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是否高效和合理,从而改进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需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避免过于华丽的修辞和夸张的言辞。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案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一身深蓝色粗布衣服、一头刚盖住耳朵的短发,在1975年剪掉长辫子之后,申纪兰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在农村最常见的打扮。
她一生不曾离开劳动,即便89岁高龄,每天还是力所能及地参加劳动。
“要和乡亲们在一起,把根永远扎在农村大地上。”她说,这是她的初心。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是全国唯一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人,一生堪称传奇。
她嫁到西沟村时才18岁,婚后第六天就下地干活,一生信守“劳动就是解放”。
上世纪50年代,她带着十几个姐妹加入互助组,和男人一样种树开荒,把男女“同工同酬”变成了现实。至今,村里仍流传着这样的“斗争故事”:
春播快开始了,成堆的粪要往地上匀。妇女装一天粪7分工,男人挑、匀一天10分工。干了一天,妇女们都想挑粪匀粪。男人不愿意,就比赛。一样多的人和地,男人休息了,妇女不休息,不到晌午,妇女们都匀完了,有的男人还没匀完,连最反对同工同酬的男社员也说:“该提高妇女的底分了。”
1983年,西沟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迎来改革开放后的新起点。2年后,申纪兰带领乡亲们办起了平顺县第一个村办企业,西沟村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
现在,西沟村有集体企业4家、民营企业12家。20__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
在申纪兰身上,“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初心已经化为血液。即便在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她依然早早起床,给大家扫地、打开水、擦桌子,也不曾将自己和孩子户口迁到城市。
申纪兰对物质生活看得很轻。她住的仍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有一张旧桌子和一个旧式小柜子,一张老式木床占了半个屋子,没有一件现代化家具和高档电器。但她却多次将奖金捐给村集体。她坚持不领厅级干部工资,原来每月只拿村集体150元补贴,这两年才涨到300元。
“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党的教导,不能脱离群众,要给群众干工作。”申纪兰说。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一张残破不全的喜报勾勒出一位为国尽忠又深藏功名的英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辽宁海城又涌现出一位“张富清”式老英雄。
眼不花、耳不背、行走利索,尽管已是94岁的耄耋老人,第一眼看到张贵斌,还是一位打不倒的军人。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东北野战军四纵41军后勤担架营2连3排12班战士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挡在塔山。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才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
之后,张贵斌跟随打仗转战大半个中国,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
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局工作,但他却在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当了农民。张贵斌说:“我要回乡参加建设,回家孝敬老母。”
从此,张贵斌将4次大功、4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
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建军90周年时做过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了党。”他对战功只字未提。
直到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仕科说:“核实了老英雄的立功证和档案后,我们十分敬佩,共和国会永远记住他们!”
回到家乡的张贵斌收起了军功章,但延续了军人雷厉风行、一心为民的作风。他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生产社。村里没钱,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
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县农电局工作,起早贪黑立杆架线。他说:“看到乡亲们家里灯泡亮了,我高兴得睡不着觉。”
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张贵斌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国网海城市供电公司经理宁辽逸说:“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他的二女儿张英说:“有时候,我和我爸说‘多住几天国家也给报销’。他就教育我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
离休金5000余元的张贵斌和老伴现在还会在街上捡旧衣服和鞋,他让女儿洗干净放在院里台阶上。“还会有更困难的人,他们就拿去用。”张贵斌说,“党和父母给我的教育就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一张泛黄的“报功书”边角虽然已破损,但百字左右的行文,却清晰印证了这名战斗英雄爱国报国浴血战场的事迹。
六十余载,不仅是这份“报功书”,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勋荣誉,他也始终埋藏在心底,连家人都不知晓。
历经战争年代的硝烟,备尝建设时期的艰辛,也见证了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然而,流淌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他奋斗的底色和初心。
他,就是鞍山海城市94岁的退伍老兵张贵斌,一名在淡泊名利中书写着忠诚、坚守着初心的老党员。
10月17日,锦州辽沈战役烈士陵园,站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张贵斌献完一束鲜花,行军礼的右手久久不愿放下,面对牺牲的战友,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思绪也再次回到71年前的秋天。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来到。虽然当时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毅然选择了参军。
进入不久,张贵斌参加了塔山阻击战。“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沟里,一步也没后退,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说,“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打胜仗凭的就是我们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张贵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也是从那时起,“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他时刻遵循的行为准则。
随后,张贵斌跟随打武汉、战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身负重伤才不得不离开。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准备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局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复员回乡,在他看来:在哪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儿女也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对其他情况都不知晓。
20,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做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对战功也只字未提。
直到今年鞍山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事迹才被家人和社会所了解。一时间,整座钢城都被张贵斌淡泊名利、深藏荣誉功勋的事迹所感动,鞍山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接受的教育。张贵斌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94岁的张贵斌老人深藏荣誉功勋60余载,在地方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军人信息比对核查时,他的功勋才被人知晓。他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队英勇作战,九死一生,身负战伤,战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动回到农村,造福群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离休后,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对在贫困山区奉献一生的张富清同志的关怀与肯定,在广大基层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扎根基层,恪尽职守,一点一滴地做好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
张富清同志的事迹,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不忘初心。一要牢记使命,忘记成绩,轻装上阵,时刻做好人生再出发的准备;二要不惧平凡,但拒平庸,在基层岗位上、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是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必须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做好;三要从容舍得,才能自得,老先生扎根基层的一生是幸福的,战场上、工作里都能不懈奋斗,守住了初心。
基层党员干部表示,张富清同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钦佩,让人景仰,基层工作人员要传承和弘扬张富清老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投身新时代火热实践,投身乡村振兴,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甩开膀子干、撸起袖子干。
党员干部认为,老战士张富清的英雄战功让我们钦佩,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老党员张富清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提醒着我们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扎根基层,踏实工作,建功新时代。
基层老党员说,我们要学习战斗英雄,就要匡正人生价值坐标,始终以英雄为榜样,强化担当奉献意识,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坚决完成党交给的每项任务。
张富清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多次战斗中都是担任突击队员,这种不怕牺牲、舍生忘死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名军人去学习。在工作中我们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狠劲,不讲条件、不提要求,真正将各项工作具体扎实落到实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现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离休干部,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张富清老人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必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坚持“功成必定有我”的实干拼搏,全身心地投入到来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争做新时代先锋,争做来凤楷模。
在了解了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后,除了向张富清同志致敬外,我更多的是感恩,感恩他们的付出,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他们劳苦而功高,却隐荣而清誉,风骨气节高山仰止。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模范,居功不傲,低调做事,真正的共产党人!
