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仅仅是对故事情节的回顾,更需要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读后感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不被他人评论和评价左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经典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字汇总篇一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了带着镣铐跳舞,以至于忘记了自由本身是什么样子。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既定的规则之中、标准之下,生命的价值如何,也是来自一个普世的标准来判断。也因此,职业有了优劣之分,人的生命也有了轻重之别。
站在城市的最高处,看着沉沉的夜幕徐徐落下,璀璨的灯火冉冉升起,熙熙攘攘的人群,抬眼望去,好像羊群。
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灵魂,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埋藏了一丝原始的野性。独特的灵魂,让我们活成了自己;原始的野性,让我们学会了反抗;然而,当社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才是人生,当职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才是生活的时候,我们与过去的自己相比,恐怕早已面目全非。正如北岛的诗所写的那样“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月亮与六便士,我们大多数人是捡起地上的六便士,为数不多的人在捡那六便士的时候看看月亮,极少数的人能够一直驻足把所有都给天上的月亮。
即便是作者自己,估计也是那捡六便士时,抬头看看月亮的人。所以他把思特里克兰德最后的归宿安排在了孤岛之上,因为只有在孤岛上才允许思特里克兰德这样的人的存在。
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追求艺术,辞掉了体面的工作,离开了美满的家庭,抛弃了对他忠实的朋友。
在常人的眼里,他无疑是怪物般的存在,是对所谓人性与责任的背叛。但是在他的世界里,绘画即使他的全部,世上任何东西与之相比,皆为枉然。他的思想仿佛回到了人类最初、最原始的一个状态,没有既定的规则,只有对自我的探寻与追求。
在那个孤岛之上,他把他的天才发挥到了极致,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最后在他双目失明,疾病缠身,弥留之际,他嘱托他岛上的妻子把他创造的一切都全部烧掉。
思特里克兰德致死都在叛逆着整个世界。
在浩渺的宇宙中,总有一片自由的天空属于艺术家。在那个世界里,他们即是世界,他们用他们的精神勾勒出了一幅不同的巨制。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思特里克兰德夫人的泪水,先后两次,第一次估计是对自己“命运不幸”的自艾,第二次则是对思特里克兰德离去的“伤心”。与其说是感情的流露,不如说是普世标准下,虚荣的表达。作者如此安排,估计也是对这个世界最辛辣的讽刺。
记得朴树在《平凡之路》中写到“我曾经毁掉我的一切,只想永远的离开。”《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则是真的毁掉了他的一切,选择了永远的离开。
秋天,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离开。我们不是天才,更不可能成为大师,就像是一片树上的叶子,转眼飘落。但是我们要有自己生命的色彩,落下时,抬头望去,曾经的我们,是一颗有思想的“叶子”,有色彩的生命。(木楠)。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字汇总篇二
我接触这本书是在高三上学期,老师让我们看央视节目《一本好书》,当中便有这本书的真人演绎版,看完后念念不忘,所以我立刻买了原版书籍,在高三生活中抽空看,于是,《月亮与六便士》成为了高三时让我放松和鼓舞我的一股力量,给予我莫大启示。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是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他原本在证券交易所工作,在周围人的眼中是一个无趣、沉闷、乏味、可有可无的人,然而,忽然有一天他毫无征兆的离开了家,去到了巴黎。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因为有了新的人而抛弃现下的生活,然而当“我”受斯特里克兰夫人所托去巴黎寻找时,发现其实斯特里克兰到巴黎只是为了画画,而非众人所猜测。在巴黎,德克·斯特洛夫是斯特里克兰的忠实拥护者,认为斯特里克兰是个画画的天才,在斯特里克兰生病命悬一线的时候,把他带到了自己家里悉心照顾,然而,斯特洛夫夫人竟然爱上了斯特里克兰,最后,为了成全斯特洛夫夫人和斯特里克兰,德克·斯特洛夫离开了家回了阿姆斯特丹,后来,斯特里克兰也离开了,斯特洛夫夫人自杀了。斯特里克兰离开巴黎到达马赛,最后到达塔希提岛。在塔希提岛,斯特里克兰和阿塔结了婚,倾尽心血的作了一幅壁画,但在命悬一线之时,他嘱咐阿塔将其烧毁。
