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和挖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规划自己的行动。下面是一些优秀的作品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指导。
读《呼兰河传》有感450字篇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简要介绍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课时。
教学设计(a)。
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
年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板书标题、作者)。
二、指导自读。
(一)简介作者作品。
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二)指名朗读课文,布置学生思考: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
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了童趣,试举例体会。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四)检查自读效果。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
提示: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
我就拔草。”
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我就栽花;祖父拔草,
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
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
“委屈”,一下子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可以从以下语句体会祖父的形象: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
头’来铲。”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归纳: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祖父在“我”的眼里,是;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
3.体会课文中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
提示:如:“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类似的句子很多,可引导学生自己细心体会。
三、布置作业 。
写一段回忆童年的文字,要注意用儿童的口吻表现生活。
读《呼兰河传》有感450字篇二
2、眉如春山、眉如卧蚕、颧骨高耸、黑里透红、涂脂抹粉、酒窝迷人。
3、笑厣动人、轮廓分明、面面相觑、油头粉面、方面大耳、广额方颐。
4、气色红润、容光焕发、酒窝深陷、白净柔嫩、春风满面、神采飞扬。
5、神采奕奕、喜笑颜开、和颜悦色、喜形于色、面黄肌瘦、愁云满面。
6、面如银盘、阔脸暴腮、两腮圆润、面容丰腴、黑里透红、涂脂抹粉。
好句。
1、他们一边挂着粉,也是一边唱着的。等粉条晒干了,他们一边收着粉,也是一边地唱着。那唱不是从工作所得到的愉快,好像含着眼泪在笑似的。
2、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到寒凉就在他们身上,他们想退去寒凉,因此而来了悲哀。
3、可见温顺也不是怎么优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结果,甚或是招打的缘由。
4、天空是发灰的,云彩也失了形状,好像被洗过砚台的水盆,有深有浅,浑洞洞的。
5、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6、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是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了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拖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7、河水是寂静如常的,小风把河水皱着极细的波浪。月光在河水上边并不像在海水上边闪着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里去了,似乎那渔船上的人,伸手可以把月亮拿到船上来似的。
8、他们都像最低级的植物似的,只要极少的水分,土壤,阳光——甚至没有阳光,就能够生存了。生命力特别顽强,这是原始性的顽强。
9、天时,地利,人和。最要紧的还是人和。人和了,天时不时也好了,地利不利也好了。
10、春夏秋冬,一年四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的住的就过去了,守不住的就追寻着自然的结果。
11、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12、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的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的平板的,无怨无尤的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13、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不得意怎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14、宗法社会,生活像河水一样平静的流淌。
15、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了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16、这一点似乎使人感到空虚,没着没落的。
17、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18、关于别离了几年的事情,连一个字也不敢提。
19、那粉房里的歌声,就像一朵红花开在了墙头上,越鲜明,就越觉得荒凉。
20、老太太虽然不穿什么带颜色的衣裳,但也个个整齐,人人利落,手拿长烟袋,头上撇着大扁方。慈祥,温静。
文档为doc格式。
读《呼兰河传》有感450字篇三
今年暑假,我让学生们读《呼兰河传》。顺便说一下,我又仔细读了一遍。这本书讲了很多关于“我”和我祖父的有趣故事。如果你想知道,就往下看。
我记得有一段特别有趣的话,说“我”在后花园里摘了一束玫瑰,戴在草帽上,但我祖父不知道,他说:“今年春天的水很大,两里都能闻到花香。”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的祖父非常幽默,非常爱我。
作者出生时,祖父已经60多岁了。作者三四岁时,祖父快70岁了。70岁的祖父非常爱作者。他们在后花园里一直笑。祖父的后花园是小作者的天堂。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切都是自由的。
书中提到东二街有一个大泥坑,六七英尺深,淹死了人、猪、狗、猫、马。每个家庭都知道那个大坑。有人说拆墙,有人说种树,就是没说填坑。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快乐和孤独的。她在后花园长大,作者和祖父在后花园一起玩耍,一起工作,作者和祖父一直在一起,童年充满了快乐。
文章写道,团圆的'儿媳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只有12岁,应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她很早就卖给了一个儿童儿媳,多么可怜!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的新社会,人们用知识变得聪明,用自己的手创造自己更好的生活,没有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没有可怕的战争。
我读完了《呼兰河传》,但我的思想还停留在那灰色的境界。
读《呼兰河传》有感450字篇四
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叫呼兰河,是萧红(原名:张乃莹)童年开始的地方。那里有童真,有快乐,也有迷信和愚蠢,还有坚强。
童真。
对于萧红来说,童真也许就是把家里的箱子翻了一个遍,就像淘宝一样,充满了乐趣!有时跑到戏台子旁边听大人咿咿呀呀的唱戏,但心却不在戏上,而是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打闹玩耍,或在旁边的小商贩那里买咚咚作响的拨浪鼓。
快乐。
当萧红把花环放在她祖父的头上,萧红就会很快乐,就算祖父看到了她也不会失落。心里依然是快乐的,快乐来自于童真,童真来自于纯洁的心。
迷信。
迷信只不过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想象,结果有一些人就趁机赚钱,欺骗了无辜的老百姓。比如说:书里的一个胡家的团圆媳妇,长了病。我感觉一定能够治好的,但是团圆媳妇却被那些跳大神的、还有自称云游真人的给折磨坏了。还花了许多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钱”。要是当时人们早一些摆脱这些想法,该多好啊!