2019张富清事迹收获。
随着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的推进,张富清老英雄的先进事迹才被人们知晓,并迅速引起网上网下热议,赢得了广大网民的衷心钦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也应学习张富清老英雄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朴实纯粹、淡薄名利的先进精神。
学习张富清老英雄,坚守初心,擦亮共产党员本色。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老英雄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当前锋打头阵,负伤不下火线,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了革命军人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急国家之所急,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不务虚功、矢志奉献,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擦亮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学习张富清老英雄,朴实纯粹,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在转业之后,张富清老英雄接受组织安排,先后在多个部门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上,张富清老英雄都始终坚持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朴实纯粹,始终做到表里如一,以执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内化于心、外律于行。
学习张富清老英雄,淡泊名利,正确对待功权名利。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退役转业后选择将功绩封存,从不以此要名誉待遇,不居功不自傲,真正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融入血脉、刻在心上,以自己的淡泊名利、矢志奉献,为大写的共产党人写下了最好的注解。
今天,我们向张富清老英雄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党员本色,学习他朴实纯粹、表里如一的理想信念,学习他淡泊名利、矢志奉献的高尚情操,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张富清身上,集中体现了“奉献精神”。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奉献勇敢,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到地方,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他奉献的是默默奋斗,淡泊名利。奉献是张富清的灵魂,张富清是奉献精神的使者。新时代,我们要学习张富清奉献精神,凝聚新时代奋斗力量。
学习张富清一辈子坚守初心的奉献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勇敢冲锋;和平时期,不怕偏远。初心在心,始终如一,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永远是奉献、奉献、再奉献。在张富清身上,奉献就是底色,奉献就是追求,奉献就是梦想。深藏功名,坚守奉献,这就是新时代我们奔跑者应该具备的精神,奔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精神是奔跑的营养,奔跑有奉献,奔跑有力量,有速度。新时代,我们都在奔跑,我们应该用奉献精神去奔跑,奔跑出一个辉煌的成绩。
学习张富清不改本色的奉献精神。不论是在战场,还是在地方,张富清始终保持着一个英雄的本色,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没有任何个人的名利,甚至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这种本色很淳朴,很洁白,没有任何私欲,没有任何功利。这样的英雄本色最伟大,最可贵。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英雄本色,才能创造中华民族伟大成就的色彩斑斓。我们从张富清身上看到了生活中的无数“活雷锋”,看到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这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是中华民族力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追梦的强大能量。
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张富清是奉献精神的榜样,我们要学习好榜样,我们要见贤思齐,万众一心,无数中华儿女的奉献精神凝聚起在一起,就是新时代的奋斗强大力量,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能量。学习张富清奉献精神,凝聚新时代奋斗力量,这是新时代我们每个人的必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赞扬张富清老英雄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因为自己的外公也曾是经历战争的退役军人,所以当自己看到张富清的事迹时,更是感触良多。“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老英雄张富清看似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正是一个共产党员高尚风范的真切体现,是我们每一个后辈所学习的精神榜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读懂老英雄身上的坚毅执着。张富清原本是被抓入国民党军中的杂役,后来在一场战役中被“解放”,面对国民党的腐败黑暗与共产党的矢志为民,张富清并没有选择领上两块银元回家,而是选择了“为穷苦人打仗”。秉持这一信仰的他,在战场上一往无前,无惧死亡,每一场战斗都冲锋在前,导致身体今天还留下了片片伤痕,正因作战表现勇敢,入伍仅4个月的张富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无论岁月流转,一生追随,从未改变。从老英雄张富清的身上我们读懂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坚毅执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读懂老英雄身上的朴实纯粹。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是张富清离开部队时留下的一排排显著功绩,但如果没有一次普通的退役军人信息登记,谁能知道或许某个街头遇到的这位老人,曾经是威震敌胆的沙场尖兵。有的人要是能够取得这位老人十分之一的功绩,或许早就沾沾自喜不可收拾,但老人却深藏功名,连家人都不知晓其立功的事,仍旧住在一个不足80平米的老旧小屋里,只有阳台摆放得如“列兵”般笔直的花盆象征着老人那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从老英雄张富清身上我们读懂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朴实纯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读懂老英雄身上的无私忘我。本来可以有更好选择的张富清,却响应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号召,携妻子来到了偏远的湖北恩施,当他知道在恩施,来凤最艰苦后,张富清夫妇又到了来凤,为来凤的建设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满身军功章的张富清从来没有依仗自己的功绩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在国家困难之时,反而带头让自己的妻子“下岗”,做手术时,虽然是全额报销,可老人却选了最便宜的。老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和当初牺牲的战友相比,自己能够活到今天,够幸福的了,不能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了。从老英雄张富清的身上我们读懂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无私忘我。
95岁,71年党龄,坚毅执着、朴实纯粹、无私忘我,让我们向独腿站立的老英雄张富清敬一个最崇高的军礼!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今天我再次学习了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的先进事迹,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李连成自1991年以来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使西辛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
李连成是一位普通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任职26年来,以对党无限忠诚、对群众无比热爱、对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情怀,带头干事,带头吃亏,带头吃苦,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把昔日贫穷落后的西辛庄村建成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做廉洁自律的表率。李连成从上任的第一天他就立下军令状,并将之立到了村委会墙壁上“我要是喝村里的一盅酒、吸村里的一支烟,就割我舌头;要是乱花村里的一分钱、用公款组织村干部吃一顿饭,就剁我的手指头”。作为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在严格要求自己,不违反廉洁自律的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接受群众的吃请,光明磊落做人。
二、做为民务实的表率,他呕心沥血为民谋福利,处处为民打算、为民着想的精神,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使人敬重。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忘我的境界去干好每一件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做学习的表率。刻苦钻研学习,或者说善于学习是李连成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和长处,李连成书记虽然文化不高,但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本人不注意学习,不注意知识的积累,或者说是不主动学习,不注意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工作流于一般化,难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在学中干,干中学,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再次学连成的先进事迹,发人深省,引人深思,他不仅甘于奉献,带头吃亏,一心为民办实事。使再次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要常思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啥,工作中依靠谁,为了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李连成同志为榜样,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甘于奉献、清正廉洁,将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最基层落实、落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基层党员的良好形象。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张贵斌,男,汉族,1925年12月出生,海城市西柳小码头村人,1948年5月鞍山刚刚解放后入伍,1949年2月入党,跟随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南,参加塔山阻击战等战役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49年3月25日,作为塔山阻击战战斗英雄代表,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4年2月因伤转业后,主动放弃留在武汉和广州海关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申请回老家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于1978年10月离休。张贵斌同志深藏荣誉功勋60余载,在地方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军人信息比对核查时,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才被人知晓。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9月23日,鞍山日报以《94岁老兵张贵斌、甘于平凡的英雄》为题率先报道了海城退伍老兵张贵斌的感人事迹。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来鞍采访,10月8日,新华社推出《辽宁海城再现“张富清”——塔山阻击战老英雄张贵斌深藏功名65载》。10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刊播了老英雄张贵斌的事迹。10月5日、12日,辽宁日报、辽宁卫视《辽宁新闻》先后进行了报道。张贵斌同志的事迹经各大媒体刊载和微信微博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张贵斌同志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英勇作战,九死一生,身负战伤,战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动回到农村,造福群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离休后,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张贵斌同志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一心跟党走,用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后,张贵斌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入伍,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他勇敢作战,7天6夜的战斗中始终坚持“人在阵地在”,直至战斗到最后全连仅剩3个战友,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之后,又随转战了半个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伤转业后,他主动申请回到老家当了农民,在村支书、信用社、供电所、农电局每个岗位上,党让干啥就干啥,一心朴实工作,默默无闻奉献。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对党忠诚刻进心里、融入血液,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把坚定信仰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处处体现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铮铮誓言。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品质。张贵斌同志始终保持朴实纯粹,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不务虚功、奋发进取。张贵斌作为战斗英雄,转业时不要求组织照顾,把去大城市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主动申请回到了老家农村,在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一直以来,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以往的功勋荣誉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20,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制作建军90周年退役军人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了党。”仍然对战功只字未提。