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数的概念的发展的启示篇一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概念及发展概述,希望对你有帮助!
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1)国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农业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在欧洲关于伊甸园的神话描述中,便记录下了人们对于梦想与神秘的极乐世界的向往,而这个极乐世界是与外界分离的安全性很好的空间,里面种植了奇花异果。在古埃及和中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花园里不仅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卉和蔬菜,而且还有枝头挂满果实的果树,以供贵族们观赏食用。在这一时期,园林中也相继出现了葡萄园、桔园、蔬菜园、稻田、药圃等或规则或不规则的园中园。在16世纪以后的二、三百年里“农业景观是漂亮的”这一思想逐渐盛行。到最近100年里,伴随教育和休闲活动的普及,对农业生产景观的欣赏逐渐为各阶层所接受。这样的理念,既景观可以同时具有观赏性和生产性,启迪了许多西方的景观设计。如今天的英国东茂林生态园利用各类果树为植物造景材料,大大丰富了园区景观,并为旅游者提供了果品观光、采摘等其它城市公园所不能开展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19世纪30年代欧洲已开始农业旅游,然而,这时观光农业并为被正式提出,仅是从属于旅游业的一个观光项目。20世纪中后期,旅游不再是对于农田景观的欣赏观看,代之相继出现了据有观光职能的观光农园,农业观光游逐渐成为其休闲生活的趋势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旅游度假需求的日益增大,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的性质向度假操作等功能扩展,目前一些国家又出现了观光农园经营的高级形式,即农场主将农园分片租给个人家庭或小团体,假日里让他们享用。如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规模不大(一般2公顷,分成40-50个单元),出租给城市居民,具有多功能性,可从事家庭农艺,种菜,花卉,果树,达到生产乐趣,回归自然,休闲体验的`需求。1982年由欧洲15个国家共同在芬兰举行了以农场观光为主题的会议,探讨并交流了各国观光农业的发展问题,各个国家也在此基础上有了很大的不同程度的发展。
(2)国内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发展概述
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科普教育意义。入口有标志性景石,简洁、自然、环保,蜿蜒溪流贯穿果园,分外亲切、宁静,曲线优美、图案丰富的大理石园道指引着游客的观赏线路。为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园内精心设计了许多特色园林小品,如框景瓜果竹架、竹亭、花架廊、园林木桥、竹门、园林竹架、木架亭等等。植物配置以实用、观赏的奇花异果为主体,采用岭南园林植物配置手法,使植物丰富的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风韵有机结合起来。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首先在深圳开办了一家荔枝观光园,随后又开办了一家采摘园。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珠海、苏州等地已相继开展了观光休闲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展示了观光农业的强大生命力。如北京的锦绣大地、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无锡马山观光农业园、扬州高冥寺观光农业园等,山东的枣庄万亩石榴园、平度大泽山葡萄基地、栖霞苹果基地、莱阳梨基地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城市旅游业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数的概念的发展的启示篇二
;摘要:媒介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传统媒体发展提供了不少新思路。在短视频新闻风口下出现了全新的报道模式,即“vlog+新闻”, 它以轻松活泼的叙事风格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的喜爱,一改主流媒体一贯严肃的话风。本文将以央视“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vlog为例,分析“vlog+新闻”这种独特的报道模式所展现的良好传播效果,以及传统媒体如何以可乘之势,在渠道和内容上同时发力,实现自身完美转型。
关键词:vlog; vlog新闻;媒体转型
vlog是video blog的简称,又叫视频博客。博客通常是用文字或图片来记录生活日常的日志,当下流行的vlog则是用包含声音的视频来记录生活日常或某个故事。随着短视频平台井喷式发展,以及4g网速可支持视频零卡顿在线播放,为短视频新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vlog作为一个舶来品,起初主要是明星网红分享旅游、美食、生活日常等,视频博客本身具有文化独特性而自带流量效应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敏锐的主流媒体也意识到了短视频新闻风口下,vlog新闻或许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报道模式,这种独特的报道视角改变了过去主流媒体一贯严肃的话风,达到了一种硬新闻“软着陆”的效果,在注意力稀缺时代,更好地抓住受众的眼球,也是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转型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 vlog概念的诞生与发展
业界公认的vlog概念起源于youtube网站,2012年美妆博主詹姆因为每天都要回答粉丝们提出的美妆问题,于是索性将所有问题整合,然后录制了一期视频,专门进行回答,这个视频推出后便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在此之后,人们将这种独特形式的视频界定为vlog。vlog作为一种内容丰富、视觉元素多元、导向正面的视频作品,更能带给人们欣赏与审美体验,如英国社会学家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所述,“消费社会中,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消解,呈现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社会景观”[1]。2018年是vlog发展元年,明星网红纷纷当起了vlogger,以视频形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故事,并经过后期的剪辑,配上字幕和背景音乐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网友粉丝们的广泛关注。
