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践行新思想拥抱新时代文章篇一
;践行新思想 办满意教育
践行新思想 办满意教育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了党章,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也是振兴教育事业的行动指南。我们教师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把思想转化为行动,为创办人民满意的乡村教育而不懈奋斗。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就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工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新时代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作为新时代教师,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我们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做到热爱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要用心去教育每一位学生。
新时代教师必有良好的师德。在进师范校时候,教学楼上的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的,老师的任务不光是教书,还要育人,为人师表。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在眼里,不断的模仿。家长常说:我家孩子特别听老师的话,爸爸妈妈的话都不怎么听。可以想象,我们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我们在教书的过程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学生,但我们绝对不能嫌弃差生,我们要一视同仁,对于差生我们要更加用心一点,我们要去了解他,要认真帮助他,不能让他破罐子破摔。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
新时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以前的教育模式不在适应当代的教育,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反思教育经验,改进教育方式。我们要认真学习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把这些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为国家培育出现代化的优质人才。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切实践行新时代党的方针路线,兢兢业业的工作,努力做好新时代好教师,为办好人民满意的乡村教育而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
践行新思想拥抱新时代文章篇二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成绩,分析形势,谋划推进新时代四川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一、认真总结2017年全省林业建设工作
2017年,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国家林业局部署要求,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中求进推进林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省落实省级以上财政投入98亿元,完成营造林1294万亩,同比增长16%;森林蓄积量达到18.6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03%;实现林业总产值3300亿元,同比增长8%;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72万亿元,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26‰、森林火灾受害率0.065‰、涉林案件综合查处率96.68%。
(一)绿化全川行动深入开展。东明书记、尹力省长等领导多次对绿化全川行动提出新要求,各级党政和绿委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履职,造林绿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24.4万亩,同比增长14%;义务植树1.38亿株。实施封山育林106.8万亩,抚育中幼林272.3万亩,改造低效林191万亩,乐山岷江大渡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纳入全国首批试点。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1336.4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48.8万亩,申报2018年任务39.41万亩。省政府办公 厅出台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意见,省绿委、林业厅印发规划,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启动建设。攀枝花、宜宾、巴中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次性获批数量开全国历史先河。首批授予65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2个省级森林小镇,新增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13个。筹建成立了省绿化基金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造林绿化。成都出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全球最大城市森林公园启动建设。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启动,良种选育推广、种苗质量监管等切实加强。审(认)定林木品种9个,新增省级以上重点林木良种基地8处,生产苗木6.3亿株,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64%。
(二)重点生态治理扎实推进。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林业厅印发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十三五”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和巩固成果35.1万亩,治理岩溶土地400平方公里。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工程启动实施,治理干旱河谷4.8万亩。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20个生态屏障重点县启动建设。省政府出台《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批建省级湿地公园7个,若尔盖、理塘等县启动了省级湿地生态补偿。积极协助省级河长做好青衣江河长制工作。九寨沟地震林业救灾及时有效,牵头完成灾区生态环境损失评估,牵头编制并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九寨沟地震灾后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专项实施方案》,规划林业项目51个,估算投资5.31亿元。以林业自然保护区为重点,扎实做好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各项工作,锁定生态环境问题986个,分类建立问题清单,层层落实整改责任,完成整改900个,整改完成率91.3%。
(三)林业脱贫攻坚积极有为。制定《林业厅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印发《深度贫困县林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出台林业助推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七条措施,召开了全省林业科技与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大会、林业生态扶贫现场会。牵头推进生态建设专项扶贫,制定了贫困县和深度贫困县2017年度、2018年度具体实施方案,安排贫困县2017年省级以上林业财政资金65亿元,占全省的66%。争取和统筹各类资金2.68亿元,为贫困群众提供生态护林员岗位5万余个,带动7.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创新林业生态建设扶贫机制,积极探索扶持发展 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相关政策(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已印发实施意见,林业厅召开会议作了专题部署)。贫困县新培育木质原料林、竹林、木本油料林等产业扶贫基地115万亩,建设森林康养基地37处、森林康养人家97个。林业扶贫百千万科技春风行动深入推进,林业生态旅游扶贫千村万景行动有序实施。厅对口帮扶的汶川县实现摘帽、卧龙特区贫困村全部退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考核。
(四)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基地达到2700万亩,“万亩林亿元钱”示范片超过100万亩,林下种植基地达到1100万亩,林下畜禽养殖突破3000万头(只)。人造板、竹浆造纸和木竹家具制造企稳回升,全年生产人造板800万立方米、木质家具600万件,加工转化率达到60%。森林旅游业持续向好,评定四川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12个、星级森林人家512家,各地举办林业生态旅游节会90余场次,广元市、洪雅县创建为国家级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绵竹市成功创建国家玫瑰公园。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全省创建森林体验基地2个,新增森林康养基地84处(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19家),森林康养人家达到500家,社会资本投入森林康养产业突破1000亿元。命名森林自然教育实践示范基地32家,创建全国首家“森林图书馆”,洪雅县成为全国三个“森林康养试点县”之一。40个新一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加快建设,首批25个木本油料重点县、30个重点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建设顺利实施,申报国家级示范园区2个,新认定省级园区8个,新认定森林食品基地30个。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7家,省级林业专业示范合作社新增26个,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突破1.5万个。
(五)林业重点改革有序推进。成立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咨询委员会,编制完成体制试点实施方案(2017-2020)。国家公园及功能区划勘界加快推进,暂停了林地使用、林木采伐等项目建设行政许可,开展了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详查,自然资源登记试点有序实施。80%的国有林场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精准定性核编,理顺了管理体制。省委省政府印发《国有林区改革实施方案》,省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全省国有林区改革全面推开。《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两证一社”改革试点基本完成,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 于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新增林权交易网点23个,新颁发经济林木(果)权证2177本、林地经营权流转证555本,新增贷款12亿元,集体林业综合改革“成都经验”“巴州做法”获国家林业局肯定。林业综合执法改革落地见效,《完善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机制专项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快落地。
(六)依法管理力度切实加大。完善了林业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制定了林业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办法。《四川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条例》列入省政府立法计划调研论证项目。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全面完成,全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启动建设。省政府首次组织考核市州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落实情况,14个市州获优秀等次。积极服务“项目年”,争取到国家增加我省“十三五”林地定额1万余公顷。审核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林地1206件、1.33万公顷,白鹤滩水电站、李家岩水库、宜宾机场等重点项目林业用地得到保障。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15.63万份、木材运输证20余万份,批准消耗林木蓄积333.6万立方米。组织开展“守护绿川”“全面保护长江经济带林业资源”等专项行动,办理行政案件8825起,查处8666起,行政处罚13997人次;森林公安刑事立案1280件,侦破1103件。绵阳市森林公安局“10·10”特大野生动物案件专案组被国家记集体二等功。
(七)生态资源保护扎实有效。天保二期工程扎实推进,有效管护森林2.6亿亩,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得到落实。野生动物保护继续加强,王朗等10个自然保护区启动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编印《大熊猫遗传档案技术规程》,统一了全省大熊猫个体识别技术。《中国熊猫》系列全球巡回展览正式启动,6只大熊猫分赴荷兰、德国、印尼交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平台初步搭建。卧龙雪豹分布密度居全国首位。防灾减灾不断强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持续加强,防治面积679.61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5.96%,产地检疫实现全覆盖。森林防火责任有效落实,雅江“3·12”等森林火灾得到及时处置,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71起,火灾次数下降35%,24小时扑灭率94%。金川直升机场等防火项目加快建设,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和取水点选设工作有序开展。成功举办“中航安盟杯”全省首届森林消防技能竞赛。
(八)林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制定林业改革发展、生态保护恢复财政资金管理具体办法,开展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稽查并督促整改10个县(市、区)林业项目资金。林业政策性贷款取得突破,泸州市古蔺县、遂宁市安居区与农发行签订贷款协议3.8亿元。培育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0项,推荐进入国家林业成果库30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2%、标准采用率达到6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乐至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与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达成合作协议8项,德贷等双多边国际合作资金落地2849万元。国家标准化林业站和整县林业站建设加快推进,65.6%的县设立基层林业站。新建县级林业质检站4个。中央、省级媒体刊播四川林业新闻2000余篇(条、部)。厅网站建设获省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省级部门第一名,甘孜、达州获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佳市级单位”,雅安市雨城区、邛崃市入选第三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省委编办批准设立省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中心,全省评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近400人。“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党内监督、廉洁教育、作风建设、执纪问责不断加强,信访、维稳、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广大老干部和林业工会、学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为全省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的一年,我省林业稳中求进、稳中向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业建设好形势好态势的延续和发展。5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出台多个文件、解决了多个具体问题,东明书记、尹力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各级林业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162”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林业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作用,持续推动林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干旱河谷生态治理、生态屏障重点县等一批新的重点工程启动实施,全省累计营造林516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81个百分点,山清水秀的生态本底更加鲜明。民生林业建设持续加强,林区脱贫奔康蹄疾步稳,生态建设脱贫牵头推进,“六大产业”发展壮大,森林康养发源四川并连续两年写入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林业总产值增长89%,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法治林业建设有序推进,森林防火条例、野生植物保护 条例等法规颁布实施,林业生态红线划定落实,森林资源管理有序,“双增长”目标层层压实,环保督察强力推进,严打涉林违法犯罪成效显著,林业制度化保护管理体系日益健全。效益林业建设有效开展,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推广转化率分别提高4个和5个百分点,良种、良技、良法助推转型升级,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破解,全省林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文林业建设积极开展,一批林业先进典型脱颖而出,生态旅游品牌影响扩大,“大地植绿,心中播绿”成为共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格局加快形成。服务林业建设不断强化,累计落实中央和省级林业财政资金490亿元,林业基层站所和林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自然生态与政治生态两手抓、两手硬,风清气正的林业改革发展氛围更加浓厚。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可圈可点的,林业林区发生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林业部门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广大林农和林业经营主体发挥主体作用、苦干实干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协作配合的结果。我省林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工作局面来之不易,全省务林人要倍加珍惜、不断发扬,持续用力加快新时代四川林业现代化建设。