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切实站在改革发展主战场、重点工作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以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的精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张贵斌同志无论岗位如何变化,始终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劲头,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体现出朴实纯粹的优良作风。回乡第一年,他被推选为乡生产社委员,生产社没条件生产,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为生产社增收。他任职村书记期间,事事做在先,一切为村民考量,处处为国家着想。他在信用社工作时,有困难户还不上贷款,就自己掏钱给还。到县农电局工作后,起早贪黑、顶着酷暑严寒立杆架线,点亮了乡里的万家灯火;工作的最后几年,他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物资存放全靠他一个人记账,他始终认真负责、细致踏实,坚决把这个良心活干好。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不管在哪个地方、哪个单位,都要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兢兢业业、亲力亲为,时时处处贡献出个人的全部力量。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清廉自守、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张贵斌同志最难得的品质是艰苦朴素,从不向组织提出特殊要求,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张贵斌离休金5000余元,但是现在还和老伴到街上捡旧衣服和鞋,清洗干净后留给困难的群众拿去用。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用全额报销,但只要病情好转能够下床了,就坚持出院,总想着帮国家省一点,用在别处。至今,张贵斌和老伴还住在30平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对平平安安、有吃有穿的日子很满足。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时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不居功自傲,不向组织提特殊要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觉做到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工作向高标准要求。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张贵斌,1925年出生,男,辽宁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人,1948年初参军。他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脱下军装后却深藏功与名,连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核实老兵信息,他才将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拿出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按照市委要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委编委办以向张贵斌同志学习为内容,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全办主题教育学习会议。会议由市委编委办主任孙业飞主持,全体党员干部参加。
会上孙主任介绍了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以先进人物典型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起学习榜样,并对编办全体党员干部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是学习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
二是学习她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品质。
三是学习他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务实作风。
四是学习他清廉自守、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
第二,对标优秀先进人物查找不足。
一是在政治品格上差异。
二是在精神品质上差异。
三是在务实作风上差异。
四是在高尚情操上差异。
第三,结合本职工作展现新形象、实现新作为,敢于负责、敢于担当。
一是锻炼政治品质。在党言党、爱党、护党,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党员干部政治建设。
二是强化业务能力。学习政治理论,同时学习业务理论、政策、法律法规,把思想能力聚焦到工作能力,服务水平上来。
三是转变工作作风、务实、干事创业、勇于担当。
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个人廉洁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摒弃享乐主义,弘扬艰苦奋斗作风。
踏实做事,不求回报;虽功勋卓著,却甘于平凡——14日,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老英雄张贵斌成为新时代鞍山的“偶像”,而鞍山社会各界也开始用实际行动向老英雄致敬。
鞍山各地区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张贵斌事迹的高潮,有关部门也纷纷关注老英雄的生活和健康。从了解到张贵斌的事迹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织走访慰问了张贵斌,详细了解老英雄及其老伴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情况,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随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率先下发通知,在全市退役军人系统及广大退役军人中广泛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海城市相关部门、国家电网鞍山分公司陆续到张贵斌老人家探望。为让老人过个温暖的冬天,相关部门正抓紧协调,将为老人备一处好一点供暖条件的住房。
14日下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来鞍专程采访张贵斌,老英雄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以不凡经历给予我们不断拼搏的勇气。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惧牺牲,参加多次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离休。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听从党的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用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老人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两件旧衣服穿了十几年,却毫无怨言、安然自乐。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想着能帮国家省一点就是一点。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看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鞍山一员,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甘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安排,10月18日,海城市残联开展了学习“张贵斌”先进事迹活动,市残联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中,海城市残联副理事长杨振东诵读了先进事迹材料,同时强调,共产党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党员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重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学习改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的行动指南。
通过此次学习活动,海城市残联全体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学习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自觉地以张贵斌为榜样,学习他的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甘于奉献,不计名利、恪尽职守,敢于担当、清廉自守,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素养,以便于残联党员干部更积极的投入到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生活环境的事业中。
张贵斌,男,汉族,1925年12月出生,海城市西柳小码头村人,1948年5月鞍山刚刚解放后入伍,1949年2月入党,跟随部队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南,参加塔山阻击战等战役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49年3月25日,作为塔山阻击战战斗英雄代表,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4年2月因伤转业后,主动放弃留在武汉公安和广州海关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申请回老家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于1978年10月离休。张贵斌同志深藏荣誉功勋60余载,在地方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军人信息比对核查时,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才被人知晓。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9月23日,鞍山日报以《94岁老兵张贵斌、甘于平凡的英雄》为题率先报道了海城退伍老兵张贵斌的感人事迹。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来鞍采访,10月8日,新华社推出《辽宁海城再现“张富清”——塔山阻击战老英雄张贵斌深藏功名65载》。10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刊播了老英雄张贵斌的事迹。10月5日、12日,辽宁日报、辽宁卫视《辽宁新闻》先后进行了报道。张贵斌同志的事迹经各大媒体刊载和微信微博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张贵斌同志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队英勇作战,九死一生,身负战伤,战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动回到农村,造福群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离休后,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张贵斌同志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一心跟党走,用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后,张贵斌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入伍,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他勇敢作战,7天6夜的战斗中始终坚持“人在阵地在”,直至战斗到最后全连仅剩3个战友,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之后,又随部队转战了半个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伤转业后,他主动申请回到老家当了农民,在村支书、信用社、供电所、农电局每个岗位上,党让干啥就干啥,一心朴实工作,默默无闻奉献。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对党忠诚刻进心里、融入血液,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把坚定信仰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处处体现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铮铮誓言。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品质。张贵斌同志始终保持朴实纯粹,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不务虚功、奋发进取。张贵斌作为战斗英雄,转业时不要求组织照顾,把去大城市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主动申请回到了老家农村,在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一直以来,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以往的功勋荣誉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制作建军90周年退役军人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了党。”仍然对战功只字未提。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切实站在改革发展主战场、重点工作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以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的精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张贵斌同志无论岗位如何变化,始终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劲头,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体现出朴实纯粹的优良作风。回乡第一年,他被推选为乡生产社委员,生产社没条件生产,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为生产社增收。他任职村书记期间,事事做在先,一切为村民考量,处处为国家着想。他在信用社工作时,有困难户还不上贷款,就自己掏钱给还。到县农电局工作后,起早贪黑、顶着酷暑严寒立杆架线,点亮了乡里的万家灯火;工作的最后几年,他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物资存放全靠他一个人记账,他始终认真负责、细致踏实,坚决把这个良心活干好。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不管在哪个地方、哪个单位,都要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兢兢业业、亲力亲为,时时处处贡献出个人的全部力量。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清廉自守、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张贵斌同志最难得的品质是艰苦朴素,从不向组织提出特殊要求,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张贵斌离休金5000余元,但是现在还和老伴到街上捡旧衣服和鞋,清洗干净后留给困难的群众拿去用。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用全额报销,但只要病情好转能够下床了,就坚持出院,总想着帮国家省一点,用在别处。至今,张贵斌和老伴还住在30平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对平平安安、有吃有穿的日子很满足。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时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不居功自傲,不向组织提特殊要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觉做到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工作向高标准要求。
