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可行性是制定的重要指标,必须兼顾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成功案例来完善自己的方案。最后,请大家积极分享自己的方案经验和教训,与他人交流和学习,共同提高方案写作的水平。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篇一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秩序和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新格局,按照国家、省分级诊疗工作相应要求,结合七台河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际,推行高血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以下简称“两病”)分级诊疗试点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2015。
4
2017。
年在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面推开。
试点机构的全科医生以家庭为单位,与辖区“两病”患者签订“一对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协议,促使全科医生与签约家庭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互信的签约服务关系,签约率要达到
90%。
以上。
原则上,以全市已组建的医联体为框架,试点机构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形成“
1+1。
”工作组合。辖区签约居民可享受组合机构全程健康管理、优先获取专科资源、诊疗费用减免等相应优惠措施。如患者因离组合内二或三级医院较远、自愿到就近医院治疗的,可根据患者意愿,增加签约医院。实行签约机构之间的基层首诊及双向转诊就医模式。
专科医师主要对“两病”患者进行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全科医生负责执行专科医生制定的诊疗方案,掌握“两病”患者病情变化,将病情控制情况及时反馈给专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护士负责“两病”患者日常的随访与健康教育,安排随诊时间及双向转诊相关事宜。
一是建立医疗服务分工协作保障机制。
1.二级以上医院要逐年增加试点机构慢性病专科门诊预约转诊号源,建立预约转诊。
“绿色通道”,引导患者通过基层转诊和预约转诊“绿色通道”,便捷享受专科门诊、专家门诊预约服务。优先向基层倾斜安排住院床位,确保治疗的及时接续。
2.市卫计委会同市人社局制定、调整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增加并配齐基层糖尿病、高血压病用药品种和诊疗项目(符合黑龙江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和《服务设施标准目录》)。二级以上医院也要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推行使用不少于规定比例的基本药物。
3.制定出台。
“两病”分级诊疗制度、双向转诊标准,适时调整适合基层的慢性病诊疗目录,明确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范围,进一步规范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合理引导广大群众就医。
二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1.实行分级分类财政补助办法。县、区财政要对试点机构的投入给予倾斜,确保正常运行和发展需要。探索建立与二级以上医院慢性病分级诊疗改革绩效考核结果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
2.建立健全差别化医保支付制度。在城镇职工部分慢性病开展门诊统筹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的总额控制费用,以引导居民到基层就医。进一步拉大不同层级医院就医的报销比例,建立落实下转患者免收住院起付线制度,探索新农合门诊慢性病乡镇卫生院就医无起付线政策。
3.实行差别化价格政策。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为原则,结合服务成本,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等收费标准,进一步拉开不同层级医院的收费价格差距。
4.建立签约服务费制度。全科医生与辖区居民签订服务协议后,可收取签约服务费。签约服务费按年收取,通过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解决。在服务水平、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完善的前提下,可逐步探索签约居民个人共同分担服务费政策,不同人群实行不同的签约服务项目与服务费标准。签约服务费标准和保障范围,由市级财政部门牵头,会同卫计、人社等部门联合制定。
三是完善能力保障机制。
“两病”诊疗能力。
1
年的规定,卫计部门要做好组织、管理和考核工作。试点机构全科医生每年应安排不少于。
1
个月时间到上级医院“两病”专科进行轮训。
3.多渠道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和对口支援。加强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4.深入推进试点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将。
“两病”分级诊疗开展纳入试点机构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设置重点分值,并不断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医务人员收入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参与分级诊疗的积极性。
(五)建立以。
“两病”为主的慢性病分级诊疗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现有的卫生信息系统,建立我市慢性病分级诊疗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双向转诊、协同服务信息化支持系统。建立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实现市、县(区)、乡(社区)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积极拓展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实现诊疗、用药、检查检验结果、健康档案等信息在上下级医疗机构间共享和交换。
(六)加强公共卫生机构管理。各县(区)卫计局、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发挥慢性病防控工作职能作用,加强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试点机构的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导检查。
为强化。
“两病”分级诊疗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七台河市“两病”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卫计委主任担任,成员为市财政、人社、物价、卫计、医保等相关部门主管医改领导,办公室设在市医改办。各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协调推进此项工作。其中,市卫计委要制定慢性病分级诊疗实施细则,并会同其他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推广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全科医生按服务人口、服务质量获取报酬的相关制度;市财政局要出台财政补助相关政策,落实签约服务费事宜;市人社局要出台医保相关引导和支付政策;市物价局要动态调整和落实相关价格收费政策;各县(区)卫计局要调整完善新农合相关配套政策。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篇二
陕政办发〔。
2015。
〕
49。
号
)
咸政办发〔。
2015。
〕
70。
号
)
“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适宜、连续的医疗服务。
2015。
年,全面启动实施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健全县域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合理、服务规范、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新型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引导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初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2016。
2017。
90%。
的患者在县城内就诊的目标。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引导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
经县级二级以上医院诊疗的恢复期患者,及时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治疗、康复、护理、复查、随访。做好分级诊疗工作,要以建设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形成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为核心,重点抓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四个环节。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患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原则上应选择居住地或发病时所在地附近的基层医疗机构接受首次诊查,并由首诊全科医生根据病情确定是否需要转诊。
1.
