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不仅仅是一份指导学生学习的工具,更是教师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体现。教案的编写应注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看过这些教案范文后,你会对教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一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在中学阶段,大多数问题是在实数的范围内研究的,它也是进一步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实数是非常重要的。
无理数的引入,数系的扩展充满着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关系及分类思想,所以这节课不仅仅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还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感受数美的有效载体,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2、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无理数的引入,经历数系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过程,
培养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了解无理数的产生过程,使学生感受丰富的数学文化,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及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更好的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掌握实数要求不高,但实数的知识却贯穿中学数学始终,所以我们只能逐步加深学生对实数的认识。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掌握平方根、立方根同时也初步接触过等具体的无理数。无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无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实数与数轴上的一一对应关系都需要一个渐进的理解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性、连续性,本节课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入新课,让学生回顾认识数的过程;通过类比归纳法和探究分析法经历实数的认识过程,从而较好地完成实数概念的构建和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的认识,达到教学目标。
2.学法分析。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把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及知道实数与数轴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确定为教学重点;无理数的认识确定为教学难点。课堂上充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进行观察、类比、分析,让参与到概念的建立,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媒体。
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五、课堂结构。
曾经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流程。
第一个环节:探究新知,引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自学新知,自主探索。
第三个环节:探究新知,拓展深化。
第四个环节:应用新知,及时反馈。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反思新知。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六、教学过程。
1、探究新知,引入课题。
问题1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如果将下列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活动:学生完成分数到小数的换算,观察小数的形式。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对小数点后数字的探究,让学生发现:任意一个分数一定都能写出有限小数或是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整数的研究,让学生得出结论:整数可以看成小数点后是0的小数。
最后总结: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是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二
杨德申。
联系电话:5180481。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单元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
2.加强学生对中位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3.本单元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等可能性与公平性。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律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能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
4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能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并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硬币,转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都在玩什么游戏呢?
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学习。
1、学习例1,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师介绍足球比赛前抛硬币开球的规则。
你认为用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的方法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公平性相关的知识-可能性。[板书课题]。
2、抛硬币试验。
现在拿出课前准备的硬币,我们来做抛硬币的实验。看看结果是不是真的和我们说的一样。
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40次)。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并与实验前的猜测进行对比。
为什么有的组记录值比1/2小,有的组记录值却比1/2大?
师:1/2只是理论上的结果,因为随机事件的概念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的,所以抛40次硬币时,结果会出现偏差大,这也是政党的。当实验的次数增多时,正面朝上的概率和反面朝上的概率会越来越接近1/2。
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指针停在红色、蓝色、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呢?
既然这个转盘设计得不公平,那你们能不能重新设计一个转盘,使这个游戏规则变公平呢?
2、p100第2题。
出示一个被平均分成4份的s转盘,其中红、黄、蓝、绿各占1份。
问: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是停在红色区域呢?如果出现疑问可进行小组讨论。
一定会是25次吗?
师:这是理论上的结果,因为随机事件的概率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实际转动100次时,有可能会偏离这个结果,这也是正常的。
老师转动此转盘,决定由男或女先开始走棋。
3、练习二十第3题。
为什么不公平?(面积最大的那个面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试验,验证结果。
4、练习二十第1题。
那就正方体骰子来决定每次所走棋的步数公平吗?说说你的想法。
男女生掷骰子走棋。
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会用分数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即花落在每个人手里的可能性与落在男生(或女生)手里的可能性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扑克牌、转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调查本班第一排男生和女生的实际人数(男生4人,女生2人)。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6。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师: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6,6人中有2人是女生,就有2次被传到的可能,所以妇女同学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2/6,男同学是4/6。
问:如果游戏总人数仍旧是6人,怎样调整才能使游戏公平?他们的可能性又分别是多少?
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问:指针停在转盘每一个扇形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少?
转盘指针停在红、黄、蓝三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为什么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有性是3/8?
如果转动指针80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停在红色区域?(转运指针80次,则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次数大致相等,即为80÷8=10次,而红色占3个区域,所以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大约就是10×3=30次)。
在实际的操作中,停在各个区域的次数一定跟我们计算的结果一致吗?
