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体验非遗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篇一
海州湾是我国八大渔场之一,这里的渔民世世代代以出海捕鱼为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渔民风俗。
海州湾位于江苏省东北部,苏、鲁两省交界处,海洋渔业生产历史久远,《南齐书·州郡志》记载:“郁洲(今海州湾)在海中,周围数百里,岛出白鹿,土有田畴鱼盐之利”。在北起连云港市赣榆县柘汪乡绣针河口,南到灌河口的沿海一带全长170多公里海岸线上,自古形成了无时不有、无事不在、较为稳定的系列传统习俗。贯穿这些风俗的主线,是顺从性强、实用性强、避区忌讳多、吉利彩话多、信仰崇拜多。渔民认为不吉祥的话和事,绝对不说不做。开口讲究“彩字”,如取鱼叫“取彩”,馈赠叫“彩头”,船上作业都唱号子等等。海州湾渔民风俗大致可分为生产习俗、社会习俗、生活习俗和信仰习俗四大分类。海州湾渔民风俗。上古至今,独特的海州湾渔民风俗随着海岸线的东移而东迁,代代传承,传留至今。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部分习俗已呈弱化趋势。分布区域、相关单位或个人:
连云港市境内,海州湾及其周边地区。
崔月明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联系电话:*** 历史渊源:
连云港市地方海洋渔业生产历史久远。沿海一带的古遗址中常发现有网坠。《南齐书·州郡志》记载:“郁洲(今云台山,包括东西连岛)在海中,周围数百里,岛出白鹿,土有田畴鱼盐之利”。有鱼盐之利的当然不只是郁洲山,古海州附近沿海同样也有鱼盐之利。古海州城东二里的网疃村,明末清则尚临海,是常晾晒鱼网的渔村。清代康熙年间后,随着海岸线东移,云台山与大陆连成一片,古海州及云台山周围渔民随海岸线的东移而东迁。如来自云台山西南古凤凰城(今连云港市新浦区南城镇)的九姓渔民:“大姓江杨步,中姓胡顾李,小姓谭皮古”,部分居东连岛,渔民随海岸线的东移而东迁,逐渐使海州湾沿海渔村密布、海州湾170多公里的海岸线有13个渔区,成为全国八大渔场之一。自古形成的渔民风俗也逐代传承了下来。基本内容:
自古形成的、在仍然广泛流传的海州湾渔民风俗,主要有生产俗、社会俗、生活俗和信仰俗。
生产俗:
1、讲究吉利的造船俗。渔民们的生产工具(船等),从制造到使用的全过程,处处讨吉利,时时避晦气,事事讲究平安如意。造船俗称“钉船”,从开工到结束,都十分讲究吉利。开工选双吉日,铺置、上大肋、上金头、冠戴是关键性工序,都要举行庆祝,办酒席招待全体木工。金头上要雕一双“龙眼”,龙眼上涂颜色叫“开光”,龙眼中心要涂一点红色,叫“点眼”,点眼必须用公鸡冠子的血,被取过血的公鸡不能立即杀掉,要放在船后梢喂养,待船出海返回后才能杀掉,与第一网捕的鱼一起敬龙王和天后娘娘。新船油练完毕下水的当天,要做一番大的庆贺叫“冠戴”。船在海上经八九个月的风吹浪打,每年冬季要入埠整修。有的船头“龙眼”褪了色,要待深秋、冬季风大水冷少鱼时,选个吉日或双日请原造船的木匠大师傅重新“开光”涂色。在“点眼”时一般不再用鸡血,而用银珠代替。
2、每年一次的测天俗。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这天,半夜后,渔民就起床观测天气的好坏,卜测一年的天气。
3、驱除邪气的烤网俗。春暖花开、渔民把整修了一个冬天的渔网抬到海边,用谷草烤网驱邪气,称“财财网”,然后放鞭炮。烧香纸,渔民抬着渔网,喊着号子登上渔船,把网盘在仓里,烤渔网的习俗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
4、出海之前的礼俗。出海是渔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出海之前,宰猪一头,带皮烫剥,把整猪供奉于船头,在锣鼓、鞭炮中,升起彩旗。祭祀毕,将猪开膛、剔骨,切为大块,燉成“丰盛肉”,渔民饱餐畅饮。外人遇上船员会餐,不须谦让,自斟自食。日夜有人住在船上压船。船主择“黄道吉日”,在船头设供品、点蜡烛、焚高香、烧黄表,敲锣鼓、鸣鞭炮、行大礼。出海要选取黄道吉日,“八不出,七不归”,并且祖孙不能同船。每年春季第一次出海,无论远近,都要举行一次严肃的“照财神”活动,照船照网,叫照财神路,还要用猪头三牲祭龙王。船主执朱砂为新船点晴、开光,船头披彩,桅悬红旗,抬船人喊着“百事大吉、波静风顺”号子,送船入海。
5、人船出事的“唱童”俗。如果船体在海上受了损伤,尤其是在海上出事死了人,归来后要请“童子”烧猪唱戏(即以杀猪作为祭品),同时要用纸做一小船放入海中任其漂流,意为原出事的船重新成为清洁、吉祥船了。否则,这条船第二年不能出海作业了。
社会俗:
1、特别尊重船老大。船主对船老大特别尊重,必须亲自登门拜请,出海前要办酒席宴请,过年时要写好春联贴到船老大家门上。远海捕鱼,数十条船一同出海,要推选出一位经验丰富、技术高强的老大为总老大,称为“旗民”,旗民所在的船为旗船,桅杆上有特殊旗号,大家都看旗船行事。
2、渔船上讲究多。渔船上的各个部位,都有一定的讲究,不能随便起坐,也不得随处大小便。出海坐在船上时,不许坐在船帮并将脚伸进海里,据说这样会对龙王和海神不敬,要受到报应的。在船上,忌把衣服脱光。换衣服要在八尺舱内,否则,以为天后娘娘见了男子赤身露体会生气,会造成人船灾难。渔民在海上捕鱼期间不许剃头,头发长了必须在出海前或者回岸后剃,渔民忌讳“剃”字。
3、家庭观念薄弱。渔民的家庭观念比较薄弱,亲属移动频繁,无族谱之类文字记载,谱系不清,相传三、四代,世族已不复辩论,渔户只有连家船,而无祖宗祠堂。
