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画鸡》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通过对一只大白公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公鸡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这首古诗以“画鸡”为题,从绘画的角度写“公鸡”,通过描绘的过程,赞美公鸡的美丽和贡献,培养儿童喜爱大公鸡、学习大公鸡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四行两句,分两层。第一层(1~2行),具体描绘公鸡威武神气的样子。第二层(3~4行),点明公鸡言行作用。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抓住古诗的特点,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努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一是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外表;二是通过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和积累语言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汉语拼音l,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试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够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用口头或图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5个要求认识的字,会写3个字。
2、学生能理解诗意,能背诵全诗。
3、体会学习拼音识字的乐趣,加深理解字与拼音的关系。其中,学生能初步运用拼音试读古诗,学习生字词。
四、设计理念:
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情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我们应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要注重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积累、学习方法的习得、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看图说话的方式导人,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谈自己对公鸡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画鸡。这时我用拼拼音的方法,让学生试读生字,拼读生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拼音的注意。接着,通过引导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以拼音为凭借认识相应的生字词,并顺利过渡到试读古诗。
(二)初读古诗,趣学生字
1、指导试读古诗,学习生字:
1)让学生试读古诗,初步运用拼音来学习生字;同桌间互读古诗,相互帮助学习生字。
2)用手指着书,跟着录音读古诗。从而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位置,纠正字音。
3)检查,指名读,引导学生评价
4)小老师带读,利用学生之间识字量的差异,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当小老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读。因为,这是初入学儿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6)师生接读,这是帮助学生记忆熟悉语言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儿歌的整体输入。
7)全班齐读
8)分组比赛读
2、教学生字词:
1)缩小语境,提出词语。
2)再从词中抽出生字。
3)灵活运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抢答”等多种游戏活动,使单个生字反复多次,不断与学生见面,激发学生兴趣,动静结合,最终达到准确快速认读的程度。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4)教师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生字进行多种方法构建、学习。
例如:a、猜字谜。平:一字五笔,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余;千:一个字,有十撇。
b、编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壮,在跑道上奔跑。
c、数笔画。万:一笔横,二笔撇,三笔横折钩,一共有三笔。
d、看实物。门:观察教室的门框,学习“门”字。
e、找朋友。户:“尸”字上面加一点,就是“户”字。
f、出示生字,多种方法识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领读)
g、给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准生字给戴上。
总之,通过以上多种形式,大面积,分层次的听读、识字活动,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古诗的整体记忆,发展儿童了的语言;同时,利用拼拼音的方法和无意识的识字作用,达到识字的目的。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激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归纳并板书。
样子:头上红冠
大公鸡
颜色:满身雪白
打鸣:一叫门开
3、出示表格练习(口答)
4、突破难点,学习最后两行。通过认识祖国的地图,教读祖国的名字和欣赏祖国的风景图片等方式,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入情入境,从而达到与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鸣。
(四)、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1、自由读第一句,看图想一想:这只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有什么特点、(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1)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冠”和“满身雪白”。(2)指名表演大公鸡“走”的神态。(3)教师小结: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只大公鸡,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见过大公鸡的叫声吗、有谁知道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我们学习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大公鸡怎样叫、
(1)理解“叫”。(2)提问:大公鸡一叫,人们就去干什么、(学生据古诗内容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3)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4)体会大公鸡的勤劳:这首诗的作者喜欢这只大公鸡吗、为什么、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因为学生预习时,大多已经将古诗背诵会了,所以该环节只需要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即可。
(六)、回读古诗,完成作业
1、按古诗原文填空。
不敢轻言细语,一叫开。
大公鸡
样子颜色打鸣
2、画一只大公鸡,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在画的左上角题上《画鸡》这首诗,左下角写上自己的名字。
(七)、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选择一种动物,介绍它的样子,从而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继续保持,并促进了学生间,学生和家长间的交流、沟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2、大胆想象,能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愿意和好朋友分享自己的好东西,分享快乐。
教学准备:图片、一次性塑料杯,ppt展示图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与朋友分享带来的快乐。
2、幼儿能简单的表演故事中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动
1、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它是什么味道的呢?
2、这根棒棒糖是小熊的。它和小熊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大家想不想听?在听这个故事之前,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故事里面有哪些小动物?
二、欣赏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变化。
1、小熊也有一根棒棒糖,小熊的棒棒糖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呢!
