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篇一
体育理论课程与体育文化的传播和运动技能的学习同等重要,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指导学生在课中和课外进行体育锻炼时的理论依据和准则,同时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t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现在和将来进行科学的锻炼、树立正确的体育生活观,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分析体育理论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的弊病,进而从理论上探讨如何实现中、小学体育理论内容体系化,使体育理论课程内容既反映社会需要,也反映学生体需要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相关体育理论教学的文献,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1.2访谈法
作音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上也发现问题,同时走访和询问了大量中小学体育教师关于体育理论课的相关情况,与他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听取了相关意见,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一定是实践基础
1.3逻辑分析法
本文采用演绎、归纳、综合、分析、比较等方法,从多角度进行研究,力求论据充分、有力,论点具有建设性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理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2.1.1体育教材理论内容形同虚设,理论内容编制没有考虑中、小学段的衔接
国家教育部和体育局在制定的有关政策和文件中规定,“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然而,就作音长期的体育教学发现,体育教学很少按照教材的规定来执行,体育理论更是可有可无,学校体育理论教材内容都很少考虑中、小学课程的相互衔接问题,同一教学内容从小学幵始便一直在学,体育理论课程缺乏内在的逻辑性,这种重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体育课学习以后,有几t能真正掌握急救的知识,有几t能真正知道该怎样锻炼身体等基本理论知识不但没有掌握与健康有关的体育知识、养成自觉参与身体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反而疏远体育,觉得体育就是娱乐,就是玩,有的甚至厌恶体育
2.1.2体育教材编制仍然以运动技术为中心
笔音经过翻阅的体育教材发现,运动项目技术教学的课程内容仍然是中、小学课程内容编制的主题,而对大纲所规定的关于体育知识、健康知识、体育文化的传播等方面的内容都被忽视所以说当前课程教材内容编制现状明显与新大纲的精神和要求不符
2.2中、小学体育理论课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2.1环境与制度因素使体育理论课的幵展困难
经过检索的资枓显示,我国中小学体育理论课的幵展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我国的教育体制造成的,学生都被中高考的指挥棒指挥,侵占了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体育课成了活动课,甚至被其他文化课侵占,体育理论课更是少的可怜而且在中考中体育是占有一定分值的,学生为了考试而去练习固定的项目,体育理论的学习更是被边缘化
2.2.2体育理论教材设置使中、小学体育理论课幵展困难
我国的体育课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基本都被安排在室外进行,而体育教材的设置也是针对于此,中小学体育教材只有一本,且基本无人问津,学生体育课的内容完全是老师的安排,这样使得学生r知道些许体育锻炼的.益处,r知道怎么学习一些简单的运动项目,但是在体育学科基础知识方面懂的很少体育的健身作用不能仅仅依靠那几节体育课,要让学生真正的走上操场,就得好好学习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如果没有实用性的体育教材,要靠体育老师自己整理体育学科基础知识来进行理论教学是比较困难的体育理论教材的是体育理论课能顺利幵展的一t保障,是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物质载体所以体育理论教材的编写迫在眉睫
2.2.3课程实施主体——体育教师的理论能力也制约体育理论课的发展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内容确定、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学习指导音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对体育课程内容的认知程度和态度直接影响体育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经过笔音的走访,在所接触到体育理论课中所传授的知识主要集中在运动项目专项的技术要领,在竞赛规则及体育卫生知识和体育文化欣赏方面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而且体育理论的教学大部分老师采用讲解的方式进行,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的还不是很多,对习惯于体育实践教学的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现代教学技术在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应用
2.3体育理论内容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2.3.1建立体育理论课程目标体系
现代体育学科改革向纵深发展,各学科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育理论教育已逐渐转变为以体育学科为中心,包括生理卫生、心理健康、身体锻炼、户外生存自救、文化与娱乐等内容在内的综合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过程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过程,这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体育理论学习目标
有了体育理论课程学习目标之后,就应根据中、小学各t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科学地划分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段”,构建不同学段的水平学习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划分“学段”非常关键,划分学段的过程也是认识、分析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的过程,它是确立水平目标的根本依据,、不同的学段形成不同的阶段目标,通过上述步骤,体育理论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就已经完成,它是体育理论课程教材内容选择的基础
2.3.2精选适应学生需要的理论教材内容
理论课程的目标体系构建好之后,就应该选择适合各学段学生的理论教材内容哪些知识能让学生有效地进行科学的自我指导、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针对性地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由于体育理论知识涉及很多方面,所以笔音认为在选择教材内容的时应注意以下几t问题:
教材中要增加体育文化与欣赏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大学体育理论课中还可以加入生命科学、哲学、生物学等内容,使体育课与文化课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另外还应弘扬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现体育课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教材内容应与生理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给予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以疏导考虑中、小学体育理论课程的内在逻辑性相比于其他的文化学科,体育学科的内在逻辑性不是很强,阶梯性不是很明显,重复现象比较多,所以在选择理论教材时应考虑内在逻辑联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材应配上多媒体光盘,通过这种媒介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3各学段衔接时应考虑理论课程教材
内容的阶梯性选择的体育理论教材内容应以体育运动知识和原理,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健身、健康、营养知识、文化知识等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课程教材内容的阶梯性是指在安排课程教材内容的学习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根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和特点,设置与年龄相符合的课程教材内容,在其他文化学科的课程教材内容设置中,阶梯性表现非常显著而对于体育理论课的安排设置,阶梯性表现也是非常明显的,例如:水平一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做游戏好处多、课间怎样活动、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保护视力等,水平二可以选择田径运动、跳绳的好处、游泳好处、乒乓球运动、体育课要注意安全、人体部位图、饭后和空腹不宜运动等,水平三可以选择奧运知识、篮球运动、世界杯足球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青春期性教育、体育与性格的培养、如何合理调控情绪、在体育运动中学会与人交住等
对于初高中水平教材内容上应采用理论模块式的教学体系,例如:运动训练模块、运动与营养模块、奧林匹克知识模块、体育保健模块、专项理论与体育欣赏模块,模块教学可以使体育理论课教学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可以使学生得到完整的体育理论体系和系统地学习体育知识
3.结论与建议
3.1中、小学体育理论课程体系是指对各t学段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安排,应制定出符合该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使各学段的教学更加有重点,使教学效果更佳的工作,其目的在于提高体育理论课的科学性与逻辑性,有利于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3.2目前学校体育理论课程从课时安排到内容的设置都较片面,忽视了终身教育体育理论课内容、课时安排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要进行好体育教学,改变这种课时与内容的设置是重中之重。
3.3体育理论课同实践课的均衡发展,也是同未来社会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它是我国促进学校体育、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主题,是使受教育音能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体育、人体科学、道德观念、审美方式、运动技巧、运动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及成果转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获得提高。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篇二
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特点论文
一、构建背景
当前我国体育场馆建设飞速发展,社会对体育建筑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体育场馆管理相关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实际应用能力。如何培养通晓体育建筑工艺知识、具有较强体育建筑工程实践能力和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前体育建筑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自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旨在培养体育建筑管理人才的社会体育专业。但如何定位设计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如何构建与新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是社会体育专业体育建筑管理方向迫切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体系构建原则与特点
(一)构建原则
课程体系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根据体育建筑管理方向“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和体育场馆建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组织管理、咨询指导、教学科研、体育场馆建筑运行管理以及经营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和变化,结合建筑类院校自身特点,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体育建筑管理方向人才的课程体系。