短視频行业的井喷式发展,带来了流量之争,短视频平台纷纷推出vlog扶持计划,如抖音平台从过去只能上传15s视频到现在为用户开放1分钟视频权限,用户在发布视频时带上相应的话题,即可享受流量扶持,使自己的视频内容获得更多的曝光度。b站也宣布上线“vlog星计划”,全力扶持优秀vlog创作者,并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元的主题活动,扶持更多优秀内容产出。
二、 vlog与新闻报道的有效融合
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的助推下,vlog越来越大众化、平民化,传统媒体逐渐发现vlog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符号所具有的独特吸引力,于是顺势而为,创新报道方式,打造vlog新闻,拓展新的话语空间,为新闻报道注入了新的活力,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受众。
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vlog新闻首次进入大众视野,以记者的第一视角拍摄并作出相关报道,这是一次跨越性的尝试。在2019年两会期间,多家媒体使用了vlog的形式作出了相关会议报道,如《中国日报》推出了《小姐姐的两会初体验》系列vlog,以记者的第一视角,向受众传递了两会的幕后花絮,改变了过去重大会议报道严肃的新闻叙事,拉近了会议与受众的距离。这种新潮的报道方式吸引了一批年轻的受众,给受众带来全新视听体验的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019年11月9日,央视主持人康辉发布了第一支vlog,短短几分钟就登上了热搜,并被网友誉为vlog界的一匹黑马。趁热打铁,康辉又更新了第二支和第三支“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vlog,每一期都吸引了不少年轻受众,受到网友的一致好评,#康辉vlog# 也成了网络上的热点话题。央视此次发力,是“渠道为王”的时代悄然离去,官方话语式微语境下的一次品牌重塑。
三、vlog新闻彰显独特优势
(一)后台前移:打破前台表演式报道
时政类新闻往往都是非常严肃的,正襟危坐地用官方话语向受众输出价值观念,报道的内容都具有浓厚的政治宣教色彩。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也是一种“你播我看”的单向传递关系,缺乏有效互动。以往的普通新闻中,叙述者以旁观者、探案者或分析者身份出现[3],而vlog新闻拥有一个独特的报道视角,即vlogger的第一人称视角。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将场景划分为前台和后台,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只能看到经过媒体后期剪辑加工后,再由新闻主播向观众展现的前台场景,而新闻报道的幕后细节也就是后台情况是被隐藏的。而vlog新闻的叙事通常就是后台前移,在康辉的“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vlog中,主播康辉手持摄像设备,以他的第一视角带我们看到了国事访问的幕后细节。例如,记者们早早地在希腊总统府门口排起了长队过安检,还向观众展示了自己的证件,在拍摄希腊总统卫队的欢迎仪式时,用播音员优美的嗓音向观众介绍了希腊总统卫队的服装特色,像是在和观众聊天,完全不同于昔日坐在主播间严肃官方的话语。主播康辉在2019年11月14日发布的vlog中,还向观众展示了自己在巴西的“工作间”。这样不仅将新闻本身所包含的有价值的信息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传递给了观众,还将“幕后”暴露在前台,使新闻报道的视角更加多元化,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增强了官方媒体的亲切感。后台前置的情景化叙事也打破了以往用户观看新闻播报时严肃认真的状态,记者在镜头前的着装、采访秘籍、采访的成功与失败,既让人感到新奇,又“在权威祛魅的同时也赋予了个体的私人情境融入公共情境的更多可能性”[4] 。
(二)边界消融:受者与传者的零距离互动过去记者在现场为观众做报道时,都是记者手持话筒,有专人摄像,记者将所闻所见和一些重要信息转述给观众,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和受体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即“你讲我听,你播我看”。“vlog+新闻”这种新型的报道模式讲究的是记者的第一视角“我”带你到新闻现场,达到一种传播者与受众零距离的互动交流。
“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第一期vlog中,康辉将记者们随习近平总书记国事访问出行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展现在观众面前,带领观众参观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给观众介绍了自己的公务护照,介绍了自己带的行李。主播康辉跳出过去的官方形象,成为新晋vlogger,网友也在微博评论下调侃“想看康辉的化妆包”“什么时候出美妆视频”。在后面的几期vlog中,康辉以个人视角向观众展示巴西利亚的风土人情的画面,这是过去国际外交报道中所忽略的。将真情实感和新闻内容从原生态视频和平实的语言中流露出来,在还原事实的同时还不失趣味,时不时还出现与观众的互动,如康辉问网友vlog的发音是否正确了,以及响应了网友们的建议,使用自拍杆拍摄,使画面里的信息更丰富,大大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感,这无疑拉近了受众与报道主体的距离,不再给观众一种生硬的你播我看的距离感。
(三)语态重塑:颠覆严肃的叙事风格
时政新闻作为硬新闻的一种,带有浓厚的宣教色彩,略显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年轻一代的受众。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平分秋色,“渠道为王”已经是过去式,传统媒体需要主动拓展新的话语空间,并且在内容上继续发力,才能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站稳脚跟。vlog作为一种新型传播符号和交流形式,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带轻松愉悦的特性,“vlog+新闻”这种新型报道模式,将严肃的新闻和轻松的vlog完美融合,一改时政新闻严肃话风,以诙谐风趣的叙事风格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在“大国外交最前线”的系列vlog中,康辉一改往日新闻主播正襟危坐的严肃姿态,像是与观众面对面交流般,向观众介绍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和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避免了官话套话,在每期视频中还会抛出有话题点的“梗”, 让报道变得更加有趣,使一系列的vlog更显连贯性和完整性,也吸引受众的持续关注。
叙事风格轻松活泼又不失严谨,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也会吸引更多的受众参与,有助于增强媒体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度,增強用户的黏性,“vlog+新闻”的报道模式在为受众带来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的同时,还满足了受众的普遍认知需求,是注意力稀缺时代“内容为王”与“渠道致胜”的并肩前行。