师:这是理论的结果,因为随机事件的概率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实际转运80次,有可能会偏离这个结果,这也是正常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问:9张卡片,摸到每张卡片的可能性是多少?
摸到单数的可能性是多少?双数呢?
这个游戏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在这个游戏中,小林一定会输吗?
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2、第三题,
问:乙猜对的可能性是多少?猜错的可能性是多少?你觉得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乙一定会输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10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补充练习: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教学反思: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三
教学内容:p.105--106.例4、例5及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的:
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通过对中位数的学习,体会中为数在统计学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刚王明张炎赵丽。
成绩/米36.834.725.824.724.624.123.2。
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
二、新课学习。
1、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组的同学掷沙包的水平吗?
生2:可以用他们的平均数来表示。
计算平均数得27.7,发现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认识中位数。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辨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3、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1)求平均数。
(2)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求中位数。
(3)矛盾:一共有偶数个数最中间的数找不到?
讨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
计算出中位数来。
(4)比较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合适。
小结: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2.94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6、课内小结。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三、练习。
练习二十三。
1、第1--2题。
2、第3题。
课后作业第4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课题: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12。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12。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18。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两个人就是218,……9个人就是918,女生的可能性也是918。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103.例3及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石头石头石头。
小强剪子布石头。
结果小丽获胜小强获胜平。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39,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39,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103.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四
刘静静。
一、教材说明:
《统计与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98-100页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小学数学教材对可能性这一内容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我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设计各种活动,在课堂上使得孩子们每一次游戏活动都富有深刻的数学内涵,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理解随机思想。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可能性大小能做出定性的描述,有一定的随机意识,所以我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课堂活动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营造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相机渗透猜想、验证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标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环节: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情景:学校正在组织足球比赛,比赛开始前,体育老师要决定哪个班先开球。你能想一种方法来帮助他吗?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想法,比如:抛硬币法、石头剪刀布法、转盘法、黑白法等。
(二)、实践探索,深入体验。
第一步:动手实验,获取数据。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学生动手试验。
第二步: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填到总统计表。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后讨论得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是非常接近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第三步:阅读材料,加深体会。
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呢?这是历史上数学家做过的抛硬币实验数据(课件出示)。
设计思路:【通过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规律,再次体会等可能性。】。
第四步:通过师生共同小结引导学生用1/2表示等可能性。
(三)、游戏活动丰富体验。
玩飞行棋(出示飞行棋的图)。
我把课本上的习题进行处理,将做一做和习题1、2、3有机整合,沟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把它们串成一个连环游戏:。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玩法。
把全班分成红、黄、蓝三队,进行游戏。
(2)接着游戏前决定哪队先开始?引出用转盘来决定,先设计这样一个转盘,
各队学生肯定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一说指针停在红、黄、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用分数表示。
既然这个转盘不公平,“你会设计一个公平的转盘吗?”学生可能会想出两种方案:一、把1/4的红色涂成其他颜色。二、把这个转盘平均分成三份,分别涂成红、黄、蓝。
设计思路:【运用等可能性的知识放手让学生动手设计出公平的转盘,有效地突破难点。】。
(3)、选骰子。
转盘选定了哪个小队先开始,我在这里设计两种骰子,如果你是队长你会选哪个?为什么?
设计思路:【再次让学生体会,感悟,巩固等可能性知识。】。
(4)开始飞行棋游戏。
最后掷骰子玩飞行棋,有的队赢了,有的输了,如果再玩一次,输的队有没有可能赢?为什么?让学生体会随机事件的存在,渗透随机观念。
(四)、拓展延伸。
最近我们小镇上的购物抽奖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每粒特效钙片两元,每购买一粒特效钙片送你一次猜谜机会。规则:早上,商贩从1---200号中任抽一个号放到箱子里,傍晚揭示谜底,猜中者奖现金20元。说说你对这种购物抽奖活动的看法。
六、说板书设计:
抛硬币。
正面:
可能性相等1/2公平。
反面:
我在板书设计上力求做到中心突出,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观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刘静静。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五
教学目标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知识重点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难点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单击此处输入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39,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39,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103.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课堂练习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追记。
还有些可能性由于互相作用会得出不同的可能性结果,这些结果不是能够马上得出所有的可能性结果,因此采用了“排列”和“组合”方法,“排列”和参与的顺序有关,而“组合”和顺序无关。
比如2,3,4,5中取出2个数,积有多少种?