愚蠢。
书中说:路上有一个大坑,下雨天雨水堆积起来,过路的车和家禽都会掉进去,人们想了无数办法,比如:拆墙、种树,然而却没有想到最直接的办法:填坑,那些古怪办法也没有成功。为什么他们不把坑填了呢?我感到非常的不解。
坚强。
坚强是最美的事情。在书里的磨官冯歪嘴子就是一个坚强的人。他不但要养两个孩子,还要承受精神的压力,因为他娶了一个勤劳能干的王姑娘,别人就七嘴八舌的议论王姑娘怎么就嫁给了一个穷磨官。
呼兰河是萧红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地方,是萧红记忆中那一抹五彩的颜色,是萧红记忆中最温暖、幸福的地方。呼兰河让人回味无穷,记忆深刻!
读《呼兰河传》有感450字篇五
2、能力目标:训练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内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2、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质疑、讨论、交流结合点拨。
课前准备:
集课文有关有效信息。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
二、自读感知。
三、作者作品。
1、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朴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四、再读思考。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
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小孩子喜好模仿的天性,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又如:“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在事实面前也只是马马虎虎承认错误;注意力极易分散,“委屈”,一下子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可以从以下语句体会祖父的形象: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
归纳:从以上语句可以看出,祖父在“我”的眼里,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我”非常宽容、慈爱、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
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了童趣,试举例体会。
如:“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五、布置作业。
写一段回忆童年的文字,要注意用儿童的口吻表现生活。
读《呼兰河传》有感450字篇六
阅读使我们变得富有和强大,阅读使人修身养性。让我们去修心养性吧。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品读呼兰河传,仅供参考!
萧红是个心思寂寞的人,可是从她身上我又看到一股极不平凡的魅力。就像她写的《呼兰河传》,有人说它像小说,又有人说它像自传,萧红的文章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令人不明其中的所以然。
《呼兰河传》不像《城南旧事》,虽然同样是写小城里的故事,可《城南旧事》给我的感觉像是一朵含苞怒放的花,紧紧的让人读得轻快自然;但《呼兰河传》不同,它就像一盘颜料,什么赤橙黄绿青蓝紫全都混在一起,令人琢磨不透,可又别有一番韵味!
《呼兰河传》是一片美文,文章中,极有艺术感的文字令人心动不已;《呼兰河传》也是一篇寂寞的小说!当时的萧红,一个人身在沦陷的香港,心中苦闷而寂寞,这种心情,通过文字渗透进了我们心中。
在第二章《小城三月》中,我在不知不觉中,又看到了另一个萧红。小城的三月风景如画。瞧,“三月的原野绿了,像地衣那样绿,透在这里、那里”,好一个“这里、那里”,连一片草地都能写得如此唯美、动人!