4、“半夜带新娘”。渔民一般不与陆上人通婚,常常是“半夜带新娘”,是东夷文化的传承,更是本地特有的一个渔民风俗。
5、海上劳动喊号子。“船是三块板,行动就要喊”,海上劳动时,为了自娱自乐,增加劳动情绪,起篷、起锚、拔缆、点水、抛锚、打桩、张网、拿鱼等,都要喊号子,有摇缆号子,开网号子,打桩号子,拔锚号子,推关号子,起锚号子,拔蓬号子,撑船号子等。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和唱,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风俗。
6、张贴春联有定式。每逢春节,船上也和人家一样张贴春联,一般船头贴“斗方”,上书“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等;斗方两边贴“江河湖海清波浪,通达逍遥远近游”或“日进黄海三千里,风送长江第一舟”之类对联,横联为“一本万利”、“大吉大利”之类。后梢对联为“顺风相送,满载而归”,横联为“一路福星”等。船舵对联为“九曲三湾随风转,五湖四海任舟行”,横联为“一家之主”等。大桅上贴“大将军八面威风”,二桅上贴“二将军起步先行”,三桅上贴“三将军日行千里”等。
生活俗:
1、不说忌讳话。渔民生活中,不说忌讳话。平时忌说“沉、翻、倒”一类字眼。平时忌说“沉、翻、倒”一类字眼。不能说“把鱼翻过来”而应该说“把鱼转过来”或“把鱼划过来”,包好的饺子下锅时,人们不能说“下饺子”而应该说“煮饺子”,通常说“出海”有“出入平安”的意思,渔民通常称之为“扎子”不说“煤”。人们不说“海”字,通常都说:“落水了”因为海里有流。忌说“掉下海”,东西连岛当地人有骂人“掉下海”的口语。
2、武视妇女。旧社会妇女特别武视,不准妇女上船,更不准妇女跨船头、网具、大橹、斧头等。怀孕妇女不许摸渔网,忌从太平锚、太平篮、太平斧上、渔线或从上面走过去。渔船祭船后,出海前,忌未孕妇女从船头绕过或从网具上跨过,如有绕过或跨过的情况发生,渔船要推迟一天或三天出海。
3、吃饭规矩多。在船上忌坐着吃饭,只能蹲着。在船上吃顿鱼,须先把生鱼拿到船头祭龙王海神,而后不去鳞,不破肚,整鱼下锅。最大的鱼头由船老大吃,以示对船老大尊敬。鱼盘放好位置以后不准挪动,每顿鱼不准吃光,留着投在下顿鱼锅内。在船上把粮食说成“官帐”或“米面”。忌说“饼”,称饼为“瓦屋垄子”。向碗里盛饭忌说“盛饭”,要说“装饭”或“起饭”,因“盛”谐音“沉”。忌说“筷子”,称筷子为“篙子”。忌伸筷子搛别人面前的鱼菜,否则叫“过河”,船老大把过河的筷子夺下投入海里,因人随便过河是危险的,必须让筷子做人的替身,才能化险为夷。忌把筷子放在碗口中,否则船要搁浅,横着不动。忌把吃剩的饭菜、鱼骨、涮锅水等倒进大海,要集中在缸里带回陆地倒掉。在船上忌坐着吃饭,只能蹲着。在一个航次中,吃第一顿饭蹲在某处,以后每顿饭都得蹲在此处,忌随便移动位置,否则叫“离了窝”。
4、举止讨吉利。船在海面上航行时,与别的船打招呼或求其帮忙,只准拿物件平举打转或摇晃,忌招手呼叫,也可在第二桅杆上打起信号,对方发现,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向其靠拢,帮助解决困难,如见求助而不往,会受到社会强烈谴责。晾晒家具、鱼筐,只能口朝上,忌翻底朝上。在船上,忌把衣服脱光,换衣服要在八尺舱内。忌在船帮子上解小便;在后梢,忌两人同时解大小便。忌人坐在舱口把腿耷拉下来,腿耷拉下来是死尸的特征。忌趴着睡觉,意味着生意不好而“清等”的光头。
5、逢年过节放海灯。为祈求来年的鱼虾满仓,全家平安,祭奠在海上遭遇不幸的亲人,逢年过节放海灯。
信仰俗:渔船在海上遇到大风大浪大雾天气,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便在船头上烧香许愿。渔船回岸后,渔民便到娘娘庙进香还愿。
1、敬龙王。每年第一次出海,多在清明前后,必须选吉日逢双的日子,逢二、六为最好,逢四(谐音“死”)这一天绝对不能出海。出海日,人们到岸边送行,船老大带领全体船员捧着猪头,在鞭炮锣鼓声中祭船敬龙王,通常是用椭圆形木桶装着猪头,猪嘴里衔着猪尾巴,先到龙王庙烧香磕头,然后把猪头摆在船头,向船头烧香磕头。祭船后,全体船员一起吃猪头,猪尾巴一定要给船老二吃,因猪尾巴象征测验水深的点水杆,或说是邀鱼鞭子。在祭船后,由船老大点燃用花皮(桦树皮)与芦苇系成的火把,俗称“财神把子”,将渔具、食物照一遍,边照边说喜话,照完后将火把抛入海中,将火把有火的一头朝上,燃烧着漂向远方的最为吉利。传说农历六月则三是龙王生日,当天渔船都要回岸休息,即使在远海作业回不来的,也要就地休息,不进行捕鱼作业,意为让龙王安安静静地过寿,如取鱼会引起龙王发怒,造成人船危险。
2、敬天后娘娘。出海的船供有娘娘龛,龛前放香炉和指南针,用烧香计时,用指南针定方向。在海上遇有风险,要烧香磕头,祈祷娘娘保佑,渔民把娘娘作为保护神,称之为“圣母”。
3、敬“大老爷”。渔民称鲨鱼和鲸鱼为“大老爷”当成神。船在海上如遇鲨鱼或鲸鱼,轻则网破,重则船翻人亡。凡遇“大老爷”时,百步之前均有各种鱼儿跃出水面,这时船上要烧香、磕头、祷告,祈求“保佑小民平安”。
4、拜石干大、石干妈渔船在海上遇到大风大浪大雾天气,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便在船头上烧香许愿。渔船回岸后,渔民便到石干大、石干妈进香还愿,送去小船,纸灯待,感谢救命之恩。如果没有送灯,渔船平安脱离险境,则到龙王庙烧香还愿,感谢龙王爷的恩典。相关实物、器具:
船,公鸡,银珠,渔网,猪,锣鼓、鞭炮、彩旗,旗号,蜡烛、高香、黄表,花皮,椭圆形木桶,香炉,纸灯,娘娘龛,春节对联等 代表性作品:
1、《海州民俗志》刘兆元著,1991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卷廿三“渔业”记述海州湾渔民风俗。
