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学习经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如果你对总结写作还不太了解,不妨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昆曲议论文通用篇一
念你如初。
我想重温你,贴近你的灵魂,聆听你的吟唱。
――题记。
初一暑假,因为有你陪伴,炎热的夏日不再那么难熬;而今年冬天,同样因为与你同行,我觉得不那么寒冷――昆曲啊,愿你永远伴我前行!
昆曲啊,我最欣赏你的梦幻。昆曲大师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是你最亮眼的风景。犹记得杜丽娘因为一场冗长深远的梦而迈出香闺,漫步园中,欣赏春色如许。“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如此美景却入不了杜丽娘的闺心,只因她为寻不到情郎而抑郁良久。“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杜丽娘苦苦追寻,却怎么也寻不到她的`美梦,最终在梅树下香消玉殒。一个温婉哀怨的女子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见犹怜。《牡丹亭》中的句句唱词皆击中人心,那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让我揪心,那句“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让我喟叹……至于情节,无论是书生柳梦梅“拾画”、“叫画”,还是两人双宿双飞,都令我无比动容。抛开《牡丹亭》,《南柯记》与《邯郸记》是两曲人生大梦,《紫钗记》是一曲痴缠之梦,其中李益与霍小玉的曲折爱情发人深思……昆曲的刚劲与柔美在“玉茗堂四梦”中结合得恰到好处。
昆曲啊,我记得你的悲壮。《单刀会》中关羽的缕缕寂寥犹徘徊在心间,《桃花扇》中李香君“奴已把得必死心,唱不尽鹃血满怀”的誓言仍回荡在耳侧,死守扬州的史可法英勇就义时的神情仍依稀呈现在眼前……他们的一言一行,我都回味无穷。
昆曲啊,我记得你的深情。在《玉簪记》中,书生潘必正与尼姑陈妙常在几番试探与表白后,终于冲破道规,修成正果――这正应了于丹的一句话:“若不是至情至性,又怎会一往情深呢?”
昆曲啊,你唱遍了世间美景,洒尽了英雄热泪,吟咏了旷世爱情……。
我念你如初,永记你的美好!
昆曲议论文通用篇二
昆曲(昆山腔)的得名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剧种于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演唱技巧上,昆剧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昆剧的表演拥有一整套“载歌载舞”的严谨表演形式,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起源发展。
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嘉靖年间,流寓于江苏太仓的杰出戏曲家魏良辅在过云适、张野塘等人的协助下,吸收了当时流行的海盐腔、余姚腔以及江南民歌小调的某些特点,对流传于昆山一带的戏曲唱腔进行加工整理,将南北曲融合为一体,既可使南曲“收音纯细”,又可命名北曲“转无北气”,从而改变了以往那种平直无意韵的呆板唱腔,形成了一种格调新颖、唱法细腻、舒徐委婉的“水磨腔”(昆腔)。
据学者研究称,“昆曲所代表的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昆山腔开始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万历年间,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喜爱昆曲,更使之流行。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议论文通用篇三
我想重温你,贴近你的灵魂,聆听你的吟唱。
--题记。
初一暑假,因为有你陪伴,炎热的夏日不再那么难熬;而今年冬天,同样因为与你同行,我觉得不那么寒冷--昆曲啊,愿你永远伴我前行!
昆曲啊,我最欣赏你的梦幻。
昆曲大师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是你最亮眼的风景。
犹记得杜丽娘因为一场冗长深远的梦而迈出香闺,漫步园中,欣赏春色如许。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如此美景却入不了杜丽娘的闺心,只因她为寻不到情郎而抑郁良久。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杜丽娘苦苦追寻,却怎么也寻不到她的美梦,最终在梅树下香消玉殒。
一个温婉哀怨的女子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见犹怜。
《牡丹亭》中的句句唱词皆击中人心,那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让我揪心,那句“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让我喟叹……至于情节,无论是书生柳梦梅“拾画”、“叫画”,还是两人双宿双飞,都令我无比动容。
抛开《牡丹亭》,《南柯记》与《邯郸记》是两曲人生大梦,《紫钗记》是一曲痴缠之梦,其中李益与霍小玉的曲折爱情发人深思……昆曲的刚劲与柔美在“玉茗堂四梦”中结合得恰到好处。
昆曲啊,我记得你的悲壮。
《单刀会》中关羽的缕缕寂寥犹徘徊在心间,《桃花扇》中李香君“奴已把得必死心,唱不尽鹃血满怀”的誓言仍回荡在耳侧,死守扬州的史可法英勇就义时的神情仍依稀呈现在眼前……他们的一言一行,我都回味无穷。
昆曲啊,我记得你的深情。
在《玉簪记》中,书生潘必正与尼姑陈妙常在几番试探与表白后,终于冲破道规,修成正果--这正应了于丹的一句话:“若不是至情至性,又怎会一往情深呢?”