继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建设,按规定配备医疗设施设备,全面完成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任务。
2.
2
名以上全科医生。符合报考条件的乡村医生要积极参加国家执业。
助理。
)
医师考试资格考试,力争。
30%。
乡村医生达到国家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水平并通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3.
依托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县级医疗机构要定点帮扶。
1
年,否则不予晋升。
4.
1
年以上,服务期间个人工资隶属关系不变。
5.
实行全科医生签约制度,以家庭为单位建立与全科医生契约服务关系,全科医生负责签约居民初诊、分诊和双向转诊协调,并向签约居民提供方便可行的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全程健康管理。
需转诊患者原则上按照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的顺序逐级转诊,因病情需要或患者要求,可越级转往三级医院。急诊、急危重症患者可不经转诊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不得因转诊程序繁琐而延误病情。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应及时向下转诊。
1.
依据《咸阳市分级诊疗指南》,结合自身的服务能力和等级评审评价,公示本院疾病诊疗目录,开展分级诊疗,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转诊。
2.
县级二级医疗机构要设立全科医学科,配备相应的全科医生,制定工作制度、工作规范与程序,全面负责所在医疗机构全科诊疗和双向转诊管理工作。
3.
下
)
转单》,全科医生科负责联系转诊事宜。
4.
各医疗机构之间要密切协作,建立双向转诊协议关系和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形成相对稳定、紧密衔接、便捷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县级二级医疗机构依据转诊预约情况,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和住院病床,转诊患者可优先获得转入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服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依据自身技术能力开展医疗服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或提供超出本单位技术能力的医疗服务。要实行急慢分治,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有效、合理。
1.
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原则上应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确有需要的按规定有序转诊。
2.
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患者和术。
后复诊患者可不经转诊直接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
3.65。
岁以上老年人、
5
岁以下婴幼儿、孕产妇、精神病、重大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居住地和医保统筹地区分离等情况可就近选择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
加快建立各级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合理分流患者,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局面。
1.
积极推进建立多种形式的纵向医联体,县中医医院。
“手把手”手术指导日、教学查房日、延伸病房。
门诊。
)
等多种形式定期不定期开展医疗帮扶活动。县妇幼保健院、北极中心卫生院、新民中心卫生院按照就近方便、双方自愿的原则,积极争取省市知名医院,打造重点医学专科优势,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紧密衔接的双向转诊渠道。
2.
继续巩固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落实县镇人员、业务、财务三统一管理,基层卫生院人员由托管县级公立医院统一管理、调配使用,开展业务所需设备可由县级公立医院灵活调剂使用,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实行统一管理、单独核算。
3.
2
名的中级职称以上业务技术骨干定期在基层坐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每年至少组织被托管基层卫生院医技人员轮训学习一次,轮训累计时间不少于。
1
月
每三年组织基层临床一线医师赴县级公立医院脱产学习。
1
次,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
6
-->县发改、编办、人社、财政、卫生、信息办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各项制度和政策措施,在全县全面推行分级诊疗制度。由县医改办牵头,对分级诊疗制度进行总结评估,在全县形成较为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制定分级诊疗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办法,加大医保、新农合政策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力度。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和不同病种的医保、新农合差异化支付政策,拉开县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和省、市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合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引导慢性病患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治疗。对于经转诊到省、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实行累计起付线,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
对于未经转诊到县级医院或者省、市医院就诊的非急危重症患者,其就诊费用报销比例要低于转诊患者。对于向下转诊患者不纳入医保费用总额控制范围,下转患者不设基层起步线。探索总额预付制、按人头付费、单病种打包付费等新型支付方式。
县医保办、新农合经办中心负责制定具体办法。
)
适当拉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的价格梯度,发挥价格差异对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和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就医的激励作用。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提高诊疗、手术、护理、中医、保健、康复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收费标准,降低药品、医用耗材、检验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等价格,使医疗价格标准与医疗服务的复杂性与风险性相适应。
县物价局负责。
)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充分利用定向医学本科生招聘、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振兴计划、定向培养等人才引进平台,配齐配强基层医务人员,并按实际需要新增全科医生编制,确保到
2020。
年,每。
3000。
城乡居民拥有。
1
名全科医生。进一步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使用、岗位设置、收入待遇、执业注册、职称评定等配套政策。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严格绩效考核,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医疗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挂钩,薪酬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
县编办、人社局、卫生局负责。
)
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质量安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单病种费用控制,指导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安全,维护参保患者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县级医院和基层卫生院绩效考核制度,将功能定位落实情况、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情况等纳入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投入、医保支付、负责人任职的重要依据。
县卫生局负责。
)
将分级诊疗工作纳入县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规划,制定双向转诊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建立可追踪、可调控、可监管的双向转诊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居民健康和转诊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根据医疗单位的纵向医联体和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管理等机制,建立彬县影像集中诊断中心、心电集中诊断中心、病理集中诊断中心、基层医学检验中心等。
县信息办、卫生局负责。
)
充分发挥县电视台、今日彬县、大美彬县手机客户端等各种公共媒体作用,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分级诊疗制度的内容、标准、程序、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报销政策等,使群众充分了解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就诊医疗机构,形成新的就医习惯,为构建分级诊疗制度营造良好氛围。成立彬县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发改局、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计生局、民政局、食药局、编办、物价局、电视台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县卫生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将分级诊疗工作纳入医改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县编办要科学核定和落实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县财政局要保障基层人才培养引进、上级医师派驻等分级诊疗工作所需资金。县人社局要调整医保政策,在岗位设置、工资待遇方面向基层倾斜,畅通基层进人渠道。县信息办要支持配合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审批和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制定转诊程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付政策。县医改办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问责机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把实施情况作为年度医改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医疗机构资金补助和院长绩效考核挂钩,加强对工作效果的督导评估,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篇三