第一次看这个故事时,我感觉非常荒唐,无法理解主人公抛妻弃子去实现个人梦想的行为,但在第二次看的时候,我忽然理解了这一行为,艺术源于生活,其实在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为了梦想而抛弃平凡、抛弃安逸、抛弃荣华富贵的人,这一类人或许被视为异类,但实际上,如果生活中没有这类人,每个人都满足于享受安逸的生活,都对枯燥乏味的生活环境安之若素,在一潭死水中生活,没有一丝波澜,更无法掀起惊涛骇浪,这是多么可怕啊。
我想,作者写下这本书是为了赞扬斯特里克兰的勇气,鼓励大家追求心中所想,追寻更有价值的人生,不要平凡的泯于众生。“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书中的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那些选择月亮的勇士在人群中是渺小而孤立的,或许他们会得不到家人朋友的理解,被他人嘲笑,被认为是特立独行的,逆着社会的主流前行。尽管如此,但还是有人放弃一切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月亮,这需要的巨大的勇气。
在看了此书后,我曾暗自发誓,我定要成为那个不被六便士牵绊,勇敢追寻月亮的人,即使被视为特立独行的怪物。但在我填志愿时,我感受到了排除各种牵绊的困难之大,像查尔斯·斯特里克兰那样孤注一掷的行为,背后需要的是莫大的勇气。我一直想到外省读大学,希望到达一个全新的城市,认识一些素未谋面的同学,了解许多曾经陌生的东西……然而,在各种外界的担忧和问题面前,我还是屈服于现实,留在了本省,也似乎读懂了那句“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但我依旧抱有希望,我相信:普通的生活其实和理想是可以相容的,即使我不出省,我依然可以认识新事物新朋友,这并不妨碍我去追寻我的月亮。大多数的我们不像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没有极大的勇气抛弃一切,没有极高的天赋去成为一个非常成功且对他人影响深重的人。但我想说:找到一个热爱的兴趣,一份向往的职业,一个喜欢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后让自己的生活充实有趣,这便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月亮,这和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月亮是同样的崇高而伟大。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容易被他人的光芒闪晕、被生活的日常击昏,忘记了心中的理想,那个属于自己的月亮,这是可悲的,我不希望在某天夜晚枕在枕头上思考生活时,对现状感到恍惚,对未来感到迷茫,而后环顾四周,心生悲凉,我要不忘我的月亮,我要在满是六便士的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寻那个属于我的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字汇总篇三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是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故事讲的是一个一心追求艺术的画家,斯特里兰德,他原本是名股票经纪人,有着美满的家庭,在外人眼里他是个成功者,但对他而言其实不然。于是离家出为了追求她心中的艺术、梦想,尽管他过的非常不好,最后病死在山林小屋中,但他也无怨无悔。
第一次看这个故事时,我感觉非常荒唐,无法理解主人公抛弃美好富足的生活,妻子与儿子,仅仅为了去实现儿时梦想去当一个画家。但在我第二次翻阅的时候,我渐渐理解了斯特里兰德的想法,正如书中的他所说“男人的灵魂在宇宙最遥远的地方遨游,女人却想把他禁锢在家庭收支多账薄里”。如果说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做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生活在最喜爱的环境里,宁静淡泊、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大多数的人不一样的行为,就被定义为非正常人吗?艺术没有定义,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的生活。满地都是六便士的时代,只有他看见了月亮。那个理想、浪漫、纯洁而无暇的月亮。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是赚很多很多的钱吗?我想应该不是!生活的意义大概是为了追逐心中的梦想,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吧!哪怕头破血流,也只为了成就最真实的自己。
