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结题论文格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结题论文篇一
毕业设计(论文)结题验收
题目:
一、完成日期:
二、完成质量:
三、存在问题:
四、结论: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结题论文格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结题论文篇二
第五讲 怎样撰写结题论文
探究型课程的实施,目前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课题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对前一时期的探究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撰写结题论文。通过小论文的撰写,可以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科研意识,认识怎样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基本的思维方法,激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主动性,使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因此,写好结题论文也是探究性课程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同学们都是第一次参与探究性课题。并不清楚怎样去结题。从已经完成的小论文来看,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如有的不够规范,缺少开头的交待,造成结构的缺陷,不象结题报告;有的罗列了一大堆材料,把论文写成一个材料仓库,缺少分析,或者分析的不到位,不充分,没有说服力;有的材料使用不当,不能说明问题;有的论点转移,出现答非所问的跑题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讲一下,怎样写好结题论文。
一、结题论文的形式和特性
结题论文是探究成果的总结记录,按照内容需要和表达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报告形式比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另一类是论文形式。这两类文章各有特点,但都是研究结果的记录。常通称论文。
好的探究论文必须具备:(1)科学性。要以客观实际出发,通过实验、调查、研究,从中找出符合事实的结论,正确地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论文的论点要正确,材料要可靠,对探究结果的认识要实事求是,推论要符合逻辑,要经得起他人的检验和论证。(2)可读性。是指论文的文字通顺,概念准确,通俗易懂,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且具有生动活泼的文风。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不仅要正确无误,也要讲究语言表达艺术,达到科学和文学的完美结合。
(3)独创性。是指论文的观点有新意、深刻,不是简单地重复和模仿他人。撰写论文就是要追求新的发现。比如对某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和说法提出质疑,打破某种传统的观点,或者把研究中产生的各种现象、问题提出来,进行综合比较后,进一步指出探究的方向或作出新的预测。凡此种种的深刻独到见解都可称为有独创性。
二、结题论文的结构和写法
论文一般由序言(导言、前言、引言)、正文(本论)、结论这三个主要部分及题目、参考资料等次要部分组成。每个部分之间要隔行分段列出。必要时还可列出大小标题,加以显示。每一部分的写法和要求如下:
(二)序言
序言也叫导言或前言。是论文最前面的话,是文章的开场白。序言应写些什么与其在整个研究报告中的作用有关。序言实际上是全文的总纲。就一般情况而言,好的题目再加上好的序言,几乎就可以使人对论文的整体有一概括的了解。就人们的阅读习惯而言,不可能一下将正篇浏览后再作判断。一般是先进行题目选择,然后再看开头,也就是序言部分,感到有需要、有兴趣,就读下去,否则就此作罢。可是序言的写作是十分重要的。
序言部分一般要写清三方面的内容:①讲明课题提出的依据,即你怎么会提出探究这一课题的。②指出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即阐述这一课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③提出该项
研究所要解决(论证)的问题以及你所采用的方法。
总之,序言部分要紧紧扣住课题题目。用简要的文字把课题的含义、课题背景和研究目的十分明确地表述出来,起到点题的作用。
(2)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在论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部分是要展开课题,阐述探究的成果或观点的。要求论据(材料)要充足、可靠,论证要严谨。逻辑性强。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或正面立论,或批驳不同看法而肯定自己的观点,或针对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解难释疑。也就是对你的思想、观点、见解在这一部分进行详尽的阐述和严密地论证。