“vlog+新闻”的报道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讲述一个完整的新闻故事,但是运用什么样的拍摄手法,运用什么样的拍摄技巧来讲好一个新闻故事,是发展vlog新闻过程中亟需思考的问题。
四、“vlog+新闻”模式的局限性
从博鳌亚洲论坛大会vlog新闻的首次亮相,到2019年两会期间,多家媒体采用vlog这种新型报道方式,再到央视的这次大胆创新,我们看到了“vlog+新闻”的优势和它在传播效果层面的巨大潜能,但是,新事物的出现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和局限。
(一)刻意求“变”,导致同质化
央视的这次大胆创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并“圈粉”无数,这必定会带来“vlog+新闻”报道模式的繁荣发展,将会有更多媒体沿用这种模式。如果刻意地去沿用这套新的报道方式,只为赚取风口下的流量与关注,而不主动去探索它的独特性,找到vlog新闻最好的切入点,只会造成一味跟风,内容同质化的局面,受众也会审美疲劳。
(二)刻意求“趣”,导致娱乐化倾向
vlog作为一种本身就带有娱乐性倾向的传播符号,它的加入改变了时政新闻一贯严肃的话风,以轻松愉悦的方式为受众呈现内容。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去报道新闻,目的都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若是主次颠倒,一味追求内容的趣味性,运用华丽的剪辑手段,吸引受众眼球,则会导致传递出的有用信息很少,形式大于内容,最后还会出现娱乐化倾向。
(三)刻意求“新”,导致全盘皆用
vlog轻松活泼的形式和第一人称视角的叙事方式与社交媒体时代下受众的阅读偏好相适应,但是,硬新闻带有的强烈的意识形态和它要达到的某种宣传目的很难借vlog形式呈现出来,vlog轻松活泼的风格也无法承载过于厚重的内容。因此,这种新型报道方式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全盘皆用,还需要根据报道内容,找到真正契合该内容的报道手段,进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五、“vlog+新闻”开辟转型新思路
互联网信息革命给传统媒体行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渗透,深刻改变着信息生产和传播格局,社交媒体的兴起,新技术的使用,带来了新的传播主体与受众的关系,舆论生态也呈现新局面。新兴媒体的崛起,导致传统主流媒体话语式微,传统媒体转型是当下媒体行业解决困境、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做到在守正创新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四全媒体”传播格局,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vlog+新闻”这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开辟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合路径,为传统媒体转型带来了发展启示。
(一) 拥抱新技术,紧扣时代潮流
央视此次推出的“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vlog其实就是一次主流媒體年轻化的大胆尝试。新的媒介生态下,受众的审美取向、阅读偏好不同于过去,社交媒体的个性化、娱乐化的内容分散了大批受众的注意力,主流媒体因其官方严肃的形象,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关注度逐渐被削弱。主流媒体想要留住年轻受众,发挥自身引领导向、成风化人的作用,那就必须“投其所好”,紧跟年轻人的步伐。
vlog作为社交平台中新的象征符号和交流形式,深受广大年轻人的追捧。传统媒体拥有自身强大的内容优势,但是在报道手段上如果依然走老路,传播效果必定大打折扣。在竞争压力之下,积极拥抱新技术,紧跟时代潮流,创新报道手段,将内容优势与新的报道手段相结合必定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会带来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 内容优势为抓手,渠道延伸并重
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拥有专业的领导团队和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并且在多年的实践中巩固了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不能丢弃自身优势,而应将优势作为制胜的法宝。传统媒体不仅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还应乘新媒体发展之势,拓宽自己的分发渠道,最大限度地扩张自身的传播范围,使优质的内容能够下达到每一个角落,提高知名度。
此次央视“vlog+新闻”的创新模式,看似是在轻松愉快的讲故事,但传递的内容依然是十分严谨的,并且扎实有力量的、清晰的发音、不急不缓的语速和剪辑过程中加入的注释,给观众带来了愉悦的视听体验。这一点延续了传统媒体一贯的专业性,即坚守“内容为王”的根本原则,打造“走心”的产品。但是,在渠道分散的今天,光有优质的内容并不能保证传统媒体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脱颖而出,因此,传统媒体还需要把握住渠道优势,入驻多种平台,加强多平台建设,延伸触角,最大程度地提高用户覆盖率。
(三) 注重差异化定位,内容上深耕细作
传统媒体一直惯用“大而全”的思维进行内容生产,一味追求信息量的丰富性,而忽略了受众的差异性。不同的受众群体有不一样的审美观念与阅读偏好,可能视频类、图片类资讯更符合年轻受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而在报纸、广播等旧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一批受众更喜欢深层次阅读。因此媒体在内容生产过程中需要摒弃“大而全”的思维,取而代之的是内容的深耕细作,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进行内容的深耕,打造差异化的内容,并根据算法技术进行精准投放,满足各大受众群的信息需求,增强与受众的黏性,才能塑造自身的品牌优势,不断提高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
六、结语
vlog将严肃的时政新闻用轻松愉快、平民化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提高了受众的阅读兴趣,这种年轻化的尝试与年轻受众的口味“不谋而合”,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媒介技术的发展为媒体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尝试中打破传统思维,紧扣时代脉搏,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vlog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报道手段,虽极具创新意识,但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还需在主体内容、话题边界上不断延伸,探索其最适合的使用范围。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武典]
作者简介:雷想,女,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与传播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数的概念的发展的启示篇三