昆曲啊,我还记得你的苍凉。
昆曲啊,你唱遍了世间美景,洒尽了英雄热泪,吟咏了旷世爱情……。
我念你如初,永记你的美好!
昆曲议论文通用篇四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人人皆道姑苏好,水磨昆曲糯弹词。大家好,我是陈忆澄,我出生于昆曲的故乡苏州昆山,从小就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后来在南京东南大学攻读艺术学硕士期间,我开始接触昆曲,并深深的喜欢上了这门古老的艺术。
现在的我是苏州戏曲博物馆的普通一员,每日从事着中国昆曲、苏州评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在苏州戏曲博物馆珍藏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资料,而在这些文物资料背后则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同走近我们瑰丽灿烂的民族文化。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昆曲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坐落于苏州平江路旁中张家巷的全晋会馆。全晋会馆是由山西寓苏商人集资兴建的会馆建筑,它是苏州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会馆,新近还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苏州段的遗产点之一。
中国昆曲博物馆内的古典戏台是整个全晋会馆古建筑群的精华所在。戏台坐南朝北,高出地面两米多。台每边宽六米,围上弓型的吴王靠,就构成了一个三十六平方米三面向正方型的古典戏台。
戏台飞檐翘角,华美精致。台前饰有一组组浮雕:在普天同庆的下面是二龙戏珠,旁边是凤穿牡丹;台柱的顶端是金狮抱柱,蝙蝠翩舞。头顶上方的`穹隆藻井结构精致,独具匠心,由三百二十四只黑色蝙蝠浅雕与三百零六朵云头圆雕相依相绕,组成十八条祥龙盘旋而上,凝聚在穹隆藻井顶端的铜镜片上,这不仅显示了古典建筑的艺术之美,在物理学上还具有扩音作用,给人余音绕梁的音响美感。
戏台正面的大殿,原为关公殿,戏台的最初功能是为了娱神。两旁相连的东西向庑廊,也称耳楼或女宾座,是当时观众看戏的地方。大殿、庑廊所形成的三面观众席,构成了中国古典戏台三面开放的建筑结构。
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参观了这座具有东方特色的古戏台后曾感慨道:这无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杰作!
通过我刚才的介绍,大家对全晋会馆古戏台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古戏台传递给我们另外一些关于中国戏曲本体的重要信息。
为什么这个古戏台是三面开放式的呢?
在中国戏曲表演中,演员在台上一个圆场就代表走上了十万八千里,一根马鞭子就表示策马奔驰,千军万马,如此大胆而自由的想象和假设,还有什么要隐藏,要掩盖的呢?中国戏曲以虚拟化、程式化、节奏化作为自己的主要特点,它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因此在形与神之间,它更注重神似。而且,中国戏曲以唱念做打作为自己表演手段,戏曲的真实性往往是通过演员在台上的表演美感来完成的。因此,它希望看戏的观众能从尽可能多的侧面来欣赏演员的表演所体现的美。所以,我们这样三面向的古戏台,则是中国戏曲审美观,戏剧观的一种体现。
古今一戏场、人生皆演戏,这两句话实际上说的都是一个意义,那就是:小到人生,大到世界,都是演绎着一场戏。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全晋会馆古戏台的穹窿藻井顶。穹窿就是宇宙。古代人一向认为天是圆的,所以穹窿藻井镶嵌在顶部方框上,就是一副标准的天圆地方图。象征着天地宇宙。演员在三面敞开的与大自然完全连成一体的戏台上演戏,这寓意着演员是在宇宙天地这个大舞台上演出的,这不但是古今一戏场人间皆舞台这样一种演剧观、人生观的体现。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哲学观的一种折射与反映。
一个小小的古戏台连接着古与今,也连结着你我他,希望我今天的介绍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联想与思索。谢谢大家。
昆曲议论文通用篇五
戏剧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可以说,我从小就与戏剧结下了缘。听妈妈说,她特别爱看戏,怀我的时候,凡是戏,妈妈每场都必看。那天,妈妈为了欢庆我的到来,便特地学了一首戏曲唱给我听,做为我来到人间的第一首摇篮曲。
我满两岁的时候刚会走路,就回模仿一些演员们走路,还不停的咿咿呀呀地乱唱。床——是我的舞台,芭芘娃娃——是我的话筒。
后来,我慢慢长大,妈妈见我那么热爱戏剧,便让我正式的去学习昆剧。
我的师傅是杨师傅,她的年龄50左右,她可是一个老手了。当我刚走进她的练习室时,看到了许多的大人们在学一些基本功,个个都学得汗流得湿了背。这时的我心里不停的想:“哇噻!我不是学得要了命!”
