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有效教学的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篇一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其次,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法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我觉得老师若想把认真准备的课付诸实施,把教学原则成功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还必须达到上好课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重点突出,是指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点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和所有内容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对细枝末节的知识可以蜻蜓点水地一带而过,对重点知识、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气教学,对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懂、弄清、熟练掌握。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往往是崇高的、万能的,他们会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应持谦虚、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轻易作出没有把握的回答。当教师没有把握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资料弄明白之后再回答你们”“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是否可以请教×××老师?”“对这个问题恐怕要看看有关材料,我和你们共同学习”,教师的虚心、严谨的治学态度能感染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逐渐形成科学的态度。
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譬如,对尚未定论的争议问题,与芒用讲授法,不如用小组讨论法;为了让学生认识一个他们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状,采用讲述来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观,等等。
4、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速度自然,课堂秩序好。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才干,取得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做到组织严密。
5、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有效教学法给当代的教育注入了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关注学生,力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篇二
近日,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心中感慨良多,在读的过程中,有不少收获,但也涌起丝丝惭愧,虽然不能说自己的教学是无效的,但起码是一直处于低效状态,现在才更清楚地意识,教学必须有效,追求高效教学。说说自己的一点点体会吧。
在这本书中,余文森教授就把教学的有效性放在第一讲,过玉米地掰玉米的隐喻形象地对应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指标:一、学习速度;二、学习结果;三、学习体验。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余教授也理出了低效教学的几个表现。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众所周知,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懂得……道理(或体会……情感)
而目前教学,我们部分老师恰恰忽略了这点,上课时存在随意性、盲目性,以致于出现课文中该教的内容没有教,有些内容却一再重复等现象,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明确了教学目标,就会避免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实际上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余教授又“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的论述,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社会对教师的期待,更是每一名教师的发展方向,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更高了。
随着课改的深入,再回头审视自己的教学,渐渐发现,由于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热闹了,但教学效率却低下了。记得一次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课堂上也出示有关图片的辅助教学,老师极力用慷慨激昂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但学生却反应平淡,最后也勉强上完了课文。课后一位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这篇课文时代背景十分重要,背景知识了解不充分,仅靠几张图片,阅读也是没法有效进行。在第四讲中,余教授就说:“你不能绝对化,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学习的凭借或工具。”一个形象的比喻又点出了情境的价值: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是呀,既然要创设情境,就得有效地辅助教学,而不能成为摆设,否则,就不值得我们花心思,就让学生直接把“盐”吃进去了。
余教授还归纳出了几种教学情境,并结合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受益匪浅。
当然,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这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因人因时及时调整教学模式。
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写得并不周全,但看了这本书确实带给我不少收获。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不断学习,把收获播种入教学行为中,来获得更多的收获!
有效教学的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篇三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各种教育理论纷纷进入课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引导,以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为实践载体,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多元智能 历史与社会课 教学 策略
一、问题提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所提出的:“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种产品的能力,而这一问题或这种产品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是被认为有价值的。”人们具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等多种不同的智能。依据加德纳的观点,我们知道人们的智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智能的普遍性——每个人都拥有多种智能,只是某些智能的发达程度和智能组合的情况不同而已,且智能经过组合或整合可以在某个方面表现得很突出;智能的发展观——人的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开发和逐步加强;智能的差异性——既有个体间差异,也有个体内部的差异;智能的组合观——智能之间并非彼此绝对孤立、毫不相干,而是相互作用、以小组合的形式发挥作用。
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历史与社会教研组的一位老师提出能否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学科教学中,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论引领,来体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问题提出后,大家都感到很新颖,决定就这一问题开展研究。
二、问题分析
在校本教研活动会议上,我们把这个问题分解为若干小课题开展研究,收集有关多元智能理论,在学科应用的范围内开展研究。通过学习研究,我们认识到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我们在教学中以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运用。我们提出,如果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历史与社会课中,既可为该理论拓展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又有利于促进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最优化,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问题探索与尝试
(一)问题解决的尝试
案例《草原风情》
课程或单元目标:让学生通过八种智能学习我国内蒙古大草原的独特风情,形成的原因,明白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
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学生能以视觉空间、逻辑、语言和身体运动等方式解释内蒙古大草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及浓郁的民族文化,并将内蒙古大草原与学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教室资源或材料:课本、多媒体课件、“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录像片、地形、气候图及歌曲。
学习活动:
课程序列:(1)音乐活动;(2)人际关系活动;(3)逻辑—数学活动;(4)自然观察者活动;(5)身体—运动活动;(6)视觉—空间;(7)语言活动;(8)自我认识活动。
评价程序:(1)对各小组设计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进行评价;(2)对各小组合作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价;(3)评价学生信息交流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水平。
生1:老师,我想知道交通工具——车的故事。
生2:我想知道我们住的房子的故事。
生3:我想知道我们吃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师:好,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项,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现它的发展过程。
(5分钟后)
生2:我们组给大家讲讲吃的变化,这是我们收集的图片••••••
……
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生活和身边的事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畅想2020年,也就是十年后的变化。
……
(二)问题解决的策略
2.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语言智能:讲述身边的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把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写成小论文。
数理逻辑智能:分析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视觉—空间智能:用图示法呈现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肢体—运动智能:用表演的形式再现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音乐智能:围绕身边的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创作歌曲或节奏。
人际交往智能:分组讨论或研究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
自我认识智能: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
自然智能:分析“身边的某一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与环境的关系。
这八类评价活动设计拓展了评价的视角,跳脱了僵化的纸上作业,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适合其智能特点和学习方式的途径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4)评价标准多元化。实施分层评价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和最近发展区,设计不同层次的标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通过多元评价,学生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体现多样性、开放性原则,优化教学
对于多种智能,如果说哪一种智能重要,哪一种不重要,片面地训练或发展某一种智能是不可取的。各种智能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处于同等的地位。智能的普遍性特征意味着智能多元化,客观上要求教师开展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中设计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活动,如视(图片或录像)、听(录音)、唱(歌曲)活动相交替,说与表演活动相结合,以训练不同的智能;根据学习的内容,创设相关的情景,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把游戏引入课堂,模拟生活,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智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万类霜天竞自由”时,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抢凳子,完成一系列指令性动作,然后谈谈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根据不同学习不同阶段,把语言学习与智力开发相联系,通过作业、小组研究项目和讨论,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合作能力、自我认识等各方面智能。
四、实践后的思考
我们依托校本教研,经过近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把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大家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参考资料
[4]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教育科学研究,2002(4).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