[摘要]目前,政府绩效审计的重要程度日益凸显,政府审计的重点也从财务审计逐渐向绩效审计转变。但是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与之相关的理论成果尚不丰富,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和评价标准等的建设仍待完善。西欧部分国家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早,现已日趋成熟,学习他们的绩效审计经验,对我国绩效审计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概括瑞典在绩效审计机制现状和发展历史方面的内容,分析其发展变迁的特征,总结瑞典绩效审计成果的经验,尝试从中提取出部分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大有裨益的启发。瑞典在2003年之前的行政型审计体制模式与我国目前的审计状况有很大相通之处,其后续向立法型审计体制的转型相当成功,政府绩效审计成果显著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以瑞典的政府绩效审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瑞典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现状,研究其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特点,尝试从中总结出适合于我国现阶段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
瑞典;
特点;
经验;
启示
一、瑞典绩效审计的现状
瑞典实行政府绩效审计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审计署(snao—theswedishnationalauditoffice),其作为议会的下属机构,对议会负责,其职权和独立性受到宪法、审计法和最高审计机构管理法的保护,由国家审计长领导开展工作。瑞典国家审计署的前身是瑞典的议会审计师和原国家审计署(rrv),瑞典在2003年7月1日审计体制改革中整合了两方面的资源成立了新的国家审计署,根据不同的业务范围设置了财务审计处、绩效审计处。财务审计处对政府及其下属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年度审计,绩效审计处对政府工作的效力和效率进行审计。在绩效审计中,一般审计目标主要是通过审查评价政府实现相关项目或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具体审计目标会因审计对象的不同而不同,瑞典各级审计机构在实施绩效审计的过程中会根据具体审计项目要达到的目的,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相对灵活地确定。瑞典政府绩效审计遵循国际审计标准。审计活动的总体重点由审计长决定,着眼于当下发生的热点以及政府目前正在推进的活动。根据审计内容,选择使用不同的审计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相关性、风险和重要性评估是绩效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绩效审计的结果需要最终呈现为绩效审计报告,每年瑞典会发布约三十份绩效审计报告。绩效审计报告由国家审计署提交给瑞典议会,由议会提交给政府以供向全社会发表。接着,政府必须在四个月内报告打算采取和已经采取的整改措施,相关的议会委员会将对其进行审议,最后由议会做出决定。在后续报告中,会审核原先报告中的发现和建议,并进行整改跟进。此外,每年瑞典审计署会将年度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中最重要的意见汇总为审计长的年度报告,提交给瑞典议会。国家审计署于每年五月发布审计长工作报告,报告中包括当年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最重要的发现、当年已发布的审计报告和前一年修改的审计报告。每年十月发布下一年的审计计划,列示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的重点战略领域和项目。瑞典每年通过发布年度审计报告等方式向公众明确自身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结果,且在对自身内部业务进行考核时,以具体的数字和指标进行量化,另外还引进第三方审计加强外界对其审计工作的监督。其中,媒体就是有力的监督渠道之一。如2016年瑞典国家审计长苏珊娜因聘亲丑闻辞职,瑞典媒体对于审计署工作的独立性、公正性进行了调查,涉及2015年秋至2016年的公共档案,调查方式包括电话、短信及电子邮件等等,调查结果中披露了审计长苏珊娜滥用职权,聘用前同事担任某重要高薪岗位,并对招聘流程违规控制。强有力的外部监督使得瑞典的绩效审计更加规范、公正。
二、瑞典绩效审计的发展
二就是瑞典国家审计署(rrv),主要承担中央行政机关的审计任务。国家审计署成为政府财务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工作主要集中于绩效审计和财务管理。20世纪70年代,瑞典通过立法手段,绩效审计正式成为法定审计的范畴之一,高度彰显出绩效审计受到瑞典政府的日益重视。80年代,瑞典进一步向福利国家迈进,政府一方面增加税收,另一方面扩大支出,同时积极地进行改革,政府开支急剧上升。绩效审计在改进政府工作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个阶段是瑞典政府审计发展的关键时期,出台了《瑞典国家审计署法》,让政府审计的实施有法可依,同时也有了审计行为的基本规范,绩效审计师的行为有章可循。绩效审计开始正式发展起来。3.绩效审计发展阶段(1989—2003年)。1989年绩效审计部在瑞典国家审计署内部挂牌成立,主要负责审计政府部门各项活动和各种计划的效率,其任务是发现问题,给出建议,推进改革,使绩效审计向分析措施与提出很好的建议这一方向创新与发展,从而使绩效审计在促进政府改革的过程中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在这一重要阶段,瑞典绩效审计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日渐成为一种拥有规范流程、方式的审计类型,同时,瑞典国家审计署不仅在国内极具影响力,其长期积累的审计经验也让瑞典在广阔国际网络中承担了许多重要任务,对国际绩效审计的经验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自1989年以来,瑞典国家审计署积极与其他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国际间合作,其主要内容为绩效审计和信息技术,合作伙伴主要是西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在相互合作和学习中逐步提高相关审计水平。4.绩效审计完善阶段(2003年至今)。2003年7月1日,瑞典国家审计体制发生重大变革,新的国家审计署(theswedishnationalauditoffice,snao)建立,合并了原来分设的国家审计署(rrv)和议会审计师,完成了由行政型向立法型的历史性转变。新的国家审计署受宪法保障,拥有独立的地位,并向议会负责及报告工作,成为议会的所属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完成议会控制税收使用任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公共管理。瑞典国家审计署《2004年报告(report2004)》,进一步明确了绩效审计的对象和任务,主要是审计皇家账务、议会及其下属机构、法院其及下属机构、政府和内阁及其下属机构、政府控制公司、政府拥有的基金和公司、政府基金的使用和失业保证金八项。可见,瑞典政府绩效审计除了对议会和政府部门进行外,也已成为企业审计的一种重要形式。从瑞典国家审计署的企业审计工作看,目前分为两类,即财务收支审计和绩效审计,两者各占五成,并且设立各自独立机构开展工作。在瑞典,国有企业都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具有较大的社会责任,这点与我国类似。通过绩效审计,既可以发现某一责任主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能揭示整个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的弊端,从而能够更彻底地解决根本性的制度性、体制性障碍和问题,提高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效率和效能,节约社会成本。