11月1日,鞍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慧芳来到老英雄张贵斌家中,授予他“鞍山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我市市委书记闻然陪同。
94岁的张贵斌老人深藏荣誉功勋60余载,在地方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军人信息比对核查时,他的功勋才被人知晓。他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队英勇作战,九死一生,身负战伤,战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动回到农村,造福群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离休后,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为大力学习宣传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决定授予张贵斌同志“鞍山好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在张贵斌老人家中,孙慧芳同老人亲切交谈,询问他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向他颁发“鞍山好人·时代楷模”证书。孙慧芳说,老人深藏功名,不给政府和国家添麻烦,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张贵斌表示,他将继续以一名党员和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94岁的张贵斌,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中最惨烈的塔山阻击战。7天6夜的战斗,全连120多人只剩下3人……张贵斌老人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脱下军装后却深藏功与名,连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核实老兵立功信息,他才将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拿出来。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来到。虽然当时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毅然选择了参军。
进入不久,张贵斌参加了塔山阻击战。“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沟里,一步也没后退,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说,“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打胜仗凭的就是我们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张贵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也是从那时起,“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他时刻遵循的行为准则。
随后,张贵斌跟随打武汉、战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身负重伤才不得不离开。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准备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局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复员回乡,在他看来:在哪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儿女也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对其他情况都不知晓。
从转业,张贵斌先后在村党支部、西柳信用社任过负责人,之后又到西柳供电所当会计,再后来到海城农电局物资供应站工作。
然而,无论岗位如何变动,张贵斌始终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农电局西柳供电所任会计,他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力求账目清清楚楚。西柳供电所距农电局15公里,张贵斌经常拖着伤腿,骑自行车去局里办事,每一个往返都要三四个小时。寒来暑往,这一干就是6年,张贵斌从没耽误过工作。
到器材库工作后,张贵斌的主要工作是从火车站接运器材。一列车电杆电线变压器,靠人拉肩扛装上马车,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张贵斌与同事赶着马车去车站接货,经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但在张贵斌的带动下,大家伙从没有过怨言。
张贵斌处处为企业、为国家着想。这几年,张贵斌因病经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住时间长一点,可他从来都是刚好点就出院。他跟孩子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孩子去报销,拿自己的工资去买。他说,国家给的工资不少,不能再花国家的钱了。
“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很幸福。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对照党章,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不算什么。”面对人们对自己“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甘于奉献”的称赞,张贵斌这样说道。
2017年,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做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对战功也只字未提。直到今年鞍山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事迹才被家人和社会所了解。一时间,整座钢城都被张贵斌淡泊名利、深藏荣誉功勋的事迹所感动。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接受的教育。张贵斌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一次庄严承诺,一生忠诚不变。张贵斌,一位耄耋老人,以始终坚守的初心,昭示着一名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张贵斌今年94岁,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中最为惨烈的塔山阻击战,战斗中冲锋在前,战斗7天6夜,将生死置之度外,后来他又跟随转战大半个中国。
他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他脱下军装后,却收起军功章,连自家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张贵斌老人的功绩才被公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深藏功名65年的老人。
这张残破不全的喜报,纸面已经泛黄,虽然历经了70多年,上面的文字,仍然清晰地印证着一名战斗英雄浴火战场的事迹。
退伍老兵张贵斌:我在那时候一边打仗一边救伤员,七天六宿我背了20多个伤员。天上扔炸弹爱怎么扔怎么扔,根本不寻思,就一心想把这仗打胜利了比啥都强。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张贵斌和他的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挡在塔山。
退伍老兵张贵斌:胜利以后我那个连就剩,我是东北人,还有俩我记得是山东人,一个连120多人。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刚刚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之后他跟随打武汉、打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
退伍老兵张贵斌:腿那块肉被飞机炸弹给刮下去了,我用土面子就糊上了,我用(布条)把腿就缠上了,血就止住了,那时候也不觉得疼,该背伤员抢伤员,我还抢还背。
转业时,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局工作,但他却把机会留给战友,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辽宁海城西柳镇小码头村。从此,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1962年,张贵斌来到海城农电局器材库担任负责人,那时海城很多农村还没有通电,他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总在人手不够的时候,跟着工人们去给村里架线。
退伍老兵张贵斌:原来以前那都是点洋蜡,再不就是小油灯用棉花整的。这电亮了,老百姓心亮堂了,咱自己作为一个党员来说,心也真亮堂。
作为离休干部,按照规定,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急着让女儿办理出院。
张贵斌女儿张英:本来应该再住一个星期,他说不住了,不住了我能养我就回家养,给国家省下那钱,给灾区、学生、贫困户啥的。
国网海城供电公司离退休管理工作负责人郝俊成:他的一些老年病,高血压,常有的病都很多。他一般买些小药,他都不报了,他报的额度是最少的。
20,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今年四月,张贵斌才第一次将深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和喜报拿出来。
退伍老兵张贵斌:我自己这么想,要露出去给国家添麻烦,我这么想今年(国家统计信息)为啥露,我就觉得我入党70年,对党应当忠诚。另外,我还能活多长时间,我就这么想的,得了,和党忠实吧,把这事情我就说了。
西柳镇民政办公室主任陈雷:当他女儿把这些军功章和立功受奖证书拿出来的时候,我感到很震惊,很少看到有这么多军功章。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有31平方米,是他离休后攒了7年工资买下来的,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三个女儿一直在农村务工,儿子接他的班,在镇上的供电所当管理员。
退伍老兵张贵斌:什么时间咱们得想着大家,想到国家,大多数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这个家。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党员一心为民,不是为自己私心那是罪。人这一生,我说人这一生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这一生要能做到了,那我们的国家就更强大了。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今年93岁的张贵斌,是立下多次大功的战斗英雄。但他脱下军装后,把荣誉压在箱底,深藏功与名。这一藏,就是65年,其中有57年是在供电公司。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战斗英雄张贵斌的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94岁的张贵斌,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中最惨烈的塔山阻击战。7天6夜的战斗,全连120多人只剩下3人……张贵斌老人曾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但脱下军装后却深藏功与名,连儿女都不知道。直到今年核实老兵立功信息,他才将藏了65年的军功章、立功证拿出来。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来到。虽然当时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毅然选择了参军。
进入不久,张贵斌参加了塔山阻击战。“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沟里,一步也没后退,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说,“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打胜仗凭的就是我们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张贵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也是从那时起,“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他时刻遵循的行为准则。
随后,张贵斌跟随打武汉、战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身负重伤才不得不离开。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准备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局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复员回乡,在他看来:在哪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儿女也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对其他情况都不知晓。
从转业,张贵斌先后在村党支部、西柳信用社任过负责人,之后又到西柳供电所当会计,再后来到海城农电局物资供应站工作。
然而,无论岗位如何变动,张贵斌始终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农电局西柳供电所任会计,他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力求账目清清楚楚。西柳供电所距农电局15公里,张贵斌经常拖着伤腿,骑自行车去局里办事,每一个往返都要三四个小时。寒来暑往,这一干就是6年,张贵斌从没耽误过工作。
到器材库工作后,张贵斌的主要工作是从火车站接运器材。一列车电杆电线变压器,靠人拉肩扛装上马车,一干就是十天半个月。张贵斌与同事赶着马车去车站接货,经常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但在张贵斌的带动下,大家伙从没有过怨言。
张贵斌处处为企业、为国家着想。这几年,张贵斌因病经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条件好的医院,也可以住时间长一点,可他从来都是刚好点就出院。他跟孩子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孩子去报销,拿自己的工资去买。他说,国家给的工资不少,不能再花国家的钱了。
“相比于牺牲的战友,我很幸福。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对照党章,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些不算什么。”面对人们对自己“舍生忘死、报效祖国,深藏荣誉、甘于奉献”的称赞,张贵斌这样说道。
2017年,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做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对战功也只字未提。直到今年鞍山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事迹才被家人和社会所了解。一时间,整座钢城都被张贵斌淡泊名利、深藏荣誉功勋的事迹所感动。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接受的教育。张贵斌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一次庄严承诺,一生忠诚不变。张贵斌,一位耄耋老人,以始终坚守的初心,昭示着一名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
他叫张贵斌,今年93岁,是“人民功臣”,是立下多次大功的战斗英雄。
但他脱下军装后,把荣誉压在箱底,深藏功与名。这一藏,就是65年,其中有57年是在供电公司。
参加惨烈的塔山阻击战,他冲锋在前,战斗7天6夜,无惧九死一生。
1948年初,鞍山刚刚解放,23岁的张贵斌毅然选择了参加解放军。刚参军,他就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战役——塔山阻击战。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挡在塔山。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获记大功一次。1949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他在北京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49年2月6日,老人清楚地记得这个时间。这一天,张贵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张贵斌伸出3个手指:“当时全连才3名党员,就有我一个,光荣不?”