二、科学把握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立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乡村振兴作为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教育优先、就业优先并列为“三大优先”,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林业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作阵地在乡村,具有推进乡村振兴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各级林业部门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切实把工作全面转到服务保障乡村振兴上来,贯彻新理念新要求,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谋划新思路新举措。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积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核心,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为统领,以“生态优百姓富林业兴”为目标,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实施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林业林区现代化,为实现向林业经济强省和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跨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林业推进乡村振兴,既是一项新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林业部门要主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林业工作的总抓手,引领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提出“八个坚持”的“三农”工作要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要走好“七条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丰富内涵,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三农”工作的新论断新要求指导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结合点、落脚点,发挥好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林业力量。
(二)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大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三农”工作将迎来一次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我省是全国农业大省,总书记对我省“三农”工作寄予厚望,要求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省委聚焦实现“四个好”目标,全面系统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农业强省的历史新征程。我省林业管理服务的林地和森林、湿 地、荒漠土地及国土绿化超过全省幅员面积55%,几乎全部分布在乡村,必须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这个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国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大局,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个有利政策,从林业内外共同发力,建立健全林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争取林业在“三农”工作中彰显更大作为,切实加快林业现代化步伐。
(三)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定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党的十九大将过去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提升为“生态宜居”,充分体现了生态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春节前夕来川视察时深刻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这篇大文章写好。王东明书记反复强调,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装点下才会更加美丽。从国际上看,日本的生态村建设、韩国的新农村运动,都把保护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实现了改善生态与振兴乡村的良性互动。当前,我省自然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局部脆弱,总体上仍然缺林少绿,森林覆盖率低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区)6个百分点;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生态补偿范围较窄、标准偏低,生态质量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任重道远。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切实履行生态保护主体责任,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自然生态本底。
(四)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林业发展也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推动林业转型升级,重点在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近年来,全省林业主动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着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林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正在趋优,但仍然存在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格局不优等问题。全省中幼林占森林面积40%,人工林每公顷蓄积约52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产低效林超过3000万亩;沙化、石漠化、湿地退化、干旱半干旱等生态脆弱地区点多面广;部分林产品加工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不高,林业生产关系与生 产力不相适应。必须以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健全林业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依靠林业科技进步为动力,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林业发展道路。
(五)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持续强基固本厚植可持续发展优势和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现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切实夯实发展基础。经过多年建设,我省乡镇林业站等林业基层站所建设仍然滞后,基层林业干部队伍建设不够;林业现代设施装备配备不足,生态监测、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能力较弱;林业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科技贡献率远低于80%的世界平均水平,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缺乏,真正能够扎根乡村服务百姓的林业实用技术人员不多;林区道路、供电、通信、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难以满足林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涉林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林业基层队伍和作风建设迫切需要加强。总体来看,我省林业基层力量的薄弱、林区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林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加快林业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最为突出的短板。必须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尽快解决林业薄弱领域,增强林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
(六)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全民共建共享。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满足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林产品需求。我省林业改革发展事关4000万农民切身利益,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人民群众自觉投身林业改革发展,汇聚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磅礴力量,让群众在参与林业建设中获得更多实惠,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尤其是我省林业资源富集地区,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区域,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林业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聚焦精准,优先支持,确保林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将面临诸多新挑战新问题,要切实处理好五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当 前与长远的关系,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林业内外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摸清林情,把握大势,搞好规划衔接,注重思路延续,科学制定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工作路径。二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理念,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得保护、产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路子,绝不能为一时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三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推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到高质量和高效益上,持续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林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发展。四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从构建长效体制机制、重塑中长期林业发展动力着眼,把握好改革节奏和力度,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注重实效、步步为营,力争最大限度地把改革的深度、广度同发展的速度、行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五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刻把握林业的公益特色和市场属性,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一方面,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林业部门履行政府相关职能,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注重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切实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三、扎实抓好2018年林业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持续发力深度贫困县精准脱贫、确保林区同步全面小康的攻坚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林业工作至关重要。全年主要目标是: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新增森林面积582万亩、森林蓄积1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0.8个百分点,实现林业总产值3600亿元,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1‰、3‰以内,涉林案件综合查处率85%以上。重点抓好以下13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 入开展学习宣讲解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等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林业的工作部署。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树牢“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工作理念,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进一步增强林业服务决胜全面小康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责任担当。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结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最新要求,加强林业再认识、再思考、再出发,进一步完善林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找准林业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的切入点、落脚点,细化林业改革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求贡献更大林业力量。