高晓松说:“谁都有苟且的时候,当我们低下头去捡六便士的时候,也不要忘了抬头去看看天上的月亮”。
我常常思考自己以后该追求怎样的生活方式,小时候喜欢月亮,现在喜欢六便士,常常在两者中矛盾,但是现在月亮与六便士我都要,普通的生活与理想可以兼容,我努力工学习努力工作,依然阻挡不了我认识新的朋友新的事物,闲暇时光我仍然可以追求我的月亮。
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博弈战,永远难做辩驳,因为你我三观不同,价值观互异。但无论你我选择哪条路,既已选择,那就头也不回地、坚定地走下去。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容易被他人的光芒闪晕、被生活的日常击昏,忘记了心中的理想,那个属于自己的月亮,这是可悲的,我不希望在某天夜晚枕在枕头上思考生活时,对现状感到恍惚,对未来感到迷茫,而后环顾四周,心生悲凉,我要不忘我的月亮,我要在满是六便士的路上矢志不渝的追寻那个属于我的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字汇总篇四
“月亮与六便士”,听起来就像一幅惊艳绝伦的画: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偏偏抬头看见了月亮。那一瞬间血液的凝固又沸腾,一瞬间仿佛献上了灵魂,肉体凡胎浮生百态都成了枷锁。那该是怎样刻骨铭心的惊艳与永恒,经历了巫山沧海,满目所及自此非云非水。
于是思特里克兰德抛弃了工作和稳定的生活,抛弃了家庭妻儿,宁愿忍受别人的误会与诋毁,忍受流离饥苦的生活,毅然决然投入了绘画的怀抱。不,不是忍受,忍受者证明在其中获得痛苦,但思特里克兰德毫不在意,他的目光甚至从未在这些困苦上停留过一秒。他满心只有绘画,他说他必须画画,“就如一个人掉进水里,那么他游泳的好坏都无关紧要,他要么挣扎,要么被淹死”。他的决然到了一种惊世骇俗的地步。他说爱情是一种病,他只在某些时候才需要一个女人;他说孩子即便饿死了也同他没有干系;他无所谓所有人的厌恶与鄙视;他不能忍受任何桎梏,清除所有阻碍,即便遍体鳞伤鲜血淋漓。
思特里克兰德逐月而去。我同许多人讲思特里克兰德,而这些人中大多数批判他的不负责任随心所欲,剩下的大多诚恳的表示了他的勇气令人钦佩。
当我们用现实的眼光思考思特里克兰德,其感受不会比读完百年孤独好上半分:譬如月亮离地球足足36.3万千米,还得是在近地点的时候。
如果说“月亮”是毛姆用的一个比喻,那么本体可以翻译成理想,但它却是高于理想的理想:你渴望在后花园的游泳池边喝着86年的拉菲,同美人谈论着康德;或者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被人们称为“现代的莫扎特”,都不重要,这些可能不是地上的六便士,却充其量只算得上是楼顶的英镑。月亮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是巫山沧海,是毕生所求,是刻在骨头中的。而泱泱四海八荒,上下近万年,有多少人连生命中的月亮是什么都不知道,遑论那刹那的惊艳与永恒。即便有幸得见,有多少人却低下了头,为了生活和家庭,因为恐惧与不安,宁愿假装没有见过。那么那么多的人此生便沉溺于缓缓的溪流,无缘悬崖瀑布。
那么,你可会弃了六便士,甚至英镑黄金,一心逐月而去?只是在此之前,我只希望,能够得见月的清辉洒满青石的街道,像一幅美丽的画儿。
睡前想:你可会弃了六便士,甚至英镑黄金,一心逐月而去?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字汇总篇五
查尔斯·特里克夫是一位成功的证券商人,结婚八年后,他突然选择抛弃家庭来巴黎学习绘画,只为追慕心中的梦想。当查尔斯数十年回到家后,面对生活的琐碎,心中是否有那么多时刻想要逃离?是否他也迷茫?眼前的人事那些点滴是真正属于自己?他在做的是那个想要的自我,还是别人眼中的自我。而他的人生到底是活着该活着的样子,还是他自己认为的样子?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斯特里克兰一般的选择时刻,都会在看似安排好的生活里感到惶惑。是否应该放弃眼前的苟且,去寻找诗与远方?安稳是平庸的最大诱惑,是让我们缩手缩脚的关键点。我们害怕赢家通吃,自己落的一无所有。我们愿意屈从眼前的苟且,放弃诗与远方的田野。不是我们不想,只是我们不敢。有多少人拥有非凡的品质,肯在生命的道路上赌一把?斯特里克兰就是其中之一,生意对他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心中追寻艺术之梦才是他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自认为自己对于他人是多么的不可或缺,其实更多时候不就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当斯特里克兰离开后,他的妻子经历了短暂的痛苦,确认他不会再回来时,便理所当然地背起了家庭的责任,按部就班的生活,似乎他从未存在过。最初的感觉没有错,她只是需要一个角色,以至于他是谁并不重要,只要能满足她的一切虚荣即可。甚至即使没有也不重要,她还可能收获同情,生活安然无恙。