再看看第三章《生死场》,哎,如此悲伤、凄凉,令人心痛。
《呼兰河传》是立体的、有寂寞、有美好、有悲伤、有希望。今年秋天,我读了一篇故事,这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语做点缀;没有优美的句子做装饰;有点只是灰白的画面,可是从灰白的画面中,我分明听到了了一曲凄凉的笛声,能让我听到这笛声的恐怕只有这《呼兰河传》了!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在我的生活里的确如此,每一次读这本《呼兰河传》,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假期我去新华书店买书时,碰到一位幼儿园的朋友,向我推荐了肖红写的《呼兰河传》。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文中优美的语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这些语句犹如吸铁石,引得我一页一页往下读,也让我从中增长了不少知识,学习到了许多写作用法,使我在之后的写作之路上受益匪浅。
读了书后,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道理。在读到书中第七章有关“冯歪嘴子”时,他的老婆在生第二个孩子时死去,留下了他和两个很小的孩子相依为命,苦苦生活。我替他感到伤心难过,可冯歪嘴子在肖红笔下,却十分坚强,一点不痛苦,依旧乐观地面对生活。不像有些人面对一点挫折,就动不动“上吊”、“自刎”的,他总是说“日子会好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令我敬佩啊。有一次,我考试考得很差,非常沮丧,觉得自己很没用。回家看到书架上的《呼兰河传》,想起“冯歪嘴子”的故事,他的那句“日子会好的”,心想我只是这次考砸了,不表示我永远不行啊。只要我努力,成绩会上来的。这点挫折,打不倒我,要乐观,要自信。
“阅读使我们变得富有和强大,阅读使人修身养性。”我们只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就一定会从中受益的!
暑假期间,我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一开始,我只是粗略的读了一遍,感觉跟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令我难以想象。慢慢的,我被她的故事吸引着,感动着,愤慨着,我又回过头来仔细的品读起来。
呼兰河让我感到温暖而冷淡:比如这个街中大坑,车夫和马陷了进去,有一种穿长袍短褂的,在那里喝彩,帮助车夫的人,全是平民百姓。生活是需要温暖的,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帮互助的,这样,才会让生活更美好;而我与老祖父这篇文章,讲述着祖孙深情,只有祖父喜欢“我”,祖母不喜欢“我”还用刺扎“我”的手。“我”在祖父的关爱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为“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团圆媳妇。十二岁的她花一般的年纪,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却成了胡家的童养媳,在照“规矩”被婆婆“调教”之后,日渐病倒。他们无视她为什么会病倒?是什么致使她成为了一个“黄瘦的病人”?此时最愚蠢的是病倒了不选择去看医生,而选择了“跳大神”。当众强行脱光了小团圆媳妇的衣服,推到大缸里用热水,是滚烫的热水,往她的头上浇,到最后,头发都烫掉了,还说她是妖怪。含苞待放的花朵就这样凋零了。我们想想看,别说是生病的人,就算是健康的人受这种折磨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呢?更让我气愤的是,她死后,她的家人并没有因此而难过,还觉得花了那么多的钱,亏本了。想想我们同她一样的年纪,享受着父母百般宠爱,无忧无虑如小公主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
《呼兰河传》读完了,这个暑假中,听着萧红讲述着呼兰河的故事,尽管忧郁,但依然美丽动人。
读《呼兰河传》有感450字篇七
有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有人说书是通往成功的一座桥……总而言之,书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即使三天不吃饭,也不能三天不读书。
我认为的好书是能够让人们懂得道理的,是能让人们学到知识的,是一看就能让人沉迷的。如:《骑鹅旅行记》、《狼王梦》、《草房子》、《呼兰河传》……而最让我动心的就是这本《呼兰河传》了。
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作者张乃莹(萧红)在呼兰河城的童年往事、与邻居的趣事等等。
作者用朴素的笔调,真实而动人的向我们讲述了她童年时代东北农村黑暗、落后的社会生活。并且向我们揭示了传统意识对人们的束搏和危害,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
这本书共七大章,前四章写出了呼兰河城的风景和风俗,后三章描写了三个人物,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冯歪嘴子这个人物。他的生活环境十分贫苦,即使他遭受着人们的唾弃和讽刺,他的生活态度也并没有任何改变,他和他的儿子一起努力活着。
他让我知道一个道理,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无论别人怎么骂你、说你都不要去理会,和往常一样生活,才能坚强的活着。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还使我迷恋,如果你们想看一看作者的家乡的风景和习俗,就去买来读一读吧!
读《呼兰河传》有感450字篇八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作《呼兰河传》。这本书讲了呼兰河城的一些有趣的习俗和那里人的生活。在呼兰河...如果觉得不错,就继续查看以下内容吧!