(二)持续推进绿化全川行动。一要提速绿化全川保增量。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国家、省及地方性造林绿化工程。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造林,推动宜林荒山、荒坡、荒丘、荒滩造林绿化。加强部门(行业)绿化,推进平原绿化、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实施长江干流岸线生态修复,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环成都平原生态带建设。二要加快森林城市群建设。抓好河流水系和骨干道路绿化,推动森林连城,加强城市森林、湿地斑块之间的生态联结。积极推进森林进机关、进学校、进小区、进园区,大力发展以林木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广场、街头绿地、小区游园,广泛开展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县区、森林小镇、绿化模范单位及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军营等创建和巩固活动,加强县级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三要加强乡村绿化美化。抓好四旁植树、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身边增绿行动,坚决制止开山毁林、填塘造地等行为。大力弘扬乡村生态文化,全面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四要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发挥绿化基金会平台作用,积极推进ppp模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国土绿化。创新“互联网+义务植树”机制。探索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赎买租赁、贴息保险、以地换绿等多种方式,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以造林护林为重点 的生态保护修复专业化企业。
(三)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一要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成果接续政策,引导农户自愿申报退耕还林,将符合政策的一般地25度以上、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纳入工程实施范围,力求应退尽退、能退则退。二要加强脆弱区生态治理。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探索设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研究封禁试点经济补偿办法。加快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川西南石漠化治理、干旱半干旱地区治理,推进20个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抓好矿山迹地、工程创面、灾损区域植被恢复,抓好兴文国家石漠公园建设。三要加快九寨沟地震灾区生态修复。落实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专项实施方案牵头责任,推进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南坪林业局给排水工程,争取南坪林业局纳入国家国有林区管护站点建设试点。督促项目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加强林业恢复重建项目质量进度管理。
(四)聚力聚焦林业脱贫攻坚。一要优化生态扶贫联结机制。编制实施好生态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将全省60%以上的中省林业资金安排到贫困县,将70%以上新增资金安排到深度贫困县。开发巡山护林、湿地管护等公益岗位,扩大生态护林员规模,开展整村推进林业扶贫试点。落实省政府办公厅意见精神,加快发展一批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二要加强贫困地区产业扶持。突出抓好“四大片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富民产业基地建设,在88个贫困县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12万亩,其中45个深度贫困县培育72万亩、30个摘帽县培育17万亩。围绕建基地、推技术、做示范、育能人、训骨干,在贫困地区开展林业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建立林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20个、示范村40个,培养技术骨干(土专家)1000名。持续开展生态旅游扶贫千村万景行动。三要加快改善林区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林区道路、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健全信息、政策、营销等生产服务,提升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抓好对口帮扶,巩固汶川县和卧龙特区脱贫摘帽成果。
(五)调整林产品供给结构。一要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基地。推进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 化,强化“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基地建设,出台“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评定办法和扶持政策。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50万亩,评定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100个,认定森林食品基地15个。二要加强林业产业示范。推进新一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公布新一批木本油料重点县建设名单,认定一批现代林业重点县和木本油料重点县,认定一批国家和省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贯彻省政府办公厅《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加快发展竹产业,推动建立川南竹产业集群内战略协作机制。制定实施《推进花椒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三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支持涉林经营主体依托产业基地发展森林体验、森林教育、健康养老、休闲观光、创意林业,新增各类基地50个、星级森林人家1000家、森林康养人家500个。推进“互联网+林业产业”工程,引导涉林经营主体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发展多种模式的电子商务。四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国家和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开展现代青年林场主培养、林业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开展“四川名木匠”“四川林业知名技师”评选活动。五要打造林产品品牌。围绕“花椒、竹、木本油料”三大产业开展品牌打造,着力培育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品牌,探索打造川字号核桃区域性公用品牌。借助“西博会、农博会、林博会”等平台开展林产品展销推介,举办“两山路上看变迁 两大工程造金山”系列展示活动。
(六)深化林业重点领域改革。一要完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集体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试验示范区建设,创新集体林地经营机制,完善和推广股份制合作社经验,支持通过林地(木)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托管、代管等方式,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二要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坚持公益导向、生态优先,全面完成国有林场各项主体改革任务,完成省级评估验收。全面启动国有林区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国有林资源管理机构,健全完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研究制定《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改革方案》,规范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管理。三要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各专项规划编制,完善有利于试点工作的政策体系。启动公园边界打桩定标工作,确定勘界、形成图集。积极争取中央批复机构设置方案,做好省级机构筹组和挂牌工作。开展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详查,制 定管理分局和管理处筹组方案。统筹推进其他涉林改革,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清理整合林业行政许可事项,实现行政许可随机抽查全覆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七)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一要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提高公益林建设质量。认真总结天保工程20年经验,组织“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专题研究。提高天保工程社会保险、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标准,完善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二要加强林地林木管理。全面落实党委政府领导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坚持以“林地一张图”经营管理林地。加快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以卫星遥感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线索发现机制。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从严控制林地向非林地逆转,依法做好“项目年”林地保障。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木材采伐和运输监管。三要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林业综合执法,着力破解基层森林公安经费、人员、车辆保障、技术鉴定等难题。组织开展“森林火案查处”“守护绿川2号行动”“林区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依法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平安林区创建和法治森林公安建设,切实抓好综治维稳工作。
(八)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要加强湿地保护。推动落实《四川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扩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覆盖面,加强湿地公园建设,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完善湿地保护网络。配合开展第三次全国湿地调查试点。二要加强珍稀物种保护。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监管力度,推进保护小区建设。加强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推进极小种群野外保护、人工培育和种群回归工作,继续开展云豹、雪豹等猫科动物监测调查。三要加快环保督察涉林问题整改。继续执行问题整改报告调度制度,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行销号确认,严格执行市州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核确认制,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健全自然保护区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强化人员、经费、装备等保障。
(九)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强森林经营。加快建立省、县两级森林经营规划体系,编制完成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推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加快实施森林抚育、退化林地修复和低效林改造。抓好古树名木保护,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二要推进科技创新应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和组建竹资源、花椒资源培育和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优化科技评价机制,落实科技人员薪酬分配制度。全年培育和评价林业重要科技创新成果20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0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3%和50%。三要加强种苗培育监管。加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公布确认首批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化良种壮苗培育和种苗质量监管,优化种苗结构,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68%以上。四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示范市县建设,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和利用,加快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推广应用林业oa办公系统。
(十)科学处置涉林自然灾害。一要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贯彻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要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强化灾害风险管控,开展好森林防火专项督导。改善设施装备水平,完成省级预警监测中心组建,牢牢抓好防火意识、能力建设、隐患整治、应急处置等重要环节,科学有效处置森林火情。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体系,坚持依案扑救,发生火情后重兵投入、科学指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要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监测预报,突出重点科学防控,提高社会化防治和绿色防治水平,强化检疫执法和监督管理,不断提升防治减灾能力。建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核查、督办、问责机制,防止松材线虫病等重大灾害蔓延。三要科学应对其他涉林灾害。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做好林业防汛抗旱工作,排查治理涉林地质灾害隐患,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认真抓好林业安全生产工作,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十一)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一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会前,我们邀请塞罕坝精神宣讲团成员作了专题宣讲,厅门户网站和《绿色天府》杂志设立了塞罕坝精神学习专栏,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广泛深入学习“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激发林业系统广大党 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多出精品力作。强化与各大主流媒体合作力度,策划开展天保工程20周年等主题宣传活动。提升《绿色天府》办刊水平,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0个。三要强化国际省际合作。加强国际省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林业行动,强化国际先进智力先引先试,扩大林业利用外资规模,做好日本、以色列、德国、哥斯达黎加等多双边国际合作,提升信息互联、技术共享、协作共治水平。四要扩大社会参与。坚持精简高效原则,办好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系列节会,满足人民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调动基层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增加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二)切实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一要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立法调研,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奠定法制基础。组织开展“规范执法行为 提升执法能力”行动,对林业行政执法情况进行专项监督督查,各级林业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实施林业生态政策,确保林业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公正廉洁。二要加强项目资金保障。在确保现有渠道投入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组织包装一批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工程项目,争取国家将我省纳入优先实施范围,充分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资本。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加强厅直属单位内部审计,扩大绩效评价项目范围,有效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抓好重点工程项目专项整治,开展“惠农资金清查年”活动。三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科技推广站等基层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服务、管理能力。各地基层林业站要完善“一站式全程代理”,用好“全国乡镇林业工作站岗位培训在线学习的平台”。加强林业统计,组织开展林业“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工作。