由于同学们是初次写课题论文,特别要注意避免以下毛病:①现象罗列。有时有了论点、结论后,以为就是举例证明,满足于罗列一些材料加以证明论点,验证结果,把所有的材料一古脑儿全塞进论文中,把论文写成一个材料仓库。由于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论点和结论就不能得到深刻的论证,文章也就必然缺乏逻辑的说服力。使人看了摸不着头脑,也不容易看下去。产生现象罗列的原因就在于作者缺乏对材料的分析能力。②“空洞无物”。这是与“现象罗列”相反的一种毛病。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观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我们把这种毛病称之为“空洞无物”,即只有观点,没有材料。文章只讲应当怎样,不讲为什么这样;只讲其然,不讲其所以然;又有判断、结论,不交待论据和论证过程。这种论文也是没有说服力的。③论点转移。一篇论文从开头到结尾必须由一个中心论点来统帅。在不同的层次和侧面上要求始终紧扣论点。目标始终不变,方寸丝毫不乱。在论证展开过程中,不管材料多么纷繁复杂,不管有多少层次的纠结。都必须在中心论点所规定的那条思路的统驭之下。论点转移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一开始论点就不明晰,在展开的过程中,被相近的论点所取代;有时,总的来说论点还是统一的,但在局部离开了论点,扯到论点之外去了。这常常是局部地方引用的材料不当,不能概括出的属于论点的观点。而作者对这个材料舍不得割爱,结果思路被材料牵走了。
要写好正文部分。首先要紧紧扣住开题报告的研究目标。以此标尺去衡量材料,去提炼观点。对材料的占有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自由驾驭的能力。要围绕论证中心论点的需要。对例证进行认真分析,精心择选出来。把那些能充分说明问题、证明论点、结论的典型材料选出来写进去。文字表述上要简单、明了、通顺、流畅,既要明白如话,又要把探究效果准确地表达出来。措词要认真推敲、注意分寸、恰到好处,不要夸大,不要缩小。
(3)结论
在结题论文的写作中,分析,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作出结论,就是要解决问题。结论要说明,你的调查,你的实验,你的论证是否成功,是否达到目的,解决、论证了什么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等。结论可以说是整个探究过程的结晶,是对探究成果的最终总结、概括。结论的内容与序言相关,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论。在序言中提出的论点不过是一个抽象的判断,通过正文部分的论述就丰富多了。结论就是在对正文分析、论证基础上的综合,概括而提出的基本点。写结论部分要注意与文章的开头相照应。
(4)参考资料
在结题论文的最后要有一个部分,专门列出“参考资料”。搞课题研究,出于论证的需要,常常需要参考一些文献、专著、资料或引用他人著作,论文中的观点、材料、数据和研究成果等,这是正常的。但应当在自己的论文中标志出来,以表示对别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论文的可信度,反映研究水平,并给别人一些启发。一般做法是:引文如果引用的是别人的原意,只加冒号不加引号;如果引用别人的原话,就要加引号。引文可按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标明数码,然后在全文结尾“参考资料”栏依次列出出处(书、题目、作者姓名、出版单位、刊名和日期人
三、结题论文的写作步骤
论文的写作一般分成(1)编写提纲;(2)起草初稿;(3)修改定稿这样三个步骤:(4)编写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结构,就象建造高楼大厦,工程师要先设计好蓝图,撰写结题论文也必须先筹划好文章的结构。只有具备了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编写提纲实质上是一个如何认识和反映探究结果的问题,这是进人写作阶段之前的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提纲编写的过程,就是对全文进行构思,布局谋篇的过程。应根据课题的目的,根据论点、论据和选择的论证方法对全文的内容作统盘安排,对结构作统一的布局,规划出论文的轮廓,显示出文章的条理、层次。
(2)起草初稿。
提纲拟定后,论文的整个内容已经成竹在胸在可起草初稿了。一旦动笔,就应按照提纲一口气写下去。暂且别去修饰。切忌“一句一勾抹,十步九回头”。但要注意一点,即论文的语言属科研语体。论文的叙述说明,不在于叙述过程,说明现象。而在于从过程中显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轨迹,揭示其本质特点;其论证在于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以显示其对规律的认识。因此,在引用事实,说明现象,介绍实验时,要学会运用科学术语和规范化的表意准确的语句。
(3)修改定稿。
鲁迅先生说:写作时不要十步九回头,写完后不要一去不回头。论文写完不能算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修改。修改时要通读全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推敲。
内容方面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①引用材料是否得当,有说服力。②对材料的分析的否充分。③数据、图表是否正确可靠;④论证手段是否正确,推论是否准确、严密;⑤结果是否表述清楚;③结论是否可靠.表现形式方面要考虑:结构是否完整,布局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晰,段落之间是否自然连贯,用词、用语是否准确、生动、简洁、规范,标点是否正确等。总之,要字斟句酌,精心修改,不忽略任何一个差误,才会有助于提高论文的质量。
结题论文格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结题论文篇三
建筑物理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一 题目:
建筑物理理论部分:
题目一:结合建筑物理知识,综合分析如何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案例分析)题目二: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理可考虑的内容?
