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华生”并请学生猜想它的含义。
3.教师把“落华生”改写为“落花生”并介绍作者许地山。
设问: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以此导入新课。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说长论短。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联系课后练习1)
(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2、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 桃子 石榴 苹果)
(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同学之间讨论。
(2)学生交流。
(3)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
(4)父亲向我们讲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
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
出示“我”的话: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课后好好讨论,整理一下,下节课我们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开展一场辩论赛。
《落花生》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所以我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设计这堂课时,把父亲所说的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思考主要是写哪件事?课文中他们是怎么议论花生的?找出他们对花生的议论,看看父亲是怎么议论花生的,由此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这样使得本节课教学条理清晰,利落,主次分明。
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我安排学生个体进行阅读、思考和小组交流讨论,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
这是本人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后,我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相应的部分,让学生进行分段,这个环节有画蛇添足之嫌,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使得后面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充分。
2、比喻手法所能体现的总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说:“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也是一样。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备课中我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在教学中却没有引导好,使得后面问学生喜欢当什么的时候学生都选择了当花生,虽然后来及时补充了,但终归是一个遗憾。
3、教学中总怕时间不够,所以感觉有些赶,学生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没有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1、 学习课文生字词;认识“茅”,会写“亩”、“尝”等7个生字;会用“居然”造句。
2、 学习课文,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课文主要抓住什么内容展开叙述。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5、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1、 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作及其所喻的道理。
2、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初步了解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花生生长示意图;石榴、苹果图片;生字卡片。
一、目标导学,简介作者。
1、 师板书课题“落花生”。“落花生”是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文章,学习第四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 师:“落花生”就是大家熟悉的花生,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 生介绍后,师出示花生开花结果的示意图,加以说明:花生是一年一生草本植物,花黄色,花受粉后垂落到地上才生出花生,所以也叫“落花生”。
3、 师: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什么口味的?(让生畅谈。)
4、 师:文中的作者许地山,(同学们通过资料袋了解作者。)作者也喜欢吃花生,而且在他母亲的带领下在自家的空地上种花生。嘿!居然收获了,他们一家人高兴地聚在一起过收获节。同学们愿不愿意和作者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呢?(生答)。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落花生。
二、自主学习
1、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盖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榨油: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居然:表示出示意料;竟然。
三、探究训练
1、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生答师做相应的板书)
(全文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顺序写。)
2、 再默读课文,用“//”标出各内容的起止部分。再说说其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到最会),写我们和父亲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的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4、 小组讨论后汇报,在4个方面的内容上,“种、收、尝”写得很简略,而“议花生”写得具体。因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放在“议”上,想从“议花生”中引出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尝”写得很简略。
5、 师小节:全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训练(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五、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过渡:(是啊,一次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3—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再次分角色朗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师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 默读父亲的话(小黑板出示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1)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2)挂苹果、石榴示意图,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师相机板书)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
(4)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4、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地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应此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七、指导课后练笔。
1、明确练笔要求。
以《梅花魂》为例子,谈谈从中你悟到的做人道理。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
2、师生共同开拓思路。
(1)扫帚:它拥有默默无言,宁可自己一身脏,换来环境干净清洁的特点,表现不为名利的精神。
(2)蚕:它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写它的献身精神。
(3)粉笔:它拥有一再掏出心来工作的特点,写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选择以上或其他生活中的事物写一个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清该物寓含的道理)
八、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3、注意观察生活中像花生这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种收过程: 收花生:居然收获了。
尝花生: 做成好几样食品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议花生 不好看
特点:埋在地里很有用
教学完《落花生》一课,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值得关注。
从导入的悬念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写作方法的说明和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应充分考虑到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从头到尾都沉浸在一种我想探究,我想学习,我渴望解答这一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把理解内容,升华感情与实践导行三
者有利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但被激发,就会问题多,答案多,话题多,有时甚至会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干,这时教师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但要避免学生谈的漫无边际,教师就要全面调控课堂,对于学生说得离谱时要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性语言及时把他们引导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中来,还应注意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他们的求知欲
通过本课教学,我觉得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途径都很差,因此时理解文章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只能从教师搜集的资料外获得信息,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少。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质;概括课文中心,练习分清课文主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初步学习“借物喻人”的艺术表现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一、设置悬念,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导语: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分析许地山先生的著名散文《落花生》。板书:落花生。
一提起花生,我们就会想起它那又香又脆的美味儿来,说真的,老师就有这样一种感觉,不管是炒花生还是煮花生,也不管是咸花生还是淡花生,只要抓一把往口里一嚼,立刻便会香气四溢,吃着花生,那真是满口生香,吃完了花生,那真是回味无穷啊。
在许先生的笔下,花生不仅具有令人心动的美味,更具有一种独特的品格,那么,花生到底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品格呢?请听录音:
二、分析课文。
(一)录音播放课文的第三部分,边听边思考:
1、大家听到的是课文的第几部分?你能说说这部分讲了什么吗?