我是学大小姐的这一行,每天都得学一些手势2至3小时,学步行1至2小时,至于练声那可不的了了,是练到你练不下去为止。
学戏里头数我最小。每次师傅的学生趁师傅不在,就会哄我开心,目的就是让我这个小师傅教他们一些基本功。
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熟练了这些基本功,开始适应昆剧界的生活。杨师傅每天都会让我劈腿、压腿、立起来、连翻跟斗。每次,我一偷懒,所受的=得惩罚没能人体会到。
暑去寒来,几年后,我就可以很轻松的劈腿、下腿……其它基本功的动作更是不在话下。
在以后的生活里,我要是回到家,妈妈都会让我跟她讲今天所学的并表演个她看,看看我的成果。有一次,我表演给妈妈看,因为说我演得很棒,便在我演到一半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身为在场的我,很严肃的告戒了“观众”看我表演的规则。一、不许说话。二、不许看到一半离场。三、不许站起来。四、不许晚入场……其实这些规则都是师傅定的'。
我的艺术——昆剧,它造就了我。
20**年3月24日,南环中学师生们再一次走进沁兰厅,去体验那久违的昆曲。
昆曲,对于我来说是一场熟悉而又陌生的梦……从小,我便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晚少不了那缠绵婉转的声音伴我入睡。
但自从和爸妈来到苏州,那种熟悉的声音便渐渐离我远去。
直到今天,昆曲再次扣响我的心门,拉开我对其兴趣的序幕……。
据说,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因此,20**年5月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从今天的观赏可见昆曲是以抒情为主的,优美的唱腔与优柔的舞蹈相互结合,更显其温文尔雅。
你瞧,一位身着朴素的女子以她那柔漫悠长的声音将我们从空荡荡的舞台上引向那百花齐放的园林里。
听!我似乎闻到那美妙的花香;听!我似乎看到了花开的瞬间;听!我似乎感觉到主人公的心痛……每一回昆曲结束,总会没回过神来,每次都会被那激烈的掌声拉回到现实中。
说实话,我不懂昆曲,但我愿意欣赏它。
欣赏它的一言一行,不愿去探究其深意,只要被眼前的景象陶醉就够了。
沉浸其中,欣赏它的深邃,理解它的曲折,只愿那一刻永远存在……。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兴致早已改变。
或许,昆曲成为遗产是如今人们早已默认的观点吧!现实如今,有几个人愿在空闲时间来听一段昆曲?除了那几位怀旧的老人。
青少年听流行歌曲并不为过,毕竟它充满活力,风靡一时。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应该多去了解祖国的艺术文化,如昆曲,要知道经典的才是永恒的!
懂得昆曲!懂得自然!懂得优雅!懂得人生!--我的追求。
我想重温你,贴近你的灵魂,聆听你的吟唱。
--题记。
初一暑假,因为有你陪伴,炎热的夏日不再那么难熬;而今年冬天,同样因为与你同行,我觉得不那么寒冷--昆曲啊,愿你永远伴我前行!