题目三:结合图书馆课程设计,重点解决建筑物理中哪些问题? 题目四:以某一专题内容为核心,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建筑物理问题?
(节能、通风、遮阳等)。
建筑物理实验部分:
题目一:结合计算机参数化设计,对图书馆物理环境进行设计分析;(热环境、光环境数值分析)
题目二:结合相应建筑物理实验,对建筑物理设计提供方案。(热环境、光环境测试分析)
二 具体要求:
1.总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图文并茂(必要分析图);
2.格式要求与论文格式一致(中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
三 时间要求:
本学期第15周周五下午17:00前!!
结题论文格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结题论文篇四
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霍蓉光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但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高技能人才在数量上和质量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究其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
本文首先探讨新的经济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厘清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其次,研究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作为构建我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参考;再次,探讨我省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特点,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总结成功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最后,探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根据市场导向、行业需求构建我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准确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内涵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标准、人才培养的模式与途径等方面。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内涵与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有较高的面向一线工作的专业技能,二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三是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支配下,为实现人才发展预期目标而制定的可操作方式和手段,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受教育者设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而采取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途径和运行管理等构成要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又存在高职教育类型的个性。具体来说,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专业设置的社会适应性。
2、培养目标的行业、职业定向性。
3、课程设置与将来所从事工作的匹配性。
4、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国外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早,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先进理论,积累了成功经验。研究国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借鉴他们的成败得失,有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一)、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
“双元制”中的双元分别指企业与学校,“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的一种模式。”[1]德国的高职学院主要负责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则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国内高技能人才培养主要以高职学院教育为主不同,德国的双元制更强调企业的作用,学生在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占有较大比重,通常达到或超过二分之一。企业的培训内容接近职业实际,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培训职业技能标准进行。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快顶岗工作,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以国家资格框架体系为依托的澳大利亚tafe 模式
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它由澳大利亚政府开设的tafe学院负责实施教育与培训。”[2]它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突出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为各行业不同岗位培养具有高文化、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支持tafe模式运作的基础是国家资格框架体系,它统一了行业和教育培训领域的资格标准,是对个人已经达到的学习目标,或已具备相关行业、专业和社会所需要的能力的一种认定。在这个框架体系之下,澳大利亚又陆续开发了一系列的国家培训包。从能力的认定、统一的评估标准到资格证书的颁发,培训包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规范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具体实施的每个步骤。并以国家培训包为基础设计了tafe的主要课程。
(三)、注重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加拿大cbe模式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并以此为基础,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可以说,cbe模式突破了以往由学科体系来确定各门课程,然后根据学科要求制定教学大纲的做法,它将职业目标分析图表制定模块式教学大纲,再按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要求设计学习包。“突出能力,而不是突出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强调对学生自我实践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3]学生可自定学习计划,并在教师指导下,对学习包进行取舍组合,自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并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测。这种模式既使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切合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国外先进经验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引导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首先,政府要逐步完善职业资格和技能认定制度,严格规范从标准的制定、技能培训到考核方式与证书颁发等一系列环节。同时,做好调研与统计工作,及时掌握各地区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制定相关政策,在宏观上引导各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机构健康发展。其次,政府要引导企业共同关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业赞助学校的职业教育,鼓励学院和企业共同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这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要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政府要起到企业与学校间的沟通与桥梁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最后,政府还应该逐步加强对高职教育的投入,通过制定法律、政策、直接的财政拨款等形式,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二)、企业应该关注高职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能否胜任企业岗位需求是衡量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企业应该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并发挥更大作用。首先,企业应该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来,由企业专家和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共同组成指导小组,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进行调研,以就业为导向,帮助高职院校确定定合适的专业及必要的课程。其次,企业应该参与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共建学生实训基地。最后,企业还要参与高技能人才的考核与评价。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助于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办学场所设施落后、“双师型”教师缺、缺少稳定的实训基地等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高职院校则为企业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通过和企业共建实验室、研究室,推动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双方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三)、高职院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首先要树立素质与技能并重的人才培养目标。技能是生存本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专业设置应以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课程设置要以行业需求为核心,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相联系。再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在产学结合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通过学生校内实训与顶岗实习,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最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落实教师到企业一线工作的制度。在教学方法上,借鉴国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单纯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利用实习实训基地、虚拟实验室、网络教室,让学生随时自学、自练,同时开展研究与实践。