(吃花生、谈花生)
2、“实在很难得”。你是怎样理解的?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父爱的伟大,参加我们举办的丰收节,是父亲爱我们的具体体现。)
3、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角色朗读、听录音中的角色对话等,来体会一家人团聚时的欢乐气氛。
4、孩子们说到了花生有哪些好处?
(味儿美、榨油、便宜)
5、理解“便宜”在文中的意思。
6、花生最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知道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7、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突出了花生具有哪些方面的品格?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桃子等:果实鲜红嫩绿、高高挂在技头上。
花生: 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
8、父亲把花生人格化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道出了花生的品格,用意是什么?
生齐读:父亲接下去说......这一自然段。
填空: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 ),可是( ),不是( )的东西。
用“成熟”造句。
9、“我”理解父亲的话吗?是怎样理解的?
生齐读:人要做有用的人......自然段。
理解:“体面”一词的含义。
你读了这段话后有什么感想?说一说。
10、通过谈话,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这句话的意思。并希望同学们也把花生的品格“印在心里”,学习花生的品格。
三、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1、准备过收获节是课文的哪一段?写得具体吗?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大约有多长时间?用了几句话来写?你觉得是详写还是略写?
3、课文哪一部分与中心联系得紧密?写得具体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总结文章的详略与文章的主次。
四、总结全文。
1、概括文章中心。
2、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五、练习设计:
1、查字典。“成”部首查字法怎样查?音序查字法怎样查?
2、写句子。用“便宜”、“成熟”、“居然”各写两个句子。
3、“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训练。(连线)
花生 洁白无瑕,纯洁高尚
小草 勤勤恳恳,默默无闻
老牛 牺牲自己,照亮他人
蜡烛 生生不息,顽强不屈
雪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4、课后思考。
桃子、石榴、苹果等果实“鲜红嫩绿”是讲体面,“味道鲜美可口”说明也很实用,你能以此得出桃子、石榴、苹果的品格吗?你认为这种品格好吗?请谈谈你的感想。
附板书设计:
落花生
(略)次 种花生
(略)次 收花生
(略)次 (准备过收获节)
(略)次 吃花生
(详)主 议花生
味儿美 榨油 便宜 果实埋在地里 矮矮地长在地上 成熟挖出
(实 用) (不夸耀)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2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①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空地”的“空”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写成“子”;“吩咐”都是“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ǔ)播(bō)浇(jiāo)吩咐(fēnfu)亭(tíng)榨(zhà)慕(mù)矮(ǎi)
(2)新词理解。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花生的特别。这一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花生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思考:收获花生后,全家人的心情怎样?(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答:花生味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的鲜红嫩绿
有无果实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子、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1)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2)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吃过花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花生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常见常吃的花生,可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来谈一谈?
4.过渡:课文围绕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3.用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①种花生、收花生。②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③吃花生时的议论。)
教师:按照课文讲的这三件事,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
(1)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质疑、解疑。
①“开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开发”出一块空地?
②“居然”一词怎么理解,你能找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讲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讲从谈花生到论人生。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
种花生→( )→( )→( )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四、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五、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六、巩固识字,记忆生字,读写词语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为写作服务。
教学准备:ppt 课件
一、 复习词语(读一读)
二、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花生还有一个名字,谁来告诉老师?
3、出花生课件,解释: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著名的作家许地山他最喜欢的就是这落花生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作家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4、齐读课题。
5、你们看它既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诱人的果实,那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三、 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1、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65页,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出示课件)
2、 板书在这几部分内容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为什么?请同学说说看
3、 师:指板书,通过刚才你们读课文发现,种、收、尝这几部分作者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在这一部分作者却花了大量笔墨写,这是为什么呢?这件事是文章什么呢?(①重点②主要部分)
4、 师:对,因为议花生是主要部分,作者写得详细,而次要部分作者则写得怎样简略(与详细相对的词),这就是这篇散文的写作特点,板书、主次分明
5、 那这篇文章的写法对你以后写作文有什么启示呀?
师:(写作文时,我们不能平均用力,主要就写详细次要就写简略)
6、 既然这篇文章主要写议花生这一部分,那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这一部分,好吗?
四、 重点感悟,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15自然段,他们家人围绕花生都谈了些什么?看看谁说的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印象深刻的句子可能是你读懂的,也可能是你有疑问的?做上记号,一会儿和大家交流交流
2、 我对兄妹们谈花生好处的句子印象深刻,板书花生的好处
3、 兄妹俩所说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你还对谁议论花生好处的话印象深刻
4、读父亲说的话,出课件父亲说的话。
我们一起来看投影(点课件,花生果实怎样?桃呢?)