2.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知识学习必须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培养学生体育建筑策划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知识体系的完备性。立足于体育建筑建设全过程及整体系统,以掌握体育建筑的.客观规律为宗旨,以现行的建设法规、体育规则为依据,力求使学生通过学习对体育建筑管理领域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掌握基本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4.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原则。采用模块化课程的组合方式,合理安排体育建筑管理方向各个课程群之间的比例,拓宽基础学科的范围,体现学科的交叉融合。
(二)课程体系特点
1.以体育场地建筑为切入点,确立培养目标。针对体育建筑管理社会需求量大,能力要求高的现状,提出培养目标是具有大学本科水平的应用型、技术型,从事体育建筑管理的专门人才。学生在专业上应具有体育建筑管理能力,具有参与项目决策分析能力。
2.以教材编写为支撑,满足专业的建设需求。由于课程体系内的课程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开设前没有适用于本专业的较好的教学大纲或教材,因此根据专业的发展,以教材编写为重场戏,编写了主干课程急需的教材已满足专业的建设需求。
3.以课程整合为改革面,促进专业的与时进。在理论教学体系上突破传统教学和课程界限,突出专业的特色,实施模块教学。在专业方向课中提出以体育建筑识图为基础,以体育建筑环境与设备和体育建筑策划与施工管理为重点,以体育建筑管理主线,强调体育和建筑的结合。
三、课程体系设置
(一)课程体系内容和学时比例
依据现代课程理论,按照培养目标要求,以“拓宽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为主线以“目标设计,构建框架,重组模块,整体优化”为过程构建了以学科与术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分为必修和选修2大类6个平台,总课时为3056学时,总学分为195.5学分;其中通修课程846学时,545学分占总学分的2788%学科基础课656学时,41学分,占总学分的21.00%学科方向课608学时,38学分,占总学分的19.44%通识课程144学时9学分,占总学分的460%选修课352学时,22学分,占总学分的11.25%实践教学28学分,占总学分的6个平台分别为通修课、学科基础课、学科方向课、通识课、选修课、设计、实习。通修课注重综合性、多层次;学科基础课突出基础性、技能型;学科方向课体现先进性、扩展性、专题性的特点。设计包括课程设计(体育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体育场地设计、管理设计)、毕业论文等。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规则裁判法学习)、生产实习(比赛的组织编排)和毕业实习。根据课程内容划分体育建筑管理类、体育传媒类、体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基础理论类、技术技能类等5个专业模块。如体育建筑模块包括体育建筑概论、体育场地建筑工艺、体育建筑策划与施工管理、体育建筑环境与设备。体育管理模块包括社会体育管理学、体育人力资源管理。体育领域计算机应用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场馆智能化控制。体育传媒模块包括体育新闻写作、体育摄影与摄像。
(二)课程体系实施的主要途径
针对体育建筑管理人才培养上的应用性特色,课程体系将人才培养划分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和“方向阶段”两个培养阶段。学科基础阶段进行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的讲授,主要设置“通修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个模块,用于解决“厚基础”的问题,教学时间约用4年的前1/2时间。方向阶段进行学科方向课的讲授和毕业设计实习,主要设置体育建筑管理类、体育传媒类、体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类模块,以实践和实习课教学为主线,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社会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用于解决“针对性、适应性”问题,教学时间约用4年的后1/2时间。
学科方向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在学校理论学习较多,接触实际工程较少,对实际的体育场馆施工过程比较陌生,对于体育场馆结构、设备等也缺乏认识。我们在教学形式上采取课堂教学(含案例分析)+多媒体录像教学+课程设计+现场参观的模式,联系实际项目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或是拍摄工程照片通过多媒体方式向学生演示等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理解。
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中,注重将设计(论文)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选题紧扣实际。通过来自实际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的设计和科矾强调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甩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和创新的能力明显提高。
四、结语
经过几年探索和研究,结合建筑类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我们认为夯实基础知识、区分教学重点,如何把建筑与体育有机地结合是办好体育建筑管理方向的关键。建议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上,把“体育建筑管理”作为该专业的内涵和主题思想。在体育学科方面,重点放在场地规格和布局等方面;在建筑学科方面应着重突出识图、体育建筑施工管理、体育场馆环境与设备管理、体育场馆智能化控制等方面,从而使学生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由于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体育建筑方向人才培养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在国内还缺乏比较系统、成熟的可借鉴经验,我们在社会体育专业下创建体育建筑管理方向不仅是解放思想上的大胆尝试,而且在具体的操作中还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篇三
多元文化背景下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论文
【摘要】在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各国的民族文化发生了广泛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在这个背景下,学校教育受到了挑战和冲击,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重点对多元化背景下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研究。
【关键词】多言文化背景;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简介:赵丹(1987-),男,汉族,云南省曲靖市人,学士学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育,学生管理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我国体育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深刻的表现出来,通过特定的方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现代人们的行为和观念进行影响。在全球经济的文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体育教育为了和时代的发展相符合,就需要进行改革。
一、多元文化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影响
(一)推进了教程的改革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已经从以往的追求体质的增强,转换成了保证每一个学生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道德健康、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当前的体育课程管理体系、课程体系、教育方法进行改革。体育教育想要按照“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目标发展,就需要对体育课程的结构进行优化,对素质教育进行推行,对以往自然行政班级上课的模式进行改变,在开设体育健康课程时,按照体育选项课的形式进行开展,为了对学生健康标准测试的达标率进行提升,要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培养,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进行提升[1]。
(二)改变了体育教学的思想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教学思想的开展教学的前提。我国的体育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校主要以教师、学科和教材作为开展教育的重心,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锻炼,对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其他方面的学习不够重视。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体育教育已经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变成了素质教育,提出了“终身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工作目标和基本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体育未来功效和现实功效为一体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对学生的技能、习惯、基本能力等进行培养,为学生终身教育的开展打下基础。
(三)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影响
在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体育教学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多元化教学的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对项目进行选择、对老师进行选择,还可以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不仅更进一步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培养,而且对学生的自豪感、民族认同感也进行了培养,推动了我国体育文化教育的发展。
二、体育课程教学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改革目标
在新的市场经济下,“以人为本”正逐渐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人的创造力和潜力作为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点。
(一)体育改革的思路和观念
在进行体育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以学校体育教育的规律为基础,将基础教学课程作为改革理念的指导,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体育教学在健康第一的理念基础上,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了激发,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文化、适应能力等基本素质进行培养。把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改革的切入点,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将人的培养教育和课程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地对体育教育的外延和内涵进行扩大,从而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良人才。
(二)要注意将民族多元文化彰显出来
(1)使用多元化的教学结构模式: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国的体育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性质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将我国体育教学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地域差异性展示出来。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学生的体质、素质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需要对学校的教学标准、教学结构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保证课程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地区体育教学开展的基本要求,要尽可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传统教育的枯燥空洞进行弥补[2]。