(十三)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干部日常管理考核,扎实开展林业教育培训,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发挥人才评价的导向作用,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懂林业、爱林农、爱林区的高素质林业人才队伍。二要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六个一”主题党日系列活动,推动“五好党支部”创建和党员积分制 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三要加强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职工政治理论修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建立重大林业舆情研判机制。四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于这个问题,斯丹书记和晓虎组长将作具体安排部署,这里不再多讲。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责担当、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践行新思想拥抱新时代文章篇三
;践行新思想 牢记新使命
加快推进新时代四川林业现代化建设
——在全省林业工作暨林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马 平
2018年3月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总结成绩,分析形势,谋划推进新时代四川林业现代化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更大贡献。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一、认真总结2017年全省林业建设工作
2017年,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国家林业局部署要求,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中求进推进林业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全省落实省级以上财政投入98亿元,完成营造林1294万亩,同比增长16%;森林蓄积量达到18.6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03%;实现林业总产值3300亿元,同比增长8%;林业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72万亿元,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26‰、森林火灾受害率0.065‰、涉林案件综合查处率96.68%。
(一)绿化全川行动深入开展。东明书记、尹力省长等领导多次对绿化全川行动提出新要求,各级党政和绿委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履职,造林绿化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完成人工造林724.4万亩,同比增长14%;义务植树1.38亿株。实施封山育林106.8万亩,抚育中幼林272.3万亩,改造低效林191万亩,乐山岷江大渡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纳入全国首批试点。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1336.4万亩,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48.8万亩,申报2018年任务39.41万亩。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意见,省绿委、林业厅印发规划,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启动建设。攀枝花、宜宾、巴中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次性获批数量开全国历史先河。首批授予65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2个省级森林小镇,新增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13个。筹建成立了省绿化基金会,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造林绿化。成都出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全球最大城市森林公园启动建设。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全面启动,良种选育推广、种苗质量监管等切实加强。审(认)定林木品种9个,新增省级以上重点林木良种基地8处,生产苗木6.3亿株,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64%。
(二)重点生态治理扎实推进。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林业厅印发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十三五”规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和巩固成果35.1万亩,治理岩溶土地400平方公里。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治理工程启动实施,治理干旱河谷4.8万亩。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20个生态屏障重点县启动建设。省政府出台《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批建省级湿地公园7个,若尔盖、理塘等县启动了省级湿地生态补偿。积极协助省级河长做好青衣江河长制工作。九寨沟地震林业救灾及时有效,牵头完成灾区生态环境损失评估,牵头编制并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九寨沟地震灾后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专项实施方案》,规划林业项目51个,估算投资5.31亿元。以林业自然保护区为重点,扎实做好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各项工作,锁定生态环境问题986个,分类建立问题清单,层层落实整改责任,完成整改900个,整改完成率91.3%。
(三)林业脱贫攻坚积极有为。制定《林业厅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印发《深度贫困县林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出台林业助推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七条措施,召开了全省林业科技与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大会、林业生态扶贫现场会。牵头推进生态建设专项扶贫,制定了贫困县和深度贫困县2017年度、2018年度具体实施方案,安排贫困县2017年省级以上林业财政资金65亿元,占全省的66%。争取和统筹各类资金2.68亿元,为贫困群众提供生态护林员岗位5万余个,带动7.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创新林业生态建设扶贫机制,积极探索扶持发展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相关政策(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已印发实施意见,林业厅召开会议作了专题部署)。贫困县新培育木质原料林、竹林、木本油料林等产业扶贫基地115万亩,建设森林康养基地37处、森林康养人家97个。林业扶贫百千万科技春风行动深入推进,林业生态旅游扶贫千村万景行动有序实施。厅对口帮扶的汶川县实现摘帽、卧龙特区贫困村全部退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考核。
(四)林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基地达到2700万亩,“万亩林亿元钱”示范片超过100万亩,林下种植基地达到1100万亩,林下畜禽养殖突破3000万头(只)。人造板、竹浆造纸和木竹家具制造企稳回升,全年生产人造板800万立方米、木质家具600万件,加工转化率达到60%。森林旅游业持续向好,评定四川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12个、星级森林人家512家,各地举办林业生态旅游节会90余场次,广元市、洪雅县创建为国家级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绵竹市成功创建国家玫瑰公园。森林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全省创建森林体验基地2个,新增森林康养基地84处(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19家),森林康养人家达到500家,社会资本投入森林康养产业突破1000亿元。命名森林自然教育实践示范基地32家,创建全国首家“森林图书馆”,洪雅县成为全国三个“森林康养试点县”之一。40个新一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加快建设,首批25个木本油料重点县、30个重点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建设顺利实施,申报国家级示范园区2个,新认定省级园区8个,新认定森林食品基地30个。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增7家,省级林业专业示范合作社新增26个,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突破1.5万个。
(五)林业重点改革有序推进。成立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咨询委员会,编制完成体制试点实施方案(2017-2020)。国家公园及功能区划勘界加快推进,暂停了林地使用、林木采伐等项目建设行政许可,开展了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详查,自然资源登记试点有序实施。80%的国有林场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精准定性核编,理顺了管理体制。省委省政府印发《国有林区改革实施方案》,省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全省国有林区改革全面推开。《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主体任务基本完成,“两证一社”改革试点基本完成,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新增林权交易网点23个,新颁发经济林木(果)权证2177本、林地经营权流转证555本,新增贷款12亿元,集体林业综合改革“成都经验”“巴州做法”获国家林业局肯定。林业综合执法改革落地见效,《完善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机制专项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快落地。
(六)依法管理力度切实加大。完善了林业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制定了林业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办法。《四川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条例》列入省政府立法计划调研论证项目。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全面完成,全省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启动建设。省政府首次组织考核市州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落实情况,14个市州获优秀等次。积极服务“项目年”,争取到国家增加我省“十三五”林地定额1万余公顷。审核审批建设项目占用林地1206件、1.33万公顷,白鹤滩水电站、李家岩水库、宜宾机场等重点项目林业用地得到保障。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15.63万份、木材运输证20余万份,批准消耗林木蓄积333.6万立方米。组织开展“守护绿川”“全面保护长江经济带林业资源”等专项行动,办理行政案件8825起,查处8666起,行政处罚13997人次;森林公安刑事立案1280件,侦破1103件。绵阳市森林公安局“10·10”特大野生动物案件专案组被国家记集体二等功。
(七)生态资源保护扎实有效。天保二期工程扎实推进,有效管护森林2.6亿亩,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得到落实。野生动物保护继续加强,王朗等10个自然保护区启动大熊猫种群动态监测。编印《大熊猫遗传档案技术规程》,统一了全省大熊猫个体识别技术。《中国熊猫》系列全球巡回展览正式启动,6只大熊猫分赴荷兰、德国、印尼交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平台初步搭建。卧龙雪豹分布密度居全国首位。防灾减灾不断强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持续加强,防治面积679.61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5.96%,产地检疫实现全覆盖。森林防火责任有效落实,雅江“3·12”等森林火灾得到及时处置,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71起,火灾次数下降35%,24小时扑灭率94%。金川直升机场等防火项目加快建设,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和取水点选设工作有序开展。成功举办“中航安盟杯”全省首届森林消防技能竞赛。
(八)林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制定林业改革发展、生态保护恢复财政资金管理具体办法,开展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退耕还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稽查并督促整改10个县(市、区)林业项目资金。林业政策性贷款取得突破,泸州市古蔺县、遂宁市安居区与农发行签订贷款协议3.8亿元。培育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0项,推荐进入国家林业成果库30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2%、标准采用率达到6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乐至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园区。与国家林业局国际合作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达成合作协议8项,德贷等双多边国际合作资金落地2849万元。国家标准化林业站和整县林业站建设加快推进,65.6%的县设立基层林业站。新建县级林业质检站4个。中央、省级媒体刊播四川林业新闻2000余篇(条、部)。厅网站建设获省政府年度绩效考核省级部门第一名,甘孜、达州获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佳市级单位”,雅安市雨城区、邛崃市入选第三批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省委编办批准设立省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中心,全省评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近400人。“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党内监督、廉洁教育、作风建设、执纪问责不断加强,信访、维稳、综治和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有效,广大老干部和林业工会、学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为全省林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的一年,我省林业稳中求进、稳中向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业建设好形势好态势的延续和发展。5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出台多个文件、解决了多个具体问题,东明书记、尹力省长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各级林业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162”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林业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作用,持续推动林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态林业建设成效显著,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干旱河谷生态治理、生态屏障重点县等一批新的重点工程启动实施,全省累计营造林516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81个百分点,山清水秀的生态本底更加鲜明。民生林业建设持续加强,林区脱贫奔康蹄疾步稳,生态建设脱贫牵头推进,“六大产业”发展壮大,森林康养发源四川并连续两年写入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林业总产值增长89%,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法治林业建设有序推进,森林防火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颁布实施,林业生态红线划定落实,森林资源管理有序,“双增长”目标层层压实,环保督察强力推进,严打涉林违法犯罪成效显著,林业制度化保护管理体系日益健全。效益林业建设有效开展,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推广转化率分别提高4个和5个百分点,良种、良技、良法助推转型升级,体制机制障碍加快破解,全省林业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文林业建设积极开展,一批林业先进典型脱颖而出,生态旅游品牌影响扩大,“大地植绿,心中播绿”成为共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格局加快形成。服务林业建设不断强化,累计落实中央和省级林业财政资金490亿元,林业基层站所和林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自然生态与政治生态两手抓、两手硬,风清气正的林业改革发展氛围更加浓厚。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可圈可点的,林业林区发生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林业部门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是广大林农和林业经营主体发挥主体作用、苦干实干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协作配合的结果。我省林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工作局面来之不易,全省务林人要倍加珍惜、不断发扬,持续用力加快新时代四川林业现代化建设。