昆曲啊,我最欣赏你的梦幻。
昆曲大师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是你最亮眼的风景。
犹记得杜丽娘因为一场冗长深远的梦而迈出香闺,漫步园中,欣赏春色如许。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如此美景却入不了杜丽娘的闺心,只因她为寻不到情郎而抑郁良久。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杜丽娘苦苦追寻,却怎么也寻不到她的美梦,最终在梅树下香消玉殒。
一个温婉哀怨的女子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见犹怜。
《牡丹亭》中的句句唱词皆击中人心,那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让我揪心,那句“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让我喟叹……至于情节,无论是书生柳梦梅“拾画”、“叫画”,还是两人双宿双飞,都令我无比动容。
抛开《牡丹亭》,《南柯记》与《邯郸记》是两曲人生大梦,《紫钗记》是一曲痴缠之梦,其中李益与霍小玉的曲折爱情发人深思……昆曲的刚劲与柔美在“玉茗堂四梦”中结合得恰到好处。
昆曲啊,我记得你的悲壮。
《单刀会》中关羽的缕缕寂寥犹徘徊在心间,《桃花扇》中李香君“奴已把得必死心,唱不尽鹃血满怀”的誓言仍回荡在耳侧,死守扬州的史可法英勇就义时的神情仍依稀呈现在眼前……他们的一言一行,我都回味无穷。
昆曲啊,我记得你的深情。
在《玉簪记》中,书生潘必正与尼姑陈妙常在几番试探与表白后,终于冲破道规,修成正果--这正应了于丹的一句话:“若不是至情至性,又怎会一往情深呢?”
昆曲啊,我还记得你的苍凉。
昆曲啊,你唱遍了世间美景,洒尽了英雄热泪,吟咏了旷世爱情……。
我念你如初,永记你的美好!
昆曲议论文通用篇六
今天下午,我们去阶梯教室,欣赏“昆曲回故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的表演。
据说,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2001年5月8日,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称号。
今天的表演一共有四个节目,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最后的《牡丹亭·游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正当我们翘首以盼时,一位衣着美丽的女子以她那柔漫悠长的声音将我们从舞台上引向那百花齐放的园子里。听!我似乎闻到那扑鼻的花香;听!我似乎看到了花开的瞬间……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言。每次都会被那激烈的掌声,拉回现实中。说实话,我不懂昆曲,但我愿意去欣赏它。欣赏它的一言一行,不愿去探其深意,只要被眼前的景象陶醉就够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兴致早已改变。除了几位满头白发,年过花甲的老人,有几个人愿在空闲时听一段昆曲。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应该多去了解祖国的艺术文化。要知道,经典的才是永恒的!
昆曲议论文通用篇七
行走在江南水乡烟雨朦胧的青石小道上,早已忘却了那悄然绽放的油纸伞,忘却了那如丁香一般的姑娘,却始终忘不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唱词。它源于昆曲《牡丹亭》。
苏州昆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码头,诞生了昆曲,一场独领风骚数百年的传奇。水道纵横的古城,舳舻相接,酒旗如林,市井繁华。漫步于灰瓦白墙的街巷,古朴扑面而来,一如百年前昆曲诞生时的样子。耳畔优雅婉转的吴侬软语低低萦绕,恰似那缠绵悱恻的经典唱词。
“原来咤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贵族小姐杜丽娘无意间游览自家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的花朵竟与断井颓垣相伴,黯然零落,无人欣赏。美景良辰空自流逝,让她倍觉惊异,十分惋惜。其实,这何尝不是她对自己美好的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感叹?所以柳生一句“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下子就激起了少女心底的共鸣。一个不得志的文人,一位不出深闺的女子,在牡丹亭下向时代发出最强烈的控诉。
同样忘不了的,还有那“破不喇马嵬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红颜为君绝,千秋遗恨滴罗巾血。”安史之乱,杨贵妃香消玉殒,带走了盛唐的繁华。撼人心弦的唱词里,夜静悄悄的,空气中没有一丝风,将士们余怒未消的吆喝出奇的遥远,我只看到马嵬坡下抽泣的男人,此刻他不是一位君王,而是一个痛失所爱的极度无奈的男人。
就这样,在昆曲里,我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感动。