(2)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和多元文化匹配的课程体系是新体育课程构建的重点,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育是提高生命个体健康的主要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学生的品格进行培养,通过使用多元化教学取代单一化教学的模式,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健康和体质进行提升,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学校开展体育教育主要是为了对学生个性、发展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提升,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对学生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学生体育爱好和兴趣进行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4)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体现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基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把提高个体的能力、个性作为教育的重点,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教学思想上,要对传统的说教模式进行改变,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并对学生和老师进行结合,在教学内容上,要尽可能的多样化,要具有灵活性,对主体和客体进行统一,在教学方法方面,要使用启发式的创造性教学取代传统的注入式模仿教学,对主动体育、快乐体育等可以对学生积极性进行带动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尝试,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学习环境中将教学目标完成[3]。在课程设置上,要使用专项提高课、选项课、保健体育课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取代,引导学生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在掌握和学习各项基础的同时,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真正的实现以体育活动、体育动机、体育方法、体育经验作为教学中心的体育教育。
三、多元化背景下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的基本原则
(1)严格按照科学化性的基本原则: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考虑,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性别特征、年龄特征、气候情况、地区环境情况相符合,在安排和选用授课教材时,要在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指标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在安排和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的系统性,处理好教材之间的联系,对不同对象教学的基本要求进行处理,要保证体育教材在层次上、时间上、专业程度上都处于完整的系统中,对系统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
(2)将健康第一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健康第一”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并将“健康第一”的思想作为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主要思想,同时对学习的体育观念进行改变,在提高全民素质健康和推进学校体育改革方面非常重要。
(3)按照辩证统一的原则:所有的事物都有其特有的特殊性和统一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体育改革亦是如此,一方面世界多民族呈现出了多彩的体育文化,另一方面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大众体育文化。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符合本民族的区域性特点,不可以随意地取用竞技运动项目系统,也不可以随意对进入到学校体育教材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排斥,为了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基本原则,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基础,对好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和吸收,对体育运动项目的文化内涵进行提升,对学生体育文化的内在需求进行满足,尤其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对传统教学轻差异重统一的倾斜进行转变,完全改变了以往的统一教学的`授课模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体育教学。
(二)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1)由于大多数体育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对体育课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体育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授课内容进行补充、调整和改善,要保证体育课堂的活力和生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要对体育老师的相关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培养,特别是课程理念知识、课程改革知识、课程意识知识、新体育项目、新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等,比如学校可以邀请体育课程教学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对体育老师进行培养等。
(2)进行课堂改革。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师展示才华、学问和能力的舞台,体育老师想要通过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课堂,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方法进行组织,和学生进行交流,就需要不断地对课堂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造,使体育课堂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组织和鼓励体育教师研究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指的是由学校设计和决定的课程,组织和鼓励体育教师研究校本课程不仅是学生和学生的基本需求,可以有效的弥补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中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有利用体育老师体验课程的设计和决策过程,提高体育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二是有助于体育教师体验体育课程决策与设计的过程,从而增强对课程的理解力,而对课程的理解力又是进行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本校课程进行研究,可以对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三是研究本校课程的发展,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提高体育课程实施的积极性和动力,在研究校本课程时,体育教师通过直接参与到课程的制定和检查中来,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开发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体验到课程研究的成就。
(4)改善教学环境。首先要改善软件环境,提高体育课程实施制度的建设力度,对各项政策、教学文件、教学制度、教学法规进行完善,二是要提高学科的理论建设,从课程理论、体育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对体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提升。三是要建立良好的体育师资队伍,提高体育教师的教育规范。四是要提高体育文化的建设,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通过利用各种形式对体育文化进行宣传,对学生的体育知识进行拓宽,提高学生对体育文化的认识。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校报、校宣传窗、体育艺术节、校园网等渠道宣传体育知识。此外,学校还要努力改善硬件环境,出台体育器材设备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提高体育教师用书和教材的建设,为体育课程的开展建设处良好的知识环境。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的形式已经使原来的计划经济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学校体育教育在这种环境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体育教学进行多元化改革是未来体育教育发展的重点,因此,要使用长远的眼光对世界传统文化价值和世界体育文化家长进行充分融合,使用多元化的体育文化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进行提升。实践证明,全球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和融合,在推动了一体化学校体育格局形成的同时,也为我国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杜时忠,卢旭.多元化背景下的德育课程建设[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
[2]胥英明.困惑与反思--后现代体育及体育课程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3]王纪信.不同课程理论在体育课程中的体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5).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篇四
公共事业管理类课程体系构建管理论文
自教育部批准在普通高校设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来,至今全国共有400多所高校举办了该专业,其中大多数属地方高校。[1]十几年来,各高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大量的办学经验,但由于我国公共事业改革的滞后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模糊等原因,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尚不成熟。本文从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存在的误区入手,结合国内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国外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探索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一、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误区及其解决思路
1.专业办学层次确定为本科,但是人才的属性和服务领域定位千篇 一律,没有从实际出发,基本上照搬照抄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规定。
2.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方面,各地方高校定位模糊,不具体;对于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应当具有的职业技能和作为高级专业人才必须具有的行为能力没有明确界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地方高校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科学的专业定位。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定位必须遵循下列原则:(1)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本位原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必须考虑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的长远发展,其人才培养必须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2)地方性和整体优化原则。各高校办学条件千差万别,如果将专业定位在同一水平上,照搬别人的经验,必然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地方高校必须从自身办学条件和所处区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考虑专业定位。(3)强化办学特色原则。地方高校要认真研究其特色定位,要有新的办学理念、新的教育模式、新的课程体系、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办出本专业的特色和水平。根据上述专业定位原则,地方高校必须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准确定位,以贡献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色化发展要确立“服务面向地方”、“专业强化特色”、“人才培养实用”的办学理念。第一,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高校的生命力就在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科技服务,力争在同类同层次上办出高水平,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第二,要立足于本校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必须与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科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明显的学校特色。每所地方高校自身的学科资源、特色、优势以及教学资源秉赋不同,因此尽可能地根据本校学科资源和师资资源优势和特色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概论性或交叉性课程,发挥本校的资源优势、使专业课程满足特色化的现实需求,同时更是拓展学生知识、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具体涉及到各个高校该类课程的课程名称、课时数、课程类别性质等的确定,在系、院、校三级教学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审核前提下,在全校范围内选择授课教师,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要立足于就业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或深造的相关情况来看,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有一般管理类职业、参与国家公务员招考、管理或经济类硕士学位攻读等。因此,地方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应开设数量相对较多的经管类课程(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以及公务员考试培训类课程以应对学生的就业需求,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以及满足其进一步深造的现实需求。