5、 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植物?
6、 你们看这句话(再点课件),文中的父亲喜欢谁呢?
7、 父亲不仅喜欢花生,而且是在赞美花生,那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值得赞美呢?我们应抓住哪些重点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呢?
8、 我们先来看一下表格,看一看如何填?
9、 我们刚才通过填写表格抓住了重点词语来比较了它们的不同之处,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确实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果实埋在地里,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因此,你从中体会到花生的可贵品质是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体会到花生有默默奉献、朴实无华、无私奉献、不图虚名的品质)板书:默默奉献
10、 用什么语气读(赞美)谁愿意来读读(pk )后点评
11、 同学们想不想也读一读,齐读
12、 刚才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知道父亲说花生的可贵是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可贵,父亲仅仅是在赞美花生吗?(生:在讲的道理)父亲哪句话明白在讲做人
师:全班齐读,说说父亲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生:做花生一样有用的人,这是父亲对孩子的什么?(希望)那么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段话呢?
13、 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有关句子(出课件句子)
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对国家、人民作出贡献的人
师:举例哪些人是有用的人?
师:体面是什么意思?
生:只讲美 注重外表
师:也就是外表的光鲜好看,讲体面对吗?(老师今天穿得体面吗?假如我今天穿得邋里邋遢,是对你们的尊重吗?人讲体面美没错,关键是怎样(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外表光鲜好看,还要做?(有用的人)
五、 分角色朗读重点部分
1、 同学们想不想把议花生这一部分分角色读一读呀?
2、 这晚的谈话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出课件)
六、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 那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落花生了吧?(表明自己想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 这篇课文,谈的是花生,其实是讲的?(做人)它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这种写法叫什么?(借物喻人),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能给人启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请同学们举例说说?
3、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能给人启迪,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就要靠同学们平时细心去观察,用心去发现了。
七、 课堂讨论
1、 出课件(果子对比图)
2、 说说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 都可以吃,都有用
不同点 果实埋在地里 高高挂在枝头
3、 在21世纪的今天,你想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还是做落花生这样的人?我们现在就来一个实话实说:你想做哪一种人理由是什么?
4、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待会和大家交流。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看同学们还想说,待会下课和你们交流,好吗?
5、 在这儿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出课件)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并了解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主次分明、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怎样与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紧密联系的。
2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 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如何好吃呢?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呢?(生答)
2、回忆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过渡:作者一家人到底议论花生的什么?他们借花生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1、默读议花生部分,出示默读要求:
(1)勾画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什么,又想告诉我们什么?
(2)勾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议论之后感悟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读边思考。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赞花生
(1)指名朗读7-10段,想一想:大家议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父亲的观点是什么?
(2)出示父亲第一次议论花生的语句: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需挖起来才知道。
自由读、指名读思考并回答: 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3)感受花生的可贵品质。
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与埋在地里矮矮的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很可贵。这是一种怎样的品格呢?(生谈)
(4)感情朗读句子,原文填空。
学花生
出示句子:“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谈一谈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是什么意思?(生谈)
(2)引读:一个外表不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果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所以父亲说——
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们做好事,所以父亲说——做有用的人
作者从父亲的议论中感悟到什么?出示句子:“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读句子,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组交流: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奉献。
(3)全班交流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感悟写作方法。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多长时间?课文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议花生又经历的多少时间,课文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父亲的话着重写,这样可以突出文章中心。其他内容略写,因为它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起说明交代的作用,又不能不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这篇文章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较“借物喻人”。杂我们身边又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道理,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默默无闻却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小草等等。从下列题目中自选一个,补充完整,模仿《落花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短文。
(四)作业:
熟读课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2、了解“落花生”笔名的含义,对许地山用生命践行理想感到钦佩。
3、能将自己从身边事物受到的启示用一两段话写下来。
4、能规范、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可否像桃子等?可让学生讨论,说真话,讲理由。
教师可做类似小结:如果只是外表好看,不做正事,什么用也没有,可取么?
——不可取。过渡:我们来看看少年许地山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这句话的。
(二)理解“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体面”什么意思?讲体面有错么?只讲体面呢?不能,要有用。怎样就是有用?举例。
(三)了解父亲的话对许地山的影响
结合课文结尾及许地山生平,明白许地山为何以“落花生”为笔名以及这笔名对他做人的影响。产生敬佩之情。并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写字。
观察“吩、咐”及“榨、榴”,指导书写。学生自己观察仿写其它字。
(五)课后小练笔。
【作业安排】
1、背诵父亲的话这部分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
2、进一步理解课题,问: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学资料】
电影资料《落花生》、 投影图片、投影仪、投影片。
【自问自答】
自问:一个外表不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怎么理解呢?