三、瑞典绩效审计发展的特点
(一)高度重视绩效审计工作。瑞典是第一个引入绩效审计的欧洲国家,到现在为止其绩效审计已在世界审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早在20世纪60年代,瑞典已率先开始将审计工作的重点由财务审计逐渐向绩效审计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当局对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瑞典绩效审计得到重视、发展迅速的原因是:瑞典的财务审计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各种审计、技术手段和方法已经逐渐完善,在此基础上发展绩效审计的技术和理论条件较好。另外审计的“边际效益”越来越小,从政府审计机关自身发展和社会公众对于政府审计的期待来看,作为财政支出常年处于高位的高福利国家,现行的财务审计制度都不足以满足需求。(二)组织领导形式助益绩效审计发展。瑞典绩效审计的发展离不开组织的保证。受宪法保护,独立于财务审计,且审计范围较广,审计资源分配充足。三位审计长对于各自管辖领域各负其责,这种领导组织形式在全世界开展审计的国家中实属罕见。(三)具有完善的法律和审计指导体系。随着《瑞典国家审计署法》以及《绩效审计准则》的出台,审计目标逐步明确、工作指导手册逐步完善、审计考核指标逐步细化。(四)从“3e”审计到“5e”审计的转变。一般意义上的“3e”审计指的是对审计客体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审核,以此为基础增加“环境性”和“公平性”的审计模式被称为“5e”审计。瑞典绩效审计的内容覆盖“3e”审计相关的所有方面,从整体层面上看经历着从“3e”到“5e”的转变,对环境保护和公平更加注重,在追求利润、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尤其关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政府对社会资源重分配的公允性方面。(五)促进国际审计事业注重自身绩效审计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绩效审计任务,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绩效审计工作作出贡献。
(一)建立健全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瑞典绩效审计起步较早、发展迅速,与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环境相匹配,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绩效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1983年审计开始进入正常轨道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部分审计机关的工作也仍然侧重于财务审计,近些年其他类型的审计概念被频频提起,成为学术界广为讨论的话题。瑞典的宪政改革变迁是绩效审计发展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我国财务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但是在绩效审计方面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促进绩效审计的法治化进程迫在眉睫。(二)绩效审计区别于财务审计。我国开展的绩效审计本质上没有完全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类型,而是将绩效审计寄于财务审计之中,没有脱离财务审计的束缚。鲜有单独的绩效审计项目。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在审计目标、评价标准、审计方法等方面均有不同,应当进行区分。开展绩效审仍然离不开传统的财务审计,这要求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实践中,时刻提醒不应受定式的思维的制约,要将绩效审计逐渐脱离传统财务审计。在具体实践中,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应当制定完善的绩效审计前期规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作好清晰详尽的审计调查,确定恰当的绩效审计目标。在绩效审计期间,如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活动存在严重不实,则应当修改审计方案放弃继续进行绩效审计,转而对财务收支进行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对于仅有部分资料不实或违规情况重要性较低的情况,则要视具体情形而定,具体要看其是否影响绩效审计的指标评价,这一点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绩效审计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审计类型,应选择尝试开展试点推广,适当扩大绩效审计的监督范围,推动绩效审计向更深层次探索发展。(三)提高审计独立性。独立性指的是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所审计的活动,必须拥有充分的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证据收集和分析以及审计报告的权力。审计人员在审计范围内,必须享有充分的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权力,必须不受限制的接触必要资料,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职能有完全了解。各级别审计机关的经费应该单列,如果列入同级财政则无法在经费层面保障充足的独立性。另外,审计领导者的任期可以得到适当延长,至少超过一至两任的政府任期。(四)加强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由于我国的绩效审计起步较晚,虽然许多学者已经对政府绩效审计颇有研究,也呈现了不少有价值的理论文献,但是现阶段我国绩效审计正在飞速发展,业内对有价值、相对成熟的理论成果的数量仍有较大需求。因此,我们应加大对绩效审计的研究力度,提高对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尽快取得较成熟的绩效审计研究成果,丰富大众对绩效审计的认知,在理论层面提供一定的指导,以期为我国更好的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提供帮助。