我们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认清生活同时还能热爱英雄主义算不算平凡?放弃一切,选择浪漫主义的方式,却终无所获算不算平凡?像商人一样致死寻找自我而不被世人理解算不算平凡?斯特里克兰想逃离的并不是婚姻和家庭,只是身边人企图的控制、摆布和要求,以及对世俗的标准和界限的摆脱。它需要一个家庭,一个女人,但前提是他必须先是他自己。
正如毛姆所说,你不是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而是成为你不得不成为的人。我们很多时候成为了不得不成为的人。可是在此之中或之后,如果还有某个时刻你的心在思考自我,追寻自我,那么,当你想要捡起六便士时,也顺便抬起头看看月亮吧。
也许看着看着,它就在你心里。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字汇总篇六
月亮,代表着一个崇高的追求与理想。六便士,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着一个卑微、平凡弱小的人。
有人跟我说,这本书写的太悲情,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圆满的。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实现了他作为一个画家的梦,一个平凡卑微的人,已经寻到了他的月亮。一个朝圣者找到了属于他的天堂,一个灵魂的归属地。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话有三句。第一句,作家通晓的是人性,掌握的是人心。第二句,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第三句,上帝的磨盘转动的很慢,但确磨的很细。
我不知道该如何解读第一句话,没有一个人能懂自己,别人又怎么懂自己,自己又如何能懂得别人。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冷漠、无情、粗鄙、疯狂,一点都不懂感恩,一个不折不扣的偏执狂。正是因为这种偏执才使他知道自己的追求及梦想,一个为了自己的梦想可以放弃一切的人。
舍弃了所有、扔掉所有阻拦自己的东西,家庭、环境、世俗的眼光。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这是艾塔对思特里克兰德所说的话,接受艾塔是为了什么,打开爱情的心扉、是性还是一个可以安心绘画的环境。我一直也没有想通,这些都是他所不需要的东西,这些都是可以阻挡他脚步的东西,艾塔选择他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因为爱情另一个可以说是血统、一个白人的血统。艾塔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更多感受的是爱,当思特里克兰德要赶走艾塔的时候也是看不见一个自私、冷漠的偏执狂,这也是因为爱吧。
有几个人肯为曾经的梦想放下一切多余的包袱?不是上帝的磨盘磨平了我们,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磨平。生活并不能压弯我们的腰,只是我们选择向生活低头。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字汇总篇七
也许这会是一篇“标新立异”的读后感。
我花了数天时间,草草地看了一遍《月亮与六便士》。在读此书之前,我陆续看到过许多读者对此书的夸赞,大家都夸主人公查理斯是一个执着的艺术天才,为了理想可以付出一切的追梦者。
《月亮与六便士》一书的故事情节很简单,讲述了一位证券经济人——查理斯原本工作稳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两个孩子,可是他在40岁时忽然想去追寻梦想,当一名画家,于是离开了妻儿去巴黎学画画。经过病痛、饥饿等各种折磨,最后画出了惊世之作的故事。
查理斯病重时,得到了好朋友施特略夫的帮助,为他治病,给他创造条件画画。可是,查理斯做了什么?他对施特略夫破口大骂,说他是“滑稽的小丑”,还夺走了斯特略夫夫人。最后施特略夫为了成全他们,选择了离开。而查理斯呢?他也选择抛弃施特略夫夫人,导致施特略夫夫人自杀,他依然无动于衷。看到这里,我真想找一根大棍子,把这个长着长长的红胡须的、满口“去他妈的”的冷血家伙给狠狠地揍一顿。
后来,他在荒岛上得了麻风病,双目失明……我觉得:活该!
我真的非常不认同这本书。诚然,我敬佩为了理想而努力的勇士,例如居里夫人为了心爱的科研事业呕心沥血,却从未不管不顾自己的孩子;文天祥为了民族大义,牺牲了自己妻儿的自由,却着实让人敬佩。查理斯呢?我只觉得他是一个自私、冷酷、绝情的家伙!