2、幼儿边听故事边欣赏图书。
问:(1)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不想拿出来和朋友一起分享)
(2)小熊先遇到了谁?(出示小鱼图片)碰到小鱼后,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放在哪里了?(背后)小鱼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
(3)小鱼游走了,谁又来了?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谁又来了?(出示小螃蟹)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怎么样了?小螃蟹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让幼儿来学习说小螃蟹与小熊的对话)
(4)小螃蟹游走了,谁又来了?(出示小乌龟图片)碰到小乌龟后,小熊又把棒棒糖怎么样了?这回,小乌龟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又是怎么说的?
教师:水里的朋友都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熊心里怎么样了?为什么?(难过,朋友都走了,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都不和他玩了)
3、小熊知道自己错了,可是,怎样能让河里的朋友尝尝棒棒糖的甜味呢?谁来帮帮小熊。
(小熊自己想到了个更好的办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里,搅拌搅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河水就变成什么味道啦?)(河水变甜了,水里的朋友都出来了,都喝到了甜甜的棒棒糖,它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三、实验:把棒棒糖放到水里问:
(1)棒棒糖放到水里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棒棒糖溶化得快一点呢?
师:小朋友们想的办法真好,小熊把棒棒糖放到小河里,小鱼、乌龟、螃蟹都游来啦。它们都吃到甜甜的棒棒糖啦!小熊高兴,棒棒糖也很开心。
四、教师小结问:如果棒棒糖继续放在水里,水会变得越来越怎么样呢?棒棒糖会变得越来越怎么样呢?那我们就把它放在杯子里等中午的时候,再来看看尝尝,棒棒糖是不是越来越小了,水是不是更甜了。
幼儿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三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层面:掌握有关古典诗词及其语言的有关知识;
2. 方法层面:通过学习本微课,掌握“古典诗词语言鉴赏”的一般方法和答题的基本思路;
3.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4. 情感层面: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通过学习本微课,增进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做到“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提高学习者的诗词修养。
二、内容安排
1. 简言宏旨:通过简练的开场白,简略介绍本微课的内容,激发学习者对本微课学习的兴趣;
2. 宏观建构:对整个古典诗词的鉴赏作了一个宏观的介绍,以实现由宏入微,集微成宏,帮助学习者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让“知识碎片”给学习者零乱的感觉;
3. 脉络清晰:对语言鉴赏从三个方面展开,即:选词练字、整体风格和修辞手法;
4. 紧扣考题:在介绍语言鉴赏的知识时,都紧扣高考真题,有讲有练,有血有肉,以期增加本微课的含金量;
5. 鼓励探究:虽然微课作品时间很短,内容不多,但没有完全直截了当的铺叙全部的知识,在答题时,鼓励学习者利用视频播放器的暂停功能,边学边思、先想再看;在介绍“整体风格”和“修辞手法”时,对各自的特征也没有照版宣科,意在让学习者自己边看边琢磨,以期实现留白之效。
6. 画龙点睛:最后在讲到“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时,归纳出答此类题的“公式”,帮助学习者更规范的答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四
【教学目的】:
1.探究古诗词人性美,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2.通过古诗词赏析,学习古诗词鉴赏方法;
3.运用多媒体及合作、探究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古诗词人性美赏析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语】:
优美的古典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精华,古诗词中的人性美,是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真善美品质和思想内涵,是蕴含于古诗词优秀作品中的丰富宝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发掘。
【内容】:
探究、赏析:
(讲述)我们读诗,可以通过阅读欣赏,感知其语言美,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其声韵美,可以发挥想象力,感悟其意境美,通过深入探究,进一步品味其人性美内涵。我们一起欣赏几首优秀古诗词作品,来探究其蕴含的人性美,并学习古诗词赏析的一般方法。
(诗配画)(逐句展示,学生轻声诵读)
游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讲述与讨论)
1.这是一首乐府诗,五言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
2.前二句:有哪两个意象?(“线”、“衣”)
3.三、四句:写了哪两种状态?(母亲动作:“密密缝”)
(母亲心理:“意恐”、“迟迟归”)
4.五、六句:用了哪两个比喻?(“寸草心”------游子孝心) (“三春晖”------母亲恩情) 以孝心之渺小与母爱博大对比、衬托
这首诗写出母爱的温暖、博大,表达了游子(离家在外的儿女)的感恩之心。晓谕世间儿女,切莫辜负慈母一片深情。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是最深挚的亲情。这就是本诗表现出的人性美内涵:
(字幕):深挚的亲情
5. 方法:赏析中我们要注意分析诗中的意象。
(讲述)亲情中除了母子之情外,我们熟悉的还有哪种亲情在古诗词中表现较多?(兄弟之情)请举例子?