2、《海州风俗史话》孙绪文主编,1996黄山书社出版,“渔民习俗”部分记述海州湾渔民风俗。
3、《中国民俗大系·江苏民俗》2003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二章第三节“渔业”条中“海洋渔业”为刘兆元同志撰,记述海州湾沿岸渔民风俗。
4、《西连岛渔民风俗》刘兆元、崔月明著,2006年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5、《古朐流风》2005.3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渔家风俗”部分记述海州湾渔民风俗。
体验非遗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篇二
推动“非遗”保护,建设文化强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脉,是民族文化中核心、本质的东西。保护非遗发展,对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起步晚,发展快,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存在问题:
一是群众保护意识淡薄。广大群众对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少数地方、部门和个人将保护文物视为现代化、城市化的阻碍,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了文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远功能,当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出现矛盾时,多以牺牲文物为代价。二是缺乏专业保护人才。一些地方非遗保护组织机构不健全,长效保护机制和保护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不符合保护工作“综合性、多部门协作性、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的要求。缺少挖掘、整理、研究的专业人才队伍,乡、镇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日常普查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帮忙。
三是保护经费难以保障。一些地区未将非遗产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也没有设立普查、发掘、整理、征集、抢救、补助、展演、宣传、培训等专项资金。临时申请的工作经费,常常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缺少正常办公经费和技术装备。许多失去市场支撑而又缺乏开发利用潜力的传统绝技,缺少持续的保护经费
投入。
四是民间艺术后继乏人。民间老艺人大多年事已高日渐凋零,而由于许多传统技艺难度高、强度大、耗时多、收入低和现代化信息的冲击,年轻人大多不愿入门学艺,不少民间艺术大师面临无弟子或弟子太少的尴尬境地,造成新老交替出现断层,艺术传承青黄不接。
基层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和执行力度。建立文物保护规章体系,解决文物法律法规原则性和滞后性上的不足,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形成文物保护合力。严格文物行政许可,加大文物执法力度,杜绝利用文物违法现象。在群众中广泛宣传文化遗产法律法规,让群众了解并遵守文化遗产法律法规。
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财政投入为主,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解决好经费保障难题,通过引导,调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性,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进行资助,确保所需的工作经费、保护经费、专项经费、装备器材能及时、足额到位,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常进行。
三是强化保护队伍建设。要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分级负责,层层落实,使非遗保护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加强对保护队伍人员的业务培训,建成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从业人员,落实保护工作。
四是完善传承人保护机制。加大对民间艺人带徒传艺的扶持
力度,实行财政补贴,激发年轻人的学习热情,培养一批新型的民间艺术传承者;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训班和课程,培养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设立专业民俗艺术学校,聘请优秀民间艺人,专业化培养传承人才。