二、国内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美国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一)国内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概况
教育部在19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立了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规定该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校专门人才”。[2]从已招生的院校看,目前已建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依托原有相关师资或专业开设的,其建立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综合性大学以原有的行政管理专业师资为基础建立;二是将原有的专业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通过改变专业名称建立的,如师范院校的教育管理专业,医学院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艺术院校的文化艺术管理专业,体育院校的体育管理专业等;三是按照本科专业目录中的要求,在相关院系整合师资建立的。建立的途径不同,历史渊源不同,课程体系大不相同。总体上是综合性大学更加综合,行业性大学力求更具特色,但由于这两类学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原有的专业脱胎而来,其课程体系受历史渊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上。这两类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与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核心课程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地方性高校则由于没有历史的影响,大多沿用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核心课程,但多数没有明确的方向。在实践教学方面,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较为薄弱,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实践内容设置单调,实践多流于形式,实践基地建设不足等。
(二)美国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目前,国外并没有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完全对应的本科专业。从现有资料来看,美国高校与国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比较接近的本科专业有公共行政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见表2。[3]美国高校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以下明显特点:(1)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于公共管理理论与政策分析方法以及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的设置上。(2)比较重视实践环节的培养。从掌握的资料来看,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实习环节,对实习有着比较严格的考核规定。(3)非常重视基础理论与当地政治实际状况研究的结合。如加利福尼亚政府与政治、洛杉矶政治等课程,独具特色,对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三、关于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根据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结合国内重点大学的课程设置和国外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认为构建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应重点解决下列问题:[4]第一,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在通识教育平台课中,应特别加强高等数学和外语教学。当前,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开设微积分为主,只有一个学期,学时少,内容简单,导致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在后续相关课程如管理定量分析、统计学等的教学中,学生明显感到十分吃力;对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薄弱的高等数学基础限制了专业选择的范围。在英语教学方面,由于多数学生基础较好,建议采用难度较高的教材,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英语竞赛,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第二,根据学科发展定位,加强学科大类基础课教学,以适应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教育部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的16门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要有选择地开设,没有必要完全照搬照抄。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来选择开设的课程,安排适当的学时。第三,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学校的优势资源,开设相关特色课程。开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对于学生参加选调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以及就业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第四,充实薄弱环节,加强重点建设,优化课程体系。目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薄弱环节主要包括文理渗透、综合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这些方面直接影响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办学特色,必须充实和加强。第五,注重实践教学,强化综合能力培养。理论同实践脱节,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训练,综合能力低,是目前专业办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地方高校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点是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可以采取学生导师制、社会调查与分析训练、学生科研科技创新活动、专业实习以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途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篇五
字体设计网络课程体系构建论文
作为高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字体设计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显得日渐重要。字体设计在现代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它有利于传递信息,提升生活中的美感。字体设计可具体应用的范围十分广泛,从传统的平面设计到越来越受重视的会展设计和新兴的多媒体设计等。字体的创新应用已经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与高度,这也对高校字体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高校字体设计教学基本围绕文字发展史、字体设计概述、字体的绘写、字体设计的方法四个方面展开,注重课程直接的讲授与近距离的指导。教师依照章节内容,重视课堂教育与作业反馈,留给学生个人探索的空间比较有限,模式化的教学对学生的个性也并未充分挖掘。为了应对新的教学需要与课程体系开发的要求,通过网络途径将字体设计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成为字体设计课程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字体设计从传统教学转向网络教学,其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建立在原有成熟的课程内容与体系的基础上,做到既尊重传统模式又能合理运用网络环境与网络资源,通过新的课程形式使学生体会到新奇感,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同时,课程体系构建要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平台,课程讲授和师生交流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课程形式与内容,能使学生感受到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开放性与趣味性。
一、字体设计网络课程内容定位与开发
网络课程的建设不是单纯的赶时髦、玩形式,而是真正适应教育的变化要求,网络教学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字体设计网络教学体系意味着字体设计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加开放。字体设计网络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基于网络环境与要求不断充实改进,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构建原则。所以,网络课程内容必须打破原有课程的界限,在网络条件与手段下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网络课程的开发首先必须以传统教学为基础,以传统教学内容为依托,着力解决传统知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新的整合与翻新的问题,重点是课程形式与课程新环境的开发。传统教学基本上是由教师分章节简单分类讲授知识,学生在课上进行反馈,课下完成作业。而网络教学则应该转化为网上虚拟教学空间中的教师示例与先导,由学生领会后自主寻找案例,经过对比、领会、总结,并根据教师要求提交相应的作业,随后教师与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相互交流,学生记录学习轨迹。在这个过程中,网络虚拟空间与虚拟项目案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网络教学意味着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性与资源广泛性。保证网络学习环境对课程内容的支持和对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是网络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
二、字体设计网络课程教学环境设计