回答: 学生根据课堂生成的学习成果,大胆谈想法,谈感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懂得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对他人、对社会有用。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1、情感态度目标: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精神,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名字的含义。
3、发展性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
五年级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
2、揭示课题: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统计讲评)
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
3、老师带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
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评议。
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3、公推最好的一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
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
(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发挥想象,踊跃发言)
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
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出自己写的片断。
附:板书
味美
榨油 很实用
落花生 便宜
许地山
埋
从不炫耀
默默奉献
挖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九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老舍的《落花生》和《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梅花魂》等文章;
演示文稿。
2课时。
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1、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检查朗读,提示重点字词的读音与结构,如茅、榨、榴等。
(要求会书写,会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课文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⑴ 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⑵ 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四、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过渡:是啊,一次没想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的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4~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默读父亲的话:
(出示演示文稿──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⑴ 根据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完成下面的表格:
比较花生苹果、石榴、桃子 不同点 相同点 启 示
⑵ 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他说过的这句话:
出示演示文稿:
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六、作业
语文能力的提高仅凭课堂上的学习和看几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更多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老师推荐几篇文章和几首乐曲,希望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认真读一读,听一听,相信你一定能从中享受到书籍和音乐带给你的震撼、快乐以及幸福。
书籍(文章)。
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陈慧英的《梅花魂》、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一读这些文章,把点明中心的句子画出来。
乐曲:《小草》、《劳动者之歌》。
一、检查听写,复习积累
1、听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并能积累居然、开辟、成熟、吩咐等词语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3、抄写第10段父亲的话并能背诵。
二、回顾全文,总结写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根据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文章简写和详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三、拓展提高,深化主题
联系生活想一想,像落花生这样的事物还有哪些?它们各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仿照《落花生》的写法,试着从身边的事物中选择一种写一写,尽可能做到详略得当。题目自拟。
(教师可以提示:粉笔、蜡烛表现一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青松、荷花表现做人的清高和坚贞不屈等)。
四、交流评价,习作修改
1、自己先把自己的小习作轻声读两遍,争取用修改符号至少修改两处。
2、自己给自己评价等级星。
3、个别学生展示朗读自己的习作。
五、作业
1、运用详略得当的写法,完成课堂小练笔。
2、继续完成第一课时的阅读作业,并结合生活实践,写出对你的启发。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由表及里的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填字、不漏字。
2、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借助课文或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3、把不明白、或有异议的问题,记下来。
4、根据预习,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叫“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词掌握情况,适时正音。
2、分段检查读课文,总结概括课文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质疑问题。
1、小组合作,解决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梳理有价值的问题。
四、品读重点段落:
根据学生找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一)课文为什么写“桃子、石榴、苹果”,它们与“花生”有什么关系?
a、师生讨论得出:作者之所以写“桃子、石榴、苹果”是为了与“花生”作对比。
b、找它们的相同点:
生:相同点是都好吃,都对我们有好处。
c、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他们的不同点:
小组长代表发言,学生补充得知它们的不同点是:
d、通过朗读把它们的不同读出来。(生读、师范读强调读书方法、声再读)
e、透过它们的不同,细品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炫耀、不张扬、甘愿平庸、谦虚
(二)理解父亲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a、师:正是因为花生有这些可贵的品质,所以父亲才希望“我们”做这样的人。
b、谈谈父亲说这句话的意思。
c、讨论“父亲在赞美花生,难道是想贬低桃子、石榴、苹果吗?”
d、了解这种对比写法些好处。
(三)理解作者说的这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a、理解什么叫“体面”?(广义的)
b、现代社会中我们该不该“讲体面”?
c、能不能“只讲体面”?
五、总结深化,升华主题:
联系生活,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人是对我们有好处、有用的人?
六、课外延伸,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题目是落花生,其实在写人,我们把这种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板书),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种写法,老师推荐阅读,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周敦颐的《爱莲说》。大家每个人写一篇文章,用“借物喻人”的方法。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一
1、通过阅读教学,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历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比较详略抓重点;“我们谈”与“父亲谈”,比较内容抓重点;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比较目的抓重点。
2、通过落花生与石榴、苹果、桃在位置、外表、印象三方面的对比,理解父亲与家人的话: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等。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深刻的含义,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与家人的话: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等。
教学准备课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落花生》一课是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这节课我们和许地山一家共同来议花生。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词析句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许地山一家议花生的部分,边读边想他们都谈到了花生有哪些好处?