可是,待昆曲的巅峰过去,待汤显祖、洪昇等昆曲大师与世长辞,昆曲也渐渐走向了没落。
昆曲是民间的艺术,更是贵族的艺术。当满族统治者将家班解散时,昆曲便失去了它的活力。不再像从前那样为百姓发声,而是彻底沦为了统治阶级玩乐的工具,与此同时,曾给昆曲带来盛名的典词雅句,却越来越成为它与民众间的隔阂。“花雅之争”,昆曲彻底落败,从此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水墨苏州依旧,每年仍吸引着大批的文人雅士慕名前来,却没人关心正渐渐走向消亡的昆曲。我看着日新月异的太仓南码头,哪有半点曾今水墨山川的影子?心里不禁一紧。两耳使劲地听着,盼望着能捕捉到一丝昆曲的余韵。
昆曲议论文通用篇八
1、这是复兴昆曲的唯一途径。
2、现在各昆曲剧团试图演出有噱头的剧目来争取关注。
3、在上海昆剧团呆了15年后,他在去年成立了一家民营的昆曲艺术中心,以期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扬与探索昆剧。
4、歌剧集成了中国的昆曲和日本的能剧,并以此来显示中日之间的友谊和互通往来。
5、当然,中国还有很多其它的戏剧,比如说“昆曲”、“评剧”、“河北邦子”等等。
6、“在昆曲最黑暗的时期,拉开幕布,一眼望去,观众通常是屈指可数。”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说。
7、昆曲传人青黄不接,他是其中之一。
8、许多昆曲演员都记得九十年代的低谷。
9、并不是所有人都乐于见到这些将昆曲现代化或者改变其形式的努力。
10、它同样从其它戏曲和音乐艺术中吸取了音乐和唱腔,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秦腔,同时也受了在宫廷艺术方面领先于它的昆曲的影响。
11、保护计划:戏曲研究院开始正视收集昆曲剧本的各种版本、照片、录音和录像片。
12、在京剧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昆曲的影子。
13、台湾著名的作家白先勇写出了一个“年轻人版本”的昆曲《牡丹亭》,赞誉遍及全中国。
14、在传奇、昆曲衰落后,曲牌体的柳子戏屹立在板腔体的戏曲海洋中,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独特存在。
15、政府计划支持六个现有的昆曲剧院、新学员的培训、稀有剧种的复兴,并组织各种节日。
16、昆曲的曲调有南北之分,其组合的形式有不同的.特征。
17、看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20边,29岁的他首次对京剧和昆曲产生兴趣。
18、再次,对其它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及培训班的昆曲人才培养实例进行分析。
19、昆曲的出现,是文人戏曲形成的标志。
21、与此同时,其他的昆曲剧目也纷纷开始以各种形式登上舞台,走向大众。
22、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剧种。
23、第五部分,近现代昆曲教育的回顾与思考。
24、提出了昆曲是最适合中国古典园林的音画意境,体现着人文思想和园林文化的精髓。
25、四五百年前是昆曲的黄金时代,那时的中国人实在是太热爱戏剧了。
26、所以现代人依然可以听懂数百年前的昆曲唱词。
27、首先,对各地剧团昆曲教育情况进行了整体概述;
28、昆曲竹笛作为一门高深的伴奏表演艺术,它的演奏风格、演奏技法、韵味与民乐竹笛相比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
29、第三部分,学校及培训班的昆曲教育。
文档为doc格式。
昆曲议论文通用篇九
来日诰日才找出点时间写写周日凌晨看《西厢记》的不雅后感。
元直《西厢记》的.簿子记得上高中的时分第一次看过,记住了那两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今后陆陆尽尽看了很多次,其中很多出名的词令皆几乎可以背下来了。常常在捧起读本的时分想,这么美的词牌,若是配上劣美的直和谐妙曼的身姿、唱腔,那可真是:此直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第一次看昆直是在北年夜看北昆新排的历史剧《闭汉卿》。带有很明隐确现代戏剧特点的新排历史剧,剧情布局紧凑、唱腔精粹不拖沓、幕间腾跃感强,戏剧辩说强烈。唱词虽然远不如四年夜元直那么的精巧和劣美,然则表演却是不尽改良,一个别例,一个眼神皆能让人回味无量。
这次看北昆的《西厢记》,为了把整本西厢记可以在两三个小时内演完,每折、乃至每个段落皆被删节了很多。莺莺出场没有了那么多的铺垫,连那句出名的“小子这多忧多病身,怎敌她倾国倾乡貌”皆没有听到,遗憾啊;两小我在后花圃的一唱一和少了很多词句,让人感觉两小我的豪情停顿过分徐速了;“悔婚”一折少了很多张死出色的戏份;“佳期”一折简单的让人骇怪,红娘的很多戏份皆被删掉踪了。
红娘的表演为了让不雅众看戏的时分不那么沉闷,多减了很多逗人的段子,把红娘塑构成一个愚丫头,原著中红娘是一个多么机灵机敏,小巧剔透的精灵鬼啊。
看了两处昆直后,逐步有点晓畅为什么比起京剧昆直会日渐式微了。比起京剧,昆直的唱词更高雅,也就更难解;昆直的直调比起京剧来道更拖沓,京剧有十分多的段子节拍很紧凑,更是琅琅上口,贩夫走卒皆能听过几遍后哼上几句。昆直该当是在年夜户人家,养上个昆直班子,临水拆个戏台,散三五稀友,沏上好茶,眯着眼睛,细细品味着戏词和直调,悠哉游哉晃上一个下午......
