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科协十四五发展规划篇一
2011年06月23日10:46 手机看新闻
2011年5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目 录
一、序言
二、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二)推动学术交流繁荣发展
(三)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四)促进科技人才成长
(五)提升科技开放与交流水平
(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四、规划实施与保障
【1】 【2】 【3】 【4】 【5】
一、序 言
“十一五”时期是科协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科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12.15重要讲话要求,根据中国科协“七大”的总体部署,坚持“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着力营造科协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搭建重要工作平台。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组织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打造了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普日、中国科协会员日、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奖励等一系列重要活动品牌。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事业经费实现了大幅增长,中国科技馆新馆等一大批科普场馆相继建成开放,圆满完成中国科协“七大”确定的各项任务。科协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普遍认可,科协组织的社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实现科协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科协组织繁荣学术交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人员的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对科协组织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和提升自身科学素质强烈的向往和追求,使得科协组织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科普需求方面承担更加繁重的任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任务,为科协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发挥协同作用方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科技竞争力和合作能力不断增强,为科协组织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新机遇。
面对机遇和挑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形势和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心无旁骛、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科协事业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根据中国科协“八大”的总体部署,坚持“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服务科学发展,推动自主创新,提升科学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科协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的政治自觉性更加牢固,代表广大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能力明显增强,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作用更加突出,科技决策咨询能力显著提高,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显著增强。学术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交流的形式和机制不断创新,学术会议和期刊质量明显提高,产生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学术论文,使学术交流更加有利于通过技术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有利于攻克科技前沿问题,提高科技整体水平,更加有利于中国科技界融入国际科技界,提升国际地位。
——全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完善,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人才队伍的建设得到显著加强,热点、焦点科技问题得到迅速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科普服务需求得到不断满足,到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比例从3.27%提高到5%。
——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作为科技工作者群众组织的特色更加突出,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更加紧密,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渠道进一步拓展、内容更加丰富、方式不断创新,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进一步改善,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社会形象更加鲜明。
——科技开放与交流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科协作为民间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主要代表的作用逐步加强,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工作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基本形成覆盖面广、重点突出、相互协调的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新格局;同港澳台科技界的交流更加广泛,形成一系列有影响的重点活动。
——自身能力切实增强。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科协组织建设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型组织建设达到新水平,工作条件逐步改善,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着力点,大力开展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发挥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优化面向企业农村开展的各项科技服务,把更多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引进企业、引向农村。充分发挥科协组织智力密集、人才荟萃、学科齐全、公正客观的优势,参与社会建设,创新科技服务,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学术交流与产业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把提升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共性技术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前沿关键技术作为开展学术交流的重点,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突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围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信息网络、现代农业、健康、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和海洋、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搭建不同形式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启迪科学思维,激发创新活力。
——突出基层一线技术创新的需要。鼓励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面向基层和一线科技工作者广泛开展层次不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科技工作者的基础性、应用性研究,以高水平的交流研讨活动带动基层一线技术创新。
2.推进企业技术创新
——深化“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围绕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重点,动员组织一线科技工作者投入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拓展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在全国范围组织评选表彰750个先进集体、500个科技标兵、500个优秀组织者。
——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推动建设100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围绕企业重大科技需要和技术创新难题,开展联合研发和攻关;依托全国学会、高校、科研机构和地方科协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类产业聚集区组建200个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根据产业技术创新需求,解决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区的共性问题;动员地方科协及所属学会组建各类专家服务团队,引导广大科技专家带技术和成果深入企业一线,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