2、学生自读并思考。
3、汇报:
(1)从父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图片)看见它们高高的挂在枝头,你有什么感受?你此时的心情用文中的哪个词形容最恰当?(理解“爱慕之心”)
(3)再读一读父亲的这段话,细细地品味,然后完成表格。
(4)学生完成表格后汇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5)小结写作方法:作者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表达,就能对其中一种事物的特点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今后的习作时也可以学着这样去表达。
(6)父亲这段朴实的话里充满了对花生无比的赞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7)有三位同学读了这段话后他们是这样理解的,你们看对不对?(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谈自己的体会,并作小结:父亲用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质,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吗?
4、父亲给孩子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出示句子)
(1)指生读,谈体会。
(2)父亲在说这句话时用了“虽然······可是······”这一关联词,在好看与有用这两方面着重强调了后者。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用到这个关联词,能举几个例子吗?
(3)再用心地读一读这句话。
5、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我说的话)
(1)你明白了吗?谈体会。
(2)理解“体面”“讲体面”与“只讲体面”。
(3)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
(4)看来同学们也明白了父亲的话,所以,我们也说——(引读“我”说的话。)
6、父亲这看似平常的话却饱含着对儿女的殷切希望。(出示最后一句话)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记在了我的心上。
(1)比较“记”与“印”哪个好?
(2)小结:看来准确用词的用处这么大,我们今后可得注意恰当用词呀。
三、品析技巧
1、大家知道,从种花生到收获花生需要经历——几个月的时间,而吃花生、议花生只经历了——一个晚上。那么为什么作者在写课文时只用了一个自然段来写种花生和收花生,却用了十几个自然段来写吃花生、议花生呢?
2、这就叫详略得当。我们在习作时也应这样,重点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次要的部分就可以作简单的介绍。
3、课文写的是“落花生”,你有什么启示?(做人)
像《落花生》这类课文,由写一种事物进而引申到谈怎样做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这种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四、拓展延伸
1、我们在许地山的笔下品味出了落花生的深刻内涵,同样还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出示老舍的《落花生》选段)从中你又品味出了什么?
2、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
让我们也以他的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出示许地山的话,全班齐读)
五、作业
1、推荐阅读文章:《白杨礼赞》、《荔枝蜜》。
2、小练笔:仿照本文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篇练笔。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二
1.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一家人议论花生的好处,教育学生懂得不要只讲体面,只求外表美,应该做一个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4.学会生字新词句。
5.分角色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知识。
二、简介落花生
通过课本p48页插图让学生知道落花生的生长特点及课题的意思。
三、质疑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设悬念,引导学生读书: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四、自学生字、词,读准多音字。
1.学生按一定的自学方法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五、指名读课文,分段,把握段意。
六、练习朗读课文。
七、作业
一、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懂了什么?(让学生回答)
二、抓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单元提示”,找出本课的重点段。
三、分析重点段
(一)自己大声读“过收获节”一段。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哪个是重点?
2.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二)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1、回答前两个问题后,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回答谁谈的重要?(父亲谈)
3、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哪方面是重点?(学花生)
4、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5.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同桌讨论)
6.指名读父亲第二次说的话,做填空练习:所以你们要像(),它虽然(),可是(),不是()好看而没有()的东西。多读(2遍),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三)这时,“我”在父亲的启发教育下说……齐读一遍,分析这句话的意义,字面意思抓“只”。在句中理解“只”的意思。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做有用的人。)
问: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
谁来举例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认为哪些人具备了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四人小组讨论)(像解放军叔叔、医院的医生、护士、科学家等等)
师小结:正因为这些人都具备了落花生的这一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四)、学习句子
通过刚才的学习后,我们再看书上的这句话“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你是怎么理解的?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议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学生说道理。
(本文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深化
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六、作业
1、复习温故
(1)、课文第2段讲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
(2)、花生的这一特点与全文的思想内容有何关系?
(3)、齐读第13自然段。
2、学习第1段。
(1)“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请读课本第一段。
(2)这段主要写什么?
(3)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学习第3段。
(1)、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请读课文第3段。(齐读)
(2)、这段能略去吗?为什么?
(3)、小结: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4、齐读全文,谈体会。
学生有感情地通读全文,谈谈学习本文后的体会。
5、完成作业本第2、4、7题。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三
1、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文章主次。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自读设问,讨论交流,读中悟理。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2、同学们想了解的问题,也是作者大体的思路,老师用这样的思路引导大家:
(1)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2)课文的题目为什么不是花生,而一定是落花生?
(3)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
(4)作者借花生想告诉我们什么?
(5)在写作上我们应该学习什么?
(读一篇课文从接触题目开始,就要一边读一边想,教给学生读题思文的方法,做到不盲目读书。)
二、诱导初读
1、范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自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同桌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分段指名读课文,注意听清对字音读的是否准确。
思考: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哪些部分是次要?哪些部分是主要的?
