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好的心得感悟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档案知识培训心得 档案培训感悟及心得篇一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认识、收获和体会。
一、规范化、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是企业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成为一流企业的一项重要保障。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比资产(本)更为
重要的战略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信息业的组成部分,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作为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等各方面正积极地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我公司是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咨询公司,从默默无闻的只有二、三十人的小公司发展到近一百六、七十人的上市公司,在形成和发展具有顾问特色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业务拓展等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为了使公司向国际化、标准化、质量化的轨道前进,公司内部结构在不断地改革变迁,公司制度和管理水平也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提高,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档案工作不被削弱,建立一套适应本公司业务特点、体现公司规范化、科学管理水平的档案体系,使得档案工作的发展不置后于企业发展速度,全面地记录和反映公司建立、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办公室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它将为公司各项综合业务、研究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对规避和抵御各种风险,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公司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也成为衡量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尽快突破办公室当前档案初级保管管理,行政、人事档案保管单一的阶段,在规范档案的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档案信息资源。
目前,我公司办公室的档案管理是将平时研究院下发的收文、公司内部发文和签报分别收集,于当年年底、次年年初再次筛选,将上一年度的文件分成上述三大类目立卷装订保存,内容是简单地将行政、党群、人事、经营管理、综合业务管理制度多方面的集中起来,基本处在档案管理的初级保管的阶段。随着公司的壮大和发展,业务量的增加和形成的文件的部门不断增多,现有的文件分类、档案管理方式已逐渐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要求。
培训学习期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所面临档案管理思路的冲击,冲击来自于资源的搜集、档案的分类方法,来自于所探究的如何针对公司特点构建档案体系、拓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冲击。我深知参加档案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把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如何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是当前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日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重新构建适宜公司业务发展实际的综合档案管理系统性框架、拓展档案信息资源是当务之急,也是有利于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日常管理的关键点。
首先,要熟悉、掌握公司的业务情况和专业知识,针对公司的业务性质以及内部组织结构重新调整档案的类目;其次,还要系统地整理历史档案,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目前,我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各业务部门档案工作开展并未形成制度,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业务部门没有把档案工作纳入部门职责范围,导致部分档案信息的流失。二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均分散保存,档案散失情况严重。公司档案信息的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业务部门研究人员对企业的调查论证、申报立项、洽谈协议、审批登记等档案大多掌管在相应的当事人手中,不能及时归档。有的即便归档也不注意归原件,经常归复印件。这些问题直接随着人员的流动导致档案信息资源的部分流失。
上述档案信息资源流失部分,正是亟需拓展、开发的档案资源。
再比如,我公司上市过程中的文件和材料的也要进行目录收集、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档案的要单独整理;建立并完备科研、声像载体、实物、设备、外事、会议及公关活动档案等文书、科技、专门档案的工作,此项内容也是整体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将档案有条理地进行分门别类,才能保证档案准确、有效地收集和利用。为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鉴定与统计等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体现档案的价值所在。
三、档案管理模式上集中统一,实体分部门保管利用是赛迪顾问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档案工作许多传统的做法和管理模式对做好不同时期的档案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结合顾问公司具体实际情况来看,有一些传统做法似乎不能适应当前公司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重视和创新。其中包括档案工作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六个环节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手段的革新。
我公司的产品,是知识产品,顾问公司又是上市公司,遵照国家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规定,财务部门和综合业务部门是极为特殊的部门,其有关的文件、报表、合同管理在是绝对机密的,所以这部分档案以分散保存的形式保管。另外,顾问组织机构众多,涉及公司业务拓展、专项研究、会议公关活动等方方面面,这些部门承担的大量繁重的业务支撑工作。针对这种特性, 公司档案管理也要符合这一企业特点的模式,要在加强对知识产权档案和涉及商业秘密档案的管理的同时,确定公司档案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并在立卷制度上更新。在结合研究院档案管理工作精神的前提下,从组卷的形式到装订的手段,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繁琐的操作步骤和不必要的过程、环节,在模式上集中统一,尽快完成归档程序,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
在模式上集中统一,即要求公司各部门所保管的档案要相对集中到一人,这样不致因各部门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同时各部门都要复制一套目录归办公室档案部门备份保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目录交流,这样会更清楚地整体记录公司发展和业务管理的轨迹,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整齐规范,有规可循,有目可查。这种企业档案的价值是无形资产的,同时也能为日后档案综合利用提供便利条件。其他部门,如人力资源部、品牌推广部、各个事业部(定制产品)等研究部门等,这些部门的档案实体,都要针对各自部门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并规范、科学化保管。但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又便于推行各部门在繁忙业务之余立卷,而不视其为额外负担,值得进一步探讨。因为无论是档案的业务工作,还是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及档案信息的交流,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不是增加管理环节。
四、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赛迪顾问为提高工作效率,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人员,采取的是兼职的办法。为加强档案方面的系统理论和实践知识,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兼职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公司派出两名办公室人员加强档案管理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知识,提高认识档案知识的水平。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夯实理论基础。二是对档案工作自身的要求,要全面了解、掌握公司的业务,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三是要勤总结,勤改进,不断创新。
