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陕西省地理说明陕西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一
上学期间,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省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与陕西省接壤的八个省、市、自治区: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重庆、湖北、山西、河南。
2.陕西地理在全国的位置: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
3.三秦的得名:秦亡后项羽大封诸侯,将秦故地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 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
西安的九区四县: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临潼区、阎良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
1.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为3605万人。
2.陕西 有回、满,蒙古等46个少数民族。
(一) 狭长居中的地理位置
陕西省位于我国腹地中部偏东,南北纵长约880公里,东西横宽160~490公里。海拔最高点是秦岭主峰太白山(3767米),最低点为白河县的汉江水面出省出(170米)。
(二) “动”、“静”不同的地质基础
陕西由北向南存在着鄂尔多斯地台、渭河地堑、秦岭褶皱带、大巴山过渡带等4个地质构造单元。
(三) 山、川、原、丘、沙地貌景观较全
陕西省地貌从北向南,自东至西均有明显的地理差异性、具地带分异现象。陕西省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水系。主要河流有无定河、延河、泾河、渭河、嘉陵江、汉江、丹江等。
(一) 陕北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
(二) 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位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
(三) 陕南山地:关中以南的秦巴山地,两山夹一川的地势结构十分突出。
陕西属于大陆季风气候,纵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境内气候差异显著,四季分明。
1.陕西的海拔最高点和海拔最低点
2.陕西的珍贵动植物:陕西省野生植物资源中,有37种属于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植物。现有珍稀野生动物94种。陕西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金毛扭角羚被誉为“四大国宝”。熊猫和金丝猴为动物中的“活化石”。 朱鹮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濒危动物,被誉为“东方宝石”。
陕西省地理说明陕西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二
锋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互作用的过渡带,因而锋两侧的温度、湿度、稳定度以及风、云、气压等气象要素有明显差异,可以把锋看成是大气中气象要素的不连续面。
(1)锋面有坡度:锋面在空间向冷区倾斜,具有一定坡度。锋在空间呈倾斜状态是锋的一个重要特征。锋面坡度的形成和保持是地球偏转力作用的结果。一般锋面的坡度约在1/50-1/200之间,由于锋面坡度很小,锋面所遮掩的地区必然很大。如坡度为1/100,锋线长为1000公里、高为10公里的锋,其掩盖的面积可达100万平方公里;由于有坡度,可使暖空气沿倾斜面上升,为云雨天气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2)气象要素有突变:气团内部的温、湿、压等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小,而锋两侧的气象要素的差异很大。
①温度场:气团内部的气温水平分布比较均匀,通常在100公里内的气温差为1℃,最多不超过2℃。而锋附近区域内,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差异非常明显,100公里的水平距离内可相差近10℃,比气团内部的温度差异大5-10倍;在垂直方向上,气团中温度垂直分布是随高度递减的。然而锋区附近,由于下部是冷气团,上部是暖气团,锋面上下温度差异比较大,锋面往往是逆温层。
②气压场:锋面两侧是密度不同的冷、暖气团,因而锋区的气压变化比气团内部的气压变化要大的多。锋附近区域气压的分布不均匀,锋处于气压槽中,等压线通过锋面有指向高压的折角,或锋处于两个高压之间气压相对较低的地区,等压线几乎与锋面平行。
③锋附近风场:风在锋面两侧有明显的逆向转变,即由锋后到锋前,风向呈逆时针方向变化。
(3)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由于锋面有坡度,冷暖空气交绥,暖空气可沿坡上升或被迫抬升,且暖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因而,空气绝热上升,水汽凝结,易形成云雨天气。由于锋面是各种气象要素水平差异较大地区,能量集中,天气变化剧烈。所以,锋是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总结:锋是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它并不是一个几何面,而是一个不太规则的倾斜面。它的下面是冷空气,上面是暖空气。由于冷空气比暖空气重,因而,它们的交接地带就是一个倾斜的交接地区。
陕西省地理说明陕西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三
(一)考试范围
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中国地理”部分为命题依据,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八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着力体现基础性、科学性、导向性和发展性原则。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1.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①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②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③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①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②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③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①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③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④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⑤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2)自然资源
①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③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④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3.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①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②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③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④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①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影响。
②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地理差异
①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②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③用事例说明各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认识区域
(1)位置与分布
①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②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③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④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
⑤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①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②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③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④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⑤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⑥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3)环境与发展
①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成功经验。
②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③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④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⑤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选择题是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读图分析、材料分析及简答题等。
两种题型的分值为:选择题约为40%,非选择题约为60%。
2.试题难易度
易、中、难三种试题的比例约为7:2:1。
陕西省地理说明陕西地理知识点总结篇四
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依据2015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依据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及本考试说明。
二、命题原则
1.基础性原则。突出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学习方法的考核,考查初步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2.导向性原则。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进素质教育。创设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思想性原则。融入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4.生活性原则。加强试题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试题情境,体现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5.科学性原则。内容科学、严谨,文字简洁、规范,答案准确合理,使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ⅲ.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目标分为知道、记住、理解、应用四个层次。“知道”,是指对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获得感性的初步认识,能说出它的要点和大意;“记住”,是指地名和数据要求记忆,会把地名落实到地图上,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理解”,是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事物的特点、成因、分布和变化有规律性的认识,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或解释,并能用以解释简单的地理现象;“应用”,除了包含“理解”的要求外,应该具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判断、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上述四个层次的考试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前
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一个层次包括前面较低层次的要求。
试题重视在实际情景中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工具和主要地图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利用图、表、文字等资料提取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准确回答地理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及地理实践能力。
二、考试内容
地 球 与 地 图
(一)地球与地球仪
(二)地 图
世 界 地 理
(三)世界的海洋和陆地
(四)世界气候
(五)世界的居民
(六)地区发展差异
(七)认识区域
中 国 地 理
(一)疆域与人口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三)经济与文化
(四)地域差异
(五)认识区域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60分钟。
2.试卷结构: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50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综合题,题型包括填表、绘图、图表分析、材料分析、问题设计、问题探究、地理预测、简答等。
4.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6:2:2
陕西省地理说明陕西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五
考试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命题注重考查学生较熟悉且对以后学习生活有用的一些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考试的甄别、激励、选拔等功能。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考试目标与要求主要包括学生获取、理解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
考试范围仅限定在《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内容标准中有关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部分。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3.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三、试卷结构
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单项选择题12分,非选择题18分,满分30分。
陕西省地理说明陕西地理知识点总结篇六
2017年中考地理复习资料:欧洲西部
2017中考地理复习资料:极地地区
2017年中考地理复习资料:日本
2017年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埃及
2017年中考地理知识点:国际合作2017年中考地理知识点:亚洲及欧洲
陕西省地理说明陕西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七
2016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及答案(湖南凤凰县华鑫中学)
贵州遵义2016高三地理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2015年高考文综冲刺复习资料汇总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避免大段落式的表述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常用的六大表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