(诱导预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初步分清文章的主次,为突出读写训练重点做好了铺垫,也为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打好了基石。并且教给学生一种读书方法:听读自读中,带着问题边读边想;一种学习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议、互补、互改。)
三、引导细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围绕花生讲了什么?
2、自读第一自然段,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一边读一边想,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也可以问同学,问老师,或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增加了广阔的自由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思考方式。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将多种读书思考方法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3、课文通过8个字概括了种花生的过程,通过一句短短的句子就把收花生的过程一笔带过,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不时地围绕训练重点对学生进行提示、指导,促使这种学习方法尽快转化为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形近字组词。
避()墓()辩()浇()
辟()幕()辨()饶()
譬()慕()辫()烧()
2、多音字组词。
zhong()pian()san()
种便散
1、分清文章的主次。
2、分角色有感情一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对作者借描写花生的特点,赞美其所代表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2、哪些部分是主要内容?哪些部分是次要内容?
1、自读第二自然段,用你喜欢的方法读懂它。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
(把学习的时间,方法的选择交给学生,做到自主学习。)
过收获节是谁提出来的?都有谁参加?在什么地方过节?
1、自读第三自然段至最后,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看着通过阅读都读懂了什么?还不哪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上做好标记。
2、四人一组讨论疑难,组长记下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3、各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疑难,简单的问题当场解决,重点问题提出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整理、归并。
如:大家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的目的是什么?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作者借花生的特点的描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作者的话是什么意思?
4、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然后把看书的见解拿到学习小组中研究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5、分角色朗读。
(1)自由练读,自由组合。
(2)分角色朗读。
(3)评读,品读。
(4)赛读。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读、画句子、质疑及讨论、全班合作交流等形式来理解文章内容。这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让全体学生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三是强调多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体现了语文学科以读代讲的特点,朗读形式也注意多样化。)
6、小结。
归纳本课的阅读方法,进行相关的写作指导。
1、你喜欢文章的哪一段?想用什么方法背下来?
2、当堂背诵。
(指导背诵,既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又落实了课后练习,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让学生用自己的背诵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请同学们阅读一体许地山的作品,并交流读书的感受。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四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居然”“成熟”造句。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1、自制幻灯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酿蜜 倘若 有限 枯燥 厌恶 譬如 通俗 风俗
见识 屠场 疏忽 署名 黯然泪下
2、今天学习《落花生》。板书:落花生。
谁知到什么是落花生?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二、检查预习。
1、指明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音和破句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榨”是翘舌音。
2、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发言,认识可深可浅。)
三、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1、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部分是第三段,讲过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
我们姐弟几个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父亲却认为花生“有一样最可贵”,这个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
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这几种植物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说明了花生的什么品格?(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实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说明了花生默默奉献自己的果实,从不夸耀自己的品格。)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父亲的希望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再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两句话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指导学生讨论、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着重使学生在了解花生品格的基础上,体会到这样一层意思:做人要做有花生品格的人。)
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因为这几句话虽然浅显明白,却富有哲理,其中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所以对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都产生了影响。)
父亲的话对你有什么影响吗?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一个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练习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五、布置作业:在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新词。
1、检查学生的读音。(显示幻灯片)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提醒注意:“辟”的左半部分不是“启”;“茅”“榨”可用部件识记法记忆字形;“慕”的下半部分是“”,不是“”。
3、学习新词。
“居然”是什么意思?找出课文中有“居然”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居然”就是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讨论总结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做人要像花生那样,作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给课文编写简要提纲。
1、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课文先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2、编写课文提纲。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四、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1、根据课文提纲,想一想,在这些材料里面,哪些内容是主要的?
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学生讨论回答。如果学生不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在学生回顾课文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种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内容,课文中略写,一笔带过;过收获节时谈花生是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2、联系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阅读的时候,抓住谈花生、论人生这个主要内容,就能加深对中心思想的体会。)
五、完成思考练习3。
1、学生填写思考.练系3中的空格。
2、指名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学生在作业本上抄写这两句话。
六、完成思考练习4。
1、齐读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说说“居然”“成熟”的意思,并口头造句,适当评议。
3、学生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用“居然”“成熟”书面造句。
七、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毛主席在花山》.