70。
2016。
232。
2016。
117。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和有关工作要求,立足建设卫生强区,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原则,以提高全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
2016。
年,开展试点工作。
——。
2017。
90%。
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
65%。
以上,全区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
——到。
2020。
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比较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全区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
按照群众自愿、政策引导的原则,支持和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逐步控制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规模,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转诊指导目录,形成高效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区域在线预约挂号平台,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转诊预约挂号服务,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转病人优先安排诊疗和住院。畅通下转渠道,将恢复期需要康复的病人或者慢性病病人转诊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落实全区各级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调整各级医疗机构病种结构,以慢性病管理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全区急慢分治的制度。提高公立医院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发展康复、老年、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等持续性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的诊疗服务。以形成分级诊疗秩序为目标,大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探索科学有效的医联体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区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共享诊疗信息、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和教学培训的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
1.
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区级医院主要提供区域内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癌症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还应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向上级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以及提供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区卫计局负责)。
2.
完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制订《澄海区十三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强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确定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标准,通过行政管理、财政投入、绩效考核、医保支付等激励约束措施,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建立以病种结构、服务辐射范围、功能任务完成情况、人才培养、工作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床位调控机制,严控医院床位规模不合理扩张。支持慢性病医疗机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设置慢性病医疗机构。(区卫计局负责,区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社保澄海分局参与)。
3.
推进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大力推进区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鼓励城市大型医院与区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组建医疗联合体。探索建立网格化联网医疗服务体系,减少医疗服务层级,推动大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紧密型医疗集团。结合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推动专家、名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诊疗服务或到基层开办医生工作室,逐步降低大型医院门诊比例,鼓励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建立健全城市大型医院对口支援区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效机制。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鼓励二级以上医院现有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血液净化机构及消毒供应中心等资源,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开放。继续推进二级以上医院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结果互认。鼓励社会资本发展第三方医学检查、医学影像、病理诊断、血液净化以及消毒供应机构。(区卫计局负责,区发改局参与)。
4.
2017。
年,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项目基本覆盖全部二级以上医院和。
80%。
+
医疗”。(区卫计局负责,区发改局、经信局、财政局参与)。
5.
/
2016。
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
15。
%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
30。
%以上;到。
2017。
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
30%。
左右,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
60%。
左右。(区卫计局、发改局负责,区财政局、人社局、社保澄海分局参与)。
6.
积极引导群众基层首诊。以签约服务为基础,以基本医疗制度为依托、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率为抓手,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支持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合理界定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范围。对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的原则,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区卫计局负责)。
7.
加快规范双向转诊。根据省市制订的双向转诊管理制度、服务流程和转诊指导目录,完善双向转诊程序。扩大临床路径覆盖面和管理质量。二级以上医院要依据转诊预约情况,为基层转诊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各级医疗机构要设置或指定专门管理部门、人员负责转诊服务,建立转诊绿色通道,能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预约转诊、病案交接和协调医保经办机构等服务。对向上转诊患者要坚持简化相关手续,及时优先安排专家门诊、检查检验和住院等;对向下转诊患者上级医院要明确接续治疗、康复治疗和护理方案并定期随诊指导。(区卫计局负责,区发改局、人社局、社保澄海分局参与)。
8.
落实急慢分治制度。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鼓励探索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结核病患者的诊疗、康复和管理需求,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综合医院的分工协作机制。慢性病患者可由签约医师开具慢性病长期药品处方,探索多种形式满足患者治疗用药需求。(区卫计局负责)。
9.
构建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业务、技术、管理和资产为纽带,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一体化、对口支援等分工协作模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明确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责权利关系,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紧密衔接的合作关系。鼓励上级医院出具药物治疗方案,在下级医院或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治疗。对需要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手术患者,通过制定和落实入、出院标准和双向转诊原则,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顺畅转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与二级以上医院、慢性病医疗机构等协同,为慢性病、老年病等患者提供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互助护理、家庭病床、医疗康复等服务。充分发挥不同举办主体医疗机构在分工协作机制中的作用。(区卫计局负责)。
10.
2020。
年,实现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达到。
3
名以上。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加强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专业人员培训。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护士到基层开办个体诊所、护理站。(区卫计局负责,区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社保澄海分局参与)。
11.
2017。
年,区域内就诊率提高到。
90%。
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区。(区卫计局负责,区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社保澄海分局参与)。
12.