以下是由随笔网小编推荐的《》,欢迎大家阅读交流!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作《呼兰河传》。这本书讲了呼兰河城的一些有趣的习俗和那里人的生活。
在呼兰河城,人们会说到“龙王爷”。这个“龙王爷”应该是那里人的迷信,有点类似于我们说的老天爷。有一位父亲说没有龙王爷,我觉得他是对的。有个小孩给龙王爷戴了个草帽,别人都在议论这个小孩。我觉得没什么,而且还挺好玩的。
呼兰河城经常下雨,下雨后,就会有泥坑。这可不是一般的泥坑,这是“杀手泥坑”。许多动物都死在里面,因为上面有一层硬壳,动物们不知道下面就是陷阱。我觉得如果死的多了的话,硬壳上应该有很多很多洞,这样的话动物们和主人们应该会注意的。
城里有一些卖麻花的,这些人都是挨家挨户地问。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们买了一些麻花,但大小不一,就开始互相抢了。母亲追过去,他们也开始跑,结果母亲摔到了泥坑里。我认为这些孩子太调皮,也有一点自私了。大姐先挑,老小最后,这是常理。而且自己就吃自己挑的,有什么不好?孔融让梨的道理多好啊!可能还有点笨,因为追着追着自己的就容易坏。大的没拿到,小的也没了。
还有一个就是呼兰河的冬天。唯一一个特点就是――――冷。作者也很夸张,再冷不可能冻掉耳朵呀!除非是高原。平常冬天可能鼻子、耳朵都红了,再厉害点也就僵了、裂了。大自然太威风了。
还有一个迷信,就是“跳大神”。有一个大神,也要有一个二神。不好的二神可能会惹怒大神,但大神却会骂病人。这太不合道理了!谁欺负你,你就骂谁,拿无辜的人当出气筒,这可不行。病人被大神骂是不吉利的,看来病人的安危都在二神的手上啊!
这就是呼兰河城。是不是很有趣呢?
牟安怡。
这个周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最开始时,并没有感觉它有多好看。等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越来越觉得它的精彩。
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书中有一处情节最是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真香啊!”萧红则在旁边哈哈大笑。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过得无忧无虑的同时也怀念自己的童年。那真的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日子同时也是我一生的财富。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了时,我的心很纠结,跟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老胡家做媳妇。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拼命的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就这样,一朵还没来得及盛开的鲜花,就此夭折了。小团圆媳妇她没能变得“更听话、更懂事”就去世了,而这一切的一切,难道只是因为她婆婆的残忍、愚昧和无知吗?我隐隐觉得,这也是呼兰河人们生活态度造成的。也许,那里的人们,已经觉着,生不如死,死后,就可以有漂亮的房子、花园、大马、仆人、一年四季不同时期盛开的鲜花……正是这种消极的生活态度,扼杀了小团圆媳妇。
读这本书时,愉悦陪着沉痛,随着小主人公萧红的脚步,我偷窥到旧社会的腐败一角,很庆幸那只是萧红的童年。
呼兰河留给萧红的,正是萧红想要告诉我们的吧,让我们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萧红,民国时期女作家,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经历。这位女作家笔下的《呼兰河传》,使我感触很深。这是一本书,一本不普通的书,它的韵律似一首歌,跌宕起伏,连绵不绝。开始时,它给人以愉快的感受,但,越来越久,你就会发现它是一串凄婉的歌谣。我们先从萧红的生平说起吧。
她出生在一个地主制的家中,她的父亲是位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化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只有祖父疼爱她。她的母亲在她年幼时病故。祖父张维祯是一个很好的老人,她经常和祖父去小园玩。
所以萧红的后期作品《呼兰河传》是以她和祖父的回忆为题材。我记得有这么一段:
我家有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样样都有。蝴蝶有黄蝴蝶、白蝴蝶。这些蝴蝶太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嗡嗡地飞,胖圆圆的和一个小球似的,落到一朵花儿上不动了。
瞧,祖父的园子多热闹啊!