随后,张贵斌随转战东北、华北等地,先后立大功、小功数次。直到1954年受重伤,他才不得不离开。
藏起军功章,把去城市工作的机会留给战友,回到村里支援建设。
转业时,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局工作。但张贵斌把机会留给战友,自己选择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他说,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于是,他收起了军功章,当起了农民,从未向家人和外人提及自己的战功。
张贵斌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生产社。村里没钱,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2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通过跑运输增加社员的收入。张贵斌的老邻居王素清老人满口称赞:“他事事做在先,啥事都替咱村民着想,大伙打心里敬佩他、信服他。”
在农电局要害的物资岗位工作,算好心中的“良心账”。
1962年,张贵斌来到了海城市农电局器材库担任负责人。“海城农村那时候还没有电,我们每天就是干活,给农村架电网。”张贵斌回忆说,建设材料每天都是前脚进库,后脚就被拉走用了,工人们没有休息日,工作热情非常高。“有时候人手不够,我也跟着工人们去架线,就靠人力把电送到各个村。”
村里通了电,看到乡亲们家里灯泡亮了,张贵斌说:“我高兴得睡不着觉。”
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张贵斌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他的同事说:“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
他在要害的物资管理岗位上干了10年,坚持原则,没为自己谋过一分私利。
看病能报销却不愿在医院多住一天,“怕给国家添麻烦”。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与失。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仅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他说,够住了。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可以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他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张贵斌和老伴现在还会在街上捡旧衣服和鞋,让女儿洗干净放在院里台阶上。“还会有更困难的人,他们就拿去用。”他说,“党和父母给我的教育就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张贵斌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啦,不应该再要求什么了。”
十几年前,张贵斌就嘱咐儿女:“我死了就给我盖上一面党旗,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准备。火化后,把骨灰撒入河里,简单结束。”
终于拿出军功章——大功4次、小功4次。
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
勋章和证书让在场人员惊讶不已。老人的报功书,写明了张贵斌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果敢,被评定为大功。经档案查阅证实,张贵斌在战斗中先后立大功4次、小功4次。
一张泛黄的“报功书”边角虽然已破损,但百字左右的行文,却清晰印证了这名战斗英雄爱国报国浴血战场的事迹。
六十余载,不仅是这份“报功书”,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勋荣誉,他也始终埋藏在心底,连家人都不知晓。
历经战争年代的硝烟,备尝建设时期的艰辛,也见证了今日祖国的繁荣昌盛。然而,流淌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他奋斗的底色和初心。
他,就是鞍山海城市94岁的退伍老兵张贵斌,一名在淡泊名利中书写着忠诚、坚守着初心的老党员。
10月17日,锦州辽沈战役烈士陵园,站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张贵斌献完一束鲜花,行军礼的右手久久不愿放下,面对牺牲的战友,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思绪也再次回到71年前的秋天。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来到。虽然当时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为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他毅然选择了参军。
进入不久,张贵斌参加了塔山阻击战。“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沟里,一步也没后退,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说,“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战友倒下了,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打胜仗凭的就是我们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张贵斌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也是从那时起,“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他时刻遵循的行为准则。
随后,张贵斌跟随打武汉、战长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身负重伤才不得不离开。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准备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或汉口局工作,但他却选择了复员回乡,在他看来:在哪都一样为人民服务。
回到家乡后,张贵斌将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从未向别人提及,更没有因此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就连儿女也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对其他情况都不知晓。
2017年,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做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对战功也只字未提。
直到今年鞍山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事迹才被家人和社会所了解。一时间,整座钢城都被张贵斌淡泊名利、深藏荣誉功勋的事迹所感动,鞍山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接受的教育。张贵斌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张贵斌,男,汉族,1925年12月出生,海城市西柳小码头村人,1948年5月鞍山刚刚解放后入伍,1949年2月入党,跟随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南,参加塔山阻击战等战役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49年3月25日,作为塔山阻击战战斗英雄代表,在北平西苑机场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4年2月因伤转业后,主动放弃留在武汉和广州海关等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申请回老家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于1978年10月离休。张贵斌同志深藏荣誉功勋60余载,在地方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直到退役军人信息比对核查时,张贵斌同志的先进事迹才被人知晓。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9月23日,鞍山日报以《94岁老兵张贵斌、甘于平凡的英雄》为题率先报道了海城退伍老兵张贵斌的感人事迹。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来鞍采访,10月8日,新华社推出《辽宁海城再现“张富清”——塔山阻击战老英雄张贵斌深藏功名65载》。10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刊播了老英雄张贵斌的事迹。10月5日、12日,辽宁日报、辽宁卫视《辽宁新闻》先后进行了报道。张贵斌同志的事迹经各大媒体刊载和微信微博转发,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张贵斌同志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英勇作战,九死一生,身负战伤,战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动回到农村,造福群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离休后,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张贵斌同志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一心跟党走,用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后,张贵斌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入伍,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他勇敢作战,7天6夜的战斗中始终坚持“人在阵地在”,直至战斗到最后全连仅剩3个战友,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之后,又随转战了半个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伤转业后,他主动申请回到老家当了农民,在村支书、信用社、供电所、农电局每个岗位上,党让干啥就干啥,一心朴实工作,默默无闻奉献。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对党忠诚刻进心里、融入血液,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把坚定信仰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处处体现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铮铮誓言。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品质。张贵斌同志始终保持朴实纯粹,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不务虚功、奋发进取。张贵斌作为战斗英雄,转业时不要求组织照顾,把去大城市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主动申请回到了老家农村,在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一直以来,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以往的功勋荣誉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2017年,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制作建军90周年退役军人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了党。”仍然对战功只字未提。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切实站在改革发展主战场、重点工作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以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的精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张贵斌同志无论岗位如何变化,始终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劲头,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体现出朴实纯粹的优良作风。回乡第一年,他被推选为乡生产社委员,生产社没条件生产,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为生产社增收。他任职村书记期间,事事做在先,一切为村民考量,处处为国家着想。他在信用社工作时,有困难户还不上贷款,就自己掏钱给还。到县农电局工作后,起早贪黑、顶着酷暑严寒立杆架线,点亮了乡里的万家灯火;工作的最后几年,他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物资存放全靠他一个人记账,他始终认真负责、细致踏实,坚决把这个良心活干好。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不管在哪个地方、哪个单位,都要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兢兢业业、亲力亲为,时时处处贡献出个人的全部力量。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清廉自守、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张贵斌同志最难得的品质是艰苦朴素,从不向组织提出特殊要求,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张贵斌离休金5000余元,但是现在还和老伴到街上捡旧衣服和鞋,清洗干净后留给困难的群众拿去用。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用全额报销,但只要病情好转能够下床了,就坚持出院,总想着帮国家省一点,用在别处。至今,张贵斌和老伴还住在30平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对平平安安、有吃有穿的日子很满足。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时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不居功自傲,不向组织提特殊要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觉做到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工作向高标准要求。
踏实做事,不求回报;虽功勋卓著,却甘于平凡——10月14日,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老英雄张贵斌成为新时代鞍山的“偶像”,而鞍山社会各界也开始用实际行动向老英雄致敬。
鞍山各地区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张贵斌事迹的高潮,有关部门也纷纷关注老英雄的生活和健康。从了解到张贵斌的事迹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织走访慰问了张贵斌,详细了解老英雄及其老伴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情况,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随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率先下发通知,在全市退役军人系统及广大退役军人中广泛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海城市相关部门、国家电网鞍山分公司陆续到张贵斌老人家探望。为让老人过个温暖的冬天,相关部门正抓紧协调,将为老人备一处好一点供暖条件的住房。
10月14日下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来鞍专程采访张贵斌,老英雄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以不凡经历给予我们不断拼搏的勇气。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惧牺牲,参加多次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离休。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听从党的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用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老人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两件旧衣服穿了十几年,却毫无怨言、安然自乐。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想着能帮国家省一点就是一点。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看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鞍山一员,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甘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一
他叫张贵斌,今年93岁,是“人民功臣”,是立下多次大功的战斗英雄。
但他脱下军装后,把荣誉压在箱底,深藏功与名。这一藏,就是65年,其中有57年是在供电公司。
参加惨烈的塔山阻击战,他冲锋在前,战斗7天6夜,无惧九死一生。
1948年初,鞍山刚刚解放,23岁的张贵斌毅然选择了参加解放军。刚参军,他就经历了一场艰苦的战役——塔山阻击战。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张贵斌回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挡在塔山。
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获记大功一次。1949年,作为战斗英雄代表,他在北京接受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49年2月6日,老人清楚地记得这个时间。这一天,张贵斌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张贵斌伸出3个手指:“当时全连才3名党员,就有我一个,光荣不?”
