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反思篇一
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好,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穵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所知,诉自己所悟。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通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 ——读书的课堂。通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在教学中,本人也着重在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笔。
一 走进文本背景与主题。“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称得上是鸟儿的“乐园”。本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起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朗吉弩斯说:“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带着这种思想去感悟心语。如“一棵榕树一片林,鸟在林中当主人。”“走进鸟 的天堂,那美丽迷人的南国风光扑面而来,满眼蓬勃的绿意,生机无限;满树欢乐的鸟儿,纵情歌唱。”这树与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怦然心动。愿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将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二 提炼写法,阅读妙笔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写,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要能掌握这点,那就必须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景物的总体进行描写,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这样,笔下的景物才能既有整体感,又有细腻、生动。如:描写秋天的果园,首先要将果园在秋季里硕果累累,香气四溢,色彩浓郁的景色加以概括描绘,给人一种整体感受,然后抓住重点进行细致描写,这样就做到了点与面的有机结合。
二 在语言中读作者
任何一篇文章在读的时候都应该不放一难,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学生常常又抓不住,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学生阅读能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写在纸上,而是包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比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不仅仅是在写叶子的翠绿,明亮,更蕴含着对绿叶伟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再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在读该句时,不但要读出农民对鸟的保护,还要体会到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因此,在读文章时,一定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 综合学习与反馈
鼓励学生积累有关写鸟的诗句。(略)
上完本课还是有收获的,同时我也反思了,用魏先生的话来讲:一个老师,要紧的不是忙着用某种教法去否定另一种教法,而是要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 励志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反思篇二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一开始就让学生对文章整体进行回忆和概括,并出示梅花鹿和金丝猴形象的卡片,复习导入的设计直接明了。再者,学习课文时,我采用起因——过程——结局的故事结构逐段分析课文、朗读课文来展开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在学习课文时,孩子们都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课文理解的观点。本文的重点段是第2段,但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想法也是个重点,不能忽视,只有理解到他们开始都觉得自己本领大以至后来都失败了,从而体会心情的落差,才能读出他们后来的得意扬扬和失落,甚至读出最后不好意思地笑了。本课中我采用了以读析文、以读代答,用朗读的方式来学习课文。如:大象伯伯几次的提问;梅花鹿和金丝猴的回答等。重点句、段就多读自悟,其他部分就以教师引读的方法带过。每一个环节结束,都或多或少有一点总结。结尾重点抓课文的理解、想象、拓展延伸,并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渗透德育教育。我设 计了一个思考环节,让同桌表演梅花鹿和金丝猴认识到错误以后会说些什么,同时也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到合作就在我们身边。本堂课结合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上完这一课,本人通过反思,也看到了这一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讲解第1段时,学生只能理解到梅花鹿跑得快,金丝猴会爬树是他们的本领,并不能更深入地理解到这些是他们的优点,是由于朗读不够,所以理解不够深入到位。而且第1段并不是重点段,讲解过多,重点不突出。
2、在指导“得意扬扬”和“垂头丧气”时,学生朗读不到位。朗读方式较少,其实在试讲过程中,我采用的朗读形式还比较多,由于学生理解不到位,导致了我的慌乱,从而漏掉了小组读、比赛读。
3、在第4段中,理解“为什么笑了”又没有到位,结合图片才能正确地理解。
4、在让学生扮演梅花鹿、金丝猴和大象伯伯进行表演时,我的小结也没有重点突出合作的重要性。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尽量利用一切机会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是感觉也没有到位。
6、本课堂我的评价和表扬力度还不够,自己的激情也不够,再加上已是第四节课,可能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太集中了,导致本课气氛不活跃,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洪亮,读书没有激情。
7、教学速度过快,主要原因也是重点段不深入,是本课最大的败笔之处。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些简单看法和评价,如果还存在其它的问题,希望各位前辈能给予指正,我一定努力改进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反思篇三
4月30日,按照学校安排,我得上一节校内公开课。我计算了自己的教学进度,这一天,我该讲《口技》。
今年,学校要求所有的公开课都得采用“主体参与 分组合作”的新模式上课。这种模式兼顾了东庐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特点。本学期以来,我也已在班上做过一些尝试。这节课,我也采用了这种形式。课上完后颇有些感触。
1.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信任。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学习上要给学生主动权。新推出的各种教学模式也都在强调这一点。我从20__年秋学期参与新课程改革以来,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新课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真正做到这一点,学生才能才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才会拥有自己的思想,创新才有基础。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思考,联系《口技》这节课,我认为,这个问题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应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
学生受知识、经验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在很多方面会存在着不足,对很多问题的思考不会全面。因此,我们在很多时候,不会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的探究、解决问题。经常会不放心地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即使是让学生去分组讨论了,学生得到自己的答案了,我们依然要再强调一番,或将自己的“标准答案”再传达一次。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养成习惯:反正我思考了,老师也不会采用我的,而且老师反正会给我答案,何必思考呢?
