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化学高考重点知识总结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考点篇一
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今中外无数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有丰富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是最基本的人们的衣、食、注行都离不开化学。
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预习的好处很多
(1)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2)有利于做听课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
(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化学高考重点知识总结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考点篇二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四、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五、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六、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七、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九、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十、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十一、c、n、o、s、cl、p、na、mg、a1、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十二、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十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十四、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十五、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十六、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十七、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十八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化学高考重点知识总结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考点篇三
1、常温下其单质有颜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2、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
3、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4、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
5、其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
6、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
7、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8、熔点最小的金属是hg
9、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ag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13、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1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2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21、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化学高考重点知识总结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考点篇四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化学高考重点知识总结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考点篇五
高考前的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想好考好化学,就要脚踏实地将每个知识点巩固好。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必背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单位:moi/l;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cb=
2、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注意:
1)在配制之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2)定容操作要点:加水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3)要学会误差分析:a.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 容量瓶洗涤后,残留有少量蒸馏水,则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c. 转移过程中有溶液洒落在容量瓶外,则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3、溶液稀释的计算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 c(浓)·v(浓) = c(稀)·v(稀)
二、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生成2molnaoh和1molh2.
离子反应
1、酸、碱、盐的概念
+⑴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如:h2so4、
hcl、hno3、h2co3、ch3cooh等。
-⑵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如:
ba(oh)2、koh、nh3·h2o等。
⑶盐: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kcl、na2so4、cacl2、nh4cl等。
2、离子反应
⑴定义:在水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a、有沉淀生成;b、有气体生成;c、有水、弱酸、弱碱生成。
3、离子方程式
⑴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符号表示反应的方程式
⑶意义:不仅可以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具体反应,还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4、离子方程式书写应注意的问题
(1)在离子反应里,把强酸、强碱、可溶盐拆写成离子符号,
其它物质一般都保留其化学式,不能拆写。
强酸:盐酸(hcl)、硝酸(hno3)、硫酸(h2so4)
强碱:naoh koh ba(oh)2 ca(oh)2
碳酸盐:na2co3 k2co3 (nh4)2co3
碳酸氢盐:所有 ( 如nahco3 khco3)
一、金属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金属钠的单质:
(1)与非金属反应;2na+cl
2、2nacl;
4na+o2=2na2o(白色粉末),2na+o,2na2o2
(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与h2o反应: 2na+2h2o=2naoh+h2↑
现象:浮在水面上——密度小于水;熔化成小球——钠的熔点低,反应为放热反应;游、嘶——有气体生成;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有碱生成。
(3)与盐溶液的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盐溶液反应,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不能置换出金属铜。
(4)注意:少量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取用,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割,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5)主要用途:制过氧化钠,制稀有金属,钠钾合金作原子能反应堆导热剂,制高压钠灯用于道路的照明。
(6)工业制法:电解熔融的nacl;
化学高考重点知识总结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考点篇六
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 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
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 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
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
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 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
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mol-1
常错点6
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常错点7
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辨析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常错点8
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
辨析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
常错点9
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10
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辨析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
常错点11
错误地认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越多,氧化剂的氧化能力越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越多,还原剂的还原能力越强。
辨析 氧化性的强弱是指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得电子即氧化性越强,与得电子的数目无关。同样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常错点12
错误认为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一定不发生反应。
辨析 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如na2so3+h2so4===na2so4+so2↑+h2o,此反应中h2so4表现强酸性。
常错点13
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辨析 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质子和电子,但是不一定含有中子,如1(1)h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
常错点14
错误地认为元素的种类数与原子的种类数相等。