(这种题目是属于“组合”而非“排列”)。
第4课:中位数。
教学内容p.105--106.例4、例5及练习二十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位数学习的必要性。
2、知道中位数的含义,特别是其统计意义。
3、区分中位数与平均数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知识重点[单击此处输入知识重点]。
教学难点[单击此处输入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配合自制课件)。
姓名李明陈东刘云马刚王明张炎赵丽。
成绩/米36.834.725.824.724.624.123.2。
这是一组同学在体育课上掷沙包的成绩统计表,你从这个表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
二、新课学习。
1、提问:你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组的同学掷沙包的水平吗?
生2:可以用他们的平均数来表示。
计算平均数得27.7,发现和平均数相差太远。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认识中位数。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把掷沙包的成绩数据进行大小排列,找出最中间的数来表示这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
辨析: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
3、小结。
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当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严重偏大或偏小时,最好选用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4、教学例5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出示数据,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组的一般水平?
(1)求平均数。
(2)按大小排列(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求中位数。
(3)矛盾:一共有偶数个数最中间的数找不到?
讨论……………..结论:一组数据中有偶数个数的时候,中位数是最中间的两个数的和除以2。
计算出中位数来。
(4)比较用平均数还是中位数合适。
小结:区分平均数、中位数的适用范围。
5、在上面的数据中如果增加杨东的成绩2.94米,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排列大小,找出中位数。
6、课内小结。
什么叫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课堂练习练习二十三。
1、第1--2题。
2、第3题。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但有个前提: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课后追记。
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但有个前提: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在中位数教学上,除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还要注意中位数最后结果是受了偏大还是偏小的结果(这也是经常出现的考题)。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六
教学内容:
教材104~10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
(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二)教学例题2。
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
3、汇报、讲评。
4、练习。
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
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p1082、3。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七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2、初步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掌握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口算】。
1.6×0.5=60÷0.5=0.9×0.4=1.8÷0.2÷0.3=。
0.94×100=0.5÷0.2=6.4÷0.4=4.1×0.5×0.1=。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出示例8:
(1)根据情境图,请列式计算。
(2)计算时你有什么发现?
2.学习例9:
(1)自主列竖式计算。
(2)说说你的发现。
小结:
3、介绍循环节:
4、讨论:
自主计算结果。
小结:
【小结】什么是循环小数?什么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什么是循环节?
(1)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3)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提高练习】。
5、书p30第6题:比较大小:
6、书p30第5题。
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0.8070.8070.8070.807。
【拓展练习】。
8、(1)在下面的小数中,加上循环节的第一个圆点和末位的圆点,使产生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大。
5.9162610.482825。
(2)在下面的小数中,加上循环节的第一个圆点和末位的圆点,使产生的循环小数尽可能小。
3.300601023.6568569。
(四)全课总结。
什么是循环小数?什么是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什么是循环节?
(1)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
(3)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计算下面各题。(商是循环小数的用简便形式表示。
3÷1.13.38÷1.8=13.32÷15=。
2、一列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行驶305千米,用了3.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教学反思:学生在预习后提出如下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1、这道题能除尽吗?
2、为什么它除不尽?
3、计算结果该如何表示?
4、什么是循环小数?
带着这些疑问,本课的教学顺利地推进。这些问题也均在教学中得到了解决。
但在练习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
1、在竖式中在第一个循环节上也打了循环节的圆点。
2、在横式上照抄竖式结果时,虽然在第一个循环节上打了圆点,可却写了两个循环节。
3、在计算竖式时几个数字还未重复两次出现时,学生就经过推理判断出它是循环小数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如:2.01212……学生除到2.0121时就发现小数位数第四位与第二位的数字相同,余数也相同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
针对上述前两个错误,以后再教板书时我应强调格式与写法。特别是p28页下方的‘你知道吗”其中有关循环节的介绍及“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应让所有学生掌握。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八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2012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12。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12。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18。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两个人就是218,……9个人就是918,女生的可能性也是918。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103.例3及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罗列出两人玩“剪子、石头、布”的所有可能的结果,计算出其可能性。
2、了解采用“剪子、石头、布”游戏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收集生活中的等可能性事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交流收集的等可能性事件,并说明其发生的可能性。
2、计算发生的可能性,首先看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再看发生的事件又几种,最后算出可能性。
二、新授。
1、同学们都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能和老师一起玩?游戏……。
这样确定谁胜谁败公平吗?