五、要认真研究档案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健全各项档案制度,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档案信息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为使档案信息资源不流失,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有了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才能保证档案工作合理化的实施开展,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我认为赛迪顾问的档案工作制度管理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将档案管理制度正式纳入企业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档案的部门或人员。 二是建立健全公司档案工作各项制度,依据制度对有关部门进行档案目录汇集和使用调控。旨在提高职工档案意识,确保档案完整、准确和安全。三是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主要环节要照章管理,并纳入企业管理运行程序,有利于从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管理、归档有序进行。从而切实把公司档案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
比如,确定分管领导和专(兼)职档案人员,负责对档案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和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各部门指定专门人员可以为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的档案收集、接收、整理、分类、鉴定、保管、统计、移交等工作,业务上受公司办公室的监督、指导。
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平时也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管理工作。做到及时、主动收集存档的资料;按时归档、定期整理并经常检查,反复过滤;整理有序,科学管理,分柜存放,方便查找。
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公司业务管理程序,纳入公司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即部门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到“三纳入”、“四同步”:纳入工作计划和规划、纳入管理制度、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以上,是我在参加了此次档案管理培训班后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收获和体会。
我坚信在领导的重视和公司各部门齐心协力的配合下,档案工作不仅会成为领导和各部门的参谋助手,同时也会对提高公司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一定会推动整个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档案知识培训心得 档案培训感悟及心得篇二
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及通信网络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形成新的政府管理形态,实现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电子政务系统实质上是政府办公自动化在范围和功能方面的延伸,从内部办公延伸到对外服务,它是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公文的起草、审核、签署、发布以及收文办理等,都是在电子政务的操作平台中进行。这些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运行的公文,是机关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所以必须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归档和管理。但由于这些公文是通过电子政务公文处理平台产生的,它的特点决定了其归档和管理的方式并不能简单套用纸质文件的归档和管理方法,而应将电子文件的管理功能嵌入电子政务系统之中,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与全过程管理等方式,并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
传统的文件与档案管理,它们各自具有一套独立的管理流程,两个管理流程执行各自主管机关制定的制度和标准,并且两个流程之间是通过文件实体的交接而衔接的。而文档一体化管理是按照文件生成与运行规律,采取统一、严密的手段,高效地组织与管理文件。文档一体化管理与传统文件和档案管理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通过对文件和档案管理流程的重组,达到两者在管理上的无缝化和程序上的一体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组织机构因素造成的两者在衔接上的真空地带和减少重复性作业。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原则
1.1“前端控制”原则
考虑到电子文件的易改性、易逝性等的特点,如果还是象过去那样,按照文件的生成、积累、立卷、归档,分类、著录等顺序按部就班地管理电子文件,那么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就难于保证了,电子文件的流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还会造成部分的重复劳动。因为电子文件在归档之前就有可能已被修改,或者有些已被有意或无意地删除;有些在文件形成时已提取了主题词,文件归档之后还要进行标引工作,这无疑是增加了劳动量。因此,必须贯彻“前端控制”的原则,即要求将原来纸质文件管理系统中后期阶段需要控制的手段提到前端,也就是说档案部门对于电子公文的管理工作的介入要向前延伸,从文件生命周期的“前端”就开始控制文件的归档活动。具体来说,在文件系统设计阶段,档案人员就要参与设计、进行指导;就应该考虑归档与归档后文件管理的需求,将集中管理一份文件的所有相关信息作为一个整体归档。要把归档工作嵌入工作流程,以保证在每一个流程之后,将相关文件实时归档。并且要求用户及时著录和文件信息,并且把著录、鉴定信息与电子文件之间建立联系,以保证文件归档时,将该电子文件与相关信息一并移交或发送给档案部门。
1.2“全程管理”原则
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即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电子文件全程管理原则具体应该体现在电子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确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执行等方面。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文件流程各阶段的管理和监控为例:设计的系统应对产生于机构内部各部门及其应用系统上的电子文件进行统一的归口登记、分类、鉴定,同时监控和记录针对文件的一切操作,如文件的创立、登记、修改、审核、签署、分发等。而且,对文件进行的技术操作,包括操作平台的转换、存储位置的改变等都应该记录下来。因为这种管理和跟踪记录,对于和保证电子文件的行政有效性和法律证据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公文的真实性保障
判断传统文件的真实性,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文件载体的原始性;二是文件形式的原始性,其主要是指具体的文件内容、字体、字迹以及具有法定效用的签署、印章等。只要其中的任何一项发生了变化,就可以对文件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判断传统文件真实性的准则并不适用于电子文件,因为一是电子文件的载体与其信息是可以分离的,载体的不固定性,使得电子文件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原件”的概念;二是电子文件的更改可以不留痕迹,复制起来真假难辨,处理过程又具有隐蔽性。因而判断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必须更多地着眼于其内容的真实性,主要是认定文件是否就是当时当人当事形成的,主要关注的是其本质的要素保持不变。国际上的一般做法是采用法定程序对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管理,并通过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组成一个贯穿电子文件从生成、运作到处置全过程的安全“通道”,以此来保证数字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一般可采取的措施是:
2.1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一是建立对电子文件操作者的身份识别与访问权限的控制,防止非法侵入。
二是设置操作日志,自动记录实施操作的人员、时间、内容等。
三是对电子印章、数字签署等采取防止非法使用的措施。在国家立法机构正式颁布有关电子签章的法律实施之前,对只有签章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附加有法律效力的非电子文件签章。
2.2身份识别技术