(字幕)《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讲述)佳节思亲是人之常情,而这首诗的独到之处,好像遗憾
的人不是自己,反倒是兄弟们感到佳节未能完全团聚的缺憾。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五
一、教材简析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圈。……”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课文描述的是1985年3月12日,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情景和“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认识“龄、栽”;文中长句的朗读。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春天来了,柳树醒了,桃花红了。这万物复苏的季节,是植树的好日子。’
2、简单介绍植树节的来历。
3、1985年的植树节,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为什么呢?请自由读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
自主预习,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
2、同桌互查:生字认识没有,课文能否读通。没读通的句子请同学帮忙。
3、请“小老师”组织同学们“开火车”抽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朗读感悟,展示交流
1、出示讨论题:
a、你知道邓小平爷爷哪些情况?
b、哪些句子是写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找出有关句子,并多读几次)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c、组内交流展示:
讨论老师出示的问题,理出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
3、全班交流反馈:
a、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b、抓住文中的长句子及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1)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
(2)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
(3)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复习巩固字词
1、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词,重点指导学生记“龄、栽”。
2、读生字与其它字组成的词语:
姓邓节日岁数年龄经过消息站着扶着亲人行动
第二课时
复习字词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读。教师了解学生读长句子的情况,及认读生字的情况。
2、读生字,给生字扩词。
3、小组互帮互助,牢记生字。
你还有哪些字不太认识吗?快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别人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朗读质疑
1、自由读全文,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小组内提出不懂的词句或问题,互助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各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
4、齐读课文。
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2、请学生上台在田字格中演示生字的书写。教师相机示范,重点指导双人旁的写法。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4、展示写得好的学生的作品。
拓展延伸
到植树节那天和家长一起种一棵小树,定期为它浇水,并作观察记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文感悟中,初步了解邓小平爷爷,激发保护环境,植树绿化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读文感悟中,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邓小平爷爷的资料及树木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邓小平画像,提问:这位爷爷谁认识?
(他叫邓小平,是我们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板书:邓爷爷)
师讲述:《大风车──童年》栏目专程邀请邓小平最小的女儿──邓榕,为大家讲述小平爷爷小时候的故事,还有发生在童年的家中趣事。邓榕阿姨说:小平爷爷是特别喜欢树的,不仅她们家的院子里种满了树,就连她们家孩子的名字都有一个木字旁。邓爷爷还倡导全国人民都来义务植树,希望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2、出示植树图:
师:你们看,邓小平爷爷在干什么?(板书:植树)
这是邓爷爷1985年3月12日植树节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一棵小柏树时的照片。
3、学习“邓、植”,说说怎么记住它们:
那么“植树”换一个词,可以说是──(种树、栽树)
学习“栽”(重点是部首──木字旁,可以编字谜:把树根埋在土下,还得用铁锹填上土。)
4、每年的3月12日就是植树节,邓爷爷在每年的植树节总要种上几棵树:
出示“爷──节”,比较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指导书写,各练习两个。
5、你们想再次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翻开课文第9页,大声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正音。
3、通过读课文,你们知道了课文就是写谁干什么?
(教给学生从题目入手可以得知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2~3自然段
1、那么课文中哪些小节是具体写邓爷爷植树的过程?请找出来后在自然段前画上。
2、反馈,出示2~3自然段,齐读。
3、小朋友们能把这两个自然段节流利地读下来,真了不起!
那么邓爷爷是怎么植树的呢?
小朋友能不能找出写邓爷爷动作的词语,用“△”划出来。
4、反馈出示:握、挖、挑选、移、挥、填、扶正。
5、能不能用上这些动作,说一说邓爷爷植树的过程。
6、再读读这两个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爱树、认真)
预设一:
在天坛公园植树的人群里,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
指导朗读、感悟:辛苦──热爱植树──坚持不懈
(1)你们的爷爷几岁了?他们平时做什么事呢?
(2)已经81岁高龄的邓爷爷,连走路都需要人扶的邓爷爷,为了祖国的绿化事业,不仅倡导全民义务植树,还身体力行,亲自去植树,不仅是在北京,他还来到我国的南方城市──深圳、厦门植树。北京的天坛公园里也不仅仅只有两棵柏树,邓爷爷曾经三次来此植树。这时,你们想说什么?
预设二:
只见他手握铁锹,在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指导朗读、感悟: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重视植树
7、引读第4自然段。
四、游戏活动,巩固识字
1、现在正是春天,天坛公园到处是绿树,到处是鲜花,你们看,这就是其中的一棵树,美吗?
(出示挂图:一棵开满鲜花的小树,花儿上面写有“我会认”中的13个字)
谁会读花儿上的字,就把花儿送给他。
(学生读对一个字,点击课件上相关字,花上的字就消失)
2、谁能把小树苗栽进树坑里?
