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一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解决简单问题。
长方体的模型,搭长方体的小棒学具和橡皮泥、多媒体课件
一、预习题目:准备长方体的模型
观察长方体模型,说说为什么它是长方体?
找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事物。
二、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我这里有些图形,谁来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师:你们分的非常好,请在你们的本子上画一个平面图形摸一摸,然后摸一摸你的书、铅笔盒等立体图形。
生开始操作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可能说:平面图形平平的,立体图形有边,有角,有点、有面……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立体图形--长方体。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呢?
生举例
师:你们都拿着长方体模型,是怎么判断的呢?
生可能说: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点,它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师纠正边、点,我们来认识一下面、棱、顶点的含义
生可能用语言描述不了,用手摸得方式来解释这三个概念。
师给出规范的语言:面就是平平的部分,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就是棱,三条边的交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媒体演示,并闪烁一个面、一个点、一条棱。
三、小组探究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很多长方体的特点,但不够全面,接下来我们就以4人小组为单位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1、一人组织发言,一人记录,他生补充
2、利用好学具
3、全组要统一意见。
4、汇报时,一人汇报,一人演示
师出示活动提纲
图形顶点面棱
个数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条数长度关系
长方体
生开始活动,师巡视
师:大家基本完成了任务,我们现在来汇报一下。
师:我们按照表格提示来汇报,好吗?汇报时,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不同意见举手补充。
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几生介绍验证过程)分为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一生补充: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它四个面完全相同。
师说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前后左右上下面的名称也不同。
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验证用小棒和橡皮泥组合时,相对的棱不相等就组合不成长方体,)还发现:12条棱,分成3组。
生介绍完后媒体出示完整表格。
师: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小组的合作,对长方体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桌拿着长方体模型互相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生活动。
四、抽象图形
1、按照要求看长方体,你能看到几个面。
①只看一个面②只看一条棱③只看一个顶点
生操作,汇报。
师,媒体出示:一个小兔子把看到的面画了下来,你认为哪个最能代表长方体。
生赞同第三个。
师:我们在画平面图时,要画出长方体的三个面,才能代表长方体。
2、观察从一个顶点看到的三个面有什么特点?
生观察后发现:看到的是三个相邻的面,前面、上面、一个侧面,它们分别相对的面是看不到的。
3、观察长方体平面图的面得形状,有什么发现?
是平行四边形。
师:平面图形中虽把上面、一个侧面画成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五、认识长、宽、高
利用自己的学具阅读课本29页内容。
师摆放一个长方体盒子,让生分别说出长、宽、高。
说明:同学们说的真好,每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都可以叫做长、宽、高。
同桌摆放长方体,互说长、宽、高。
六、课堂总结
1、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利用145页纸,做一个长方体。
七、课堂延伸
苏教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二
整理与练习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训练习题投影片或小黑板
一、导入。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6题。
说说面积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完成应用题7、8。
指名读题,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后列式计算。
3、完成第9题。
指导学生看懂票据。提醒学生在计算时可以把表中的小数化简。
4、完成第10题。
理解“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三、作业
苏教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三
正方体的认识
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练习五第4、第9题。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建立正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明确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正方体实物模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当右面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生:正方体。
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老师暂时先保密,相信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大家就都清楚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投影出示例3 。
1.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师: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面、棱、顶点。
师:那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请你也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师:请同学们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出示观察要点)
(1)正方体有几个面?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有几条棱?有什么特点?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组汇报:
(1)正方体有6个面,这6个面都完全相同。
(2)正方体有12条棱,这12条棱长都相等。
(3)正方体有8个顶点。
2.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在组内交流观察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投影展示:
师:说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特殊在哪儿呢?(让学生明确正方体是一个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板书展示: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在这节课里,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完全相同,有8个顶点,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了解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和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作铺垫。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 )的长方体。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 ),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b类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相等特殊2. 12a 72 3. 5×12=60(厘米)
b类:
72÷12=6(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20页做一做
(1) 8个(2)略(3)搭成的是正方体
教材第21页练习五
4.正方体10厘米6个9. c f d
苏教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四
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并熟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六个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1、认识长方体特征: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理解并掌握相互平行的棱长度相等、相对面面积相等。
2、认识正方体特征: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理解并掌握12条棱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
1、理解长方体棱长总长、正方体棱长总长。
2、对比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20xx)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第一节的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知识,其中长方体含有例1、例2,正方体含有例3。
教材设计意图:重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因为学生普遍对空间概念非常陌生,所以学生对新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理解可能会比较困难。因此唯有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由浅入深,逐一穿插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过程中来分析和比较,从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最终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一)创设情境,复习相关知识导入。
1、回顾长方形及正方形。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体的空间概念。
(二)师用实物展示法和生交流,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量。
1、师分别展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2、生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
3、生可在桌间或小组内交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数量特征。
①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通常都是长方形,特殊2个正方形和4个长方形)。
②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都是正方形)
(三)引导生通过操作、讨论,来理解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间的特征。
1、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
①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
②进一步理解长方体的特征:棱长间的区别与联系。
(长、宽、高的定义;相互平行的棱长长度相等)
2、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二):
①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
②进一步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棱长间的联系。
(所有棱长长度相等;统称棱长)
3、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间区别。
(四)激励生再操作、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面间特征。
1、生各自独立完成(活动三):
请学生课前剪下教材后的附页,备好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
①认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猜想长方体和正方体面间的区别与联系。(有一些面面积相等)
②沿虚线折长方体和正方体,验证猜想。
③初步归纳长方体或正方体特征的异同。
(长方体:相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所有面面积相等)
(五)师生互动作课堂小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点:都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点:
①长方体:相互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相对面面积相等。
②正方体:12条棱长度都相等,6个面都相等。
(六)课外作业
苏教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五
整理与练习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加深对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规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训练习题投影或小黑板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你了解了什么规律?学会了哪些计算?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二、练习与应用
1、口算练习
2、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4、第4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开始的判断是否正确。
5、第5题
弄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
苏教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篇六
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合发现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都很熟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面对这一节知识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形状,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长方体。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察,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
将学生相交分为6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长方形或正方形
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
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
4、长方体有12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相对的4条棱
6、长方体有8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讨论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
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引入正方体。
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并填下表。
1、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
2、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三)、动手操作题
1、照书上后面附页的图样做一个正方体,
2、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联系于区别。
3、讨论长方体于正方体的关系。
做一做
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
(1)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记录搭的长、宽、高。
(2)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