生发表意见。
下面我们就用可能性的指示,看看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2、罗列游戏中的所有可能。
可交流怎样才能将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方法的交流。
小丽石头石头石头。
小强剪子布石头。
结果小丽获胜小强获胜平。
3、通过观察表格,总结。
一共有9种可能;小丽获胜的可能有3种,小强获胜的可能也是3种,平的可能也是3种。所以小丽获胜的可能性是39,小强获胜的可能性是39,二者相等,所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胜负是公平的。
4、反馈练习。
p.103.做一做。
重点说明:一共有多少种可能,如何想的。
注重学生判断的方法多样化,(1)计算出单数、双数的可能性;(2)其他方法,如双数只有一个6,而单数则有两个,因此末尾出现单数的可能是双数的两倍,因此这是不公平的。
三、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一题独立完成,集评。
2、练习二十三第二题可以采用初步判定,然后罗列验证的方法。
3、练习二十三第三题制定游戏规则,小组内合作完成!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九
教学内容:
教材p106—107。
教学目标: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
二、实践探索新知。
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
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2、教学例4。
(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
(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3、p106“做一做”
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三、练习。
p1094。
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
p1095。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十
教学内容:
教材p107—109。
教学目标: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黄
红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p1096。
[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3]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107。
学生讨论完成。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材p110—11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
练习二十四。
第8题,掷骰子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进行方法同第6题。
第9题,[1]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第10题,猜一猜。
[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
[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
[3]揭示结果。
[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
第11题。
开放题,学生会有多种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
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在全班交流。
第12题。
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一、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教学过程二、新授。
(1)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可能,比如抛硬币,硬币落回你手心时候,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那么哪一面朝上的可能性大呢?或者说可能性一样大。
(2)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段录像。
出示课件中世界杯赛前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发球的录像。
(学生争论中…….)。
好,既然大家争论不休,这样,给大家2分钟。大家按照屏幕上的方法来抛硬币,并填写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
三、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限时2分钟)。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2012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12。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12。
p99做一做。
p100练习201~3题目。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事件存在着可能性,有“等可能性”和“不等可能性”
课后追记。
本课由于采用了课件(录像)形式,学生兴趣盎然。
之前学生对于可能性的学习和认识只是停留在“一定”“不会”“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基础上,本课又进了一步,用数学的语言(分数1/2,1/3,1/4)或者百分数50%等来描述。
本课涉及的是“等可能性”
第2课:可能性(二)。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分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知识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一、复习。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18。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两个人就是218,……9个人就是918,女生的可能性也是918。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课堂练习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追记。
本课是在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基础上学习事件的可能性,这时候要看看总共有多少基本事件,每种基本事件有几种结果,占用了所有基本事件的几分之几。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事件的可能性”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3、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难点: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或投影,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二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
单元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
4、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
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对等可能性思想的理解,淡化纯概率数值的计算。
2.加强学生对中位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3.本单元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等可能性与公平性。
教学内容:p98.主体图p.99.例1及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律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知道判断游戏公平性的方法是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能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
4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教学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能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出发,根据指定的要求设计游戏方案,并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教学准备:主体图挂图,硬币,转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情境图)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都在玩什么游戏呢?
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学习。
1、学习例1,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师介绍足球比赛前抛硬币开球的规则。
你认为用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的方法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公平性相关的知识-可能性。[板书课题]。
2、抛硬币试验。
现在拿出课前准备的硬币,我们来做抛硬币的实验。看看结果是不是真的和我们说的一样。
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40次)。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并与实验前的猜测进行对比。
为什么有的组记录值比1/2小,有的组记录值却比1/2大?
师:1/2只是理论上的结果,因为随机事件的概念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的,所以抛40次硬币时,结果会出现偏差大,这也是政党的。当实验的次数增多时,正面朝上的概率和反面朝上的概率会越来越接近1/2。
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指针停在红色、蓝色、黄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呢?