(五)扩大绩效审计范围。目前,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对象主要是财政性资金支出,如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支出、国家投资建设项目、各种专项公共资金支出、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以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为导向,合理确定政府绩效审计范围。考虑适当扩大绩效审计范围,向拥有操作基础且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的项目进行倾斜,如涉及行政管理、国家安全、政权建设、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相关领域。对应的审计内容中既要涵盖考察“5e”相关的内容,还应当包含对公共权力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对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效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以实现对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查处,确保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从制度机制层面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六)注重外部监督和自我考核。在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绩效审计的外部监督和自我考核:1.制定更加详细的操作流程,规范绩效审计的程序,加快独立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体系的建设,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绩效审计工作水平,参考国外的绩效审计准则和标准,完善政府绩效评价标准。2.创新绩效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推动绩效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3.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尤其是地方审计机关的结果公示方式,使审计结果公开、透明,充分利用社会监督,促进政府及其部门履责。
[参考文献]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关系
绩效发言稿
绩效读后感
绩效协议书
绩效工作报告
数的概念的发展的启示篇四
;摘 要:无人潜航器是现今民用科技系统和军用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无人潜航器的发展在推动海洋环境数据信息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也为我们带来了危机,了解国外发展现状,知道差距,我们将会在未来的海洋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关键词:无人潜航器;海洋环境数据;发展
当今水下科技迅猛发展,无人潜航器为民用科技系统和军用作战系统带来了大量的有效信息。根据相关国外文献资料,这匹水下黑马,甚至会因它的出现大大提高海洋探索能力和颠覆未来的海洋战争。正因为国外无人潜航器的迅猛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所独有的无人操纵优势带来的大量好处,我国研究国外技术借鉴和参考其意义有很大的必要。成熟技术的引进和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技术的优化应用是站在较高起点上来有效降低因研究走弯路所产生的成本和风险。当今是向海而兴的时代,不断吸取科技发展我国潜航器,是不断推进我国海洋建设的有效手段。
1无人潜航器对水下作战的影响
无人潜航器在民营领域,可以代替潜水员进行搜救捕捞作业,2014年4月,美国政府就曾利用“蓝鳍金枪鱼-21”无人潜航器对马航mh370遇险客机进行搜寻。其可以服务于海洋科考对海洋进行更深层次的勘探,也可服务于电力公司对海底铺设电缆提供帮助。随着民营领域的应用也引发了其军事价值,华盛顿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于1957年研制出了一款可以在水下对声音扩散和潜艇尾迹进行研究的水下载体,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型的军事用途无人潜航器。无人潜航器在多国海军的反水雷作业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世界各国就这种类型的无人潜航器研制了多种,被熟知的“阿里斯特300”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对于潜航器的利用不断加大,除了单独探测使用还可以用作平台进行搭载武器,用于诱导敌方进行攻击,以一种隐蔽的方式产生大杀伤性攻击[1]。
无人潜航器的迅猛发展绝不是简单地无人化装备的生产,其背后的深层作战意图更要得到重视,国外各国利用潜航器意图收集掌握海洋信息资源,常有打着民用科研的旗号利用无人潜航器对于别国近海声场分布,温度变化,潮汐潮流以及海岸分布情况和防护工程进行大批量的探测。这些详细的海洋信息数据,对于海洋开发,对于海军大国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数据信息对于潜艇的出行以及作业甚至会起到毁灭性的打击。
2国外无人潜航器的装备发展分析
2.1国外无人潜航器的发展特点
国外无人潜航器的发展不断成熟,就所要负责的任务可大致分为三个类型,水下攻击,水下防御,战斗支援。当今高科技海战也是信息化时代的信息战,无人潜航器的出现对于更深层次的水下情报收集和传递有着更好的侦查的监视能力。海洋战场因为海底地势地貌难以实际探测,海洋生物实际分布,以及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而难以让指战员发出更为有效的命令。无人潜航器的出现利用他所涵盖的多种有效传感系统,可以为水下航行潜艇和水面舰艇提供实时具化的水下图像,从而对于指战员的战术决策进行有效指导。在当今海战多元化多样化的任务不断出现,一些有特殊用途的潜航器可以在有效的时间里通过释放大杀伤性的反潜水雷,对于水下航行潜艇进行极强的破坏。在当今智能水雷封锁战中,无人潜航器有着其独有的优势,其虚警率低,可以在gps的引导下进行作业,并且不会产生和发出任何会使得水雷发生爆炸的信号,因此对于反水雷作战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无人潜航器也被美国战争学院的战略学专家认为是“海底悄无声息的侦察兵”,其可以海况对潜艇和舰船的影响比较大时进行有效替代,其可以有效改善恶劣海洋水文及地形环境所对作业造成的影响。潜航器的无人化以及其可以高精度,高密度的进行长时间的水下情报收集和探测。
2.2国外无人潜航器的发展趋势
无人潜航器也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成为更加集成化的小体积航行器,对于其多功能的运用模块的多元化也有着很好的优化空间。水下航行高精度的定位能力必不可少,不断提高gps对于其惯性导航误差的修正以及有效利用声波在水下的有效传播来进行对水下环境的探测也是我国无人潜航器发展的重要方向。多维立体作战模式的应用让我们更应该考虑多个无人潜航器之间的多向联系和协调,而不是单一进行单线服务。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也要不断的就潜航器平台的自主性进行优化,不断改进其控制系统。现在各国海军战略都不断的从以前的“平台中心战”向着新形势下的“网络中心战”进行转型。无人潜航器的出现以及发展也成为战略转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无人潜航器所提供的多元化有效海洋信息是现如今构建多维立体作战空间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用此来不断提高海洋战略高度,推进作战能力,优化海洋战略。无人潜航器的使用使得远海有效作战成为可能,对于近海以及濒海作战多了有效保障,可以实施有效的战略信息支援[2,3]。