——建设企业科协科技信息服务系统。跟踪和优选高新技术信息,进行专业化加工,形成适于企业应用、滚动扩充的信息资源库;建立企业科协科技信息推广应用服务平台,加快现有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组织创新方法培训。大力开展创新方法宣传培训和知识产权战略巡讲等活动,着力提高企业一线科技人员的创新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培训企业创新工程师和专利应用工程师5万人次。
3.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扩大奖补规模和财政支持力度,推动建立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库,支持受表彰的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和先进个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集成各类农村科普资源,健全农村科普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农函大办学优势,有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增强农民科技创业和脱贫致富能力。
——探索开展科普富民兴边工作。加强边疆地区基层科普组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科普活动。积极搭建上下联动、东西互助、城乡结合、优势互补的科普服务工作平台,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提高边疆地区群众的科学素质水平,促进边疆地区稳定和发展。
4.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
——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专家咨询活动,办好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和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开展科技与社会——2050展望项目研究,发布系列研究报告。定期开展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征集和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活动,建立优秀调研成果出版资助制度。
——开展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在有条件的地方科协开展科技思想库建设,鼓励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决策咨询模式,增强科协组织的决策咨询服务能力。
——实施学会决策咨询资助。在科技社团层次办好思想库,鼓励支持科协所属学会开展决策咨询活动,促进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为决策咨询依据,加强决策咨询能力建设,打造学会决策咨询品牌,以决策咨询项目带人才成长,培养一批复合型决策咨询人才。
——建设科技思想库工作平台。面向科协系统集成资源,丰富充实选题库、数据库、专家库、成果库。建立调研课题评审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系统,实现科协系统决策咨询信息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5.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智力
——深入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按照“联系好、了解好、反映好、服务好”的原则,构建海外智力储备库,搭建海外智力为国服务平台,优化海外人才回国服务环境,开展举荐人才、建言献策、基地建设等工作。
——为国家和地方推荐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保持和加强与海外科技团体、科技人员的联系,建立动态的国内需求项目库和海外专家学者人才库,为海外科技人才参与经济建设和科技活动提供支撑。
——加强海外智力引进工作基地建设。以国家实施的重点发展战略为切入点,建立工作基地,推动海外人才以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入股、回国创业等方式直接参与国内经济活动。
6.参与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
——积极推动社会建设。充分发挥科协作为政协界别的作用,为政协科协界委员参与科技政策法规制定,发挥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作用提供服务和支撑,充分发挥政协科协界委员决策咨询、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
——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开展百强学会服务社会建设工程。培育100个国家级、省级骨干示范学会,创造条件,拓展社会功能,进一步提高学会社会公信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组织广大会员和科技人员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成为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力量。
——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发挥学会独立客观、智力密集优势,积极承担社会服务职能和政府转移职能,广泛开展科技规划计划咨询论证、技术标准规范制定、科技成果评审、科技项目评估、技术鉴定等科技评价活动。积极承担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职业技能鉴定、执业资格认证、培训和继续教育等科技人才评价职能。
专栏一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重点项目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5年累计表彰奖励13000多个先进单位和个人,辐射带动的农户不少于5000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0%)。
“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技术信息服务等为抓手,引导创新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动员企业一线科技人员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每两年表彰一次,共表彰750个先进集体、500个科技标兵、500个优秀组织者,进一步激发企业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激情和热情。
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围绕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形成决策咨询建议;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形成优秀调研报告;展望2050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人力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搭建决策咨询工作平台。
科普富民兴边:增强边境地区科普服务能力,提高边境地区公民科学素质,促进边境地区群众致富、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搭建海外智力为国服务平台,优化海外人才回国服务环境,5年建成20个“海智计划”工作基地,联系的海外科技团体达到100个,海外人才数据库条目和接待海外科技人员参与为国服务活动人数以每年10%比例增长。
(二)推动学术交流繁荣发展
围绕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举办高层次、高质量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大力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7.促进学科发展
——发布《学科发展报告》。开展系列学科发展研究,总结学科新进展,研究学科发展趋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多学科协调发展,培育优势学科,提出我国学科发展的策略和建议,每年发布学科最新成果。
——开展学科史研究。总结回顾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学科的性质、历史定位、社会文化价值以及作用模式,拓展我国学科史研究的格局。实施知名科学家学术思想传承计划,组织著名科学家的学术思想系列研讨活动。做好学术文献特藏工作。
8.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举办中国科协年会。进一步突出“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等特点,重点组织好学术交流、决策咨询、科学普及等活动,扩大品牌效应,把年会办成具有广泛社会影响、标志性的科技界重大活动。
——举办综合交叉系列学术会议。顺应学科综合交叉、跨学科发展趋势,举办跨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学术会议。支持全国学会学术年会、重大科技事件活动以及综合交叉学术会议。
——举办高端前沿系列学术会议。重点围绕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纳米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举办中国科协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等活动。
——举办学术服务系列会议。促进学术交流与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紧密结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态环保、能源资源、信息网络、新兴材料、公共安全和健康等领域开展学术交流,组织行业、区域经济发展专门研讨活动,及时组织中国科协热点问题学术报告会。
——举办学术生态系列会议。倡导自由探究,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原始创新。举办和推广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为萌芽时期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专门交流平台,营造多学科交叉并自由探讨学术问题的良好环境。
——加强学术会议质量管理。建立学术交流评价体系,规范学术活动程序。培养一批优秀学术会议主持人,推进学术交流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支持企业科技工作者、青年科技工作者和边远地区一线科技工作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其学术成长。
——丰富和创新学术交流形式。开辟学术交流网站或专题网页,推动在线学术交流,举办系列科学博客大赛。
9.打造精品科技期刊
——提高科技期刊论文质量。提高期刊中优秀论文的比率,组织一流专家投稿,吸引高质量原创论文。倡导专家办刊,引进国际高层次科技期刊人才,提高编委会和审稿队伍的国际化程度。