(出现八棵小树,上面分别写有:“爷、节、己、已、多、岁、站、亲”;八个坑里写有这八个字打乱后的音节,学生读对一个相应字就进入坑里。)
五、指导写字,掌握方法
1、我会写:(出示“我会写”中的后四个字)
生读后,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找出最难写的字。
2、看老师示范:
3、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七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看──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 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 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烟 口──知
⑵ 换笔画,换部分组字。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岁──多 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 古诗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根据学生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 晓:是天刚亮的时候。“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 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学生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 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⑵ 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学生: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学生: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学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练习背诵。
⑷ 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学生配上音乐。
⑸ 集体背诵。
四、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春晓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古诗,作者孟浩然。“春晓”指春天拂晓时的情景。诗句的意思是:春夜,睡得香甜,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夜里我听到的风声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作者先写早晨的所感所闻,再回想昨夜的风雨落花,表达出他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说说自己的感觉。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放大的课文插图和配乐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的“声、知、少”都是翘舌音,要注意读准。鼓励学生用熟字或生活积累自己设法记忆字形。如,用“小”记“少”,用窗外的雨点形象记住“雨”。
要提醒学生注意易混淆之处:“声”上面是“士”不是“土”,最后一笔是撇,不是竖弯钩;“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夜”的第四笔是竖,不是竖提。
2.写字教学
有的字重点笔画正好写在竖中线上,在指导学生观察范字时,可提醒学生抓住这些笔画,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以下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夜:夜夜夜夜夜。
雨:雨雨雨雨雨。
声:声声声声声。
(三)朗读指导
这首诗语言、意境皆美,必须通过反复朗读来感悟。可以通过教师朗读或录音朗读进行示范,再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早晨醒来听到鸟叫、想到花开的心情来读,语速稍慢,“晓、鸟、少”的字音适当延长,读出古诗的节奏。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复习巩固生字的练习,可放在教过生字后进行。让学生先把每个生字读一读,数一数笔画,再把笔画数相同的字写在一起。第四题填空,应在熟读背诵和书写生字以后进行。
(五)扩展活动
咏春的诗不少,学完本课的《春晓》后,可在《学习园地》中介绍一些描写春色的诗句,注上拼音,让学生读读背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如: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例(一)
采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有助于学生阅读、体味
1.简介作者孟浩然。
2.根据诗意编故事讲述。
大意是孟浩然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着,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觉天亮了。起床后,边听边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雨声,走到窗前,边看边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名诗《春晓》。
3.范读课文。
4.猜猜看:课题中“晓”指的是什么时间?
5.读古诗,学字词。
6.背诵古诗,完成练习。
例(二)
角色扮演、情景体验
范读全诗。
质疑问难:哪些读懂了,还有哪些读不懂?
创设情景,体会诗的意境:教师说诗意,学生扮诗人念出诗句。
扮演角色,体验情景:学生扮演诗人吟诵诗句;学生扮演诗人,教师扮演奶奶(爷爷),“诗人”向“奶奶”讲述诗意,吟诵诗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八
为了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发展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培养德、智、体、美、劳人才,根据学校安排,特制定音乐课外活动计划,具体安排如下:
一、器乐队:
每星期一、三、五下午课外活动为训练时间。
辅导老师:学校音乐老师
地点:音乐教室。
二、舞蹈队:
训练时间安排在每周一课外活动。
辅导老师:聘请校外老师
地点:音乐教室
三、合唱队:
训练时间为每周二、周四
辅导老师:学校音乐老师
地点:音乐教室
学期结束之前,各小组分别排练好节目,由学校教务处、政教处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并进行评奖活动,另外,各队还要负责排练节目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要求获得好名次。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良好的音乐素养
2、通过舞蹈形体训练锻炼孩子们的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3、通过口风琴的训练,使口风琴的全体成员都能产生一种自豪感、集体荣誉感
4、展现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活动设想: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音乐课外教学的延伸。合唱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被广人民群众喜爱并可直接参与的群众性艺术形式。它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并有助于青少年美化心灵,扩大知识视野,陶冶情操和身心健康发展。