身份识别技术主要用于正确识别通信用户或终端的个人身份。最常用的方法是给每个合法用户一个“通行字”,代表该用户的身份。通行字一般由数字、字母或特定的符号组成、只有本人和所使用的计算机知道。当合法用户要求进入系统访问时,首先输入自己的通行字,计算机会将这个通行字与存储在系统内有关该用户的资料进行比较验证。如果验明他为合法用户,就可接受他对系统进行访问;如果验证不合法,计算机就会拒绝该用户对系统进行访问。
2.3防写技术
将数字信息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只能从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作任何修改,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更改数字信息内容,从而达到保护其真实性的目的。
三、电子公文的完整性保障
传统文件的完整性保障主要是通过鉴别文件最初形成的信息内容和载体是否被破坏过,是否保持着作为证据所要求的各要素。而电子文件的显示,却随着使用软件的不同,其外观可能不一样,再加上电子文件的信息与其载体又是可以分离的,因而使得传统文件完整性的判断标准不再适用于电子文件。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电子文件的完整性一是指电子文件和与之具有有机联系的其他相关文件数量齐全;二是指每一份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没有缺损。为此,要求电子文件归档时,有关电子文件的支持软件和软件的支持文档、以及有关的元数据都应同时归档。在同一活动中,有时除了形成电子文件之外,还可能形成一些纸质文件,为保持这些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确保同一活动中形成的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完整性,应尽可能将这些纸质文件作数字化处理,作为电子文件一并保存。对于在不同应用系统中分散形成的、不同媒体的内容相关的电子文件,如有关同一事件的电子文件一部分在电子邮箱中,一部分在电子表格或相关数据库中,则应收集齐全并保持有机联系。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按公文处理流程生成的公文,其构成要素包括文件处理单、原文、附件、电子文件的纸质拷贝件等,都应纳入归档的范围。
四、电子文件的可读性保障
电子档案来自各个方面,来自各立档单位,往往是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形成的。其内容格式及数据结构不尽相同。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在利用过程输出时所使用的技术与方法的不同。又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公文形成时所依赖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不久就有可能过时,以致新的软硬件无法读取原先存储的数据,所以为保证数字信息档案长期可存取性,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4.1采用通用技术
目前,电子公文的形成方式多种多样、很不统一,这将给今后利用工作带来许多的困难。所以在电子文件归档时,应把属于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转换成通用的文件格式;或将电子文件建立在通用的数据平台上,以消除由于技术不同或技术过时所带来的影响。一般文字型电子文件以ml文档和rtf、tt为通用文件格式;图像电子文件以jpeg、tiff为通用格式;影像数据以mpeg、avi为通用文件格式;音频电子文件以wav、mp3为通用文件格式;多媒体音像数据以mpeg、avi为通用文件格式。
4.2打包保存法
打包保存法就是在保存电子文件的同时,将与电子文件相关的软件及其应用系统一并保存,并与电子文件存储在一起。在使用该电子文件时,可运用与该电子文件存储在一起的这些软件系统进行读取。此法一般是针对那些无法转换为通用文件格式的电子文件,如用音频设备获得并经过计算机处理的动态影像文件,应注意收集其非通用格式的压缩算法和相关软件。
4.3拷贝法
拷贝是在原来的技术环境下,适时重写信息数据,防止由于存储载体物化性能变化而引起的信息丢失,这也是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一种基本方法,此法目前已大量地应用于磁盘、光盘、磁带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上,但它不能解决电子文件由于计算机软硬件过时所引起的长期保存问题。
4.4再生性保存法
再生性保存法是指将技术过时的存储在磁性载体或光盘上的电子档案管理,适时地转移到纸张上或缩微品上的方法。这样利用时就不再使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读取,从而避免了计算机软硬件过时所带来的麻烦,并能很好地保证电子文件长久的可读性。其不足之处是失去数字化信息可远距离传输、检索方便、使用灵活等特点。而且,有些电子档案信息,如声音信息、视频信息、超文本信息、多媒体信息等也无法转移到纸上或缩微品上。
4.5迁移法
迁移法就是将数字信息从一种技术平台转换到另一种技术平台上的复制方法,它是计算机软硬件变化适时改变数字信息格式的一种处理过程。这一过程使得数字信息在将来也可以被读取。迁移也意味着数据信息从一个存储载体转移到另一个存储载体上,以进行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与读取。采用迁移法,通常是将对软件依赖性强的格式迁移到对软件依赖性低的通用格式上。或者将数字信息从品种繁多的格式迁移到易于管理的标准格式中。目前迁移技术被认为是保护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的必须和恰当的选择。但迁移也不能“一劳永逸”,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升级,还应适时再迁移,从而使数字信息随技术更新而一代一代地向下流存。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一般地说,对于使用频率很高、软硬件技术未过时的、仅是存储载体理化性能发生变化的,可采用拷贝法;对于使用频率较高、软硬件技术已快过时的,可采用迁移法;对于使用频率较低、软硬件技术已快过时的、并且确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数字信息可用再生保存法。
五、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保障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从每一个环节堵塞信息失真的隐患,这也是确保电子信息档案真实可靠的重要措施。
5.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是由人制作的,其管理和利用都要按人的意愿进行。因此对参加电子文件制作和参与管理的人员必须加强管理,以防不测。必须制定一套人人都应遵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约束涉及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人员的行为。实践证明,良好的安全规范是保证数字信息安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5.2加强对电子文件制作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教育
在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仅靠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对涉及电子文件人员的管理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或短期培训等途径,提高他们对保证电子文件和档案真实、可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科学管理电子档案的素质,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并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5.3建立全过程的管理制度
要实现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文件的科学管理,就必须贯彻“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的原则;为保证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与安全性,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手段,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电子文件从形成到电子档案管理的开发利用,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性。因此,建立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职责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如电子文件形成之后,要及时收集积累,以防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丢失;电子文件归档时,要严格检查相关文件是否收集齐全,否则就会给将来利用带来困难和麻烦;迁移时,要认真检查是否发生信息丢失。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将对数字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造成危害。
第五篇:参观学习档案管理心得体会
20xx年3月3日上午有幸参观了十二中的档案管理情况,通过参观受益匪浅,下面谈几点体会和想法:
一、做好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在“细”上下功夫
通过学习可以发现,他们的档案都做得很细。细就是细心、细致,档案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学问,要想做好档案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细心加耐心,勤于钻研。
二、做好档案的有效途径――在“勤”上下功夫