——加大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实施力度。着力培育国际知名科技期刊,大力培育一批国内领衔期刊和精品后备期刊,促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科技期刊出版人才的成长,提升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
——推进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继续实施科技期刊国际推广计划,提升英文版期刊国际化水平;加强科技期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工作渠道,逐步建立科技期刊出版人才国际化培训有效机制。
——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化平台建设。实施“千刊数字平台工程”,推动学科刊群建设和出版集群建设,实现编审程序化和学术论文网上开放获取。
——加强科技期刊发展能力建设。加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基础理论研究和学术研讨,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的品牌影响力;建立科技期刊与大众传媒沟通机制,增强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培养一批优秀作者和编辑出版优秀人才。
专栏二 推动学术交流繁荣发展的重点项目
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培育100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在国内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发挥领衔作用的科技期刊,建立10个左右具有学科优势和集群效应的科技期刊集群,建设具有先进水平的中国科协千种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引进和培养100名左右具有国际视野和期刊国际化运作能力的科技期刊领军人才。
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举办中国科协年会、中国科协论坛、全国学会年会、国际学术会议、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青年科学家论坛、科学博客大赛、全国博士生年会、国家科技报告体系等,构建全面的、持续的学术交流新格局。
(三)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切实加强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扎实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动科普示范县的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持续有效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10.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
——履行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纲要实施工作的监测指标体系,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政府业绩考核范围,开展实施情况督查,研究建立实施激励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工作。完善调查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提高调查质量和水平,定期发布公众科学素质发展报告。
——加强科普理论研究。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专题研究,为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进一步改善科普研究条件,建设中国科普研发基地。
11.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从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和运用适用技术,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提高发展生产、增产增收的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建立完善农村科普示范服务体系。推动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村、户)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提高农村科普组织服务能力。
——开展服务“三农”科普活动。针对农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科技需求,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开发符合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科普资源,积极开展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等品牌活动,为农民提供优质科普服务。
12.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活动。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和需要,组织开展科教进社区、社区科普学校等品牌活动,普及安全健康、节能环保、应急避险、科学生活等知识,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适应城市现代生活和再就业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设施,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家庭等创建活动,创建一批社区科普益民先进单位。
——探索建立社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集成社区内及周边科普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驻区单位参与科普工作,推动科普活动的社会化。
13.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开展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等系列活动,继续开展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行等活动。
——实施校外科技教育项目。实施求知计划,推广“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试验项目,面向农村青少年开展非正规教育,探索科技界与教育界联合的有效模式。
——加强青少年科普活动场所建设。积极探索与教育部门共建共享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中国科协青少年校外科普实践训练基地,继续发展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14.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开展重大科普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广泛开展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等群众性科普活动。支持学会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主题和重要纪念日,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
——开展社会热点、焦点科普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及时回应社会热点、焦点中的科技问题;建立科学家与大众媒体广泛沟通的渠道,定期举办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利用互联网、电视、手机等新媒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科普活动。建立科普与科研结合机制,引导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企业、高校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及时把最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向公众传播,促进公众理解科学,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公众。
——开展应急科普工作。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建立储备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科普资源,逐步建设完善应急科普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应急科普响应机制,及时提供应急响应和科普资源服务。
15.完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开发集成科普资源。推进科研创新成果、生产技术成果和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引进国外优质特色科普资源,打造一批健康生活、低碳生活等主题科普资源精品及“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等科技传播精品节目。
——实施科普创作资助。开展系列科普作品创意大赛,提升原创科普作品的开发和创新能力,开展优秀科普作品评选和推介,形成一大批深受社会公众欢迎的科普作品。
——加快中国数字科技馆的开发与应用。建立以“中国数字科技馆”为龙头、以专业型数字科技馆为重要支撑的数字科技馆发展格局,平均每日访问人次达30万以上,访问页面数达120万左右。
——搭建科普资源共享信息平台。推进科普出版物、科普广播电视、科普活动等共享服务,向社会发布和推介国内外优质科普图书、挂图、广播电视节目和科普活动资源包。
16.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根据社会公众的科普需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大力发展科普基础设施,开展科普基础设施监测评估。
——继续推进科技馆建设。以建设综合科技馆为主,社区科普学校和企业科普车间为辅,大力发展主题、专题及其他具有特色的科技馆。推动县级科技馆的建设,逐步提高科普场馆的覆盖面。地级市和常住人口100万人以上城市至少建有一座科技馆。
——加强流动科普设施建设。实施“中国流动科技馆计划”,大力发展“科普大篷车”,提高“科普大篷车”活动的覆盖面,重点向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积极开发成本低、效果好的各类流动科普设施,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流动科普设施建设。
——发展完善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继续建立完善科普活动站(室)、科普画廊(宣传栏)等基层科普设施。