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学生在网络教学中与教师不直接接触,无法受到教师面对面的关照与监督,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相比在传统教学中被拉大。但是网络环境相比传统课堂,其优势在于可以被设计成多样的、有趣的选项与板块,学生在看不到教师的情况下,可以进入一种“自主式”的任务学习状态。从这个层面来讲,网络课程的学习界面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对模块、项目任务的先导展示、互动交流方式都要做到精心设计。字体设计的一些基础内容,如汉字和拉丁字母的基本字体与基本要求,直线、矩形、曲线在字体设计中的运用等,都可以直接体现在学习操作界面的形式设计上。这样学生就可以不根据文字内容,而主要根据文字的具体形式,选择课程内容。如“汉字的基本字体”,可以出现不同的主要汉字字体不断变化切换的形式选项,包含现代汉字与古代书法的字体变换。这样一来让学生在接触学习内容标题之初就明白学习内容构成并印象深刻。由于字体设计本身就是视觉审美方式,所以以具体的范例显示远优于靠文字进行解释与阐述,这也是网络计算机技术教学相对于传统书本教学的.一大优势。“要以‘游戏的心态’来对待字体设计,保持一种轻松的愉悦的心态来创作,避免枯燥无味。”艺术本身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学习流程中,网络课程学习界面更要把吸引人的一面展示给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被设计成不同的攻关任务。学生经由项目任务的提示,自主完成相应的调查、取例、对比、总结、实践创作等各个环节,并将最终任务成果上传至任务中心。在完成一个项目后,经由教师的远程协助、点评,通过之后,再进行下一个任务环节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扮演着探路者的角色,教师则变为幕后的领路人。在各个学习环节中,教师需要依靠强大的多媒体硬件与软件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将声音、影像、文字的文化背景与内涵相结合,使不同的教学内容变得各有特色,特征明显。在学习交流阶段,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字体设计作业上传至公共的文件夹或者论坛,由教师进行集中的点评,同时要求学生对他人的作业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发现优缺点,从而实现互相学习。如此一来,网络教学并没有因为师生空间距离被拉远而效果不好,反而变得更加方便。
三、字体设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实施
字体设计网络课程教学活动实施主要基于三点原则:其一,由于不能直接近距离开展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只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其二,教师可以直接传授的内容受限,所以必须重视与扩大网络作用;其三,进行教学导向设计,让学生通过诱导,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字体设计网络课程教学必须遵从以上三点原则。首先是教材的选择。字体设计网络课程教学的教材选择有很大的自由性,不需要限定于一本或者以一本为主、几本为辅的惯有模式,可以将更多有用、有利的资源加以利用。从网络教学的性质来讲,无教师看管,学生的学习更多地要从其主体性出发,教师不应提供过多书面化的讲解传授,而应更多地提供更为直接明确的内容与范例。在这方面,教师需要通过对素材库的整理设计,使学生扩大眼界,了解当今计算机与新媒体对字体设计的影响,拓展对字体设计概念和功用的认识与理解。“数字技术推动字体设计的重大发展之一就体现在新媒体对字体设计内涵的影响和改变上。”目前,造字成为一种当代的艺术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超出传统纸质以及二维的字体展示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素材。在现实中有很多字体设计具体应用的成功案例,如知名品牌logo、媒体视频、会展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ui设计等,这些设计都运用了声光电,与网络、动画、新媒体相结合。案例不仅可以辅助教学,更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字体与多种设计形式的实际搭配应用,可谓一举两得。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字体设计网络课程教学中,实际的字体设计应用案例代替了传统的教材。教师将理论、文字性的内容,以真实可见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了教材、素材的合二为一。将字体设计应用案例整合成统一的学习素材,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字体形式的体会与感知能力。同时,教师需要根据网络学习内容为学生配备自主学习手册或项目书,将所学字体设计知识要点、方式方法进行必要的说明,同时要求学生填写自己的学习步骤与心得体会,记录个人学习内容与轨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课程参与感与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网络资源的利用上,学生可能会上一些自学网站观看一些比较实用的字体设计教学视频,这些视频一般都教授基本的钢笔、直线、矩形、曲线造字等常见手法,但往往只教授软件操作技能与诀窍,而不涉及理论知识与其他知识的穿插教授。所以,在字体设计网络课程的内容、形式设计上,教师应根据需要录制教学视频,要求简单明了,内容包括不同章节字体设计课程要求、内容介绍,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拓展审美能力与眼界而不仅仅满足于技巧的学习。同时,教师需要辅以一定的课件开发,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教师讲解的必要性在于使学生明确在学习字体设计技法之外,思维意识的增强与审美能力的提高才是关键所在。基于这一点,每章节学习临近结束,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同一时间利用网络聊天工具组织所有学生进行课程回顾,通过集体作业展示,师生之间交流心得体会,从艺术的角度评价学生作业。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解决了个人问题,还能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提供给同学,做到互相查漏补缺、资源共享。网络具有庞大的信息量与丰富的资源。教师要提醒学生,字体设计需要与时代气息相结合,网络上流行的动漫、游戏等娱乐因素都是可以用来丰富字体设计的。“传统的字体设计重点是在文字的书写规律和技能上,难点是在字体的间架结构上,可是现代文字设计除此之外,不仅要创造良好的间架结构,而且主题还要强调其个性。”当代年轻人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从培养个性的角度来讲,字体设计也可以反映学生的特质,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网络资源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表现自我,追求独立个性,让他们通过字体设计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个性,使字体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更加个人化。独特的字体是个性的象征,或许学生的字体设计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关键是学生通过字体设计展现了自己真实的个性。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篇六
中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体育方面的经费不足、教学方式落后、体育师资力量不足都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村地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要让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意义,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也要让农村中小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促进身体发育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其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
二、加大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方面的投入
要促进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就必须确保一定的资金投入、设备投入等。针对当前很多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落后的情况,教育部门要加大重视,设置专项资金改善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拥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能够顺利地进行体育教学。
三、培养合格的农村体育教师队伍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的体育师范教育,其在体育技能和教学水平上与专业的体育教师都有着明显的差距,难以有效地组织体育教学,既无法在体育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规范的动作示范,又无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要培养一支合格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就要对当前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在体育课程标准理念、体育项目开发、体育技能提高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培训。另外,也要积极引进年龄较小、综合素质较高、专业程度较高的体育人才加入到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队伍中来。
四、开发农村本地的体育资源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体育课堂。例如,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竹竿来排练竹竿舞,或进行攀爬、跨越障碍训练。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教学资源,提高农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解决很多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总之,我国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农村教育工作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的特色,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全面推进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篇七
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论文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质量的评估
为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确切的落实,应该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建立一个标准,让体育教师能够根据质量的标准反思自己教学过程。
1.1让每位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
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课中的自我价值感,在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最大接受学习的机会。合理的安排学生练习,不能将时间浪费在排队等待中,使不同体质的学生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满足学生的需要,确保每位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使体质差的学生平等参与,并加强关注。
1.2教学内容不仅有意义并且有趣味性
教学内容是一节课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影响教学的价值。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新课标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提出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框架,各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并确保其趣味性。教学内容应该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内容应多样化、趣味性;促使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够互帮互助,并提高自己及他人的健康意识。
1.3教学方式多样化
好的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喜欢体育,但讨厌体育课的心理。针对这一问题新课标中提出了现代式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但是在选择教学方式的同时应该明确了解各种教学法。教法选择应严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1.4合理并负责的实施课堂教学
负责任的落实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必要保障,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质量,责任心也是一名教师的素质所在。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以:
(1)保证每位同学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对体质差的学生加强关注。
(2)保证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保证每位同学的安全,保护学生。
(4)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5)不得用体育来惩罚学生。