四、训练模式:
1、保证训练时间、保证人员到位;
2、采取老队员带新队员,小组与全体相结合训练的模式;
3、训练学生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音乐表现力,促进创造性的发挥。
5、树立精品意识,争取家长支持,做好安全工作。
五、教学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六、具体工作措施:
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重点放在纪律的管理上。
2、以实践为主,对重点、难点多启发、多示范、多引导。
3、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习惯。
4、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九
20xx年5月5日—7日,保山市20xx年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竞赛在保山实验小学举行。本次课赛共有10位教学高手参加,他们分别是来自保山市四县一区的一线教师。他们从3-6年级科学教材中自由选题,参加此次竞赛。首届课堂教学竞赛、专题研讨,这一个个醒目的字眼,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当然让能亲临现场观摩的我无比兴奋。
一、电子白板投影仪——不能不学的绝技
这次课堂教学评比,昌宁的一个老师登台,他一出手就让所有的观众眼前一亮。在教学中,他借助白板将课件运用自如,另外,她还率先使用了投影仪,将学生的实验记录表投影出来,让所有师生都能一目了然的看清学生的记录表,让全体看课老师深刻感受到了投影仪的魅力。虽然,最后没有拿下一等奖的荣誉证书,但是她的教学技能让我受益匪浅。
写到这里,我脸红了。这个学期,我校也有一个小学科学专用实验室——新课程探究实验室,其中就有电子白板。而我,一直把它作为普通的投影使用,没有真正去学习和开发其强大的功能,实在暴殄天物。前段时间听一朋友说她已经通过自学掌握了不少白板技术,看来我也该好好地琢磨琢磨了。
二、实验操作——规范离我有多远
这次课赛看到了很多老师的实验设计,精心准备,设计巧妙,让学生在探讨中获得了实验结论,回想起自己的平时教学,因为材料准备的困难和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许多课堂实验操作被省略或偷工减料,从而制约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良好科学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做的实验首先教师自己要会做,而且是规范的操作,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心中有数,而这一切对我来说是一软肋。
另外张木兴老师本次还对实验器材的操作、运用及制作,做相关专题的讲解,更让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所以以后要向他们多学习!
三、专家点评——被说出来的秘密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问答。师:“刚才大家说的是不是正确?我们要怎样来证明?”学生齐声回答:“做实验。这样的问答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啊!肯定有许多老师会这样认为。是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猜测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也要求让学生动手探究。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最后各位专家评委的观点是:“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需要做,有些不做没有关系。用实验方法得出的观点与严谨的科学现象不一样的时候,可以不做。”
这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在自己和别人的课堂里,发现许多时候学生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非常不靠谱的,老师花很多的口舌也无法让他们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导致学生很难建构正确的科学概念。这让我很是苦恼和困惑,而现在,我对实验进行取舍的时候终于有靠山了。
百度了一下,科学实验要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制订实验方案、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合理地选择仪器和方法,人为地控制或干预研究对象,使某种事件或现象在有利于观察的条件下发生或重演,正确地使用仪器进行测量,严密地整理、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从而得出准确的定性结论或精确的`定量的结论。并不是获得正确的东西非要科学实验,而且科学实验也不一定确保能获得真理,但有科学实验在内的探索活动往往比仅凭一般实践、亲眼目睹、经验证明等等获得真理的可靠性高许多。看来,在条件允许下,多做实验还是很需要的。
10节观摩课,还有专家精彩感言,各种实验器材的运用操作,我一定会抽空好好地品尝,弥补心中的遗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十
活动一 种子回收站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幼儿收集种子,让幼儿初步认识种子。
2、幼儿到大自然采集种子,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让幼儿搞清楚哪些是种子,哪些不属于种子。
(二)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到大自然收集种子、布置种子回收站。
(三)活动过程
1、教师以游戏的口吻向幼儿介绍种子回收站。
2、教师请每个幼儿将自己收集的种子向幼儿介绍后并放入种子回收站。
3、请幼儿辨一辨哪些是种子,哪些不是种子。
4、组织幼儿观看回收站的种子,各自相互交流认识一下。
活动二 认识种子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各类种子的外形特征,知道种子的传播方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对植物种子传播的兴趣。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各种实物种子,种子传播过程的课件。
(三)活动过程:
1、操作发现法
请幼儿观看大家收集的种子(莲子、葵花籽、西瓜籽、苍耳、蒲公英等等)摸一摸苍耳并往身上粘一粘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师操作课件,结合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的体会讲述种子的传播过程。
2、联想法
引导幼儿想一想,其它种子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传播的?
3、总结概括法
4、教师讲评活动过程。
活动三 种子怎样旅行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小伞兵和小刺猬》内容,加深幼儿对种子的传播方式的认识。
2、学会用句式“像――――”说一句完整的话。
3、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重视友谊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实物蒲公英、苍耳、课件小伞兵和小刺猬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新异刺激法导入活动。教师出示蒲公英、苍耳请幼儿说出名称,并说它们是怎样传播的?
2、感知体验,欣赏故事。
教师操作课件讲述故事《小伞兵和小刺猬》
故事讲完后提问:(1)为什么小伞兵不能老住在一个地方?