——继续创建科普教育基地。大力发展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1000个左右,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3000个左右。
17.促进科普产业发展
——鼓励按照市场机制兴办科普产业。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引导、优化和调节作用,培育科普产品创意策划、制作开发、推广服务类企业;推动研究制订科普产业相关政策、技术标准。
——培育科普新兴产业。加强科普产品研发、实施重大科普产业项目、建设科普产业园区、发展区域性特色科普产业集群、扶持骨干龙头科普企业、培育科普产业新兴市场。
——加强科普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支持科普资源研发中心、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的建设。举办科普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发布科普产品需求信息。
专栏三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点项目
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在全国评选表彰近万个科普特色突出、成效显著、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社区科普益民先进单位,推动建立社区科普公共服务体系。
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搭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提高科普资源的原创开发能力、集成应用力度和共享服务水平。
民生科普:立足百姓生产生活科学需求,围绕身心健康、食品药品安全、防灾自救、实用技术等百姓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新颖、喜闻乐见的科普,为
百姓生活幸福服务。
科技场馆建设:加快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建设和改造步伐,提升科普展教
水平和能力。
(四)促进科技人才成长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发挥发现、培养、举荐、表彰、宣传优秀科技人才的独特作用,掌握科技工作者的状况和诉求,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为科技工作者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推动用好、用活科技人才。
18.反映科技工作者状况和诉求
——建立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掌握科技工作者的基本状况,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发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
——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体系。合理布局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国家和省两级调查站点总量达800个。规范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管理,提高调查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应对紧急情况实施调查任务的能力,使调查站点体系成为了解一线科技工作者状况的重要渠道和开展调查工作的有效支撑。
——建立完善科技工作者联系沟通机制。密切加强与科协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科协界委员的联系,与基层科技工作者建立广泛联系,开辟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网络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听取意见和建议。
——研究探索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愿和诉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知识产权和知识更新等合法权益,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19.表彰举荐优秀科技人才
——开展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培育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的品牌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表彰1000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开展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评选。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评选表彰工作,提高社会影响力,促进青年科技工作者健康成长。
——评选表彰“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大力表彰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和为科协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鼓励和规范科技社团奖励活动。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同行评议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奖励的规范化水平。
——做好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初选、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创新群体选拔、国际科技组织奖项推荐等工作。
20.培育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促进青年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举办博士生学术年会、女科学家高层论坛、青年科技企业家创新创业论坛。
——加大青年科学家活动基地建设力度。建设10个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活动基地,发现、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提高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选拔科技后备人才。广泛动员社会科技资源,为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提供科技实践活动条件。改进完善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机制,继续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生学科竞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开发建设后备人才跟踪服务系统。
21.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科普队伍建设。培养农村科普员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特别是加强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发展社区科普员队伍,依托社会资源,建设一批社区科普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和造就企业科普人才队伍。
——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以农村和民族地区中小学的科技辅导员和校外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加强科技辅导员培训。
——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建立科普志愿者服务和激励机制,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造就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培养高端科普人才。重点培养一批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普展教专门人才和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的高端科普人才。
22.开展科技人员继续教育
——实施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和教育规划纲要,大力开展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建设100个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开发一批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培育一系列高端培训品牌活动,建设继续教育示范网站,培训500万人次。
——为科技人员专业发展服务。推动将继续教育与科技人才评价、职业标准制定和执业资格认证等相衔接。与相应国际组织共同开发、实施继续教育项目,开展重点、关键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
23.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
——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完成500—800名老科学家的资料采集工作,基本完成80岁以上两院院士的资料采集。宣传老一辈科学家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建立“中国科技名人堂”,展示我国科学家形象。
——实施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计划。大力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重点宣传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
——利用大众媒体宣传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电视、电影、网络、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资源,打造一批科协系统的重点宣传品牌。拍摄中国科学家系列电视电影作品,建立中国科技网络电视台,办好中国科技手机报,出版科学家传记,开展媒体科技记者培训。
24.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推动科研诚信立法。开展科研诚信立法研究,提出科学道德建设的立法建议。
——开展科学道德诚信建设课题研究。
——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独立调查机制。学习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合理有效、公平透明的科学不端行为查处制度,开展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件调查。
