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八达岭导游讲解词篇一
今天我们登上了长城,在中国的旅游界界流行着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各位都是英雄好汉了,女士们就是巾帼英雄。长城横贯中国的北部,长达6000多公里,合计120xx多华里,所以叫“万里长城”。长城与黄河被称为中国北方两巨龙。北京位于黄河以北,长城以南,俗话说“万里长城万里长,遥想当年秦始皇”,其实长城并非起自秦始皇,应该说是起自春秋战国。
公元前220xx年,友好往来一举灭掉了六国,他把中国北部的旧长城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这一段历史时期的长城叫做秦长城。大家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吗?说的是孟姜女新婚不久,他的丈夫范杞良就被抓去修长城。一去三年,没有音信。一天夜里孟姜女做了一个梦,梦见她的丈夫饥寒交迫,衣不遮体,浑身发抖。喊着说:“我冷啊!我冷啊!”于是孟姜女决定千里寻夫为他送寒衣。她从江淮一带(今安徽)来到北方,沿着长城找寻她的丈夫,她四处打听,一直都没有下落。到山海关一带,一个修城的工头说,范杞良早已经死了。她悲痛欲绝,放声大哭。哭倒了长城八百里。这个传说反映了秦始皇强征民夫,横征暴敛的暴政。
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又修了一道外长城。而且,把它修到了阴山以北,可怜的匈奴人只有“望队山而泣”。真可谓“不叫胡马度阴山”。这一段汉长城可以说是西起新疆境内,东经蒙古,一直到黑龙江流域长达两万余里。这一时期的长城,称为汉长城。
公元1368年,明朝皇帝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北筑长城,从那时起直到明朝末期,先后大修长城十八次,历时260余年。公元1520xx年,也就是弘治十二年,才完成了明长城的规模。它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经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市自治区。全长12700多华里。这一时期的长城叫明长城。就是今天我们各位看到的八达岭这一段的长城。所以说在历史上有三次筑城高潮。这就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如果我们把中国历代的长城全部加起来,它遍布16个省市自治区,总长度5.4万公里,合计10.8万华里。
居庸关号称天下雄关,俗话说“长城之险不在居庸关,而在八达岭”。也就是说“关在居庸,险在八达岭”。八达岭这段长城以瓮城为中心,南至七楼,北到十十楼,全长4770米。它是北京山区通向塞外的唯一通道,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前哨阵地,取四通八达之意。由此可以通向延庆、宣化、张家口、大同、永宁、四海的交通汇集点。八达岭西有岔道城,驻兵780多人。是重要的前哨阵地。建于1531年(嘉靖三十年),而八达岭建于1520xx年(弘治20xx年),这一带的山叫做军都山,崇山峻岭,形势险要,城关重重,但它终没有挡住李自成的农民军,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32万大军东度太行山,直取八达岭破居庸关。逼的明朝皇帝崇祯自缢死在煤山,推翻了明王朝。请大家看长城,在总体构造上是上窄下宽,上窄约5.8米,下宽约6.5米。它分别由四种基本的构造构成的,一,城墙;二,城台;三,关隘;四,烽火台。墙内有券门,中间有石梯相连,城墙上可容五马并走。烽火台又叫烟墩,用于传递军情。
它独立于长城之外,几乎每隔一里就有一座。在万里长城上形成了千里的报警系统。每当有敌兵进犯的时候,烽火台燃起烽火,传递军情,白天点烟有枯枝柴加狼粪所以又叫狼烟,烟色浓黑冲上蓝天这叫烽;夜间点烟,必然看不风,就点火这叫燧。合起来称为烽燧。歌曲里唱的“狼烟遍地”也就是战争爆发了。明朝规定来犯敌兵百余人点一烟,鸣一炮;五百人左右,两烟两炮;千余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各位听说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说的是西周的时候,周幽王为此烦恼,不知如何使她笑起来,这时有位拍马屁的大臣说,您可以在骊山的烽火台上燃起烽火,各位诸侯必然闻讯来救,当他们看到没有敌人,场面必然十分尴尬。果然当周幽王燃起烽火的时候,各路诸侯以为就师告急,空忙一场,看到各路诸侯狼狈的样子,褒姒不禁一笑,周幽王大喜,各路诸侯愤然而去。后来,西戎族真的来攻打京师了,周幽王燃起烽火求救,结果各路诸侯按兵不动,其下场是周幽王被杀,而褒姒被俘,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
八达岭导游讲解词篇二
中国的长城作为坚固的军事防御功能,已经永远失去了它的历史作用,但作为伟大的建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专家学者称为“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
今天我们登上了长城,在中国的旅游界界流行着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各位都是英雄好汉了,女士们就是巾帼英雄。长城横贯中国的北部,长达6000多公里,合计120xx多华里,所以叫“万里长城”。长城与黄河被称为中国北方两巨龙。北京位于黄河以北,长城以南,俗话说“万里长城万里长,遥想当年秦始皇”,其实长城并非起自秦始皇,应该说是起自春秋战国。
公元前220xx年,友好往来一举灭掉了六国,他把中国北部的旧长城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这一段历史时期的长城叫做秦长城。大家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吗?说的是孟姜女新婚不久,他的丈夫范杞良就被抓去修长城。一去三年,没有音信。一天夜里孟姜女做了一个梦,梦见她的丈夫饥寒交迫,衣不遮体,浑身发抖。喊着说:“我冷啊!我冷啊!”于是孟姜女决定千里寻夫为他送寒衣。她从江淮一带(今安徽)来到北方,沿着长城找寻她的丈夫,她四处打听,一直都没有下落。到山海关一带,一个修城的工头说,范杞良早已经死了。她悲痛欲绝,放声大哭。哭倒了长城八百里。这个传说反映了秦始皇强征民夫,横征暴敛的暴政。
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又修了一道外长城。而且,把它修到了阴山以北,可怜的匈奴人只有“望队山而泣”。真可谓“不叫胡马度阴山”。这一段汉长城可以说是西起新疆境内,东经蒙古,一直到黑龙江流域长达两万余里。这一时期的长城,称为汉长城。
公元1368年,明朝皇帝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北筑长城,从那时起直到明朝末期,先后大修长城十八次,历时260余年。公元1520xx年,也就是弘治十二年,才完成了明长城的规模。它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经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市自治区。全长12700多华里。这一时期的长城叫明长城。就是今天我们各位看到的八达岭这一段的长城。所以说在历史上有三次筑城高潮。这就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如果我们把中国历代的长城全部加起来,它遍布16个省市自治区,总长度5.4万公里,合计10.8万华里。