2017。
年底前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上限,
2018。
年底前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全覆盖。推进村卫生站公建民营规范化建设。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鼓励城市二级以上医院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或者定期出诊、巡诊,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用药衔接,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能够满足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用药需求及专病患者、康复期(恢复期)患者下转需求。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提升急诊抢救、二级以下常规手术、正常分娩、高危孕产妇筛查、儿科、精神科等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区卫计局负责,区发改局、财政局、食药监局参与)。
13.
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按照分级诊疗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及时调整完善医保政策,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全面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实行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住院和门诊特定病种按病种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式付费方式。继续完善居民医保门诊统筹等相关政策,普通门诊统筹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实行不同的起付标准和支付比例。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促进患者有序流动。完善医保协议管理,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推动商业医疗保险,探索开设针对特定人群的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区人社局、社保澄海分局负责,区卫计局、发改局参与)。
14.
健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提高诊疗、手术、中医、康复、护理等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保持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适当差距,激励引导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推进公立医院实施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等多元化收费模式。(区发改局、卫计局负责,区财政局、人社局、社保澄海分局参与)。
15.
完善利益共享机制。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强费用控制等手段,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向下转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主动承担疑难复杂疾病患者诊疗服务。加快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建立健全签约医生以基本医疗工作量、慢病管理成效、签约服务满意度等为主要依据的绩效考核制度。探索建立签约医生服务团队中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公卫医生之间的协作分配制度。(区卫计局负责,区编办、发改局、财政局、人社局、社保澄海分局参与)。
结合我区实际,以慢性病为突破口,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切入点,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工作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选择区人民医院和一个镇卫生院或一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2016。
年
11。
在试点的基础上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并对我区分级诊疗工作开展评估,总结经验,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及改进,进一步优化方案,完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分级诊疗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各相关部门、各级医疗机构要本着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其作为核心任务纳入医改工作的总体安排,建立协调机制,明确任务分工,结合实施,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部门要将分级诊疗纳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区卫计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规划、设置、审批和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明确双向转诊制度,优化转诊流程。区发改局要协调完善医药价格政策,落实分级定价措施。区人社局要推进医疗保险支付改革,完善细化医保支付政策,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区财政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区民政局要配合区卫计局做好医养融合等接续性医疗服务。区卫计局要成立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各级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明确责任,设置专门机构负责转诊管理,提供预约转诊、病案交接和协调医保经办机构等服务,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广泛宣传疾病防治知识,促进患者树立科学就医理念,提高科学就医能力,合理选择就诊医疗机构。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和分级诊疗工作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就近、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开展针对行政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把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作为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主动性,提高积极性。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篇四
为加快推进我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和90%的患者在县内治疗的医改工作目标,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基本原则等文件精神,根据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求,能在门诊治疗的不收住院;能在村卫生室治疗的,不到卫生院治疗;能在卫生院治疗的,不到县级医院治疗;能在县级医院治疗的,不到市级医院治疗;能在市级医院治疗的,不到省级医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坚决按程序转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按规定需要转诊到定点医院诊疗的病种,坚决按要求转定点医院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
就诊范围划分。
(一)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二)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a型病例暨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
3、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
4、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
5、老年护理病人;
6、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
7、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三)县二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b型、c型病例暨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一般急诊和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部分d型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基层医疗机构及一级医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
3、较大伤亡事件中受伤的病人。
(四)市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c型和d型病例暨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国家确定的部分重大疾病的救治,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人;
2、二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人;
3、二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的病例。
(五)市外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d型病例和国家确定的重大疾病救治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例;
2、县、市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例;
3、市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四、程序及要求。
(一)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二)转诊要求。
5、各医疗机构对上转来的患者统一实行“一优先、两免费”暨优先就诊,免收挂号费、诊查费。
五、实施步骤。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建立办事机构,明确具体责任人。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要召开各种会议、印发宣传单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三)强化培训,稳步实施。要分层次、分批次组织行政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认真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实施步骤、方法和要求。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督导检查,实行奖罚兑现。每季度督查一次,通报一次,讲评一次;同时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年度考核奖励。