勤就是勤快,勤于收集工作材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及时对各种资料收集归档。在平日要做到勤于管理档案、勤于收集整理,做到数字清楚、准确,内容充实。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要转变档案管理观念,不能一味的认为检查就是看档案材料准备的怎么样,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弄虚作假现象。开展了工作肯定有工作材料,档案材料是学校平时工作的积累,只要将教育教学中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档案,透过档案资料就能了解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
档案知识培训心得 档案培训感悟及心得篇三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企业管理知识学习培训,接受了系统、全方位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辅导,受益匪浅。我深刻领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企业的运作机智,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一、着眼学习力,增强创新力,创建学习型企业
1、提高认识,完善激励,激活员工学习动力
我们要求把工作的压力作为学习的动力,倡导干部员工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以学习带动创新,以创新推动企业发展。通过对市场上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的宣传报道,使每个员工都认识到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要适应市场需要学习;学习的动力源于学习目标的确立,思想意识的提高使员工获得了不仅要个人学而且要团队学的全员动力,而内部激励机制完善更催发了个人学习内动力。一是薪酬激励。不同学历给予不同的基本薪酬制度;二是奖惩激励。对在管理创新、科技攻关、产品创新等方面做出成绩的给予及时的奖励。三是目标激励。制定各种培训目标,明确学习的步骤与计划并量化考核。
2、确立愿景、建立组织、强化员工学习毅力
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扎扎实实深入持久,必须保持员工的学习毅力,也就是坚持学习、学有成效。应组织创建学习型企业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落实监督措施、规定目标跟踪具体办法;确立学习愿景规划,并层层制定贯彻执行办法;建立奖惩约束机制,确保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3、扩充载体,学以致用,提高员工学习能力
应根据企业中现有人员的素质状况,从实际出发,建立了适合不同层次需要和不同工作需要的各种载体,在组织形式上采用外送培养、内部培训、联合培训、定期讲座等办法,在活动形式上采用集中培训、调研、学习、经验交流、岗位目标学习等。利用比较学习,开展多次的内、外部学习交流活动,取长补短,促进先进经验的推广与利用。
二、着手执行力,形成凝聚力,打造独特竞争力
1、明确目标,常抓不懈,引导执行力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文化的竞争。引领执行力文化的形成,贯穿于公司的各项政策和领导行为中。
首先,对公司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始终如一地坚持,如在对公司方针目标和管理制度的措施落实上,我们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工作,查措施落实、查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要求,拿出改进方案,并纳入工作管理业绩考核。同时,对各种政策、措施的执行;对质量事故的追究先从分管领导开始等等。凡是牵扯到管理者方面的,领导都率先示范,做出表率。
2、依托学习,找准方法,提高执行力水平
执行力发挥的水平主要取决于执行的人,以及他们头脑里所有的想法和他们一起工作的能力。在提高执行力效率上,我们应通过学习引进信息化管理中某些先进管理理论,进行科学的流程再造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在提高执行的准确性上,我们应认识到方向比速度和距离更重要,在提高各自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对每一新制度的出台,在实施前明确规定:要组织相关执行人员学习理解规定的要求,有相关部门指导执行的努力方向,并作具体的解释,保证让能执行的人去执行。
3、实施监督,完善考核,顺畅执行力流程
执行力三个核心流程是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纽带,灵活多样的考核制度为航标紧密连接在一起,去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得到正确的贯彻执行,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就应明确目的、责任部门、适用范围及运作方式,并指定目标监督部门和考核方式。
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我想: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企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档案知识培训心得 档案培训感悟及心得篇四
党的xx大为全面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制定了行动纲领,描绘了宏伟蓝图,提出了奋斗目标。当前,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我们消防部队建设也跨入了新的重要发展时期。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消防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步伐,保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保持消防部队的性质、本质和作风,对部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消防部队在深入贯彻党的奋斗目标过程中,部队管理正规化与当前消防保卫任务的繁重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课题,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不健康的思想渗入警营,给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阻碍。本文结合消防基层部队管理正规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以及改进的对策等方面,试谈点粗浅的个人认识。
一、部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的侧重点
在新的形势和任务下,只有加快公安消防部队管理正规化建设,依靠管理增强部队战斗力,积极推进部队管理教育和创新与发展,不断提高部队管理整体优势。这是摆在消防部队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部队管理正规化建设,就是要依据我们部队的本质属性和执勤战备工作需要建立起来的各种规章制度,将规章制度逐步转化为现实状态的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必须理解和分析部队当前的实际情况,以条条例为基本依据,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部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通过法规、规章、制度为基本手段和依据,并严格执行,通过严格的管理来体现消防部队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战斗力。
二、部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兵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变化,部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从当前的情况看,由于消防部队的性质决定了官兵大都在为地方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官兵时刻都在经受地方灯红酒绿的考验,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与社会接触较多,一些官兵在思想上也被潜移默化,经济和攀比意识占据了官兵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较过去有所削减,把个人利益看得较重;二是一些战士入伍动机不纯,没有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工作中怕吃苦,想尽一切办法走后门、走歪门路求成绩,不讲奉献等,从而加大了部队管理的难度。
兵员结构复杂,部队不好管理。过去消防部队兵员成份单一,官兵思想稳定,装备也较差,比较好管理,现在的兵员较为复杂,主要有:一是在社会上打工或工作几年后才当兵的人较多,特别是到经济特区的打工者也较多,他们入伍前就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思想相当活跃,入伍后他们大都想尽快求实惠;二是关系兵增多,他们由于路子多,在部队不甚听话不说,反而在部队内部利益面前能通过各种关系得到优先和照顾,让老实、踏实工作的战士内心不服气,不便于部队管理;三是独子兵增多,他们在家中有很好的条件和受父母的照顾,到部队后生活自理能力差,工作吃苦精神差,还受不了批评教育等;四是战士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文化较高的战士,在学习中感到文化水平低的战士学什么都慢,接受能力自然也慢,这样给战士之间产生矛盾,不便于团结和管理,更还有一些官兵是有文凭无素质,还看不惯管理人员的水平,在部队管理工作中有抵触情绪;五是士官比例增大,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士官服役时间长,与地方认识的朋友多,不是请假外出会友,就是利用外出时间与驻地女青年谈恋爱,甚至有的士官将亲属带到部队驻地打工、经商等。正是这些现象的存在也给部队管理增添了难度。