二、科学把握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立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乡村振兴作为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教育优先、就业优先并列为“三大优先”,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林业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作阵地在乡村,具有推进乡村振兴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各级林业部门要准确把握“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切实把工作全面转到服务保障乡村振兴上来,贯彻新理念新要求,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谋划新思路新举措。
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积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核心,以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为统领,以“生态优百姓富林业兴”为目标,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定实施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林业林区现代化,为实现向林业经济强省和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跨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林业推进乡村振兴,既是一项新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林业部门要主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林业工作的总抓手,引领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八个坚持”的“三农”工作要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要走好“七条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丰富内涵,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路径,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三农”工作的新论断新要求指导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结合点、落脚点,发挥好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林业力量。
(二)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大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三农”工作将迎来一次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我省是全国农业大省,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三农”工作寄予厚望,要求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省委聚焦实现“四个好”目标,全面系统部署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农业强省的历史新征程。我省林业管理服务的林地和森林、湿地、荒漠土地及国土绿化超过全省幅员面积55%,几乎全部分布在乡村,必须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这个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国全省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大局,牢牢把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个有利政策,从林业内外共同发力,建立健全林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努力争取林业在“三农”工作中彰显更大作为,切实加快林业现代化步伐。
(三)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定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党的十九大将过去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提升为“生态宜居”,充分体现了生态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春节前夕来川视察时深刻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这篇大文章写好。王东明书记反复强调,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装点下才会更加美丽。从国际上看,日本的生态村建设、韩国的新农村运动,都把保护生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实现了改善生态与振兴乡村的良性互动。当前,我省自然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局部脆弱,总体上仍然缺林少绿,森林覆盖率低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区)6个百分点;生态保护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生态补偿范围较窄、标准偏低,生态质量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任重道远。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不动摇,切实履行生态保护主体责任,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自然生态本底。
(四)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林业发展也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推动林业转型升级,重点在于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近年来,全省林业主动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着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林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正在趋优,但仍然存在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格局不优等问题。全省中幼林占森林面积40%,人工林每公顷蓄积约52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产低效林超过3000万亩;沙化、石漠化、湿地退化、干旱半干旱等生态脆弱地区点多面广;部分林产品加工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不高,林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必须以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健全林业体制机制为重点,以依靠林业科技进步为动力,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走出一条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林业发展道路。
(五)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持续强基固本厚植可持续发展优势和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实现林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切实夯实发展基础。经过多年建设,我省乡镇林业站等林业基层站所建设仍然滞后,基层林业干部队伍建设不够;林业现代设施装备配备不足,生态监测、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能力较弱;林业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科技贡献率远低于80%的世界平均水平,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缺乏,真正能够扎根乡村服务百姓的林业实用技术人员不多;林区道路、供电、通信、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大,难以满足林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涉林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林业基层队伍和作风建设迫切需要加强。总体来看,我省林业基层力量的薄弱、林区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林业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加快林业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最为突出的短板。必须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尽快解决林业薄弱领域,增强林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
(六)林业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全民共建共享。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满足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和优质林产品需求。我省林业改革发展事关4000万农民切身利益,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人民群众自觉投身林业改革发展,汇聚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林业建设的磅礴力量,让群众在参与林业建设中获得更多实惠,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尤其是我省林业资源富集地区,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区域,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林业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核心,聚焦精准,优先支持,确保林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将面临诸多新挑战新问题,要切实处理好五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深刻认识把握新时代林业内外部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摸清林情,把握大势,搞好规划衔接,注重思路延续,科学制定林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工作路径。二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理念,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努力走出一条生态得保护、产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林业可持续发展路子,绝不能为一时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三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推动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到高质量和高效益上,持续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林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发展。四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从构建长效体制机制、重塑中长期林业发展动力着眼,把握好改革节奏和力度,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注重实效、步步为营,力争最大限度地把改革的深度、广度同发展的速度、行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结合起来,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五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刻把握林业的公益特色和市场属性,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一方面,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林业部门履行政府相关职能,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注重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切实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三、扎实抓好2018年林业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是持续发力深度贫困县精准脱贫、确保林区同步全面小康的攻坚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做好林业工作至关重要。全年主要目标是:完成营造林1000万亩,新增森林面积582万亩、森林蓄积1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0.8个百分点,实现林业总产值3600亿元,森林火灾受害率、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1‰、3‰以内,涉林案件综合查处率85%以上。重点抓好以下13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学习宣讲解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等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林业的工作部署。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树牢“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工作理念,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进一步增强林业服务决胜全面小康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责任担当。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结合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最新要求,加强林业再认识、再思考、再出发,进一步完善林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找准林业服务全国全省大局的切入点、落脚点,细化林业改革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需求贡献更大林业力量。
(二)持续推进绿化全川行动。一要提速绿化全川保增量。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一批国家、省及地方性造林绿化工程。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造林,推动宜林荒山、荒坡、荒丘、荒滩造林绿化。加强部门(行业)绿化,推进平原绿化、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实施长江干流岸线生态修复,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环成都平原生态带建设。二要加快森林城市群建设。抓好河流水系和骨干道路绿化,推动森林连城,加强城市森林、湿地斑块之间的生态联结。积极推进森林进机关、进学校、进小区、进园区,大力发展以林木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广场、街头绿地、小区游园,广泛开展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县区、森林小镇、绿化模范单位及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军营等创建和巩固活动,加强县级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三要加强乡村绿化美化。抓好四旁植树、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等身边增绿行动,坚决制止开山毁林、填塘造地等行为。大力弘扬乡村生态文化,全面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四要创新造林绿化机制。发挥绿化基金会平台作用,积极推进ppp模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国土绿化。创新“互联网+义务植树”机制。探索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赎买租赁、贴息保险、以地换绿等多种方式,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以造林护林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修复专业化企业。