(二)加强各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快现有卫生服务人员中医师、护士的岗位培训,熟悉和掌握分级诊疗基本原则和要求,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诊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要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及慢性病管理、康复跟踪服务;要加快建立推广电子病历和就诊“一卡通”系统,提高转诊会诊质量和效率,在有效保障公民隐私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患者健康信息的合理互联共享。
(三)加快建立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认真贯彻落实《xxx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县医院要做好与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工作,落实专家坐诊制度,定期安排高中级卫技人员到基层开展临床会诊、病案讨论,建立长效的技术培训和技术协作制度,帮助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要按照省市对口支援的相关文件精神,采取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建立市、县、乡、村“四点一线”的分工协作架构,落实好对口支援与分级转诊工作。
(四)加大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力度。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农合支付制度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实行新农合基金总额预付、单病种管理和新农合指标控制的综合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适度提高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的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凡未经医院开具“分级诊疗转诊单”而私自到上级医院就诊的,将降低报销比例的20%,除危急重症或长期在外务工等情况外,但4日内须向当地农合办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报销比例可不受影响,分级诊疗转诊率纳入县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助报销资料管理。
要严格掌握住院指征和转诊标准,严格控制住院率、转诊率,既不得拒接病人,也不得随意转诊病人,如果发现降低住院指征或转诊标准,所在医疗机构要支付该病人10%的医疗费用。
要继续抓好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全面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次均费用、大型检查阳性率、药占比等考核指标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附件: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附件:
患者姓名。
别
年龄。
号
家
庭
住性。
档案编址。
话
因
病
情
需
要,联。
系
电于。
****年**月**日建议转入。
医院或同级别医院。
科室。
转诊医生(签字):
****年**月**日-----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
(机构名称):现有患。
者
性别。
年龄。
因病情需要转入贵单位,请予以接诊。初步印象:
主要现病史(转出原因):
主要既往史:
治疗经过:
转诊医生(签字):
联系电话:
(机构名称)。
----------------------填表说明。
1.本表供患者转诊转出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2.初步印象:转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的初步判断。3.主要现病史:患者转诊时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4.主要既往史:患者既往存在的主要疾病史。5.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篇五
33。
号)精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遵循。
“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就医秩序,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逐步建立符合我市经济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
“健康小屋”基础作用,推进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建设,实现“三级医院医疗联合体与基层医疗机构有机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市、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机制;建立便捷转诊通道,控制域外转诊比例。
到
2017。
2020。
年,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立,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就医秩序合理规范。
分级诊疗是依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和服务能力的医疗机构,按照疾病病种类型和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诊疗或转诊,确保患者得到及时、适宜治疗的医疗服务模式。
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
的
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依据转诊预约情况,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
70。
岁以上老年人、
3
岁以下婴幼儿、孕产妇、术后复诊患者、精神病患者、重大传染病以及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居住地和医保统筹地分离的患者,可按照医保政策规定就近选择医疗机构就诊。
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明确不同级别、类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健全分级诊疗管理规范和转诊指导目录,完善双向转诊程序,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双向转诊协议关系,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置相应科室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符合下转条件的患者应当及时向下转诊。探索建立京津冀双向转诊机制,对于确需出省救治的,经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批准后,可以选择京津地区救治。
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完善
“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急危重症患者可直接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就诊。
各级医疗机构要依据自身技术能力开展医疗服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或提供超出本单位技术能力的医疗服务。合理分流患者,实行急慢分治、有序转诊,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有效。
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定位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对口支援、兼并、托管、委托经营管理等模式,形成相对稳定、紧密衔接的协作关系,促进患者合理就诊。
通过行政管理、财政投入、绩效考核、医保支付等激励约束措施,控制三级综合医院数量和规模,支持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慢性病医疗机构及中医医院发展,鼓励部分二级医院转型为专科医院、护理或康复机构。鼓励发展独立的区域医疗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消毒供应机构和血液净化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大力推进社会办医,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
按照邯郸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依据已备案的医疗技术开展能力和等级医院评审评价结果,制定全市常见病种分级诊疗指南。各医疗机构根据双向转诊相关规定明确并公示本院疾病诊疗目录,在双向转诊过程中注重发挥专科特色和优势。
总结提升我市现有医疗联合体建设做法,构建三级医院医疗联合体,由。
3
家三级综合医院牵头,若干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形成有机结合、资源共享、利益相连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技术、人才优势,促进医疗联合体内部资源统筹和互补协作,提高优质资源利用效率和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联合体牵头医院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建设和管理指导,包括调剂派遣医务骨干在基层出诊、充实检查设备、协调增加药品品种配备等,使基层的资源配置和技术能力能够满足分级诊疗的需要,确保基层能够合理应对首诊率的提高和工作量的增长;建立顺畅的双向转诊操作机制和运行平台;培训基层原有机构人员,提升技术水平。对基层工作量增长形成的收益,在医疗联合体内部进行合理分配,原则上按合作双方投入的资本和人力等成本进行分配,具体分配办法和比例由双方协商确定。
“健康小屋”建设,实现“未病先防”,形成独具特色的“邯郸模式”,以此为平台增强基层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办医机构参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在绩效工资分配、岗位设置、教育培训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加强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专业人员培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深化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我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点执业,或者定期出诊、巡诊。凡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执业的医师,在晋升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时,应有累计半年以上的基层执业工作经历。