1.5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检测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的评价应多元化,才能科学、合理新课标提出对学生的评价从体能、知识和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健康行为几个方面进行,同时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运用。
2 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新课程标准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一次重大的变革,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教师转换成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
2.1树立正确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思想
2.1.1转变观念,具有生成性教学的意识大部分体育教师一直受传统体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在课堂上严格按照教案进行上课不懂得变通,导致课堂气氛沉重,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导致学习效率低。新课标的提出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而笔者则提出生成性教学的意识,所谓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求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课程。
2.1.2建立平等是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两者之间是互相、平等的关系,转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聆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的平等对待不是满足学生所有需求,让学生控制整个课堂,而是对学生的需要进行反复的揣摩,对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意见进行落实。
2.1.3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师应明确当前教育的指导思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德育,使学生不仅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优化内在的品质,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2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
2.2.1不断更新现代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转变,教师应在实际的教学中摒弃传统的只重视技术教育的理念,转变为重视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区别对待每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要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不断的适应学生的心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导致了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既要评价运动技能又要评价学习态度、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以及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
2.2.2提高专业技能,拓展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就犹如不断的注入新鲜的血液,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更新,每届学生接触的事物不同,使学生的心理发生着变化,每位教师都应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摒弃过时的知识,适应学生心理。专业技能是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的素质,不断的提高专业技能,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以便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
2.2.3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教学科研是实现课程标准改革的必经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的教学科研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断提高自己的成功感。新课标的提出,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需要教师不断的拓展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为此,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掌握前沿知识,不断的充实、调整、优化自己,提高科研能力,为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3 结论
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及体育教师的质量都关乎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标,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质量的评估提高应有的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还是课程的设计者,如何上好体育课,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需要不懈努力。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篇八
摘要:基于体育与健康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教学需结合实际培养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加强体能训练教学增强学生健康体魄、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等措施加强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为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有利依据。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本文从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三方面阐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为加强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能力。
1体育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状态、心理素质健康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三方面,通过体育锻炼加强身体素质,使身心豁达,同时还能够培养人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体育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锻炼中通过拉伸身体的各个器官能够改善学生的血液循环能力,增强身体体能,对于改善学生的神经生理功能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骨骼、关节等各方面充分的得到锻炼,有利于学生练就强壮的体魄,对增强学生的抵抗能力、增强学生抵御疾病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肌肉和骨关节得到锻炼与拉伸还有利于促进人体能钙元素储存,对预防骨质疏松等常见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体育锻炼在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的过程中还有利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对控制体重增强身体机能以及保持身体健康状态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体育与健康具有紧密的联系。
其次,体育锻炼的方式多样化,人们可以通过室内外各种运动进行体育锻炼,人们在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方式时对该体育锻炼方式具有较强烈的兴趣,因此在体育锻炼中能够充分的感受到体育锻炼给其带来的快乐,对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缓解了学习压力,消除了学习中的焦虑情绪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体育锻炼还有效的促进了脑部血液循环,增强了人们的肺活量,通过体育锻炼使人们获得了大量的氧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因此体育锻炼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第三,在体育锻炼中学生会遇到体能及身体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困难,只有坚持不懈的进行体育锻炼并在体育锻炼中解决困难,才能够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同时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竞争性的体育教学,学生在教学中不断的参与竞争,正确的面对竞争中的失败与成功,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体育与学生的适应能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体育与健康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2.1教学结合实际培养体育与健康的意识
在中小学体育教學中将教学结合实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意识,体育教学结合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意识。例如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肥胖者与体重正常者和体育锻炼的程度来进行体育理论教学,教学展开之前教师要搜集足够的资料,证明健康与体育的关系,将肥胖者缺乏体育锻炼,体重正常者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进行比较,以此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意识。
2.2加强体能训练教学增强学生健康体魄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来锻炼健康强壮的体魄,以增强身体素质,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采取体能竞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能,例如800米接力以及个人400米竞赛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体能,学生为了引起教师与其他学生的关注与认可,进行自主锻炼以此提高自身的体能,为在课堂中的良好表现做好准备,充分的增强了学生的健康体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2.3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3]。例如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广场舞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授学生体操时,将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广场,学生在和广场中跳广场舞的阿姨们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提高体育学习的意识,学生积极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有效的提高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同时学生通过与参与广场舞的老年人们相对比,深刻意识到体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意识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促进了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
综上所述,基于体育与健康视角下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通过加强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激发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意识,为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效率、促进我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徐耀林.试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j].学周刊.20xx(03)
[2]沈丽群,季浏.构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系统工程的思考[j].体育学刊.20xx(02)