(三)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一要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成果接续政策,引导农户自愿申报退耕还林,将符合政策的一般地25度以上、重要水源地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纳入工程实施范围,力求应退尽退、能退则退。二要加强脆弱区生态治理。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探索设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研究封禁试点经济补偿办法。加快川西北沙化土地治理、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川西南石漠化治理、干旱半干旱地区治理,推进20个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抓好矿山迹地、工程创面、灾损区域植被恢复,抓好兴文国家石漠公园建设。三要加快九寨沟地震灾区生态修复。落实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专项实施方案牵头责任,推进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南坪林业局给排水工程,争取南坪林业局纳入国家国有林区管护站点建设试点。督促项目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加强林业恢复重建项目质量进度管理。
(四)聚力聚焦林业脱贫攻坚。一要优化生态扶贫联结机制。编制实施好生态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将全省60%以上的中省林业资金安排到贫困县,将70%以上新增资金安排到深度贫困县。开发巡山护林、湿地管护等公益岗位,扩大生态护林员规模,开展整村推进林业扶贫试点。落实省政府办公厅意见精神,加快发展一批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二要加强贫困地区产业扶持。突出抓好“四大片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特色富民产业基地建设,在88个贫困县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12万亩,其中45个深度贫困县培育72万亩、30个摘帽县培育17万亩。围绕建基地、推技术、做示范、育能人、训骨干,在贫困地区开展林业科技支撑与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建立林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20个、示范村40个,培养技术骨干(土专家)1000名。持续开展生态旅游扶贫千村万景行动。三要加快改善林区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林区道路、通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健全信息、政策、营销等生产服务,提升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抓好对口帮扶,巩固汶川县和卧龙特区脱贫摘帽成果。
(五)调整林产品供给结构。一要加快建设现代林业基地。推进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强化“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基地建设,出台“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评定办法和扶持政策。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50万亩,评定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基地100个,认定森林食品基地15个。二要加强林业产业示范。推进新一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公布新一批木本油料重点县建设名单,认定一批现代林业重点县和木本油料重点县,认定一批国家和省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贯彻省政府办公厅《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加快发展竹产业,推动建立川南竹产业集群内战略协作机制。制定实施《推进花椒产业加快发展行动方案》。三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支持涉林经营主体依托产业基地发展森林体验、森林教育、健康养老、休闲观光、创意林业,新增各类基地50个、星级森林人家1000家、森林康养人家500个。推进“互联网+林业产业”工程,引导涉林经营主体利用微电脑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发展多种模式的电子商务。四要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国家和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开展现代青年林场主培养、林业实用技能人才培养和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开展“四川名木匠”“四川林业知名技师”评选活动。五要打造林产品品牌。围绕“花椒、竹、木本油料”三大产业开展品牌打造,着力培育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品牌,探索打造川字号核桃区域性公用品牌。借助“西博会、农博会、林博会”等平台开展林产品展销推介,举办“两山路上看变迁 两大工程造金山”系列展示活动。
(六)深化林业重点领域改革。一要完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推进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集体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试验示范区建设,创新集体林地经营机制,完善和推广股份制合作社经验,支持通过林地(木)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托管、代管等方式,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二要推进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坚持公益导向、生态优先,全面完成国有林场各项主体改革任务,完成省级评估验收。全面启动国有林区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国有林资源管理机构,健全完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研究制定《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改革方案》,规范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管理。三要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各专项规划编制,完善有利于试点工作的政策体系。启动公园边界打桩定标工作,确定勘界、形成图集。积极争取中央批复机构设置方案,做好省级机构筹组和挂牌工作。开展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详查,制定管理分局和管理处筹组方案。统筹推进其他涉林改革,深化林业“放管服”改革,清理整合林业行政许可事项,实现行政许可随机抽查全覆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
(七)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一要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提高公益林建设质量。认真总结天保工程20年经验,组织“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专题研究。提高天保工程社会保险、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标准,完善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二要加强林地林木管理。全面落实党委政府领导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目标,坚持以“林地一张图”经营管理林地。加快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以卫星遥感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线索发现机制。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从严控制林地向非林地逆转,依法做好“项目年”林地保障。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木材采伐和运输监管。三要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推进林业综合执法,着力破解基层森林公安经费、人员、车辆保障、技术鉴定等难题。组织开展“森林火案查处”“守护绿川2号行动”“林区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依法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深化平安林区创建和法治森林公安建设,切实抓好综治维稳工作。
(八)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要加强湿地保护。推动落实《四川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扩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覆盖面,加强湿地公园建设,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完善湿地保护网络。配合开展第三次全国湿地调查试点。二要加强珍稀物种保护。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监管力度,推进保护小区建设。加强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推进极小种群野外保护、人工培育和种群回归工作,继续开展云豹、雪豹等猫科动物监测调查。三要加快环保督察涉林问题整改。继续执行问题整改报告调度制度,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实行销号确认,严格执行市州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核确认制,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健全自然保护区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强化人员、经费、装备等保障。
(九)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加强森林经营。加快建立省、县两级森林经营规划体系,编制完成重点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推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森林经营样板基地建设,加快实施森林抚育、退化林地修复和低效林改造。抓好古树名木保护,完成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二要推进科技创新应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和组建竹资源、花椒资源培育和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优化科技评价机制,落实科技人员薪酬分配制度。全年培育和评价林业重要科技创新成果20项,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0项,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3%和50%。三要加强种苗培育监管。加强林木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公布确认首批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强化良种壮苗培育和种苗质量监管,优化种苗结构,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68%以上。四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示范市县建设,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和利用,加快信息技术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推广应用林业oa办公系统。
(十)科学处置涉林自然灾害。一要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贯彻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要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强化灾害风险管控,开展好森林防火专项督导。改善设施装备水平,完成省级预警监测中心组建,牢牢抓好防火意识、能力建设、隐患整治、应急处置等重要环节,科学有效处置森林火情。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体系,坚持依案扑救,发生火情后重兵投入、科学指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要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监测预报,突出重点科学防控,提高社会化防治和绿色防治水平,强化检疫执法和监督管理,不断提升防治减灾能力。建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核查、督办、问责机制,防止松材线虫病等重大灾害蔓延。三要科学应对其他涉林灾害。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做好林业防汛抗旱工作,排查治理涉林地质灾害隐患,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认真抓好林业安全生产工作,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十一)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一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会前,我们邀请塞罕坝精神宣讲团成员作了专题宣讲,厅门户网站和《绿色天府》杂志设立了塞罕坝精神学习专栏,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广泛深入学习“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激发林业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多出精品力作。强化与各大主流媒体合作力度,策划开展天保工程20周年等主题宣传活动。提升《绿色天府》办刊水平,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0个。三要强化国际省际合作。加强国际省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林业行动,强化国际先进智力先引先试,扩大林业利用外资规模,做好日本、以色列、德国、哥斯达黎加等多双边国际合作,提升信息互联、技术共享、协作共治水平。四要扩大社会参与。坚持精简高效原则,办好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系列节会,满足人民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调动基层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增加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二)切实增强支撑保障能力。一要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立法调研,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奠定法制基础。组织开展“规范执法行为 提升执法能力”行动,对林业行政执法情况进行专项监督督查,各级林业行政执法部门要严格实施林业生态政策,确保林业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公正廉洁。二要加强项目资金保障。在确保现有渠道投入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组织包装一批长江经济带重大生态工程项目,争取国家将我省纳入优先实施范围,充分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资本。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加强厅直属单位内部审计,扩大绩效评价项目范围,有效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抓好重点工程项目专项整治,开展“惠农资金清查年”活动。三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科技推广站等基层站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高执法、服务、管理能力。各地基层林业站要完善“一站式全程代理”,用好“全国乡镇林业工作站岗位培训在线学习平台”。加强林业统计,组织开展林业“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工作。