——强化学会的科学道德建设。在学会逐步建立专门机构,制定本学科、本领域科学道德规范实施细则,设立学术诚信档案,公开受理会员学术不端行为的投诉,披露学术不端行为,推动建立失信惩罚机制,提高自律性。
——加大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宣传力度。组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教育专家队伍,编写科学道德教育读本,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举办科学道德建设论坛。
——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与主办“全球性科研诚信大会”,参加国际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等科技组织,扩大开展交流活动。
专栏四 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重点项目
科技人才奖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奖等。
促进人才成长项目:青年创新人才成长平台建设、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
(五)提升科技开放与交流水平
发挥中国科协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渠道和科技资源,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强同港澳台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为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25.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根据我国科技创新的实际需要,突出学术、注重实效,承办“第23届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和“第9届世界生物材料大会”等重要国际学术会议。
——积极参加国际科学计划。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科技问题和具有战略意义的前瞻领域,主动参与、承办和发起国际科学计划。参与国际科联地球系统科学四大科学计划,承担国际科联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国际办公室工作,将irdr计划办成国际一流的灾害研究计划。
——引进优质国际科技资源。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多层次的务实合作,建立国际科技资源利用和管理平台,推动国际优质科技资源与国内需求对接。
——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履行中国科协作为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单位的职责,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全国学会积极承担国家相关专业领域工程教育认证和工程师资格评定工作。
26.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
——参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咨商工作。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联合国重要活动,举办边会,设立展台,发布报告,宣传中国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提高我国科学界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提高国际民间科技组织的参与度。积极加入有影响、有实力的国际民间科技组织,在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世界科学工作者联合会等重要国际科技组织中发挥好国家会员的作用。
——深化与发达国家科技组织的合作。加强同美国科促会、英国皇家学会、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和欧盟国家有关科技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把中美科学道德合作、中日青年科学家跨学科学术沙龙等项目打造成合作品牌。
——加强与周边国家科技组织的交流。发挥区域优势,面向东盟、中亚和俄、印、朝、韩、蒙等近邻国家,增进互信,互利共赢,提高合作水平。
——拓展与发展中国家科技组织的关系。增进与巴西、南非等新兴国家和重要发展中国家对口组织的交流合作。
27.开展与港澳台科技交流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港澳台工作的精神。以学术交流为纽带,加强港澳台地区各专业领域的对口科技交流和青少年科普交流活动。
——巩固和发展同港澳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举办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香港工程师院士论坛、港澳大学生暑期实习等活动。
——提升两岸科技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开展与台湾科技团体高层交往,围绕有共同兴趣的学术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合作开展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举办海峡两岸科学传播论坛、青少年科学营、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台湾大学生暑期实习等活动。
28.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队伍
——实施国际科技组织事务专项。建设一支掌握政策、业务精湛、精通外语、善于交往的科学家国际交流队伍,参与国际科技组织的决策和管理,在国际科技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科学家参与国际科技组织重要活动提供支撑。培育10个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学会。开展国际科技组织任职人员及后备人员培训,提高国际科技组织网络平台的服务水平,组织、协调和支持我国科学家参加国际科技组织的重要活动。
专栏五 提升科技开放与交流水平的重点项目
国际科技组织事务专项:每年支持300位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的科学家以及100位后备人员出国参加相关国际组织重要活动,每年举办培训班1—2次,完善国际民间科技交流队
伍的服务体系。
港澳台科技交流活动: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讲座、香港工程师院士论坛、港澳大学生暑期实习、海峡两岸科学传播论坛、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海峡两岸科技与经济论坛、海峡两岸青年学子环保科技交流活动、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
讨会、海峡两岸农业科技论坛等活动。
(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自身能力建设是推动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增强服务意识、搭建服务平台、夯实服务基础、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组织建设、学会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29.加强党建工作
——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加强思想作风、基层组织、领导班子、人才队伍和活动品牌建设,抓党建、促发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加强学会党建工作。按照“应建必建,应派必派”原则,建立健全党建指导员、党建联络员制度,逐步实现全国学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坚持以党建带学会建设,建立学会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开展党员培训,评选表彰先进。
——加强地方科协党建工作。以党的重要纪念日、评比表彰等重大活动为抓手,推进科协系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30.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扩大科协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在企业、高校、街道、社区、乡镇以及开发区和高新区大力发展科协基层组织,在“两新”组织中重点联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做到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
——完善科协组织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中国科协组织条例》,修订《县级科协组织通则》,制定《高校科协组织通则》、《街道社区科协组织通则》和《乡镇科协组织通则》,贯彻落实《企业科协组织通则》。
——推进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制定“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标准,扎实开展“创建科技工作者之家、争当优秀科协工作者”活动。
31.加强学会建设
——推动学会改革和创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符合社团规律的组织体制、工作方式,完善民主治理结构,理顺学会权力机构、决策机构与办事机构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规则,从制度上防止行政化倾向。
——加强会员服务工作。树立会员为本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加大服务力度,开拓会员沟通服务渠道,建设200个会员服务站点,加强会籍管理,完善全国学会个人会员管理系统,完善会员代表大会等制度。继续办好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
——加强学会办事机构建设。适应学科发展、社会管理的新要求,建立与支撑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探索试行秘书长职业资格标准,为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社团提供坚强保障。
32.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深化各级科协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在同级党组(党委)领导下,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完善干部选拔监督制度,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办法,实行岗位设置和全员聘用制度。