消防部队自身的性质给部队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消防部队按共同条令抓管理,另一方面因消防部队受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直接领导,直接参与社会面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这就形成消防部队内部是军事化管理,对外是地方公务员。由于部队和地方正常的工作往来中介入了一些非正常的关系,给部队管理带来了如关系兵和关系官的现象,它对部队管理带来的潜在的消极影响是长期的、巨大的,不利于部队正规化管理建设的全面开展。
三、改进部队管理应把握的侧重点部队管理的重点,实质上就是要抓住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在管理中不断地去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管理者也必须结合部队的特点和工作具体情况,来慎重把握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管理者要善于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一些管理者身在兵中不知兵,不了解士兵的思想动态和心态,以致一些小的问题变成大问题,给部队管理带来了难处,更是影响了部队的整体发展。为此,基层部队的管理者在善于发现问题方面要做到:一要勤于日常观察,通过细心的观察,掌握士兵的思想、心态和行为情况,自觉与士兵打成一片,真正做到带兵要知兵,彻底消除士兵思想和心中的疑虑,让他们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部队的各项工作;二要坚持部队管理分析汇报制度,即通过各种渠道与战士交心谈心,组织部属汇报思想,管理者要反复进行思想和形势分析,从分析和汇报中了解情况,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要做好管理规律性预防工作,即结合部队兵员补退、重大执勤保卫、请假、婚恋等情况,预先要采取措施,掌握情况和主动权,防患于未然。
管理者要善于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部队管理中,针对发现的一些问题,管理者首先要善于从多种原因中区分发生问题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等,只有找准了主要原因,才能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其次,对发现的一些问题要区分定性,主要看是思想、心理、被人利用、胁迫以及还是实际问题,定性后还要分析是违反纪律还是触犯法律,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管理者要客观公正地解决问题。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分析和发现问题的目的,我们必须做到:一是及时抓苗头,集中抓倾向。主要是把问题先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问题有一定的倾向性,就要及时地抓好集中整治教育工作,认真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二是要依靠组织力量,发动官兵人人参与。针对问题要及时组织官兵认真思考和展开大讨论,让大家共同找原因,论危害,出主意,消隐患。四、改进部队管理的对策
在消防部队发展成长的历程中,管理工作是保证消防部队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忠实履行消防部队宗旨,赢得人民信赖,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任务和促进消防部队建设的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在新的时期,我们面对着新的任务和新的考验,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实现在部队管理中官兵一致,政治平等。首先,管理者要牢固树立爱兵观念,端正对士兵的根本态度,只有管理者把士兵看成是部队的主人,以真情、真心去爱护士兵和管理士兵,那样战士才会服从部队的管理;其次,部队管理中要尊重士兵,帮助士兵,关心士兵,管理人员不能有高士兵一等的特权思想,工作或管理中还要自觉地接受士兵的监督,把士兵的工作、学习和冷暖挂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树立经常为士兵服务排难的思想,做士兵的贴心人;再次,管理中要尊重士兵的民主权利,这也是调动士兵积极性的一种管理艺术,只有尊重了士兵的民主权利,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公平合理,对士兵一视同仁,士兵对部队的管理管理就会理解、尊敬和拥护;最后,在部队管理中要广泛开展尊干爱兵教育使部队开成团结、友爱的气氛,就会出理官兵自觉服从管理的局面。
管理中做到严格管理,耐心说服。对于我们消防部队来说,严格管理就是坚持依法治警的方针,但依法治警与耐心说服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严格管理是目的,耐心说服是手段。在这项工作中要做到:一是管理者要做到依法办事,严之有据,在执行部队各项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严格执行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管理中不能随意采取一些土政策和土规定,不能凭个人的意志滥用职权,以言代法,打骂体罚和严而无度;二是管理者要做到说服教育,严之有理。依据条令条例深入细致地做好部队思想工作,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严格和管理过程中,须做到严中有爱,严爱结合,要尊重客观规律,建立正规秩序,如课余时间,干部则应带头参加文体活动,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动局面;三是管理者要做到赏罚严明,严格法纪。在正确地实施奖励和惩罚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严格按条令条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实施,不能凭个人感情用事,不搞亲亲疏疏,使赏罚严明成为推动部队管理的动力。
管理中做到教养一致,训管结合。部队管理就是要把教育与养成、训练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部队管理正规化,就是注重对秩序的养成。一是严格管理,严格训练,打牢基础。俗话说:水滴石穿,部队就是要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来提高官兵的整体素质,使官兵个个成为合格的军人。实践证明,哪一个部队教育训练过硬,管理必然有声有色,反之,管理必然混乱;二是管理工作要做到注重结合,相互渗透。部队管理就是把一切行动都作为管理的具体内容来抓,使官兵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一切行动受条令条例约束的观念,要坚决克服正课紧、课余松、营内紧、营外松、上级检查时紧,平时工作时松的不良现象;三是部队管理要在养成上下功夫。从部队一日生活抓起,各个环节必须按规定的内容、程序和要求进行,做到不走过场。同时也要克服虎头蛇尾,时紧时松,抓抓停停,搞表面文章的做法。
充分体现按级管理,各负其责,部队各级首长和各类人员职、责、权分工是明确的,在实施管理中必须要做到:一是要实行层次管理。如消防中队,从队长到士兵,各个层次结构分明,职责明确,各级人员做各级工作,一级控制一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这样管理就能落实,各级人员也能充分发挥工作积极主动性。在管理中,一定要防止大包大揽,职责不明和层次不分的现象;二是要完善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依据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将责、权、利落实到人,在检查各级人员履行职责时,好的要大力进行宣扬,差的要认真开展批评教育,对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者要给予纪律处分。
干部要做到处处带头,以身作则。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严于律已,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特别是带兵干部,一定要有敬业精神,工作中要多方面关心士兵,处处做士兵的表率;二要做到公正廉洁,自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已渗入到我们部队中,这就要求我们干部要带头做执行条令条例和遵守纪律的模范,带头做公正廉洁的模范,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同时,干部要坚决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金钱利益关系的影响和渗透,管理中不搞特殊化,不侵占士兵的利益,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办事公道正派,在面对士兵入党、入学、学技术、转士官、立功受奖等方面能做到一视同仁,通过正常的工作关系,来密切内部的官兵关系,净化内部环境;三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自身素质,通过认真学习军政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以提高新时期部队管理者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成为部队合格的管理者,把部队教育好、管理好。
档案知识培训心得 档案培训感悟及心得篇五