(十三)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干部日常管理考核,扎实开展林业教育培训,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发挥人才评价的导向作用,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懂林业、爱林农、爱林区的高素质林业人才队伍。二要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六个一”主题党日系列活动,推动“五好党支部”创建和党员积分制管理,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抓好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三要加强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职工政治理论修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强化正面宣传引导,建立重大林业舆情研判机制。四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关于这个问题,斯丹书记和晓虎组长将作具体安排部署,这里不再多讲。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责担当、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相关热词搜索:;践行新思想拥抱新时代文章篇四
;践行新思想 建功新时代 展现新作为
为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凝心聚力
——在新余市工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涂 群
(2018年4月1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新余市总工会第六届委员会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新余全面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五年;是新余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积极建功立业的五年;是新余工会务实创新,创先争优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重视关心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日常工作出经验、重点工作有亮点、自选动作创特色、整体工作上台阶”的思路,围绕全市发展大局,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组织引导职工,着力强化维权服务,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加强党的建设,谱写了新余工会事业的美丽篇章。市总工会先后获得全国推动厂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工会法律援助维权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工会会员评议职工之家建设先进单位等省级以上荣誉80多项,市总工会班子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班子。
落实决策部署更加有力。五年来,我们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团结到党的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先锋创绩、党风廉政建设等制度,主动将工会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中去安排、去落实,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帮扶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贫困村、新农村建设、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任务,真正将“党委有号召,工会有行动”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服务发展大局彰显作为。五年来,我们注重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在重点工程开展“六比一创”劳动竞赛,在工业企业开展“比贡献、促发展、渡难关”劳动竞赛,在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开展“三比一降”达标竞赛,在窗口服务行业开展“创三优”竞赛,推动职工技能比赛实现了常态化发展,共有1350多家企事业单位、75万人次职工投身于2900多场次的职工技能比赛和劳动竞赛,涉及工种68个,1.3万名职工通过技能比赛,晋升了技能等级,造就了一支品行好、技能高的新时代职工队伍。广泛开展“五小”竞赛、合理化建议等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收集合理化建议8.3万条,开展技术攻关1320项,取得技术革新、发明创造3742项,创造经济效益23亿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五年来,推选各级劳动模范140名,五一劳动奖章111名,五一劳动奖状50个,工人先锋号68个,五一巾帼标兵岗17个、标兵21名。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35个,市级劳模慰问金由每人每年300元提高到600元,发放各级劳模“三金”753万元,组织540名劳模疗休养,安排62人次全国劳模免费体检,宣传各级劳模158名。
履职维权能力明显提升。五年来,我们突出维权主业主责,主动对接职工需求,坚持维权与维稳相结合,当好了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强化职工民主管理,出台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实施办法,组织国有企业工会与非公企业工会结对帮带“手拉手”活动,扎实推进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协商等民主管理体系建设,职工各项民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全市已建会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达100%,已建会的非公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分别达94.3%和96.2%,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的签订率、履约率不断提升,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协商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强化职工依法维权,创建“三师一室”服务模式,推行律师坐班接访制度,接待来信来访职工1620人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95期,开展法律进园区、进企业活动272次,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347件次。配合开展《江西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调研检查,联合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清欠行动,追讨拖欠的农民工工资4400万元。开展“情满旅途”活动,每年帮助千余名农民工顺利返乡。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参赛企业675家,参赛班组1.5万个,参赛职工36万人次,保障了职工经济权益和体面劳动。
精准帮扶更加务实高效。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竭诚为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用心用情当好了职工的“娘家人”。市县两级职工服务中心全面升级改造,帮扶、维权、服务“三位一体”职工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打造“四送”活动品牌,“春送岗位”活动共举办各类招聘会60余场,帮助5400多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夏送清凉”活动走访慰问高温作业一线职工12万人次,送去慰问物品620万元;“秋送助学”活动发放助学金1296万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6317名;“冬送温暖”活动筹集资金4100万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2.8万户次;日常帮扶困难职工862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27万元。发放工会龙卡6万张,广大职工享受到了衣食住行游乐购等方面实惠。建立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11个。职工互助保障事业快速发展,保费总额年均增长9.7%,支付理赔金、慰问金828万元,惠及职工1913人次。
职工力量得到有效凝聚。五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畅通职工诉求渠道,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有效凝聚了职工服务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开展职工队伍状况、困难职工生活状况等专项调研,积极反映实情,建言献策。出台《新余市总工会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开展“争当五有职工”主题活动,组织“新余有爱·工会有为”职工志愿服务,组建职工志愿服务队230余支,免费为群众提各类志愿服务8万多人次。举办全市第四届职工运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千人工间操、广场舞等职工文体活动,参与职工5.8万人次,全市建成全国、省、市三级职工书屋示范点360个,其中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13个。市工人文化宫接待服务职工12万多人次,市职工学校免费开展各类培训120场次,市职工学校荣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称号。
工会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五年来,我们始终将夯实工会基础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会之力开展工会干部“进园区、强基层、惠职工、促发展”和“三家”专项行动,广泛开展“双亮双比双争”、创建模范职工之家、基层工会建设年、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等活动,建会领域不断拓展,组织建设更加规范,工会活力明显增强。全市共有基层工会组织2315个,建会率95.8%,工会会员26.9万人,入会率96.5 %,居全省前列。全市地税代征总额年均增长8.6%,工会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建职工之家69个,高新区1.3万m2的职工活动中心今年将投入使用。评选了“十佳”乡镇工会和“二十佳”非公企业工会。江西协讯电子公司工会“五必谈、五必访”和赣锋锂业公司工会为职工办“十件实事”等做法,得到了省总工会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工人日报》刊发。水北镇工会联合会荣获全国百家示范乡镇(街道)工会称号,水西镇工会联合会荣获全国落实建会三年规划先进集体称号。高新区总工会被评为全省二十佳园区工会。
创新提质成效更加显著。五年来,我们围绕增“三性”、去“四化”,稳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在全省率先出台工会改革方案,优化市总工会领导班子结构,调整内设机构职能,创新干部管理体制,劳模和一线职工在市工会代表大会、市总全委会和常委会中的比例分别达到75%、45%和20%以上,22项工会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工会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指导督促县区工会改革,高新区、仙女湖区工会主席首次由党群副书记兼任,渝水区总工会明确了工业园区工会、乡镇(街道)工会干部配备要求。积极探索基层群团工作改革新模式,在园区、乡镇、社区建立群团服务中心。深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下基层、进企业、学劳模、访职工”活动,完善市总领导联系基层“1234”制度,作风明显转变,效率明显提升。深入推进“五讲五好”主题活动,积极履行工会协管干部职能,高新区、分宜县、渝水区全部完成换届选举。加强工会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举办工会干部、职工代表培训班230期,培训工会干部7800人次。女职工工作、经费审查、信息统计、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文明创建、公共机构节能、老干部服务等工作协调推进,并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回顾过去,我们深深感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重视支持,得益于工会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全市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各级党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特别是市委坚持每年听取工会工作情况汇报,重视关心市总工会班子建设,市政府与工会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市工人文化宫历史遗留问题等难题,市委、市政府领导还经常出席、亲临指导职工技能大赛等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在此,我代表市总工会第六届委员会向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广大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一直以来重视支持工会工作的各级党组织、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向全市各级工会干部、工会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弥足珍贵,经验启示未来。五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对标看齐,才能确保工会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坚持围绕中心,主动作为,才能有效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只有坚持依法履职,提升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只有坚持重心下移,狠抓落实,才能更好地彰显工会作为;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才能永葆工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有效服务改革发展的思路创新还不够;有效服务职工群众的机制还不够完善,网上工会、服务型工会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还不够,工会整体实力还需要不断提升;工会干部能力水平与新常态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工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市工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用心建设、用爱经营职工之家”的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新思想,建功新时代,展示新作为,在服务大局中提高政治站位,在聚焦主业中找准职责定位,在稳中求进中积极有为有位,以打造“五个家”为主线,进一步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强化“互联网+”、强化阵地建设,切实增强新时代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凝心聚力。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改革创新要取得显著成效。各级工会改革任务全面落实,组织机构、职能职责、保障措施更加优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推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网上工会建设、会员普惠制等工作全面推进,创新型工会建设成效明显。
促进发展要更加有为有位。劳动竞赛蓬勃开展,职工创业活力全面迸发,创造能力大幅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弘扬,在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进程中,工会有声有影、有为有位。
维权帮扶服务要精准到位。职工民主管理全面创新,职工依法维权能力不断增强,工会源头参与、法律援助、监督调解成效明显,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有力有效;“四送”活动提质扩面,服务内容多维扩展,服务效益全面提升。
基层工会活力要明显增强。企业和职工对工会认知不断深化,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取得新突破,组建率、入会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更加规范,干部队伍建设更加优化,职工活动阵地建设显著加强,“两个维护”作用发挥明显。
加强党的建设要从严从实。工会党建扎实规范,党的领导显著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显著体现;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蔚然成风;工会组织“三性”得到增强,“四化”倾向有效克服,“党建+职工之家”建设深得人心。
实现上述目标,各级工会要以突出“五个导向”、建设 “五个家”为重点,在战略部署上“扣扣子”、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任务落实上“钉钉子”,创新思路、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全面提升工会服务改革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
(一)坚持与核心同向,突出政治导向,凝心聚力建设“忠诚之家”