随后,张贵斌随转战东北、华北等地,先后立大功、小功数次。直到1954年受重伤,他才不得不离开。
藏起军功章,把去城市工作的机会留给战友,回到村里支援建设。
转业时,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局工作。但张贵斌把机会留给战友,自己选择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他说,在哪儿都一样为人民服务。于是,他收起了军功章,当起了农民,从未向家人和外人提及自己的战功。
张贵斌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生产社。村里没钱,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2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通过跑运输增加社员的收入。张贵斌的老邻居王素清老人满口称赞:“他事事做在先,啥事都替咱村民着想,大伙打心里敬佩他、信服他。”
在农电局要害的物资岗位工作,算好心中的“良心账”。
1962年,张贵斌来到了海城市农电局器材库担任负责人。“海城农村那时候还没有电,我们每天就是干活,给农村架电网。”张贵斌回忆说,建设材料每天都是前脚进库,后脚就被拉走用了,工人们没有休息日,工作热情非常高。“有时候人手不够,我也跟着工人们去架线,就靠人力把电送到各个村。”
村里通了电,看到乡亲们家里灯泡亮了,张贵斌说:“我高兴得睡不着觉。”
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张贵斌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他的同事说:“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
他在要害的物资管理岗位上干了10年,坚持原则,没为自己谋过一分私利。
看病能报销却不愿在医院多住一天,“怕给国家添麻烦”。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得与失。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仅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甚至连个厨房都没有。他说,够住了。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可以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他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张贵斌和老伴现在还会在街上捡旧衣服和鞋,让女儿洗干净放在院里台阶上。“还会有更困难的人,他们就拿去用。”他说,“党和父母给我的教育就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张贵斌说:“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啦,不应该再要求什么了。”
十几年前,张贵斌就嘱咐儿女:“我死了就给我盖上一面党旗,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准备。火化后,把骨灰撒入河里,简单结束。”
终于拿出军功章——大功4次、小功4次。
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
勋章和证书让在场人员惊讶不已。老人的报功书,写明了张贵斌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果敢,被评定为大功。经档案查阅证实,张贵斌在战斗中先后立大功4次、小功4次。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二
最近一个响亮的名字再次响彻大江南北,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他就是被人民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的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这是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在职时的一句口头禅,朴实的话语中渗透着“乡土气息”与坚韧品质。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坚守一辈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前半辈子,杨善洲身在其位,手中有权,权只为老百姓所用。
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平民干部本色,戴草帽,穿草鞋,深入田间地头搞调研、访民情,每次杨善洲在下乡途中,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种包谷就种包谷,他的足迹遍布保山的村村寨寨,为改变保山地区的面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经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农村生产队购买良种、肥料、牲畜等。一次,听说保山县大官市大队成立了一个茶叶专业组,没有生产基金,到处借钱,马上给送去了8百元。有些人感到吃惊:“杨善洲这样埋头苦干和无私奉献图个啥?”他说:“我们共产党员就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输出的早血!"。
“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百姓书记”这一个个亲切的称呼正是人民群众对他努力工作的认可,对他无私奉献的肯定,对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赞扬。
为官一任的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为此他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他深知自己必须担负比常人更大的责任,经受比常人更多的考验。
“虽然我的职务退休,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还要接着帮群众办”。走下工作岗位以后,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退休后搬到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怀着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群众的热爱,杨善洲在退休后的第三天就说服家人,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家乡施甸县无偿担任大亮山林场场长,一干就是20xx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交给了国家。
杨善洲把自己退休后的22个春秋献给了大亮山,“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退休又钻山沟沟……”这是在云南省施甸县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在大亮山林场工作的每天起早贪黑勤劳动,把荒凉空旷,山石裸露的荒山建成了苍翠的绿洲,让不毛之地变成了生命的乐园。不求一分钱的回报。他无怨无悔,因为他早就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并心甘情愿一辈子奉献不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争先创优,永远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三
今年93岁的张贵斌,是立下多次大功的战斗英雄。但他脱下军装后,把荣誉压在箱底,深藏功与名。这一藏,就是65年,其中有57年是在供电公司。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战斗英雄张贵斌的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踏实做事,不求回报;虽功勋卓著,却甘于平凡——10月14日,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老英雄张贵斌成为新时代鞍山的“偶像”,而鞍山社会各界也开始用实际行动向老英雄致敬。
鞍山各地区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张贵斌事迹的高潮,有关部门也纷纷关注老英雄的生活和健康。从了解到张贵斌的事迹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织走访慰问了张贵斌,详细了解老英雄及其老伴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情况,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随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率先下发通知,在全市退役军人系统及广大退役军人中广泛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海城市相关部门、国家电网鞍山分公司陆续到张贵斌老人家探望。为让老人过个温暖的冬天,相关部门正抓紧协调,将为老人备一处好一点供暖条件的住房。
10月14日下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来鞍专程采访张贵斌,老英雄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以不凡经历给予我们不断拼搏的勇气。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惧牺牲,参加多次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离休。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听从党的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用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老人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两件旧衣服穿了十几年,却毫无怨言、安然自乐。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想着能帮国家省一点就是一点。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看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鞍山一员,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甘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9月26日上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郑重地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戴在老英雄张贵斌的胸前。老人高兴地说:“这是国家给的荣誉,感谢党和国家。”
鞍山日报9月23日《94岁老兵张贵斌甘于平凡的英雄》一文见报后,曾多次获得大功但选择回到地方默默耕耘、甘于平凡的老兵故事引发广泛的社会反响。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纷纷聚焦鞍山,先后赶到老人家里,了解老人的光辉事迹。
9月26日,中央电视台一行三人来到鞍山,对老人及家人展开了采访。央视记者卜大菲说,张贵斌老人从战场回到地方,甘守平凡、不提任何要求,在平凡岗位始终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心间,让人感动,令人钦佩。通过采访,他们也得到了灵魂洗礼。
张贵斌老人的外孙女之前只知道姥爷是军人,曾参加过解放战争,但对老人战斗中和回到地方的故事一无所知,那些军功章也从来都没有见过。她说:“那些东西姥爷从来不提,要不是看到报道,我都不知道姥爷这些年身上藏了这么多秘密。姥爷心有大义、对党忠诚,是我最好的学习榜样,我为有这样的姥爷而骄傲!”