深化基层医疗机构编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编制总量内实行动态调整,优先保证基层人员编制需要,积极招聘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和优秀卫生人才到基层就业;探索县、乡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双向流通的人才管理新机制;落实岗位管理制度,收入分配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倾斜,调动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服务积极性。
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药品数量和种类,对于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允许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上级医院目录范围内的药品。提升乡镇卫生院急诊抢救、二级及以下常规手术、妇产科、儿科等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推进医生团队建设。医生团队作为。
“健康小屋”的主要技术力量,由同一医疗联合体内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健康管理人员组成,负责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
推进居民或家庭自愿与签约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签约服务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为重点人群,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和签约条件,确定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根据医疗联合体覆盖范围、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签约医生团队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
签约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付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解决,除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向签约服务的医务人员倾斜。
以
“健康小屋”为基础,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诊疗、康复和管理需求出发,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综合(专科)医院的分工协作机制。由二级及以上医院的专科医师、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人员组成团队,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与健康管理服务。专科医师主要负责诊断、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定期下社区巡诊、带教。全科医生负责执行专科医师的诊疗方案,掌握病情变化,将病情控制不良的患者及时反馈给专科医师。健康管理人员负责随访与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日常自我管理,负责安排下次随诊时间及双向转诊等事宜。慢性病患者可以由签约医师开具慢性病长期药品处方,探索多种形式满足患者治疗用药需求。
及时调整完善医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实行总额预算分类控制管理,健全完善差异化支付制度。合理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门诊报销比例,引导慢性病患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治疗,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接诊慢性病患者积极性。调整住院报销政策,差别化设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就诊报销比例,报销政策向基层就诊患者倾斜,促进向下转诊。向上转诊的患者实行累计起付线政策,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报销,向下转诊的患者不再另设基层住院起付线。积极探索和推进对未经转诊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就诊的非急危重症患者,下调相应医保报销比例等办法。具体下调比例另行确定。
drgs。
+
按服务量付费”管理模式;引导居民就医模式由分散就医改为在医疗联合体定点就医,促进医疗联合体健康可持续发展。
合理制定和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患者合理选择就医机构形成有效激励引导。根据价格总体水平调控情况,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在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的基础上,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在完善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结构性调整,逐步建立差别化价格政策,进一步拉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的价格梯度,加强医疗机构成本监测和监审,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会诊模式。积极拓展医疗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实现诊疗、用药、检查检验结果、健康档案等信息在上下级医疗机构间共享和交换。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疗信息化服务,充分发挥手机客户端、微信、网上支付等技术手段在分级诊疗中的作用。
分级诊疗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作为核心任务纳入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安排,建立全市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各县(市、区)政府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积极推进。
市卫生计生部门要明确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和医疗服务行为监管;明确双向转诊制度,优化转诊流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付政策,指导制定完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市机构编制部门要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的合理调整,督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人员编制。市财政部门要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市发展改革(价格主管)部门要完善医药价格政策,落实分级定价措施,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
各单位要及时发现和总结试点经验,有序推进全市分级诊疗工作。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对分级诊疗工作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宣传,引导群众提高对分级诊疗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引导群众科学合理就诊,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就近、优先选择具备服务能力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篇六
为加快推进我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和90%的患者在县内治疗的医改工作目标,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基本原则等文件精神,根据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求,实际情况分村卫生室、卫生院、县级医院分级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工作目标。
进一步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理、服务规范、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运转有效的新型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引导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尽量提高到90%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副组长:余活泼蔡学瑜。
郑毅聪秘书。
:许志荣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二)完善制度加强控管。
1、完善首诊制度、首接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将新农合资金支付与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挂钩。
2、确立分级诊疗标准:乡镇卫生院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已经确诊的非传染性慢性病的诊疗服务,我院主要负责疑难杂症的专科诊治,并根据乡镇卫生院的要求进行适时会诊,对条件允许的特别重大、疑难重症、其它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转三级医院救治。
3、完善双向转诊流程:规范我县转诊程序,明确转出、转入标准。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三级医院分别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建立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对乡镇卫生院转入我院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方便转入患者及时获得诊疗服务;同时协助和指导转出的病人选择合适的三级医院,并提供相关诊疗资料,方便转入医院获得可靠信息,减少重复检查。
(三)提高能力拓展业务。
1、加强专科人才培养、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医院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2、对乡镇医院开展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及人员培养多种方式,提高乡镇医院技术服务水平。先帮扶佛昙卫生院、旧镇卫生院和杜浔镇卫生院,再逐步拓展帮扶范围,与乡镇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合理流动,提高乡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在全县形成基础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防治结合的医疗服务模式。