三、河北省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特点——以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为例进行研究 在这一部分我们以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为例,通过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访谈调研等形式研究河北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总结特点,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发现学院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许多教师教育思想观念陈旧,对高职教育的特色认识不够,教学目的性不强,动力不足。二是专业设置缺乏适应性,没有和当地经济很好结合。三是课堂教学讲的多,练得少,理论多于实践。四是双师型人才缺乏。五是校企合作较少。针对以上五大问题,学院上下积极思考,认真对待,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首先转变思想,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这就涉及到高职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这些人才的问题,也涉及到高职院校与中职及普通大专院校的区别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学院领导带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及国家教委下发的相关文件,并且以系部为单位定期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让教师们认识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有它自身的特色,它培养的既不是学术型人才也不是工程型人才,而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了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多次聘请全国著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教授来本校搞讲座,并对学院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进行培训与测评,从而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活动。除此之外,学院领导带领骨干教师北上陕西南下四川,实地考察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全国示范高职院校,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总结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馈相结合的模式,提高了全院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更新了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二)专业设置注重市场需求,服务当地经济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职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和适应社会需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必须进行市场调研、研究当地经济,关注市场需求。将“人才培养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 [4],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于一体。
由于学院地处石家庄正定新区,随着石家庄市政府规划正定新区战略,正定新区的商圈正在崛起,未来正定将以物流经济为龙头,加快第三产业提速升级。面对这一形势,该院开展积极调研,邀请石家庄市规划设计院专家讲石家庄及正定新区未来的规划,并由领导带队到石家庄润华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和企业行业专家一道商谈学院物流专业的设置问题。另外,鉴于正定会展活动的频繁及带动的会展经济的发展,学院的会展专业也在筹备当中。石家庄地区拥有全国两大通信领域的权威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第五十四研究所),而目前石家庄地区的通讯人才依然缺乏,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科工院专门设立了专业研发团队,聘请第十三研究所和第五十四研究所的专家全程参与,经过对通信行业充分的市场分析,研发出了合理的专业设置。经实践证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企业满意度高。
(三)推行双证书和顶岗实习制度,加强职业能力训练
所谓双证书制度,是指高职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外,还必须获得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目前,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许多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方面的重要筹码。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双证书体现了能力与素质,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学院十分重视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信息工程和机电工程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并把各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入整个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在学完相应课程的同时就具备了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理论水平和能力。2010年,学院共有331名学生分别报名参加计算机装调员和电子设备装接工两个工种的鉴定,通过率为100%。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应用电子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了99%,学院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度河北省电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称号。学院还积极推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见习制度,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每个系部都有自己顶岗实习单位,并让学生顶岗实习成为学习的关键环节,如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到石家庄无线电四厂实习,信息工程系学生到中国通讯建设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华为培训部见习,饭店管理专业学生到西美商务酒店顶岗实习等让学生熟悉了企业文化与岗位要求,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中心的教育,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为此,学院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教师进行相关职业资格鉴定。并建立了高职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锻炼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对口学习。实施该政策以来,学院90%以上的专职教师都考取了所教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已经有几十位老师先后到天津绿色时代大酒店、廊坊富士康、石家庄润华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安平丝网外贸企业等企业一线工作,学习企业行业最新的管理经验与技能技术,以给学生更多有效的实践指导。学院还广开门路,吸引企业行业的专家能手来学院任课,方式灵活多样,或担任兼职教师或担任实践课老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教师人才队伍中的比例不断扩大。
(五)、推行订单式培养,深化校企合作
订单式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这种模式中,企业直接介入学校教学计划设置,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建设等的过程与环节,并在师资、技术、设备、信息等方面展开合作与交流。[5]它能很好地调动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积极性,协调企业用人、学校办学与学生就业三方的关系,实现三方的共赢,共同发展。在短期培训方面,学院与石家庄开发区通达模具制作加工厂、博深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达成人才订单式培养协议,经学院产学结合培训的数控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强,进步很快,得到企业好评。在深层合作方面,学院与河北网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专业共建协议,开展联合办学,共同开发移动通讯工程专业。特别是2009年以来,学院在校企合作与专业建设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先后与西美商务酒店、国豪大酒店、石家庄润华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天鹅国旅等多所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共同办学的关系。