[3]张东兵.对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价体系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xx(02)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篇九
体育课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它肩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知识、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主要使命。发展农村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因其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有时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目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体育课堂也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是在农村,由于师资力量匮乏,体育教师观念滞后,体育设施不完善,而且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在兴趣、爱好培养方面显得不足,除一小部分学生有所爱好,极少数学生具有某一项目特长外,大部分学生处于即无兴趣、爱好,又无项目特长。如何改变农村体育教学,消除“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抓起来不要”的被动局面,克服重知识、智力开发,轻体育教学的弊端,落实素质教育,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更好地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逐步改变区域差别以及传统习惯等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觉得农村的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展:
一、转变思想,提高重视
一方面,广大城镇和农村,由于受城乡差别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另一方面,在农村中学里,随着教育格局的转型,区域间生源的竞争和择校读书愈演愈烈,家长和老师们,为了学生能够考取高一级学校、重点学校,全力以赴地加强对应考科目的训练,所以就无法谈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这就需要转化教师思想,提高文化素养。让家长知道身体是第一位的,上好体育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思想,这也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学校领导首先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出发点,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同时不断发现和培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普遍偏低,再加上体育教师不注重对新知识的学习及身体的锻炼,不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重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全面、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另外,体育教师的地位低和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评先、评优、评职称只能等待或靠边站,体育教师得不到公正对待,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对体育教学管理、检查落实的制度也不健全,久而久之,形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理,未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应有的作用。
三、体育设施严重滞后
教学设施、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教学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质量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农村中学里,由于学校经费紧张,有限的经费用于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已举步维艰,也就谈不上更新、添置体育设备,有些学校甚至连最基本的田径、球类器材等都难以保证。由于场地、器材陈旧、缺乏,体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学生练习兴趣难以调动,造成课堂练习密度不够,运动量小,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扩大活动空间。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多想办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有些教材内容,能在校内进行的,就安排在校内,校内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就安排在校外,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如利用乡间公路或小道,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改变路线组织越野跑;利用周围的小山组织蹬山、爬山等教学;利用小河边的石块投掷手榴弹、铅球等教学。这样做,既解决了场地器材短缺问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四、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在教学的改革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放在中心位置。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灵活运用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强调活动的多样性,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只有这样,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才能养成,锻炼的效果也才能有成效。(1)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应该让青少年树立运动强身的观念,将运动融入生活的细微之处,要与家长联系,让家长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将锻炼贯穿在生活各个层面,不单纯依赖学校的体育教学。(2)紧密联系中学实际。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兴趣的基础上,想办法、花心思培养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科学的锻炼方式,不能因为注重了“快乐体育、情感体验”,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能发展。(3)因材施教培养意志和兴趣。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思想严重,意志力薄弱,而体育课教学,运动队训练,比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并且促进意志发展。面对复杂的技术动作,应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运动前有跃跃欲试的情绪和克服内外困难的决心、意志和战胜对手的勇气,在瞬息万变的运动环境中培养学生迅速应变措施的判断力、长期艰苦锻炼的坚韧性和为了集体利益而克服个人欲望的自制力。所以体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育体”和“育心”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激发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学生自觉、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总之,通过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的分析,可以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得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不仅要增强体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提高体育品德,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作者:刘立国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一中学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篇十
体操运动的多姿多彩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教学,和运动校队的业余训练等内容,能够将体操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去,能够更加的丰富学校体育活动,也会被广大学生所喜爱,依照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来看,应该合理的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新编教材的要求,我们应该积极的开展各种体操内容的教学,这不仅仅可以促进小学生从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还可以让体育教学内容便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好的促进了体育教学的进行。
一、体操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通常在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中的体操内容有很多,比如有广播体操,武术操,沙袋操,技巧运动,跳跃,艺术体操等等,根据各项内容的不同,对小学生的身体发展也就各有各的好处和优势,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体操形式让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对体操的兴趣,体操内容的增加可以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坚忍不拔的作风及其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准确,协调一致的良好作风,同时也讷讷够培养孩子们的协作能力,让孩子们能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任何一节体育课教学中,队列练习和徒手操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但可以作为整节课的教学,又可以把它当做其他不同的体育项目准备和练习,两者的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一致协调性,运用老师教给的技巧,可以很灵活的活动四肢,可以避免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损伤,而且这些体操内容简单易学,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更好的锻炼自身。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课程进行具体适当的安排,并且选择不同的动作进行分批练习和操作,让学生的四肢灵活,柔韧性增强,动作可以到达统一,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血液循环,加快物质的新陈代谢,使学生能够精神振奋,体操的教学是对学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教育手段是在不断的增高,体操教学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也展现了它的好处,可以让学生在有音乐的陪伴下锻炼各种技巧,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让他们参与其中锻炼身体,更加对体育知识有了了解,由此可见,体操内容的教学在学生的心目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这也反映出体操教学在体育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体操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小学体育的教学在这次改善中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突出表现在对新教材的改革,和课堂新形势的开发,让小学生体育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小学体育带给校园生机,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体操技巧,增强了他们的身体柔韧性,和对音乐伴奏的协调性等,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项目多姿多彩。在体操的内容中是课外体育活动出彩且具有魅力的一部分,学生学会了在参加活动之前,引用体操知识来活动自身,做课堂学过的徒手操,让身体更加活跃起来,还有其他别的项目,让学生更好的锻炼了自己。通过对徒手体操,模仿操,跳跃,艺术体操的学习,更好的加强对自身的锻炼,满足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好的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同。通过对体操内容在小学体育中的教育改革,我们不难发现,体操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很大,例如广播体操,跳跃,艺术体操等,都让学生从不同的技巧层面得到学习和锻炼,这些内容的学习,无论是从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上来看,都充分的体现了校园生机,生动,活泼,灵巧的特点,这些项目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柔韧性的掌握,审美的增强都带来了一定的优势,打消了体育课带给学生的枯燥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生机。这样,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会更好的激发其责任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增强了教师教学的水平。通过对文章的了解,我们看到了教育体制改革和新教材的运用带给小学体育教学的好处,不仅仅让学生提高了对体操运动的爱好和热情,更好的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和责任感,在双赢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发展体育项目,为国家输送更好人才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可以让自己在体育体操运动中寻找到快乐和意义。