辨析 (1)同一种元素可能由于质量数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核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种类数要大于元素的种类数。
(2)但是也有的元素只有一种核素,如na、f等。
常错点15
错误地认为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原子一定是金属原子。
辨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2的主族元素有h,属于非金属元素。
常错点16
错误地认为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
辨析 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两种作用,离子键是这两种作用综合的(平衡)结果。
常错点17
错误地认为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辨析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能称为共价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如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naoh中含有极性共价键。
常错点18
错误地认为增大压强一定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辨析 (1)对于只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体系,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
(2)对于恒温恒容条件的气态物质之间的反应,若向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体系的压强增大,但是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没有改变,故反应速率不变。
(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是引起气态物质的浓度的改变才能影响反应速率。
常错点19
错误地认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就会增大。
辨析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只有改变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才会增大,改变浓度和压强使平衡正向移动时,平衡常数不变。
常错点20
错误地认为放热反应或熵增反应就一定能自发进行。
辨析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是δg=δh-tδs,仅从焓变或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准确的。
常错点21
常错点22
错误认为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水电离出的c(oh-)和c(h+)也不相等。
辨析 由水的电离方程式h2o==oh-+h+可知,任何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和c(h+)总是相等的,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常错点23
酸、碱、盐溶液中,c(oh-)或c(h+)的来源混淆。
辨析 (1)酸溶液中,c(oh-)水电离=c(oh-)溶液;
碱溶液中,c(h+)水电离=c(h+)溶液。
(2)盐溶液中,若为强酸弱碱盐,c(h+)水电离=c(h+)溶液;
若为强碱弱酸盐,c(oh-)水电离=c(oh-)溶液。
常错点24
错误认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会越大。
辨析 ksp和溶解度都能用来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但是只有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来判断其溶解度的大小;若是不同的类型,需要计算其具体的溶解度才能比较。
常错点25
错误地认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相对较活泼的金属一定作负极。
辨析 判断原电池的电极要根据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的具体反应分析,发生氧化反应的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正极。
如在mg—a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mg为负极,而在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因为al可与naoh溶液反应,mg不与naoh溶液反应。
常错点26
在电解食盐水的装置中,错误地认为阳极区显碱性。
辨析 电解食盐水时,阴极h+放电生成h2,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oh-浓度增大,阴极区显碱性。
常错点27
常错点28
错误地认为钝化就是不发生化学变化,铝、铁与浓硫酸、浓硝酸不发生反应。
辨析 钝化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铝、铁等金属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而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如果加热氧化膜会被破坏,反应就会剧烈进行。所以钝化是因发生化学变化所致;铝、铁等金属只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加热时会剧烈反应。
常错点29
错误地认为,金属的还原性与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关。
辨析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的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去电子的数目无关,即与化合价无关。
常错点30
错误地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辨析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常错点31
错误地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辨析 虽然两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常错点32
错误地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辨析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常错点33
错误地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辨析 苯酚的电离能力虽比碳酸弱,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强,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常错点34
错误地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辨析 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常错点35
错误地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
辨析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
常错点36
错误地认为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辨析 高分子化合物有两个特点:一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一般几万到几百万;二是高分子化合物的各个分子的n值不同,无固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固定的,一般在几百范围内,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常错点37
使用试管、烧瓶加热液体时,忽视对液体量的要求,所加液体过多。
辨析 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烧瓶容积的1/2。
常错点38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记错药品和砝码位置,称量naoh固体时,误将药品放在纸上。
辨析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是左物右码。称量naoh固体时,应将naoh放在小烧杯内或放在称量瓶内。
常错点39
混淆量筒和滴定管的刻度设置,仰视或俯视读数时,将误差分析错误。
辨析 量筒无“0”刻度,且刻度值从下往上增大,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从上往下增大。观察刻度时相同的失误,误差相反。
常错点40
混淆试纸的使用要求,测ph时误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辨析使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时要先用蒸蒸馏水润湿。
化学高考重点知识总结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考点篇七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
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
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
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烯烃均能使溴水褪色。
如癸烯加入溴水中并不能使其褪色,但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却能使其褪色。因为烃链越长越难溶于溴水中与溴接触。
7、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
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8、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
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9、误认为块状碳化钙与水反应可制乙炔,不需加热,可用启普发生器。
由于电石和水反应的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中产生的糊状物还可能堵塞球形漏斗与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故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10、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
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11、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3、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
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4、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5、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6、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
苯酚是酚类。
17、误认为苯酚是固体,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大量苯酚从水中析出时产生沉淀,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苯酚与水能行成特殊的两相混合物,大量苯酚在水中析出时,将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是苯酚中溶有少量的水的溶液,上层相反,故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酚。
18、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
