职业的追求。有人将教师事业追求的方向概括为三个境界:
教师的职业境界——经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所谓经师指,教师要象传教士布道一样,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合格的教师。
教师的专业境界——能师,所谓能师,就是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能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有出色的教学效果,有对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直至著书立说。
教师的事业境界——人师。这是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人师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这种境界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
请你从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以德、才、情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为中心。
(2)字数在800字左右。文章来自长沙教育论坛 网址http://,原文地址:http:///?tid=2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