板书设计:
20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
准备过收获节
吃花生 味美、榨油
过收获节 谈花生 价格 便宜
论人生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五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
2、教学难点是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大家平时在家里都吃过花生,有的同学家里也种有花生,花生的作用很多,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一篇关于花生的文章《落花生》。看看花生有哪些好处。再看看作者从花生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教学活动2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2)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教学活动3
1、学习字词。
亩 尝 吩 咐 茅 榨 榴
2、学习词语:
开辟:开拓发展。课文中指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农作物成熟时,收取果实。也用来比喻心得、战果,课文中指前者。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榨:翘舌音zhà,第四声。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教学活动4
1、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本课通过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写出了作者从花生身上体会到的人生哲理。
教学活动1
理解句子,体会花生的好处。
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是父亲对花生的第一次议论。“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其中“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是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很可贵。不过父亲只提出对桃子、石榴、苹果的客观印象,只是从外表方面将两者做了比较,并没有对其作评价,教学中不要把桃子、石榴、苹果推到另一个极端,作为反面例子来对待。在领会了课文的主旨之后,可以允许学生对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②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这句话,从表面看很简单,但联系上文,学生会产生疑问:“要像花生”?那像“桃子、石榴、苹果”岂不更好?学生容易把两者对立起来。的确,桃子、石榴、苹果并非只有让人产生爱慕之心的外表,而实际没有什么用。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既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教学这句话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③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作者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苹果等);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教学活动2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几个词一笔带过,而过花生节,只是一个晚上的事,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边吃花生、便议论花生,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只是在文章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可以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次,详略有具体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进行剪裁的。体会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教学活动3
借物喻人的写法。
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在充分接触文本后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讨论: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怎样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作奉献?通过联系实际,能认识到自己身边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作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他们是有用的,是值得我们敬重的。我们学习落花生,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愿像落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文章通过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告诉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还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六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中深刻含义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并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懂得做人的道理。
3、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写身边的食物。
掌握详略得当的写法。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猜猜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花生)
2、(出示花生的图片)说说花生的作用。
3、思考:为什么叫落花生呢?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4、落花生不仅是农作物的名字也是本篇作者的笔名,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留着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
3、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5、你能说说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吗?(认识详略)
详写:议花生
略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
(三)细读课文、重点感悟
1、略学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指名读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种花生的经过?这些词语能颠倒吗?为什么?
(3)、抓住对“居然”理解(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练习用“居然”造句。)
(4)、指导朗读(读出惊喜)。
2、学习“尝花生、议花生”
过渡:母亲为了庆祝收获,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在收获节上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三个人分别说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姐姐说它味美;
哥哥说可以榨油;
“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3)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4)亲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呢?指名读父亲的话。
(5)、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默读第10自然段,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花生桃、石榴、苹果
位置
外表
印象
(6)、所以,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什么?(再读读父亲说的话,引出“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7)、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也像这花生一样,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举例子(清洁工、送报员、)
(8)、作者明白父亲的希望吗?从哪一个句子可以看出,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并指导朗读[肯定]。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
(9)、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齐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作者为什么以落花生为笔名,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按照父亲的“像花生那样”踏踏实实、不求虚荣地去做人。因为父亲的话是由花生引出的,又用花生的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一样做人,所以用这个题目。)
2、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五)、总结写法,课外拓展
1、从种花生到收花生,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父亲谈话的教学中,学习详写和略写。
2、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只是根据各自的生长特点将果实挂在枝头,由此,体会到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可贵的品质。学习这种是借助花生讲明道理的写法叫“借物喻理”。
(六)、小练笔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结合生活实际,你从身边的人和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写一写。
《落花生》教学设计思路 《落花生》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十七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落花生》,它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
2、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1、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课文在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色。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第一课时安排教授种花生、收花生。我认为,从课文内容上来看这部分不是重点部分,但却对学生理解重点部分及对体会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这点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让学生善于发现这两个部分的关键词、句并体会、揣摩。
2、“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喜悦的心情——收获时大家那种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种是种了,但对能否有收获没有把握。过了几个月却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理解了“居然”的基本用法之后,让学生练习口头造句,提醒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在“居然”之前应对原本的想法(出乎意料的基础)做简要介绍,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一类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句子来。
1、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以课题为悬念入手,介绍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感官上看到花生的生长形态,还扩印了花生的彩色图片,使学生对花生的生长、什么是落花生有了直观的感念。
2、字、词的学习及训练。这课的字词很多在连词读的时候要读轻声,这点在教学当中要特别注意强调。例如:“石榴”的“榴”,“尝尝”的“尝”,“吩咐”的“咐”等。还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多音字,在教授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例如:“答应”“应该”“随机应变”,“买种”“种地”,“空地”
“天空”,“散开”“散漫”等。教的时候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别来读。
3、理解文章大意,归纳段意。学生归纳段意后可以引导他们用几个字来概括出每段的小标题,这也是训练学生概度能力的机会。在学习第一、二部分的时候,抓住“居然”一词进行教授和造句训练。
1、掌握本课7个生字。会用“居然”造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用“居然”造句。
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一)种花生 买、翻、播、浇
(二)收花生 居然
(三)尝花生、议花生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花生)
2、出示花生图片,教师解题
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板书:19、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画出里面生字新词。
2、出示词语
a、好,谁来读?