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9、误认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碳酸只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微微变红,于是断定苯酚一定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酸性强弱”≠“酸度大小”。饱和苯酚溶液比饱和碳酸的浓度大,故浓度较大的苯酚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0、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21、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22、误认为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甲苯与硝酸生成tnt,故推断工业制取苦味酸(三硝基苯酚)是通过苯酚的直接硝化制得的。
此推断忽视了苯酚易被氧化的性质。当向苯酚中加入浓硝酸时,大部分苯酚被硝酸氧化,产率极低。工业上一般是由二硝基氯苯经先硝化再水解制得苦味酸。
23、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
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24、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
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5、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
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6、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7、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
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8、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
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9、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
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
30、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
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31、误认为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
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32、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33、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醇和甲酸。
34、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例:乙烯与环丙烷。
35、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化学高考重点知识总结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考点篇八
1、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6.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0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31.含有分子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其余晶体中一定无分子。
32.单质晶体一定不会是离子晶体。
33.化合物形成的晶体一定不是金属晶体。
34.分子间力一定含在分子晶体内,其余晶体一定不存在分子间力(除石墨外)。
35.对于双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一定有极性(极性分子);键无极性,分子一定无极性(非极性分子)。
36、氢键也属于分子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它只影响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对分子稳定性无影响。
37.微粒不一定都指原子,它还可能是分子,阴、阳离子、基团(如羟基、硝基等)。例如,具有10e-的微粒:ne;o2-、f-、na+、mg2+、al3+;oh-h3o+、ch4、nh3、h2o、hf。
38.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不一定都强,如碳,稀有气体等。
39.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如he、副族元素等。
40.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族元素等。
41.ⅰa族元素不一定是碱金属元素,还有氢元素。
42.由长、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
43.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44.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45.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过氧化钠、二硫化亚铁、乙酸钠、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46.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47.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金属晶体。
48.离子化合物不一定都是盐,如mg3n2、金属碳化物(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但不是盐。
49.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溴化铝等是共价化合物。
化学高考重点知识总结化学高考必背知识考点篇九
01
重要仪器的使用
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埚、蒸发皿。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试管时,先均匀预热,后固定位置加热。
2.标明使用温度的仪器有容量瓶、量筒、滴定管。
3.“0”刻度在上边的仪器是滴定管,“0”刻度在中间的仪器是温度计,没有“0”刻度的仪器是量筒。托盘天平“0”刻度在刻度尺最左边(标尺中央是一道竖线,非零刻度)。
4.药品的称量:先在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等的称量纸(腐蚀性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容器中),再放药品称量;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5.选择仪器时要考虑仪器的量程和精确度。如量取3.0 ml液体用10 ml量筒;量取21.20ml高锰酸钾溶液用25 ml 的酸式滴定管;配制100 ml 15%的氢氧化钠溶液用200 ml烧杯。
6.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仪器有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
7.试管上的油污可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银镜用稀硝酸洗涤,久置高锰酸钾溶液的试剂瓶用热的浓盐酸洗涤,久置硫酸铁溶液的试剂瓶用稀盐酸洗涤等。用其他试剂洗过后的试剂瓶都必须再用蒸馏水洗涤至既不聚集成水滴又不成股流下。
02
基本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1.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先验纯再点燃。
3.用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用ph试纸测溶液ph不能先润湿)。
4.中和滴定实验:洗净后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再装入相应的溶液;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判定终点。
5.定容操作:先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下1~2 cm后,再用胶头滴管定容。
6.检验so时,先向待检验溶液中加稀盐酸酸化,后加入bacl 2 溶液、观察。
03
常见实验事故的处理
1.失火处理:酒精及有机物燃烧,小面积失火时,应迅速用湿布或沙土盖灭;钠、磷等着火时应用沙土盖灭。
2.浓硫酸、浓烧碱沾到皮肤上,均先用干布迅速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分别涂上稀nahco 3 溶液、硼酸溶液。
3.眼睛被酸、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并不断眨眼,一定不能揉眼;然后酸用稀nahco 3 溶液淋洗、碱用硼酸溶液淋洗;最后用生理盐水清洗。
4.汞洒在地面上,先收集然后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04
化学实验中的5个“标志”
1.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内壁附有均匀水膜,不挂水珠,也不成股流下。
2.中和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滴入最后一滴液体后溶液颜色发生突变且半分钟内保持不变。
3.容量瓶不漏水的标志是 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食指按住瓶塞,倒立观察,然后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均无液体渗出。
4.容量瓶、量筒、移液管、滴定管中液面达到刻度线的标志是 平视时,视线、刻度线与凹液面相切。
5.天平平衡的标志是 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05
20个重要的实验现象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粉末生成。
2.硫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有大量白雾生成。
5.新制氯水呈黄绿色,光照有气泡生成,久置氯水呈无色。
6.新制氯水中加石蕊溶液:先变红色后褪色。
7.湿润的淀粉ki试纸遇氯气:试纸变蓝。
8.氯气遇到湿润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9.溴(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溶液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接近橙(紫)色。
10.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11.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12.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白烟产生。
14.加热(研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15.加热氯化铵:在试管口附近有白色晶体产生。
16.无色试剂瓶中长期放置浓硝酸:瓶中液面上部显红棕色,浓硝酸呈黄色。
17.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剧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18.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泡,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19.向含fe 2 + 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有白色沉淀出现,立即转变为灰绿色,最后转变成红褐色沉淀。
20.向含fe 3 + 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