作者:张莉
单位:江苏省溧水县实验小学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篇十一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
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寓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随着体育教学课改的深入,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前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来自于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文化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也来自中国带有区域特征且发展不平衡的文化。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运城市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展的现状,对民间体育项目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作为教材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民间体育项目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运城市的人民路小学、运城中学抽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运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分析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已经受到了严重挑战,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形成锻炼习惯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之一,但现实教学中内容的缺乏和内容选取的随意性和无序性,已成为新课程开发和进一步教学改革的瓶颈。
学校体育教育长期对民间体育项目的轻视使民间体育项目的发展失去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长期以来,在学校体育课程中,从教学大纲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所指定和进行的大多是清一色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学校体育教育模式以体操、田径、球类运动等现代西方体育形式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民族民间体育在运城市中小学开展的意义
1.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
民族民间体育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广泛流传在人民群众中,是一种有鲜明的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形式;它是以闲暇消遣、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民俗文化活动,体现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更具有其他民族所不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现实作用。
2.素质教育的实施
应试教育却是“根基稳重”,在应试教育面前,那些非高考和非中考的或者说是在学校、家长看来,不影响孩子前途的学科是必须做出“让步”或者说是“牺牲”的,然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音、体、美课程了。
3.学生对民间体育项目的态度与分析
在体育教学内容上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与他们生活经验相符的,趣味性较强的民间体育项目。分析得知民间体育项目对中小学生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关键是要争取的引导他们将这种兴趣转变为参加民间体育项目学习的动机,使其自身真正了解民间体育的内涵,从而发自内心的接受这一事物。
4.学生从事民间体育项目经验对民间体育项目进课堂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的看到如果学生在其家庭中接受过民间体育项目的教育与熏陶,在体育课教学中对民间体育项目会表现出高出其他学生的兴趣,并且在学练过程中会较其他的同学很容易接受和掌握相应的技术、技能,更早的形成技巧。
(三)运城市中小学校开展民间体育的对策
1.转变学校体育教育思想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多元化状态,是经济、教育、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逐渐打破“增强体质、掌握三基、思想教育”的传统学校体育目标体系的格局。
2.结合当地民间体育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运城市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各地区的民间体育项目资源丰富,应多方面、多角度、多种形式宣传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的价值与功能并广泛开展,其中社火是当地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虽然国家新课标中对民间体育项目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已经明确被提了出来,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其关注度不足,政策及资金投入欠缺。学校对民间体育项目重视程度不够高,基本没有正规教材,基本上没有纳入教学计划。
(二)建议
1.教育相关部门组织民间体育项目开发的专题性研究。2.体育师范类院系加强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民间体育项目的相关教学。
小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中小学体育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篇十二
1.1中小学自然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体育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教学对象,是为学生组织的.体育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整个体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体育课班级人数往往影响体育课的组织形式,甚至影响到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一般合理的体育课人数为30~40人,然而现在的班级学生人数较多,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小学班级人数普遍是50~60人,有几所热门的小学班级人数达到80~90人,初、高中一般都是60~70人,高中复习班有的竟然达到100人,由于班级人数多,再加上体育设施和硬件的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制约了体育活动的开展.
1.2体育师资不足,教师超负荷工作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因此,体育教师是在体育教学系统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要素.近年来,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体育教师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同时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体育课时大大增加,由原来的9年774课时增加到1000课时左右;然而现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大.通过走访调查得知,90%以上的体育老师都是超负荷工作,平均课时都在每周20节以上.在中牟县外国语小学走访时,正好遇见正在上课的张老师,笔者就“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你感到幸福吗?”走访了这位正在上课的教师.他说:“我每周26节课,而且每个教学班都是80多个同学,不好组织,讲解时都是提着嗓门喊,不然学生听不见,我的职业病就是嗓子疼,感到很辛苦”.在走访过程中,同样的问题,询问了近百名体育教师,所有体育老师的处境基本相同,回答普遍是:很辛苦,幸福感不强.很多体育教师,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身体和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体育老师工作不被重视,甚至是被歧视,不能给予平等待遇,学校对体育老师“边缘化”,评先评优、职称评定都不予以优先考虑,当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体育教师真的很难感到幸福.
1.3体育课与运动安全矛盾日益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维权意识日渐增强,学校和体育教师为了学生的安全,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谨慎又谨慎主要是怕出事故.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学生一旦在校内发生意外伤害,即使学校和学生都无过错,也要按风险分担的原则来处理[2].为此,学校领导对体育老师施加一定的压力,体育老师为了怕有风险,承担责任,都是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来上课,教学内容简单,运动量小,以免学生受一点点伤害.在与中小学体育教师访谈过程中得知,体育老师最怕的事情就是上课过程中学生受伤.所以现在很多体育老师上课都是看着学生自由活动,不出事就行.我们学院体育系大四学生正在进行教育教学实习,分布在新郑各个中小学校,在实习学校,指导老师交代最多的不是要教会学生什么运动技能,而是安全第一.体育课风险的存在,导致很多教学内容无法进行,像现在很流行的轮滑运动,在笔者调查的21所学校中只有一所小学两个班级学习.一部分学校领导和老师为了避免出现事故甚至把单杠、双杠、跨栏、跳箱等认为有危险的体育器材都给拆除撤掉了.
1.4教学方法单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充分利用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3].教学方法不是单一的,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能完成体育教学多维的功能和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必然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相辅相成,取得整体效能.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体育老师上课教法传统,还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解,学生听讲,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老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等,还是老一套,缺乏鲜明的时代性.体育课教法应该具有兴趣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兴趣高涨,身心和谐发展.例如,小学生学习武术操.如果老师讲解示范,让学生一次次模仿学习,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就会下降,此时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是机械学习,学生就会感到累、烦躁,学习效果差.而如果老师课前把所学习的动作画在图片上,让学生自己看图学习动作,比比看谁学得快,学生学习则会积极主动,热情就会高涨,在学习过程中还会发现同学的错误动作,并及时纠正,这样无形中就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还会获得成就感.在学习比较复杂的健身舞蹈时,老师可用电视、录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放慢速度让学生重复观看,让学生主动学习,老师最后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变被动为主动,这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