祖父的园子也是自由的。
太阳在园子里特别大。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黄瓜就结一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萧红的这两段话,描写了祖父的园子又大又自由,既有动物,又有植物,是很好的两个章节。
作家,萧红,原名张乃莹。她用自己简短的一生讴歌了现实的残酷与生活的无情与有情。
这几天,我读了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有人说,《呼兰河传》像萧红的一本自传而又不是自传。而茅盾所认为,《呼兰河传》不是一本严格意义的小说,而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些都是别人眼中的《呼兰河传》,真正看完《呼兰河传》后,我则觉得,《呼兰河传》是萧红在为自己儿时的家乡——呼兰河所代言。借萧红手下的笔,描述出了以儿时萧红眼中形形色色的呼兰河。
这不仅仅是萧红自己的一本自传。这是以一个小女童的视角所看到的呼兰河的风土人情。
萧红如林海音一般,用精湛的写法再现了当时呼兰河的情景。将每一个人的性格都真实的反馈在纸上。让我们看着书,就很容易联想到当时小萧红所在的呼兰河,当时小萧红身边的人或事。虽性格不同,但他们纯朴的民风在萧红笔下可是一点也没少的。让人读着读着就会想到自己的童年。
读《呼兰河传》时,我很容易将自己带入其中。看到好笑的地方我会笑起来,看到可怜人是我也会替他伤心。在其中我更少读到了各种风俗,更近地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而在里面读到了曾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原著——《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更是意外之喜。
茅盾曾写到:“《呼兰河传》给我们看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是的,萧红也多次在《呼兰河传》中提到“荒凉”、“寂寞”,但我觉得,萧红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小城生活有寂寞,必有开心,虽单调,但每天都在发生新事情。
我没有茅盾那么有文采,文学。如果实在让我用一句话概括,评价《呼兰河传》的话,我只能说:“这是萧红纯真的孩童回忆。”
这几天,我读了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有人说,《呼兰河传》像萧红的一本自传而又不是自传。而茅盾所认为,《呼兰河传》不是一本严格意义的小说,而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些都是别人眼中的《呼兰河传》,真正看完《呼兰河传》后,我则觉得,《呼兰河传》是萧红在为自己儿时的家乡呼兰河所代言。借萧红手下的笔,描述出了以儿时萧红眼中形形色色的呼兰河。
这不仅仅是萧红自己的一本自传。这是以一个小女童的视角所看到的呼兰河的风土人情。
萧红如林海音一般,用精湛的写法再现了当时呼兰河的情景。将每一个人的性格都真实的反馈在纸上。让我们看着书,就很容易联想到当时小萧红所在的呼兰河,当时小萧红身边的人或事。虽性格不同,但他们纯朴的民风在萧红笔下可是一点也没少的。让人读着读着就会想到自己的童年。
读《呼兰河传》时,我很容易将自己带入其中。看到好笑的地方我会笑起来,看到可怜人是我也会替他伤心。在其中我更少读到了各种风俗,更近地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而在里面读到了曾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原著《火烧云》和《祖父的园子》,更是意外之喜。
茅盾曾写到:“《呼兰河传》给我们看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是的,萧红也多次在《呼兰河传》中提到“荒凉”、“寂寞”,但我觉得,萧红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小城生活有寂寞,必有开心,虽单调,但每天都在发生新事情。
我没有茅盾那么有文采,文学。如果实在让我用一句话概括,评价《呼兰河传》的话,我只能说:“这是萧红纯真的孩童回忆。”
好了,这就是随笔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感谢阅读!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随笔网!