既然这个转盘设计得不公平,那你们能不能重新设计一个转盘,使这个游戏规则变公平呢?
2、p100第2题。
出示一个被平均分成4份的s转盘,其中红、黄、蓝、绿各占1份。
问:指针停在这四种颜色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如果转动指针100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是停在红色区域呢?如果出现疑问可进行小组讨论。
一定会是25次吗?
师:这是理论上的结果,因为随机事件的概率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实际转动100次时,有可能会偏离这个结果,这也是正常的。
老师转动此转盘,决定由男或女先开始走棋。
3、练习二十第3题。
为什么不公平?(面积最大的那个面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试验,验证结果。
4、练习二十第1题。
那就正方体骰子来决定每次所走棋的步数公平吗?说说你的想法。
男女生掷骰子走棋。
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我为这学生准备了大量教具,包括情境图、主题图、做一做及练习2的转盘,长方体及正方体的骰子、同学们也都准备了硬币。由于准备充分,且整节课教学环节以操作、游戏贯穿,所以学生忘我地投入到学习全过程,教学效果相当好。
下面谈谈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对本课情境图使用的分析。我曾听过几位教师执教此内容,许多人都是直接用录像由足球开赛引入,可谓直奔主题。但我觉得本课校园生活的情境图内蕴含大量可能性教学的素材,不仅今天的例题足球开赛可以由此引入,连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中的3道题也都可以以这幅情境图来衔接。而且,例2、例3的主题图也“镶嵌”其中。因此,在本课的新授、练习中我都力求充分利用主题图展开,它使教学更流畅,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数学。
2、对抛硬币实验的思考。抛硬币次数如果太少,那么正反的可能性也许会与理论值1/2偏差较大。抛硬币次数如果太多,那么课堂宝贵的时间又会因此而浪费,所以,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然后全班汇总的方式。每组要求有一名记录员,其他同学共计抛20次。通过组间竞赛比一比哪一组操作得既迅速,又安静。这样的竞赛促使学生较安静、快速地完全了实验活动。全班操作结果,正面朝上次数与理论值(10次)误差最大的是3个,其中有4个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正好占总次数的1/2。当我再次引导学生汇总全班结果时,太巧了,正面朝上的次数又恰巧是总数的1/2。
3、对巩固练习安排的思考。我借助情境图,以右下角下棋的游戏为载体。首先由转转盘决定男女生下棋谁先走来完成做一做第1题。当学生回答出不公平,并提出改进方案后,我顺引出练习二十第2题,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再用此公平的转盘决定男女生谁先走(咱们班男生选的蓝色,女生选的红色,如果转到其它两种颜色则重来)。当决定了某方先走后,就要抛骰子看走每次走几步了。这时,我将练习二十第3与第1题结合起来,对内容进行适当改编。指出长方体骰子由男生掷,正方体骰子由女生掷,此时男生大呼不公平,在辨析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两题的内容,最后由男女生在我自制的棋盘上“拼杀”了一盘,结果了今天的新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会用分数来描述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即花落在每个人手里的可能性与落在男生(或女生)手里的可能性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扑克牌、转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调查本班第一排男生和女生的实际人数(男生4人,女生2人)。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6。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师: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6,6人中有2人是女生,就有2次被传到的可能,所以妇女同学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2/6,男同学是4/6。
问:如果游戏总人数仍旧是6人,怎样调整才能使游戏公平?他们的可能性又分别是多少?
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问:指针停在转盘每一个扇形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少?
转盘指针停在红、黄、蓝三种颜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多少?
为什么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有性是3/8?
如果转动指针80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停在红色区域?(转运指针80次,则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次数大致相等,即为80÷8=10次,而红色占3个区域,所以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大约就是10×3=30次)。
在实际的操作中,停在各个区域的次数一定跟我们计算的结果一致吗?
师:这是理论的结果,因为随机事件的概率值是建立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实际转运80次,有可能会偏离这个结果,这也是正常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问:9张卡片,摸到每张卡片的可能性是多少?
摸到单数的可能性是多少?双数呢?
这个游戏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在这个游戏中,小林一定会输吗?