让喜欢他的人为他唱赞歌吧,我只想对他翻一个白眼,再吐一口唾沫,恶狠狠地说一句:“呸!人渣!”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字汇总篇八
你我都翻开了一本叫做《月亮和六便士》的书籍还都是这一版翻译并不是很好的版本这是不是一种缘分呢有时候译者仿佛又写了一遍小说或是断章取义读者觉得莫名其妙却又无从解释。
小说开头我觉得每个人物都过于极致思特里克兰德从一个过于沉默的丈夫突然变得不负责任易怒在孤独中成长,施特略夫认识到了克兰德的天分但他的软弱也是无人能及仅仅是出于对天才的敬畏让自己什么都唯听是从,后半部分对人物印象渐渐有一个改观所以作者后半部分的“洗白”是成功的。
这只是保罗·高更的一个生活轮廓毛姆创造的完全是另一个艺术家。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字汇总篇九
首先在我写之前我首先要承认自己不是一个文艺青年。但因为这本书的知名度以及莫名的缘分,让我有机会阅读此书。
这本书总体篇幅不长,内容却十分丰富。本书中的我以主人公的口吻讲述整个故事,对主要人物的描写一小部分来自于自己,大部分来自于别人的讲述。故事的主角斯特里克兰,是在伦敦一个证券公司做经纪人,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他抛妻弃子,当“我”去帮其妻子一探究竟时却发现斯特里克兰只想画画。而从这开始,有关这位画家的一系列的故事才算真正展开。
斯特里克兰在巴黎困苦不堪的时候接受了斯特罗夫的帮助,在此期间却和斯特罗夫妻子布兰奇暗通款曲,而后又把她抛弃,最后布兰奇自杀未遂但抑郁而终。在巴黎经历了这些之后他又去了马赛而后远赴南太平洋塔希提岛。在这个岛上斯特里克兰靠救济维生,后经介绍与一个土著人结婚。他们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岛屿上过着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日子,最后斯特里克兰死于麻风病,临死前他已双目失明,最后他在自己住的房间里画了满墙的壁画,并告诉妻子,他死后要把房子烧了,最后他倾其一生所画出来的杰作就这样被烧得一干二净。
通过斯特里克兰的一生可以发现他就是一个为绘画而生的人,这一生,他过得贫困潦倒,但他毫不在乎,他一步步摆脱生活的桎梏,精神的枷锁,终于他最后把毕生所悟表现在临终前的壁画上,而他的梦想实现了就让妻子把它毁了,至始至终他都是一个思想特立独行的人,从来不会为别人做些什么,也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也许就是天才的独特之处。
斯特里克兰一生都在做减法,他甩掉身上所有的负担,专心做好一件事而终有所成。而现实中,好像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在做加法,我们被越来越多的身份困住,也许有些时候适当的放弃反而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文中斯特里克兰的原型是高更,通过这部小说,让我们也更深刻的了解了这位伟大的画家。同时也引发作为人们的思考。一个人是追求位高权重,衣食无忧?还是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都取决于个人的志向,而只要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都不应该被否定。与此同时,“特立独行”的天才不应该被指指点点,而是需要大家更多的包容心和爱心。而天才所留下的作品也作为我们的食粮引领我们向更高的精神世界探索。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字汇总篇十
除非真正找到让自己淡泊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我还是会不太安分的。我以前觉得有没有人理解我这种反叛性很重要,所以喋喋不休也说过许多,但是现在我觉得其实不然,这种不理解其实反而给我保护。我并不需要解释太多,同一个世界的人,一点即明,而跟你另一个世界的,永远南辕北辙。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我们好象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
我把以上这些滔滔不绝讲给了某个信任的人听,我并不要求任何回应,因为我知道不会有任何我期望的回应。我喜欢那些善良的人,我愿意和他们作朋友。但是我也很清楚,在精神世界里,可能注定是要孤独地行走的:
“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象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台,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象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50字汇总篇十一
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讲述的主人公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追求自己艺术的故事。我从中也明白了,人短暂的一生中,做内心想做的事,才是真正的快乐。
选择此书,因为它被世人认可。
经过时间检验仍被称赞的书,就仿佛一个被人敬仰的人,面对被人敬仰的人和不足一提的人,心境肯定会不同——你会不由自主带一些崇拜、信任、紧张、庄重。
读此书比读其它书更慢,因为我会更多的回读、记录、思考。
才看到序言,我就有好多想说的话。看到“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我忽然感到,以前自己说理想与现实不相容,只是指工作与兴趣不相符,时间受工作占用,不自由。如今看来,这是何等肤浅?不工作只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不可能,甚至唾手可得,但很多人,往往在此上要加一个衣食富足。
看到“爱的虚幻与真实”,我想到:我爱过,那种受内心驱使的爱过,可我认为,那是一种沦陷,并不长久。爱情,只是生活中的小部分。
看到“这正是艺术创作的心声:当你完成了最伟大的作品,它便离你而去,因为艺术的最高诉求并非任何实体,而是那遥不可及的精神的涅槃。”我想:阅读的过程,是打开牢笼的过程,请别害怕,被黑暗中的人所惧怕的光明。
看到“这种人的‘伟大’来源于他们的地位,而非品质”、“崇拜者的奉迎和批评者的藐视也许没什么两样”、“艺术是情感的体现,情之所至,人人都能够理解”、“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渴望一种桀骜不驯的旅程。这样的安逸,让我恐惧。”、“要我说,他们的学识有余,涵养不足。”、“他们的激情苍白无力,他们的梦想枯燥乏味。”、“文明践行一种奇怪的才智:他们把短暂的生命,浪费在琐碎的事物上”……我就会反思自己。
可是,这些反思似乎并不深刻,看完书隔了三天我来写此篇读后感或者叫做读书笔记的东西,我不知道自己想写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