(2)小伞兵和小刺猬在什么季节传播种子,怎样来传播?
(3)到了什么季节,小伞兵和小刺猬就会从泥土里站出来?它们长大变成了什么样子。
[page_break]
3、造句训练法
请幼儿用“像―――”说句话,让幼儿懂得这一句式表示比喻意思。教师举例说:“小刚身体好,像座小铁塔。”鼓励幼儿造句越多越好。
请幼儿说一两种种子怎样旅行,并把它们也编成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活动四 种植与观察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种植以及观察记录,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
2、让幼儿体会劳动的艰苦,教育幼儿珍惜粮食。
(二)活动准备
花盆五个,种子若干,土。
(三)活动过程
1、实物刺激法导入活动
出示幼儿收集的种子,请幼儿说出名称。
2、教师讲解如何种植,并加以示范。教师分别将花盆放在不同地方。
3、科学实验
幼儿每组许多粒小麦种子,进行种植,进行挖土、埋种、培土,浇水,让幼儿体会种植的快乐以及种植过程,教师注意对个别组加以指导教,
并帮幼儿做上记号。
4、教育幼儿要珍惜粮食,做一个节约粮食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1、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提醒幼儿浇水。
2、通过观察教师种的小麦有的为什么不发芽以及教师为幼儿讲“煮豆种”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的知识。
活动五 自然物粘贴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简笔画画出老鹰、驼鸟的形象构造,培养幼儿的简笔造型能力。
2、掌握运用自然物葵花籽皮粘贴的技能,创造性地表现出鸟类的外部特征。
3、通过此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葵花籽皮若干,胶水每人一瓶,简笔画及粘贴好的范画各一张、
(三)活动过程:
1、观察发现法
教师出示鸟类的图片,说出鸟类的共同特点,请幼儿找出哪一种鸟是最猛的鸟,请幼儿指出哪一种鸟是最大的鸟。
2、观察比较法
请幼儿比较老鹰、驼鸟和其他鸟的形态特征及羽毛的颜色相同。出示葵花籽皮、让其辨别。
3、形象表象,引导创造
范例引导法:出示老鹰、驼鸟的简笔范例画,讲解示范,重点提醒幼儿注意老鹰头部及驼鸟颈部和翅膀的画法。
4、出示菊花籽粘贴的老鹰、驼鸟的范例,让幼儿观察想象,利用已有的材料葵花籽皮、胶水,对老鹰、驼鸟在简笔画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创造性地粘贴。
5、幼儿粘贴,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幼儿想象。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能力。
6、参观欣赏法,展示幼儿的作品,以及教师粘贴别的东西。
今天,我们利用了葵花籽皮来粘贴,自然物有很多的东西可用于粘贴,只要动脑发挥创造性,就可以制造出许多美妙的东西,如花生壳,可以粘贴鸭子,西瓜籽皮可以粘贴小蝌蚪,南瓜皮可以粘贴白梅,玉米粒可以粘贴迎春花等等,小朋友回家动手可以做一做。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动手用其它种子粘贴东西,带到幼儿园向大家介绍展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一
“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已经连续开展了三年(六次),这已经成了我校教师每学期的必修课,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总结。通过这堂综合实践课,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逐年提升。
首先是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越来越高。以我个人为例,从第一次制作课件时连“粘贴幻灯片”都不会,到后来会插放图片、影音资料,会使用“超链接”,再到现在基本上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在这次语文研讨活动中,每位教师的课件都制作得精美实用,课堂上操作自如、恰当,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辅助、补充作用,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其次是授课水平的提高。以前,老师们要出一堂“优质课”,绝对是一项大工程,需要一两周时间的精心准备,还要反复试讲,并请多位教师帮忙听课修改,还美其名曰“磨课”。再看现在,老师们的备课效率越来越高。就拿赵翠秀老师来说,从抽签到上课,仅有两三天的时间,但她课件做得精美,课上得精彩。而且这还是在不耽误正常上课和班主任工作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教学能手的水平。这一点足以说明我们的老师在经过了一次次“教学研讨活动”的磨练,教学功底更加深厚了。
在这次活动中,我还欣喜地发现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赵翠秀老师善于以单元组为单位,整体把握教材内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朱林燕老师特别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认读生字、辨析多音字、理解词语、替换比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仿说等练习同时兼顾,而且训练扎实。这样大容量的高效课堂实在难得。刘洪莉老师则用清丽、流畅的语言,配以优美的画面与音乐,带领学生浏览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收获颇丰。而且刘老师对课文段落的处理方法灵活。“海水”一段文字优美,刘老师就侧重于指导朗读,以读代讲;“海底”一段则补充大量图片,丰富学生的感知,并指导学生进行“仿说”训练;“海滩”一段师生合作描述;“海鸟”一段则让学生当“导游”,侧重了学生的语言实践。王恒云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学写结合。付校长特别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如“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经验”等理解词语的方法,“边读边做标注”的读书方法,抓住了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的方法等等。李良晨老师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通过精读重点语句来揣摩、体会人物的品质。刘峰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积极性高。赵洪亮老师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来理解重点词语,还特别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学生学得高兴、轻松。赵兴梅老师更是给我们青年教师上了一堂优质的示范课。她对教材的把握精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练,真正称得上是高效课堂。
此外,在这次教学研讨中,老师们的每堂课都突出了本次活动的研讨主题,即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专心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学习清楚、完整的表达的习惯;以及读书写字的良好姿势,举手、站立回答问题的姿势等等。在这些方面,赵洪亮、朱林燕、赵翠秀、刘峰、付存法校长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其他班级也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也暴露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1、“读”的层次不够清晰,朗读不够充分。在这方面,刘洪莉老师对“海水”一段的指导值得学习。