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及通信网络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形成新的政府管理形态,实现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电子政务系统实质上是政府办公自动化在范围和功能方面的延伸,从内部办公延伸到对外服务,它是面向社会的政府办公自动化。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公文的起草、审核、签署、发布以及收文办理等,都是在电子政务的操作平台中进行。这些在电子政务系统中运行的公文,是机关职能活动的历史记录,所以必须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归档和管理。但由于这些公文是通过电子政务公文处理平台产生的,它的特点决定了其归档和管理的方式并不能简单套用纸质文件的归档和管理方法,而应将电子文件的管理功能嵌入电子政务系统之中,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与全过程管理等方式,并采取多种措施,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安全性。
传统的文件与档案管理,它们各自具有一套独立的管理流程,两个管理流程执行各自主管机关制定的制度和标准,并且两个流程之间是通过文件实体的交接而衔接的。而文档一体化管理是按照文件生成与运行规律,采取统一、严密的手段,高效地组织与管理文件。文档一体化管理与传统文件和档案管理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通过对文件和档案管理流程的重组,达到两者在管理上的无缝化和程序上的一体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组织机构因素造成的两者在衔接上的真空地带和减少重复性作业。
一、电子档案管理的原则
1.1“前端控制”原则
考虑到电子文件的易改性、易逝性等的特点,如果还是象过去那样,按照文件的生成、积累、立卷、归档,分类、著录等顺序按部就班地管理电子文件,那么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就难于保证了,电子文件的流失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还会造成部分的重复劳动。因为电子文件在归档之前就有可能已被修改,或者有些已被有意或无意地删除;有些在文件形成时已提取了主题词,文件归档之后还要进行标引工作,这无疑是增加了劳动量。因此,必须贯彻“前端控制”的原则,即要求将原来纸质文件管理系统中后期阶段需要控制的手段提到前端,也就是说档案部门对于电子公文的管理工作的介入要向前延伸,从文件生命周期的“前端”就开始控制文件的归档活动。具体来说,在文件系统设计阶段,档案人员就要参与设计、进行指导;就应该考虑归档与归档后文件管理的需求,将集中管理一份文件的所有相关信息作为一个整体归档。要把归档工作嵌入工作流程,以保证在每一个流程之后,将相关文件实时归档。并且要求用户及时著录和文件信息,并且把著录、鉴定信息与电子文件之间建立联系,以保证文件归档时,将该电子文件与相关信息一并移交或发送给档案部门。
1.2“全程管理”原则
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即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电子文件全程管理原则具体应该体现在电子档案管理体制与模式的确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管理制度的内容和执行等方面。以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文件流程各阶段的管理和监控为例:设计的系统应对产生于机构内部各部门及其应用系统上的电子文件进行统一的归口登记、分类、鉴定,同时监控和记录针对文件的一切操作,如文件的创立、登记、修改、审核、签署、分发等。而且,对文件进行的技术操作,包括操作平台的转换、存储位置的改变等都应该记录下来。因为这种管理和跟踪记录,对于和保证电子文件的行政有效性和法律证据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电子公文的真实性保障
判断传统文件的真实性,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文件载体的原始性;二是文件形式的原始性,其主要是指具体的文件内容、字体、字迹以及具有法定效用的签署、印章等。只要其中的任何一项发生了变化,就可以对文件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判断传统文件真实性的准则并不适用于电子文件,因为一是电子文件的载体与其信息是可以分离的,载体的不固定性,使得电子文件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原件”的概念;二是电子文件的更改可以不留痕迹,复制起来真假难辨,处理过程又具有隐蔽性。因而判断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必须更多地着眼于其内容的真实性,主要是认定文件是否就是当时当人当事形成的,主要关注的是其本质的要素保持不变。国际上的一般做法是采用法定程序对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管理,并通过技术措施和管理制度,组成一个贯穿电子文件从生成、运作到处置全过程的安全“通道”,以此来保证数字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一般可采取的措施是:
2.1在计算机系统中设置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一是建立对电子文件操作者的身份识别与访问权限的控制,防止非法侵入。
二是设置操作日志,自动记录实施操作的人员、时间、内容等。
三是对电子印章、数字签署等采取防止非法使用的措施。在国家立法机构正式颁布有关电子签章的法律实施之前,对只有签章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附加有法律效力的非电子文件签章。
2.2身份识别技术
身份识别技术主要用于正确识别通信用户或终端的个人身份。最常用的方法是给每个合法用户一个“通行字”,代表该用户的身份。通行字一般由数字、字母或特定的符号组成、只有本人和所使用的计算机知道。当合法用户要求进入系统访问时,首先输入自己的通行字,计算机会将这个通行字与存储在系统内有关该用户的资料进行比较验证。如果验明他为合法用户,就可接受他对系统进行访问;如果验证不合法,计算机就会拒绝该用户对系统进行访问。
2.3防写技术
将数字信息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只能从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作任何修改,可以有效地防止用户更改数字信息内容,从而达到保护其真实性的目的。
三、电子公文的完整性保障
传统文件的完整性保障主要是通过鉴别文件最初形成的信息内容和载体是否被破坏过,是否保持着作为证据所要求的各要素。而电子文件的显示,却随着使用软件的不同,其外观可能不一样,再加上电子文件的信息与其载体又是可以分离的,因而使得传统文件完整性的判断标准不再适用于电子文件。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电子文件的完整性一是指电子文件和与之具有有机联系的其他相关文件数量齐全;二是指每一份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没有缺损。为此,要求电子文件归档时,有关电子文件的支持软件和软件的支持文档、以及有关的元数据都应同时归档。在同一活动中,有时除了形成电子文件之外,还可能形成一些纸质文件,为保持这些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确保同一活动中形成的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完整性,应尽可能将这些纸质文件作数字化处理,作为电子文件一并保存。对于在不同应用系统中分散形成的、不同媒体的内容相关的电子文件,如有关同一事件的电子文件一部分在电子邮箱中,一部分在电子表格或相关数据库中,则应收集齐全并保持有机联系。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按公文处理流程生成的公文,其构成要素包括文件处理单、原文、附件、电子文件的纸质拷贝件等,都应纳入归档的范围。
四、电子文件的可读性保障
电子档案来自各个方面,来自各立档单位,往往是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上形成的。其内容格式及数据结构不尽相同。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在利用过程输出时所使用的技术与方法的不同。又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公文形成时所依赖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不久就有可能过时,以致新的软硬件无法读取原先存储的数据,所以为保证数字信息档案长期可存取性,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4.1采用通用技术
目前,电子公文的形成方式多种多样、很不统一,这将给今后利用工作带来许多的困难。所以在电子文件归档时,应把属于特殊格式的电子文件转换成通用的文件格式;或将电子文件建立在通用的数据平台上,以消除由于技术不同或技术过时所带来的影响。一般文字型电子文件以ml文档和rtf、tt为通用文件格式;图像电子文件以jpeg、tiff为通用格式;影像数据以mpeg、avi为通用文件格式;音频电子文件以wav、mp3为通用文件格式;多媒体音像数据以mpeg、avi为通用文件格式。
4.2打包保存法
打包保存法就是在保存电子文件的同时,将与电子文件相关的软件及其应用系统一并保存,并与电子文件存储在一起。在使用该电子文件时,可运用与该电子文件存储在一起的这些软件系统进行读取。此法一般是针对那些无法转换为通用文件格式的电子文件,如用音频设备获得并经过计算机处理的动态影像文件,应注意收集其非通用格式的压缩算法和相关软件。
4.3拷贝法
拷贝是在原来的技术环境下,适时重写信息数据,防止由于存储载体物化性能变化而引起的信息丢失,这也是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一种基本方法,此法目前已大量地应用于磁盘、光盘、磁带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上,但它不能解决电子文件由于计算机软硬件过时所引起的长期保存问题。
4.4再生性保存法
再生性保存法是指将技术过时的存储在磁性载体或光盘上的电子档案管理,适时地转移到纸张上或缩微品上的方法。这样利用时就不再使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读取,从而避免了计算机软硬件过时所带来的麻烦,并能很好地保证电子文件长久的可读性。其不足之处是失去数字化信息可远距离传输、检索方便、使用灵活等特点。而且,有些电子档案信息,如声音信息、视频信息、超文本信息、多媒体信息等也无法转移到纸上或缩微品上。