——加强学会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推动工作人员社会公开招聘,建立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按照学会管理人员结构的要求,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学会工作人员队伍。
——加强科协基层组织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着眼于提升科协组织活力和影响力,以提高素质、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支热爱科协事业、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基层专职工作人员队伍。
——加强教育培训。坚持分级分类、全员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培训阵地、培训教材建设,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培训效果,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33.加强文化建设
——推进文化建家活动。制定实施《科协文化建设纲要》,修订《科协工作行为规范》,树立科协系统先进典型,积极弘扬正气,倡导团结和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加大对科协会徽、形象标识的宣传力度,研究确定科协会旗、会歌、会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弘扬创新文化。加强科协理论研究,总结推广科协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提炼形成具有规律性的思想认识和观点,指导科协实践。办好《科协研究》,为科协工作提供研究交流平台。
34.加强信息化建设
——建设科协系统信息化协作共享机制。按照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围绕信息资源开发、数据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开发、技术服务等业务领域,制定并完善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
——加强网站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完善中国科协网站、全国学会网站、省级科协网站等网站,加强对科协基层组织、科协系统品牌工作的信息资源开发,进行各类传统媒体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强化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扩充互联网接入带宽,增加数据存储空间,建立数据异地灾难备份系统,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加强办公事务管理、重要业务、网站后台等应用软件系统建设,搭建数据集成共享平台,形成“一站式”服务门户。
四、规划实施与保障
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认真履行职责,合理调配资源,创新工作机制,保证规划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科协事业的支持,定期向党委和政府汇报科协工作,把科协工作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推动解决科协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的指导,推进规划实施。
2.加大经费投入。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为规划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规定和要求,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加大对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投入,保障基本建设和维护良性运转。进一步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相关实施办法,开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科协事业健康发展。全国学会、各级科协组织要按照章程规定,吸引民间资金,依法接受社会捐赠。
3.落实政策法规。贯彻落实近年来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根据新形势和科协事业发展需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补充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为科协事业发展在宏观政策、经费支持、税收减免、人员编制等方面提供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欠发达和少数民族地区科协事业发展的政策倾斜。
4.加强统筹协调。全国学会、地方科协要根据本规划,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规划,报中国科协备案。将科协事业发展规划与当地有关规划进行衔接。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强与科技、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
5.明确实施责任。中国科协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全国学会、各省级科协要认真做好每项任务、每个项目的任务分解方案,将责任予以落实,明确任务和项目的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明确执行的进度要求与目标要求。
6.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完善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评价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总结评估和表彰奖励。
科协十四五发展规划篇二
中国科协以党建促科协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
研究报告摘要
中国科协党建规划专题研究组
(2010.12.26)
一、加强科协系统的党建工作对于科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党建带群建的要求,加强中国科协系统党的建设,对于促进中国科协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纽带职责,发挥全国科协系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科协系统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中国科协发挥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一五”期间科协系统党建工作取得进展
“十一五”期间、机关和直属单位、地方科协、全国学会按照中央和当地党委的要求,坚持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积极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不断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保证和促进科协工作任务的完成。
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协系统党组织坚持围绕中心,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坚持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坚持统筹兼顾,创新工作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基层党员,党的建设得到了加强。
总体上看,中国科协系统党建工作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相适应的。但是,个别党组织和党员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方面。一是学会党组织的覆盖率偏低;二是一些党组织定位、职能、作用不清晰,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党建工作缺人才、少经费、无场所等问题比较突出。四是科协系统业务联系多,党建指导少。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方面尚有待完善健全,在形成有效的工作抓手方面尚有待开拓。
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中国科协系统党建工作“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巩固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中国科协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坚持党建带群建,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为重点,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着力点,大力加强中国科协系统党建工作,增强科协系统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中国科协系统党建工作“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组织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把科协组织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各级学会作为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科技工作者作为先进生产力开拓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科协组织“三服务一加强”的能力,为科协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四、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协系统各级党组织结合各自的实际,通
过实施“党建强会计划”,着力带动“五个建设”,即带动思想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活动品牌建设。抓党建、促发展,以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为主线,以庆祝建党90周年等党的重大节日、活动为契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中国科协系统党建工作,为实现科协系统党建“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而奋斗。