听道北昆要在保利上演齐本的《少死殿》,连着演四天,搞得人内心痒痒。不过,保利的票价总是那么的贵,买不起票啊。等我有了钱.......
昆曲议论文通用篇十
昆剧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相对而言,北曲的'声情偏于跌宕豪爽,跳跃性强。它使用七声音阶和南曲用五声音阶(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昆山腔的长期吸收北曲演唱过程中,原来北曲的特性也渐渐被溶化成为“南曲化”的演唱风格,因此在昆剧演出剧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单支曲牌的摘用,还有“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况是北曲由一个角色应唱,南曲则由几个不同的角色分唱。这几种南北曲的配合使用办法,完全从剧情出发,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内容的需要。
从南北曲本身的变化说,尚有“借宫”、“犯调”、集曲“等多种手法。原来联成一套的曲子,无论南北曲,都有属于那一宫调的曲子问题,当唱曲要求情绪显著变化时,同一宫调内的曲子不能胜任,就可借用其它宫调的合适曲子。如《牡丹亭·惊梦》,先后所用的曲牌是“山坡羊”(商调)、“山桃红”(越调)、“鲍老催”(黄钟宫)、“绵搭絮”(越调)。
在演唱技巧上,昆剧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
昆剧的乐器配置较为齐全,大体由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三部分组成,主乐器是笛,还有笙、箫、三弦、琵琶等。由于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上赠板的广泛使用,字分头、腹、尾的吐字方式,以及它本身受吴中民歌的影响而具有的“流丽悠远”的特色,使昆剧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几百年冠绝梨园。伴奏有很多吹奏曲牌,适应不同场合,后来也被许多剧种所搬用。
昆剧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此外,还有不少宗教歌曲。
[
昆曲议论文通用篇十一
前世,我走在江南水乡,带着淡淡的忧愁,浅唱低吟一场风花雪月的梦。倚窗而望,眼波流转,场景变幻,蓦然瞥见那淡雅如莲花的容颜,嫣然一笑,悄然退场,隐匿于繁华之外。
——题记。
旧人,旧事,旧的心情,一切都旧得那么美好,旧得恰到好处。如表演昆曲的舞台,就是再明亮也显得陈旧,怀古。
郭晨子说,昆曲是河对岸的风景,河水潺潺,没有摆渡的舟。而我们只能停留在河的这头,听着对岸“咿咿呀呀”的水磨腔,回首前尘,想象着戏里女子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向往着戏中似真似假的人生。叹一声戏如人生,却不知人生如戏,只是一味地感怀着那一段段从未经历的人生旅程,只是觉得戏里演得真切,好似那就是自己苦寻多年的前尘往事。于是我轻叹:昆曲,今生看到的前世。
以前我一直都认为昆曲好似天外的飞仙,只是远远地望着,却看不明白。直到那天,我陪着外婆听一出《惊梦》才见识了昆曲。那悠远的水磨腔磨得人心里直痒痒。因为在昆曲那酥人入骨的腔调中,我分明嗅到了一丝江南微湿的味道。
说起昆曲,我就不能不说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了,而其中又以《牡丹亭》最具盛名。只是而今我早已忘却了当年陪着外婆听《牡丹亭》时记下的曲词,只隐约记得其中的一句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种遗憾,惆怅与无奈,就如在“花雅之争”中失势的昆曲一般,悄悄地退出历史的舞台,隐匿于繁华的生活之外,看着自己被遗忘,而后一笑,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从容与淡定吧。
古老的中国,艺术往往与贵族、权力相结合。昆曲也是如此,它往往由贵族们蓄养的家班演出,而此类演出多是贵族们的`自娱自乐,同僚间的应酬,好友间的宴请,好风明月时的浅唱低吟,美味珍馐时的把酒言欢。昆曲,就像是温室里的花,一开始就注定属于阳春白雪,故而在失去家班这座暖房的呵护之后,便无力承受人为的风霜雪雨,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枯萎凋零。
斗转星移,戏剧在多元的娱乐形式中已经悄然落伍,昔日京剧的火红时代似乎也即将成为记忆,而昆曲更是如陈旧但却华丽的丝绸一般,虽然光彩照人,但却难以保存。习惯了快节奏生活和快餐文化的我们,似乎再也静不下心来听这如春雨般缠绵细腻的江南艺术,以致曾经一度昆曲爱好者与从业者的人数持平。