要突出政治性,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忠诚党的事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职工,切实承担起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强化政治引领,把牢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把工会工作融入到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之中,找准工会工作在党政工作大局中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领导、党的意志和主张、党对职工群众的关怀落实到工会具体工作中去,牢牢把握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
强化思想引领,夯实党的阶级基础。深入推进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业奉献为核心的劳模精神,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精神,激励职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激发职工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的精气神。深入开展“新余有爱·工会有为”职工志愿服务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力量,外化为行为操守,以模范行动引领社会风尚。突出职工意识形态工作,加强职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升广大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强化文化引领,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大力开展群众性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升有新余特色的传统职工文化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形成职工文化建设新常态。着力搭建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平台,培养一批职工文体骨干,打造一批公益性的职工活动场所,创造一批有新余特色的活动品牌,营造积极向上、清新健康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氛围。广泛开展大众化、群众化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拓展和延伸职工文化的内涵和领域,不断增强基层职工文化活力,让广大职工在活动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推动工作,把更多的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坚持与发展同力,突出时代导向,服务大局建设“建功之家”
要增强先进性,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聚焦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这个时代主题,广泛开展建功立业活动,为新余改革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大力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比赛。全面落实《劳动竞赛五年规划(2016-2020)》要求,不断拓展劳动竞赛领域,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增强竞赛的吸引力,职工参与率达90%以上。按照“强攻产业、决战工业”战略部署,围绕重要产业、重大项目、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推进项目出精品、队伍出精英、竞赛出精神。健全劳动竞赛机制,推动劳动竞赛向新兴产业、非公企业深入延伸,实现竞赛项目与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有机融合,不断健全激励机制,把竞赛结果与职工评先评优、技能评定、工资晋升有机结合起来,让广大职工在建功立业的同时,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把劳动竞赛打造成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工会工作品牌,凝聚起工人阶级的磅礴力量。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技术、优质增效、安全环保、节能降耗为内容,广泛开展“五小”竞赛、创建“工人先锋号”、技能比武、岗位练兵,推进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开发、节能减排、发明创造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精神,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集中到创新创造上来。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精心组织劳动模范、能工巧匠以及“五一”劳动奖项推荐评选表彰,用劳模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教育职工、鼓舞职工、激励职工。大力宣传和弘扬劳模精神,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项目攻关、人才孵化等方面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大力践行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面向基层、聚焦一线,挖掘、培养、造就技能专长突出、技术水平高超、身怀绝技、传承技艺的能工巧匠,着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落实劳模各项政策,做好劳模服务工作,帮助解决劳模生产生活中 的实际困难。推动提高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劳模的比例,提高劳模和优秀职工的政治地位。
大力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全面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精神,统筹多种教育资源与平台,坚持自主培训、供需培训、订单培训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的培训需求,打造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产业工人梯队。整合多方力量,积极为职工技能提升搭建平台,不断完善职工技能培训、技能比赛、技能晋升“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推进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重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
(三)坚持与职工同心,突出需求导向,普惠精准建设“温馨之家”
要增强群众性,以满足职工美好生活需要为主线,积极履行职责,完善维权和帮扶服务机制,让广大职工共享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全面履行基本职责,推动维权工作更加扎实。加大源头维权力度,推动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汇聚起企业、工会、职工共同推动发展的合力。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健全职代会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重大决策方案工会参与制定、职代会审议完善、公开运作制度。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与非公企业结对帮带活动,进一步完善、创新国有单位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认真总结推广民主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推动非公企业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的建立和规范运行。积极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指导企业工会组织签订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合同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力争实现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工资集体协商合同签订率和厂务公开建制率均达97%以上。加大工会“七五”普法力度,深化“三师一室”建设,深入开展法律援助进企业、进社区活动,努力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促进企业安全卫生状况持续改善,保障职工生命健康权益。
构筑帮扶多条防线,推动帮扶服务更加精准。以实现救助、维权、服务一体化为方向,拓宽服务内容,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能,把每个帮扶平台、帮扶站、帮扶中心打造成职工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职工之家”。深化职工帮扶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精准掌握每个困难职工的详细情况,完善扶贫脱贫目标责任制,做到因困施策、分类帮扶、精准脱困。深化职工服务体系建设,将“四送”阶段性帮扶和日常性帮扶结合起来,坚持“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相结合,通过订单式培训、联合培训等方式,加大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创业。着力抓好职工互助保障工作,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做大保费量、提高赔付率,筑牢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多条防线。
搭建有效平台,推动职工普惠服务更加广泛。把满足职工美好需要作为工会重要使命,主动对接全省普惠服务平台,进一步深化职工普惠服务内涵,拓展普惠服务项目,加大普惠力度,增强普惠功能,实行一张卡、一种机制、一个标准,建设统一的、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普惠服务工作体系,让广大会员享受到更多的服务、更大的优惠、更好的关怀。深入推进职工服务中心、职工心理驿站、户外劳动者驿站和“爱心妈咪小屋”等平台建设,为工会会员提供更广泛、更公平、更便捷的生活救助、政策咨询、法律维权、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劳动争议调解、身心关怀等全方位服务。
(四)坚持与改革同行,突出问题导向,重心下移建设“活力之家”
围绕增“三性”、去“四化”要求,找准问题短板,努力夯实基层,真正使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切实增强工会的活力和创新力。
突出改革成效。针对突出问题,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力推进工会改革,优化组织机构设置,整合优化职能,使职能定位更加精准、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机关运行更加协调、工作成效更加明显。创新体制机制,减少中间管理层级,探索建立扁平化管理模式,使工会干部更加接近基层、接近一线,真正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创新服务职工群众的模式,督促县区工会、工业园区工会建立“一站式”办理的群团服务中心,推动乡镇、村、社区群团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按照省总工会“网上职工服务平台两年内实现全覆盖”的要求,加快推进“互联网+工会”项目建设,强化互联网意识,补齐各项短板,建立集工作展示、维权维护、普惠服务、困难救助、互助保障、数据共享、会员管理于一体的网上职工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的新格局。
增强基层活力。按照“两个普遍”要求,借助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有利契机,发挥党工共建优势,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推动工会组建、会员入会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大力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以建设“六有”工会为基本要求,将力量配备、服务资源、工会经费向基层倾斜,推进基层工会普遍开展模范职工之家建设,把更多的非公企业工会打造成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工作规范、维权到位、职工满意、充满活力的群众组织。积极适应产业结构、职工队伍的发展变化,加强基层工会动态管理,研究探索乡镇、村级工会和行业工会工作资源配备、规范管理办法,确保基层工会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能办成事。进一步完善工会考核评价体系,深化会员评家、绩效考核等工作,努力提高工会工作法治化、规范化、高效化水平,推动基层工会在“建起来”的同时,“转起来”、“活起来”。
强化阵地建设。坚持公益化和市场化相结合,切实加强市工人文化宫经营管理和清理整顿,推行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规范资产管控机制,全面履行好社会公益服务职责。县区工会要把场所建设尤其是园区的职工活动场所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争取党政重视和支持,加强部门合作与协调,力争把职工活动阵地建设列入各级公共事业发展规划,为工会场所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基层工会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改建、扩建、新建一批职工活动场所,努力构建全市职工活动阵地建设“星罗棋布、众星捧月”的良好格局。
(五)坚持与治党同标,突出责任导向,从严监管建设“廉洁之家”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筑牢从严治会的政治根基,提升工会破解难题的能力水平,努力建设担当有为、管理有效、队伍有力、作风优良的新型工会。
加强党的建设。坚决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坚持“一岗双责”,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强化市总工会班子建设。加强工会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三会一课”思想教育功能,使之成为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锻炼的熔炉。加强工会党员教育,以“先锋创绩”、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市”为平台,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工会党员政治意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会干部密切联系基层制度,广泛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和“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暖万家心”活动,引导广大工会干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走出机关、走向企业、走进职工,为广大职工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真正成为职工的“娘家人”。经常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职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向党委、政府(行政)报告情况、反映合理诉求,争取重视支持。完善工作督查制度,加大日常督查力度,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健全“马上办、快落实、重实效”的工作机制。
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工会干部协管制度和程序,积极协助党委选优配强工会领导班子,加大工会干部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为工会干部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强化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培训理念、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质量,实施分级分类培训,重点抓好县区、乡镇(街道)和非公企业工会干部,特别是新任工会干部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力争五年内对全市工会干部、职工代表轮训一遍。加快推进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步伐,抓好工会协理员的选聘、使用与管理,完善工会干部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宗旨意识强、能力水平高的工会干部队伍。
同时,我们还要举全会之力做好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加大工会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工会影响力。稳步推进工会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工作,按要求做好工会女职工、财务管理、经费审查、信息统计、督查督导、综合治理、节能减排、文明创建、老干部服务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工会工作整体水平。
各位代表、同志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成绩是拼搏出来的。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践行“立德、立功、立言”要求,改革创新,砥砺奋进,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领先的工作业绩,为再铸新时代“工小美”新辉煌再立新功!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