1.带动思想作风建设。要把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正面教育,促进学术自律。深入科技工作者集中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科学道德宣讲活动。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在开展学术评价、规范学术行为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好科技期刊在学风建设中的导向示范作用。大力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及时发现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应用中的不良倾向,调查、揭露和抵制个别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建设和谐学术生态。
2.推动科协组织建设。
坚持以党建带学会建设,建立学会党建指导员制度,把帮助学会加强党建工作、推动学会创新发展作为党建指导员的重要职责,分类做好学会党建指导工作,努力做到“应建必建,应派必派”,实现全国学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支持帮助学会发展会员。坚持以党建促进科协基层组织建设。
3. 推进领导班子建设。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健全理论学习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加强领导班子组织建设,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原则要求。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加强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加强制度建设,把建章立制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基础性内容来抓,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以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发现人才,举办宣传表彰活动激励人才,拓展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系渠道吸引人才,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培育人才,组织继续教育和专门培训造就人才,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育才引才荐才用才的重要通道。精心打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品牌奖项。认真做好两院院士初遴选工作,办好中国青年科技奖等重要奖项,发挥好学会奖项的基础作用。继续实施“引进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健全完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积极推动用好用活人才,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5. 促进活动品牌建设。
办好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努力把中国科协会员日打造成科协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重要品牌。按照“大科普、学科交叉、为举办地服务”的年会定位,努力把中国科协年会打造成科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品牌。继续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科普活动,建立优秀科普展品全国巡展制度,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努力把全国科普日打造成科协为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的重要品牌。
五、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力求实效
科协组织广泛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跨部门、跨地区、跨专业的特点,开展党建工作要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取得实效。
1.学会是各级科协工作的基础,学会党建工作也是科协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实施“党建强会计划”中,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以党组织的覆盖工程推动学会党组织建设,以党支部的保障工程推动学会业务发展,以党员的责任工程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党组织,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所属学会的指导作为重点,坚持党建带群建,在实施“党建强会计划”中,以开展评比表彰活动、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中央、国家的重大活动、纪念日为抓手,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3.中国科协机关各部门和各直属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要把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作为重点,以加强科协干部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科技工作者、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流队伍中,走在前,做表率,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六、保障措施
为使以党建促科协组织发展“十二五”规划能够顺利实施,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保证和促进中国科协事业“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完成,需要从建立完善制度、加强党建交流、提高党务工作者素质、建设宣传阵地和宣传队伍、开展专题调查研究、评比表彰、建立党
建联系点、示范点、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
经费支出初步考虑:
1.对全国学会的新建党组织给予启动经费支持(每个1-2万元),用于支部基础建设。每年约50万。
2.党建宣传阵地建设:创办科协系统党建专刊(每月两期,内部)、建设网络学习的平台等。每年约100万。
3.评选表彰活动:每年约500万
(1)全国科协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表彰600名,每名奖金0.5万。
(2)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党支部100个,每个奖金2万。
4.专题调查研究:到科协系统调查了解、指导党建工作,每年约100万。
5.党建联系点:在科协系统中建立党建工作示范点、联系点。每年200万。
6.党务工作者培训计划:党务工作者培训、学习、考察,约100万。
7.党建工作交流:召开科协系统的党建经验交流、论坛、工作会议及研讨会,约150万。
8.基础建设:建立党建工作数据库。科协系统党建工作信息员队伍建设。约100万。
9.工作经费:100万。
综合以上费用,每年约需经费1400万。“十二五”期间,约需经费7000万。
科协十四五发展规划篇三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做好《纲要》的起草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广滨和市长崔杰自始至终亲力亲为,倾注了大量精力,对《纲要》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和框架结构等主要内容亲自把关。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隋忠诚任组长的“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纲要》起草、修改全过程的领导,及时研究确定重大问题。
《纲要》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开门办规划的要求。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后,在新闻媒体上开展了向全市征求“十二五”规划意见建议活动,全程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建言献策;《纲要》初稿形成后,多次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县(市)区、开发区征求意见建议;《纲要》征求意见稿形成之后,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县(市)区委书记座谈会、工商联和民主党派座谈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咨询会,并经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全委会充分讨论通过后形成《纲要》草案。《纲要》从启动到人大审议通过,先后吸纳各方面意见建议600多条,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最终形成的《纲要》由十二个部分组成,约32000字。
无论是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还是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把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一下几个情况作详细说明。
一社保网越织越密
探索社保城乡一体化,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
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
展望“十二五”,健全社保体系应重点加强哪些方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所长金维刚表示,首先要瞄准“空白点”,健全体系。下一步应加紧制定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此外,还应当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机关公务员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
其次是继续扩大覆盖范围。目前社会保险扩面参保的重点人群有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和原“家属工”、“五七工”等。
第三是探索社保体系城乡一体化。未来一段时间要做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统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此外还要提高待遇,并采取措施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