4.5迁移法
迁移法就是将数字信息从一种技术平台转换到另一种技术平台上的复制方法,它是计算机软硬件变化适时改变数字信息格式的一种处理过程。这一过程使得数字信息在将来也可以被读取。迁移也意味着数据信息从一个存储载体转移到另一个存储载体上,以进行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与读取。采用迁移法,通常是将对软件依赖性强的格式迁移到对软件依赖性低的通用格式上。或者将数字信息从品种繁多的格式迁移到易于管理的标准格式中。目前迁移技术被认为是保护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的必须和恰当的选择。但迁移也不能“一劳永逸”,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升级,还应适时再迁移,从而使数字信息随技术更新而一代一代地向下流存。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一般地说,对于使用频率很高、软硬件技术未过时的、仅是存储载体理化性能发生变化的,可采用拷贝法;对于使用频率较高、软硬件技术已快过时的,可采用迁移法;对于使用频率较低、软硬件技术已快过时的、并且确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数字信息可用再生保存法。
五、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保障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从每一个环节堵塞信息失真的隐患,这也是确保电子信息档案真实可靠的重要措施。
5.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是由人制作的,其管理和利用都要按人的意愿进行。因此对参加电子文件制作和参与管理的人员必须加强管理,以防不测。必须制定一套人人都应遵守的安全管理制度,以约束涉及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人员的行为。实践证明,良好的安全规范是保证数字信息安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
5.2加强对电子文件制作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教育
在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仅靠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对涉及电子文件人员的管理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或短期培训等途径,提高他们对保证电子文件和档案真实、可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科学管理电子档案的素质,增强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并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5.3建立全过程的管理制度
要实现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文件的科学管理,就必须贯彻“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的原则;为保证电子公文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与安全性,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手段,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电子文件从形成到电子档案管理的开发利用,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性。因此,建立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职责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如电子文件形成之后,要及时收集积累,以防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丢失;电子文件归档时,要严格检查相关文件是否收集齐全,否则就会给将来利用带来困难和麻烦;迁移时,要认真检查是否发生信息丢失。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将对数字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造成危害。
第五篇:参观学习档案管理心得体会
20xx年3月3日上午有幸参观了十二中的档案管理情况,通过参观受益匪浅,下面谈几点体会和想法:
一、做好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在“细”上下功夫
通过学习可以发现,他们的档案都做得很细。细就是细心、细致,档案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学问,要想做好档案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细心加耐心,勤于钻研。
二、做好档案的有效途径――在“勤”上下功夫
勤就是勤快,勤于收集工作材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及时对各种资料收集归档。在平日要做到勤于管理档案、勤于收集整理,做到数字清楚、准确,内容充实。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要转变档案管理观念,不能一味的认为检查就是看档案材料准备的怎么样,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弄虚作假现象。开展了工作肯定有工作材料,档案材料是学校平时工作的积累,只要将教育教学中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档案,透过档案资料就能了解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
档案知识培训心得 档案培训感悟及心得篇六
8月14、15日,院办组织了对下属单位的档案管理培训。两天的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学习强度很大,巨大的收获是不容置疑的。通过学习,我系统地了解了档案与档案工作概述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对各类档案进行收集、分类、立卷、归档、利用等管理程序,全方位地了解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看到日后管理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但这些正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它促使我不断地思索,不断地进步。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认识、收获和体会。
一、规范化、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是企业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成为一流企业的一项重要保障。
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比资产(本)更为
重要的战略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信息业的组成部分,档案作为一种信息资源,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作为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等各方面正积极地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我公司是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国内咨询公司,从默默无闻的只有二、三十人的小公司发展到近一百六、七十人的上市公司,在形成和发展具有顾问特色的企业文化、经营管理、业务拓展等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为了使公司向国际化、标准化、质量化的轨道前进,公司内部结构在不断地改革变迁,公司制度和管理水平也在改革中不断完善提高,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档案工作不被削弱,建立一套适应本公司业务特点、体现公司规范化、科学管理水平的档案体系,使得档案工作的发展不置后于企业发展速度,全面地记录和反映公司建立、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办公室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它将为公司各项综合业务、研究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对规避和抵御各种风险,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公司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也成为衡量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尽快突破办公室当前档案初级保管管理,行政、人事档案保管单一的阶段,在规范档案的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档案信息资源。
目前,我公司办公室的档案管理是将平时研究院下发的收文、公司内部发文和签报分别收集,于当年年底、次年年初再次筛选,将上一年度的文件分成上述三大类目立卷装订保存,内容是简单地将行政、党群、人事、经营管理、综合业务管理制度多方面的集中起来,基本处在档案管理的初级保管的阶段。随着公司的壮大和发展,业务量的增加和形成的文件的部门不断增多,现有的文件分类、档案管理方式已逐渐跟不上公司发展的要求。