一个多月前,记者采访94岁的老英雄张贵斌的时候,老人不止一次地表达过,他特别想去辽沈战役纪念馆,看一看当年生离死别的战场、埋葬战友英魂的地方如今变成什么模样。10月17日,在儿女的陪伴下,老英雄张贵斌终于圆梦。这一天,他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个在梦中多少次想来的地方。
当天早晨,张贵斌早早起床,像出征的战士一样穿上军装,在国网鞍山供电公司的安排下,与老伴和儿女一起出发。从海城到锦州要3个小时的车程,几十年未出过远门的张贵斌一路兴奋地看着窗外,感受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达辽沈战役纪念馆后,身着戎装、胸前挂满勋章的张贵斌刚下车,就立即引来参观群众的关注。许多人不时地向老人的儿女打听老人的情况。当听说老人曾经参加过塔山阻击战并立下赫赫战功时,大家更是敬佩得不得了。
本来老人是坐着轮椅参观的,但当走到辽沈战役纪念碑前时,老人坚持从轮椅上站起来,步行到碑下,庄严地敬了个军礼。
在浮雕前,张贵斌注目许久,思绪重回到那段九死一生的峥嵘岁月……1948年10月,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他与战友守在壕沟里坚持战斗七天六夜,坚守在被炮弹削平的山头,用血肉之躯和顽强的意志守住了阵地。最后,战斗胜利了,但全连只有3人幸存。“看到了,终于看到了,不用总想了……今天能过上好日子,太不容易了!想不到我还能来看看战友们,他们前赴后继洒热血,啥时候都不能忘了他们……”在纪念碑前,老人像孩子一样哭了。
在纪念馆一处展柜前,张贵斌一眼就认出了塔山英雄树。这棵大树当年曾为坚守塔山的战士挡下无数的子弹,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弹孔。此刻,他与讲解员互换了角色,讲起了这棵树当年的故事,周围群众听得津津有味。在全景画馆,张贵斌看到了辽沈战役的还原图,老人又和儿女、讲解员说起了当年战斗的惨烈情景。
走出纪念馆,老人在烈士名册碑前久久不愿离去。他抚摸着战友的名字,不停地呼唤他们的乳名。“战友们,国家强大了,现在不用打仗了……”张贵斌含着眼泪向曾经的战友们说着悄悄话。当大家提醒他注意身体,早点儿回去时,他说:“还有李恩禄(音)没找到,下次要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
一张残破不全的喜报勾勒出一位为国尽忠又深藏功名的英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辽宁海城又涌现出一位“张富清”式老英雄。
眼不花、耳不背、行走利索,尽管已是94岁的耄耋老人,第一眼看到张贵斌,还是一位打不倒的军人。
“7天6夜,一直守在壕沟里战斗,阵地一步也没后退。战友受伤了、倒下了,我们就玩命背回来。一仗下来,全连就剩3个战友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最惨烈的一战。东北野战军四纵41军后勤担架营2连3排12班战士张贵斌和战友用血肉之躯,死死将国民党救援锦州的挡在塔山。因塔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1948年初才参军的张贵斌立一大功。
之后,张贵斌跟随打仗转战大半个中国,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时受重伤才不得不离开。
作为战斗英雄,组织上先后安排张贵斌到广州海关和汉口局工作,但他却在1954年复员回到家乡西柳镇小码头村当了农民。张贵斌说:“我要回乡参加建设,回家孝敬老母。”
从此,张贵斌将4次大功、4次小功的立功证压在箱底。儿女、单位、邻居只知道他是一个打过仗的老兵。
张贵斌所在的单位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在2017年建军90周年时做过退役军人的专题节目。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了党。”他对战功只字未提。
直到2019年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反复要求核实老兵立功信息,张贵斌才将军功章、立功证、喜报拿出来。鞍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张仕科说:“核实了老英雄的立功证和档案后,我们十分敬佩,共和国会永远记住他们!”
回到家乡的张贵斌收起了军功章,但延续了军人雷厉风行、一心为民的作风。他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生产社。村里没钱,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
1962年,张贵斌到海城县农电局工作,起早贪黑立杆架线。他说:“看到乡亲们家里灯泡亮了,我高兴得睡不着觉。”
在农电局工作的最后几年,张贵斌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国网海城市供电公司经理宁辽逸说:“30多年前,物资存放全靠记账,那可是良心活。组织上必须找政治素质过硬还懂业务的人干。”
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全额报销,但他每次生病住院,只要能下床走,就让女儿办出院。他的二女儿张英说:“有时候,我和我爸说‘多住几天国家也给报销’。他就教育我说‘我省下来,国家还能用在别处’。”
离休金5000余元的张贵斌和老伴现在还会在街上捡旧衣服和鞋,他让女儿洗干净放在院里台阶上。“还会有更困难的人,他们就拿去用。”张贵斌说,“党和父母给我的教育就是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说到70多年前那场7天6夜的战斗,他说,全连只活下来三人。能够幸存,已是人生大幸,他知足。说到作为人民功臣被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场景,他说,那是这辈子最激动最光荣的时刻。
几十年,他从不抱怨,从未对外讲过功勋。他甘于平凡,用平凡书写伟大。
他就是今年94岁的张贵斌,一位曾经先后立过三次大功的老兵,一位回到地方默默耕耘甘于平凡的老人。
1.6米的身高,满脸皱纹,说到70多年前那场7天6夜的战斗,他说,全连只活下来三人。能够幸存,已是人生大幸,他知足。说到作为人民功臣被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场景,他说,那是这辈子最激动最光荣的时刻。
几十年,他从不抱怨,从未对外讲过功勋。他甘于平凡,用平凡书写伟大。
他就是今年94岁的张贵斌,一位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的战斗英雄,一位曾经先后立过三次大功的老兵,一位回到地方默默耕耘甘于平凡的老人。
直到不久前海城地区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张贵斌的荣誉才被人知晓。
日前,记者走进了张贵斌的家,了解功勋老兵的故事……。
走进小屋,老人正坐在沙发上,胸前佩戴着多枚勋章。
沙发上摆放着尘封许久的大小证书。如果不是这次采访,这些勋章和证书还会继续沉睡。
开启这些勋章秘密的,是这次全市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
不久前,二女儿张英带着张贵斌的证书和勋章,陪伴父亲来到西柳镇信息采集点。勋章和证书让在场人员惊讶不已。
老人的报功书是解放军东北军区签发的,写明了张贵斌在塔山阻击战中英勇果敢,被评定为大功。再看老人的个人信息,出生于1925年,1948年参军,1949年入党,先后立大功三次。
张贵斌深藏着的报功书早已泛黄,薄薄的一张纸满载着岁月的痕迹,边边角角都破损了,可报功书上的寥寥文字,却清晰地印证了一位战斗英雄浴血战场的事迹。
工作人员备受震撼的同时也非常激动,他们没想到,身边还藏着这样一位战斗英雄,这样一位张富清式的人物。
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后,从小出生在西柳小码头村的张贵斌毅然选择了参加解放军。“为了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我要去当兵。”那时,张贵斌结婚不久,妻子刚有了身孕。尽管如此,他还是走进了。
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战况异常惨烈。
张贵斌当兵不久,却非常勇敢,7天6夜的战斗中,始终守卫在阵地上,枪不离手。“那时候没工夫想别的,就想一定要挺住。我们人少,敌人人多,但我们就是顽强。天上的敌机不停地飞,炮弹把我的腿炸伤了,包扎一下继续上。有的战友倒下了,我就抢时间把他们背回来。我们最后能赢凭的就是不怕死的精神。”张贵斌被炮弹炸伤的左腿上的伤疤至今依然清晰可见,现在还会时常疼痛。可他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与许多战友相比,他已经够幸运了,起码活了下来。他还记得同班两位战友的名字:李恩禄、刁凤祥。“我们牺牲战友的遗物都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这些年我没能常去看他们……”说到这,老人的声音颤抖了。
因在塔山阻击战中表现英勇,张贵斌获得“人民功臣”荣誉称号,并记大功一次。
北京解放后,获得“人民功臣”称号的张贵斌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们的接见,他本人在1949年2月入了党。家乡的妻子也感受到了这份荣光。二女儿张英说,她小时候听姐姐说,当年父亲的报功书送到家里的时候,一路吹吹打打,大伙都往家里来恭喜母亲。可很少有人知道,张贵斌在外打仗时,妻子和女儿是靠着妻子丁凤珍编草鞋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