居庸关号称天下雄关,俗话说“长城之险不在居庸关,而在八达岭”。也就是说“关在居庸,险在八达岭”。八达岭这段长城以瓮城为中心,南至七楼,北到十十楼,全长4770米。它是北京山区通向塞外的唯一通道,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前哨阵地,取四通八达之意。由此可以通向延庆、宣化、张家口、大同、永宁、四海的交通汇集点。八达岭西有岔道城,驻兵780多人。是重要的前哨阵地。建于1531年(嘉靖三十年),而八达岭建于1520xx年(弘治20xx年),这一带的山叫做军都山,崇山峻岭,形势险要,城关重重,但它终没有挡住李自成的农民军,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32万大军东度太行山,直取八达岭破居庸关。逼的明朝皇帝崇祯自缢死在煤山,推翻了明王朝。请大家看长城,在总体构造上是上窄下宽,上窄约5.8米,下宽约6.5米。它分别由四种基本的构造构成的,一,城墙;二,城台;三,关隘;四,烽火台。墙内有券门,中间有石梯相连,城墙上可容五马并走。烽火台又叫烟墩,用于传递军情。
它独立于长城之外,几乎每隔一里就有一座。在万里长城上形成了千里的报警系统。每当有敌兵进犯的时候,烽火台燃起烽火,传递军情,白天点烟有枯枝柴加狼粪所以又叫狼烟,烟色浓黑冲上蓝天这叫烽;夜间点烟,必然看不风,就点火这叫燧。合起来称为烽燧。歌曲里唱的“狼烟遍地”也就是战争爆发了。明朝规定来犯敌兵百余人点一烟,鸣一炮;五百人左右,两烟两炮;千余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各位听说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说的是西周的时候,周幽王为此烦恼,不知如何使她笑起来,这时有位拍马屁的大臣说,您可以在骊山的烽火台上燃起烽火,各位诸侯必然闻讯来救,当他们看到没有敌人,场面必然十分尴尬。果然当周幽王燃起烽火的时候,各路诸侯以为就师告急,空忙一场,看到各路诸侯狼狈的样子,褒姒不禁一笑,周幽王大喜,各路诸侯愤然而去。后来,西戎族真的来攻打京师了,周幽王燃起烽火求救,结果各路诸侯按兵不动,其下场是周幽王被杀,而褒姒被俘,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
八达岭导游讲解词篇三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八达岭由“八大岭”、“巴达岭”、“八道岭”、“把鞑靼”这四种谐音而得名。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等,西去张家口、大同等,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不到长城非好汉”,八达岭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八达岭长城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长城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八达岭长城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20xx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前后共建墩台1316座。
八达岭长城典型地表现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视野所及,不见尽头。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确切的概括了八达岭位置的军事重要性。
八达岭自古便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修筑了长城,至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明长城大体一致。八达岭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风吹草动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夜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可见八达岭的地理战略地位。
经过八十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历史上八达岭长城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建有关城“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而真正扼住关口的是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为险要。古人有“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领,如窥井”、“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可见当时居庸关只是一个关城,真正的长城是修建在八达岭的。八达岭山口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这里修筑长城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
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是历史名地。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不到长城非好汉”。迄今,八达岭已接待中外游人一亿三千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希思等372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观光游览。
八达岭导游讲解词篇四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得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全周影院和由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
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98年,八达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
八达岭长城在北京延庆县。是长城的一个隘口。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20xx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茸。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往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延伸出高低起伏、曲折连绵的万里长城。长城全长6,700公里,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
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走长龙。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南5楼与南6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八达岭导游讲解词篇五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八达岭由“八大岭”、“巴达岭”、“八道岭”、“把鞑靼”这四种谐音而得名。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等,西去张家口、大同等,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不到长城非好汉”,八达岭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八达岭长城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长城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八达岭长城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20xx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前后共建墩台1316座。