读《呼兰河传》有感450字篇九
呼兰河是北方的一座小城。当它被严寒笼罩时,出行的人们就会窘态百出。卖豆腐的人一不小心,盛豆腐的方木盘就被冻在地上了。卖馒头的老头儿走在街上,时不时就会摔一跤。馒头就从推车上滚了下来,旁边的人就趁机拿走了几个。
小城十字街聚集了呼兰河的精华,虽不繁华却称得上热闹。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
在东二道街上,有一个五六尺深的大泥坑,时不时就要闷死动物。无论谁从这里过,难免要费一些周折。在城里,经常会听到类似“那泥坑又闷死狗了。”之类的话。
虽然那个大泥坑经常给呼兰河的人们制造麻烦,但人们宁愿与它斗智斗勇,也不愿把它填平。人一旦习惯于一种无所谓好坏的状态,就很有可能陷入麻木的泥潭。有时候,我们只有敢于跳出惯有的思维,才会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和意义。
在呼兰河,豆腐是一种特别可口的食物。人们都很欢迎卖豆腐的,小孩子也想开个豆腐坊,因为那样就能自由自在地吃豆腐了。
豆腐不但是人人都想吃的东西,更是呼兰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会有一些意料外的坎坷或磨难,只要我们乐观面对,总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呼兰河的人们就是在这样看似平凡又充满趣味的生活中,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读《呼兰河传》有感450字篇十
学习目标:1.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2.反复诵读有关片段,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3.在质疑中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2.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第一课时课堂学习: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当你们回忆童年的时候,记忆里或许更多的是老师、粉笔、作业和考试,榕树上的知了总在远远的池塘边呼唤着你,蝴蝶只停在上课时的秋千上引诱着你……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童年却与你们截然不同,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萧红笔下的大花园,去感受什么才是童年的天真烂漫。聆听歌曲和老师的讲述,进入课本。2用投影介绍作者萧红,了解她的坎坷经历,做到知人论文。诵读投影内容,并作必要的记录。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带着问题浏览课文,问题设计如下:1.文章回忆了哪些人和物?他们分别有些什么特点?2.作者是用怎样的感情去回忆和描写这些人和物的?3.读完文章唤起了你哪些联想?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1. 人物:“我”和爷爷(特点:“我”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爷爷勤劳、慈爱、通达。)事物:大花园里的蜂子、蝴蝶、蚂蚱花、果、树……(特点:自由而充满活力,充满童趣,洋溢着诗意。)2.作者感情:喜爱、怀念、向往。3.羡慕?向往?讨论、交流三、反复诵读,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引入:大家都还没有忘记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吧!作者把它描绘得如此令人神往,可很多人到了真正的百草园却很失望,觉得事实上百草园没有那么诱人,是鲁迅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同样的,平常的大花园在萧红笔下的也充满生机与活力,请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反复诵读,体会作者语言艺术的独特之处。在老师引导下反复诵读相关片段,揣摩语言特色。例:第27.28节,1.文字充满对自由的向往。2.文字充满生命的活力。3.文字里有儿童对生命的敬畏4.文字里充满着诗意。2教师小结:本文语言清新活泼,充满灵气,很好地体现了天真烂漫的童趣。课后学习:模仿作者的语言特色,描绘一下你儿时生活过的园子或到过的菜地,来表现你的童趣。第二课时课堂学习:一、深入探究分析,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1.请2-3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文字,让同学当评委,看看有没有与作者相似的语言风格。听同学的朗读,并能恰当地评价同学的语言特色。22.引导思考:同学们能把童年生活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你们离开童年并不遥远,可作者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成年,为什么她对这童年生活记忆如此深刻,又这般的怀念呢?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联系鲁迅写《百草园》,思考,交流3交流明确:童年属于每个人的自由天地,童年没有奢望,没有责任,无拘无束,没有成人世界的烦恼,无忧无虑,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操劳奔波,所以往往会怀想童年。