1954年2月,走了大半个中国,又在战斗中获得两次大功的张贵斌转业回到了老家西柳镇小码头村。本来可以留在广州海关,但他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主动申请回乡。当时他跟组织说:“家乡更需要我回去建设。”回乡后,他先后在村党支部、信用社任负责人,之后做过供电所所长,再后来到了农电局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全心全意,不怕苦不怕累。他把证书和军功章藏在柜子里,从未提过自己的功绩。
从硝烟炮火中成长起来的张贵斌,很少计较个人得失,他淡泊名利,对于物质的需求,更是简单又简单。“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能活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享受到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得到太多啦,不应该再要求什么。”
张贵斌和老伴丁凤珍现在住的房子仅仅31平方米,家具简单陈旧。以前张贵斌老两口住的地方暖气不好,老两口年纪大了受不得冻,十几年前才换到了这里。但这里也是老房子,面积又小,可张贵斌说,够住了。
现在,张贵斌还会外出遛弯,去小广场跟大家聊新闻,聊党的好政策,但从未说过自己是个立过战功的老兵。邻居都不太相信张贵斌已经90多岁了。后来确认了他的岁数,大家都说,他身体这么棒,肯定是心胸豁达,儿女孝顺。再听说他的老伴也健在,已93岁了,大家感叹,这简直就是个奇迹。
丁凤珍说,自己是农民,习惯了苦日子,现在国家每个月给高龄补助几百元,很不错。她说:“两个人一起平平安安的,家庭和睦,比什么都强。”
如此安贫乐道,是因为张贵斌和老伴从未想过索求。
这几年张贵斌因病常住院,他是离休干部,医药费全额报销,可以住好的医院,也可以住时间长一点,可张贵斌从来都是刚感觉好点就出院,他跟孩子说:“我都好了,就别浪费国家的资源。”买药也不让孩子们去报销,全拿工资的钱去买。他说,国家给自己的工资不少了,不能再花国家的钱。
张贵斌平时穿着极其简单,他也不让儿女给他买新衣服,他说,有两件衣服换洗足够了。
现在,张贵斌仍坚持通过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时不时还要动笔记录。小学两年文化的他是在接受教育。他说是党给了他知识,教会他做人,给了他现在的安稳生活,他永远感谢党和国家。现在他老了,不能给国家作更多的贡献,那么就管好小家,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
十几年前,张贵斌就嘱咐儿女:“我死了就给我盖上一面党旗,其他的什么都不要准备。火化后,把骨灰撒入河里。”
83岁的王素清是张贵斌家的老邻居,听说记者采访张贵斌,老人特意赶过来,就为了跟记者说几句话。“张大哥人太好了,在村里做书记时,替老百姓做事,谁有困难找到他都尽力去帮。有两件事我一直记得,一件是有一回他在路上捡到钱了,担心丢钱的人着急,他就守在原地,一等就等了几个小时,一直到失主回来。还有一件事,他后来做信用社主任,有人贷款做买卖结果钱还不上,他自己掏钱把5万元还了。作为村书记,他事事做在先,公平公正,大伙心里都敬佩他、信服他。”
今年66岁的李恩思,1962年随父母下放到张贵斌所在的村。张贵斌帮助他们安顿下来。李恩思的父亲病重,张贵斌帮着买药、打针。李恩思的父亲病逝,张贵斌一手操办了后事。那时李恩思年纪还小,他的妈妈身体也不好,父亲去世后,他家的事里里外外都是张贵斌帮忙。李恩思说:“感恩在心,一辈子忘不了。”
战斗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四
张贵斌同志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不改本色,在部队英勇作战,九死一生,身负战伤,战功卓著;到地方,他主动回到农村,造福群众,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离休后,严格要求自己,艰苦朴素,深藏功名,不计得失,始终保持着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退役军人的楷模,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张贵斌同志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一心跟党走,用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1948年,鞍山刚刚解放后,张贵斌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入伍,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他勇敢作战,7天6夜的战斗中始终坚持“人在阵地在”,直至战斗到最后全连仅剩3个战友,用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之后,又随部队转战了半个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伤转业后,他主动申请回到老家当了农民,在村支书、信用社、供电所、农电局每个岗位上,党让干啥就干啥,一心朴实工作,默默无闻奉献。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把对党忠诚刻进心里、融入血液,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把坚定信仰作为第一位的要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处处体现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铮铮誓言。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甘于奉献、不计名利的精神品质。张贵斌同志始终保持朴实纯粹,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动作为,不务虚功、奋发进取。张贵斌作为战斗英雄,转业时不要求组织照顾,把去大城市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主动申请回到了老家农村,在平凡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一直以来,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以往的功勋荣誉从不提及,连家人都不曾知晓。,国网鞍山供电公司制作建军90周年退役军人专题节目时,张贵斌在节目中说:“我们趴在战友的尸体后面战斗,我这个新兵活了下来,火线入了党。”仍然对战功只字未提。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切实站在改革发展主战场、重点工作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以只争朝夕、夙夜在公的精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恪尽职守、敢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张贵斌同志无论岗位如何变化,始终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劲头,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体现出朴实纯粹的优良作风。回乡第一年,他被推选为乡生产社委员,生产社没条件生产,他就拿出全部复员费100元,买了3匹马和一辆大车为生产社增收。他任职村书记期间,事事做在先,一切为村民考量,处处为国家着想。他在信用社工作时,有困难户还不上贷款,就自己掏钱给还。到县农电局工作后,起早贪黑、顶着酷暑严寒立杆架线,点亮了乡里的万家灯火;工作的最后几年,他负责建设电力物资库,物资存放全靠他一个人记账,他始终认真负责、细致踏实,坚决把这个良心活干好。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工作作风,不管在哪个地方、哪个单位,都要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兢兢业业、亲力亲为,时时处处贡献出个人的全部力量。
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清廉自守、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张贵斌同志最难得的品质是艰苦朴素,从不向组织提出特殊要求,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张贵斌离休金5000余元,但是现在还和老伴到街上捡旧衣服和鞋,清洗干净后留给困难的群众拿去用。作为离休干部,张贵斌住院费用全额报销,但只要病情好转能够下床了,就坚持出院,总想着帮国家省一点,用在别处。至今,张贵斌和老伴还住在30平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对平平安安、有吃有穿的日子很满足。向张贵斌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时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任何时候不居功自傲,不向组织提特殊要求,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觉做到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工作向高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