居然 炸油 吩咐 茅亭 价钱 便宜 石榴 体面 爱慕 矮小 分辨 空地 买种 答应 成熟 散开
(指名读——全班齐读2遍)
b、第一关闯关成功,哪位勇者来闯第二关?
播种 空地 答应 散开
种地 天空 随机应变 散漫
(指名读——小组接龙——全般齐读)
3、字音都读的很准确了,通过刚才自由读课文,你们有什么词语不明白意思的,大胆提问。下面是“帮帮乐”环节。
(老师评语:解释的很准确,你可以获得一分的报酬;声音很宏亮,口齿清晰,回答准确;很善于提问……)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把这些字词放进课文里,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想一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指名回答、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好,下面就根据你们刚才找到的围绕落花生讲的这些内容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2):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3-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四)学习第一、二段
1、第一段写了种花生、收花生,谁来读一读?看他们怎样种花生、收花生的? 指名读
2、说一说你读时心情怎样?(高兴)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高兴?(“居然”)
3、你从这里还能看出花生一种什么力量?(顽强的生命力)
对,生命力很顽强。全班齐读这句话,还感受到什么?
小黑板出示:“我们姐弟……居然收获了。:
师:什么心情?
生:高兴
师:带着高兴地心情齐读。
指名读
4、哪几个词写了种花生的经过?(买地、翻地、播种、浇水)
这些词能颠倒吗?为什么? (按种花生的顺序排列的)
5、“居然”什么意思呀?(很惊讶地、出乎意料、竟然)
生活当中有没有过这样的心情,说一句给我听听。
学生用“居然”口头造句。
6、花生的生命力让我们惊叹,我们感到惊奇,母亲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相关句子。
这一收获居然要用节来收获,这是多么热爱生活的一家人呀!
(五)总结
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么热爱生活的一家人是怎么过花生节的。下课!
花生是一样很平常的实物,我只有过年的时候会吃。而且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小孩吃的也比较少,更不用谈从花生的品质当中能悟出什么道理。所以,上好这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收获,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成就。“花生有什么好吃的,我最讨厌吃了!”某节课的课间我偶然听到有学生这样说,心里不禁“咯噔”一下——没底!但一定要从调动他们的兴趣入手,班里的孩子比较喜欢猜谜语,所以导入部分我用了一个很简单的谜语先让他们觉得有猜对的成就感,接着顺势引入课题,再从课题上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就这样,他们开始很想学这篇有关花生的文章了。谢谢指导老师魏老师给予的许多宝贵建议,使我的教案成熟许多。整堂课下来,同组同学、老师都说教态不错,这也要谢谢魏老师,是她的鼓励使我有了“底”,有了足够的信心。
课后,指导老师魏老师做了细致的评课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整个教学过程基本较顺利,教学目标也大体完成,作为新老师自然也存在不少小问题。综合魏老师的建议,我认为以下几处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经验,好的也要继续保持,使自己的教学逐渐成熟。
一、第一课时导入部分。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谜语导入,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介绍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时,面对学生的一脸疑惑,我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花生生长图片,通过演示学生终于明白之中的道理。但是不足的是,在介绍作者时有点烦琐,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可以更简洁。
二、两节课下来,虽然能对大多数回答给予反馈,但也有做得不足之处。如,学生在读课文时个别发音错误未能及时听出加以纠正。所以身为教师,我们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反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要有明确的肯定,让学生动脑总结,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准确的要加以肯定,不准确的要及时纠正,并予以鼓励。对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肯定、普及提倡、应用掌握。
三、在学习字词的时候,我又抓住他们超喜欢竞赛的心理,合理的设置了小组竞赛,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多音字在这课出现的频率比较多,因此我用小黑板把它们归类列出并先让一个学生来读,再进行这步操作后我又叫了几个学生再读,不过课后有经验的老师给我提议,如果一个人读对了后,最好还是让全班再齐读操练一遍。
四、在引导学生用“居然”一词造句时,我感觉还是进行的蛮顺利的,学生基本知道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前提条件。不过课后我也反省了一下,对于那些差生我给的思考时间还不够,应该让他们先在纸上练习练习造这个句子,再多给他们一点机会也起来发言。
最后我发现,一堂好的课,不光要有精彩的导入,还要有精彩的结尾,尤其是第一课时的课。就好象一集没有演完的电视剧一样,要能够吸引住人!在这点上面,我想我还要再下功夫。作为新老师,我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当我相信,在其他优秀老师的指导下,在自己的自身努力下,我一定会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