2、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与处理重点不够突出。我们可以找准文章的“切入点”,直奔主题。这一点,赵兴梅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对工具书的使用不够合理。课上,每一个生字都要查工具书,比较耗时费工,可将重点字词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是查阅字典,或像赵洪亮老师那样,课上只查阅几个重点字词即可。
这些问题的暴露,非但不影响这次研讨活动的成功,恰恰为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语文教师将在语文教学上继续探索,不断努力改进。期待我们中心小学的语文教学走进“百花齐放”的春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二
摘要:在职业院校担任语文教师已经有四年了,四年来在老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同事们的鼓励与肯定下,让我在教学方面有所进步,从一个战战兢兢初出校门不自信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几次“优质课”的竞赛,让我在教学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为了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探索职业教育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使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领会新课改精神,因此我根据自己短短几年的教学经验和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来对职业教育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几点反思。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课堂;课堂教学;思考
20xx年至今,担任职业学院的语文教师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了,在这四年当中,组里的老教师对我的教学能力的提高给予了帮助与鼓励,我更充分地认识到所取得的成绩已成为过去,它不是我从事教育教学生涯的终点,而是我向更高领域进军的起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探索,积极向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现将职业教育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做好情感投资,得到学生的认可:
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师生建立融洽的情感,关键是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能转换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学生有效的学习。一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教师必定为学生所尊敬,而尊敬教师的学生也会顺应教师的期望,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
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不是太高,孩子们是因为无知而显得世故,因为幼稚而常常出现空虚无聊的言行举止,因为常常被称为“差生”而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缺乏自信。所以上第一节课时,就要做好情感投资,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偏爱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鼓励学生,要让这些孩子知道学语文的重要性,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让他们认为语文课是非常通俗易懂的课,学生们只有认可你,语文课才会好上。
二、教学要有激情:
赞科夫曾经指出:“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按照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说,教学激情绝不是一种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也绝不是做作的虚情假意;唯有真知、真理方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唯有真情、真意才能让学生动心、入神。有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才会有学生们的接收热情,才会有课堂上师生双方如痴如醉、物我两忘的教学气氛。
每次,遇到语文教材中的好文章时,要把自己作为一块煤,投入炉火,燃烧得通红,率先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再将放射出来的火光与热量传递给学生。这样,才会觉得上课本身即为一种享受,而学生在这种感染力下,自然也会学得兴趣盎然。
当然,有激情并不等于音量大、音调高。在这方面,我也曾经忽略过。一次,有个坐在第一排的同学给我提了个意见,说:“老师你讲课的声音太响了,你累不累呀?”起初我还没引起重视,只是以后排的同学不一定听得清为由敷衍了过去。后来我发现,整堂课都用这么高的音量和音调讲课,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容易疲劳。这时,我恍然大悟,以后上课虽然音量未改,但却尽量调低音调,使自己的声音更富于感染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重点难点要突出:
刚当老师时,讲课常常是把所有的知识点讲遍,面面俱到,没有重难点,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学生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手足无措……在第一次讲公开课时同样也犯这个错误,怕四十五分钟讲不满,把内容准备得很多,所以讲课时就只能不停地说,语速较快,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时间就少,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少;经过老教师的指导明白了讲课不必面面具到,但要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要有代表性,这样课堂上就可以慢慢地讲透你所准备的问题,与学生互动的时间、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就会充裕了。
四、让课堂活起来:
要想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活,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教师的教学活,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如文言文略显枯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浓,在上课的时候就想办法怎样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才能活。
五、把精彩留给学生: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大支柱。把精彩留给学生意味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的说、勇敢的问、积极的想、大胆的做。我们总是习惯于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样”,很少甚至从没想过学生是怎么理解的,于是一堂课下来,抱怨口干舌燥者远甚心情舒畅者。课堂兴趣没了,教学张力没了,学生兴致没了,为何不让学生自己说说呢,如学习《项链》,让他们谈谈对人物的看法,让他们设想一下项链没丢会怎样;读《故都的秋》让他们说说景物特征,说说作品意境,说说作者情感……
六、要懂得知识的迁移:
语文课要上得活,从教学内容看,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
而自己上课时,往往在教知识时只局限于一篇课文,不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致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这是课上得呆板的原因之一。有一次,在听我们组长林红卫老师的课时,林老师讲的是《琵琶行》,她在讲此课前复习了一下诗歌的发展史,在复习到现代诗时,提到了上册语文书中的课文《炉中煤》,这首诗选自诗集《女神》,而此诗集是古体诗和现代诗的分水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诗集。林老师在教学中,尽量发挥了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优势,前后联系,新旧对照,使丰富的内容条理化。听完林老师的课,我明白了讲授新课时,应该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课中去,重视知识迁移,以此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样的语文课堂也必然是生气勃勃的。
七、寓教于美,展现人文:
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的,而是借助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如果离开了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将是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去体验美、发现美、颂扬美、创造美,让整个语文课堂焕发美的风采。
总之,我们职业学院的语文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不断探索职业学院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从而体验到语文真正是一个施展才华和体验人生的大舞台。
语文课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努力营造轻松、民主、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恰当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智慧的灵光在互动中闪烁,真诚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启迪学生的思维,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让和谐的音符奏响语文课堂,进而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齐欣著《名师的人格教育力》,九州出版社,20xx年。
2、王荣生、张孔仪《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语文学习》20xx年第3期。
3、叶存兴、徐书生著《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江西人民出版社,20xx年。
4、黄秀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xx年13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篇十三
20xx年9月18日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兰州市教育局举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幸聆听了三位老师的阅读课,小语会专家崔峦老师的现场评课,关于阅读教学改革的专题报告,两位老师的作文课和作文专题报告,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谈一谈本次听课的一点体会:
一、带给学生“爱”的真情
上课的几位教师都是知名教师,但他们放下权威,带着激情,带着爱心,带着尊重走进课堂,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真诚可信的微笑来吸引和激励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李芳老师课前的一句“孩子们,你们好”的亲切问候,徐世赟老师的“同学们,你们喜欢怎么样的老师?请你们说说我的优点,好不好?”让学生如沐春风。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情,产生一种愉快、向上的求知欲,实现学生由“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
二﹑留给学生“读”的时间
学生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留给学生读的时间,以读带情,以读悟情。可见,“读”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的重要性。一直以来,我对于朗读指导总感觉有些困难。这次,听了这么多名师的课,受益非浅。他们采用的方法虽然也是我们平时常用的自由读、老师范读、学生感悟自读等,但是怎么就有那么好的教学效果呢?几位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老师们在课堂上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快慢急缓的语速,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吸引学生,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李芳老师在《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词串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小柳树是什么样的?小枣树是什么样的?”学生读:“小柳树是绿绿的。细细的,小枣树是弯弯曲曲的,光秃秃的。”教师相机指导叠词的读法,并美美的范读,令孩子们陶醉。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快乐地,入情入境地美读,读出了词的韵味。如徐世赟老师在上《白鹅》一课时,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白鹅样子的词语“历声呵斥”“大模大样” “三眼一板”,然后又让学生找出三种描写白鹅样子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品读。教师范读突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学生再读,学生越读越好,通过多层次的读,学生读出了白鹅吃饭时的高傲和有趣,读出了情趣,读出了情境。
三、还给学生“讲”的机会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讲,通过发言。让学生在对话中相互启发,促进,形成清楚有序的表达能力。如:张祖庆老师的作文课,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童话?谈一谈。”同学们畅所欲言,兴趣高涨,接着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想一想,图上有什么?并发挥想象编故事,经过老师的巧妙点拨和引导,激发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表达意识,使孩子们在兴致盎然中不知不觉融入作文教学,画面上的面包时而是一朵白云,时而是一朵雪花,时而是一团棉花,孩子们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丰富故事的内涵。此时,孩子们不再觉得说话是一种负担,他们争相发言,急于表达,达到了“情动辞发”,“不吐不快”的境地。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对我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用今天所学,将各位老师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博采众长,大胆求新,构建活力四射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