尽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院进行了许多努力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面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支持高职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还不够完善;高职院校受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等,以及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比较薄弱,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面,我们只关注到前两者。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发挥主导与监督作用,有赖于企业更积极地参与到高职院校的发展中来,有赖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使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四、河北省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方面,高职教育要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同时又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造就人才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技能学习理论为高技能人才获得技能也提供了理论支撑。这些理论为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途径和运行管理等构成要素,下面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谈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人才培养目标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技能型专门人才使它有别于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也有别于一般技能型人才。高端人才从层次结构上属于“高级”,它有别于中级和初级。
2、改革专业设置办法,发挥地方及行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中的调控与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重点,合理确定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3、树立新型课程观: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既要培养面向实际的、适应具体职业的、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也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4、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5、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逐步完善学校、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6、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聘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7、积极推动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专业、课程设置与劳动就业、市场需求结合更为紧密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特殊性,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面向产业,贴近市场。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调整和设置专业时,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本地区现有岗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然后再决定专业的取向和专业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主要的途径,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前,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率较低的院校不能被评为良好和优秀。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上必须形成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征与市场需求相融合的教育课程体系。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推行的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双证书制度,加强了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将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统一起来,有助于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
2、教学模式和学习制度将更为灵活
经济全球化、信息与通讯革命以及快速的社会变化是新世纪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技术的变化使新旧职业岗位交替加速,劳动力流动频率增加,市场需求瞬息万变,这些都需要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模式更加灵活,更富有弹性。在高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方法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目前已出现了多种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如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职业功能为模块,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参与性——反馈式技能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各有所长,都非常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还有很多高职院校借鉴国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一味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时间,利用实习实训基地、虚拟实验室、网络教室,让学生随时自学、自练,同时开展研究与实践。学校积极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或“双专业”以及系列实用课程等,在各专业中推行弹性学制和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些举措,打破了过去沉闷枯燥的学习氛围,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活力,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之外又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为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变化做好准备。
3、政府和企业将发挥更大作用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助于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办学场所设施落后,“双师型”教师缺乏,缺少稳定的实训基地等问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学习机会,使学生熟悉了企业生产、管理的具体运行,提高了综合知识应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高职院校则为企业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持,通过和企业共建实验室、研究室,推动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以达到双赢。
当前,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得到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走向深入,不仅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共同设置课程开发,而且由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与教学管理,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最后在教学评价上也要有企业的参与,从教师、学校的评价转向企业和社会的评价。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诸如企业方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双方职责不明确等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与学校互惠互利,双赢和谐发展。
(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定位准确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又是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要求它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开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掌握更高技能的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贡献力量。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视职业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重视本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及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特点要求它与中职教育区别开来,高技能人才应该兼具高技能与高素质,“他们的行为特征不再是简单的只具有经验性技能的熟练操作工,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性行为”
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特色鲜明
人才培养模式总是受学校环境、教学体制和办学条件的影响,并不存在所谓的“最佳模式”,对于国外的先进模式和成功做法,我们应秉持的态度是:博采众家之长,绝不生搬硬套。随着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特色对高职的重要性。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高职教育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2011年6月,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上,鲁昕副部长指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事实证明,高职院校只有研究本校实际和本地经济发展实际,探索属于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注释:
[1]、张继有, 《国外高职教育模式的分析与借鉴》[j],《教育与职业》,2005(5):79。
[2]、田庆轩,《国外高职教育模式发展及其启示》[j],《职教时空》,2006(16):54。
[3]、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探索》,2005(4):69。
[4]、郭扬,《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j],《职教论坛》,2008(1):17。
[5]、刘小芹,《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j],《中国高等教育》,2004(1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