3、充分利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我院实行二级医院辅检结果互认,完善卫生部病理远程和远程医疗建设,对疑难、重症病人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及远程教育。
五、程序及要求。
(一)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诊疗有困难的病人上转至三级医院或专科医院。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二)转诊要求。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分级诊疗制度的广泛宣传、向广大群众宣传分级诊疗的好处与做法,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三)强化培训,稳步实施。要分层次、分批次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实施步骤、方法和要求。
七、保障措施。
1、医院将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进行考核。
2、将帮扶的乡镇医院纳入我县一起管理,对帮扶医院每周组织2次专家、专科医师查房及门诊治疗病人,定期与帮扶医院,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中的问题进行沟通、解决,定期将双向转诊情况报告。
3、对转入三级医院的病人实行追踪随访,病情允许情况下再转回我县治疗。
附件:
患者姓名。
别
年龄。
号
家
庭
性
档案编。
住址。
话
因
病
情
需
要,联。
系
电于。
****年**月**日建议转入。
医院。
科室病情介绍:相关检查:患者家属签字:。
转诊医生(签字):
****年**月**日-----xxx分级诊疗转诊记录单。
(机构名称):现有患。
者
性别。
年龄。
因病情需要转入贵单位,请予以接诊。初步印象:
主要现病史(转出原因):
主要既往史:
治疗经过:
转诊医生(签字):
联系电话:
(机构名称)。
----------------------填表说明。
1.本表供患者转诊转出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2.初步印象:转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的初步判断。3.主要现病史:患者转诊时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4.主要既往史:患者既往存在的主要疾病史。5.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
就诊范围划分。
(一)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二)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a型病例暨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
3、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
4、老年护理病人;
5、一般常见病,多发病门诊病人;
6、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三)县二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b型、c型病例暨急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一般急诊和病情复杂或有复杂的合并症、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很大难度预后差的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部分d型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科危急重症,基层医院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2、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不能确诊的较疑难复杂病例;
(四)市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c型和d型病例暨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国家确定的部分重大疾病的救治,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人;
2、二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人;
3、二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4、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生的病例。
(五)市外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d型病例和国家确定的重大疾病救治病例,包含:
1、临床各种危急症病例;
2、县、市级医疗机构因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上转病例;
3、市级医院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篇七
70。
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发〔。
33。
29。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按照中央和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坚持。
“以人为本、公平可及、群众自愿、城乡统筹”的原则,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切入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构建科学有序的就医秩序和规范有力的分级诊疗制度。
通过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方便群众就医,优化转诊流程,推进医保等惠民利民政策,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实现合理有序就医。在明确分级诊疗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就医宣传,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自主选择就医机构。选取糖尿病、高血压等部分常见病种先行实施分级诊疗,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效果确认后再全面推开。
到
2016。
年,区域医疗转诊协同平台基本完善,初步建立基层首诊、服务规范、运转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推行糖尿病、高血压的分级诊疗模式。
到
2017。
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推行心脑血管病、结核病等多病种的分级诊疗模式。
到
2018。
基层。
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
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明确和落实各级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
—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的诊疗服务。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
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同时,积极推动二级医疗机构通过
“外引”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内联”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
制定《唐山市丰南区分级诊疗工作方案》及相关具体配套方案,各级医疗机构成立相应组织,制定工作流程、管理规范、考核奖惩制度。同时,对各级医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相关科室人员开展以分级诊疗相关政策、转诊标准、转诊流程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1
.明确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机构:包括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主要承担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服务,以及为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康复期患者和老年病患者等提供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等条件相适应的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
二级医院:区级医院主要承担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向上转诊,承接上级医院向下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术后恢复期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的诊疗、康复服务,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
2
.规范转诊程序。
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管理制度和指导目录,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医疗机构间建立双向转诊协议关系和双向转诊信息平台,特别是二级以上医院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畅通三级医院治疗后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等患者下转渠道;及时向下转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符合基层医疗机构诊治条件的患者。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依据转诊预约情况,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
70。
岁以上老年人、
3
岁以下新生儿、婴幼儿、孕产妇、术后复诊患者、精神病患者、重大传染病以及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居住地和医保统筹地分离的患者等,可就近选择具有相应技术能力的医疗机构直接就诊。
3
.确定重点病种。
2016。
年
11。
2017。
年
6
月,适时推行心脑血管病、结核病等病种的分级诊疗模式。
4
.提升服务能力。
(
1
)加强医联体建设,促进区乡卫生服务一体化。
301。
等京津名院进行项目对接,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在专科共建、人才培养、远程医疗等领域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整体提升区级医院综合能力和水平。区内,在二级医院与一级医院之间开展深度合作模式(医疗集团模式),促进二级医院与一级医院在人员、技术上的流动,引导人员、技术下沉,缩小技术水平差距。按照逐步推行“政府办院、医院直管、区乡一体”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区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一体化综合管理,促进人才、技术、信息、管理等医疗资源的统筹配置,提升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
2016。