萧红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情绪波澜起伏,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故乡又沦丧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因而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童年,成了她精神的最后寄托。明确作者的情感根源。二、质疑问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引导:在那样的年代,作者回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仅仅是为了表示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吗?揣摩一下作者是否有别的用意?你还能从文章中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或疑问吗?把它拿出来,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研读课文,寻找自己独特的发现或疑问。2引导学生在质疑后用讨论和交流的方法解决问题。讨论、交流。组织交流并明确课后学习:1.阅读下面《童年的回忆》,体会成年人对于童年的特殊感情,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2.研读文章,设计5个问题,与同桌交流探讨并互相作解答。附:
童年的回忆走过一条长长的石板路,路的尽头就是我曾经生活的地方。小小的村子里留下了我儿时的梦想,留下了童真的回忆。甜甜的感觉现在还不时的涌上心头。
村子的东南有片草地,绿油油的小草儿茂盛的长在春天的怀抱里。有条小涧流着清澈的水,水里还有鱼儿。这里不仅是放养鸡鸭的好地方,更是我们几个小伙伴玩耍的好地方。我们每天都在这里尽情的嬉闹着,骑老牛,在草地上摔交,或是做着其他的游戏。
到了五,六月的时候,我们便在田里捉泥鳅或是在草地上抓蛤蟆。抓蛤蟆其实是件很有趣的事儿。折根青竹,用线吊条蚯蚓在竹头,悄悄地走到正在草地边鸣叫的蛤蟆的身边,轻轻的在它的后面一点一点的抖着竹子,线头上的蚯蚓就在草上或是地面上一跳一跳的。蛤蟆一看,以为有口福了,一口咬住就不放,任由我们就这样吊着它四处乱跑。不过,对它来说,我们几个还不算坏了。因为,一般我们都不会把它折腾到半死就会放了它的。
到了真正盛夏的时候,蟋蟀儿的叫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我,兔子,皮蛋,二丫头便会提着早就扎好了的笼子,欣然前往了。村的山脚下长满了青草,就在那石头缝隙里,它们欢快的叫着。有点黑色的是将军,有点绿的是豆蟋蟀,还有其他的名字呢,都是我们起的。抓蟋蟀还要有点方法的,听着它们声音的源头来处,屏住呼吸不要大口的喘气。悄悄的猫着腰,找准它在的地方,用手握成空拳,然后一把罩去。这样就可以十拿九稳到手了,要是一下没有抓住它而让它钻进了石头的缝隙里就不好抓了。那样的话,就要折根小树枝从缝隙里去挑它了。一般不久就可以把它挑出来的,要是还没有出来,那只有水浇了。这样它就更呆不住了,等它一跳出来就要赶快扑住。我们最喜欢抓到的就是有点黑色的将军了,因为它比其他的更厉害多了,斗起来的时候赢的次数要更多些。
村北有条小河,水并太深,最深处也只有一人高。水里的小鱼儿到是蛮多的,只是都不很大。下午的时候,我们就经常到这条小河里游泳,捞鱼儿。皮蛋的点子最多了,每次他都会找个水面较狭窄的地方把水堵住,只在中间留出一个碗口大的孔,并用竹篮对准这个孔,让水从竹篮的缝隙间流过。然后,我们几个就到水的上游往下赶鱼。过了一会儿,他就将竹篮提起来,那鱼啊!便在竹篮里面“扑通,扑通”的跳着。望着半篮子小鱼,我们都会心奋得直跳起来。迫不及待把鱼倒出来,在空地上用树条穿鱼串做着烧烤。大口大口吃着自己烧烤的鱼串,那滋味就别提有多美了。
当碧绿的庄稼开始染上金黄色的时候,夏天就已经要悄悄地离开我们了。河水也变得凉了,捞鱼是不可以的事了。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玩“跳蛤蟆”。其实,并不是真的抓个蛤蟆来让它跳的。那是用纸折成蛤蟆的样子,放在地上排成对,然后轻轻的在半蹲着的“蛤蟆”屁股上按一下,要赶快松开手。这样,它就可以跳起来了。如果是折得好,力道用的巧的话,“蛤蟆”就可以跳得老高老高。也许是因为兔子太笨的缘故吧,几乎每次都是她输似的;而大多数是我赢。输了到好了,因为我们早就约定好了,谁的“蛤蟆”跳的最高最远的人就要给输了的人当“蛤蟆”骑。没有办法,只好让让她了。呵呵!不过每次我都不会让她太高兴的,我一装摔到就可以把她摔到地上。然后,我们就欢笑着,打闹着在田间追逐。
秋天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等着第一场雪的到来。
雪,白皑皑的雪,均匀地洒落在村子的每个地方,没有南飞的鸟儿再也无处可藏,更难找得到食物。我们的新游戏就可以开始了。就在院子里一处新扫过的地方撒下些稻谷什么的,一个被木棍支着的大筐斜罩着下面的稻谷,木棍的下端系着一条长长的被拉紧的绳,一直通到我们藏身的地方。树上的鸟儿真傻啊!眼看着我们设制陷阱却偏偏要来自讨苦吃。它们呼啦啦的飞过来,胆大的就进了陷阱里。时机一到,我就使劲一拉绳,“扑”的一声大筐罩下来。我们就忽的一下子将筐围了起来。每次,我们都要大声的猜着筐里有几个鸟儿。皮蛋叫的最大声,叫嚷着有十只;兔子就喜欢说只有一只;更可笑的就是二丫头了,她说一只都没有的时候最多了。等到掀起一看,有时也真的最多只有两三只而已。鸟儿现在成了我们的战利品了,有时候是养着玩;有时候是放了再抓,因为我们知道它的家人还在等着它回家呢。
离开村子已经有好多年了,童年时发生的事好象还在昨天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