五是合理利用非遗资源。将非遗的发掘利用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基层文化生活。建立非遗专题博物馆,集中保护、展示和传播非遗资源,充分发挥对青少年和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作用。推动非遗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结合,挖掘有代表性元素,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形成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体验非遗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篇三
感受语言的魅力 享受阅读的乐趣
摘要:要真正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并非易事,但要有学习语言的意识。学习语言是分阶段的,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语言的侧重点就不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谈到语文教学,我们应该更关心共同的问题。这个共同的问题很简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一些特级教师的课中,讲座上,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于学习语言的重视,而他们阅读课的魅力也正是由于重视了学习语言,才显得那么平实、朴素,普通得就好象在聊天,让人感觉非常舒服,进而产生“阅读课就应该如此上”的想法。要真正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并非易事,但要有学习语言的意识。学习语言是分阶段的,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语言的侧重点就不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比如说低年级学生处在学习语言初始阶段,好多东西都是要靠老师手把手地教。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享受阅读的乐趣,就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方法。有位老师在教《这儿真好》时,通过图片、自身的话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调动学生的情感,然后,一些重点词句就在一次次的对话中突显出来。老师这时就在投影上标出重点词和停顿号,学生自然读得非常出色。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实实在在。低年级学生有时空有感情而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也就是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那就需要老师一点一点地点拔、引导。而高年级更应在理性的思考中培养语感。由于长期担任中年级的教学工作,所以我更多地关注了这个阶段学生对语言的学习。
以下就是我在平时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教师要对文本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因素
在执教《井》这篇课文前,我把它读了几遍,一点感觉都没有。我很着急,于是就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尽量挖掘文中的语言因素。正在我一筹莫展之际,发现文中第三段开头有一句:井水很甜很甜。有问题!要说井水有一点甜,还可尽信,但它是“很甜很甜”,到底有多甜?很显然,作者加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抓住这
个突破口,顺利地完成了这一片段的教学。
我们是成年人,心智、经验和知识都有一定的积累,对于文章的感悟要快得多,也能基本到位,但不要太自信,因为你的理解很可能只浮于表面,根本就没有进入作者的内心,没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当你真正对文本产生感情时,才可以把它介绍给你可爱的学生。当然,要把这种感情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入情入境,就需要老师把握住文本的性质,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语言因素,找出牵动学生情感的线头。
二、上语文课有如画国画,不断地着色之后会露出最绚丽的图画
我曾三读《红楼梦》,每次读完后都会有新的感受,而且感觉一次比一次棒。“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我是这么理解的:对于一篇文章,你读的次数多了,你就会越来越接近它迷人的面纱。在语文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个自己上“家常课”的模式:初读课文——接触它;精读课文——牵动情感;带着这种情感重读课文——回归感悟,体验语言的精妙!