2.3我国与国外无人潜航器在技术上的差距
我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我国现在在无人潜航器数量上和种类上和国外领先水平仍然有着差距。美国一直以来在这个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但各国追求的目标都始终如一,现今中国自主研发的无人潜航器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对于情报的收集,进行扫雷作业,以及进行反潜作业。我国于1986年自主研制出了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海人一号”中国多年来不断革新科技不断发展,2010年中国的水下机器人也迅猛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也打破历史成为新高,打破记录达到同样类型的无人潜水器所能下潜的最大深度。美国对于中国研制的水下滑翔机在《新闻周刊》上进行过专门的报道,直言其可以用更快的速度追踪五角大楼的潜艇。无人潜航器的发展会推动我国的科技发展,为作战体系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3我国发展无人潜航器的对策和建议
国外无人潜航器的迅猛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差距,我们也要意识到这并不是进行简单地研制无人化装备,背后所对未來海战带来的打击才是深层的战略意义。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去不断发展技术。
3.1开发新能源解决长时间续航问题
就国外各型无人潜航器来看,我国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找到一款适合其的新能源来提供航行动力从而有效提高潜航器的续航能力。提高续航力是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尽可能多的作业的保障,长时间的续航可以在水文环境探测上对于规律的变化把握的更加清楚。
3.2发展廉价中小型解决数据面窄的问题
竞争力决定了地位,我国要在发展创新速度上有所建树,不断提高同他国的竞争力。针对我国的现实特点,我们除了要发展高精尖的无人潜航器以外还应就价格低廉的小中型进行研发以此来推动国家海洋工程,海洋地质勘测,海洋生物研究等学科的发展。这些所产生的价值可以让我国改变现今依赖于国外无人潜航器的现状,也会因此推动国防海洋建设。水下海面立体化作战的不断进步发展,也更加突显出未来在无人作战体系的应用,海军如何利用无人潜航器来通过通用化的信息接口来实现对于立体空间的信息数据感知也会成为我们克敌制胜的关键法宝。
3.3培养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各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在相应高校应该为无人潜航器设置相应的学科,在本科,研究生,博士多层培养,以此来满足对于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时代,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改进优化无人潜航器成为必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数的概念的发展的启示篇五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究概念教学助推思维发展的途径,建议教师重视概念能力要素的解读,助力数学学习思考的深入,促进概念的顺利提炼;关注数学概念的表征、内涵等层面的谋划,发展学生在概念学习中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严密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数学思维 概念表征 概念内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儿童的数学学习的支点是对概念的学习、理解与应用,为此,教师应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选择符合学情、符合教学内容的教法,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概念的形成,进而科学、扎实地掌握数学概念,并以此助推学习的深入,促进学生运用概念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稳健的发展。
一、深究概念能力要素,促进思考深入
一个数学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多重能力的结构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准地解读概念结构中所蕴含的多层次的能力要素,有选择地进行重点突破,从而使得概念的核心能力要素得以有效落实。与此同时,让学生在概念学习研究中能够更科学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使对应的数学问题研究得以顺利突破,并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问题解决中有序发展、逐步增长。
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核心要素的教学把握,努力引导学生更好地、更精准地把握百分数的概念,使之成为他们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学生更灵活地运用概念进行百分数的计算和对应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中学会有序思考、灵活思考和周密思考,使得他们的数学思维得到最有效的锻炼。
如,教师可设计如下训练题,让学生在具体的应用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核心能力组成,促进学习的有效建构。
一连串的追问,旨在让学生更科学地把握百分数的概念,理解百分数中既揭示了部分是总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最完美的结果就是100%,也就是达到整体的全部;又揭示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们的百分比可以小于100%,也可以等于100%,还可以大于100%。
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与交流,充分感受百分数这一核心问题的本质,从而进一步厘清诸如产品合格率、指数成活率、考试及格率等,都是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是永远不会超过100%的。而像甲数量与乙数量的百分比,就会有大于100%的情形。学习研讨,能够更好地拓宽学习视野,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的本质属性,使得百分数概念建构的层次更为丰富。同时,也让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周密性等得到稳步发展。