我的这节课,上课前给他们布置了预习任务,强调了上课的注意点,把教参中的课文翻译印发给了他们,对其它内容未做任何讲解和提示。上课了,学生按分组在黑板上展示了自己的预习成果,除出现了个别错误外,基本没有问题。然后就是让我非常担心的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后,分别上讲台讲解本组认领的任务,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令我惊喜的是,各组推选的代表一个个上台了,对认领任务的讲解基本清晰、流畅,问题的回答基本能让质疑的同学满意,出现了个别未能解答的,本组的学生立即发挥了后援团的作用,予以解答,没有怯场,也没有任何不和谐的音符。尤其让我惊喜的是,第六组推选的代表是一个品行有些后进的学生,他上台后除了对规定任务进行了讲解外,还与本组同学进行了互动,让同学们对他所讲的内容能更好地掌握,可以说是上台的几个学生中表现最好的。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充分的信任。给他们信任,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的主体性才能被体现出来,他们会给你惊喜。
2.教师不能迷失了自我。
上课前,有老师看到我的讲学稿,跟我说:“这节课基本没你什么事儿哦。”这节课真的没我什么事儿吗?不!应该说在这堂课中,我没有迷失自我,我的主导地位并没有丧失。而我也认为这是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给学生充分的信任,不等于自己当“丢手掌柜”。如果学生完全能自学,一点问题没有,那要我们这些老师干什么?学生的知识、经验等毕竟有限,很多时候非常需要教师的提示和点拨。教师还应该是课堂的主导。
在之前尝试这种新模式的过程中,我曾经完全让学生自己组织过一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是热烈。但到下课时我交代给他们的任务也没能完成,已完成的部分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我自己,整堂课无所适从。这样的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课堂的效度不高。长期这样,估计学生也会无所适从。
因此,在《口技》这堂课中,在不影响学生主体性地位发挥的前提下,我也积极参与,成为课堂的主导。一是学习过程的设计。为达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讲学稿”,任务分解清晰,完成任务的步骤明确。二是在课堂上适时点拨。主讲的学生讲解有错误,我适时插话更正;他们讲解过程中遇到问题,本组同学又无法给出援助,我适时加以点拨;讲解的重点不明确、不突出,我适时归纳、小结。三是不时“捣蛋”。课堂上,对于已经明确的任务,主讲小组又未能讲解清楚或知识点有遗漏时,我提示旁边的同学提问,或者自己直接提问。
总之,经过《口技》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对已有的模式灵活运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又不迷失自我,才能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效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反思篇四
回顾《天安门广场》全文的教学,首先是觉得自己没有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是带两个班的语文,加上开学初杂务比较多,为自己的懒惰找到了理由。结束全文,读着孩子们的习作——《我们的学校》,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得:
值得肯定的是,我上课居然不急了。耐心引导孩子去仔细咀嚼课文中对天安门广场上个建筑物的描写。(1)作者描写了广场上的哪些建筑物?哪个写得最详细?(2)各建筑物分别有什么特点?(3)听录音,欣赏图片,在图中找到相应的建筑物。(4)读课文,头脑中想象画面。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认识方位顺序。引导完成课后练习(5)面对如此宽广,壮观的广场,你想说些什么?
从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等几个方面,仔细引导孩子仔细品味了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学生读得 一次比一次认真,动情。那种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轻易就在朗读与说话训练中流露出来了。我不免有些得意,也因为得意,所以引来了“失”。
一失:
在孩子品读完二、三自然段后,我出示了仿写的第一小节:
我们的学校位于东安镇育才路1号,是东安真最漂亮、最崭新的学校。
然后请孩子根据文章的二、三自然段去描写我们的学校。由于对这群孩子的管束不到位,他们喜欢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地讲,而真正请他们站起来发言了,往往词不达意,絮絮乱语。于是我任由他们自由练说了几分钟,再请他们讲,结果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于是我像刚才那样耐心而细致地口述了一段下水文,看到孩子眼睛亮亮,自以为他们已经心领神会了,便继续上课。
学完全文,让孩子们知道除了写看到的还要写想到的,比如看到校园,就会想起学校的六一盛会为校园增添了祥和与欢乐。满心期待孩子们能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写好《我们的学校》。可结果却不尽然。找了几个孩子询问原因,有的说,回家写时,已经记不清学校的具体面目了;有的说,似乎写不出什么东西来,但更多的学生说总觉得自己写的没有你课堂上说的好,所以就写不下去了。原来我过分地牵引也是一种羁绊啊!
一补:
一直对自己的“失败”耿耿于怀,朋友又说,让孩子写校园的确难写的。所以一直在思考,我是否应该尝试花点时间将这次作文指导进行得彻底些。
既然孩子对校园熟视无睹,那么我明天就用照相机,根据作者看天安门广场的顺序拍我们的校园,先是站在校门口拍大门,拍豪华气派、高大崭新的教学楼,让孩子看到教学楼前的花坛与雕塑“志”。再到教学楼顶层按照方位顺序取景拍照。
然后制作课件,把校园搬进教室,我只告诉我们我拍照的站脚点,让孩子在潜意识里知道要有顺序地写。不给框框,不给铺垫,有孩子们自己思考如何描述好某一张照片的内容。思考后作广泛交流。
我想在再现情景,指导观察,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孩子会有进步的!期待着明天能补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反思篇五
《小露珠》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一篇优美的童话。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外表美丽,心灵美丽,她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牺牲了自己。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品质。本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我紧扣教学目标、布置学生预习、抓住教学重难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在上课开始,首先提出研究主题: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使学生把握研究主题,激发探究问题的热情。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小露珠形成这一抽象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露珠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以图促背,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学生强烈地阅读课文的愿望,为学习全文创设良好的意境。
创设生活化的言语实践情境。引导学生打开生活积累的“仓库”,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让学生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经验,演一演小露珠和小动物们打招呼的情景,把语言交际和理解课文内容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使学生真正体悟身边之美,领悟到身边世界的可爱与亲切。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安排说话练习,想象植物们怎样自己美丽的身姿?思考小露珠快要消失了,为什么还在笑?想象小露珠当时的想法。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体会植物对小露珠的依恋之情。引领学生在感受文章语言美的同时,深入地领悟文本的情境之美、人情之美、精神之美,使学生的思想沉浸、陶冶在文本的思想、情感之中。
但是课堂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我的语言缺乏感染力,没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情感,没能让他们的情绪被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另外组织学生表演时,在学生的评价之后还应该让学生再次表演,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