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2、第三题,
问:乙猜对的可能性是多少?猜错的可能性是多少?你觉得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乙一定会输吗?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p10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补充练习: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教学反思:
我感觉本课最大难点是例题的教学,而例题教学中的最大难点又在于花落在每个人手里的可能性与落在男生组(或女生组)手里的可能性的关系。因为去年曾听过一节此内容较精彩的研讨课,但那位优秀的教师在例题教学过程中也是“步履维艰”。
我尝试分析了一下例题难在何处?主要原因是这里男生组与女生组表演的可能性正好相等,难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游戏中只有男生组和女生组,所以男生组(或女生组)获胜的可能性就应该是1/2。(因为有两个组,男生组和女生组分别占其中的一份)。其次,例题如果采用直观形象的色块来帮助理解比较容易突破难点,但主题图中人数太多,用转盘画图示来表示不方便。针对以上原因,我在教案设计时将观察人数由例题的18人减少为(6人),这样绘制转盘时就能即快捷又方便学生观察探究了。其次,我将例题的等可能性事件变为非等可能性事件。当我对第一排的同学宣布完游戏规则后,全班男生大呼“不公平”。此时,我就紧抓其“不公平”的心理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最终从数学可能性的角度发现其概率的不同,男生组表演节目的可能性是4/6,女生只有2/6。
学生们的困惑与争议:在课后,我要求学生将可能性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他们谈到了商场购物后的促销活动经常运用转盘,所有转盘获奖区域的面积总是很小,所以获奖的可能性也就小。但他们又提出困惑:转盘中的几个等级常常是分散重复排列的,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果把转盘中所有一等奖的区域都集中到一起,那么这时获奖的可能性是不是会有变大呢?近1/2的学生指出:可会性变大。因为以往转动转盘时,由于获奖区域较小,所以指针很容易因偏离获奖区域一点而与大奖失之交臂。可如果将其放在一起后,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会变小,那么获将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还有近1/2的学生从面积的大小来思考,认为可能性不变。当然也有少数“两面派”,他们认为从理论上来说,获奖可能性不变,但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可能性增加。通过讨论,最终大家达成共识,获奖可能性的大小应该不变。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十五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难点:
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教学准备。
主体图挂图,老师、学生收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必然的、不可能的、不确定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信息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对其可能性做出说明。
师出示收集的事件,共同讨论。
2、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现在一起来研究它们的可能性大小。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生举例…..
2、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每个小组抛100次)。
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抛硬币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11988。
罗曼若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
三、练习。
1、p.99.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1---3题。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可能性教案人教版篇十六
2.三角形的面积。
3.梯形的面积。
4.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三、编排特点。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材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安排顺序:
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3.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练习的编排减少了直接用公式计算的习题,安排了较多的应用问题、变式题、用间接条件求面积及画一画、分一分的操作性习题,并安排的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四、具体编排。
主题图。
设计了一幅街区图。由小精灵提出观察的要求:“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这样把本单元教学与已有图形的认识联系起来,引入面积计算的教学。
教学时可以利用主题图作为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意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主题图做成多媒体课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编排意图:
教材分三个步骤安排。
(1)引入。从主题图中的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
(2)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3)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割补的方法说明算理。
教学建议:
(1)结合引入环节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复习。
(2)数方格和填表环节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讨论交流。
(3)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重点。可以用提出假设--动手实验--推导--概括的步骤开展探究活动。
三角形的面积。
编排意图:
教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现学生探究的过程。首先由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建议:
(1)可按提出问题、寻找思路、实验探究的步骤,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形式进行。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环节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
(3)可让学生用剪拼或折的方法进行推导,或结合教材第96页介绍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推导。
梯形的面积。
编排意图:
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方法与途径多样化。
教学建议:
(1)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可直接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不指明具体的方法。
(2)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学生在操作实验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方法,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操作和交流时间。
组合图形的面积。
编写意图:
教材提供了几个生活中具体物品,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然后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组合图形。例4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只限于由2~3个图形组合成的简单组合图形,展示了两种计算方法。
教学建议:
(1)可以使用教材中的实例,也可以应用学生身边的实例。
(2)观察实物注意从易到难。
(3)找生活中的组合图形时,要强调从物体的表面上找,不要与立体组合图形混淆。
(4)教学例4时,可先让学生讨论,明确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思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要包办代替。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去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