三、教师的语言在课堂上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有这样一种现象:一位上课时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经常妙语连珠的老师所教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词汇丰富、富有灵性;而上课时课堂语言单调的老师所教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语言干瘪、乏味之极。
教师的语言精彩,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还能让他们油然而生:老师真厉害,知识真渊博的印象,从而产生崇拜之情,进而更喜欢老师,更喜欢老师教的学科,形成良性循环。
四、善于提出富有价值的问题
在适当的时机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联系文本所给予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思维和想象,你的课堂将会不断有创新之花绽放。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有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给予你的灵感,提出一些富有价值的问题。在一些优秀老师的课堂上,我发现就是由于老师善于抓住课堂中的契机,适时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使得课堂充满智慧、灵性和真情。两位老师的教学案例
例一: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段,说说聂将军是如何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
生:(质疑)我觉得聂将军看到孩子两眼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应该想到些什么? 师:(先是一怔,既而微笑)对,聂将军这样一位富有仁爱之心的军人,当他发现孩子眼中流露出惊恐的神色时,他的心灵一定深受震颤。此时,他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心里又会想到什么?请再阅读课文2、3段,联系聂将军的为人写段话。
例二:
师:读读课文五、六自然段,我想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读后纷纷举手)
师:先别忙着举手,再轻声读一读,哪些词语震动了你,哪些句子让你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圈一圈,画一画,再在书旁把你的读书心得写下来。
在以上的两则教学案例中,教师都善于为学生设立一个积极阅读的心理空间,让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安全、愉悦的和谐环境中,里面还暗含着巧妙的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个个敢于发表自己 独特的见解,另人耳目一新。
五、学生的课堂语言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知识 储备有多有少,所以向同学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学生斗志。在课堂上,每当有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或精彩的语句,我就会让同学们把它记下来,这样,不但发言的同学有成就感,记的同学也非常乐意。
六、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地融合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卧薪尝胆》的教学片断:
师:后来有人为卧薪尝胆这种精神写了一幅对子: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师:下联懂吗?如果不懂,老师有个建议。我建议同学们课后把《破釜沉舟》的故事读一读,希望同学们接受我的建议。
刚才我的话中有个词说了三次,是哪个?
生:是建议。
师:建议倒过来念就是意见。建议的议是言字旁,要说出来;而意见的意是心字底,要放在心里。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我希望同学们能给我多提建议。如果有意见就放在心里,不要说出来。
(生自由表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文学来源于生活,要善于联系生活,把课文中的语言和我们生活中的口头语结合起来学习,会让人感觉很亲切。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回答从学生口中流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有一位前辈曾对我说:“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要紧盯着结果如何,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在研究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思索过,失败过,彷惶过,欣喜过……虽然成效并不立竿见影,但我还是会继续朝着“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的方向走下去!
体验非遗文化 感受非遗魅力篇四
感受乐趣 分享乐趣
----------六年级语文下期“乐趣”主题单元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自身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乐趣”,能够发现乐趣,与他人分享乐趣。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3、培养高雅的乐趣、高尚的情操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一、主题导语:
热爱生活的人,就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你愿意与大家分享乐趣吗?今天,我们来进行“感受乐趣,分享乐趣”的综合活动。
二、理解乐趣:
1、回想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乐趣都体现在哪儿?请结合课文谈谈。
(有喜又忧,又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古诗中,诗人的乐趣在劳动中。《山中杂记》,冰心的乐趣在与动物的关爱与平等交流中。
2、其实,乐趣就在我们身边,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人一事,一物一景,只要仔细观察,细细品味,内在的乐趣就会被我们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乐趣呢?(出示课件:理解乐趣)
3、乐趣都体现在那些方面呢?你认为还体现在那些方面?(生补充)
4、怎么才能感受到这些乐趣呢?