昆曲议论文通用篇十二
美需求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以致在演出市场上陷入困境,形成了恶性循环。
有入主张,昆曲应作为博物馆艺术,只求保存,不用发展,这种说法遭到昆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的反对,也有悖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保证这些杰出文化的生存,而不是遏制它们未来的发展。但是,昆曲确实面临着困境:人才的流失,使得胜任昆曲创作的人员寥寥无几;而要革新昆曲,又面临两难的境地——不对昆曲作较大的改变,就无法缩小昆曲与时代的距离,倘若作大的改变,昆曲就失去特性而不成其为昆曲了。
专家们认为,当务之急是抢救现有剧目和文献资料,对全国中老年艺术家的拿手剧目进行录音录像,对珍贵的昆凸文献、演出脚本、曲谱和图片进行搜集整理。昆曲演出可以从老戏中讨生活,剧目应以继承、整理为主,如上海昆剧团近两年排演的《牡丹亭》,将汤显祖原作删减为上中下三本,配以现代化的舞台处理,既保持原作特色,又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收到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文化部计划间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两个昆曲演员培训中心,为全国昆剧院团输送表演人才。昆剧院团长们则希望集中全国优秀师资,在中国戏曲学院等院举办昆曲演员、编剧、导演、作曲和管理人员研修班。
昆曲因其特性不可能在当今大红大紫,更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但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作为世界遗产,我们有责任不让它自生自灭!
1.人们之所以把昆曲称作“活化石”,是因为()。
a.昆曲是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入选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b.昆曲没有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是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极为丰富。
c.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出惆怅、缠绵的情绪。
d.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甚远。
3.我国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大家共同保护,请你设计一条公益用语,号召人们保护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
1.b。
2.因为昆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遗产,所以我们不能让昆曲自生自灭。如果我是文化部部长,我准备将昆曲引入部分现代化因子,让腔调更具节奏和活泼感。
3.弘扬民族文化,保护传统文化。
昆曲议论文通用篇十三
走在一马平川的马路上,坐在摇摇晃晃的车上看书。随着微风,我们踏上了去昆曲博物馆的路上。
汽车在公路上缓缓地行驶着,过了好久,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还没进门我就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雄伟壮观。走近一看,大门上面居然刻着许多三国故事,比如说:三英合力战吕布,桃园结义等等。进了大门,我们便看到一座关羽的雕像,老师问我们关于是哪里的?我们都不知道,最后老师告诉我们说关羽是山西的,并给我们讲起了关羽的故事。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堂名灯担。经过导游的介绍,我知道了堂名灯担是办喜事用的。一般普通人家结婚时都要请堂名团过来伴奏,而堂名团要将灯担带到主人家。你猜猜他们怎么带过去呢?让我来告诉你吧!班主会把灯担拆掉,担着担子带过去。等他们到时再在主人家搭起灯担。
接下来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近代中国戏曲水墨画展览厅,老师详细地为我们讲解了每一幅画的故事,大家都听得都非常认真!
这一次游学昆曲博物馆让我收获了许多的知识,我很高兴参加了这次活动。