八达岭长城典型地表现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视野所及,不见尽头。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确切的概括了八达岭位置的军事重要性。
八达岭自古便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修筑了长城,至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明长城大体一致。八达岭是峰峦叠嶂的军都山风吹草动的一个山口,明代《长安夜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可见八达岭的地理战略地位。
经过八十余年的修建,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历史上八达岭长城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至今天的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建有关城“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而真正扼住关口的是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为险要。古人有“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领,如窥井”、“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可见当时居庸关只是一个关城,真正的长城是修建在八达岭的。八达岭山口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在这里修筑长城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
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是历史名地。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不到长城非好汉”。迄今,八达岭已接待中外游人一亿三千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希思等372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观光游览。
八达岭导游讲解词篇六
亲爱的旅客朋友们:
heuo!我叫侯翔,我是你们这一次游览的导游。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世界文明举世瞩目的八达岭长城游览。希望大家好好观赏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名胜古迹!
大家看,我们现在已经在八达岭的脚下。大家抬头看,八达岭长城是不是非常像一条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延盘旋着。告诉大家,这段长城有一万三千里。大家再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西、北两峰,景色十分壮观、龙腾虎跃、气象万千。如果大家想看长城的景色,那就上去大饱眼福吧。
游客朋友们!我们终于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上,真是雄伟壮观啊!这八达岭长城高大、坚固,是用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地上铺着方砖,非常平整,像很宽的马路,这么宽的宽度,如果马站在上面,五六匹马都可以并进,大家现在试一试,伸开手臂,大约能占十多个人。
好了,大家再往前走,大家边走边看一下,城墙上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口,这是打仗时的瞭望口,和射击口。城墙的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这就是古代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承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八达岭长城还有很多壮丽的景色,这里是世界文明的旅游景点,希望你们能够细细游赏!
八达岭导游讲解词篇七
八达岭这名,最早时见于金代诗人刘迎的长诗中《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和《出八达岭》。元代,这里称“北口”,是与南口相对而言。南口在北京北郊昌平县境内,从南口到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有万里长城的著名关口“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叫“关沟”。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
由“八大岭”谐音而得名。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险峻,据说所建的长城在这里要转八道弯,越过八座大的山岭,当年兴建这段长城很艰难,工期迟迟完不成,曾先后有八个监工为其而死。最后通过仙人的点化,采取“修城八法”,即“虎带笼头羊背鞍,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引路,喜鹊搭桥冰铺栈”,才把建筑材料运送到山上。所以人们就把这段长城称为“八大岭长城”,后来地名就谐音成“八达岭”。
由“巴达岭”谐音而得名。相传元代有一位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到此,见这里关山险峻,崇峦叠翠,于是龙颜大悦,给此处赐名“巴达岭”,后讹传为“八达岭”。但查阅《历代帝王录》、《中国皇帝大事年表》等史料,均查不出元代有过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却有一位叫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他就是元代第四位皇帝仁宗。据传他出生在八达岭所在的延庆县内。
由“把鞑靼”谐音而得名。据传明代时,八达岭一带曾一度成为防守满族军队的前沿阵地,因明时汉人把东北方的满族人称为“鞑靼”,所以有人认为八达岭是“把鞑靼”(意为把守鞑靼之岭)的谐音。
由“八道岭”谐音而得名。传说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大军征战到此,受阻于长城之外,李自成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前方还有八道险关。李自成听罢长叹一声:“这里的八道岭实在是难以越过,看来强攻是不行!”于是命令起义大军改道而去,后来这里被称为“八道岭”。
以上四种说法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难以考证。其实最可信的说法,应是《长安客话》中的解释:“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因为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1982年,八达岭作为北京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