二人口也要均衡发展
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五中全会把人口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的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在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逐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体系。
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力度。实行男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政策,各项惠民政策中要体现对女孩家庭的照顾和倾斜。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二五”时期,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2亿。实施积极、健康、保障、和谐的人口老龄化战略,迎战“未富先老”的冲击。
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十二五”时期,中国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80后”人口成为流动人口主体。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人们的期盼中,《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十二五”规划建议,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重要意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与前两次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没发生改变,但所要努力的内容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个坚持。三个推进。两个亮点 除一个坚持,三个推进,两个亮点外,“十二五”规划建议还提出了“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建立多层级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对策。
三缓解看病难和贵
通过深化医改,老百姓将平时少得病、看病更方便、降低医药费。
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医疗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周生来认为,“十二五”阶段,深化医改需要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等五项重点改革。
周生来分析,通过深化医改,百姓可以得到以下实惠:
平时少得病。新医改倡导预防为主,到2015年,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全体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看病更方便。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是“十二五”医疗卫生发展的一个亮点。通过完善全科医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政策,使城乡群众不出社区和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有效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降低医药费。“十二五”期间,国家通过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切实减轻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
科协十四五发展规划篇四
第六章 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绿色、低碳、洁净、健康”的发展理念,以加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第一节
建设“绿化山西”
以建设生态省为目标,以造林绿化为重点,努力提高生态空间比重,改善生态空间质量,构建河流、农田、铁路、干线公路绿化带,与人工防护林相结合的生态屏障网络格局,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增绿增收并重、造林造景并举、绿化美化并行,继续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每年完成营造林400万亩以上。加快推进晋北晋西北防风固沙林区、吕梁山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区、太行山土石山水源涵养林区和中南部盆地防护经济林区四大生态屏障建设。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及成果巩固、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以及平原绿化、矿区植被恢复和碳汇造林十大林业生态工程。大力实施干果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林木种苗、花卉、森林旅游建设五大林业开发工程。积极推进以天然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和恢复、未成林造林地管护、中幼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等六大森林资源保护经营工程。突出抓好林业科技、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和生态文化公园等基础工程。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和国有林区林管理创新,完善激励约束和生态补偿机制,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
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推进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治理河段达到国家防洪标准。继续实施国家八大水土保持工程,重点推进省级六大水土保持工程。尽快启动重点水源地保护工程。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建立气候变化监测系统,制定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统计、监测体系。摸清全省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评估试点工作,建立管理平台,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加快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加强国内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
专栏 18:国家和省水土保持工程
国家八大水土保持工程: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
程水土保持项目、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水土保持 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水土保持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水利项目、坡耕地综 合治理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省级六大水土保持工程:坝滩联合整治工程、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
工程、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水利配套工程、沟坝 地治理项目、水保大户资金扶持项目、省水土保持生态 项目。
科协十四五发展规划篇五
全国“十二五”规划摘要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二是要通过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新型战略型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六是要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对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等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明确以促进科学发展、推动自主创新为主要任务,积极应对当前宏观发展形势变化,突出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气候变化、科技惠民等战略领域的科技工作,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三是强化科技工作的宏观统筹。强化对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加强科技进步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利用规划、政策、制度等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重大科技活动的能力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北京“世界城市”现在处于研究阶段,“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细则。按照建设世界城市的要求,北京的都市型农业,第一须形成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第二须宜居,有利于环境建设;第三须具有应急保障功能。
“十二五”规划中国经济展望:
四、主导产业将由重化工业逐步过渡到服务业和信息产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
三、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四、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
(1)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七、关键词:创新型国家
(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增强共性、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建设人才强国。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国内人才作用,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