二、深究概念数学表征,助推思考深入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与概念的数学表征探究学习,从中帮助学生更科学地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加速概念的科学建构。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创设直观、详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对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等进行简洁、概括性的描述,促使他们能够用最恰当的方法解释概念所蕴含的数学关系。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对数学概念进行直观、科学地解读,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加速他们对概念的深入领会,使得他们的数学思考更加深刻,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更加理性。
如,在四年级《1亿有多大》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地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体验活动中建构1亿粒大米有多重的表征,从而帮助学生掌握1亿个一元硬币的重量、厚度是多少,或1亿张白纸的厚度是多少等推导方法。
一是指导小组合作。要求学习小组明确分工,确定数大米粒数的人员、称量人员和记录人员等。再设计活动方案,先让每位学生都数出50粒大米,再称量出50粒大米的重量、100粒大米的重量、200粒大米的重量,从而推想出10000粒大米的基本重量。讓记录员记录下来,成为一个共享数据。
二是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探索。首先让小组成员讨论,现在仅仅知道100粒大米的重量,如何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呢?学生会在问题和经验的双重刺激下,进行合情推理,100粒大米重量是2.5克,那么1000粒大米的重量是25克,10000粒大米的重量是250克,100000粒大米的重量是2500克,1000000粒大米的重量是25000克,就是25千克,10000000粒大米的重量是250千克,100000000粒大米的重量是2500千克,即1亿粒大米重2500千克。
三是帮助学生建立具体表征。如果每100千克大米装成一大袋,可以装多少袋?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0.5千克,1亿粒大米可以供多少人1天享用?……通过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1亿粒大米的表征,从而让学生建构1亿有多大的表征。
另外,教师还可以再次引导学生思考:那么1亿张白纸有多厚(或有多重)?让学生把知识回归到现实的应用之中,使得1亿有多大的学习方法得到巩固,学习思维得到深化。
1亿是个非常大的数,这是现实的感性认识,但是1亿到底会有多大,这需要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建构“1亿”的概念。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解读这个概念的结构,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1亿是10个千万,1个千万是10个百万等,直到100、10、1,让学习的通道彻底打开,使学生明白1亿数量大小的真实状态。这个过程既是学生经验获取的过程,又是学生运用知识建构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归纳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
三、深究概念内涵特征,加速思考深入
要帮助学生更科学地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教师还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学习达到应用层次,并在具体的问题研究活动中加速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领悟,促使数学概念的科学建构。同时,还要精心遴选与情境相对应的学习材料,促使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学会思考,实现数学思维的稳步发展。
如,在《小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小数概念形成后的巩固与应用层面的设计,让学生在具体的应用情境中更好地把握小数概念的核心要素,使得小数概念的建构层次更丰富。
一是设计真实的应用环节。如,小明到文具店购买了一把0.85元的直尺,付了10元,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元?这是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他们很快列出算式:10-0.85。这个问题,有很多学生能够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但也有部分学生得出0.15元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抓牢这个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小数概念形成的过程,并以此助推学习理解的深入,也让他们的数学思考变得更加深刻。
二是组织学习思辨交流活动。首先让学生解读10-0.85=0.15,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证明这个计算结果是错误的,而不是简单地说出对与错。学生会用减法验算的方法,得出这样计算是错误的。其次引导学生再度解读小数的意义。设问:10-0.85=0.15是错误的,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是错的?一种数要实现运算的目的,就必须把它放在一个最恰当的数系之中。为此,教师通过该习题的計算,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让他们有条理地说出:因为10是10个1,0.85是85个0.01,所以要把10理解为9个1加上100个0.01,100个0.01减去85个0.01,得到15个0.01,就是0.15,最后再与9个1合起来,就是9.15。让学生经历这样的有序思考和分析的过程,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进而为他们后续的小数知识学习提供坚实的保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诱使学生积极投身于概念的研究学习之中,让数学学习更具自主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应把握好学生概念学习的真实状态,引导他们不断地深究概念的内涵和本质属性等,从而使得概念的学习更富智慧,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维得到锻炼,获得发展。
作者简介:王霞(1981— ),女,广西陆川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责编 林 剑)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