培训学习期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所面临档案管理思路的冲击,冲击来自于资源的搜集、档案的分类方法,来自于所探究的如何针对公司特点构建档案体系、拓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冲击。我深知参加档案培训的目的,就是要把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如何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是当前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日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重新构建适宜公司业务发展实际的综合档案管理系统性框架、拓展档案信息资源是当务之急,也是有利于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日常管理的关键点。
首先,要熟悉、掌握公司的业务情况和专业知识,针对公司的业务性质以及内部组织结构重新调整档案的类目;其次,还要系统地整理历史档案,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目前,我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各业务部门档案工作开展并未形成制度,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业务部门没有把档案工作纳入部门职责范围,导致部分档案信息的流失。二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档案均分散保存,档案散失情况严重。公司档案信息的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业务部门研究人员对企业的调查论证、申报立项、洽谈协议、审批登记等档案大多掌管在相应的当事人手中,不能及时归档。有的即便归档也不注意归原件,经常归复印件。这些问题直接随着人员的流动导致档案信息资源的部分流失。
上述档案信息资源流失部分,正是亟需拓展、开发的档案资源。
再比如,我公司上市过程中的文件和材料的也要进行目录收集、公司经营管理活动档案的要单独整理;建立并完备科研、声像载体、实物、设备、外事、会议及公关活动档案等文书、科技、专门档案的工作,此项内容也是整体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只有将档案有条理地进行分门别类,才能保证档案准确、有效地收集和利用。为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鉴定与统计等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体现档案的价值所在。
三、档案管理模式上集中统一,实体分部门保管利用是赛迪顾问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档案工作许多传统的做法和管理模式对做好不同时期的档案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结合顾问公司具体实际情况来看,有一些传统做法似乎不能适应当前公司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重视和创新。其中包括档案工作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六个环节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手段的革新。
我公司的产品,是知识产品,顾问公司又是上市公司,遵照国家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规定,财务部门和综合业务部门是极为特殊的部门,其有关的文件、报表、合同管理在是绝对机密的,所以这部分档案以分散保存的形式保管。另外,顾问组织机构众多,涉及公司业务拓展、专项研究、会议公关活动等方方面面,这些部门承担的大量繁重的业务支撑工作。针对这种特性, 公司档案管理也要符合这一企业特点的模式,要在加强对知识产权档案和涉及商业秘密档案的管理的同时,确定公司档案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并在立卷制度上更新。在结合研究院档案管理工作精神的前提下,从组卷的形式到装订的手段,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繁琐的操作步骤和不必要的过程、环节,在模式上集中统一,尽快完成归档程序,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
在模式上集中统一,即要求公司各部门所保管的档案要相对集中到一人,这样不致因各部门档案的分散保管而使档案管理不便,甚至造成档案损坏或丢失等严重情况。同时各部门都要复制一套目录归办公室档案部门备份保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目录交流,这样会更清楚地整体记录公司发展和业务管理的轨迹,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整齐规范,有规可循,有目可查。这种企业档案的价值是无形资产的,同时也能为日后档案综合利用提供便利条件。其他部门,如人力资源部、品牌推广部、各个事业部(定制产品)等研究部门等,这些部门的档案实体,都要针对各自部门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并规范、科学化保管。但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又便于推行各部门在繁忙业务之余立卷,而不视其为额外负担,值得进一步探讨。因为无论是档案的业务工作,还是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及档案信息的交流,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而不是增加管理环节。
四、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档案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赛迪顾问为提高工作效率,没有设立专门的档案人员,采取的是兼职的办法。为加强档案方面的系统理论和实践知识,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兼职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公司派出两名办公室人员加强档案管理的专业学习和培训。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认真学习档案管理知识,提高认识档案知识的水平。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夯实理论基础。二是对档案工作自身的要求,要全面了解、掌握公司的业务,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方面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三是要勤总结,勤改进,不断创新。
五、要认真研究档案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健全各项档案制度,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档案信息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为使档案信息资源不流失,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有了规章制度的规范和约束,才能保证档案工作合理化的实施开展,这也是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我认为赛迪顾问的档案工作制度管理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将档案管理制度正式纳入企业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档案的部门或人员。 二是建立健全公司档案工作各项制度,依据制度对有关部门进行档案目录汇集和使用调控。旨在提高职工档案意识,确保档案完整、准确和安全。三是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主要环节要照章管理,并纳入企业管理运行程序,有利于从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管理、归档有序进行。从而切实把公司档案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
比如,确定分管领导和专(兼)职档案人员,负责对档案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和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各部门指定专门人员可以为兼职档案员,负责本部门的档案收集、接收、整理、分类、鉴定、保管、统计、移交等工作,业务上受公司办公室的监督、指导。
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平时也要认真做好收集、整理、管理工作。做到及时、主动收集存档的资料;按时归档、定期整理并经常检查,反复过滤;整理有序,科学管理,分柜存放,方便查找。
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公司业务管理程序,纳入公司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即部门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到“三纳入”、“四同步”:纳入工作计划和规划、纳入管理制度、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在布置、检查、总结、验收各项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总结、验收档案工作。
以上,是我在参加了此次档案管理培训班后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收获和体会。
我坚信在领导的重视和公司各部门齐心协力的配合下,档案工作不仅会成为领导和各部门的参谋助手,同时也会对提高公司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一定会推动整个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