(老舍爱养花,因为他人热爱生活;冰心爱和动物交流,因为她有一颗博爱的心;爸爸喜爱爬树,因为他热爱大自然。)
过渡:真正的乐趣,往往要和“爱”的情感融为一体,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才会在平凡的、普通的事物中发现和感受到常人所忽视的乐趣,这种乐趣也使生活充满情趣,满地阳光,同时,这种乐趣也会影响身边的人,使周围的环境也变得清晰起来。
三、感受乐趣:
1、那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哪些事充满着乐趣呢?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乐趣。出示课件。(感受乐趣)
2、这些乐趣体现在哪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你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都喜欢做什么事呢?请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从中选取最具有乐趣的事,用简单的词把你们的乐趣写在黑板上,与大家共享。注意乐趣相同的不要重复写。
生板书:
过渡:从大家的乐趣中,可以感受到你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四、表达乐趣:
1、如果把你的乐趣表达出来,与大家一起共享,该用什么方式方法来表达呢?(出示课件:表达乐趣)
2、表达方式可以是说明书、可以是解说词、可以是一篇记叙文。写法提示:
解说词:
风土人情、传说故事、地形地貌等 说明书:
结构、用途、目的 等
记叙文:
既要记叙事情的过程,又要记叙事情的乐趣。
事情的过程要具体生动,详略得当;要有真情实感。
3、根据老师的提示和你的实际,请将你要写的内容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示出来。(展示)
4、按照不同习作类型写法的提示,想想你准备写哪些具体内容?然后列出简单的提纲。过渡:有了基本的方法,有了简单的提纲,我想一篇好作文很快就会从你们的手中诞生。请你们回到教室,利用3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习作,我和老师们静待你们的佳作问世。
五、独立习作。1、30分钟;
2、独立完成;
3、努力运用学到的词句和方法。
教学反思
张爱梅 即兴开了两组开头结尾,是让学生明白,对自己喜爱的事物一定要把这种强烈的感受抒发出来,尽可能打动读者,产生共鸣,尽管要求过高,但要让每一个同学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尝试着去写,相信会有奇迹发生。
围绕“兴趣”写一篇作文,采用开门见山、“先情夺人”的开头方式,使学生有一种创作的新奇感;中间的叙事也做到了选材于生活,真实生动感人,在叙事中表现这个兴趣所带来的启示或感悟;结尾采用抒情式结尾,亦显得感情浓烈,得以升华。在学生已充分理解作文目的的基础上,学生们开始写下刚才说的话,写得认真快速。
通过这样一堂课,作文的火花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点亮,就连平时写作文最差的学生也写出了200字左右。是可以写好的,只要是触动了学生的感情神经,选材得当,命题新颖,相信作文自然会绽放其独有的光芒,也会让差生自主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厌写为乐写,变白话为含蓄,变浅层为深刻,使学生在琢磨中悟道,在坚持中获得乐趣。
这堂课我认识到
1、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差生说话写作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活动起来,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畅所欲言。
2、找准切入点,让学生找到生活与写作的桥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即使再差的学生,他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这些“亮点”,从而有效点燃写作兴趣之火。特别是学生所表达的有关活动的感受,言语自然有味,确实体现了学生的个性。
3、实践“跳摘”理论,化解作文难度,使学生稍微一跳便能摘到“果子”。课堂上与学生聊天说话,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紧张恐惧心理,让他们轻松进入写作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知识积累,使作文有话可说。从学生拟写的作文题目来分析,远远超出平时的水平,若不是采用这种方式,很难让这些学生有这种水平发挥。
但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学生自主探究,如条件允许,可在学生叙说的同时,播放有关nba篮球赛、世界杯足球赛的画面,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更有利于激发差生的写作热情。另外由于学生基础水平的局限,写作思维仍旧单一,未能进行较好的想象联想,在文本中呈现的语句表达仍旧直露,不含蓄,未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使作文朝自然、生活、哲理的方向迈进,真正做到“让写作快乐起来”!
作文课评课稿
张爱梅
作文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作文题材。把写作内容生活化,具体化。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前导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韩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这次自由写作的重、难点是“怎么样才能抓住场景特点”,整节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教学过程的着力点放在了这一重、难的突破上,这次作文导写之所以能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
总之,这节课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的好课,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