年,以区医院、区中医院为核心,分别成立两个医疗联合体,其中区医院重点联系帮扶黄各庄镇中心卫生院、柳树瞿阝镇中心卫生院,区中医院重点联系帮扶大新庄镇中心卫生院、唐坊镇中心卫生院。
(
2
)加强专科建设,降低域外转诊。
2
1
个省级重点专科。二是加强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与河北省生殖医学中心的合作,充分发挥不孕不育诊疗基地作用,培养专科人才团队,提升不孕不育诊疗水平。三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在人才培养、仪器设备、专科建设等方面提升标杆。支持乡镇卫生院发展老年病、慢性病、康复等特色专科,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新机制。充实基层全科医生队伍,提升基层首诊和社区康复服务能力。
(
3
)建立支援体系,促进人才流动。
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加强对口支援工作,在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中形成柔性流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根据下级医疗机构专科建设、薄弱学科提升需求,有针对性派驻专家开展坐诊、查房、授课等工作,上级医院免费提供进修、学习机会,逐步提升网络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诊疗信息传输无障碍和医疗信息共享。同时,规范医师多点执业标准,简化多点执业办理手续,促进人才流动。
5
.发挥中医药作用。
“国医堂”项目建设,拓宽乡镇卫生院服务领域。
1
.继续完善分级诊疗模式。
总结前期重点病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工作措施及流程,在全区全面推行分级诊疗模式。
2
.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药品限价(医保支付参考价)目录,重点增加部分慢性病、老年病、特色专科药品,确保慢性病和恢复期转诊病人用药连续性。与基层医疗机构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可由医生开具长期处方,延续上级医院用药医嘱。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和目录外药品管理,加大处方点评力度,确保合理用药。
3
.推进区域医疗协同服务信息化建设。
建立区级分级诊疗管理平台和电子转诊系统,实现与乡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医院管理系统、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提高转诊服务水平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预约诊疗、上下转诊、检查结果查询和费用结算等集约化服务
4
.加强签约服务团队建设。
研究制定《唐山市丰南区基层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充分调动基层医生开展签约服务的积极性,制定签约医生按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内容获取报酬的激励政策,发挥全科医生“守门人”作用,为签约居民提供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规范转诊和全程健康管理等服务,增强群众对签约服务的依从性。合理确定签约服务内容和费用,服务收费标准按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执行,实行按人头付费,费用由医保基金、公共卫生服务和个人按比例分摊,并重点加强签约效果考核。加大全科医师培养力度,按照“十三五”期间社区每万人口配备
4
名全科医师的规划,着力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同时,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医院内、外、妇、儿等专业退休医师参与家庭医师签约工作。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深化医改综合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解决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全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明确双向转诊制度,优化转诊流程,统筹做好分级诊疗工作;区编办负责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能转变和人员编制的合理调整;区财政局要落实人员培训等财政补助政策;区发改局要落实医药价格政策,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保支付制度杠杆作用,建立分级诊疗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政策联动机制,将规范转诊与医保报销政策相挂钩。
全区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立转诊管理部门,设立转诊窗口,负责提供预约转诊、信息交换和协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等服务发挥医保支付制度杠杆作用,建立分级诊疗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政策联动机制,将双向转诊与医保报销政策相挂钩经区内定点机构逐级转诊、规范转诊(个人要求转诊的除外)到区外定点机构就诊的,执行报销政策不变,不降低报销比例由上级机构转诊到下级机构继续住院康复治疗的,下级机构不再计算住院起付线未经乡镇卫生院转诊,直接到区级医院就诊的患者,个人住院自付比例适当上调,医保报销比例适当下调未经区内二级医院转诊,直接到三级医院就诊的,个人住院自付比例适当上调,医保基金支付比例适当下调;未按照规定直接转诊到省外医院就诊的患者,报销比例适当下调(具体调整标准待上级有关政策出台后执行)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要将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转诊标准、出入院管理落实情况、双向转诊制度实施情况和基层首诊率、域外转诊率、住院次均费用、实际报销比、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纳入对各级医疗机构绩效管理内容,并作为医改奖惩补助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要结合宣传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合理就医和分级诊疗的必要性,扩大社会知晓率,树立科学就医理念,改变不合理就医习惯,增加群众对改革的认同度,提高患者基层首诊、分级诊疗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篇八
为加快推进我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加快形成“小病在乡镇,大病进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加快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和90%的患者在县内治疗的医改工作目标,加快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长卫生计生发[2015]18号关于印发《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统筹共享、合理利用乡村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就医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便民举措。
二、基本原则。
(一)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二)就近分级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需求,能在门诊治疗的不收住院;能在村卫生室治疗的,不到卫生院治疗;能在卫生院治疗的,不到县级医院治疗;能在县级医院治疗的,不到市级医院治疗;因病情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坚决按程序转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按规定需要转诊到定点医院诊疗的病种,坚决按要求转定点医院治疗。
(三)医技资源共享原则。认真落实同级医院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相关规定,建立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和对上级医疗机构相关检查“直通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减轻参合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无缝隙”对接原则。逐步建立上下协调、严密有序、高效实用的转诊渠道,为患者享受到分级诊疗带来的连续、完整、快捷、有效、价廉的医疗服务。
三、就诊范围划分。
(一)村卫生室: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
(二)乡镇卫生院:主要接诊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的一般门诊、住院病例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例,包含:
1、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
2、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人;
3、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
4、需要长期治疗与管理的慢性病人;
5、老年护理病人;
6、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人;
7、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四、转诊标准向上转诊标准:
1.涉及医疗服务内容超出医疗机构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范围的;
5.病情复杂,医疗风险大、难以判断预后的;6.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需转入专业防治机构治疗的;7.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和人社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况。
五、程序及要求。
(一)转诊程序。
1、除危急重症病例和病人及病人家属强烈要求外,对因技术、设备等能力所限需要转上级医院治疗的病人,原则上基层医疗机构上转至二级医院。
2、转诊病人或病人家属持在所在乡镇卫生院合管办凭身份证、诊断证明及合医证办理电子转诊。
3、上转病人病情稳定后,上级医院应及时将病人转回基层医院作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4、对长期在外务工或危急重症病人,接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告知病人或病人家属转诊规定,督促其尽快向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新农合经办机构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二)转诊要求。
2、所有拟转诊的病人,必须经医疗组长或业务院长查看后才能办理转诊;
4、所有需转诊的病人,只能转住本县上级医疗机构;
5、对转诊的病人,主诊医生需在三天内对转诊病人进行回访;
6、严格控制转诊率,能在本级医疗机构处理的病人原则上不得转诊到上一级医疗机构,转诊率控制在50%以内。
大堰乡卫生院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